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狼爸虎妈的作文:暴力教育成功背后的冷思考
关于狼爸虎妈的作文:暴力教育成功背后的冷思考
江西朱伦春
【事件回放】
事件一:华裔“虎妈”咆哮教育让女儿进耶鲁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都拿A、不准看电视、练不好琴就不准吃饭等。
事件二:香港“狼爸”棒打教育送三个孩子进北大
2009年,香港商人萧百佑的儿子萧尧、女儿萧君同时考上北大,这在北大历史上也是头一次。老三萧箫2011年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会进行严厉的体罚,被称为“中国狼爸”。【学生点评】
1.没有惩戒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惩戒过后才能记住教训,才不会犯错。如果连这点苦都受不了,那以后进入社会还能干什么呢?“虎妈”也好,“狼爸”也罢,其出发点都是好的,这种做法可以理解。当然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能进行适当的抚慰也许会更好。(朱涵宇)
2.“虎妈式”教育不可取,孩子的成绩都是“被取得”的。说起来好听,“虎妈”们也很骄傲——“我孩子成绩优秀,出类拔萃”。可是也许孩子恨透了这样的生活,也许他们在考试结束后想把书烧了,把钢琴砸了。他们对强加于身的东西只有痛恨,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成绩固然重要,但实际能力更重要,但愿“虎妈”们尽早悬崖勒马。(楚莹莹)
3.对于“虎妈式”教育不该一棒子打死,要根据施教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白雪艳)
4.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虎妈”蔡美儿的女儿一样“可塑”,至少我就是例外。强迫孩子去学一样东西,也许会遮盖孩子其他方面的光芒。“虎妈式”教育不是每个孩子都承受得起的。母亲们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孩子的个性,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缺点,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吴尚冰)
【麻辣锐评】
“虎妈狼爸式”教育为什么得到认可
汪慧君
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考试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就会进行严厉的体罚。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并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他的言行遭到众多友以及专家学者的质疑。
说起“狼爸”,就会想到“虎妈”。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来宣扬其理念,书中讲述自己如何严格教导两个女儿,并称以强迫为特点的中国传统管教方式远胜西方的散放式教育。
虎妈狼爸,分别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成功”地推广了“打是疼骂是爱”的教育理念。这两位的教育理念相似,“卖点”也如出一辙:狼爸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他的三个孩子都进了北大;虎妈,之所以能出书、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也是因为她的孩子上了耶鲁大学。假如孩子没有取得这样的“成功”,他们还会这么“理直气壮”地坚持棍棒教育吗?
虎妈狼爸所依仗的,乃是自己孩子取得了一般人所认同的“成功”。而事实上,进了北大也好,进了哈佛耶鲁剑桥牛津也罢,都不代表孩子就是优秀和健康的.不代表他们就是成功的典范,更不能说明他们就一定能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什么是教育的成功?考上名校就等于成功吗?名校也有孩子自杀、被迫退学、迷惘彷徨,也有人毕业后一事无成。可以说,不管进什么名校,都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虎妈狼爸的教育能够让孩子进入这个阶段,但对其未来,又将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模仿他们的人,又会在棍棒之下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人对“虎妈狼爸式”教育趋之若鹜,说明社会的“成功”崇拜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中。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他们的幸福感,唯一认定的就是“成功”,即考上名校。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家长心中的好孩子,头上戴上了名校光环的孩子才是他们想要的,才是有价值的。这就是“虎妈狼爸式”教育得到认可的根本原因。这些家长急功近利迫切地想要得到明确的“成功”,也正如同社会上流传的“成功学”一样,只看到地位金钱方面的成就。这样的成功,是否能持久?只要和奉行宽松教育的美国孩子们比较一下,看看他们长大后能够创造多少精神和物质财富,取得多少科学技术发明,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就可以知道两人
选自2011年11月16日“光明”
【思考】
在很多人羡慕甚至模仿“虎妈”“狼爸”的时候,这篇文章尖锐地指出“虎妈”“狼爸”的教育是失败的,是一种伪成功。这
种教育泯灭了孩子的天性,抹杀了孩子的个性,甚至会扭曲孩子的性格。
【纵深推进】
我看“狼爸虎妈”的教育
许锡良其实“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就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现代典型。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用过类似的方法教育学生。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这大约就是中国流行数千年的羞辱教育的根源。把羞辱当成教育,其实是中国儒家文化等级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因为,等级意味着羞辱的资格或者被羞辱的命运。如果你是人上人,就有资格羞辱他人,如果你是人下人,就只能被人羞辱。所以,提前用羞辱来刺激那些涉世不深,尚未体验到等级制度压迫之痛的孩子,就成了羞辱教育的自然之举。因为,等级制度之下,做人上人,出人头地,追求成功的欲望常常不是正面的原因,而是负面的效果。这样有时确实能够成功,但是,动机却是非常阴暗的。(范文)受到羞辱教育的孩子,尊严受到损害的同时,也会如法炮制,用同样的方法去羞辱他人。
