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复习题2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2009经济师《初级人力》个体心理与行为考前指导
(一)人格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概念: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决定因素:
ü 遗传: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ü 环境: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ü 情境: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情境中随条件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反应方式。
(二)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流派对人格的观点;
佛罗伊德理论中人格的差异在于人们对待基本趋力方式的不同;
人本主义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和霍尼认为,个体先天或者后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会驱动个体一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三)西方的“大五”人格理论和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理论;
西方的“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格理论,它认为所有人的人格都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维度:外向性;和悦性;公正性;情绪性;创造性。(见P21表1-1)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四)能力、智力的概念和意义;
能力:从事各种活动、适应生存所必须的且影响活动效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组织行为学中,能力决定了员工可以达到的绩效水平。能力分为智力和躯体能力。
智力:一般的心理能力,是个体从事心智活动的要素,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推理能力、演绎能力、关系类比能力、记忆能力、空间认识能力和知觉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见P23表1-3)。
意义:不同性质的工作对不同智力维度的结构和水平要求不同。
(五)躯体能力的概念;
包括精力、体力、肢体灵活性、躯体平衡性等。越是不需要技术或越是机械性的工作,越需要躯体能力。
(六)能力与知识和技能的区别;
知识和技能这两个概念和能力有关但又有所不同;
知识是概括化的经验系统;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技能是概括化的行为模式;
而能力则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
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定型,但知识和技能却可以不断积累。(七)有关领导胜任特征的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通过自己几十年的研究 , 提出作为一个优秀领导者应该
具备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就动机和行为:
(2)服务意识 :
(3)管理才能:
(4)认知能力:包括分析与抽象性的思维方式、认知深度等。
(5)个人效能:包括对自我的控制、自信和工作中的灵活性 , 并且具有较高的组织承诺。还需要职业献身精神 , 有远见 , 有准确自我评价 , 有较高的社会亲和力 , 注意细节 , 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心理学家威尔逊进一步把领导者的特征简化为三个方面 :
(1)变化:有远见 ,有想象力 ,富于冒险 ,有创新精神 ,坚韧不拔 ,以及富有耐心。
(2)寻求支持:组织意识强 , 鼓励参与 , 有团队精神 , 与他人同甘共苦。
(3)驱力水平:为自己定的目标高 , 有活力且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
现在有些心理学家把人的与能力有关的特征分为核心特质、自我特质和表面特质。
核心特质包括个体的动机和一些人格特质 , 它是最难发展起来的东西;
自我特质包括一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 , 它的发展也比较难;
表面特质是最易发展的能力 , 它包括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八)情绪的分类与性质;
情绪的性质:情绪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总是与周围世界的事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一旦建立,人们就会依据客观事物对自己的价值,对事物抱有不同态度,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情绪具有两极性,一种情绪总可以找到它对立的一极。
情绪的分类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有七种基本的情绪的分类:高兴、惊奇、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及轻蔑。(九)表情以及情绪状态的特点;
表情的特点:情绪往往通过表情来表现,表情是情绪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形式。心理学家常常把人类的表情分为三种:
面部表情、身体表情
言语表情。
一般来说,面部表情最直接反应人的情绪状态,除此之外,身体表情和言语表情也在传递着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的特点:情绪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也叫心情,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十)情绪在理解个体上的作用与局限性;
全世界的人们无论文化、种族、性别和教育的差异 , 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表达基本情绪。
同时 , 可以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推断他们正在体验的情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这种普遍性的主张是针对七种基本情绪的 ,并不是对所有的表情都有普遍性 , 也没有认为所有文化都以同种方式表达所有情绪。这被艾克曼称为中性文化理论 ,从而反映了脑(进化产物)和文化在情绪表达中的结合。大脑控制面部肌肉运动 ,当一种特定情绪被唤起时,作出特定表情。然而 ,不同的文化把它们文化的局限强加在普遍的生物学上。
各种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在一致的普遍 背景下表达情绪是有差异的。比如日本人识别生气的能力要比美国人、匈牙利人、波兰人和越南人差。越南人在识别厌恶表情时要 比其他国家的人差。所以情绪在理解个体上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十一)态度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
态度——阿尔波特定义: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绪的反应。
态度——克里赫定义: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
态度——弗里德曼定义: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
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态度的相关理论:
1、条件作用论,认为态度是习惯,是通过学习的原理形成的。
2、诱因论,认为一个人采取的态度受他对收益多少的考虑决定。
3、认知一致论,认为人将采取符合他们总体认知结构的态度。
(十二)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我们经常从他人的态度来预测其行为。但是,态度与行为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关系,态度只是一种行为倾向,他并不等于行为。通过态度预测行为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态度的特殊性水平;
时间因素;
自我意识;
态度强度;
态度的可接近性。(十三)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人们经常通过说服来改变他人的态度,说服成了改变他人态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影响说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说服者的因素:
说服者的可信度;
说服者的吸引力。
说服信息的因素:
倡导态度和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信息唤起的恐惧感;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信息的呈现形式);
被说服者的因素:
被说服者的人格;
被说服者的心情;
被说服者的介入程度;
被说服者的自身免疫力。
个体差异
情景因素
预先警告;
分散注意。
(十四)掌握和态度有关的偏见与刻板印象问题;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
为什么人们会有偏见 , 以下几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偏见的产生。
1.团体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 , 如工作或石油等,团体之间会有偏见产生。
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 , 并且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 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 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和偏见。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
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 , 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效果最为重要。
3.认知理论
认为人们对陌生人的恐惧(贬低对他们的认识), 对待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方式(喜欢内团体的人 , 排斥外团体的人)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多数人与少数人的不良行为的比率相同 , 但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被过分估计)等都助长了我们对他人的偏见。
4.心理动力理论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
心理动力理论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 一种形式把偏见看成是一种替代性的攻击 , 另一种形式则将偏见视为一种人格反常 , 即偏见是一种人格病变。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阿德诺对 “ 权威性人格 ” 的研究。他发现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是由权威性人格发展起来的 , 这一人格的特征包括 : 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固执;认同并夸大权威;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十五)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 , 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 ,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一种标准。
