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
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
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来临之际,楼市没了以往的张扬和霸气,反而体现出一种低迷。2011年10月 全国大中城市房价首次全面下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的相关调控政策。这是自2010年政府出台一系列“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后取得的巨大的成效。它使得全国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终于在这个10月终结。
由此看来,房价下跌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自建国以来,政府推行了不同的调控政策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化发展,不同时期的政策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一、历年来重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1.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
背景: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效果:随着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同时,此次调控给房地产业一记重创。“国16条”一出,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2.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 背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低潮。
效果: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大大刺激了消费,拉动内需。激活了低迷数年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但这一时期存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为打击“囤地”、“倒地”现象,规范土地交易市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全国范围内“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用地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意味着持续多年的“协议出让”在法定意义上被叫停。但这一政策出发点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降低不合理的房价”,实际操作缺乏统一规范,为其出现新的高房价问题埋下了隐患。
3.2003-2005年:确立房地产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背景:2005年房地产开发虽然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惯性,但增速明显减慢,然而,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仍然没有改变,以深圳、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众多城市房价迅猛上涨,房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效果:2005年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提出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八项措施(简称“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稳定住房价格提升到政治高度。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采取八项措施(简称“新国八条”),对“国八条”进一步细化、延伸。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有针对性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作为调控着力点。随后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九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2007年,以稳定房价为诉求的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深化。土地、信贷、税收等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各项调控新政密集推出,从土地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房结构等多方面全面出击。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住宅开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房价调控效果并没立即显现出来,反而出现边调控边上涨的现象。到2007年下半年,虽然总体房价涨幅有所放缓,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住房价格仍在高位,且不断上扬。“国六条”提出的“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方针,将门槛提高至城镇低收入阶层,试图构建一种“最低收入阶层靠廉租房,低收入阶层靠经济适用房,其他阶层靠房地产市场”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自2003年调控以来,政府保障房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政府将更多的人的住房问题扔给了市场。从供需关系上看,这一方针的确立势必推动房价上涨。而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限价房”方案的提出曾让人们看到希望,然而以后的房价走势却又屡屡让人们失望。
4.2008-2010年:调控反复,GDP是调控指标
背景:2008年是戏剧性的一年。年初货币政策将从“适度从紧”改为“从紧”,而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下半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央行宣布“双率”齐降,货币政策再度从“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本来在前期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热钱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成交量日减,房价也有所下降。然而,在调控效果刚刚显现时,政策再次松动,最终导致前功尽弃。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年初的“试探性抄底”,到年中的“放量大涨”,再到年底的“恐慌性抢购”,短短一年间,中国楼市迅速地由低迷转变为亢奋,由萧条转变为繁荣,调控由“去库存”转变为“挤泡沫”。2010年第一季度,房市神话继续上演,房价持续攀高。
