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2: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

第一篇: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

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转载] 文体内涵的转变:由“议论文”到“论辩文” “议论文”作为一种文体提出,在20世纪初期──当时我国写作理论借鉴西方,将文章分为记事、叙事、解释、议论(论辩)等类别[①]。叶圣陶、夏丏尊等语文教育大家的推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文体。此后,议论文的教学一直把“三要素”作为核心概念,议论文的读写始终围绕着论点、论据和认证方法等内容来进行。至上世纪80年代,余绍秋老师基于采用“三要素”理论无法解读众多议论文的事实,提出了议论文应分为“证明文”与“阐述文”的看法[②],认为前者以证明作为已知判断的论点为主,后者以阐述对问题的论见为主,论见只是对于问题的假定。近两年,王荣生教授根据写作目的与功用,在学生写作语篇类型中明确了“议论文(论辩文)”的定义[③]:“以说服读者为目的而对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表明态度,并通过论证支撑自己的态度或立场的文章类型。”从“议论文”内涵的发展变化看,狭义的议论文,似乎作者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强调的是拿材料来证明和如何证明观点的过程,“用于证实真理以解决不信的问题”[④]。而广义议论文,在重视如何劝服读者的同时,还重视作者对于问题的态度或立场,目的是“让自己的见解被读者知晓”[⑤]。写作基础的转变:由“素材积累”到“提升认知” “自己的见解”从何而来?这就涉及到议论文的写作基础。受“三要素”影响,长期以来,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用论据去证明论点,认为充分的论据产生雄辩的力量,致使学生把“积累素材”作为写作的前提。但“三要素”自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解决不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难题,大多数议论性文章都难符合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论据、论证这样一种结构或以此来进行整篇文章的分析[⑥]。又因为“三要素”侧重用论据来证明既定的论点,其逻辑思维具向心性与实证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见解。而广义的议论文(论辩文)则侧重于作者对问题的态度,衡量优秀作文的关键首先在于写作者的认识,其次才是如何劝服读者,因此,它的写作基础是学生对世界的认知。

如何建立议论文的写作基础,由“积累素材”转向“提升认知”?这首先需要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除了“有效交流”、“发展思维”、“掌握规范的语言”,还要“为走进真实世界的生活做准备”,“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思想者”。显然,要为进入真实世界做准备,要成为有创见的思想者,仅有一肚子“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要将“贴近生活”的写作观付诸行动。落点之一就在于作文题目的设置。作为“引导性”的作文题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论辩的问题要明确,不宜采用诗歌、寓言等文学性的提示,因为它们本身具有多种解读,不利于集中问题,同时,所隐含的问题与现实也有一定的疏离,而议论文是基于现实的理性与抽象。二是问题得有“可辩性”与讨论的价值。像《拒绝平庸》(2011年江苏高考题)、“《咬文嚼字》的挑‘刺’”(2013年山东高考题)等就不适合写作真正的议论文,因为它们均已给予了明确的观点,不存在争辩与讨论的余地。至于讨论价值,意为困扰或启迪学生思想的“真命题”。据此,录一则原创题如下:

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不少人开始学着每天去接受各种信息的轰炸。有人甚至产生了信息依赖症,几天不上网看新闻不刷微博,似乎感觉自己的生活缺少了什么,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被誉为社会公共知识分子的熊培云却说:“抱歉,我不想知道!”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把它写成一篇议论文。

作文题的设定作为具体的写作任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度。

建立议论文写作基础,还得密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从议论文所需的认知看,阅读对于写作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类的写作尚需阅读外的其它因素,但人的认识主要来自实践与他人的经验,对学生来说,他人表述在文章中的看法可以及时启发思考同类问题的自己,促进认识的迅速提升。所以,大量阅读“时评”,品读具有现实意义的杂文作品,对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之后采取“深度阅读”等均成为行之有效的“认知提升”策略。

广义议论文写作的起点,不是先有了一个论点需要发表,而是在思想上遇到了问题需要探讨,需要解决。所以,再多的素材也不能成其写作的基础,它得建立在写作者对世界对社会具有客观、明确认识这一坚实的土壤之上。

训练内容的转变:由“论证方法”到“逻辑思维” 狭义议论文注重论据的同时,另一关注点在论证方法,但现实教学中,即使掌握了例证、引证、类比、反证、归谬、排他等诸多方法,要写出优秀的议论文仍显得捉襟见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一方面是我们忽视了写作中思考的地位,忽视了论证方法背后的思维。另一方面,我们忽略了思维的具体训练。事实上,“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⑦]“学习思考”被认为是学习写作的唯一规律[⑧]。议论文的观点之外,结构的呈现、论据的选择、语言的表述也都是写作者思想与思维的直接体现。“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理解文章的原则也说明这一点。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写不清楚主要是因为没想清楚,思维清晰,文章自然组织得有序。再者,作为有了广泛阅读与多次练笔的高中学生,其用词准确、语序得当,同样源自思想的明晰。严谨的思维体现在表述上是准确、简明与力量。反之,语言含混、啰唆、苍白无力说明思维存在问题。

