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有:《彭德怀元帅》怎样才能不留遗憾?[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2:0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双有:《彭德怀元帅》怎样才能不留遗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双有:《彭德怀元帅》怎样才能不留遗憾?》。

第一篇:马双有:《彭德怀元帅》怎样才能不留遗憾?

马双有:《彭德怀元帅》怎样才能不留遗憾?

万众瞩目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在中央一套黄金强档播出之后,观者如堵,好评如潮。认为这是多年来不可多得的歌颂将帅英雄人物的扛鼎之作。但是我以为,彭德怀英雄事迹的精髓不在于此,而是在后面。

该剧已播出30多集。作为一代猛将,开国元勋,开篇当然要浓墨重彩地大量篇幅地展现彭德怀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英雄事迹。从平江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长征路上到太行山上,从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到越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在建国前(抗美援朝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间,彭德怀的使命就是四个字:带兵打仗。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腥风血雨中一往无前,指挥千军万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消灭了无数的敌人,突破了无数道关隘,解放了无数的国土,可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纵横驰奔,唯有彭大将军!

彭德怀披坚执锐的百战功勋当然要写。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战争年代的功勋上,或者是将此作为重点,来刻画和歌颂彭德怀,那就削弱和贬低了彭德怀,那就把他降到了其他将帅一样水平上,就没有真正突出彭德怀的精神。

那么,“彭德怀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曾对一位部长级作家说道:“我一生最佩服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彭德怀。”梁漱溟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季羡林佩服他的原因就不说了。新中国战将如云,名士荟萃,他为何独独佩服彭德怀?他说,因为彭德怀敢说真话!

敢说真话,就是彭德怀精神的精髓。当然,彭德怀一生说了很多真话,而最有价值、最富真理、最为慷慨、最有献身精神、最为人瞩目的真话,就是在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书毛泽东的“万言书”和一系列针对大跃进错误的发言。彭德怀最伟大的精神、最光辉的事迹,主要体现在庐山会议及其后来屡遭打击、百折不挠的抗争。

因此,要真正突出表现彭德怀的伟大精神,首先就要突出展示1959年的庐山会议,要对这次庐山会议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深入挖掘,全方位、多角度把庐山会议的进程写出来,把庐山会议的冲突写出来,把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前前后后的遭遇写出来。

庐山会议,是我们党史、军史和国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最高领袖毛泽东发表言论最多、投入感情最多、出现错误最多、脱离实际最严重的一次会议。它不仅改变了彭德怀的命运,由昨日功臣一下沦为今日“祸首”,而且也改变了军队的历史,开启了“突出政治”的林彪时代;更改变了国家的历史,中国人民由此遭受了亘古未有大灾难!后来的多次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都和这次庐山会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庐山会议,是我们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最不应该忽视、最应该反复描写、深刻挖掘的珍贵历史。

党史上一般把庐山会议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也有两种分法。按照会议的种类,前期从7月2日到8月1日,为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期从8月2日到22日,为八届八中全会;按照会议的性质,前期从7月4日到22日,为轻松纠左的“神仙会”,从7月23日毛泽东发表猛烈地批判彭德怀的讲话后,一直到8月22日,成了暴风骤雨般的“批彭会”。

毛泽东的“723讲话”彻底扭转了会议的走向,由原来的纠左变为反右。那些头脑发热、脱离实际、善于迎合的极左大员一窝蜂对彭德怀穷追猛打,那些起初支持同情彭德怀的大员也开始掉转枪口。他们一个个声色俱厉、口出恶言、上纲上线、深文周纳。彭德怀和他的一帮难友顷刻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彭德怀之所以遭此厄运,就因为他在庐山会议上写了一封为民请命的“意见书”,对大跃进的问题提了一些意见,虽然只有3500字,却被人们称为“万言书”,毛泽东认为是“下战书”,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向党中央“猖狂进攻”的“挑战书”!

