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
大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遵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依据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意见》,结合大连市初中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坚持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体现个体差异和特长相结合。
3、积极探索合适的方法和规律,保证评价的公平与有效,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4、不断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力求各项工作的实效和公正。
5、鼓励各区(市、县)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评价的基本原则
1、多元智能观的评价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表现。
2、评价活动与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本身应以帮助学生为主要目的,要尽量消解评价与学习过程的界限。
3、选择性原则:在评价标准的等级设定上,设计出一定的选择空间,即并不要求学生所有项目全选A,才是A,而是给出一定的余地。
4、实证性原则:利用档案袋把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代表作品加以记录并保留下来,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尽量有事实依据。
5、量性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年终评价结果作量化(等级)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质性评价。
三、评价方法体系的确定
具体要运用的评价方法模式如下:
1、观察评价--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或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获得对被评价者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观察评价的内容范围应确定在那些比较明显而易观察的行为表现上。如:按时参加升国旗仪式、主动给老师问好、课堂经常发言等。
2、档案袋评价--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个性发展档案,作为基本评价工具。档案袋中评价卡的内容是统一的,每位学生对档案袋中的评价卡片要及时填写,定时交流,集中保存,作为每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确定和查证的参考材料。如:广泛阅读,坚持做读书笔记,这条的评价就应提供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应提供一份书面材料;能与同学交流,应有与同学交流的评价卡片记录等。
3、活动展示评价(情景化评价)--学校就要定期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素质才华的活动和场合,通过有趣的、场景化、主题鲜明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使大家 能直接观察到每个学生平日不太被同学了解的一些素质状态,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长。如:评价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器乐、体育运动、计算机网页制作、标本采集、科技制作等各种方式表现自己对美的发现、体验和理解。展示结果一目了然。
4、作品集评价--作品集评价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质量高的代表性作品。作品集中的作品可以含课内的与课外的,但考试卷子不属作品,不在评价之列。如:完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提供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或多某一专题研究的构想等;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经历或体验,就要提供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日记或作文等。
5、检测评价--此方法主要用在评价学生的运动与健康状况上,学生的体态状况怎样?身体机能怎样?运动技能怎样?一检测便可得知,它是学校最常用的评价方式。
四、评价内容及要素内涵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确定五大方面评定内容: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以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的一级指标由五大项构成。二级指标:公民素养有18项;学习能力有12项;交流与合作有9项;运动与健康有13项;审美与表现有8项。二级指标总共由60项内容构成。
在运用该指标体系实施评价时,要认真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逐条评价。
五、评价标准
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实行等级评价,即根据学生自评、同学评、师评的结果评出A、B、C、D四个等级,而后再根据各自的权重比例,得出五项素质的最终等级结果。其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公民素养评价标准
学生的公民素养分为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纪素养、个性品质四个评定要素。依据国家、省关于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及《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市初中教育现状,每个要素设计了关键评定指标(即关键行为表现),共18项。
评定等级说明
A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14条(含14条)以上规定要求,无校纪处分。B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9-13条规定要求,无校纪处分。C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5-8条规定,有校纪处分但已解除。D等:有违法犯罪行为或受到校纪处分未解除的。
2、学习能力评价标准
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四个评定要素。依据国家、省关于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初中教育现状,每个要素设计了关键评定指标(即关键行为表现),共12项:
评定等级说明。
A等:至少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9条规定要求。B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6-8条规定要求。C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3-7条规定。D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3条以下规定
3、交流与合作评价标准
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分为团队精神、沟通与分享两个要素。依据国家、省关于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初中教育现状,每个要素设计了关键行为指标(即关键表现),共9项。
评价等级说明
A等:具备关键评价指标中的任意7--9条规定。B等:具备关键评价指标中的任意5--6条规定。C等:具备关键评价指标中的任意3--4条规定。D等:具备关键评价指标中的任意1--2条规定。
4、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能力评定由健康心理、健康体魄、健康生活方式、运动素养四个要素组成,结合我市初中教育现状,每个要素设计了关键评定指标(即关键行为表现),共13项:
评定等级说明
A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10条(含10条)以上规定要求,无心理障碍,体育课、眼操、间操、大课间活动出勤率不低于95%。
B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8-11条规定要求,无心理障碍,体育课、眼操、间操、大课间活动出勤率不低于85%。
C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4-7条规定,体育课、眼操、间操、大课间活动出勤率不低于75%。
D等:有心理障碍或不健康行为表现,体育课、眼操、间操、大课间活动出勤率低于75%。有以上之一者则为D。
5、审美与表现评价标准
学生的审美与表现分为审美情趣、艺术活动与表现两大要素,每个要素设计了关键评定指标。
评定等级说明
A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6条,(含6条)以上规定要求,B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3-5条规定要求,C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1-2条规定要求,D等:没有达到关键评定指标中的任何一条规定要求。
六、评价建议及注意事项