清晰的思维是需要有效训练才能得到的。不可否认,论证方法的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但它只限于局部的思考,不能解决整篇文章的思维问题。有趣的是,解决整篇文章的思维问题,又得从局部开始。作为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具体训练,始于对段落的“解剖”。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议论文的段落是篇章的“具体而微”,其篇章思维(外显为结构)与段落内部思维基本一致。段落思维掌握,篇章思维也就迎刃而解。具体的思维训练,我们采用了下面一些做法:

其一:认识。“解剖”众多经典(主要是说服力强)的段落,师生共同分析其背后写作者的思维方式。比如,最为基本的“因果思维”,我们称之为“结论与支撑”,即写作者自己的看法前后一定有证明的内容;同类与不同类的“比较思维”;属于“系统思维”的角度思维、层次思维;相近、相似性“联想思维”;从结果溯流求源的“逆向思维”──我们称它为“假定思维”(归谬法属其表现);确立目标后,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的“发散思维”;更有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思维”(例证法属其表现),与之反向的“演绎思维”„„把这些思维方式与实际的表述相结合,还有众多“变式”,它们不仅促进对问题的探究、使思想变得清晰,而且还对谋篇、布局、构段、排句序等有直接的指导、监控作用,这远非有限的论证方法所能具备。尽管这些思维方式的分类在某一层面有一定的重合,但我们的目的不是掌握概念本身,只是用它更有效的思考,重合对此影响不大。

其二:训练。我们的思维训练有三个层次:诵读──运用──审视。此处的诵读,重点不在培养语感,旨通过它将认识到的思维方式逐渐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因果思维”和“角度思维”各举一例:1.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结论)︴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理由一)︴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理由二)2.“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它对因为挫败而渐失自信的人,能起到振作其精神、坚定其信心的效果。(角度一)︴但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失败都能孕育出成功;(角度二)︴更何况,如果把这一名言当作开脱责任、拒绝反思的挡箭牌,那就是对名言的亵渎了。(角度三)。诵读时通过“结论”“理由”“角度”等提示强化学习者的逻辑。至于“运用”,即设法在拟定提纲与撰写草稿之时训练思维,利用它打开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比如,对于一种现象(“有些网络愤怒显得有点蹊跷”)要求运用“层次思维”来举例;确定一个看法(“是衡量标准的不同而不是客观美丑的标准导致人们形成错觉”)要求从“比较思维”的方式出发来加以论证;探究一种原因(“国人冷漠的因素”)要求从相近与相似性“联想思维”来考虑„„对思维方式运用与否的结果进行比较,效果迥异。“审视”是指在“自评与互改”过程中,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思维方式评价作文中的优缺点并对问题加以修正,通过逻辑关系把握文章内容、段落结构及语句间的联系,以此进一步巩固思维运用的方法。运用思维方法能帮助写作者把凌乱的想法条理化,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思想。写作过程的转变:由“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到“写作的多个环节”

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照写作的过程,写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内部认知过程,没有完整系列的经历,很难完成“思维-内部言语-表达”的转换模式。[⑨]狭义的议论文忽视了这一规律,其写作教学局限于学生撰写、老师批注之简单流程。转变后的议论文写作包括以下环节:写作预备时激发“头脑风暴”(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用以激发思想),拟定写作纲要(撰写对于问题的主要看法,用以整理思想),撰写作文(思想行诸文字,表述修正思想),对文章进行“自评”与“互改”(核对具体要求,审查思想与思维),发布优秀作品(分享思想与思维)等。

就“拟写纲要”来说,我们要求每次作文前先把自己对于问题的主要看法罗列出来。以前文所出作文题为例,大家拟写的看法如:

生1:信息轰炸,逐渐使人们失去深刻与美的眼睛;信息轰炸的同时人们已失去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因此,不能只让信息主导我们的生活。

生2:封锁信息,夜郎自大,清廷出现“挨打”局面;灾情出现,我们不能“不知道”,否则谁来援助济川;信息公开透明,民众心里踏实,社会安定。

生3:泛滥的信息绑架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忽视了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身边需要关注的问题却往往因此擦肩而过;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人们渐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自己的看法;信息依赖,可能还会让人心麻木,审美、审丑均出现“疲劳”。

