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的启示[本站推荐]
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基于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外国作品,它讲述了一个钓鱼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十一岁的詹母斯和爸爸钓鱼,爸爸叫詹母斯放掉在没有到规定时间钓到的大鲈鱼的经历,刻画了爸爸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形象,以及这种形象对詹母斯几十年人生产生的良好道德影响。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与培养良好道德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懂得修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得靠自觉的道理。
【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这课的教学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提炼的课题】
1、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
3、“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鲈、翕”等11个生字,会写“翼、鳃”等14个生字。积累本课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题提炼点】
1、理解“启示”一词的本意,弄清本课值得什么?
2、知道课文是按先叙事,再议论来安排材料的。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钓鱼的启示》,“启示”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明确单元主题及学法要求,便于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语,通过自读获取文中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拼读生字,正音;认清字形;辨别词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反馈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便于纠错。】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设计意图:弄清文章写作顺序,把握文章具体框架。】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板书设计:钓鱼----放鱼--------得到启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课题提炼点】
1、“我”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父亲为什么要让我放回湖中?
2、“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重点,快速切入主题。】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设计意图:抓住情感、心情的变化研读,更能准确理解文本的意图。】
四、总结: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拓展、延伸: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加深理解,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准备材料。】
板书设计:13
钓鱼的启示 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第二篇: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反思二 启初小学 王清媚 教学片段:
师: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 生:爸爸想让詹姆斯从小遵守规则。
生:爸爸想还没到钓鲈鱼的时间,现在留下这条鱼,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用到“贪小便宜”这个词,非常恰当,生活中你碰到过这种例子吗?
生:有一次,我陪一位同学到小卖部买笔,店主多找给他五毛钱,他没有说出来,而是自己留下了。
师:大家来试想一下,当时那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不要白不要。
生:只是五毛钱而已,对于店主来说损失不大。生:今天真走运,赚了五毛钱。
师:这些想法对吗?你怎么评价他的行为? 生:不对,因为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应该自觉。生:不对,因为小时侯如果贪小便宜,长大就有可能贪污受贿,铸成大错。
生:他的行为不对,而且会良心不安,因为这些钱是不应当得的,他多得了五毛钱也不会快乐。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转载自本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会当一名自己自觉遵守规则,不贪小便宜的人,正像詹姆斯的爸爸教导詹姆斯的一样!现在我们一起来读第15段,把这段话记在脑子里吧!
师生齐读:“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反思: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一个生成点——“贪小便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主要由“舍身处地地想”和“怎样评价他人的行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而学生的回答更让我惊喜不已!所谓抛砖引玉不外如是。只要加以恰当的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会长出翅膀来。语文教学处处皆学问。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单单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应当将语文学习与培养人格适时地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精心挖掘,必将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篇: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回顾早上我们学习的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钓鱼、放鱼、启示)
二、钓鱼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钓鱼的。
2.自由读1-3段,说说作者钓到鲈鱼时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
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朗读指导:
(1)能说说你为什么读吗?
(2)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钓到这么大的鱼,作者心情怎样?(又惊又喜、欣喜若狂、兴奋)
(3)你不仅读出了鱼的大,还把作者内心的心情也很好得读出来了,很好!(4)是啊,多漂亮的一条鱼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作者钓到这条大鲈鱼容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从“小心翼翼”中看出„„已经知道有大鱼上钩了,却不能立即拉上来,真是考验我的耐心啊。)
(2)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我还必须控制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与鱼周旋,与鱼斗智斗力。等它没有力气了才拉上来,早一步就有逃脱的可能)
4.看来,这条鱼可真是来之不易啊!所以,当钓上这条鱼的时候,作者憋在内心的情感就会像洪水一样爆发出来,体现在他的语言中。
再读。啊,好大的鱼!一条我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5.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那爸爸呢?他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
三、放鱼
1.正当作者沉浸在幸福中时,父亲却要我把鱼放回去。此时,作者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读4-9段,用~~~划出来。(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通过朗读,你知道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不解、着急)谁来读?(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说说你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委屈、不舍)齐读
(3)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那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我没有说话,但我的眼睛在说话,在无言无声地告诉父亲。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乞求?