1、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学校应做到对每个评定结果都能做出解释,要有说服力,评价结果通知本人。对“D”等级的评定应非常慎重,要有明确解释和详实的书面材料。
2、评价要点(1)评价次数:原则上每学期末评定一次,毕业前进行合成。(2)评定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3)评定方式:教师评定、学生互评、学生自评。(4)评定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5)学生公民素养毕业评定合成办法:
为了便于以下计算,赋予各等级的分值为: A=4,B=3,C=2,D=1。
3、计分公式:
学期末等级分值=(教师评价等级平均值×40%)+(小组评价等级平均值×40%)+(学生自评等级值×20%)各等级分值阈限为: 3.5≤A等≤4.0 2.5≤B等<3.5 1.5≤C等<2.5 D等<1.5 学生公民素养毕业评定合成办法:根据学生初中阶段六个学期的公民素养评定等级分值的平均值,对照等级分值阈限,合成学生公民素养评定等级。
(6)有关说明事项:
①教师评价等级平均值=(4×A的累计人数+3×B的累计人数+2×C的累计人数+1×D的累计人数)÷教师人数。
②小组评价的等级转换成数值直接纳入学期评定之中。③学生自评等级转换成数值直接纳入学期评定之中。
4、范例:
初三某班张某,在初中六个学期末的公民素养评定等级分值分别为: 学期初一上初一下初二上初二下初三上初三下 等级CBBAAA 分值1.92.63.13.63.63.8 该生初中阶段六个学期的公民素养评定等级分值的平均值为3.1,对照等级分值阈限
3.5≤A等≤4.0 2.5≤B等<3.5 1.5≤C等<2.5 D等<1.5 该生的公民素养毕业评定等级为B等。
七、评价的组织机构
1、为了搞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各区(市、县)要成立评定委员会。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其职责包括:制定或审核评定的规章制度;监督评定程序;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质询、申诉,纠正评定中的错误、查处违规行为。
2、各学校要成立评价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落实各区评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对评定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3、班级成立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组成,小组成员不少于9人(必须有艺、体教师参加)。负责组织班级学生日常评价工作,负责学期数据的录入。
八、评价的实施程序
1、评价的准备
评价的准备指的是设计方案、制定规划、编制计划和开展宣传等系列工作。程序1设计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的一种活动,必须事先设计出一套评价方案,用以规范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思想行动,指导和调控评价实施活动的全过程。
程序2制定评价细则
为使评价工作在较大的范围内展开,并能按照统一的部署进行,应制定具体的评价工作程序,使评价实施活动做到制度化和经常化。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评定(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在制定评价细则中,要规定出评价人员的工作规范、职权范围等。
程序3开展评价宣传培训 评价宣传工作内容:
(1)召开评价动员会。请有关领导做专题报告,进行评价工作的思想动员;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讨论、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各种文件,通过动员,明确评价目的和意义,提高他们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举办综合素质评价专题讲座。请评价专家讲学,普及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掌握实施评价活动的方法和程序。
(3)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宣传媒体,介绍评价的实施方案,让学生、家长、教师等明确其意义、内容及具体实施要求。
2、评价的施行
程序4收集、准备评价材料
每位学生要根据具体评价内容和指标的要求,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与作品集,按照学校老师的统一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填写评价卡片,把每张评价卡的实证材料写实做实,把评价所需材料准备好。(收集评价档案袋的具体内容附后)
程序5平时考核与定期反馈评价信息
班级评价小组注重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并定期(如1周)向学生反馈评价信 息。
程序6总结立案建档
评价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性整理,进行科学分类,统一编号,固定目录位置,使得档案整体化、系统化、规范化,以便迅速查找所需的材料。
程序7网络操作
学期末,由学生本人、班级评价小组、任课教师将过程评价的数据录入电脑程序,上传至网络中心,生成评价结果。
3、处理评价结果
程序8审查评价质量
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对每个班级的评价过程、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复核认可,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对评价反映意见较大的问题和缺点,要给以合理地解决和修正。
4、各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对照参考
评价指标主要评价方法和形式(工具)
公民素养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活动展示评价
学习能力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活动展示评价、作品集评价 交流与合作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活动展示评价 运动与健康检测评价、观察评价
审美与表现活动展示评价、作品集评价
九、对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1、正确引导学生自评是班级管理中用好档案袋评价的关键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是档案袋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与要求,因此,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据评价卡的标准和要求评价自己的某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为此教师不能只是简单提出要求,还要提供必要指导。
2、慎重评价是年终量化评价的重要环节
在他评中无论是班主任评、科任教师评、还是小组评,都要遵循慎重评价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评价所产生的各种后果,要使评价起到最大的激励作用。在评价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评价的前后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二是善于在评价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三是评价要掌握统一的标准,标准统一,评价才公平、公正,对学生才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
十、保障措施
1、建立层层指导监控机制。市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检查区评定委 员会工作,区评定委员会负责指导和检查学校工作,学校评定委员会指导监控评定小组工作。学校评定机构要报上级部门备案。评定小组成员由学校评定委员会在开展评定工作一个月前提名成立,并向班级学生公示,如有1/3以上学生不同意其作为评定小组成员的,则需换用其他合适人选。
2、建立公示制度。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的使用等,应用公开的方式向学生、家长、教师作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应在所在班级公布,接受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的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可只公布在各项评定内容上等级为A等的学生名单,其余的通过其它方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3、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有异议,可首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如果对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区市县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上级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及查处过程和结果。
