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信swot分析
3、微观环境分析——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价格优势 3.1.1.1免费
微信吸引客户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免费的。微信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微信都不会收取费用,在使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是由网络运营商收取的。而且微信对讲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一起使用微信对讲。3.1.1.2省流量
微信采用云技术,如果只浏览文字、图像、视频、语音信息,而不下载,对流量的消耗远小于手机版飞信,5元包月20M流量可以发送几千条“微信”,而“微信”好友是通过邮箱和QQ号码来登录界面的,不受运营商的限制。图片、语音和视频优化,1M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约1分钟视频信息。后台运行只消耗约2.4K/小时。3.1.2 功能优势 3.1.2.1 功能持续的创新
微信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实现平台化,即打通QQ、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等产品,帮助用户整合和管理关系链。然后是社交的多维化,打造并管理多维度的熟人与陌生人并存的社交关系圈。另外的一个过程就是创新生活方式,主要发挥的功能包括语音对讲、LBS交友、动感表情等。3.1.2.2 产品品质优秀
微信无论在细节还是功能方面,都具备可圈可点的亮点,正是这些产品功能上的特色,在早期吸引了初期用户,这是基础。在后续的产品改进中,每个版本的微信在品质方面,都有着杰出的创新。3.1.3 战略优势 3.1.3.1 与QQ相关联
QQ 毫无疑问拥有一张全世界互联网公司都羡慕不已的关系网络,借助已存在通讯录网络,可以免去自己在培养用户的同时,再去发展一张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的成本——而直接借助这张网去辐射用户。同时,接受QQ消息、QQ邮箱WEB端的直接推荐等方式,直接推动了微信的成长速度。3.1.3.2 推出时间迅速并且专注
微信诞生时间虽然晚于米聊一个月,但这个时间也早于其他移动通讯软件,首先在时间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而且微信在后来的版本中一直保持专注姿态,无论平台版本还是功能扩充,每个大版本都有质的变化。而其他产品,如米聊,米聊所属公司小米,此时正将精力投放于小米手机身上,从而分散了自身精力也忽略了微信的杀伤力。
3.1.3.3 强大的市场营销和产品推广工作
无论是腾讯内部的工作人员,还是外包服务的产品推广公司,对微信的市场推广工作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工作。从此前微信传播过程中的载体、内容、方式、创意等方面来看,腾讯公司在市场营销这一块的宣传推广,也直接促进了微信的成长速度。
3.1.3.4 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
微信产品开发者张小龙每个礼拜都会特意搜索用户对微信的反馈信息,对于有价值的新闻和博文,都会仔细阅读;同时其在微博上针对用户提出的疑问和批评,大多情况下也会亲自解决回复,所以微信在对用户了解和服务提供方面,也为日后微信的发展打好了基础。3.1.3.5 优秀的团队战斗力
微信负责人张小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加之腾讯提供的微信团队在通讯类产品上也有着一定经验(Foxmail、QQ邮箱等),这使得微信在刚刚开始少走很多弯路,且迅速占领市场。3.1.4 市场优势 3.1.4.1 占领高端市场
对于腾讯来说,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是QQ本身的品牌辨识度更多地与年轻人联系在一起,而办公室人群则更多与MSN联系在一起。微信的不同在于,这个全新的品牌完全是覆盖所有人群的,包括年轻人和办公室人群。3.1.4.2 与手机通讯录相关联
可以导入手机里的电话本,这一点使得用户黏性和商业价值高过QQ。目前很多用户的手机都用微信取代了QQ。3.1.4.3 多平台
支持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塞班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而目前这些平台的手机占领了手机市场的绝大部分,使得微信的适用范围也迅速扩大。
3.2 劣势
3.2.1 非盈利性,无继续做大做强的资本
微信免费的特点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微信新功能的开发需要有资金支持,而它的非盈利性是其一个主要的发展瓶颈。3.2.2 创新性不强,难以独占同类型市场
和很多产品一样,微信既非腾讯的原创,也非首发。他们的学习榜样是加拿大的移动IM服务提供商Kik Interactive公司。而在微信推出之前,国内同类产品已有多种问世。3.2.3 产品自身的缺陷
3.2.3.1 用户管理的缺陷
首先版块搜索功能只能通过微信号进行搜索,不能通过昵称搜索,而
微信号很长不便记忆。第二个平台没有自动刷新功能,每天分类成员,都要点击一次,既繁琐又浪费时间。
3.2.3.2 素材管理的缺陷