效果:2009年12月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政府颁布了“国四条”;2010年,以稳定房价为主的房地产调控到了关键时刻。4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经过各级部门的落实,2011年10月,房价打破了只升不降的趋势,很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出现回落。
虽然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规范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二、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城市房价过高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虽然目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住房价格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十分有限。70个大中城市中,今年10月份价格同比下降的仅有2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中,多数城市的降幅不足1%。商品住房价格水平总体上仍处于高位,向合理价格区间回归仍有空间。
2.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仍然较大
目前房地产价格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限购、限贷、限价和行政问责等措施实现的,而不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调控力度一旦放松,就可能在短期内引发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迅速反弹。
3.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的任务仍很艰巨
目前,国内投资渠道相对有限,房地产成为资产投资和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水平依然较高的情况下,投资投机的套利空间仍然较大,调控力度一旦放松,被抑制的投资投机需求就可能重新释放,引发新一轮房价上涨。
三、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建议
1.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立足国情,引导理性消费,保障基本需求,加快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商品住房市场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体,我国多数家庭要通过购买或承租商品住房实现住有所居。要继续坚持住房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在提供基本保障、维持市场秩序、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合理消费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对中高收入家庭,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
2.加快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 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十二五”时期建设3600万套,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要切实强化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优先供应建设用地,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供应,进一步完善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退出、管理和租费标准,完善租赁补贴制度。
3.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
要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提高房地产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健全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合理引导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调整和完善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中介服务和持有等环节的税收政策,加大房产持有成本,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加快房产税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管理和扩大覆盖范围。强化房地产经营风险防控防范措施;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和问责机制,把保障基本住房、稳定房价和加强市场监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增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健全地方政府融资机制,逐步改变地方经济对土地收入的过度依赖,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4.推进房地产领域法律法规建设 要加快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修订完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房地产市场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第二篇: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分析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分析
http:// 2011-05-06[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分析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1998—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为10.4%,拉动经济增长平均为1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爆发后最关键的2009年,房地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9.4%,拉动经济增长1.77个百分点。
房市调控特点
2010年政府对房地产实行了一系列调控,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然而对比2009、2010年房地产各项指标全面上扬,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2%,施工面积同比增长26%,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28.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1%,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同比增长25.4%。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从2009年的18.7%上升到2010年的20%,新增房地产信贷总额占新增信贷总额比例也从20.5%上升到25.4%。