价值观的特点:
从价值观的主体角度考虑 , 它既是一种个体现象 ,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 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从价值观的表现形式看 , 它是外显的也是内隐的。
从价值观的功能看 , 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行为具有解释、预测和 导向的作用。
从价值观的层次上看 , 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 , 价值观要比态度更抽象更概括。
(十六)价值观的分类;
1.奥尔波特等人的六种分类
奥尔波特和弗农根据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的分类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 认为:
经济型的人具有务实的特点 ,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理论型的人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审美型的人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
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
宗教型的人认为统一的价值高于一切,信神或追求天人合一等;
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2.工具性与终极性价值观理论
罗克奇把个体的价值观分为两类 , 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终极性价值观是指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 , 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工具性价值观是指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负责任、自我控制以及顺从等。
3.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
莫里斯认为价值一词包含三种基本含义:
实际价值。指对不同的事物所表现出的喜好的差别倾向,即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选择行为的实际方向;
想象价值。是指局限于能够预见后果的选择行为,是个体认为应该采取的行为选择;
客体价值。是强调价值对象本身的属性, 即根据事物的客观条件来决定什么是值得选取的,并非当事人是否事实上在选取该事物(实际价值)或想象中认为该选取该事物(想象价值)。
莫里斯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目标的憧憬,而且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
4.个人主义一一集体主义理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霍夫斯塔德认为:
个人主义是从团体、组织或其他集体主义中的情感独立;
集体主义在组织中重视成员资格,对组织有情感依赖,强调忠于本集体的那些价值观。
(十七)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被教化的一套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价值观表现的特点有以下两方面。
1.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费孝通先生于1947年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被认为是对传统中国人价值观的最深刻、最贴切、最形象的阐述。这一概念在心理学界影响深远 , 至今仍是每一个从事中国人价值观研究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概念。
费孝通认为,中国人是以“己”为中心,就像把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水面出现的波纹一样,最中心的是自己,然后“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关于中国人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杨中芳认为“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德,它不但
是个人行为的原动力,也是理想社会达成的工具 ”。因此她对“中国人是集体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中国人价值体系背后的主导思想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与其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状态是中国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 不断寻求和谐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2.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考易网www.xiexiebang.com
让考试更容易
中国人是社会取向、关系取向和情境取向的。
杨国枢曾把人类社会比作一个生活圈 , 认为在这个生活圈中人们有两种不同的主要
运作方式 :
一是个我取向,这种取向是以自主性为重,强调的是个体如何经由支配、控制、改变
及利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满足自我的欲望。
二是社会取向,这种取向是以融合性为重,强调的是个体如何经由顺服、配合融入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与环境建立和谐关系。
杨国枢认为 , 中国人是比较典型的社会取向 , 这种取向具体表现为四个次级取向:
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
和他人取向
杨国枢认为传统中国社会四类主要的经济社会因素一一精耕农业,家族共产,父系传承,差序结构是形成社会取向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如服从权威,孝敬长辈 ,安分守成,宿命自保 , 男性优越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不断的削弱 , 而一些现代的价值观念 , 如平权 开放 , 独立自顾 , 乐观进取 , 尊重情感 , 两性平等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
网校地址:北京大学太平洋大厦15层1511室
邮编:100080
电话:010-82668277 82668566
第二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所以选项C错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92、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价值。参见教材P9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差异性
B.劳动的二重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参见教材P94、凝结在商品中的(),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抽象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具体劳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9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具体劳动时间
B.价值和使用价值
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参见教材P106、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就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参见教材P107、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的理解。参见教材P108、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参见教材P119、在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称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11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待流通商品数量成反比
D.物价水平成反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参见教材P1211、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周转速度
D.货币流通速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1212、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价值储藏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213、()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参见教材P13
第三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B.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见教材P2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A.统治性
B.决定性
C.辅助性
D.基础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参见教材P25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关于计划和市场这两种经济调节手段的表述,错误的是()。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计划不能起调节作用
C.计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D.二者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二者能够而且必须互相结合【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计划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选项B说法错误。参见教材P25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间接方式为主。参见教材P25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构成的。
A.各种消费品市场
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
C.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构成的。参见教材P266、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市场
B.要素市场
C.金融市场
D.信息市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参见教材P267、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规则。
A.市场进入
B.市场交易
C.市场竞争