素材管理上传照片只能是一次上传一张,与其他社交工具相比,这是极大的不足。另外,图片素材缺乏分组功能,没有分组对于微信平台的使用者来说,管理大量的素材,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3.2.3.3 设置版块的缺陷
对于刚刚玩微信的人群而言,微信是一种尝试,后期肯定需要改,但是
微信的信息设置版块中没有修改的机会,部分账号会报废,即使是认证有着二次修改的机会,但是很是不能满足国人朝夕令改的习惯。3.2.4 在腾讯内部压力大
微信是一个异数,这可能是腾讯未来十年的机会,他们的上一个机会是QQ,这款即时通讯客户端的成功给腾讯带来享用不尽的财富,用户、流量、现金、品牌,由点到面从一个客户端厂商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尽管微信有张小龙,这位备受马化腾赞赏的腾讯首席产品经理,但是很明显QQ以及其它事业部已经感受到了压力,无论是再造一个社交工具神话或是再造一个社交帝国,他们都会面临被边缘化、利益重新分配的危险。很显然,那些被挤压的人已经作出了回应,手机QQ添加了语音对讲功能,同样能够查找附近,应用变得更轻、更简洁,这些新改变由里而外都流露出重重的微信味道。很明显,他们不愿意让微信独美。腾讯的品牌与资源,让微信可以快速成长;但另外一个角度,腾讯光环也给微信戴上了枷锁,无法探索更广阔的未来,还要面临来自内部的压力。如我们所见,腾讯拆分重组基本没微信什么事儿。微信在腾讯,目前还只是一个完成度不高的手机客户端,与它可能会成就的巨大移动社交相比,微信已经逐渐向腾讯系妥协,加入QQ关系链条意味着选择融合,选择了大公司一贯擅长的开放平台的玩法。微信已经逐渐失去那种让人惊艳的俏丽,正在变成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公司移动产品,放弃了自己的巨大社交梦想,重回循规蹈矩的路线,跟合作伙伴与公司伙伴把酒言欢,然后去做几个专访,几年后便回归平凡。
3.3 机会
3.3.1 人群对手机客户端的偏爱
手机已经成了一个无可置疑的大机会。和PC相比,手机更像是用户身体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工具,这意味着手机能够对用户形成更高的粘性。问题在于,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极少能够有成功的移动产品。新浪微博的手机客户端用户也许同样不少,但其主要依托于PC端,而微信所有的流量都来自手机,是个纯粹的手机应用。微信对于腾讯来说是个惊喜和稻草,让这家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找到了切入手机的方式。3.3.2 智能手机的普及
微信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都属于智能系统,而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超过9.3亿,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35%,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年增长率为8%。智能手机呈现猛烈增长趋势,中国城市居民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35%,从操作系统来看,2011年10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市场据有率超过30%以上,较9月再度增长1.1%,也就是说安卓用户是9亿乘以30%=2.7亿用户。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加起来的用户接近4亿用户,而微信目前只有1亿用户,将来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3.4 威胁
3.4.1 同类产品竞争激烈
微信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后,其发展速度远超微信团队自身的预期,也超出外人的想象。2011年11月初,微信用户数超过3000万;一个月后,这个数字已达5000万,数倍于其先行者、竞争对手。这是微信在腾讯平台之外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但微信的对手仍有增无减。米聊、神聊、飞聊、翼聊、沃友、口信、友你等等与微信类似的二十多个产品,陈列在各智能手机应用商店,这些绕开电信运营商一毛钱/条收费、基于网络的通信应用,除了省钱,还纷纷加入社交功能,试图更进一步渗入人们的生活。因此,微信想要快速全面占领这一社交网络平台,未来历程还很艰辛还很长。3.4.2 传统短信的竞争冲击
微信使用流量代替传统短信费用发送,这些前提都是双方互为好友,且对手机要求较高,智能手机应用起微信会更方便一些,其他平台的手机可能还是短信发起来要方便,毕竟传统手机登陆微信还是比较麻烦的。
第二篇:微信公众平台的SWOT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own Strengths)
比微博更有潜力,首先微信的推送在系统优先级上高一个段位(会推送到通知栏,默认会有声音提示)。如果占据了这样的高地,微博被动推送的方式在微信面前还是挺无力的。
平台更加稳固。由于是基于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之间的黏性更高一些,稳固的关系保证了用户的数量与质量,这点比微博更加牢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一直拒绝用微博,觉得太乱,可是微信要与朋友与家人联系,每天都会用。
