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与治理
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与治理
摘要:地下水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大作用,而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日渐恶化,我国的治理工作的开展起步较晚。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整体状况、地域分布特点、污染原因并探讨我国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与意见。关键字:地下水污染,治理措施
The situation and control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Abstract:Groundwater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le the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in China is worsening day by day.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in Chin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auses, and measures to control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will be put forward.Keywords: Groundwater pollution, pollution treatment 1 引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资源价值、环境价值。数十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的发展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我国地下水大范围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对人类生活、社会生产、生态系统都有着极大的危害,比如以受污染的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地方出现“癌症村”等现象。所以,分析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开展全国性的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2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污染概述
2.1 我国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广义上是指埋藏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各种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石孔隙、裂隙、洞穴中的水。狭义上是指浅层地下水,即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地下水是自然界水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约为8288亿立方米/年,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30%左右,能够直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900亿立方米/年。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健康的地下水环境自身组织结构稳定、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守恒,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及城市发展建设、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地下水具有巨大的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2.2 地下水污染定义和分级指标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所编写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污染的定义是:地下水的污染物超过了下水的自净能力,从而实地下水的组成及其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方法是将地下水质量与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质量相对照,确定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组分。地下水污染程度分为三级:污染严重、污染中等和污染较轻;污染组分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铅、砷、汞、铬、氰化物、挥发性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
3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
3.1 我国地下水污染整体情况
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进行评价,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63%,符合Ⅳ类-Ⅴ类水质标准的占37%。然而,我国城市地下水质量则比较差,对118个城市2至7年的连续监测显示,中国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趋势为: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3.2 我国地下水污染地域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域的地下水污染有着不同特点,与当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工业发展水平、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显示,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整体特征呈现为: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
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松嫩平原的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氮、氨氮、石油类等;下辽河平原硝酸盐氮、氨氮、挥发性酚、石油类等污染普遍。各大中城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哈尔滨、长春、佳木斯、大连等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较重。
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组分有硝酸盐氮、氰化物、铁、锰、石油类等。此外,该区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严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总硬度超标,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污染较重。
西北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污染较轻。西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总体较轻。内陆盆地地区的主要污染组分为硝酸盐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铅等,以点状、线状分布于城市和工矿企业周边地区,其中,兰州、西安等城市污染较重。
南方地区地下水局部污染严重。南方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污染严重。西南地区的主要污染指标有亚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挥发性酚等,污染组分呈点状分布于城镇、乡村居民点,污染程度较低,范围较小。中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有亚硝酸盐氮、氨氮、汞、砷等,污染程度低。东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有硝酸盐氮、氨氮、汞、铬、锰等,地下水总体污染轻微,但城市及工矿区局部地域污染较重,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浅层地下水污染普遍。南方城市中,武汉、襄樊、昆明、桂林等污染较重。