中国式的“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说到底也是一种羞辱教育。做不出功课非打即骂,对时间的限制精确到了几分几秒,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定得死死的,超过了就要受到暴力责罚。
第二篇:“狼爸虎妈”与周眩亲子教育读后感
最近反复阅读了“狼爸与虎妈”,同时也学习周眩的“成功教子法”,“狼爸虎妈”与周眩亲子教育读后感。“狼爸与虎妈”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严厉、甚至冷酷;周眩的“成功教子法”强调的是循循善诱;“狼爸”四个孩子三个打进北大,“虎妈”同样将孩子打进名校。周眩的循循善诱的引导同样让他的“聋女”考上了北大,两者教子法形成的是一种对立,两则谁劣谁优不言自明。
鄙人才疏学浅不能说严历是好的教育方法,也不敢说循循善诱是最佳教子方案。一个铜板的正反面,很难说清楚是对是错,事物发展的规律离不开自然逻辑规律。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是在上演拔苗助长杯具。因材施教才是教育孩子最佳方法。孩子教育不能过余严厉,过余严厉“叫冷酷”孩子在冷酷的高压下被强制进行教育,会不会失去童年快乐而伤失创意;会不会因为冷酷变得无情。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博士爸爸由于过余严厉,儿子考上大学后一去不复返,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临死前他躺在床上等待着儿子和女儿见最后一面,儿子和女儿迟迟不来。于是他说到:这是我太过严厉的结果。记得有一次,我带他们到海边玩,儿子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山骨石他特别喜欢,可惜他自己拿不动,他对我说爸爸你帮我拿一下吧!博士爸爸说:你喜欢是你的事,你自己拿吧!并迈步向前不理不采。儿子又说姐姐你帮我拿吧!姐姐说我拿不动啊!姐弟哭成一团抬着山骨走………….。他还说这不算还有更严厉的呢!话没说完就命归黄泉。这也就是所谓冷酷结果,当然我讲的不是怕临死前没有子女见最后一面,而是反映了过余的严厉会导致人性变得无情。不管是师生之间、还是师徒之间、还是父子之间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才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但循循善诱里面同样有着“严厉”,只是我们要把握好尺度。孩子生下来好似一张白纸,在上面绘画什么样的蓝图取决于父母,读后感《“狼爸虎妈”与周眩亲子教育读后感》。我们不能一味的在他身上“粘坏标签”,什么傻、笨、不如谁、、猪脑、蠢驴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变得笨了,严重失去自信心。只有父母欣赏他,他才会发挥好他的长处,这一点在企业里上级与下级,我们说是“用人之道”,我是深有体会的,何尝又不一样呢?我们都认为孩子三岁前很可爱,为什么三岁后就不可爱了呢?这完全是因为他有了思维,同时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尝试他的想要,这时我们应当在孩子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做好孩子的引导要从自己开始做起,首先要立正自己,因为你是他的标榜,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很多的家长天天叫孩子学习,自己却天天打麻将、上网打游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360天没有看过一本书,没有学习过新的科技;你怎么去教育你的孩子。教育孩子我发现,在“比比圈”的亚文化环境中,大家重视亲子教育是好事,但重视教育的同时,注重的结果都是“考多少分数”、都是“考什么名牌大学”,而忽略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思想品质。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人家英语好你就逼他英语好,不一定人家孩子作文好你就逼他作文好,不一定人家数理化好你就逼他数理化好。高分又有何妨,名牌大学又有何妨,当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才叫知识,我认为书本上的东西只是房基,要高楼大厦还靠毕业将知识与勤苦实践整合。所见、所闻、所学、所触才是真正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是“智商”社会知识是“情商”,那么当今的企业家有几个是什么正牌大学毕业的,他的成功靠地是情商而不是智商。所以我要印证我前面所说的“一个铜板的正反面”。
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循循善诱,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引导和支持。同时也要注孩子的思想品质教育,不能把我们的不成功,强加在后人身上,要想想我们自己是什么东西?能为家庭做什么?能为社会做什么?孩不是属于你的产物,你没有权利打他、强迫他,打骂型的教育是无能的表现。不要迷信什么“狼爸虎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孩子性质的教育方法,很多的东西只能借鉴只能参考,不能将一种方法用于多个孩子进行教育。
原创:姚圣罡/2011年11月18号晚21点图片引用“狼爸虎妈”
第三篇:虎妈教育评论英语作文
Some Ideas about the Parenting of “Tiger Mother”
American and Chinese education idea is very different.which style of parenting is best for children, permissive western parenting or demanding eastern parenting?
