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盘点】那些存在于英美剧中,也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豪门世家.doc范文
1.波吉亚家族 著名的家族之一。在此期间,家族中产生了两位教皇:阿方索·波吉亚作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统治1455至1458年间;罗德里戈·波吉亚作为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2至1503年年间,这使得波吉亚家族在15世纪中叶大放异彩。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崇尚奢华放荡的生活,人们的钱财全部用于享受和附庸风雅,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位期间,腐败、淫(和谐)乱和谋杀的阴霾更是席卷了整个教廷。
=================================波吉亚家族主要成员=============================== 加里斯都三世 名称:波吉亚家族/House of Borgia
国家:西班牙、意大利
起源:西班牙-瓦伦西亚
崛起:15世纪消亡:18世纪
历史地位:The Original Crime Family
相关英美剧:《波吉亚家族/The Borgias》 概述:
堪称最早黑手党家族的波吉亚家族是15、16世纪影响整个欧洲的西班牙裔意大利贵族家庭,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仅次于美第奇家族的著名家族。他们的“名”不是美名,而是恶名,是一个被财富、阴谋、毒药、乱(和谐)伦的阴影笼罩着的家族。但同时,波吉亚家族对艺术的支持也使得文艺复兴得以迅速发展,使艺术家们成为那个时代意大利最耀眼的人物。
The Borgias也被称为Borjas或Borjia,是具有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统的罗马教会家族,先后一共出了三位教皇。其家族名称来源于其家族封地波尔哈(Borja)。在西班牙时,波吉亚家族历代担任瓦伦西亚大主教区的教职,拥有庞大的政治势力和财富。
文艺复兴时期,波吉亚家族定居于意大利。15世纪至16世纪,波吉亚家族大肆涉及政治和宗教事务,使他们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
加里斯都三世(Callixtus Ⅲ,1378年-1458
年),罗马教皇史上第211任教皇(在位期间:1455年-1458年),也是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原名阿方索·德·波尔哈(Alfonso de Borja),为意大利波吉亚家族的开创者。
1455年,他继尼古拉五世后被选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但他任职的时候已经77岁高龄,所以在位时间非常短,仅仅只有3年。他之所以被选为教皇,一来是因为他已经是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二来他是外国人,是罗马奥西尼家族和科隆纳家族长期斗争后相互妥协的结果。
其在位期间唯一的闪光之处为发表言论指出“法兰西女信徒贞德是无罪的”。这是贞德英勇就义后,教廷为她作的第一次昭雪。1455年,法国人民在巴黎圣母院,为贞德举行了隆重的昭雪仪式。亚历山大六世 1503年,亚历山大六世死于罗马,据说是食用了被下毒的苹果,但死亡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疫病。亚历山大六世在欧洲历史上以大肆敛财和为家族所进行的处心积虑的谋夺而臭名昭著,但他却并非这些劣迹的首创者,他的前任们诸如西克斯图斯四世、英诺森八世之流为他树立了一个极其糟糕的榜样。
凯撒·波吉亚
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 Ⅵ,1431年-1503年)罗马教皇史上第216任教皇(在位期间:1492年-1503年),绰号“爱神”,原名罗德里戈·波吉亚(Rodrigo Borgia),加里斯都三世的侄子,以贿选得任。他的统治时期以谋杀、贪婪和淫(和谐)乱闻名于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为声名狼藉的教皇之一。
1456年,罗德里戈·波吉亚被其伯父加里都斯三世任命为红衣主教,后兼教廷副大法官。在其任职的三十六年间以种种手段积聚了巨额财富。1484年西克斯特四世去世后举行的教皇选举上败给了巫师杀手乔瓦尼·巴蒂斯塔·西博(即后来的英诺森八世)之后,罗德里戈·波吉亚于1492年卷土重来,凭借巨款贿赂了每一位红衣主教后终于成功当选教皇(虽然参选所花费的贿款险些让他破产),他以“亚历山大大帝”为名,被称为亚历山大六世。