3.3地下水污染危害
地下水污染对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都有严重的危害。对于环境,污染的地下水可能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生态平衡。对于人类健康而言,被污染的地下水一旦被饮用,将导致很多慢性病症,例如高氟、砷水是地氟、地砷病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致病原因。
3.4 地下水污染原因和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原因主要分为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工业三废、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
海水倒灌是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淡水的过量开采。如果地下淡水过量开采,滨海或岛屿上淡水—海水界面可以处于不平衡状态。我国北方沿海地区曾出现连续多年的干旱,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但是工农业需用水量却不断增加,导致海水入侵。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也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工业废水如工业电镀废水、工业酸洗污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不经过处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等物质首先污染大气,而后随降雨下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循环中,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工业废渣经风吹、雨水淋滤,其中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性酚、氰化物部分随降水、地表径流迁移并下渗,从而对地下水形成面状和线状污染。
农业活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余农药、化肥、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它们引起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质恶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氮氧化物的增加和农药、化肥的污染。
城市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污水和医院排放的废水,其中污染物多为氨氮、磷、合成洗涤剂、厌氧细菌、挥发性酚、汞、病毒及放射性物质。这些污水排入河道、沟渠或渗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生活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4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治理
4.1我国现行治理政策和措施
在法律和政策层次,我国出台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制订了有关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条目。整体性的治理措施包括以下方面: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对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要实行限期治理;抓好化工资源的综合利用;严格标准,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企业环境管理;建立污水处理项目等。
4.2 治理策略
我国地下水污染需要从污染源控制、污染途径预防和污染场地治理技术方面着手解决,即控源、阻断、修复。
污染源控制包括:更新垃圾处理填埋技术,减少污染物渗漏;治理污染严重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排放企业;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健全法律规定。
污染途径预防包括:城市地区加强雨污分流设施的建设,保证不泄露。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包括: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包括监控条件下的自然衰减法、渗透性反应墙;异位修复包括抽出处理法等。
5建议与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地下水污染形势,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我国地下水资源匮乏,可供饮用的地下水更少,且极大部分地水遭受污染,更加剧了地下水短缺的严重程度。地下水污染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延时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修复治理工作较难进行。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来源广,地下水污染场地类型多且复杂,治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常用的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只能针对单一的指标,因此常常是几种技术的联合。此外,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资金,完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健全地下水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技术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加大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无
第二篇: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方法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方法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方法
摘要: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主要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全供水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又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对支撑生态系统,维持水系统良性循环有着突出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以保护,好好治理污染的地下水,维持生态平衡.关键词:治理,防治,预防.中图分类号:X523 Y598
1.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予“地下水污染”不同的定义.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衡量地下水受污染的标准;二是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中有害组分增加是不是会使其受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写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地下水污染的定义是:“地下水的污染物超过了下水的自净能力,从而实地下水的组成及其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地下水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物种类繁多,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1.2.1化学污染物
