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伴溺水,禁止盲目营救
同伴溺水,禁止盲目营救
【活动目标】
1.知道同伴溺水,不能盲目营救。
2.了解错误的营救方式有哪些,知道同伴溺水,该如何正确营救。3.教育孩子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远离危险,平安回家。【活动重、难点】
了解错误的营救方式有哪些,知道同伴溺水,该如何正确营救。【活动准备】CAI课件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从一张照片说起……
1.教师谈话:我们的学校座落在美丽的湘江边,湘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安全隐患。
9月22日晚上,我在QQ群中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显示:三位学生正准备下江游泳。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江边有一位大人,立刻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惨剧没有发生。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们这么幸运: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4600多名中小学生在各种意外事故中死亡,大约每月死亡1200多人,每天死亡39人,这就意味着每天将要消失一个班级。其中溺水死亡的人数占意外事故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学生的溺水死亡事件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短片的介绍。
二、案例在线:群体溺亡的反思 1.观后案例短片《学生溺水案例》。
2.“一人落水,多人死亡”,中小学生连环溺亡的惨剧每年都会发生。而我们要问的是:这样的悲剧何时才能结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3.发生中小学生群体溺亡悲剧的最大原因是()A.因盲目下水营救,被溺水者拖拽所致。B.因为溺水者和救人者水性不好。C.因为对溺水者抢救不及时。
三、错误的营救方式
1.“盲目下水营救,被溺水者拖拽所致。”是发生中小学生群体溺亡悲剧的最大原因。所以,同伴溺水,禁止盲目营救。那么,哪些举止或救人方法属于错误的营救方式呢?让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
2.判断交流:下列做法是否正确。
(1)看到有人落水,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或站在岸边哭泣。(2)觉得自己会游泳或胆子大,直接跳入水中救人。(3)本能地伸手或几个小伙伴手拉手下水去拉人。(4)碰到有人溺水,大声呼叫。
3.看到同伴溺水,情急之下伸出手或者直接跳下去救溺水者,这是我们助人的本能。但是贸然救人,稍不留神就会被溺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手拉手”救人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4.实验探究:为什么不能“手拉手”救人(1)学生亲自实验。
(2)观看短片《“手拉手救人”实验》。
5.落水者往往出于求生本能,力大无比,慌乱惊恐,即便经过专业培训的人,也不能贸然下水。而且错误的举止和营救方式,既可能错失最佳的救人时机,也可能造成更多的伤亡。
救援的第一要务是保证自身的安全,不然救援就是添乱,甚至引发更大的悲剧!
五、同伴落水了,我们该怎么办?
1.(过渡)那是不是看到同伴落水,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就只能在岸上哭泣或是不管他们了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2.案例在线:《两名中学生溺水,同伴受惊吓未呼救致错过营救时机》 3.2015年7月12日下午3时许,四川省广元市的张某和崔某等6名初中学生到嘉陵江洗澡,其间,张某和崔某溺沉,其余4人见状立即上岸,由于受到惊吓,没有报警呼救,匆匆回家。
两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从我们的身边消逝,可带给两个家庭的伤痛却是怎么也无法弥补的。那么,同伴落水了,我们该怎么办? 4.交流讨论:同伴落水了,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讨论交流。(2)安全小提示:
①呼救:发现落水者时,第一时间应大声呼救,寻求周边大人的帮助,并拨打110报警,切勿盲目下水施救!
②竹竿:可将竹竿递给溺水者,前提要确保自身安全,递竹竿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拖入水中。
③漂浮物:如果现场能找到泡沫块、救生圈、木块等漂浮物,可以抛给溺水者,避免溺水者沉入水底。
④衣服绳结:若现场没有竹竿、漂浮物等,可脱下衣服连接在一起当绳子,抛给溺水者,将溺水者拖上岸。
⑤同时,救援时要大声安慰落水者,告诉他不要慌张乱抓,我们正在想办法救他。
5.中小学生还不具备救人的能力和技能,在遇到如溺水一类的紧急事件时,呼叫与报警是上策。同时,可找寻竹竿或漂浮物在岸上进行援救。千万不要徒手去拉或下水去救溺水者。
六、实践园地:模拟救援
四月的一天,阳光明媚。下午放学后,六(1)班的几个小伙伴在俱乐部前坪跳长绳。不一会儿,大家满头大汗。小成同学请客,每人一瓶冰红茶。这时,小易说:“俱乐部后面的池塘有小蝌蚪,我们刚好有瓶子,去捉几只,回家养着,看是变青蛙还是变蛤蟆。”龙龙说:“别去!别去!老师说了不能去塘边玩。”“没事,我们又不下水,只在岸边捉。”于是,几个小伙伴来到池塘边。抓得正开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请问你将怎样在确保自身利益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场的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救援措施呢?