亚历山大六世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绩是1493年颁发通谕,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定了扩张殖民势力的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这是世界殖民地的第一次划分。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亚历山大六世被史学家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教廷腐败堕落的象征,行为最为放(和谐)荡和最不择手段的教皇。乔瓦尼·迪·美第奇(Giovanni di Medici,后来的第219任教皇利奥十世)曾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我们被世界上最野蛮的恶狼抓住了,我们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剥。”
凯撒·波吉亚(Cesare Borgia,1476?-1507年),绰号“毒药公爵”,为波吉亚家族族长,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之子,同时也是瓦伦蒂诺公爵,罗马尼阿的主人,伊莫拉、福尔利、佩鲁贾、皮奥姆比诺、比萨、卢卡、锡耶纳等无数属地的征服者,文艺复兴时期间全意大利最令人恐惧的野心家、强权者和完美的阴谋制造者。
凯撒·波吉亚是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私生子之一,其才华、英俊被世人所公认(后沾染梅毒导致毁容),列奥纳多·达·芬奇形容他是拥有“宁静的面孔和天使般清澈的双眼”(达芬奇晚年曾被其雇佣,为其设计战争武器)。但其为人阴险狡诈,冷酷无情,为实现目标无所不用其极,常用家传毒药“坎特雷拉”(Cantarella)暗杀政敌而被称为“毒药公爵”。并涉嫌谋害亲生兄弟胡安、与其亲妹 卢克蕾齐亚乱(和谐)伦及杀死妹夫拿波里王子阿方索·阿拉贡。
在其父亚历山大六世的支持下,与法国王室联姻后的凯撒·波吉亚于16世纪初凭借暗杀、战争和联姻几乎征服了全意大利。后与亚历山大六世同时被投毒,父亲身亡,他也病入膏肓从而失势。1507年在进攻纳瓦拉维亚纳城堡时阵亡。
凯撒·波吉亚是波吉亚家族中最恶名昭彰同时也是最具魅力的一个,在15、16世纪的欧洲历史上,再没有第二个像他那样背负如此之多恶名却又为同时代人所同情并毫不吝惜地给予赞美的统治者。尽管行事凶残狠辣,可他却给当时的意大利整治严明的纪律,恢复了国家秩序,让军队衷心与服从。尼可罗·马基亚维利不但肯定了他的这些功绩,也对于凯撒玩弄权术的手段十分佩服,并以他为原型写下传世名作《君主论》,同时在书中饱含惋惜地认为,倘若不是“命运之异乎寻常的和极端的恶劣”,让他在盛年之际染上重病,那么他是极有可能完成他的雄心壮志:将意大利建造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而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据说更是对他顶礼膜拜。
卢克蕾齐亚·波吉亚
卢克蕾齐亚以美貌著称,据说还颇有才华,也对意大利的文化艺术事业很有热情。但是,在欧洲历史上,比她的美貌和才华更令人侧目的是她和兄长凯撒的不(和谐)伦之恋。同时,三次政治婚姻与据说数不胜数的情人以及致命的摆脱方式把她传说中的美丽,冷酷,贪婪,淫(和谐)荡,背信弃义渲染到神话般的离奇程度。而在正统史学研究中,卢克蕾齐亚又以一种消极被动、缺乏个性、令人愉快而又苍白浅薄的形象浮现出来,作为一枚政治筹码,任由父兄支配。
关于卢克蕾齐亚的确切史实不多,她在政治领域和她的父兄的阴谋诡计的串通程度也不明朗。不过,她的父兄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的确为她安排了数次和重要的有权势的家族的订婚或联姻。1493年2月,卢克蕾齐亚被许配给的斯福尔扎家族的乔瓦尼·斯福尔扎,但由于此次婚姻没有满足亚历山大六世的政治需要而解除。1498年,卢克蕾齐亚与拿波里王子阿方索·阿拉贡结婚,婚姻幸福,可不久后因为政局变化这段联姻失去了价值,阿方索也被凯撒·波吉亚暗杀。1502年2月2日,又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她在费拉拉嫁给了费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德·埃斯特。在这段婚姻中她的品行、人格与魅力赢得了埃斯特家族与费拉拉当地人民的好感与尊敬,这让卢克蕾齐亚在亚历山大六世暴死,家族衰落后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且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一部分波吉亚家族的其他成员。
卢克蕾齐亚于1519年6月24日生下她的第八个孩子染上产后并发症去世。她被埋在科尔布斯·多 米尼修道院里,她的丈夫于1534年10月31日去世,死后两人夫妻合葬。
英诺森十世
卢克蕾齐亚·波吉亚(Lucrezia Borgia,1480-1519),费拉拉、摩德纳和雷吉奥公爵夫人(Duchess of Ferrara,Modena and Reggio),与亲生兄长、瓦伦蒂诺公爵凯撒·波吉亚同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私生女。在世时长期赞助艺术家从事美术等相关事务,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幕后支持者之一。为了满足父兄的政治目的,前后共出嫁过三次。
概述: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该家族的财富、势力和影响源于经商、从事羊毛加工和在毛纺同业公会中的活动。然而真正使美第奇发达起来的是金融业务。美第奇银行在中世纪一度是欧洲最兴旺和最受尊敬的银行之一。美第奇家族以此为基础,英诺森十世(1574年5月6日—1655年1月5日,原名Giovanni Battista Pamphili,在位期间:1644年9月15日—1655年1月7日),虽然姓氏不是波吉亚,但他确为亚历山大六世的玄孙的玄孙。出身律师,在教皇乌尔班八世后成功继任,该图象为著名油画《英诺森十世》。