地下水中有机化合物主要有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含量甚微.最普遍的无机污染物是NO,其次是CL, 微金属主要有Cr, Hg, Zn等.1.2.2生物污染物
主要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人类粪便中的细菌多达400余种,病毒100余种,生物污水若进入含水层,会污染地下水.1.2.3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矿床或放射性的地层是地下水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天然来源,核电厂,核试验散落物以及医院,实验室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等,也可进入地下水.1.3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1.3.1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是物理得手段对污染地下水进行的一种方法,分为屏蔽法和被动收集法.1.3.1.1屏蔽法
屏蔽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常用得是灰浆帷幕法,用压力向地下灌注灰浆,在受污染的水体周围形成一道帷幕,从而经受污染的水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蔽法还有泥浆阻水墙,震动桩阻水墙,板桩阻火墙,块状置换,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屏闭法等。原理与灰浆帷幕法相似.物理屏蔽法只有在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接污染物时才考虑作为永久性的封闭方法.多数
-1-
情况下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被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1.3.1.2被动收集法
被动收集法是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如油类)等收集起来,或所有的受污染的地下水收集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法.被动收集法一般在处理轻质污染物(如油类)时较有效,该方法在美国治理地下油污染时得到过广泛得应用.1.3.2水动力控制方法
水动力控制方法是利用静群系统,通过抽水或含水层注水,人为的改变地下水的水力梯度,从而将受污染的水体与清洁水分割开来.根据井群系统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动力控制方法可分为上游分水岭法和下游分水岭法.1.3.2.1上游分水岭法
上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的水体的上游布置一排注水井,通过注水井向含水层主入清水,使得在该注水井形成一地下分水岭,目的在阻止上游清洁水下补给以被污染的水体,同时,在下游布置一排抽水井,将受污染的水体抽出.1.3.2.2下游分水岭法
下游分水岭法是在受污染水体下游布置一排注水井注水,在形成一地下分水岭,一阻止污染羽流 向下游扩散,同时,在上游布置一排抽水井,抽出清洁的水送到下游注入.水动力控制方法一般也是作为一种临时的控制方法,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用于防止污染物的扩散蔓延.1.3.3抽出处理法
抽出处理法是当前应用相当普遍的方法,处理方法与地表水处理方法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具体采用那种方法,要根据污染物的类型和处理费用来选择.1.3.3.1物理法
物理法包含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反渗透法,气吹法和焚烧法等.1.3.3.2化学法
化学法包含混凝沉降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中和法等
1.3.3.3生物法
生物法包含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和土壤处理法等.虽然抽出处理法与地表处理方法相同,但抽水井群系统的建立是关键,因井群系统能控制受污染地下水的流动.处理后的地下水有两个去向,一是直接使用,二是用于回灌,且多用于回灌,原因是回灌溉可稀释受污染的水体,冲洗含水层,又可加速地下水体的循环流动从而缩短地下水的修复时间.1.3.4原位处理方法
原位处理法即可渗透反应格栅是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起来的在原位去除水中污染组分的方法
1.3.4.1原位物理化学处理法
1.3.4.1.1加药法
通过井群系统向受污染水体灌注化学药剂,如灌注中和剂一中和酸性或碱性渗滤液,添加氧化剂降解有机物或无机化合物形成沉淀等.1.3.4.1.2渗透处理床
该方法主要适合与较薄,较浅的水层.一般用于天埋渗透液的无害化处理.具体方法是:在污染羽流的下游挖一条沟,挖至含水层底部或不透水的粘土层;在沟内填充能与污染物反应的透水层介质.受污染的地下水流入沟内后与该介质发生反映,生成有害化学物或沉淀物而被除去.常用的填充介质有:灰岩碎石,用于中和酸性地下水或去除重金属;火性炭,用于去除非机性污染物.沸是和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等.1.3.4.1.3土壤改性法
利用土壤的粘土层,通过注射并在原位注入表面火性剂和有机性改性物质,使土壤中的粘土转变为有机粘土.经改性后的有机粘土能有效的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1.3.4.1.4冲洗法
对于有机烃类污染,可用空气注入到受污染的区域底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将污染物中的挥发气体一同溢出,再用集气系统进行收集处理.也可采用蒸汽冲洗,蒸汽不仅可是挥发组分溢出,而且还可以使有机物热解.也可用酒精冲洗.从理论上讲,只要整个受污染的区域都被冲洗过,所有的烃类污染物都会被除去.1.3.4.1.5射频放电加热法
通入电流,使污染物降解.1.3.4.2原位生物处理方法
原位生物修复的原理实际上是自然生物降解过程得人工强化.它通过采用人为措施,包含添加氧和营养物质等,刺激原位微生物生长,从而强化污染物的自然生物将解过程.1.3.4.2.1生物气冲技术
该技术与原位物化法中的气冲技术相似,都是将空气注入到受污染区域的底部,所不同的是生物气冲的供气量要小一些,只要能达到刺激微生物生长的供气量即可.1.3.4.2.2溶气水供氧技术
该技术费吉尼吉亚多种工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技术,它能制成一种由2/3和1/3水组成的溶气,把这种混合物注入到受污染区域,可大大提高氧的传递效率.1.3.4.2.3过氧化氢供氧的技术
该技术是把过氧氢作为氧源注入到受污染的地下水中,过氧氢分解以后产生氧以供给微生物生长.过氧化氢常常需要于催化剂一同注入,催化剂用于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使之与微生物的耗氧速度一致.1.3.4.2.4渗透墙技术
在污染区域内,与地下水流方向建设一道渗透墙,先将渗透墙内的水抽出,添加营养物后在灌回渗透墙,这时添加了营养物的渗透墙就成了一个营养物扩源,在渗透墙下游就会形成一个生物活跃区,从而可以起到强化生物降解过程.1.3.4.2.5微生物强化措施
先在地表设施中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然后在通过注射井注入到受污染的区域,或直接引进商品化菌种,就可起到强化生物降解作用.通常,原位生物修复要与井群系统配合进行,即通过抽水井与注水井的配合,一加速地下水的流动及氧和营养物的扩散,从而缩短处理的时间.参考文献:
[1]张志红 赵长刚 李涛 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即粘土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76-180.[2]尹国勋,李东艳等。焦作市地下水污染趋势,污染机理及预警和治理措施[河南省环保局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焦作市环境保护局,河南理工大学,2004.[3]潭利敏。焦作市污水灌溉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处理[D].河南:河南理工大学资环系,2004.[4]裴建国,陶友良。焦作地区天然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在岩溶水文中的影响。环境科学研究,2002,15(4):31-34,53.[5]高志法。环境同位素在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甘肃地质学报,1995,4(1):62-72.