我们的作品写庐山会议中的彭德怀,就要详写彭德怀写“意见书”的历史背景、写作动机、成文过程和具体内容。

庐山会议前,彭德怀曾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出访东欧和苏联,受到热烈欢迎,被各国称为“大英雄”。彭德怀没有陶醉,而是通过观察,发现了中国人民生活和人家的巨大差距。

出访前后,彭德怀先后到陕西、湖南、安徽等地,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发现了大量的大跃进混乱现象,体会到了浮夸风、共产风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他在陕西的会议上发表讲话,痛斥官僚主义;在湖南平江接到一位老红军递来的一张纸条,“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更鼓与呼!”;在安徽与“一代青天”张恺帆深切交谈……。这一切,都促使彭德怀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大无畏气概,撰写了青史留名的“意见书”。

当然彭德怀起初并不想写信,而是想通过发言,揭露大跃进的问题,推动党中央大力纠左。他在会议前期西北组慷慨激昂的发言:人民公社办早了,没有经过试验,结果出了乱子;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违背经济规律,必然难以为继;大炼钢铁浪费了资源,有失有得;大跃进的错误人人有责,包括毛泽东,我也有责任,因为我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大胆直率的发言,却被好心的秘书作了删改,毛泽东看后不置可否。眼看大跃进的问题堆积如山,人民的痛苦充塞天地,中央居然认为,大跃进的问题已经解决,马上就要散会,开展新的大跃进。在此背景下,彭德怀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想找毛泽东面谈却被挡回,只好拼将一腔热血,在秘书的帮助下,写了这封掀起滔天巨浪的“意见书”。

彭德怀的意见书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支持和赞同。但是,当毛泽东发表“723讲话”后,人们马上转向,对彭德怀开始群起而攻之,批判的调子越来越高,斗争的火力越来越猛。这是最高领袖带领一帮文武大员集体犯错误最严重的时候。

要展示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斗争,首先要展示庐山会议的发动者领导者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批判。毛泽东一生打倒的高干为数不少,但批判的言论并不多,包括刘少奇在内,毛的批判也是寥寥数语。唯独对彭德怀的批判,长篇大论,口若悬河,如大江汹涌,不可阻遏。“723讲话”不说,紧接着两次常委会对彭德怀的批判,整整两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毛泽东的声音在轰轰作响。八届八中全会上,连续作了四次长篇讲话,最长的达13000多字。这恐怕是毛泽东一生最长、最多、最愤怒、最激烈、最具震撼力、最有杀伤力的讲话。当然电视剧不可能把全部讲话都演出来,但是,一些富于代表性、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表现政治环境的讲话,应当发布一些,给人以切身的感受。

展演庐山会议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这么多中央和地方大员集体犯错误,该如何表现?当然,对于林彪、陈伯达、康生这些反派人物在庐山会议的恶劣表演,我们可以尽情展示。但是,对于那些德高望重的一批革命家的错误,该如何表现?他们在后来的文革中大都遭到无情的摧残,改革开放后他们一直被作为正面英雄人物予以歌颂,他们都是好人。但是,他们在庐山会议上确实犯了严重错误。在批判彭德怀的时候,竟也不遗余力,上纲上线,甚至落井下石,致人死地!我以为这些东西也应当实事求是写出来,让人们明白,“好人”为何会犯错误,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下面罗列几段讲话,你看是谁说的——

A、大跃进的错误还不到一个指头。这么大国家,这么多人,工作上有一点缺点、错误,有什么奇怪的?而且缺点错误很快纠正了。既是这样,就谈不上什么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和什么难于克服的错误。因此我觉得彭总给主席的信是右倾错误,是一个反党纲领。他过去几次在紧要关头发生动摇,对毛泽东同志很不服气,当了错误路线的帮手。我记得彭总在火车上曾说过,“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就会发生匈牙利事件,可能要请红军来。”这就更加过火了。

谁能想到,这些完全脱离实际、危害严重的话,竟然是令人敬仰的贺龙元帅说的。毛泽东对这些讲话十分欣赏,多次在讲话中予以引用,加重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贺元帅可能想不到,他这次确实成了“错误路线的帮手”!他因在庐山会议批彭有功,被毛泽东提拔为军委第二副主席,代替林彪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却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B、有人说,彭德怀生活上学冯玉祥,触到了他的痛处,因为这揭发了他的伪君子的一个侧面。但是,他确能迷惑一部分人。所谓艰苦朴素,实际上很多都是装的(有人插话:换得了政治上的欲望)。他的政治欲望很大,许多好事都记在自己账上,坏事都推给人家,就是证明。他是党性有亏,私心很重,不是正直无私。他的个人主义很严重。不要说他的生活,为人很多都是装的。即使是真的,可是总是反党,反对党的正确领导,反对总路线,这种所谓艰苦朴素又有什么用处?遵义会议以前你反对毛泽东同志,也许可以说有认识不清的问题,还可以给以若干原谅。遵义会议以后,一有机会,你还是反,直到现在你还要反,这是为什么?