2.美第奇家族
开始是银行家,进而跻身于政治家、教士、贵族,逐步走上了佛罗伦萨、意大利乃至欧洲上流社会的巅峰。在这一名门中曾产生了三位教皇、多名佛罗伦萨的统治者,一位托斯卡纳大公,两位法兰西王后,和其他一些英国王室成员。
众所周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心脏是佛罗伦萨,那些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家,多半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漫步世界艺术馆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当我们的眼睛掠过马萨乔、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琪罗、提香、曼坦尼亚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或许应该了解,还有一个名字在这些文艺复兴巨匠的身后熠熠生辉,那就是———美第奇。事实上,展览的许多作品本就是美第奇家族的收藏,有不少画像和雕刻就是为这个家族的成员而作,甚至展品最主要的来源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也是这个家族的遗产。
名称:美第奇家族/House of Medici
国家:意大利
起源:意大利-托斯卡纳
崛起:13世纪
消亡:18世纪
历史地位:文艺复兴的中流砥柱
相关英美剧:《Da Vinci’s Demons/达芬奇的恶魔》
因此,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美第奇家族主要成员===========================
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 4 奇
洛伦佐·德·美第奇(意大利语:Lorenzo de' Medici,1449年1月1日-1492年4月9日)意大利政治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美第奇家族最出名的人物。被同时代的佛罗伦萨人称为“伟大的洛伦佐/豪华者洛伦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他不但是外交家、政治家,也是学者、艺术家和诗人的赞助者。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期,他的逝世也意味着佛罗伦萨黄金时代的结束。他努力维持的意大利城邦间的和平也随着他的去世分崩离析。
1469年与胞弟朱利亚诺共同掌管美第奇家族,后者于1478年死于当时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策划的政治刺杀,而在此次刺杀中幸存的洛伦佐·美第奇后来在对抗西克斯图斯四世的政治斗争展现了杰出的政治才能与外交手腕,不但成功化解危机也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被称为智士。事件结束后,他开始着力于在北部意大利城邦间建立了和平和力量平衡的方针。
在支持文艺复兴方面,洛伦佐·美第奇扩展壮大了科西莫·美第奇建造的美第奇家族图书馆,并在欧洲大力传播古希腊著作,相当程度上帮助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本身也是艺术家、诗人的洛伦佐·美第奇对待艺术家不以庇护人自居,而容许被庇护人像男子汉一样和他并肩站在一起。在他的宫殿中聚集着如桑德罗·波提切利、安德烈·德尔·委罗基奥等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密切相关的人物,而列奥纳多·达芬奇则是他赞助过的最
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1360年—1429年2月20日或28日)美第奇家族的创始人,是“国父”科西莫·德·美第奇之父,也是“华丽者”洛伦佐·德·美第奇的曾祖父。他是第一个进入银行业务的美第奇人,使美第奇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家族,也逐渐在文化和政治领域崭露头角。
科西莫·迪·乔凡尼·德·美第奇
科西莫·迪·乔凡尼·德·美第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年9月27日—1464年8月1日),乔凡尼·德·美第奇长子,曾代表美第奇银行接管教皇的财政。1433年,由于对卢卡的战争失败被判流放10年,但次年即被新的长老会议召回,依靠民众支持驱逐政敌阿尔毕齐家族。1434年在佛罗伦萨建立起僭主政治,成为佛罗伦萨的无冕之主,开创了梅第奇政治王朝时代。死后被佛罗伦萨政府授予国父的称号。
洛伦佐·德·美第奇
有名的艺术家。去世的前一年,他在圣马可的私人花园开了一所雕塑学校,其中就有一名15岁的学生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之后的一生都与美第奇家族密切相关。
1492年4月8号或9号的晚上,洛伦佐在卡里奇的别墅去世(佛罗伦萨人认为日落是一天的开始,所以他的死亡时间估计是9号)。伴随他的死亡,文艺复兴的中心由佛罗伦萨转移至罗马,并在那里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利奥十世