七、结束语:
我们支持同学们见义勇为的行为,但是首先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
下,开展积极有效的施救方式,这才是营救的关键。
无论如何施救,这也只是危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防范于未然,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同学们,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我们一定要做到:不私自下江、下塘游泳,不私自去江边、塘边玩耍;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应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或在确保自身利益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智慧救援措施。
最后,祝同学们安全、健康、快乐成长,学习进步!
第二篇:安全教育课 同伴溺水不要盲目施救
------针对小王沟村一学生溺水身亡
安全教育课 同伴溺水不要盲目施救
今年署期小王沟村一“六年级学生溺水身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后,县政府、县教育局、镇上各单位领导干部都来到了该学生家庭。此影响非常之大。故“ 防溺水是我们当前头等大事”。
每年,全国有数万名孩子因为溺水而死亡,这些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6到17岁的少年儿童身上。从近几年青岛市的情况来看,2009年,青岛市有95名少年儿童因溺水而死亡。经过社会各方面的艰苦努力,这个数字每年大幅下降,但近三年仍有数十名儿童溺水死亡,安全形势严峻,仍不容忽视。
当前我们农村为了方便农田灌溉和地方建设,附近每个村至少有一座水库,而且每个村都有水井,一到暑假,防溺水是头等大事。
“农村是溺水事故多发地区,溺水死亡的基本上都在农村。学生私自去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游泳,很容易发生意外,还有的学生结伴出去游泳,有学生溺水后,其他学生盲目去救,这样会导致多名学生溺水。
同学们一定不要到危险水域游泳戏水。据介绍,我镇农村有数百处水塘、河坝、大口井,还有数“两河”。这些地方,绝大多数都不具备游泳的条件。这些地方地形复杂,不适于游泳。池壁湿滑、陡峭,很难自救和互救。水底深坑密布,还有的地方水里长满水草,很容易被缠住,发生意外。同时,农村上述危险水域都没有专业的救生人员和设备,所以发生事故死亡率极高。
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特别要教育学生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另外,家长平时就要教育孩子注意安全,远离危险水域。
夹河镇初级中学政教处
2013.09.03
第三篇:小学生暑假海外游学“重在创新 禁止盲目跟风”
小学生暑假海外游学“重在创新 禁止盲目跟风”
海外游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游玩中增强外语口语锻炼的好机会,但是专家建议,家长是否要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避免盲目跟风,也不要“游而不学”。
蓝子(化名)是市区某小学的学生,9月即将步入中学。今年暑假,父母送给她一份大礼:价值7000元的韩国5日游,7月11日出发。蓝子说,这次活动是学校组织的,除了带队老师,20多个同伴全是同校同学,以五六年级为主。走出国门,触摸世界。曾几何时,衢城学子的暑期生活,不再拘泥于国内,包括短期海外游学、国际夏令营在内的活动载体,在我市悄然兴起。在此之前,到海外游学多是中学生、大学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暑期海外游学的学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不少小学生加入进来。
调查:小学生成海外游学新兴力量
高温来势汹汹,与温度一样炽热的,还有出国过暑假。“00后”小学生,成了暑期海外游大军中的一抹亮色。
尽管一趟下来,花费破万,尽管只有6天时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放心,7月初,家境一般的市民郑先生还是将13岁的儿子送去日本旅游,“为了孩子,我们花点钱,值得”。
与郑先生想法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家住坊门街社区的吴先生,已经是第二次送女儿出国了,“去年是俄罗斯,今年澳洲,我想让她感受一下一南一北的不同。”
家长的慷慨与舍得,吸引着学校纷纷“试水”,衢州市实验学校为较早“试水”的学校之一。
7月6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该校小学部的一位老师。今年,衢州市实验学校有学生报了“俄罗斯团”,去年,也有学生出国,这名老师说,三四年前,学校就推出了类似活动,“效果不错,报名的学生挺多,这两年,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每年还同时安排好几个国家。选择余地大了,更受家长欢迎。”
有实验这样的样本,更多学校跃跃欲试。
今年暑假开始前,柯城区鹿鸣小学通过校讯通,给3年级以上的每位家长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介绍“暑期新加坡学生游”,尽管新加坡之行最终被取消,但在鹿鸣小学一位老师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至于明年是否还有类似计划,他表示期待。
一些培训机构也盯上了游学蛋糕。今年暑假,借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省记协举办了“第三届中韩小记者互访交流活动”,7月27日发团,共6天,人均费用1万元。衢报培训中心承担衢州这边的报名任务。活动负责人黄小姐说,两三天时间,16人的团就满额了,除了市区,还有常山、开化等县的孩子,最小的才读小学4年级。