I think we cannot broadly speaking identity agree with “tiger mother” type education or not.In the young,that is to say children are less than 1 years old.He really has nothing.So all the little babies’ requirements are reasonable.But to meet these reasonable requests there are various options.I think it is this choice that laid in a lot of his “sensible” behavior in the future.But when the baby gradually get skills over time,he will have more requirements and preferences.I think it must be stopped to some bad behavior.That needs some the type of “tiger mother”.In other ways,something that doesn’t involve
principle,parents should better satisfy his curiosity, or give his exploration and grow a “commitment”.We can not only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is kind of American laissez-faire family education, but also have to change the way that they only give strict requirements about learning to children but seldom help children to build
the relationship.
第四篇:成功教育不只是考进名校(狼爸之争)
成功教育不只是考进名校(狼爸之争)
2011年11月22日解放日报作者:徐敏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表示“打”是自己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三个考进北大。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其教育“理论”和方法也引发社会热议。
无论是中国“狼爸”,还是大洋彼岸的“虎妈”,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他们的孩子都考入名校,在许多人眼里是“成功者”。不过,笔者认为,孩子考进名校,表明学业非常优秀,属于在某个方面的“阶段性”成功。孩子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除了学业以外,还会面对许多纷繁复杂的事物,成功与否,并不能凭借其是否考入名校而作定论。再说,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孩子的个性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孩子个性强,父母采用过于强硬的措施,反而遭致叛逆,那就需要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有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家长约束一下、敲打一下,孩子的不良习惯就得以纠正了。所以,“狼爸”和“虎妈”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姑且了解,但不必奉若“教子圣经”。
由 “狼爸”,笔者想起了另一人——拥有“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的中学校长刘京海,他是成功教育的研究者和推广者。在他的努力下,一所曾经“差生”汇集的“垃圾学校”,成为“明星学校”。他推行的成功教育,包含几大要素:第一是期望,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第二是机会,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第三是鼓励,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笔者认为,中国的孩子普遍学业负担重,压力较大。不少孩子在家庭和社会对其学业成绩的“高期待”下,显得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足。所以,相比“棍棒”教育、惩戒式教育,他们更需要鼓励式教育。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认为,生活应当是教育价值的核心,教育的目的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所谓“完满生活”不仅指物质条件方面,还包括怎样拥有健康,怎样培养心智,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做一个好公民,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增进人类幸福等内容。对照一下教育学家的这番理论,父母们是否需要重塑对于 “成功”的理解?其实并非只有考入名校才算成功,孩子拥有良好的心智,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后达成心愿,这也是成功,也值得父母为他们骄傲。
“狼爸”引发热议,与其“三天一顿打”的骇人口号不无关系。从传播学角度讲,这样的话语“标签”的确有助于引发社会关注、加速传播。但除此之外,我们不妨探究一下“标签”以外的内容。“狼爸”舔犊情深毋庸置疑,他为孩子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多了解,他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何树立一个爱家庭、爱妻子的父亲形象;在惩戒孩子之前,如何把道理给孩子讲透,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情绪打孩子„„“狼爸”的育儿方法,需要有选择地吸收。笔者还希望,今后书籍和电视节目在介绍某一“教育理论”时,不仅仅以孩子进北大、哈佛为卖点。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各方面不断进步,逐渐拥有“完满生活”,这样的育儿故事或许对为人父母者更有用。
“打进北大”的教育成本
2011年11月17日解放日报作者:李继彦
被称为 “中国狼爸”的萧百佑,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个被北大录取。他的口号是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体罚——
有网友戏称,“只要能上北大,别说三天一顿打,就是一天打三顿也值”。这话说明“打进北大”只是极端个案,成功复制的几率很低。
首先,上北大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这种“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逻辑折射出的还是家长意志和教育功利的强烈。其次,现实生活中,“棍棒教育”并不鲜见,可“进北大”者却寥寥无几。一些孩子不仅没有被“打进北大”,反而生出了逆反心理走上了歧路。再者,即使能把孩子打进北大,未来就一定幸福?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就是皇帝,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如此家规还有多少人性化可言?
“狼爸”们也许能打得出成绩,但打不出孩子的个性;也许能打进北大,但打不出孩子一生的幸福。以牺牲孩子的天性和快乐为代价,来满足“成功欲望”和“名校情结”,这个教育成本也太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