克莱门特七世(Clement Ⅷ,1478年-1534年),罗马教皇史上第221任教皇(在位期间:1523年—1534年)。原名朱利奥·迪·朱利亚诺·德·梅第奇(Giulio di Giuliano de' Medici),亲父朱利亚诺·梅第奇被刺身亡后一个月出生,由伯父洛伦佐·梅第奇抚养长大,1513至1523年间担任红衣主教,1523至1534年担任教皇。
利奥十一世
利奥十世(Leo Ⅹ,1475年-1521年),罗马教皇史上第219任教皇(在位期间:1513年—1521年),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教皇。原名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i),洛伦佐·梅第奇之子。曾依靠西班牙军队的力量在洛伦佐·梅第奇去世、美第奇家族第一次被驱逐后重新使家族控制佛罗伦萨,成立托斯卡纳公国。三十八岁时登基为教皇,在位期间以铺张浪费、竭力维护教皇国现况和美第奇家族利益著称,自称为“和平的教皇”。
克莱门特七世
利奥十一世(Leo Ⅺ,1535年-1605年),罗马教皇史上第234任教皇(在位期间:1605年4月1日—1605年4月27日)是天主教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九短的教皇,在位仅仅二十七日。原名亚历山德罗·奥塔维亚诺·德·美第奇(Alessandro Ottaviano de' Medici)。
凯瑟琳·德·梅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1519-1589)
美第奇家族的家脉就此断绝。(但并不是说家族里没有活下来的人,只是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者了。)
3.都铎家族
凯瑟琳·德·梅第奇(Catherine de Médicis,1519-1589),意大利语原名卡特里娜·玛丽亚·罗莫拉·迪·洛伦佐·德·梅第奇(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i),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和随后3任国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亨利三世的母亲,为洛伦佐·梅第奇的曾孙女。曾长期作为法国的摄政太后,并对法国宗教战争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总结:
美第奇家族的最重大的成就在于艺术和建筑方面,在文艺复兴时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美第奇家族给佛罗伦萨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包括乌菲兹美术馆、碧提宫、波波里庭院和贝尔维德勒别墅,而他们的艺术收藏是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的核心展品。
除了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的成就,该家族在科学方面也有突出贡献,赞助了达芬奇和伽利略这样的天才。
这些惊人的成就使得美第奇家族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父(The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
1737年,第7代托斯卡纳大公吉安·加斯托内·德·美第奇没有留下继承人就去世了,因此托斯卡纳大公的爵位就落到了洛林家族的弗朗茨·斯蒂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手里。这样,在西欧声名显赫的名称:都铎家族/House of Tudor
国家:英国
起源:英国
崛起:15世纪
消亡:17世纪
历史地位:大英资本主义帝国之基石
相关英美剧:《都铎王朝/The Tutors》
概述:
都铎家族是1485至1603年间统治英格兰王国和其属土的家族,更多的称呼为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历时118年,共经历了五代君主。始于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结束于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的去世。虽然历时不长,但都铎王朝处于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这样一个关键时代,因而其实施的各项政策也极具时代特色。
都铎王朝的权势并不局限在英格兰,他们成 7 功将威尔士兼并入英格兰(《1535-1542年威尔士系列法案》),并确立了英格兰对爱尔兰王国的治权。
终身不嫁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驾崩,标志着都铎王室绝嗣。而当时在位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的曾祖母,正是亨利八世的长姊玛格丽特·都铎公主。因此詹姆士根据和伊丽莎白生前的秘密约定,入继英格兰王位。英苏两国组成共主邦联,结束两国持续近六百年的战争,英伦三岛进入斯图亚特王朝时代。