观察近10年的房地产调控,我们发现房价增幅与GDP、CPI增幅密切相关,10年来房价同比变动处于二者之间。在CPI进入下行通道时,房价降幅高于CPI;进入上升通道时,房价涨幅又高于CPI,在CPI指数进入通胀或存在通胀预期时,房价指数高于CPI,尤其在加息后仍为负利率时更推动房价上升。相比之下CPI与房价关系更密切,以此确定房价合理区间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
房地产调控的含义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使房价回到合理区间。目前,地方政府被要求出台房价控制措施,但关于房价合理区间尚未形成共识。对于存在房地产泡沫的热点城市,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通常作为衡量房价合理性的指标,难以作为近期确定房价合理区间的唯一依据,因房价已被投资性购房比例过大所扭曲,收入已包括了投资炒房人的收入,但二者可作为保障性住房的评判依据;以自住性为主的二、三线城市,应以这两个指标为主确定房价合理区间。
房地产调控政策之金融手段
货币手段包括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控制二套房贷等。本轮加息的背景是应对货币供应增速过快、防止资产和消费品价格上涨、改变存款负利率状况、应对通胀、平衡人民币升值等。加息对房地产的影响取决于以下两个作用的叠加效果:首先,通胀预期下房价上升,加息是否跑得过通胀;加息使开发和购房成本上升,对房价起抑制作用,但成本上升是否跑得过房价上升,若房价上升更快,成本上升将被消纳。其次,收缩流动性,降低自有资金杠杆率。2009年房地产投资自有资金率降至20%以下,房地产开发成本的资金杠杆率从原来的2.86倍大幅提高到5倍以上,热点城市逼近10倍。2010年在一系列政策调控下,开发商自有资金率提高到52%,投资杠杆率下降到2倍以下,有效降低了开发商的投资杠杆率。提高首付是降低投资性购房杠杆率的有效手段,如将首付从20%提高到40%,一般会使资金杠杆率下降五成。当前炒房人已难以利用银行贷款炒房,收缩流动性降低杠杆率政策是直接有效的。
房地产调控政策之限购令
在通胀预期下,购房热潮涌现,支付全款投资购房比例上升,钱从银行存款、股市迅速流向购房市场,2010年四季度交易量大幅上升,房价仍居高不下。调控手段中针对二套房的政策从贷款限制上升到限购,从货币手段上升到户籍手段,直接进行了行政干预,意在遏制投机炒房。
35个大中城市是限购的主要对象,目前只有16个地方政府出台了“限购令”。2010年35个大中城市商品房占全国销售总额的51.6%,占总销售量的35.6%。若设定这些城市投资性购房比例平均为15%—20%,“限购令”将使全国房地产交易量下降5%—7%左右,交易额下降7%—11%,控制流入的资金量约2500亿—4000亿元。到底能限制多少房地产贷款?2010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01万亿元,按照统计数据,个人抵押贷款占60%,由于交易额下降使开发贷和个贷都下降10%左右,约减少2000亿元。
当前对“限购令”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歧视外地人,有的认为是行政干预。限购令的直接作用是限制一部分资金进入房地产,但更重要的作用是使市场进入观望,交易量会应声而下,对后市的威慑力量远高于实际限购数量。而房地产开发商在现金流不困难的情况下,可能会等待观望,不太可能出现大的降价。2011年各项调控政策有待落实,尤其是保障性住房见效需要时间,当前临时性限购的正负作用只有密切观察市场反应,审势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之保障性住房与房产税
据REICO报告:2010年全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约8400亿元,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约5个百分点。2011年规划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预计年底竣工率为60%;按每套平均60平米计算,将新增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约3.6亿平米。预计2011年全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约1.3万亿元,将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约10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
保障性住房既可有效供给、平抑房价,又可挤出房地产泡沫、拉动经济。如规划如期完成,将对房地产市场乃至经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但土地指标和资金筹集不容乐观。若国土资源部不提供指标,而从现有指标中分配,就等于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往外分,显然有较大难度;保障房建设共需1.3万亿—1.4万亿,中央政府出1000亿,剩下的依靠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未还,从何筹资?因此,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关键是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
房产税是前段时间热议的话题。中国指数研究院专题报告指出:如只针对高端物业征税,即重庆模式,预计全国每年针对住宅的征税规模将不足千亿,资金控制作用不大,对地方政府也难有效补给;如对所有存量住宅征税,税率为1.5%,全国一年的房产税将为7600亿元,但近期这种方式不现实。房产税并不能在短期直接降低房价,但会对房价预期起作用,意义在于建立合理的长效税收机制,对于促进商品房市场机制的形成必不可少。土地是平抑房市的权重力量
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同比涨幅保持高位,前3季度同比上涨21.5%。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达2.9万亿,较前一年增加71%;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预计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71%。土地财政比重持续上升,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受益方。
金融机构以进行土地抵押贷款方式进入土地市场,形成了土地金融。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9年全国84个城市土地抵押贷款2.5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42.8%。2010年土地抵押贷款无疑会超3万亿元。开发商进行土地抵押贷款后,需经历2年左右的开发周期才能成为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如这期间市场形势发生大的变化,巨额资金将直接关联到金融层面。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就是教训之一。以上表明在中国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和房地产开发模式下,无疑是地根吸住了银根,尤其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货币大量沉积在土地中,2010年尤为突出。