D.市场公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市场进入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参见教材P268、政府根据市场规则对市场交易运作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其手段不包括()
A.法律手段
B.行业管理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市场管理的手段: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参见教材P279、企业具有两重属性,它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
A.社会生产目的B.社会生产关系
C.经济发展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企业具有两重属性,它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参见教材P2810、在我国现阶段,()就是国有企业。
A.全民所有制企业
B.集体所有制企业
C.混合所有制企业
D.私营企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就是国有企业。参见教材P28
第四篇: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习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等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
A.承担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B.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C.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
D.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B.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C.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D.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4、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调控的目的不同
B.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C.平衡社会总供求的效果
D.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手段为主。
A.计划
B.经济调控
C.法律调控
D.行政调控
6、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A.刺激总供给
B.刺激总需求
C.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7、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是()。
A.中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结余财政政策
D.紧缩收支财政政策
8、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
A.紧缩政策
B.扩张政策(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C.平衡政策
D.赤字政策
9、在我国,货币政策是由()制定和执行的。
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务院直属政策性银行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A.保持货币币值稳定
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物价稳定
D.保持利率稳定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A.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B.利率、汇率和贴现率
C.利率、汇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D.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2、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抑制社会总供给
B.缩小贸易顺差
C.抑制社会总需求
D.刺激社会总需求
13、不同手段的具体目标要服务于实现总体目标,体现了宏观调控综合协调体制的()要求。
A.目标统一
B.政策协调
C.功能互补
D.适时适度
14、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产品和要素市场
B.经济总量
C.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D.中央政府
15、收入分配公平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特点
B.社会分配制度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是()的价格机制。
A.以政府为主制定和管理市场价格
B.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
C.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
D.政府调控的着眼点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为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有()。
A.政策协调
B.适时适度
C.目标统一
D.规范有序
E.功能互补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
A.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B.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C.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D.是推动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协调实现的要求
E.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3、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B.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E.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4、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需要(),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A.减少税收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
D.提高再贴现率
E.增加转移支付
5、下列各项政策措施中,属于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A.税收
B.调控利率
C.财政补贴
D.干预汇率(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第7章习题:宏观调控)
E.转移支付
6、货币政策包括()。
A.信贷政策
B.利率政策
C.税收政策
D.汇率政策
E.国债政策
7、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时,通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A.存款准备金率
B.转移支付
C.公开市场业务
D.再贴现率
E.官方储备
8、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A.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B.国有资产管理营运
C.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D.国有企业生产经营
E.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
2、【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间接方式为主。
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
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减少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支,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8、【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紧缩政策。
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的。
10、【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1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给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13、【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综合协调体制的目标统一的要求
14、【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收入分配公平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1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有目标统一、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
2、【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表现在四点,即选项ABCE。
3、【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选项B说法错误,应该是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4、【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选项D会抑制经济增长。
5、【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调控利率和干预外汇属于货币政策手段。
6、【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7、【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8、【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包括三个方面:①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②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其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③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第五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是()。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D.商品经济的产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是私有制。