这些刻薄狠毒的话是谁说的?原来是令人敬爱的罗瑞卿大将。这些批判完全不是实事求是,而是从个人情绪出发,尽力往彭德怀身上大泼脏水。不仅如此,他还向中央揭发彭黄等人在7月23日晚上秘密聚会,阴谋反党,“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组织反党小集团”即由此而来。批判彭德怀的斗争由此升级。

C、彭德怀同志之所以对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核心不满,其用意不是别的,是在企图改变党中央的领导,由他来干。他总希望中国出现匈牙利反革命事件,那时,他就可以充当纳吉的角色。他唯恐天下不乱,搞乱了,他就可以出来收拾残局,实现个人野心。

这些栽赃陷害、歪曲事实的语言是谁说的?原来是高风亮节的陶铸同志说的。彭德怀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怎么就是要“改变党中央的领导”,取代毛主席以“实现个人野心”呢?满腹文采的陶铸竟能说出这样恶毒的话来?

不仅如此,为了动员有关的人出来揭发彭德怀,陶铸给黄克诚写信竟然这样说道:“德怀同志的错误已明若观火,你为何不断然站出来与之划清界线,帮助德怀同志挖掘思想,切实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我以为这种帮助即使你与德怀同志友谊决裂,也并不表示你是落井下石,而是‘君子爱人以德’,真正站在党的立场上给他以同志的帮助。你我都读过一点古圣贤之书,一个人立身于世,不讲求操守是很可悲的。尤其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对党的忠诚等于旧社会一个女人嫁了人一样,一定要‘从一而终’,决不可‘移情别恋’否则便不能成为‘贞节之妇’。”(以上资料均引自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好一个“从一而终”的“贞节之妇”!陶铸不愧是读过圣贤的饱学之士,说起来儒家理论有一套。这套说辞,表面上是忠诚于党,坚定不移,实际上是不辨是非,盲目愚忠,是在对错误路线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对国家对人民有百害而无一利!想到庐山会议后发生的三年大饥荒,想到在文革中,这些“贞节之妇”一个个落了个悲惨命运,不禁让人扼腕长叹!

庐山会议上有不少批斗彭德怀的场面。连续两天的中央常委会的批判,八中全会的十几天的批判,一个个红口白牙,声色俱厉,气势汹汹,乱箭齐发;彭德怀等人步步后退,低头认错,有时辩解两句,便又招来暴风雨般的批判!令人惊心动魄,头晕目眩。电视剧如果尽情铺排这样的场景,必能夺人眼球,引人入胜。

庐山会议结束,八届八中全会的主要文件《关于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错误的决议》出笼。这是一个完全脱离实际、违背人心、危害严重,而又是集体通过的中央文件。在影视作品中,这个文件虽然不能全部公布,但至少要把其中的要点公布出来。这个文件推行的结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是一个完全错误、没有任何真理的文件。但是8年之后,在文革中的1967年8月16日,在批判刘少奇、彭德怀的狂潮中,中央竟然公开发表了这个文件,让广大军民热烈欢呼、尽情歌颂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英明、伟大、正确,愤怒揭批彭德怀勾结刘少奇反党乱军、企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

紧接着庐山会议,是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新上任的林彪带领1千多位将军对彭德怀的“军事俱乐部”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批判。最精彩的是“钟伟事件”。在一次会议上,吴法宪激愤地喊道:“在这里,我要向彭德怀讨还血债,是他在长征途中杀了一军团的战士!”林彪也应和道:“彭德怀恨不得把毛主席领导的一军团斩尽杀绝!”正在人们惊愕不已时,有人大喝一声:“胡说!”这人就是少将钟伟。钟伟挺身而出,披露了事件真相,揭露了林彪的阴谋。但很快被总政保卫部的人员用手铐拷起来带走了。

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而又最富戏剧性的事件!拍电视如果不拍这样的场面,那真是历史的遗憾!