如何疏导积聚在土地中的资金需要被高度重视。供不应求时,房价上涨,土地增值,资产泡沫上升;如因外部因素使需求速冻,交易量和投资下降,资金链紧张,积聚在土地中的资金将无法释放,可能成为刺破泡沫的利剑。因此土地是平抑房地产市场的权重力量。一方面要抓紧进行财税和土地供应制度改革,使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比例降低,进而和房价逐步脱钩;另一方面要促进已出让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尽快形成有效供给,最终平抑房地产市场。
第三篇:房地产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政策
然而,调控部门知道开发商这般心思,于是不断释放楼市调控不会放松的信号,让房地产市场预期由幻想变为悲观,一些人甚至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绝望。
实际上,这种大喜大悲的感情大可不必。根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的工作会议所透露内容,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定调基本廓清,如不发生经济衰退等意外情况,房地产调控在2012年不会大幅度放松,但是也不会更严厉,整体来说,2012年房地产市场预期状况应好于2011年底。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12月17日在路劲基建[简介 最新动态]上市15周年的一个活动上明确表示,2012年的调控政策仍然坚持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但是也会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的需求市场进行支持。
日前召开的国家发改委工作会议也透出对房地产调控的三个基本定调:一是巩固和扩大房地产调控效果;二是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三是支持和帮助自住性、刚性购房需求。
总结上述代表两个参与房地产调控主要部门的信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由于2012年定调经济稳定增长,货币投放量不会低于2011年严厉控制货币投放的时期,虽然对于房地产贷款仍会控制,但是房地产行业紧张的资金链在2012年初开始会得到缓解。
其二,中央各个部门均提出了支持自主性、刚性购房需求的调子。这说明,在2011年最后2个月时间内,银行对首套房贷限制或者提高门槛的做法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对此进行调研和反映以后,从2011年12月份开始,银行对于首套购房贷款已经进行了下调利率、放宽贷款条件等改善性做法。这将在2012年初引起自住性购房需求的反弹,进而带动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市场的放量。
其三,继续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政策被重申。秦虹也在上述论坛上表示,未来调控仍将着力于使房价与大众的可承受购买力接近。无论是限购政策,还是房产税政策,都将为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所设计。
综上所述,2012年房价绝对不会反弹,中央以及调控部门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但是会对刚性购房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植,并且着重推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在此情况下,目前各种政策安排被视为最有效的,尤其是房屋限购政策,被看做短期内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定海神针。因此限购政策不会轻易退出,但是随着
2012年货币总量的放松,以及地方政府执行限购政策的力度问题,2012年会不会再出现房价上涨、限购形同虚设等意外情况呢?
这恐怕是当前房产税等政策加紧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楼市出现意外情况,恐怕只能用严厉的房产税政策去顶了。
在上述情况下,还有一个变数因素,那就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2012年告急。
第四篇:房地产调控政策评析
房地产调控政策评析
(针对2011年1月27号颁布的调控政策——新国八条)
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刘一兵08120688
摘要
众所周知,从1998—2003年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到近几年保障房政策的密集出台,在短短的不到十年间,房地产产业就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印发后,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过快的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继续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今年的1月26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八条政策措施,简称“新国八条”。从“新国八条”的内容上看,其是对之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加强。不管是“限贷”、“限购”、税收制度改革还是保障性住房、政府公示、民众监督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限购,限贷,税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政府公示,民众监督
1.关于“限贷”
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所谓“差别信贷政策”,就是说拉开信贷政策的档次。“新政”对词的要求在二套房上有所加强,将其首付比例由之前的50%提升到60%,表明信贷政策的差别化程度。而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这是对之前四月份楼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强调。对于此,银行的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楼市调控以来,二套房的信贷业务一直占比不大,在10%左右。再者,就真正想买二套房的人来讲,首付多个10%,怎么着也能凑齐这个钱。可见,“限贷”政策对这部分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大。
但我个人认为,房贷的“差别化”对买房人的心理上还是有影响的。对于买二套房,有两种需求,改善性住房需求和投机性住房需求。有投机心理的购房者,看到“差别信贷政策”的进一步加强后,其心理预期会发生变化。他可能认为,中央此次是下了狠心,再加上上海、重庆房产税的试点实施,房价应该不会涨了,也许就会不急着买,市场上出现持币待购的现象。还有,二套房各项政策的实施不会对首套房的政策产生影响。也就是说,首套房的首付和利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为购买首套房是国家政策所支持的,与民生息息相关。提高二套房的贷款门槛,已经损伤了一些具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人的利益,若再在首套房上做文章,那么,政策矛头所指的方向就不对了。2.关于限购
