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附8: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方式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指导中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以下简称《成长记录册》)的日常性记录基础上进行。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学年评价。在学生毕业时,以各学年评价为基础,再做出学段评价。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8号)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精神,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中职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在该学段学业是否合格、准予毕业的依据,也可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时的参考。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反映中职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2.按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方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山东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中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评价学生发展水平。
3.以《成长记录册》为基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要反映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指标,各指标的具体评价内容与标准在《成长记录册》上要有详细的评价和记录要求,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本学年《成长记录册》上的记录为基础。
三、评价指标
1.山东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方法逐步细化。一级指标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2.“德”的二级指标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德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思想品德的三级指标包括热爱祖国、勤奋自强、诚信守法、文明礼貌、团结合作五个方面;社会实践的三级指标包括学农学军、实践活动、劳动表现三个方面;德育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3.“智”的二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四个方面。其中,学习表现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三级指标包括实验操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学科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学习能力的三级指标包括阅读交流表达、科学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成绩的三级指标主要是各学科(德育、体育、美育学科除外)成绩。
4.“体”的二级指标包括健身锻炼、身体健康、体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健身锻炼的三级指标包括锻炼习惯、健身能力两个方面;身体体健康的三级指标包括体质健康、卫生习惯两个方面;体育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5.“美”的二级指标包括艺术活动和美育学科学习两个方面。其中,艺术活动的三级指标包括活动表现、审美欣赏两个方面;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艺术学科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6.各三级指标的检测要素主要来自《成长记录册》中的记录,记录登载配套软件后,将自动生成各学年、各学段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指标的评价结果用“优”、“良”、“合格”、“不合格(或须努力)”记载。
7.中等职业学校各段综合素质评价设置各年级,各专业水平考试成绩记载栏。各专业学生水平考试成绩既反映学生学科学业水平的状况,是学生是否合格、毕业的依据,同时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各就业的基础性信息依据之一。
8.综合评价另设“突出表现”或“特长”记录栏,概述性表述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表现和兴趣特长突出表现,总字数控制在50字以内,若无突出表现或特长则不记录。
四、实施要求和办法
1.在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中,要特别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坚持发展性评价,检测评价时,要以《成长记录册》为基础,既要重视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状况;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原则,重视体现学生对自己成长发展的自我评价,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坚持多主体评价,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重视调动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吸纳家长、社会的评价意见。
2.重视同学互评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学生互评应采取班级互评、小组(队)互评等形式,小组互评的学生数在10人左右。
3.评价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本班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成员组成,人数为5人左右。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中的学生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本班级学习、授课时间不少于1年。每一个学科教师和班主任都要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心态、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做到有日常记录积累,有个案分析指导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评价结果的运用
1.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依据。
2.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和就业的依据之一。
3.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管理保障
1.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工作的研究、宣传、试点与推广工作。市教委组织力量在“管理通”平台基础上,研制《山东省中等职业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配套软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化操作。
2.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订本区县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长、教师、班主任等人员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职责要求,切实做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培训和管理以及《成长记录册(试行)》配套软件的推广、培训工作。
3.试点学校要成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制订本校《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规范程序,组织开展《成长记录册》的文字版本记录和配套软件数据填写,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记录和评价工作的培训和指导。要加强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诚信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和诚信原则,加强民主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4.市、区(县)德研、教研和科研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要对本方案试行、推广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总结经验,提出对评价方案及实施操作要求的修订意见。
5.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区县和学校实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对区县和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以保证评价实施过程的客观、公正和公平。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附8: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方式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指导中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以下简称《成长记录册》)的日常性记录基础上进行。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的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学年评价。在学生毕业时,以各学年评价为基础,再做出学段评价。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8号)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精神,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中职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在该学段学业是否合格、准予毕业的依据,也可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时的参考。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评价学生,全面反映中职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2.按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方案》、《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河北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河北省中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评价学生发展水平。