第三篇:关于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分析及防护治理
关于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分析及防护治理
柳福 2011158129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却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命的健康,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来源、污染危害、预防措施、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总的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水资源量是 27 940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19 100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量的 2/3,地下水资源量为8 840 亿立方米。由于地下水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已经被广泛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我国约有70% 的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在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比较高,如海河流域的地下水利用率达90% 以上。在全部用水量中,地下水占5 0% 以上。在我国北方干旱一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城市和乡村,地下水成为唯一饮用水源。全国灌溉面积7亿多亩,其中使用地下水浇灌的占总灌溉面积的 40%。全国有310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 71%。
但是,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污染所带来的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 日趋显露。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乡生活和工业生产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查清地下水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污染途径,对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使水源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得以控制,对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改善城区居民饮水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
据估算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约8700亿方/年,占我国水资源31%左右。其中能直接开发利用的约2900亿方/年。我国地下水资源1/3集中分布在北方各大平原和盆地,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800亿方/年,占北方水资源总量的48%。目前地下水实际开采约747亿方/年,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实际开采量达660亿方/年,约占北方水资源总量30%:其中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方/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0%以上。据初步统计,全国181个大中城市中,33%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城市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以地表供水为主。在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
二、地下水污染概况
地下水虽然比地表水资源量小,但它具有分布 广、水量稳定、受气候影响小,水质优良、不易受污染 和较强的天然调蓄能力等特点。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 的 作用。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的影响及垃圾 的堆放,工业“ 三废”的排放,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染严重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 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区域,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据统计,我国大、中城市浅 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受污染。其中约一半的城市 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由此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 区日益增多,污染组分主要有三氮,酚,氰 及 CO D等。
一般地下水污染有如下特点:
1、污染进程缓慢、隐蔽:地下水的污染一般不是直接的,而是由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各种渗滤液等在下渗的过程中不断被沿途的各种障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最终进入地下水的。从污染源的出现到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当地下水受到某些组分的严重污染时,往往是无色无味的,即使人类饮用了有毒有害组分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也只是慢性的长期效应,不易觉察。
2、一旦污染形成,很难治理 : 地下水一旦 受到了明显的污染,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源,地下水质仍需 要很长 的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被底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继续释放到地下水中;并且地下水流动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少,自净能力差 因此地下水的污染治理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
3、造成的后果严重 : 由于底层的阻留,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的含量一般是微量的,一般不会引起人的急性疾病,但是却会在人体内富集造成多系统的损伤,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健康。
三、地下水污染来源
工业废水、废物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业生 产中的污水灌溉,化肥、农药的滥用等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地下水污染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自然界自身污染。
3.1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指未经处理的工业“ 三废”,即废气、废水和废渣川。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物质会随大气降水落到地面,随地表径流下渗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如冶炼废水、工业酸洗废水、电镀废水、石油化工有机废水等有毒有害废水直接流入或渗人地 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 ; 工业废渣如高炉废渣、钢渣、粉煤灰、硫铁矿烧渣、电石渣、赤泥、洗煤泥、硅铁渣、选矿场尾矿及污水处理厂的淤泥等,由于露天堆放或是地下填埋防渗处理不合格,经雨水淋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随滤液直接渗入地下水中,或随地表径流往下游迁移过程中下渗至地下水中形成污染。
3.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一般用埋填法处理,而这些大量被填埋于城市周围的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层。生活废弃物中富含有机物质和盐类,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故而在地下水中三氮检出率为10%~46%,细菌总数和大肠 菌群检出率为10%~26%。因而生活垃圾,还有居民区的化粪池都是造成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渠道。
3.3城市生活污染
城市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主要是SS(悬浮固体)、BOD(生化需氧量)、NH4-N(氨氮)、ABS(合成洗涤剂)、P、CL、细菌等生活污水和医院排放的废水中所含污染物多为氨氮、磷、合成洗涤剂、厌氧细菌、挥发性酚、汞、病毒及放射性物质,多数排人河道、沟渠或渗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生活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3.4农业污染
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剩余农药、化肥和污水灌溉等。一些畅销农药如 D DT,六六六,由于它们在自然界比较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会残留在土壤、水域及生物体内,并随食物链逐渐富集在人体内。常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等,土壤中这些剩余的肥料将随下渗水一起淋滤渗入地下水中引起地下水污染。污水灌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土壤肥力增加,但另一方面因污水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可能引起对农作物、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四、几种典型的地下水污染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复杂多样的。按水力学上的特点分类,地下水污染大致可分为四类。