庐山会议结束,彭德怀遭到惨败,毛泽东大获全胜,依然怒气不休。于1959年9月1日给《诗刊》写信,嘱令发表自己在庐山会议前撰写的歌颂大跃进、反击右倾机会主义的两首诗歌《到韶山》和《登庐山》。信中写道:“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全世界反华反共分子以及我国无产阶级内部、党的内部,过去混进来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投机分子,他们里应外合,一起猖狂进攻。好家伙,简直要把昆仑山脉推下去了。同志且慢,国内挂着共产主义招牌的一小撮机会主义分子,不过捡起几片鸡毛蒜皮,当作旗帜,向着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举行攻击,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让他们骂上半个世纪吧!那时再看,究竟谁败谁胜!我这两首诗,也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在国际上被称为“大英雄”的彭德怀,就因为给大跃进提了一点意见,竟然被毛泽东斥为“王八蛋”。可见对彭德怀的愤怒和痛恨到了何等程度!

被打倒的彭德怀只得忍辱含垢,交出元帅服,搬出中南海,孤独而又痛苦地住进吴家花园。9月30日,中央办公厅送来了国庆节登天安门观礼台的请柬。彭德怀以自己是戴罪之身,拒绝出席。

为了彻底打通彭德怀的思想,解决彭德怀的问题,1959年10月21日,毛泽东亲率一班政治局常委大员,召见彭德怀。庐山会议后的第一次召见,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在安排了彭德怀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以后,出现了令人惊心动魄的沉默。这沉默的含义就是,彭德怀要最后一次当面向毛泽东、向诸位中央领导承认错误,作出检讨。如果继续承认错误,彭德怀以后的生活可能会有所改观;如果不承认错误,情况就会不妙。

在令人窒息的如泰山一般的压力下,彭德怀拒绝认错,拒绝检讨。在庐山会议上,他在强大的压力下,为了“顾全大局”承认了错误,采取了“要什么给什么”的态度,把一个个屎盆子扣到了自己的头上,结果不仅轻易给自己定了罪,也牵累了一批人。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将军为了给自己洗刷罪名,当众冒死抗拒林彪。自己还能再违心承认错误,胡乱给自己扣帽子吗?庐山会议我没有错,错在你毛泽东!

于是,他在一阵激烈的心灵震荡之后,在一阵如山一般的沉默之后,毅然站了起来,转身离开了一片震惊和不解的中央大员们……

毛泽东这一次召见彭德怀,给风雷激荡的庐山会议最终画上了句号。而彭德怀这一次震撼人心的沉默,不仅向毛泽东表明,也向世人表明,彭德怀对自己在庐山会议向毛泽东递交的“意见书”,并不认为是错误的,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而完全是实事求是、为国为民的正义之举!在会议上一度低头认错,完全是在高压形势下被迫做出的违心的胡乱编造的认错。这样的认错是害人害己、误国误民的。彭德怀再也不会这样违背良心,胡乱认错了!

总之,庐山会议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使彭德怀为民请命、刚正不阿的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部影视剧,要真正突出彭德怀“第一忠臣”“第一英雄”“第一个大写的人”的高贵品质,就必须对庐山会议进行浓墨重彩、深入细致的描写和表演。

如果由于种种忌讳,对庐山会议或者轻描淡写,蜻蜓点水,或者笼而统之,一笔带过;这也不敢写,那也不敢说,这样写怕得罪了某某,那样说怕损害了某某,把我们中华民族最精华的东西、最珍贵的财富,埋在深山里,不让人们知道,那就会极大的削弱彭德怀的英雄形象,那就是对英雄彭德怀最大的不尊重!

这一部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究竟怎样展示庐山会议,我们拭目以待。情不自禁赋诗一首:

献给彭总

战功显赫耸群峰,庐山奇峰第一功。

众仙惬意赴瑶池,孤忠忧愤扑刀丛。

海瑞骂皇苦有岸,岳飞报国善无终。

为民请命竟殒命,常使弱民泪花盈。

第二篇:马双有:邓小平扭转乾坤的一篇讲话

马双有:邓小平扭转乾坤的一篇讲话

邓小平在1980年5月31日同中央负责同志作了一次谈话,在关键时刻专门表态支持阻力重重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收录了这篇讲话,定名为《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邓小平开篇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就这一番平平淡淡的讲话,如一阵春雷震醒了僵化几十年的人心,堵住了汹汹而来的关于“姓社姓资”的议论。更由于他在党内的崇高地位,这篇讲话话可谓一言九鼎,一锤定音,使一度受阻的包产到户的春潮在全国各地破冰前行。