================================都铎家族主要成员=================================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年-1547年),是英格兰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
亨利八世在位期间主要政绩为对内将威尔士并入英格兰、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巅峰。对外则在欧洲以均势外交政策保障本国政治经济利益,这些促使英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使英国最终形成为统一集权的亨利七世(Henry Ⅶ,1457年-1509年),英格兰都铎王朝开创者(在位时间:1485年-1509年),本名亨利·都铎。
亨利七世为里士满伯爵埃德蒙·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孙女之子。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曾流亡法国。1485年在法国援助下杀死理查三世,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1486年同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约克结婚,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红白玫瑰战争,并将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约克的白玫瑰合并组成都铎王朝的王徽,“红白都铎玫瑰”。亨利七世任内对外采取联姻政策,对内奖励工商业发展,有贤王之称。
近代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私生活方面,如果16世纪有八卦小报,那亨利八世肯定是每一期的封面明星。在其一生中共有六次婚姻,但几乎都没有好结果。第一任妻子原为其寡嫂,后为与安妮·博林结婚而离婚(其与罗马教廷决裂,改革英国宗教便是由于此事),后来第四任妻子也被其取消婚姻;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亨利八世驾崩而幸免;而安妮·博林与剩下一位则被处死。有一种说法是“亨利八世,结婚六次,一死一活,两离婚,两砍头。”(King Henry the Eighth, to six wives he was wedded: One died, one survived, two divorced, two beheaded.)除去六次婚姻外,亨利八世据说还有多位情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安妮·博林的亲生妹妹玛丽·博林(Mary Boleyn)。
1547年1月28日于怀特霍尔宫,亨利在他父亲亨利七世90冥诞那天去世。亨利八世死后十来年间,其三个合法子女都坐上英国王位,但都没有子嗣。
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MaryⅠ,1516年-1558年),为亨利八世与发妻凯瑟琳王后的女儿,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都铎王朝第四位和倒数第二位君主(在位时间:1553年-1558年),于其同父异母弟弟爱德华六世死后继承英国王位。身为狂热的天主教徒的她的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为此,她在此过程中下令烧死约300名宗教
第一任妻子 阿拉贡的凯瑟琳
1509年6月11日-1533年(取消婚姻)
第二任妻子 安妮·博林
1533年-1536年(处死)
注解: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感情为《都铎王朝》前期剧情主线,即为一个国王为了一个女人与全世界开战的故事。第三任妻子 珍·西摩
1536年-1537年(病死)
注解:为亨利八世产下了其独子,但也死于产后并发症 第四任妻子
克里维斯的安妮
1540年-1540年(取消婚姻)第五任妻子
凯瑟琳·霍华德 1540年-1541年(处死)第六任妻子 凯瑟琳·帕尔
1543年-1547年(亨利去世)
异端人士。此举动为她得来“血腥玛丽”(Bloody Mary)的绰号(鸡尾酒“血腥玛丽”的名称正是来源于玛丽一世的绰号)。从此以后,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死后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倒。
后于1558年逝世,其同父异母妹妹伊丽莎白继位,即伊丽莎白一世。兰开斯特白玫瑰,约克红玫瑰
纪录片《英国最伟大的君主》中,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分析了十二位英国君主,并为他们评分(根据六项指数,如军事力量和影响力等,满分为60分),伊丽莎白赢得了最高的48分。