4、建立信用记录。评定委员会应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者(包括教师、学生)、学校、评定委员会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则应在相应当事人(单位)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信用记录将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参考,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当事人(单位),高中有权加大审查力度、减少招生名额甚至拒绝录取。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评定小组的成员,并且在教师考核中不能评优评先。
5、建立评定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在评定工作进行中以及结束后,学校评定委员会应组织人员对评定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评定工作结束后评定委员会应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报告报主管部门备案。区评定委员会应对各初中评定工作按一定比例抽查,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尤其对获得A等级比例过高的学校和班级进行复核,如果其中确实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则应在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如有重大问题应组织重新评定。高中学校有责任对升入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跟踪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初中的评定结果相对照,并报区级评委会,如果两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差异,报区评定委员会审核,一经查实评定明显失实的,在相应当事人(单位)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
第二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师岗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和《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对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具体内容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二)评价等第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附件)反映,除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外,其它各项均以等级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
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打等第,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
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凡符合基本标准者,视情况可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凡得A等第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例如: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得A: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显著,得到社会的公认或权威部门的认可;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其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方面得A: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四级水平;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比赛前六名主力队员、市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单项前四名或集体比赛前四名主力队员;其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审美与表现方面得A:在校内外大型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含集体项目);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含集体项目);其他。
3.综合素质的总评: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为合格,其它8项中有6项以上(含6项)评为A,且无C、D者,总评为A等;
(2)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为合格,其它8项中有4项评为A,无D者,总评为B等;
(3)8项中有2项以上(含2项)评为D者,或本学年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者,总评为D等;
(4)其余的情况总评为C等。
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描述。
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此表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三、组织实施
(一)工作机构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名单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应包括明确的评价标准、清晰的评价程序以及相关责任人等内容),并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
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2.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有条件的也可聘请家长或社会人士参加),班主任任组长,具体负责对班级中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二)评价程序及规定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按照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程序进行。
1.学生自评:评价前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评价方案》,广泛宣传评价目的、意义,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展示自己成长记录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对照《评价方案》的六个方面要求进行自我评定。
2.同学互评。全班(或小组)所有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班主任组织汇总。
3.教师评价。班主任牵头召集学科教师共同按六项考评内容逐条为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组成员应参加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考察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主动了解被评价学生的情况。
4.学校评价。各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综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与教师评价意见,确定被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第,报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评价结果必须在班级公示。
5.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在公示期间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收到申诉或复议之日起7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三)评价要求
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初中三年的总表。
2.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中包括每学期的评价表、三年的总表,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材料。成长记录袋进入学生档案。
3.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4.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表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评价内容得A等第的学生应在校园内公示15日以上。
四、保障制度
(一)公示制度。在开展评价工作期间,学校要将综合素质评价
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使用、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和各班级评价小组名单等向社会公示,评价结果要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调查处理。