用户关系更加平等。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双向互动,微信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加上微信公众平台的智能自动回复,有助于接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这点上微博比较难做到,企业、明星微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以至于总有种地位落差感觉在。
信息精选、定位准确。大家使用微博都有体会就是信息太多,总不免遗漏重要信息,除去信息过量之外,这也是由微博信息的时间线性决定的。微信在这方面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从平台建立之初就制定下”精选“的默认规则,每天一到两条优选的精品信息推送,更多内容让用户自己主动发掘。另外,微信的信息推送是瞬时同步完成的,所有人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这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避免了中间环节的误导、加工和丢失。
微信的开放平台。看得出来微信的野心很大,很早就开放了第三方平台,未来会有更多的软件接入到微信,比如说音乐分享、第三方订阅、天气、游戏等等。
2.劣势分析(own Weaknesses)
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定位,而我们的邮微时光公众平台正是定位为邮储智能客服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要用微信公众做聊天机器人,首先词库是最大的问题,其次即使不考虑词库,多关键字优先级的问题上微信也没有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另外,微信并没有为公号提供自动回复规则的分类功能,因此自动回复规则的检索较为困难。
未来微信开放平台的竞争,主要还是集中于微信推送者的运营能力,对运营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当未来微信的公众平台到达丰满的阶段的时候,大众的媒体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市场开始饱和,推送信息会丰富甚至是跟微博一样过载的时候,第一个瓶颈就会出现了。
公众平台是主动推送信息,可是用户接受信息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个限度的时候用户会取消掉部分其他的微信推送者,先进入者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快速积累起用户,造成用户壁垒。在与其他竞争者的竞争中,用户会对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取消掉运营更为差的微信推送者。总而言之,用户关注的微信推送者的数量有限。
微信只能是点对点的传播,不能做到点到点到点的传播,也就是,微信不能特别方便的转发。
微信的信息流通的方式只能够通过关注特定的人去关注,而不能够通过第三者去获得特定推送者的信息。
3.机会分析(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在web2.0时代,社会化网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喜欢用微信来作为关注好友家人的桥梁。现在,微信的中国用户接近5亿人,海外注册超过7000万,且用户使用量仍在增长。移动互联网基于智能手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它将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信息服务平台、第一大新媒体和第一大潜在营销渠道。企业、机构和个人都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4.威胁分析(environmental threats)
用户可以随时取消订阅。作为直接推送到手机上的信息,“垃圾信息”和“优质信息”只在受众的一念之间,一旦让他们感觉到时间上(例如在上班等很忙的时间段推送)或在内容上不满意,用户很容易就会流失掉。
受众积累难。除了认证账号会显示在订阅用户的微信个人资料页面里,微信并不提供其他任何形式的公众账号展示推介平台,推送消息也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以微信公号的受众积累,全部来源于公号在其他渠道的号召力。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定位
结合微信的消息群发功能,我将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的定位做了以下总结。群发推送:公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
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FAQ。1对1交流:公号针对用户的特殊疑问,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
总结
综合来说,微信公众平台并不像微博,它的价值在于辅助既有的主体产业,为公号提供老客户管理维护的平台。