伊丽莎白一世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于萨里的列治文宫驾崩,后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因为终生未婚,女王的死也象征着都铎王朝的终结。王位则由她的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登位为英王后称詹姆士一世)继承。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斯图亚特王朝从此开启。都铎红白玫瑰
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Ⅰ,1533年-1603年),为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之女,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期间:1558年-1603年)。她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由于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美国维吉尼亚州正是以此命名的。也被称为“荣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
1558年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一世无子而亡后,伊丽莎白·都铎即位。当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尽管没有留下继承人是最被人诟病的地方,但伊丽莎白是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君主。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众公选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伊丽莎白名列第七,超过了英国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的
4.诺曼底家族
名称:诺曼底家族/House of Normandy 国家:法国、英国
起源:北欧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崛起:9世纪
消亡:10世纪
历史地位:英国初代封建王朝
相关影视剧:《圣殿春秋/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概述:
起源于北欧,崛起于法国诺曼底的诺曼底家族在公元9世纪初征服英国,从而建立了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诺曼底家族先后共有四位国王统治英格兰,统治时间由征服王威廉之后的1066年开始,直至1154年斯蒂芬的表甥亨利二世继位,金雀花王朝取而代之。
==================================诺曼底家族主要成员============================== 威廉一世
此次征服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HenryⅠ,1068年—1135年),英格兰诺曼底王朝第三任国王(在位期间:1100年—1135年在位)。为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幼子,在其兄威廉二世因狩猎事故神秘死亡后即位。后由于独生子意外溺毙,遂指定其女玛蒂尔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遗孀)为继承者。但其死后王位实际落入外甥布卢瓦伯爵斯蒂芬手中。
斯蒂芬
斯蒂芬(Stephen,1096年-1154年),为威
威廉一世(WilliamⅠ,1028年-1087年),原为法国诺曼底公爵,后成为诺曼底王朝建立者。1066年时与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王室国王哈罗德二世就王位继承问题引起纠纷,遂于同年10月征服英格兰,成为英格兰第一位诺曼人国王(在位时间:1066年-1087年),因此绰号“征服者(the Conqueror)”。
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布鲁瓦伯爵之子,威廉一世外孙。于亨利一世死后继承其
舅父王位(在位时间:1135年-1154年)。1153年,亨利一世之女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领军队在英格兰登陆。经过几场战斗,他与斯蒂芬达成协议,斯蒂芬继续担任国王,死后由亨利继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即位,为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开始。
5.金雀花家族
金雀花王朝时期政治气候多变,对外该王朝曾在百年战争中与卡佩王朝、瓦罗亚王朝争夺法兰西王国的控制权;对内1399年最后一位正统嫡系金雀花君主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先后统治,而这两家族后来为争夺英国王位爆发了15世纪后半叶的红白玫瑰战争。
=================================金雀花家族主要人物================================ 亨利二世
名称:金雀花家族/House of Plantagenet
国家:法国、英国
起源:法国-安茹
崛起:2世纪
消亡:14世纪