2.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对于其本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它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B.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
C.它是双方面的价值运动
D.它是一种债权关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信用是一种单方面的价值运动。
3.信用是以()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剩余产品
D.偿还和付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4.在当代经济活动过程中,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来划分,信用活动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
A.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
B.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
C.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D.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当代经济活动过程中,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来划分,信用活动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
5.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关的信用形式是()。
A.商业信用
B.国家信用
C.银行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关的信用形式是商业信用。
6.()具有资金实力雄厚、资信度高和灵活多样等方面的优越性,因而在当代已成为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和基本形式。
A.国家信用
B.商业信用
C.消费信用
D.银行信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银行信用具有资金实力雄厚、资信度高和灵活多样等方面的优越性,因而在当代已成为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和基本形式。
7.国家信用是指一国政府向本国居民举借债务,以解决国库收支临时性、季节性的不一致或弥补国库赤字的信用形式,其主要形式有()。
A.财政拨款
B.央行贴现
C.发行国库券或公债
D.外汇投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发行国库券或公债。
8.某建材超市允许个人购买建材时分l2个月付清款项,这种做法对应的信用形式为()。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间接信用
D.国家信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或银行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主要包括:一是工商企业为信用主体,向消费者提供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的商品信用;二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信用主体,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性质的信用。
9.独立对受信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这种活动是指()。
A.守信
B.征信
C.诚信
D.授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征信的概念。征信是由授信人(债权人)在进行授信活动时,独自对受信人(债务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进行的一种调查。
10.()是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A.中央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商业银行
D.投资银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11.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金融监管
D.信用创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用中介。
12.下列关于各金融中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以营利为目标
B.投资银行是专业性非银行机构
C.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筹集
D.财务公司是只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准银行金融机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不以营利为目标。所以选项A错误。
13.1948年,()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制度的形成。
A.解放区银行合并的完成B.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C.官僚资本银行没收完成D.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制度的形成。
14.我国现行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中,居主体地位的金融机构是()。
A.中央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股份制银行
D.城市商业银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目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领导,股份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体系。
15.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是()。
A.财政部
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C.国家体改委
D.中国人民银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
16.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是()。
A.财政部
B.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C.国家体改委
D.中国人民银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
二、多项选择题
1.信用是以()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A.等价
B.偿还
C.付息
D.担保
E.收回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的作用表现在()。
A.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
B.信用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桥梁
C.信用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
D.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E.信用的存在有利于国家计划经济运行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信用的作用表现在四点,即选项ABCD。
3.信用形式中属于直接信用的有()。
A.企业商店对客户赊销
B.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
C.银行对居民发放购房贷款
D.企业发行债券
E.股份公司发行股票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直接信用就是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包括预付或赊销商品形式的商业信用、发行及买卖有价债券形式的公司信用、国家信用等。
4.按主体不同分类的信用形式主要包括()。
A.商业信用
B.国家信用
C.银行信用
D.消费信用
E.国际信用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按不同主体划分,信用形式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
5.按照信用创造的主体来划分,信用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下列属于商业信用的有()。
A.某超市向某人提供额度为2000元的赊销业务
B.某企业向某超市提供额度为200万元的赊销业务
C.某建材商为购买建材向一家钢厂预付200万元的货款
D.某银行向某人提供1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贷款
E.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1000万元的贷款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关的信用,包括赊销、预付和分期付款等形式;二是指企业直接向社会集资,以解决自身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主要是采取发行公司(企业)债券的形式。选项AD属于消费信用,选项E属于银行信用。
6.以下属于金融中介机构的有()。
A.投资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E.期货交易所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金融中介机构概念的理解。选项E不属于金融中介机构。
7.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
A.信用创造
B.信用中介
C.制定货币政策
D.支付中介
E.宏观调控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
8.下列关于政策性银行的说法正确的有()。
A.政策性银行由政府设立
B.政策性银行以营利为目标
C.政策性银行一般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D.政策性银行的业务通常由商业银行代理
E.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标,一般不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所以选项BC错误。
9.当代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日益渗透和融合,这主要是因为()。
A.在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逐渐放松
B.保险业积累的巨额资金需要通过银行存储来实现其增值目标
C.持续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步提高了交易速度
D.保险公司需要银行已建立的经营网点来降低销售保险的成本
E.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银行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银证保融通的原因。120-1
2110.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
A.商业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银行
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