3.以《成长记录册》为基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要反映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指标,各指标的具体评价内容与标准在《成长记录册》上要有详细的评价和记录要求,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本学年《成长记录册》上的记录为基础。
三、评价指标
1.河北省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方法
逐步细化。一级指标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2.“德”的二级指标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德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思想品德的三级指标包括热爱祖国、勤奋自强、诚信守法、文明礼貌、团结合作五个方面;社会实践的三级指标包括学农学军、实践活动、劳动表现三个方面;德育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3.“智”的二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四个方面。其中,学习表现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三级指标包括实验操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学科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学习能力的三级指标包括阅读交流表达、科学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成绩的三级指标主要是各学科(德育、体育、美育学科除外)成绩。
4.“体”的二级指标包括健身锻炼、身体健康、体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健身锻炼的三级指标包括锻炼习惯、健身能力两个方面;身体体健康的三级指标包括体质健康、卫生习惯两个方面;体育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5.“美”的二级指标包括艺术活动和美育学科学习两个方面。其中,艺术活动的三级指标包括活动表现、审美欣赏两个方面;学科学习的三级指标包括艺术学科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6.各三级指标的检测要素主要来自《成长记录册》中的记录,记录登载配套软件后,将自动生成各学年、各学段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指标的评价结果用“优”、“良”、“合格”、“不合格(或须努力)”记载。
7.中等职业学校各段综合素质评价设置各年级,各专业水平考试成绩记载栏。各专业学生水平考试成绩既反映学生学科学业水平的状况,是学生是否合格、毕业的依据,同时也是高一级学校录取各就业的基础性信息依据之一。
8.综合评价另设“突出表现”或“特长”记录栏,概述性表述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表现和兴趣特长突出表现,总字数控制在50字以内,若无突出表现或特长则不记录。
四、实施要求和办法
1.在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中,要特别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坚持发展性评价,检测评价时,要以《成长记录册》为基础,既要重视结果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状况;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原则,重视体现学生
对自己成长发展的自我评价,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坚持多主体评价,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重视调动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吸纳家长、社会的评价意见。
2.重视同学互评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学生互评应采取班级互评、小组(队)互评等形式,小组互评的学生数在10人左右。
3.评价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本班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成员组成,人数为5人左右。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中的学生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本班级学习、授课时间不少于1年。每一个学科教师和班主任都要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心态、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科学、综合地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做到有日常记录积累,有个案分析指导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评价结果的运用
1.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依据。
2.各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和就业的依据之一。
3.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管理保障
1.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综合素质评价试行工作的研究、宣传、试点与推广工作。市教委组织力量在“管理通”平台基础上,研制《河北省中等职业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配套软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化操作。
2.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订本区县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长、教师、班主任等人员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职责要求,切实做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培训和管理以及《成长记录册(试行)》配套软件的推广、培训工作。
3.试点学校要成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制订本校《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规范程序,组织开展《成长记录册》的文字版本记录和配套软件数据填写,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记录和评价工作的培训和指导。要加强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诚信教育,坚持实事求是和诚信原则,加强民主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4.市、区(县)德研、教研和科研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要对本方案试行、推广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总结经验,提出对评价方案及实施操作要求的修订意见。
5.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区县和学校实施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对区县和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内容之一,以保证评价实施过程的客观、公正和公平。
第三篇:《山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7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2017年6月2日,我厅下发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鲁教职发〔2017〕1号),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政策依据
国务院《决定》要求,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提出了“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建设命题。《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自2017年秋季高中阶段入学新生开始,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教职成〔2014〕14号),要求各地教育部门结合实际,科学制订德育工作指标体系。《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行综合素质评价。上述政策文件,为在中职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基本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全面、客观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结果是学生自省、自励的重要参照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批示为引领,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研究出台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文件,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包括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结果运用、工作保障6个方面内容和1个附件《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一)重要意义。提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概念、实施此项制度的重要意义和评价结果的用途。其中,用途界定为学生毕业、企业选人用人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二)基本原则。针对中职学校及学生特点,把评价原 则规定为发展性、激励性、过程性、多元化4项,注重对学校和学生的引导作用、注重育人的全员化和评价的多元化,注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三)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体素养、职业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每个方面明确了考察重点。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循和践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责任义务、安全环保和其他文明行为习惯表现等。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拓展性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艺体素养主要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等,考察学生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职业素养主要考察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塑造,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服务社会情况等。