为什么说邓小平的这番讲话的意义如此重大呢?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时的环境。安徽和四川的农民冒着风险偷偷搞了包产到户,尝到甜头以后,在一些大胆的地方干部的支持下,包产到户的浪潮迅速蔓延,大有席卷全国之势。恰在此时,坚持几十年社会主义人民公社化的极左习惯势力开始猛烈反击起来,他们以毛主席的一贯教导、以中央的一系列文件为武器,猛烈抨击包产到户。他们说:“毛主席领导我们搞了几十年集体化,难道就不行了?”“包产到户看产量喜人,看路线愁人!”“这不是走资本主义回头路吗?”“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加上《人民日报》推出的“张浩事件”,舆论一时认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不能动摇,包产到户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更有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就是大家一致认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曾明文规定:农村不允许包产到户!更让那些改革派和亿万农民沮丧的是,党中央的现任主要领导,几乎都不支持包产到户。主管农业的王任重、主管宣传的汪东兴、主管经济的李先念、最高领导华国锋,都反对包产到户。德高望重的李先念曾说:“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不是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吗?我们为什么要搞呢?”当时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一书记,除了少数几个支持包产到户外,绝大多数不赞成。对于偷偷推行包产到户的闯将和农民来说,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风刀霜剑严相逼!

在这关键时刻,假如邓小平也优柔寡断,顾虑重重,一言不发,包产到户的浪潮一定会被遏制下去;如果他也如毛泽东一样,挥舞阶级斗争大棒猛批“单干风”,不仅会让包产到户消弭于无形,还会有一大批干部和群众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复辟资本主义”!

可喜可敬的是,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发言了!他不但没有扣“单干风”的大帽子,反而义无反顾地支持包产到户!他现在虽然名义上还不是最高领导,但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后,已经成了实际上众望所归的最高领袖。他以历史上形成的巨大威望,以反潮流的大无畏精神,不顾那么多省委书记、那么多中央领导的反对,表达了支持包产到户的讲话。当然他的讲话是深思熟虑的,是经过一番调查研究的,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对比观察、自信能代表广大农民的心声的。

这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广大农民希望包产到户,而多数省委领导、中央领导反对包产到户,在两者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邓小平站在广大农民一方。假如支持错了,假如事情搞糟了,邓小平必然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众矢之的!(当然,陈云是支持包产到户的)

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派出大批的工作队和调查小组,深入各地农村,进行大规模地调查研究。他们一定要用事实真相平息争议,化解矛盾,消除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疑云。他们深入各家农户,来到田间地头,反复征询各地农民们的意见,不断了解大集体和大包干前后的对比变化,这才真正摸透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了解到邓小平的讲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接地气”之上的。我们的党中央这才恍然大悟,下决心清理了以前的错误政策,连续发了几个“中央一号文件”,使被压抑了几十年、争议了一年多的包产到户,以合法的光明正大的身份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开去,并且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包产到户实行头一年,就解决了过去30多年解决不了的温饱问题,广大农民头一次可以敞开吃白馍,头一次可以把吃了几十年的玉米红薯高粱等杂粮,当作喂猪喂牲口的饲料。被生产队土地捆绑了几十年的农民终于挣脱了枷锁,可以自由支配大把剩余的时间,他们可以搞多种经营,可以办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或下海经商。一步棋走活了全盘棋。包产到户不仅解决了农民温饱,搞活了农村经济,而且推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使城乡大大小小的市场繁荣兴旺起来。整个国民经济继而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和包产到户政策功不可没!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极左分子抓住现在农村和社会上出现的某些问题,大肆攻击改革开放和包产到户政策。他们说,邓小平推行的包产到户,就是资本主义复辟,是让农民吃二遍苦,受二遍罪,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批判刘邓资本主义复辟,不是完全必要、非常正确的吗?他们说,“要吃米,找万里”,是人为制造的谎言;小岗村人带头搞分田是他们懒惰,现在已经走入了死胡同;现在“三农问题”这样严重,土地不得不进行流转,就说明包产到户政策已经失败,最起码也是过时了。

因此,他们在为文化大革命招幡扬魂的同时,一次次向党中央“建言献策”:要求党中央发文,立即收回农民的土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恢复人民公社集体化,让广大农民重新走上“纯正的社会主义道路”„„

当年的包产到户的推广,是先有广大农民在下面背着各级领导偷偷摸摸分了田,后来形势越闹越大,在上面争论不休的时候,邓小平才表示支持。是下面的农民以自发地包产到户的既成事实,倒逼着中央不得不放宽政策,承认了包产到户是合法行为。怎么能说是邓小平“带领”或“逼迫”着广大农民走资本主义道路呢?