4.1间歇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地层土壤或地层下的朽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期问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这种途径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组分原来是呈固态形式贮存于固体废物或土壤里的。此种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程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4.2连续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渗入含水层。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渗入的形式渗入含水层,或者包气带上部的饱水呈连续渗流的形式,下部不饱水呈淋雨状的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这种类型的污染,其污染组分是液态的。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也多半是潜水。
4.3越流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层间越流的形式转移入其它含水层。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越流方向,使污染物通过大面积的弱隔水层越流 转移到其他含水层。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或潜水。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明越流 具体的地点及地质部位。
4.4径流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或者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它含水层。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此种类型的污染,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或承压水。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五、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不仅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等社会公害的发生, 还会因其失去作为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 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1危害人体健康
地下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当饮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机物污染时,会导致如腹水、腹泻、肠道线虫、肝炎、胃癌、肝癌等很多疾病的产生, 特别是人们饮用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后可以导致癌症, 还可能引起高铁(变性)血红蛋白症, 导致患者死亡。疾病给广大居民身心带来极大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巨额医疗费用,与不洁的水接触会染上如皮肤病、沙眼、血吸虫、钩虫病等疾病。地下水污染严重区甚至可导致雌激素增加,影响人类的繁殖能力,造成自然流产或是先天残疾。4.2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很多地区的农民有喜欢用污水浇灌农作物的习惯。当农作物吸收污水废水和化学肥料中过量的氮素(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时,这些有害氮素能降低农作物(如土豆等)对机械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水果和蔬菜的质量, 减少香味和冬季的 耐藏力;还能降低某些农作物的养分。4.3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污染物排入河流、湖泊后除了对水体中天然鱼类和水生物造成危害外, 对水体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过量的硝酸盐进入河、湖后,使河、湖水酸化并有腐蚀性,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能导致某些水中生物的灭绝。4.4造成经济损失
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都会表现为经济损失。据农业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 2006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共发生渔业水域污染事故1 463次,污染面积约 9.4 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2.43 亿元。
六、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 1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修复技术
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国内外学 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逐渐发展成为较为系统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 :物理处理法,稳定和固化技术、抽出处理法以及原位处理法。1)物理处理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手段对受污染 的地下水进行治理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屏蔽法、被动收集法和水动力控制法等。屏蔽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圈闭起来以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蔓延。它只在处理小范围的剧毒、难降解污染物时才可考虑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封闭方法,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初期被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制方法。
被动收集法是指在水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的沟道,在沟内布置收集系统,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如油类污染物质等,或将所有受污染的地下水收集 起来以便处理的一种方法。
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是向含水层注水,人为的改变地下水的水力坡度,从而将受污染的水体与清洁的水体分隔开来,以达到使清洁水体免遭污染的目的。2)稳定和固化技术
稳定化是指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和毒性比较小的状态或者形式。而固化是指将污染物质包存起来,呈小颗粒状或者大块形状,使污染物质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影响周围环境。
稳定化和固化技术通常用于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的稳 定化和固化处理。一般的步骤包括:(1)中和过量的酸度 ;(2)破坏金属络合 物 ;(3)控制金属的氧化还原态 ;(4)转化为不溶性的稳定形态;(5)采用固化剂形成稳定的固体形态物质。抽出处理法
抽出处理法即是将埋藏在地下的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到地表进行处理的技术。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后的处理方法与地表水的处理相同,可以根据除去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物理法,包括吸附法、重力分离法、过滤法、反渗透法、气提法、空气吹脱法和焚烧法 ;(2)化学法,包括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中和法等 ;(3)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法和土壤处置法。由于抽出处理法需要将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地面,因此处理成本高,并且地下水被抽出后,就会改变地下水原有的天然流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地面塌陷等。因此,这些因素是在选择该项处理技术时必须要加以考虑的。4)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法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不但处理费用相对节省,而且还可减少地表处理设施,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暴露,减少对环境 的扰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地下水污染处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又包括物理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
七、结束语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及预防措施展开深入的研究。对于已经污染的地水,要查明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努力开发研究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对于没有污染 的区域,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发生。要全面贯彻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地下水环境的洁净与安全。1杨 强,李金轩,丁伟翠.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J]. 地下水,2007,29(3): 72 — 76. 2王玉秋,钱茜 浅谈地下水污染来源危害及防治对策 [J]. 山东环境,2000,6(7): 20 4— 205. 3姜建军.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 建设科 技,2007,(21): 52 — 53.