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原则上对已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
首先我们明确了限购的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都在限购之列。不明确的地方是,哪些城市属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限购令”自去年四月份的楼市调控提出后,除上海等几个房价泡沫比较大的城市有具体措施外,很多城市仅形式上有所追随,但并没有落到实处。从网上了解到,南京市在去年的下半年出台了限购措施,但紧随其后的具体操作细则和执行时间并没有公布,市场上三套房以上的过户照常进行。但今年,虽然“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将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都划在限购之列,可见此次调控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强烈。换句话说,这三类城市必须限购。从各地方的网站可以看出,地方的限购细则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相关人员也表示,严格执行国务院大精神。
就山东而言,与限购有关的城市就济南和青岛两个。到目前,济南市的限购细则已经出台,其采用了类似于上海“以家庭为单位,限制新购一套房”的较宽松的政策;青岛市的限购细则还在制定中。我个人认为,较宽松的限购政策对房价泡沫并不太大的济南和青岛的房地产市场都是有很强的约束力。而这两个城市的炒房投机者或许会涌向其它的二三线城市,对其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带去压力。所以,地方政府在出台限购细则的时候,也应该给持有货币的投资者带去一些投资的机会,将一部分货币从房地产市场转移到其它市场,促使整个经济市场的和谐运行。
3.关于税制改革
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坚决堵塞税收漏洞。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依法征税提供基础。
关键词“不足5年”。
众所周知,税收是调节经济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看出,此次调控对税收的改革只针对不满五年的普通住宅。,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全额征收营业税与原营业税政策是区别。假定某人新购入一套普通商品住房,价值100万,5年内,其房主准备转手出售,出售价格150万。按照原有的税收政策,房主只需缴纳两时点差价的营业税,即 150w−100w ×5.56%=27800元。若按照新政的税收政策,则需缴纳150w×5.56%=84000元。理性的看,这笔钱还是比较客观的。从各地区房价的走势上看,相对于原有税收政策,新政对税收政策的增幅一般在2—4倍之间。另外,按照“新国八条”文件的表述,此次调整只是调整了5年内转手交易的营业税,对于满5年的交易,仍按普通住宅免征,非普通住宅差额征收的办法执行。我个人认为,此次税收制度的改革是对二手房市场的一个冲击。很多未满5年的不动产拥有者,并不畏惧全额营业税带来的压力,他们会故意抬高出售房的房价,将将要缴纳的税收转移到购买者的身上,给购买者施压。于此,很多想购买二手房的持币代购者会将目光转移到期房上面,毕竟3倍左右的税收增幅,在短时间内也可以租一套不错的房子。这样一来,税收新政无疑让越来越不景气的二手房市场雪上加霜。我的建议是,对于二手房的评估机制适当健全,确定实际操作价格上下浮动的区间,对于房价差异较大的交易行为,当地政府应明令禁止,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
4.关于保障性住房
1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2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今年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大力推广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的审查,参加土地竞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的,坚决纠正,严肃查处。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
以上两条均是新政在有关保障房上面所做的措施。
继2010年12月住建部提出在2011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措施后,一月份出台的“新国八条”再次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无疑,2011年国家将重点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增加低端市场供应量,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在2011年1月19日,山东省召开的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为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数量,济南市准备出台政策,对于在房地产建设中不配建保障房的,一律不供地、不立项、不审批。个人认为,济南若出台这一政策,将能够大大增加保障房的供应量,楼市的供给增加,促使房价下降就有了基础。尤其是保障房的供应量大量增加后,才能够有力阻止房价快速上涨。如果上述政策再加上限购政策,两者结合,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议上还提到了,省财政计划支出5亿元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山东将把公租房建设作为重点,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租房。对于未完成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任务,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三类用地”供应总量未达到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市、县,近期不得出让大户型高档商品住宅用地。就东营地区而言,随着近期胜利油田职工住房建设的陆续交付使用和后续的不断开工建设、市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廉租房的建设等,将会给房地产商品住房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将会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供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比重的增加,能够保障和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同时也会使得竞争本来就很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会进一步的加剧,迫使开发商不得不在开发项目的软环境上做文章,有利于提升楼盘项目的品质,也会带动整个房地产市场品质的提升。此外,随着近几年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快速发展,保障房的管理愈来愈重要。比如,廉租房、棚户改造区的住房不稳定的情况;原来的廉租房住户在收入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善后,仍长期占据着住房,缺乏更严格的退出机制的问题;因管理水平跟不上,物业形象不佳的诟病和加剧社会隔离及治安等问题仍难消除的情况;一些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廉租房建设至今还未达标等等。我个人认为,为寻求解决这些相关问题,在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各地行政机构严格按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办事,将这项为民造福的工程进一步做实做好。我个人对使保障房体系持续下去的几点建议