出示:我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有没有打动父亲?(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想一想,父亲又会怎样对儿子说.出示:父亲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时候作者带鱼回家,就是贪图小利、违法乱纪、放纵自己。如果这时候作者放鱼回湖,就是光明磊落、遵纪守法、诚实自律。
做人应该严格守法、诚实自律。不管当时有人无人,偶然一次也不行,任何条件都不是诱惑。„„)
(在这里让学生根据作者后来的回忆来回答,学生答出来后出示这句话。)
四、启示
1.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1)你怎么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2)“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2.听了父亲不容争辩的话语,我是怎么做的?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无可奈何、依依不舍)
你觉得儿子真正理解了父亲的话了吗?(没有,从慢慢、依依不舍等词中可看出)
3.转眼间34年过去了,我还在怨恨父亲当年的狠心吗?读读后面几段说说你的感受。(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
(2)现在,在他的内心深处,对父亲又是一种怎么的感情呢?(最好让自己学生说出来)
(3)是的,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实践的时候,就有——勇气,而不是半途而废,就有——力量,而不是畏惧不前。我始终能够,不受诱惑,毅然走正道,克服自己的私欲,公正地对待事情,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最终成为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钓鱼的启示已经渗透到作者生活的各个方面。
(4)再次来读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练笔拓展 34年后,又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年迈的父亲再次来到那座小岛钓鱼,望着晚霞辉映的湖面,感受着晚风的轻抚,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动地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读中理解父亲要儿子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体会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聊钓鱼的话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小男孩从34年前钓鱼、放鱼的事情中获得终生受益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师:先来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课件出示学习目标。生:生读。师:孩子们有信心完成今天的任务吗?生:有。师:同学们真棒!
三,复习课文内容,再次入文入境。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生:读。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照钓鱼——放鱼——启示这样的顺序写作的,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独立划分部分。生:独立划分。
四、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一)自主学习1——3自然段,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生按要求自学。
2、汇报反馈。
3、指导朗读。①月夜的描写:
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②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带着惊喜和自豪读这一句,起(齐读)。(二)合作学习4至9自然段,分析人物,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1、同桌间分角色朗读。
2、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原因是什么?
3、圈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4、放鱼时的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
5、结果怎样?从作者放鱼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尽管“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学生从重点词语“慢慢地、依依不舍”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放”与“不放”的抉择之难,感受他“放鱼”时痛苦、悲哀的心情。然后让学生对比读出作者“钓鱼”和“放鱼”的心理变化。
6、教师小结
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学习10-11自然段。
1、齐读课文,在钓鱼——放鱼的过程中,作者究竟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课件展示。生齐读。
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⑴这里的“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 課件展示。
3、引导学生思考: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就是像作者所说的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当你遇到诱惑时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讨论、感悟,课件展示:
在学校考试时:老师多给了分数,你会怎么做…… 在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么做…… 在路上:你捡到喜欢的玩具,你会怎么做……
4、理解父亲话的真正含义。课件展示。
五、扩展提高
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我要说:‘谢谢您,我的爸爸,正是因为您对我的正确教育,我才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当年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要不是您非得让我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从小得到这样的锻炼,我怎么会有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呢?