(四)评价方式和程序。评价主要采用客观记录和评议评定两种方式。学生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如学习实习成绩、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参加各类活动获奖情况等采用客观记录方式。对道德修养、职业精神等难以用标志性成果体现的内容,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教师组织有关利益相关 者进行评议,给出统一评价意见。评价程序分为七步:学生自评、学校评价、整理遴选、审核公示、录入平台、形成档案、查询查阅,7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
(五)评价结果运用。一是作为引领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重要参照,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激发潜能和特长,实现个性发展。二是作为学生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三是作为学生毕业、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六)工作保障。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公正、真实可用,将建多重保障机制和工作措施。主要有:一是省教育厅负责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为中职学校记录评价信息、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提供服务。三是中职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四是中职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申诉与复核制度,畅通反映渠道,加强监督。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六是完善保障机制,中职学校配备必要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确保评价工作顺利开展。七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中职学校、教师、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者,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还能够比较真实地反馈教育教学情况,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特制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评价过程作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做到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评语激励、等级激励等。
4、多元化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旧模式。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大社会,参加各种体验活动,从多方面受到教育,发挥特长,铸造人生。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更要启发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信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氛围。
5、个别差异原则。评价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当前思想实际以及事实本身的性质,灵活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有所区别。
三、评价的方法
1、用“新课程标准”评价学生
当前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有目的在对学生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等各种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经过不断反思,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注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因而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拨和甄别,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科学文化知识、情感以及能力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现在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等级,而是用于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以取得更大发展。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因而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因而,学生在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各不相同。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各有特色。有的学生“少年老成”,有的学生“大器晚成”,因而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每位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科学的评价,发挥激励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差距,明确努力目标、奋斗方向。
4、注重结果与过程
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是必然的,不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则是偶然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学生评价平时要收集并保存记录学生发展状况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在收集资料时,要提倡“小循环,快反馈”的方式,即一个事件一次评价,并且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过程的回忆与反思能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及潜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坚定信心,发扬优势,吸取教训,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
四、实施评价程序
1、构建评价共同体,学校成立评价领导组,以班级成立评价工作小组。构建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组成的评价共同体。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家长均可参与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评价实施办法
每学期末都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由学生本人实施评价。学生不是在被动接受评价,而是主动要求评价。当学生自己在某方面有值得记录的行为时,可以主动要求记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周一升旗予以口头表扬、物质奖励、记录在册,以促使他们形成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做到实事求是。(2)教师评价。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科对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基本情况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性质评价。
(3)家长评价。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相互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参与对孩子做正确的评价。
3、综合评价,总结反思
(1)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即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德习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热爱集体、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自律;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能初步分清是非。二是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阅读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是合作交往:乐于助人,学会关爱和欣赏他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四是安全健康: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懂得和遵守安全规则。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审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评价结果主要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服务,要通过学生本人可接受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
(3)评价结果用于为学校、教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提供依据。
五、评价领导组
第五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组成,以100分为基础,参照2和3两部分分别进行加或减分,期末时算入总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首要标准之一。
2.附加分
(1)每月评选优秀小组两个,组长加10分,组员加5分。
(2)每月学习小组评选1名学习模范,再评选班级学习模范2名。小组模范加10分,班级模范加20分。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运动会、会操比赛、拔河比赛、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等)并取得较好名次,根据情况加1——20分。
(4)检举班级违规违纪学生,经查实的加1——10分
(5)学习雷锋活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做好事等)根据情况加1——10分。3附减分
(1)班级记录迟到、早退、自习课大声说话、未完成作业等,情况属实的每次减2分。
(2)旷课1节减10分,请假2节每次减1分。
(3)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上网、打架、带手机、早恋、不按时回家、顶撞老师等),根据情节严重性和悔改态度减10——50分。
(4)值日生不认真值日扣分的,组长减学校减分的3倍,组员减2倍,值日班干部没有采取督促措施的,值日班干部减学校减分的4倍。
(5)无故顶撞值日班干部和组长,经查实每次减5分。
(6)班干部和组长在值日和分工中存在徇私舞弊的,经查实的每次减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