历史地位:十字军之主力,百年战争之发起
相关英美剧:《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 源于安茹的金雀花家族是法国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的一支,从12世纪至14世纪统治英格兰,建立了英格兰中世纪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王朝,狮心王理查、亨利五世等金雀花君主均以善战著称。
而正是在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也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政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会议源于该朝。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于这段时间建立。
绰号“短斗篷王”的亨利二世(HenryⅡthe Curmantle,1133年—1189),金雀花王朝创始人(1154年—1189年在位)。其父母分别为亨利一世之女玛蒂尔达皇后与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加上与阿基坦的埃利诺(30岁)结婚联姻,因此他也是法国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和阿基坦公爵。亨利第一次来到英格兰是在1142年,以支持其母对英格兰王位的要求。但玛蒂尔达最终未能从布鲁瓦的斯蒂芬手中夺得王位。不过根据斯蒂芬与玛蒂尔达的一项协定,亨利于1154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开启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在世时对英格兰进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如采用陪审制,提高王室法庭的地位,把大部分司法权力集中于国王手中,无形中对英国习惯法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也是在他统治时期英格兰籍的教皇艾德里安四世在一份文件中把爱尔兰赠给亨利二世,从此以后爱尔兰的命运就与英格兰紧紧相连。
亨利二世晚年时遭到几个儿子的反叛,于1189年在法国希农含恨去世,葬在法国。
理查一世
理查一世于1199年进攻利摩赞的沙露堡时伤重身亡,时年42岁。
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RichardⅡ,1367年-1400年),理查一世(RichardⅠ,1157年-1199年),亨利二世次子,于1189年登位(在位时间:1189年-1199年)。因其在战争中总是一马当先,犹如狮子般勇猛,因此得到“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的称号。在10年国王生涯中,理查一世几乎将全部时间都花在戎马之上,参与过包含十字军东征之内的许多战争,而他的军事表现也使他成为中世纪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后在征战法兰西时驾崩。
1188年,理查就属地问题与父亲亨利二世产生矛盾。1189年,理查勾结法王腓力二世和安茹叛军对父作战,迫使其父签订屈辱的条约,亨利二世因此含恨而死。理查当即于同年7月即位,号称理查一世。
在在位的10年里,理查一世仅到过英国两次,不但对于治理国家等无所贡献,反而在经年累月的战争中大浪耗费了英国的财富。其毕生主要精力皆贯注于十字军东征。在军事方面,他行军作战的勇气和领导才能却是极其罕见的,他向世人证明了他是少数能够组织和协调兵源繁复的十字军兵力的将军,可是其十字军东征的实际影响除了与萨拉丁的和约改变了地中海东岸的局部政治格局之外,留下的只是骑士精神和浪漫传说。
为黑太子爱德华的幼子,因其父父及兄长昂
古莱姆的爱德华先后早于祖父爱德华三世去世,所以于1377年爱德华三世逝世后,由年仅10岁的理查继承英格兰国王王位(在位时间:1377年-1399年)。
理查二世在位时由于对权力的过分争夺以及专断随意的行为使其相当不得人心。1397年为保证自己的权力放逐了许多和他敌对的有名望的贵族,其中就有他的堂兄博林布鲁克的亨利。在亨利的父亲冈特的约翰(爱德华三世第三子)死后,理查没收了兰开斯特公爵所有的土地(也就是本应亨利继承的)并分给他的支持者。
1399年,亨利在国王远征爱尔兰时举兵拘捕了国王,并将理查二世废黜,是为亨利四世,兰开斯特王朝时代就此开始。
6.兰开斯特家族
名称:兰开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
国家:法国、英国
起源:法国-安茹
崛起:14世纪
消亡:15世纪
历史地位:百年战争之推进,玫瑰战争之发起
相关英美剧:《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 概述:
兰开斯特家族系金雀花家族分支,这一家族的始祖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冈特的约翰。1362年,冈特的约翰成为兰开斯特公爵,从此开创此一家系。