杭州一家对外培训中介负责人说,这两年,衢州这边的低龄儿童,过来报团出国暑期游的,还是蛮多的。为此,他们去年还去了趟金华,专门开出一个团,接待金丽衢三地小学生。
观察:到欧美游学一周要一万五
记者从几家培训机构处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衢州市场的游学产品,以两类为主,学校和中介为主要组织者:一种是纯玩的,领着孩子出国逛一圈,领略异国风情和地域文化,由于时间短,行程简单,目前这类在我市推出的最多;一种是边学边游,一般是上午在定点的学校集中上课,练习口语或感受当地的教学方式,下午组队老师再带着学生逛风景名胜,据说这类因能“寄宿在学校或当地人家里,可完全融入当地生活”,关注度更高。
在游学国家方面,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受欢迎。这两年,以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也成了香饽饽。
当然,相关的费用也高,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以一周为例,费用至少需1。5万元,如果是需要培训的,费用差不多要超过3万元。
相对而言,东南亚国家便宜些,目前韩国7天游的报价为1万元左右,日本7天游大约需要9000元。
对于关注度较高的安全话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游学团的组合模式以“陪同老师+学生”为主,到了国外,当地也有老师或导游全程陪同。
探讨:开拓视野还是“游而不学”
7月8日,结束为期6天的日本暑期游,13岁的严寒回到衢州。严寒跟同学一块报名前往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游玩。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刚开始,严寒还真有些不适应。谈到有没有增长见识,严寒迟疑了几秒:“也说不上吧,毕竟时间太短了。只是感觉日本人很有礼貌,样子恭敬和谦卑。”相较于严寒,5年级学生小璐一年前的“加拿大之旅”,则完全是“半读半玩”,“我是到杭州报名的,共有26个小朋友,我们两三个人一组,借住在当地人家里,用英语对话。上午开沙龙、听讲座,下午外出参观,晚上还有热闹的PARTY,真的挺好玩的。”
小璐妈妈说,刚回国时,小璐英语口语果然好了很多,可好景不长,到去年9月份开学,她的口语又渐渐回到原来水平,小璐妈妈猜测可能和时间短有
关。但有一个现象让她感到欣慰:女儿回来后,人活泼了,也爱说话了,“或许和国外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关”。
花上一笔不菲的费用,送半大的孩子出国转转,难免让人担心。出国游学的孩子们能学到什么?这么做是否对孩子有益?7月6日晚,记者将是否参加国际夏令营话题放至网上,两天时间里,有近30位市民参与讨论。
在一些市民看来,花费这么高,大多数家长承受不起。更何况小学生不比高中生,心智还不成熟,又是爱玩的年纪,父母自然不放心。
家住城站社区清明弄的李先生,则搬出身边的例子:“我侄子前年参加了美国夏令营,说是练口语,回来后,我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3万元打了水漂。”
此外,孩子能否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能否应对一些突发性问题,也让不少人惴惴不安:就算是有钱,家长也不放心。
也有家长对海外游学持赞成态度。市民罗女士的女儿9月份就读小学六年级了,她也想让女儿到海外游学,“一来孩子可以开拓视野,见见世面,二来,通过几天的独立生活,锻炼锻炼胆量。”
更有家长直言不讳,之所以这么做,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准备送他出国的,现在只是让他提前感受一下。”
暑期出国游学蔓延至小学阶段的情况,衢州学院心理学老师兰常林也注意到了,不过,他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
“去年,我就曾经碰到过两个例子,因出国玩了一趟,两个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总感叹国外教学环境的轻松。”兰常林说,游学时间毕竟过短,几天时间里,孩子们不可能收获过多的信息,深入了解也不够,更何况年龄这么小,很可能重金投入,收回的是一次效果甚微的“游而不学”。
提醒:去还是不去,别被跟风“绑架”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背后,不少家长其实是一种跟风和盲目选择:既然别的孩子都参加了,自己孩子也不能落伍,不然就输人家一截了。更有家长因“孩子的迫切要求”,就匆匆报了名,至于究竟能学到点什么,倒成了其次。
对此,从事教育工作的俞老师认为,家长和学生因为跟风甚至是攀比前去报名,这种心态要不得,“毕竟,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是一般工薪家庭都可以承受的。此外,如此意识长期持续下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俞老师看来,是否需要送孩子参加国外“游学”,得视情况而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无力承受的话千万不要勉强;同时也要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薄弱、年龄过小的孩子不
宜过早脱离父母,出国“游学”。另外,家长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虽说家长有最后的决策权,毕竟真正体验的还是孩子。
六年级:德照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