4梁亦欣,刘祥,于鲁冀.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趋势 [J]. 科技信息,2007,(27): 584.
5陈秀成,曹瑞钰.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进展[J]. 中 国给排水,200 1,17(4): 23 — 26 6薛晓菲,催建国. 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进展[J]. 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6): 148 —150 7年丰,等.环境水文地质学EM3.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8张秀芳.我国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J]. 北京地质,2002,14(3): 40-42 .
9罗 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 73 — 76. 10.范春辉 浅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8)11.熊玲.鄢贵权 浅谈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期刊论文]-贵州科学 2009(4)
第四篇: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摘 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关键词: 水污染 治理 生态恢复 防治措施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虽明确了水利部是国务院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职能部门,但因部门间的职责不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此外,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污染状况主要表现在:
(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水污染主要是氮、磷指标超标,表现为:①除了工业无机物质污染外,农业有机物质污染日益加剧,污染水体中Cd、Hg、Cr、As、Pb等工业重金属浓度参考[2]微乎其微,而氮、磷浓度超标,形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者看到在这条总排干的沿线分布着许多造纸、焦化等企业,这些高污染企业规模
大小不一,一旦环保设施停运或本身就无处理设施,大量污染物就会直排入黄河,影响下游供水安全。
今年年初,黄河包头段遭遇空前严重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包头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记者在包头市环保局上报国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这次黄河挥发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乌梁素海总排干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来自宁夏和包头。
(2)“祸首”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挥发酚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4]。由于环保设施投入大,运转成本高,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3)“消亡”现状: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呈现加重趋势乌梁素海湖已经濒临消亡
在沿途调查中记者发现,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同时,沿黄一些城市沿河乱堆、乱倒生活垃圾,加剧了黄河河段的污染。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严重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导致河道中的水生物濒临灭绝。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的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自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污染加重的黄河,不仅影
响了沿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更为严峻的是直接危及了生态环境和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现在每年有5亿立方米的废水注入湖区,其中排入黄河有0.5亿立方米。记者在乌梁素海看到,水体已呈现酱黑色。由于工业废水,特别是农药、化肥含量很高的农业退水注入湖区,使水域的富营养化加剧,水草、芦苇疯长,湖区明水面萎缩,湖底抬升加快。
(4)“毒水”水质: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水后被烧死村民饮水后常拉肚子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达到近2亿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特别是进入西宁市后的各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在五类或劣五类。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正在田头浇地的东庄村村民王成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及水污染危害
黄河流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随着流域内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大量废污水排入河道、水库而造成水环境污染。在枯水期.水质污染尤为明显。二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流域经济比较落后,所办乡镇企业多数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较重,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因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例子屡见不鲜。三是由于河道内污水积存,底泥污染加重,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再加上河流沿岸固体废弃物的堆放,致使洪水期的水污染加重。四是受经济条件制约,治理资金渠道不通,使一些应该上马的污水处理工程不能上马,这也是造成水污染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是法规体系不完善,各部门间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没有按水污染是以流域为单元的这一客观规律办事。
目前黄河流域的管理状况是,各省、自治区的环保部门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污水综合治理措施跟不上,不能兼顾全流域,缺少一个统
筹保护流域水资源的权威机构—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加之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不独立,机构不健全,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黄河水环境实际上处于失管状态,这是黄河水污染日趋严重的人为因素。
众所周知,各种污染物排向水体,致使水源遭到破坏,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并破坏生态环境。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耕地.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引起土地板结、碱化,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粮食、蔬菜中污染物的含量增高。水质污染,导致工业产品质量下降,产量降低,甚至破坏设备,造成停产。水质污染对饮用水源的危害,各地均有发生,不能饮用的河段和水井日益增多,致使人民生活用水困难[5]。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明显影响。饮用受污染的水,肝炎、癌症、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水质污染也影响到黄河水域的生态平衡,历史上黄河的鱼类区系组成和种群具有特色,鱼种也较多。目前种群组成变动较大,种群数量减少,有的甚至绝迹。此外,黄河流域水污染突发性事故也时有发生。仅从1987年起至今,曾发生过东平湖多次死鱼、金堆城铝业公司栗西尾矿库泄洪洞塌陷、郑州铝厂贮灰场跨坝、首阳山电厂贮灰场跨坝、兰州某军用化工仓库有机溶剂冲入黄河、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含油废水泄漏等重大水污染事故。黄河流域每年的水污染损失,据有关专家估计,约在30亿元左右[6].防范和治理 为了有效的治理黄河水污染。我们需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管理机构,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具体措施如下