开始推行包产到户的时候,有些省份或犹豫观望,或顶牛不干。邓小平也没有强力推行,而是一再说,我们可以等待他们转变,可以等他一年两年。后来看到大势所趋,本省农民也强烈要求包产到户,他们只得放手让农民遂其所愿。这可能有“逼”的成分,可能有个别干部极左思想严重,违背农民意愿,迟迟不愿推行,受到了处分,但这实在不是邓小平武断强逼,而是亿万农民的要求吃饱饭的强烈愿望在逼迫他!个别集体经济发达、干群一致不同意分田的大队,如南街村、刘庄村、华西村等,就一直没有实行包产到户,邓小平也没有给他们扣什么帽子,而是照样称他们是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先进典型,他们的领导几乎都是邓小平时代的十几大党代表、全国劳模,享尽风光。在包产到户之初,中央明文规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大多数想分就分,大多数不想分就不分,当时有口号说“你走你的阳关道,他走他的独木桥”。这怎么能说是邓小平“强力推行资本主义”呢?

至于有人建言,要党中央发文件收回责任田,再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人民公社集体化,走“纯正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完全是极左分子的痴人说梦!且不说党中央领导一再表示不走回头路,单说这违背人心的事,党中央会做吗?当年的分田,是群众自发搞起来的,现在凭什么要强行从农民手里收回土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党中央历任总书记都要亲临小岗村,向全国人民表示政策不会变,先是“三十年不变”,后又说“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不变”的口号早已扎根农民心里,党中央怎会出尔反尔随意改变呢?[page]

现在农村出现的“三农问题”,一些地方出现土地流转和种粮大户问题,绝不是包产到户的失败,而是包产到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在政府的扶助、引导下,会通过调整、改革不断加以解决。谁如果胆大妄为,逆历史潮流而动,嚷嚷着把农民的土地收回,搞人民公社集体化,必将被碰得头破血流!

据说济南有一群极左分子聚会,在声讨了一番“资本主义复辟”的危害性,讨论了一番建立“真正社会主义”的纲领后,他们集体到大街上游行示威,赫然打出的横幅标语是——“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他们的目的和意向很明显,要推翻现行的改革开放和包产到户政策,重走30多年前人民公社集体化时代的老路!据说他们的极左的行动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干涉。可以肯定,他们的极左言行根本行不通,不仅会受到广大农民的唾弃,那执掌权柄的中央领导集体会为之所动吗?

当然,那些极左分子一定不服气,他们不相信毛主席开辟的人民公社康庄大道现在就行不通!他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言论,为人民公社招幡扬魂。在此,我想给这些极左分子支个招:你们不遗余力大造舆论,何不付诸行动?

现在的农村管理十分松散,多数农民几十年连乡长书记都不认识,村干部对农民的去向和土地的种植管理不闻不问,整个农村是一盘散沙。那些极左分子可以乘虚而入,派出大量工作队深入这些农村,访贫问苦,扎根串连,把贫下中农再组织起来,恢复人民公社体制,建立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选出队长、会计、保管、记工员,集体出工,集体经营,集体分配,早上出工高唱《东方红》,上午齐唱《公社是棵常青藤》,下午收工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晚上开会齐唱《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干不上三年,保证让大家都过上南街村、华西村一样的共产主义生活。咱们订立合同,签字画押„„

三年以后,你们那极左工作队确实悄悄地把无数的乡村建成了南街村、华西村,农民们都过上了天堂般幸福生活,简直是“祖国山河一片红”,然后忽然亮出自己的旗帜:我们就是摈弃了包产到户邪路政策,坚持走纯正的社会主义道路,大搞人民公社集体化,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一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那“集体化”自然就会席卷全国。党中央和亿万人民不仅不会责怪你们这些极左分子,你们还会成为人民公社的功臣,有的会成为全国劳模,有的会成为十九大代表!