不难看出,“写纲要”是写作者对思想的一次全面整理,是对模糊认识的厘清。至于这些看法是否客观公正,撰写文稿时又将有一次很好的检视。“自评与互改”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指教师在全面掌握学生该次作文的情况之后,归结、讲授其主要特点,再要求学生据此参与修改作文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要求写作者“反躬自省”。批阅作文是一次难得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把它悉数“奉献”给了教师。而在“自评与互改”中,写作者不仅会进一步思考,得到思维训练,而且在给予作文评价和阐述评价理由时,再次运用逻辑,增强劝服能力。常采取的“自评与互改”形式如下: 1.选取有鲜明特点的作文,要求给予打分并给出打分的理由,集体讨论。

2.班级间交换作文,“背靠背”进行打分与评析,再与老师评分对照,出入大者进行师生讨论。

3.互改之后,针对评定,原作者或写出“申诉”,或重写文章。写作不是想好了再表达,写作本身就意味着思考。“当学生写作时,实际上进入一个批判、分析和反思的往复循环过程中。” [⑩]自评与互改正是这“往复循环”中关键的一“环”。

以上是我们在近几年来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做法,行之于文以求方家指点。

[①]如龙伯纯的《文字发凡》(1905),将文章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释文、议论文四类;陈望道《作文法讲义》(1921)认为“文章底种类,可以分作记载文、记叙文、解释文、论辩文、诱导文五种”。

[②]余绍秋.论逻辑阐明和阐明文及其教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折社版)1986.4(129一133页)[③]王荣生,宋冬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22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④]邓辉麟.证明文与阐明文:议论文新的分类及其意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⑤]邓辉麟.同上

[⑥]拿经典议论文篇目《拿来主义》来说,它也只是从“拿来”的社会背景、性质、目的、基本原则与做法、价值意义等五个方面来阐述作者关于“拿来主义”的一系列见解。转见:翟鹏举.议论文理论的重大突破[J].语文.1988.4.[⑦] [美]威廉·W·韦斯特著.提高写作技能[M].章熊、章学淳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2.2 [⑧]许建中.论析遵循语文学习规律推进语文课程改革.[EB/OL].http://www.studa.net/xueke/1012***.html.2010-12-15 [⑨]刘淼.作文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42 页.2001.[⑩]转见于王荣生,宋冬生.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7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第二篇: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 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 两可。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头③文章中间④结尾

2、论据用来证明论 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②最好具有新颖性。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选用的理论论据要注意: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 的过程。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 论为主。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 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③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 “有”、“还有”“虽 然、但是”“固然”“诚然”是等。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认真上政治课,经 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 作用。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

3、结论部分

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议论文所阐发的思想观

点;证明是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这三者的紧密关系,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体。

第三篇:中学生作文:议论文有三要素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在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细看看,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平时可以写一些随笔之类的!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怎样写好议论文

(一)议论文的说服性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它无论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提出什么主张,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说,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文章例话》)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论证的对象。

论题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个设问句,无所判定,不表示判断,只表达发问,等待回答。“论权威”、“青年运动的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也不是判断。它们都规定和限制文章的论述范围和论述的重点,决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全文内容、组织结构的线索。论题一般都出现在标题或序言中,论题的表达方式是设问句,如“什么是人才学”,也常用突出主要意念的词组,如“青年运动的方向”等。一篇文章论述的论题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不仅议论文的议论部分要围绕它,就是非议论性的内容也要服从它,它是全文内容的中心线索,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

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两类。事实性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性论据包括个别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数字。理论性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党在不同时期内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定义、法则和规律,一般的公理、常识以及成语、谚语等等。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观点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例如论据和论点之间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的联系。它担负着回答“怎样证明”的任务。

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二)安排要富有逻辑效果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安排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说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顺畅,层次分明,而且富有逻辑说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滞涩,层次不清,而且缺乏逻辑说服力量。可见,富有逻辑效果地安排论点、论据展开论证,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多么的不可忽视。

各种文体的文章的安排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各种文体思维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点。议论文不同于描写记叙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的。议论文一般是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表现在文章中是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人们常把它称为“三段式”。这“三段式”是个基本型。由于论题、论点、论据的广泛,内容的各种各样,不仅序论、本论、结论三个大部分变化多端,就是其中每个小的部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变化多端。

1、序论

序论,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即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常见的序论写法有如下几种: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例如:

有步骤、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引进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服务,这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经济方针。

B 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经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内容,对全文作扼要的介绍。例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为了叙述的方便,分为十二个小题目。在这里,也要说到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重点是讨论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 因事设问,启人思考。例如:

武钢孟宪成同志对一米七轧机工程所提的意见,十分肯定,很值得我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花费了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攒下来的钱,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轧钢设备和技术,为什么收不到应有的经济效果?今后怎样减少以至杜绝这种得不偿失的建设工程?