(1)尽快修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工、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取水用水,而用过的废污水又要回归到水体中去.作为水利部门,不仅要负责水资源的供给,而且也要负责供水的质量,也就是要负责水资源的保护。环境保护部门对工矿企业排放废污水进行监督管理,水利部门则必须对进入江河、湖、库等地面水体的废污水进行控制和监督,两部门间相互合作而又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质量下降。而在现行的《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
中,有关水利部门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条款不明,职责不清,必须尽快对两法加以修改,明确水利部门的管理权限。
(2)制定条例、办法,使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走向正规化
为使水利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仅有《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是不够的。必须在遵循这两个法规的原则基础上,建立更为详细、更易操作的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管水、依法治水。为此,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水资源保护条例》,推行《取水许可实施办法》,建立《入河排污许可证制度》。除了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外,其经济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征收“水资源费’处,以达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7]。征收“水污染补偿费”以达到限制污水排放、促使污水治理、保护水资源质量的目的.(3)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切实有效地保护好水资源
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双重领导的域水资源保护局是部、局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组织协调流域内省、自治区间水资源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部门。她肩负职责是:代部、局草拟水系水环境保护法规条例;组织流域内省、自治区环境保护、水部门制订水系水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划;会同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大、中型建设目水环境的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对污染进行监督、检查;调查处理重大水污染事故协调解决省际间水污染纠纷;统筹考虑流水污染防治等。为确保上述职责的履行,首应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机构建设,按黄委会“三定”方案组建独立的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并使其充实、完善,以利工作开展。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应作为部、局的派机构,代部、局行使部分职权,强化其管理能。其次,要尽快成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导小组,以便统一保护黄河水资源,统筹考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4)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
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5)建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保障体系
首先,在继续完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标准体系与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筛选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友好的工艺流程、处理路线、定期公布最佳实践技术,指导并促进我国污水处理的健康发展。其次,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应组织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作用,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示范过程,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再有,加快建立科学的减排指标和监测体系,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6)水生生物对黄河水污染进行治理
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途径净化污水。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一方面是自身能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同时它的根区为微生物的生存和降解营养物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好氧厌氧条件[8]。人工湿地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在这个网络中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沉降污水中的氮磷等一些营养物质,而且还为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物化环境条件,同时附近的微生物通过代谢,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之呈现的厌氧状态有利于反硝化过程,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除去污水中的NO3各种金属离子[9]。水生动物既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各种污染物,又可以通过取食的途径摄取被污染的食物、悬浮物和沉积污泥中的污染物。水体中的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通过生物的体表、鳃和肠道吸收污染物。(7)化学法对污染水进行治理
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
(8)物理法对污染水进行治理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如硅藻土[10]。
总之,黄河流域一方面水资源量短缺,一方面水污染迅速加剧,我们的领导应转防汛是压倒一切的旧观念,增强水污染危严重的水环境意识,把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真正做到水质水量并重。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持下,运用行政、法规、经济等手段有效管和保护水资源,定能控制黄河水质继续恶的趋势,使水资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2)张书庭.中国灾害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6:58-7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2—2009年.(4)胡兆燕.污水减排重压出击[N].中国财经报,2007-4-26(3).(5)张杰、李冬.人类社会用水健康宣言.城市给排水[J].2008年11月.34卷.129-135.(6)郑易生,阎林,钱薏红.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管理世界,1999(2):189-207.(7)韩永、周宜开.我国水环境污染及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9月第24卷第3期.174-176.(8)段志勇等.复合植物床人工湿地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 3(8): 4~7.(9)林力,杨葱芳,生物整治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1997,18(3):67一71;(10)郑水林等.改性硅藻精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非金属矿, 2000(4).