第三篇:新浪微博SWOT分析
新浪微博SWOT分析
微博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网络媒体,以其信息丰富,内容简练,使用快捷等特性很快地吸引众多追随者。但是目前企业对于微博的利用还处在一个非常浅显的阶段。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成立于2009年8月。新浪微博目前是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截止2014年3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突破5亿。
发展简史
2009年7月,新浪决定由彭少彬主持开发微博。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API开放平台。2011年4月,新浪微博独立启用微博拼音域名weibo国际域名,同时启动新版LOGO标识,2011年6月3日,新浪微博正在积极筹备英文版,进军美国市场,时间就在两三个月内。2013年1月11日,新浪微博与网易有道达成战略合作,网易有道将成为新浪微博首家翻译合作伙伴,为超过4亿用户提供免费外语微博翻译服务。2013年2月20日,新浪公布财报,新浪微博的总收入约为6600万美元。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超过5亿,同比增长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领跑中国最大的社交圈。
2013年8月1日,新浪微博与淘宝将在京召开产品合作发布会,推出新浪微博淘宝版,实现账号互通,淘宝卖家可在新浪微博淘宝版直接发布商品,并通过后台进行商品管理及商情监控。
2014年3月27日晚间,新浪微博左上角的LOGO悄然更换,原有的“新浪”二字消失不见,却而代之的是更大字号的“微博”字样。
2014年3月17日晚9点半,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新浪CEO、新浪微博董事长曹国伟等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
优势Strength 1.具有先发优势。相比于腾讯、网易、搜狐等微博,新浪微博具有3到6个月的先发优势,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平台,新浪作为先行者具有领先的技术和更持久的竞争优势。
2.新浪是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资金充裕,足以支持微博的研发推广,且新浪产品用户众多。截止2014年3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突破5亿。庞大的用户群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载体。新浪微博作为中国大陆最早的类Twitter网站,填补了市场的空缺,并立即吸引了思想前卫,生活节奏快,购买能力强的年轻白领群体,这是新浪微博黏性最高的用户群。
4.与优酷、京东商城等有良好的合作。新浪微博与优酷联手推出视频转贴应用,与京东商城合作开启“微购物”模式,实现多方合作,共同盈利。
5.有众多的名人活跃用户。大部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人士都是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这些名人带来的广告效应为新浪微博的推广带来巨大便利,比如学者方舟子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对前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的学历质疑,最终演变成一个高关注度的社会公众事件;李开复将自己离职的消息率先发布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许多李开复的关注者立即注册新浪微博表示对事件的持续关注。
6.独立启用微博拼音域名weibo国际域名。新浪微博由单域名过渡进入双域名并存阶段,并于2011年5月,正式结束双域名并存战略局面,用户地址也显认变成weibo.com/###。
劣势Weakness 1.微博营销泛滥。不同于微博初期,在看到微博传播具有快速性、广泛性等巨大优势后,微博上充斥着大量营销信息,极大的降低了微博上的有效信息含量。
2.言论检查。微博政治敏感性强,对于敏感话题需投入较多精力检查,数据表明,2010年新浪总人数3500,微博部分至少600人,其中至少500人为审核员。大精力投入在审核上,严重制约了其发展。3.自我审查影响长期利益。网帖传言,目前新浪微博对敏感人物的微博进行三层过滤,包括延迟显示、双重敏感字词和暂时隔离功能。5万粉丝以上的博主,新浪建议将粉丝控制在5万以下,免得引起麻烦。过频过敏感的审查导致部分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博主出走新浪微博,对新浪微博的长期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4.存疑的盈利模式