(二)举报和申诉制度。学校要设立举报电话,学生、家长、教师或社会其他人士若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结果等环节的公正性存在质疑,可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领导机构逐级举报或申诉,评价领导机构要对举报或申诉做出答复或处理,并对各项举报、申诉及处理过程和结果作详细记录。
(三)信用记录制度。为了防止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对所有参与评价人员及学校建立信用记录,将信用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学校、个人的年终评估。对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对评价人员弄虚作假的,除取消其评价资格外,三年内不得晋级、评先,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查处,追究相应责任。
(四)监督制度。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质量评估,及时改进和纠正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不定期组织对学生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音乐、美术、体育等项目A等第的学生进行抽测。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违反规定评价程序操作的,一律取消其相应的等第,并将抽测学生的有关情况记录在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篇:云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云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云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体系构成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和个性发展评价指标构成。基本素质评价指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达到 的目标,包括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个性发展 评价指标是初中学生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发展目标,包括个性特长、个人成果 及其它自主选择的内容等三个方面。征地改革明年立法
评价办法 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在七年级上学期至九年级上学期的五个学期中,以学期为单位,由学生本人与教师 共同记录学生的成长事实,在九年级下学期,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思想道德按二、三级指标的评价要点进行写实性描述,其它四个一级指标按总评 综合分值,以等第形式呈现评价结果。A:优秀(≥9 分);B:良好(≥7 分,评价公示 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校园内公示一周。学生如对本人或他人的评价结果有异议,可在公 示期内向学校申诉或反映;学校接到学生的申诉或反映,要进行调查、核实和复评,于一周内作出复评决 定,并及时书面通知申诉或反映者本人;对经复评产生变化的结果,要在学校内公示一周,并说明变化的 原因。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公示后、经学生确认,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任何人不得更改评价记录与结果。
第四篇: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17 日 阅读次数: 附件 1
510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总目标、初中阶段的具体培养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 号)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 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 号)精神和现代教育评价思想研究制定的。
一、评价的目的 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 础上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可为初中学生 升入高级中等级学校提供参考。2.通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 和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 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3.通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观念,营造有 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 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确自己发展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二)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贯穿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良好思想 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和多种潜能的开发、增强体质等学生素质全面与和谐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实 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都得到优化,素质不断得 到提高和发展。
(三)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以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 生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发展目 标为导向,激励评价对象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四)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通过设计综合的评价内容、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在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评
价活动。
(五)共同建构原则 共同建构原则是指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通过沟通、协商共同建构评价结
果。在共同建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过程中,使评价结果得到评价 对象的认同,更好地发挥评价结果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作用。
三、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 号)“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基础 中 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基础 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性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 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科学习目 标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 的目标。根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两部分 构成。
(一)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是国家依据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向中小学生基本素质提出的要 求,是所有初中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目标,立足于学生走入社会后的生存和 生活能力。它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四方面。
(二)发展指标 发展指标是依据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对初中学生拓展性发展的引导性 指标,是指学生在共性指标发展的基础上,体现学生个人与众不同的特长,也就是为学生提供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发展的特点进行选择,立足于走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它包括:个性发展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 动成果等。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与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素 工具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J1.道德品质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情境测验 关心集体 ·日常观察