1399年,约翰长子亨利废黜理查二世,成为亨利四世,兰开斯特家族统治英国的时代就此拉开序幕。亨利五世继任后继续英法百年战争,并于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劣势兵力完胜法军,重新夺回对诺曼底的控制权。但不久亨利五世便死于痢疾,年仅6个月的亨利六世即位,此时英国另一大贵族势力约克家族就王位归属问题与兰开斯特家族展开内战,由于双方以玫瑰为徽号(兰开斯特、约克分别以红玫瑰、白玫瑰为标志),故这场内战被称为红白玫瑰战争。
战争初期兰开斯特家族占有优势,但几经周折后还是惨遭失败,亨利六世也于1471年被处死,兰开斯特家族就此绝嗣。后其家族远支,都铎家族的亨利·都铎得到了兰开斯特派系支持,又与约克家族联姻,并以象征两个家族合而为一的红、白玫瑰为王朝徽号,开创都铎王朝。
===============================兰开斯特家族主要成员=============================== 冈特的约翰
亨利四世(HenryⅣ,1367年-1413年),为前英王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任君主(在位时间:1399年-1413年)。
年轻时的亨利曾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可不久后由于理查二世听
冈特的约翰(John of Gaunt,1340年—1399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理查二世的叔叔。在理查二世年幼时曾于在1377年—1399年间代他摄政。因为与兰开斯特伯爵联姻并被加封,因而成为兰开斯特公爵,从此开创此一家系。后来他的长子亨利四世、孙子亨利五世和曾孙亨利六世都先后登基为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被推翻后,他的一个私生子的后代亨利七世又重新夺取了王位,建立了都铎王朝。
亨利四世
信了霍尔福德公爵的挑拨,在1395年驱逐了亨利。甚至在其父冈特死后为保证自身权力将兰开斯特家族的财产没收。而亨利在趁理查二世远征爱尔兰期间重返英国,在部分贵族的支持下软禁理查二世。待其神秘死亡后,亨利在议会支持下即位,是为亨利四世,同时也开创了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但由于即位后忙于应付贵族叛乱加上疾病缠身,亨利四世没有多少出色政绩,后于1413年去世。
亨利五世
定,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的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结婚,并且查理六世死后其法国王位由亨利五世继承(剥夺了法国王太子查理的继承权)。亨利五世实际成为法国的摄政。
但就在亨利五世的权力达到巅峰的时候,死神使他的辉煌转瞬即逝。1422年,在万塞讷附近的一次战斗中,痢疾夺走了亨利五世年轻的生命。他在8月31日黎明时死于万桑树林。
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注:“玫瑰战争”期间的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被相当一部分《冰与火之歌》的读者认为是书中兰尼斯特家族与史塔克家族的原型。而维斯特洛大陆原型被认为是古代英国。熟悉英国史的人,会在这书中发现许多历史对应物。比如维斯特洛大陆被分为七大王国,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恰好也经历过“七国时代”;北境长城对应不列颠北方的哈德良长城;“红色婚礼”则对应着“黑色晚宴”(1440年,苏格兰的道格拉斯伯爵兄弟应邀赴宴,却惨遭斩首);至于《冰与火之歌》的故事主线,也有“玫瑰战争”的影子。这些相似性并非读者瞎猜,据说马丁本人也都承认。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亨利五世(HenryⅤ,1387年—1422年),亨利四世之子,英格兰兰开斯特王朝第二任国王(在位时间:1413年—1422年)。在他统治期间,英国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
即位后不久,亨利五世便趁法国内部矛盾之际重新开启百年战争,先是在法国内部寻找盟友,进而在1415年正式入侵法国。他首先攻下勒阿弗尔,继而向沿海重镇加来进军。紧接着亨利五世在是年10月25日于阿金库尔在1:3的人数劣势下以步兵弓箭手为主力击溃了法国的精锐部队,随后在1419年收服了整个诺曼底,随即法国北部第一重镇鲁昂投降。
1420年在法国勃艮第人的支持下,亨利五世迫使查理六世签订特鲁瓦条约。这份条约对英格兰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条约规
兰尼斯特家族/House Lannister
注:“玫瑰战争”期间的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被相当一部分《冰与火之歌》的读者认为是书中兰尼斯特家族与史塔克家族的原型。而维斯特洛大陆原型被认为是古代英国。熟悉英国史的人,会在这书中发现许多历史对应物。比如维斯特洛大陆被分为七大 15 王国,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恰好也经历过“七国时代”;北境长城对应不列颠北方的哈德良长城;“红色婚礼”则对应着“黑色晚宴”(1440年,苏格兰的道格拉斯伯爵兄弟应邀赴宴,却惨遭斩首);至于《冰与火之歌》的故事主线,也有“玫瑰战争”的影子。这些相似性并非读者瞎猜,据说马丁本人也都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