利益驱动永远是商业行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于企业而言,好的产品必须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互联网是一种前期投资型的经济,即在研发和市场培育时期投入大量资金,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用户使用人数的增多,本着“向少数有需要者收费,向网民免费”的方针探索盈利模式。一个互联网产品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其能否在黄金机遇期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据报道称,Twitter2010 年以来的用户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如果Twitter 不能在它的黄金机遇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等到下一个新媒介到来,Twitter 的发展将不容乐观。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 分析,2011 年Twitter 的
广告销售有所上涨,达到1.5 亿美元,但是与它齐名的Facebook公司的广告销售则达到40.5 亿美元。[2]一般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方式无非是广告、深层次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三种。广告作为网络企业的最大收入来源,Twitter 已经面临着来自Facebook、Google+等社交网站的挑战。虽然有学者建议微博在深层次信息服务上多作尝试,如企业账号收费、移动运营商签约、数据分析与民意调查、功能性应用贩卖等,但信息服务方面至今并没有带来大额的利润回报。
机会Opportunities 1.广泛的用户基础。巨大的用户基础为广告商提供好的平台,充裕的资源将加强与用户的直接联系。
2.数据挖掘。新浪微博可以对其海量的微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寻找有意义的商业发展趋势。
3.众多公司,传媒机构已经使用新浪微博。包括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在内的众多主流媒体先后进驻新浪微博,这为新浪微博的宣传推广提供了便利。同时,众多公司企业的进驻,也为新浪与其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4.微民主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式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特别是作为自媒体的集大成者,在推进人民民主方面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有研究者认为“微博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新渠道”。而一些媒体更赋予了微博“中国式民主进程加速器”的美誉,并认为微博正在推动着我国政府的改革进程。微博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具体而言:首先,体现在民主选举方面。微博促进了基层民主选举并推进了各级人大代表的民意搜集工作。201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些代表开始通过新浪微博征集民意,晒议案提案,与网友互动交流,将网民的意见提交到人大会上进行讨论,新华网发消息称“微博成为网民关注两会的重要渠道”。
其次,表现在民主决策领域。微博的出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搜集民情民意的舆论场。譬如2011 年8 月份,《新婚姻法》颁布后,网上传出“国税总局拟征收加名税”的信息,一时间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反对之声高涨。8 月31 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停征加名税,一方面显示出国家有关部门注重听取民意,另一方面,也被认为是微力量在政府民主决策中的又一次应用。
再次,显现在民主管理领域。特别是在农村、社区基础民主管理和公安等系统信息公开方面,微博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民日报》认为“政府官方微博成为与民众沟通的新平台”。据数据显示,仅公安行业微博全国已超4000 个,公安部开通了“打四黑除四害”、“全国打黑办”等官方微博,为群众提供资讯服务,发动群众提供破案线索、及时澄清谣言等。最后,突出表现在民主监督方面,微博推动了民主监督的落实并督促事件的解决。微博在民主监督方面大有作为,这与微博机制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由于微博具有庞大的使用人群和快速的发表与转发方式,当事件触发了网民基于社会心理的同情或者反感,事件就会迅速被上万人甚至百万人转发、讨论,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舆论压力并督促事件的良性解决。5.成功上市,历史机遇
现在新浪微博创办4年终于实现首次盈利,而且目前看起来上市的时机也还算不错:
1、Facebook和Twitter的市值分别为超过 1700 亿和超过 300 亿美元,可以讲一个“中国的Twitter“的故事;
2、最近半年中概股赴美IPO的案例都很成功;
3、阿里巴巴入股后带来的3.8亿美金大订单以及与淘宝打通后的想象空间。