第五篇:我国地下水污染特征现状
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
小编的话:前几日推送的《最全面的地下水基本知识》,深受大家喜爱,今天继续来探讨我们的地下水是如何受到污染的。其实,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例如隐蔽性,修复耗资巨大等等。这篇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下水的污染机理、我国目前地下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可以帮我们对于以上几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污水灌溉等,污染物渗入地下水中;受污染的地面水体或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连续渗漏。地下水一经污染后,总矿化度、总硬度升高,硝酸盐、氯化物含量升高,有毒物质增加,溶解氧下降,有时还会出现病原体。地下水污染不易发现,难以治理和恢复,影响供水水质,加剧水资源短缺,应限制开发,合理使用,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称为水体污染源,这是造成水体污染的罪魁祸首。各种水体及其循环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类型复杂的污染源,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水体污染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就地下水污染而言。其根源有以下几种:
1、农牧业污染源
(1)农药污染(2)化肥污染
(3)牲畜产生的有机废物污染
2、工业污染源(1)工业垃圾(2)工业污水
(3)石油化工产品污染(4)矿业污染
3、人类生活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1)生活垃圾(2)生活污水
4、自然界自身的污染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主要受降水控制,其次还受地表水体、岩性、地形地貌及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①南方多,北方少。南方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69.2%,而北方仅占30.8%;
②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大于其周围山丘区的地下资源模数;
③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8%;南方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9%。南方山丘区地下水平均资源模数是北方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模数的4倍;南方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模数是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均年资源模数的2.5倍。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估算,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约为8288亿立方米/年,占我国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量)的30%左右,能够直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900亿立方米/年。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中国地下水类型分布图》将全国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平原—盆地地下水、黄土地区地下水、岩溶地区地下水和基岩山区地下水四种。我国地下水资源中,平原、盆地松散沉积层地下水、喀斯特地下水和裂隙岩层地下水三者之间的比例,大体上为3∶2∶4。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及城市发展建设、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是十分严重的。造成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与此同时,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专家曾提出,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我国地下水资源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的《2014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共有4929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其中综合评价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主要超标组分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项目超标现象。在这些监测点中,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为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348个,占27.3%,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为176个,占3.6%。
据悉,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974个,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793个,占17%;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910个,占19.5%。如何防治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受到污染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对环境的危害。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生态平衡。对生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达不到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的要求,而导致减产。对人的危害。人如果饮用了污染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及其他一些病症,污染的水引起的感官恶化,会给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情绪受到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防止地下水污染做出了如下规定,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遏制地下水污染需更多公民的行动
向地下水污染“宣战”,需要更多的公民行动起来,去调查、取证,向公众、媒体和政府提供线索。各级政府部门不但应重视这些公民的监督,同样也应善待这些监督的公民。
喝上清洁的水,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当这份正当权利被侵犯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捍卫,用实际行动去调查、取证,或许要冒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向这位临朐的爆料人致敬。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公民,值得尊敬。
治理地下水污染,当然需要政府强化监管执法。但现实中,并非所有地方政府都能将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非所有地方的环保部门都在严格执法。有的地方政府一方面信誓旦旦“严惩”、“拉网排查”,一方面却在通知企业“做好应对媒体(暗访)的准备”。
无论,地方政府是积极治污,还是消极应对舆论,当地公民对切身利害的关切和行动,都永远是保护地下水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各级政府部门不但应该重视这些公民的监督,同样也应该善待这些监督的公民。在地下水污染这个共同的敌人面前,鼓励公民举报,欢迎媒体调查,政府与民众展开良性互动,才能揭开那些不法企业的面纱,让它们受到应有的惩罚。近期地下水污染事件:
1、山东潍坊高压水井排污(2013年2月11日)
2、山东淄博萌水镇井水黑如“墨汁”(2013年2月23日)
3、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存在垃圾填埋坑,威胁当地水源(2013年2月25日)
4、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红色井水事件(2013年3月29日)
5、山东潍坊用神龙丹剧毒农药种植生姜,或污染地下水(2013年3月)
6、武汉北洋桥垃圾场渗滤液直排,或致地下水污染(2013年3月)
7、兰州水污染事件(2014年4月)
8、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2014年9月)
9、环保部确认世林化工污染地下水(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