生:爸爸,那个34年前的夜晚您还记得吗?也许您早以忘记了,可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是您教育我要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今天做到了,我要真诚的谢谢您。
师:同学们,那条大鲈鱼虽然游走了,也许给我们留下了一点遗憾,但是我们懂得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道理。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让我们从身旁的小事做起,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样我们必将走向成功!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放鱼——启示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钓鱼的启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在父亲的教育下,“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并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我让学生通过具体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是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钓鱼、放鱼、得到启示”这条主线,通过三个问题理清学生的思路,准确把握文章中心。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这也是让学生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三:十自然段中的两个“鱼”意思一样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前面那个“鱼”是指文中的大鲈鱼,第二个“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金钱、名利。对于后面两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学生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得都很深刻。大多数学生都会拒绝诱惑,遵守规则。也有孩子说自己有时经不起利益的诱惑,违犯了规则。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当面对原则问题时,无论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须遵守,从而突出主题。
此外,我注重了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用第一人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情感在朗读体验中与主人公产生了共鸣。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体验。如,“我”钓上了一条这么大,这么美的鲈鱼,心情怎样呢?让学生激情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那种惊喜、得意的心情。然而好不容易钓上来的鱼,父亲却要“我”放掉,这时,“我”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的表情怎样?他会对父亲说些什么?父亲又是什么反应?我让学生体会“父亲再也没有说话。”是什么意思?这时父亲想说什么?我又引导学生换位体验:假若你就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父亲,当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有怎样的表情,会怎么说?使学生感受面对“诱惑”该如何选择。在体会孩子放掉大鱼的情感时,引导学生通过“慢慢”、“依依不舍”、“消失”等词句朗读感受作者放鱼时的心痛及不舍。并根据学生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让“读”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从而在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一点在课堂上显得有点薄弱。其次,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多样化,课外拓展的内容较少,因为前面花了大量的时间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所以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时时间不够充裕,以后课堂语言还要更精炼一些。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2012年10月17日试教后修改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2、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1 两部分内容?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部分。(1到9自然段讲钓鱼,10到11讲启示)
3、钓鱼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鲈鱼捕捞开放日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一条从来没见过的大鲈鱼——因为离允许捕捞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
4、划出“我”得到的启示,并读一读。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策略:
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
五、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呢?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2、同学们请看这句话“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齐读这句话。
3、一次钓鱼的经历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的启示,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三十四年前那月光如水的夜晚,看看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二、品读“钓鱼”部分
(一)讨论“三十四年前那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1、带着问题自由读钓鱼部分。
2、讨论交流。
①不寻常在哪里?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②平常我们钓到了鱼,都会高高兴兴拿回家,而这次竟要放掉,实在是太不寻常了。换做是你,你愿意放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这条鱼该不该放?
(二)讨论钓到的鱼到底“放”还是“不放”
1、下面默读3到9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放”或是“不放”的理由,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集体交流。(注意先表明态度,再读你找到的句子,最后说出你的理由)板书:不放
放
3、相机品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①指名读,把鱼读“大”。②指导全班朗读。
③作者钓到那么大的鱼,心情如何?板书:得意
4、你觉得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相机品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①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去读呢?指名读。②齐读。
5、总结。刚才,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对这上钩的鱼该不该放各有看法: 认为放——因为:未到捕捞鲈鱼的时间,应该遵守规定。认为不该放——因为: ①“我”钓到这条鱼不容易 ②鲈鱼又大又美
③钓着鱼时四周又无人
父子俩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为此,他们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让我们来读一读父子俩的对话。
(三)展开辩论
1、出示对话: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可以商量吗?你从那个字看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这句话你怎样去读?同学评价,再读。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谁来读这句话?评价。
2、分角色朗读。
3、师生展开辩论。孩子那么委屈,可父亲还是坚持要把鱼放了,我都为孩子打抱不平了,我来扮演孩子,请同学来当父亲,再争取一下。“爸爸,又没人知道,你就让我把鱼留下吧?” “就一次,行吗?”
“你学习上严格要求我,钓鱼这件事不用那么认真吧?” “难道你不爱我了吗?”
(四)体会“放鱼”的心情。
1、读到这里,你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了吗?板书: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得意)——急切、不理解——委屈、难受——侥幸、乞求——无可奈何、依依不舍
2、虽然委屈、难受、不理解,可最后在父亲的坚持下,我还是把鱼放了,我放鱼时,是多么无可奈何,多么依依不舍。齐读第九自然段。板书:依依不舍
三、品读“启示”部分
(一)理解父亲告诫“我”的话
1、岁月匆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回想当年钓鱼的往事,作者充满了对父亲的怎样的感情?感谢父亲什么?
2、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谢父亲什么?
3、出示父亲告诫“我”的话
①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②当年钓鱼这件事怎样做是“是”?怎样做是“非”? ③你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感谢父亲了吗?
3、理解生活中的“鱼”
1、出示课件,(在人生的旅途中……)
2、这句话有何特殊之处?
3、加引号的“鱼”如何理解?(不是真正的鱼,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鱼”有哪些?)
4、在生活中,你或你熟悉的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诱惑人的“鱼”呢?你是怎样做的?你的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四、总结全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诱惑人的“鱼”,这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方便、好处,但是你如果选择了这些蝇头小利,就丧失了做人的准则。所以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希望大家能用这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