威胁Threaten 1.监管风险。中国作为一党执政国家,舆论氛围不宽松,加上“阿拉伯之春”中社交网站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在国内7.23动车事故等事件中民众通过新浪微博给政府造成的巨大压力,政策监管随时可能进一步收紧。例如在12月16日,北京市出台微博实名制管理办法,微博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实名制领域,这必然导致微博发展出现重大瓶颈。而且,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作出这样的举动,表明接下来针对微博更加趋近的监管不会是小概率事件。
2.竞争对手。网易、搜狐和腾讯均有自己的微博产品,且各具发展优势。
腾讯 拥有中国社交网络73%的日活跃用户数,88%浏览时长以及77%的访问次数,而新浪数据分别为6%、2%、3%。目前,凡是注册QQ的用户,开通微博十分便捷,而QQ拥有6亿的注册用户且在中国大陆每台电脑上都有QQ客户端,费力不大就可吸引众多用户。网易 网易的邮箱无疑是中国做的最好的,网易邮箱登录进入的首页,就有其微博的推广信息。另外,网易上言论比较自由,某些敏感新闻,在腾讯或者新浪上禁止评论,而在网易上可以自由评论,甚至网易会做成专题,宽松的舆论氛围也是吸引用户的一大利器。搜狐 个人认为,搜狐微博是最没有特色也最缺乏明晰发展路线的,但搜狐作为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资金十分充裕,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手机UC浏览器的娱乐新闻板块,许多信息以搜狐微博的形式给出,只有登陆搜狐微博后,才能查看详细内容。而UC在今年3月份就宣布用户破两亿,访问者众多,再加上搜狐自己旗下 的搜狐视频,搜狗输入法,都拥有大量拥簇者,这意味搜狐微博的潜在用户量巨大,不容小视。
3.活跃用户疲劳。浅层用户对微博的新鲜期已过,忠诚用户沉淀不足。Alexa的数据表明,新浪微博自11年8月份以后,消息量呈下降趋势。虽然注册用户还在增加,但用户的粘性下降,登录时间越来越少。并且,新浪微博存在大量“僵尸粉”,有网帖提出,一个五人的刷粉丝工作室一夜便可造20万“僵尸粉”,新浪如果不正视“僵尸粉”问题,必将步入“假繁荣,真衰败”的泥潭。
4.谣言的泛滥
微博在成功改变中国公共舆论空间的同时,也成了谣言泛滥之地,在微博中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着造谣与辟谣的角力战。微博中的谣言有许多已经对现实社会造成十分恶劣的负面影响,甚至连微博运营商本身也难逃厄运。2011 年9 月,据传,受新浪微博上“新浪可能不在微博牌照发放之列”传闻拖累,纽约当地时间9 月20 日,新浪股价暴跌15.17%,一夜间身价蒸发10 多亿美元。微博中谣言的失控由此可见一斑。
有专家归纳得出,微博造谣包括“整体失实、捏造事实、图文不符、夸大细节、过期信息”等多种形式。[3]而事实上,微博现有规则在其设计本身就为谣言的泛滥提供了可乘之机。其一,匿名性。一般较难查到谣言的源头,因此成为恶性攻击、炒作或诋毁的最佳工具。其二,便捷性。微博发表和转发的快速化,不仅使其他用户的思考时间过短,无法辨明真伪,而且即使原帖删除,其转发内容仍在继续被阅读或转发,其
恶性影响仍在继续。其三,自由化。自由化使微博成为网络民意的代表,但是缺乏信息的把关人与监管,微博本身就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极易因基于某种共同的社会心理,而对不实的信息大肆渲染,容易滋生对社会负面的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基于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
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繁荣的“微博”产品,存在先行优势,但不足以保持持久有效的竞争力,随着普通用户新鲜感的消失殆尽,以及宏观政策层面上随时可能产生的进一步趋紧,都对新浪微博的发展产生影响,新浪微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沉淀忠诚用户,增补使用价值。
第四篇:微信微博分析
微信处在十字路口 微博仍是最佳自媒体平台
微信火了,火到让所有人感受到威胁,米聊如此,飞信如此,skype如此,人人如此,陌陌如此,甚至腾讯自家的QQ团队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然是“微博已死,微信当立”的段子,其实微信的很多功能和威胁与其说是腾讯的精心设计,不如说是微信平台寄生者的臆想和创造,有时,这些自定义的玩法会让腾讯也很受伤。
开放接口的微信仍然面临“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中国式困扰,在企业自媒体的营销和传播层面,这种模糊和不确定性影响深远,微博的4核心价值仍然领先微信。
一、广义传播与朋友圈的杀熟
企业自媒体的核心价值表里如一,外层是传播,内层是营销。在传播层面,微博的开放、公开和扩散可能比微信的闭合、私密和交流,更贴近企业用户的核心诉求。
微博是大众自媒体,包容四海,汪洋恣肆,更适合传达企业的精神特质,品牌风格,社会责任,愿景使命,完成消费受众的原始积累,为水到渠成的营销阶段扫清传播和认知障碍。微信则更像是精心包裹的直投媒体,以实用、实惠和娱乐资讯促成产品与消费的关联,是一种表面隐蔽实际上更为功利的传播,需要对内容和形式的精准把握。
从微信5.0开始,订阅号和服务号的严厉区隔使得自媒体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其实,微信已经认识到如果任由自媒体账号泛滥,封闭的微信永远无法与坐拥媒体基因的微博抗衡,微信向服务号的转移实质是通过朋友圈的私密和信任打造效果营销的平台。