一、·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 记录 ·日常观察 思想 ·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记录 道德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J2.公民素养 ·人物推选 ·具有社会责任感 基 卡 ·保护环境 础 ·具备奥林匹克基本常识 指 ·理解奥林匹克基本精神 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J3.知识技能 ·在相关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纸笔测验 水平·情境测验
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卷调查 学业 ·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物推选 成就 J4.学习能力 ·独立探究的能力 卡 ·搜集、识别、管理、使用信息的能 力
J5.学业情感
·问卷调查 ·卫生习惯 J6.体育锻炼、·身体形态 ·保健习惯和方法
法 测量
三、个人健康技能 ·健康意识 ·身体机能 身体 ·健康的生活方式 测量 健康 J7.身体形态 ·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身体素质 J8.身体机能 ·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测量 J9.身体素质 ·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了解自我 ·情境测验 J10.自我认识 ·调控自我 ·调查问卷
四、·关心、尊重他人 ·日常观察 心理 J11.人际关系 ·明辨是非,正常交往 记录 健康 ·人物推选 J12.适应环境 ·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 卡 的能力 ·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学科特长 F1.特长 ·体育运动特长 ·艺术特长 发
五、F2.有新意的 展 ·事实描述 个性 劳动和活动成 指 发展 果 标 F3.其他(自 己选择)(三)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 合的评价标准体系,并更加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绝对评价可以 确定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相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环境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 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通过综合运用多个评价标准体系对 学生进行评价,使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 到提高,引导所有学生都充满信心地朝着各自理想的目标发展,从而体现学 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性评价
(一)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条件
1、教师需要树立自觉的评价意识。教师的自觉评价意识是实施初中学生综合 素质形成性评价的关键。特别是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要树立自 觉的评价意识,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自觉评价活动,转变成为自觉的 评价行为。教师如能将不自觉的评价活动,转变成为自觉的评价行为,就不 会把评价作为“额外”负担。
·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能力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学习意志 ·学业价值观 ·体育锻炼习惯和方法
2、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教师掌握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也是实 施形成性评价不可或缺的条件。如观察法、轶事记录法、评定法、投射法、行为分析法、评价语言使用法等都是形成性评价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
3、教师需要将评价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校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促进学生实现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将评 价孤立于教育教学之外,按统一格式要求和固定程序进行评价的操作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策略,将形成性评价作为教育教 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教学
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性评价的过程,教育教学工 作完成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形成性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可行性,减轻教师对 学生实施评价的工作负担。
(二)形成性评价的主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实施 过程中,要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了解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 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防止评价的盲目性,保证 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教师、同学、家长和学生本人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 体。
(三)形成性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实现评价目的的重要保证之一。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 程中既重视观察、访谈、论文式测验等定性评价方法的使用,又不能忽视纸 笔测验等一些定量评价方法的使用;既重视社会实践、实际操作等评价方法 的使用,又不能忽视模拟实践,情景测验等评价方法的使用;既重视使用以 等级表示评价结果的方式,也不能忽视用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方式;既重视 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方式的使用,也不能忽视情感的、行为动作评价方式的 使用,以取得最佳评价效果。
(四)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1、综合素质的平时评价。平时评价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综合素 质点滴进步的行为表现的事迹所进行的评价。平时评价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为手段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用多 元主体评价和共同建构的方式取得评价结果,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以《北京 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评价内容为依据进行分类,把能 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及时记入“综合素质记录 袋”。用“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搜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的评价信息和 取得评价结果的过程,是多元主体评价和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过程。学生本人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任课教师要随时把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点滴进步 的事迹材料放入“综合素质记录袋”,具体方法包括:(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与老师协商取得评价结果的方法。在日常教育教 学活动中,学生自己认为有值得记录的事迹时,可主动向相关老师提出添加 记录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定并记录在册。(2)以教师评价为主,与学生协商取得评价结果的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将那些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学生发展的表现提出来,征得学生同意后,存入“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3)同学互相协商取得评价结果的方法。小组同学之间定期对“综合素质发 展记录袋”的信息资料进行交流、补充和评价,这既是一个