可爱的极左先生们,你们敢这样做吗?

上面只是开个玩笑,量那些极左分子没有一个人敢派工作队到乡下搞人民公社集体化。他们只能是在一些舆论工具上煞有介事地发表一些早已被淘汰的奇谈怪论,在宏大的进行曲上制造一点“杂音”罢了。

一些极左分子之所以敢公开叫嚷“纯正的集体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我们的中央领导和一些农业改革家,在支持包产到户的同时,往往把“集体经济”“合作化、集体化”也点缀其中。好像搞了包产到户,就可以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包干也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些人抓住“集体”字眼大做文章,来反对包产到户政策。

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又说道:“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包产到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具体说来,要实现以下四个条件:第一,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的、受到人们欢迎的机械化。第二,管理水平提高了,积累了经验,有了一批具备相当管理能力的干部。第三,多种经营发展了,并随之而来成立了各种专业组或专业队,从而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大大发展起来。第四,集体收入增加而且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了。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目前搞包产到户的地方,形式就会有发展变化。这种转变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行政命令的,而是生产发展本身必然提出的要求。”

农民们都知道,包产到户以后,生产队的所有财产,包括土地、房屋、牲口、农具等等,几乎全部分给了个体农户,生产队延续了几十年的集体经济,几乎一夜间全部消失;大队和生产队大大小小的干部全部自动卸职。这时候再谈“发展集体经济”“高水平的集体化”,早已是明日黄花,无人理睬了。

但是,邓小平在这个讲话里一再提出要发展、巩固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力发展了,集体经济自然就巩固了。不知是不了解下情,还是沿袭过去的思路。而当时中央派出的大量工作队反馈上来的意见也和邓小平的相近:农民们都欢迎包产到户,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这些观点分明与实际不符,为什么领导和专家们却都这样说呢?

愚以为,这可能是好心的领导和专家,为了抵御“资本主义大棒”的进攻,故意用“集体经济”字样做障眼法。邓小平、专家和农民们一个心思:只要把地分了,农民们自主经营,粮食打得多了,什么都好办了。他们都知道,农民们把打下的粮食都拿到自家里,交够国家的,提够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他们已经和生产队的集体经济没有任何瓜葛,他们也不需要从集体经济里取得什么了。至于一些农民建的个体企业,几个人合伙办的集体企业,都和集体经济没有什么关系。大队、生产队以前办的企业、商业,也都承包给了私人。在农民的眼里,哪里还有“集体经济”的影儿呢?我们以前搞集体经济搞了几十年,我们在里面吃不饱,穿不暖,受尽辛酸,不得自由,想起来那个“集体化”就胆战心寒,我们还要什么集体经济呢?

当然,从理论上讲,包产到户当然有诸多弊端,如个体户不利于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小块田不利于机械化、电气化,私人经营不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等等。随着农民温饱的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民种地条件的变化和生活需求的变化,将来的农村肯定会出现许多专业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养猪大户、粮食加工企业等等,机械化、电气化、集体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有人不喜欢种地,喜欢到城里打工,就把土地转让给别人,他在城里过得也不错;有人喜欢种地,不喜欢去城里打工,他就在农村接种大量土地,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光景也比城里不差。大量的农民,农忙时回来种地,农闲时出去打工,也能在农村建起新房,甚至也能在城里买起楼房。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所有这一切,必须是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自发的基础之上。任何人如果还像上世纪50、60年代一样,用行政命令手段,把农民统统“组织起来”,强迫农民把土地交出来,走什么“道路”,搞什么“集体化”,必然会遭到亿万农民的强烈反对,也必然会遭到历史的淘汰!

还是邓小平说得好。他在支持了包产到户、强调了集体经济后,又在这篇讲话中说道——

“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愿望出发,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宣传上不要只讲一种办法,要求各地都照着去做。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上吗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

一个结合具体条件,一个符合群众愿望,只要坚持这两条,农村就不会出乱子,那些极左言论就无法得逞。

下载马双有:《彭德怀元帅》怎样才能不留遗憾?[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双有:《彭德怀元帅》怎样才能不留遗憾?[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