1将住房保障纳入社保体系。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缺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法定的○资金来源,因此投入难以稳定。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考虑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形成专收专支的专项建设基金。公积金贷款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2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必须加强监管和审计监察。通过法制建设完善程序管理和过程监管,杜绝低效率、豆腐渣工程、贪腐等现象的发生,避免“民心工程”出现“伤心事件”。
3因地制宜。○各地应结合本地住房需求结构,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完善住房保障的形式和供应结构,避免供应结构不合理造成新的“浪费”现象。
5.关于政府公示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新国八条”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义务——确定房价控制目标,一季度向社会公布。以东营市为例,由于2010的数据还没有公布,2009东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13元(东营市统计局),较上年增长9.4%,假设城乡居民收入稳定,预计201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08元,按每个家庭中有两名成员有收入计算,东营市每个家庭在2011年的可支配收入为51016元,按照房地产市场无泡沫或者泡沫不大的情况下计算(6年或者7年的时间可供给一套生活住房,按100㎡计算),每家庭6年或者7年总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6097和35.7113万元(按预计数据,不计利息),由此预计2011年东营市的房价应控制在3060.97——3571.13元/㎡左右。据调查,位于东营市南部的广饶县城东2011年1月6日新开盘的华骜小区(多层、小高层)均价为3200元/㎡(实地调查);东营市东城地区房价多介于5000——6500元/㎡(东营房产网一月份数据)。而以2010年网上盛传的《2010年7月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为标准,东营市房价为4370元/㎡,位列76位。由此可见,作为二三线城市的东营来说,由于房价泡沫较少,其房价水平较为真实的反应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另外,据东营房产网不完全统计,预计2011年将有32个纯新盘上市,按区域划分:东城12个、西城14个、县区6个;按物业类别划分:多层7个、高层或小高层18个、别墅10个、写字楼11个、商业8个(有的项目有多种物业类型,以涉及到为划分标准)。这些数字就意味着,随着开发项目数量的增加,房源的增多,房地产市场竞争会不可避免的变得更加的激烈,东营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进行转变,这对于广大刚性购房者而言肯定是有益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竞争日趋积累的房地产市场对房价的影响都会对政府控制房价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对于处于二三线、房地产泡沫不大的东营市来讲,在2011年第一季度确定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并非难事。
6.关于民主监督
1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未如期确定并公布本地区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控制目标或没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对于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征管不力,以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也纳入约谈问责范围。
2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对各地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总的来讲,房地产市场上的第三轮调控力度空前。不管是“限贷”、“限购”、税收制度改革还是保障性住房、政府公示、民众监督等,都从根本上控制了住房的需求,增加了住房的供给。
我想,伴随着各地相应政策细则的出台,政策叠加效应的愈发明显,各地房地产市场必会向一个更加稳妥的方向发展。作为个人,很高兴看到中央新政的出台。因为之前的调控并未使房价出现松动,抑制房价的政策大多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一项好的政策,需要长期坚持,“虎头蛇尾”是政策大忌。希望中央也借此机会,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
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国将遏制房地产投机。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解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这一措辞如今继续重申,表明官方的态度是,即便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暂时仍不会放开对于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调控,也就是说,限购限贷至少今年不会全面煺出。
共有产权房供应方面较有新意,意味着将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实质仍是经适房,只不过产权清晰后,在煺出时可避免许多纠缠。
中塬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继续抑制房地产投资,表明楼市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调控存在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但“一刀切”的政策不会再出现。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类调控,告别一刀切。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也即房价涨幅大的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调控仍从紧。对于供大于求、房价涨幅小叁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维持现状。对于严重供大于求,房价止涨或下跌的,可以适度放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