相互学习,取他 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提高的过程,也是小组同学相互之间对某同学,某
一行为表现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取得有关教师同意之后,依次记入“综合素 质发展记录袋”。(4)社会有关部门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社会有关部门,如交通、环卫、文 体场所、商场书店等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对学生表扬奖励的材料,经由学校 相关老师认定后装入“成长记录袋”。
2、综合素质学期中评价。每学期中学习小组以“成长记录袋”事迹为依据,根据平时了解对本组学生进行一次评价(操作方法见《评价手册实施方法》)以使每个学生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综合素质学期末评价。学期末评价是指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 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学期末综合素质发展达到的实际 水平,为教师、学校和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提供信息依据。(1)多主体综合评价。学期末多主体综合评价于学期结束前进行;以学习小 组为单位,按《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手册》规定的项目、按《初中学生综 合素质发展手册实施办法》(见附件)的要求进行,将评价结果(等级)记 入“评价手册”相应栏目内。(2)评价工具评价。用评价工具对学生学期末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指于学 期结束前使用各种评价工具搜集评价信息,以评价信息为依据对学生学期来 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做出价值判断。用评价工具搜集评价信息每学期进行一次,用“等级”表示评价结果,于学期结束前进行。用评价工具搜集评价信息进 行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在各评价工具中都有使用说明。同时,还可将评价工具的评价结果与多主体评价结果对照分析,探索形成性 评价的规律。
4、综合素质学期评价。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学期多主体综合评价 结果与用评价工具搜集评价信息的评价结果整合而成。(整合的方法见《手 册使用方法》)。
(五)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应用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为教师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信息 依据; 二是为学生和家长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提供参考; 三是用来汇总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使学生本人、学生家长以及教师 全面了解学生学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五、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学生初中毕业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的具有鉴 定功能的总结性评价,评价结果应反映学生三
(四)年来思想道德、学业成 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等
方面达到的水平。初中毕业生综合素 质评价结果具有鉴定和为选拔提供参考的功能和作用。制定工作计划,(一)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或主管校长),第一责任人 要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初中毕业生的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工作计划。按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指标把各项评价工 作任务具体落实到各工作部门,并指定负责人,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 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1]搜集学生的相关评价信 各学校负责人要组织人力,使用规定的评价工具[1] [1]
息,按照评价工具的设计要求统计、分析评价信息,对各项评价指标做出价 值判断,取得评价结果。
(二)利用评价工具搜集信息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不同指标的内涵分别采用测量法、测验法、文献资料法以及与其相应的工具搜集评价信息。1.思想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学业情感;体育锻炼习惯、卫生保健习惯; 自我认识、人际关系、适应环境等指标包含的评价要素,用“评价量表”、“调查问卷”搜集评价信息。2.知识技能及其包含的评价要素,用纸笔测验、情景测验等搜集评价信息。3.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教体艺〔2002〕12 号)搜集评价信息。4.个性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动成果等,用文献资料法搜集评价信息。
(三)分析评价信息并获取评价结果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思想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学业情感;体育锻炼习惯、个人健康 技能的掌握;自我认识、人际关系、适应环境等指标的评价结果,用评价量 表、调查问卷、测量器材搜集评价信息,通过分析评价信息形成毕业综合评 价结果,用“等级”表示。二是知识技能评价结果,用考试法搜集评价信息,将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学生 毕业综合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三是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用测量器材搜集评价信息,形 成评价结果,用“百分制”表示。四是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动成果等的评价结果,用文献资料法搜集评价 信息,将学生三年来获奖、受表彰的事实进行汇总形成毕业评价结果,用“书 面语言”描述表示。五是班主任“评语”,由班主任对学生三年来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发展达到的水平做出全面评价,特别要肯定学生的 优势和发展潜能,并明确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四
第五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炉桥一小学生综合素质 评 价 方 案
炉桥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县(区)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小学生升入初中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成长手册应一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带到初中。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一般为7-9人,在本校公示后报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每班都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每个小组成员3-5人,由班主任担任组长。
(二)建立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对评价的结论,如果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广泛和深入调查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四)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调查和处理。对评价工作委员会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反映。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五)建立诚信制度。对参加评价工作的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取消其参与评价工作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六)建立监控制度。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应组织人员对班级评价工作不定期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全面了解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评价工作结束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班级按照一定的比例抽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核实,尤其是对获得“优秀”等级学生的状况进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