二、体验营销的生存空间
很多人认为来自朋友圈的消费体验更具公信力,这并非如此。如果你的朋友只是不停的发送促销资讯,向你推荐产品,这种朋友有何信任可言?流传众口的微信朋友圈卖佛牌,月入百万的案例,只是大浪淘沙前的无序狂欢,永远不要低估消费者的智商。
从营销效果来说,微信基于朋友圈的纵向传播有力度,没烈度;有深度,没广度,与微博由点及面的扩散相比,缺乏广义受众的共享和共鸣,很难形成传播热点。
对于高强度、高密度的体验营销来说,微博可能是最佳平台,前提是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充分信心,同时要特别避免无节制、无节操的低俗营销,在操作层面,通过有效机制避免水军干扰也非常重要。
三、百搭微博与个性微信
微博和微信的更大区别在于格局,微博延伸了想象空间,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秀出真我,从普通的芸芸众生到通天彻地的公众明星,每个人都能在微博实现自己的圆梦之旅,这是百搭微博的优势。有人会指摘微博的杂乱和负面情绪,一些明星账号每天会面临数不清的骚扰,但别忘了每条信息的背后可能都有一张期盼的面孔。
与百搭微博相比,微信作为现实朋友圈的线上延伸,更像是个人化的私密通讯工具,而且5.0对自媒体的打压已经说明微信并无兴趣变身自媒体平台。
四、电商化ROI是拐点
无论微博还是微信都在加速电商化,这是未来效果营销的必由之路,也是两家难得的共识,但因具体手法不同,是否殊途同归就见仁见智了。
阿里和新浪联姻无疑是看好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契合性,重点是购买体验和消费体验的整合、分享和传播,淘宝输出的卖家资源将会得到微博平台的导流和支持。阿里系目前主要的导流平台是阿里妈妈,而且4月26日刚刚完成全面升级,联想到去年马云特别强调,不会支持美丽说和蘑菇街这样的导购平台,一系列表态和动作的潜台词只有一句:力挺微博。
微博和微信电商之争的核心是ROI,性价比最高的平台才有机会赢者通吃,5月上线的闪购平台可以被视作微博电商的肇始,这也符合马云关于“新商业文明”的全面论述,微博正成为阿里系商业、物流和支付布局的组成部分。
微信从订阅号转向服务号,全力推进支付功能,可以看作是O2O布局,这与微信的另一个战略支点—游戏相得益彰,但自媒体公众账号的前景就越发模糊不清了。微博和微信都在发展,关于他们的争论也不会停息,对于附着在这两个平台的所有企业来说,如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核心,舍此再无其他。
第五篇:SWOT分析
招商银行信用卡SWOT分析
S:
1、具有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特色
大胆引入专业经营管理人员,依靠服务和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和发展长期稳定的基础客户群,初步确立以技术领先型银行优势,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逐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实现发展与风险平衡下稳健增长。
2、创新能力强,品种多样
凭借“因您而变,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4年来招行发行了YOUNG卡、普卡、金卡到白金卡,从近20款联名信用卡,到Hello Kitty 粉丝信用卡等各项创新产品,覆盖了完整的生命周期和众多的市场细分,成为国内信用卡产品线最为系统和成熟的银行。
W:
1、市场细分效率较低,导致市场定位不明确。
2、过度重视信用卡发行,忽视信用卡知识的普及。
O:
1、获得了长足发展,不良资产大幅度下降,资本充足率提高,盈利水平大大提高。
T:
1、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给招行带来巨大挑战。
2、招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是最早开办信用卡业务的,其信用卡创新品种一度处于同行业的领先水平。但近年其他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也不断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大了,因此招行威胁就大了。
携程旅行网的SWOT分析
S:
1、服务是携程各项优势中突出的一点。从整体上来说,携程在服务的规模、系统、流程、理念方面都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2、与国内外各大酒店和航空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完善的网上实时酒店预订、机票预订与线路预订系统,远程交易方便。
W:
1、携程希望能像制造业那样把服务流程分割为若干环节,从服务态度、回复速度等诸多因素着手,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但是,提携要建立这样的服务,必须加大很多人力物力的投入。
O:
1、国内旅游市场的日益扩大化,使得携程旅游网在发展规模和空间上还有很好利用前景。
T:
1、传统渠道也在加强对信息化的投入,增强对互联网的应用;同类电子商务公司也都在磨掌擦拳。虽然他们经营模式和市场细分上与携程旅行网有所区别,但是这些旅游网站对携程旅行网的威胁显见,或多或少会对其经营造成影响。
文秘11011161015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