E 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例如;

笼里养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唱,另一只喜静。主人根据母鸡下蛋之后报唱的现象,以为所有的蛋都是那只唱鸡产的,因此很偏爱它,捉得蟑螂也专是喂给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来那只唱鸡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只却一天一个,且蛋刚落地就一声不唱离开鸡窝,由那只唱鸡站在蛋边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张人要少高谈阔论,多干实事。

G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错了屁股》说的是领导干部有了错误,要引咎自责,不要向下推卸。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龙文鞭影》中有一则《库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库狄连姓,愚鲁,居室常患蝇,乃呼门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来。”本来门吏只负责看家护院,哪里管得了苍蝇,可是愚蠢的库狄却以不忠于职守把苍蝇放进来为罪名,把门吏痛打了一顿。这就是打错了屁股。

上述叙论部分的开头,只是几种常见的类型。

序论是议论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论简明扼要,既能鲜明的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又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

2、本论

本论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这一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 并列式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点是对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论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张友渔的《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围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地运用社会主义法制,以保证“四化”的顺利进行这一论点。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在当前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法律实施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B 推进式

推进式也叫递进式。它的安排特点是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如周恩来的《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郑重论述艺术民主的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就指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接着,文章针对“一言堂”,不让别人讲话的弊病,对症下药,阐明“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的道理。最后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坏风气,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坏风气,民主风气才能建立起来。再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由远到近,从古到今,围绕中心论点,步步深入地阐发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

C 推进和并列的结合式

这样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较长的。这样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为主,中间杂以别一种安排形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个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推进式。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来而言,这叫推进式中包括着平列式。作者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好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议论文本论安排的三种基本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部分究竟采取哪种,这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决定,不能随意安排。

3、结论

结论,是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做出答案。结论是全文的综合与概括,总结与提高。

(三)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的写法主要是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说,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全部逻辑推理过程,这个过程表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用何种逻辑的方法联系起来或统一起来的。

那么,论点和论据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论据是以怎样的方式证明论点的呢?这就是论证方法的问题。论证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它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

1、举事例

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举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2、事理引申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和发扬民主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央的决策是在广泛地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央允许同志们遵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提出意见,但是绝不准从事党章所不允许的活动。这就是说,我们并没有限制民主。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允许随便发表和中央相对立的意见或不一致的意见。我们大家都晓得,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这里面提到的“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就是一个大家已知的“大道理”,用它来证明“干部和党员都要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这个论点是很有力量的。

运用事理论证常常表现为引用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具有公认的真理性,用它们来证明某一具体事物的真实性,是极有说服力的。这类例子很多,就不再赘述。

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3、反证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而讲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在论证中,凡是为了证明自己主动提出的论点的正确,先证明与这个论点相矛盾的另一个论点是错误的,或者为了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外一个论点是正确的,都是反证法。

4、类比

这种方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例如:

回顾苏联托洛茨基派在一九二三年这一年中反党篡权活动的史实,我们不难看出:王张江姚“四人帮”一九七六年在我国进行的篡党夺权活动,在很多方面就是托洛茨基匪帮的故伎重演。在本质上“四人帮”和托洛茨基匪帮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穷凶极恶的野心家,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不择手段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这两个黑帮在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伟大领袖逝世前后,走的是同样的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道路,遭到的也是同样的人心丧尽,完全破产的可耻下场。

“四人帮”与托洛茨基派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类比。通过类比,“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得更加清楚。

在进行这种类比论证时,特别应当注意所类比的事物一定是一类,具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如同上例。如果不属一类事物,虽有某些相似之点,只可以比喻,而不能类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对反动派的坚决斗争同武松对老虎的斗争相比,只能说是比喻而不能类比。

最后谈谈练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这里,写作、绘画、歌唱可以类比,因为这些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5、对比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例如《赞牺牲精神》,开始列举了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弗,归国定居的年轻女科学家赵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与王竹平等人,为建设四化甘愿牺牲一时一已的利益直至个人生命的模范事迹,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人们的牺牲精神。接着,文章批评另外一些人: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业,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这种极端利已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

牺牲精神是可贵的、高尚的,由于以利已广义者的人生观来反衬,显得更为可贵、高尚。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写作中能够经常运用这种论证方法。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比如现在有些文章在论述党的某一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时,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生产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6、因果互证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刘少奇的《人的阶级性》中的一段:

人的阶级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这就是说,一定集团的人们,长期站在一定阶级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长期的生产着,生活着与斗争着,即产生他们的特殊生活样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习惯、观点和气派,及其对其他集团人们与各种事物的特殊关系等等,而与其它集团的人们不同,或者相反。这就形成了人们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阶级性。

这段文字先讲了结果,亦即论点,然后讲促成这结果的原因,也就是论据。

7、比喻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喻巧而理至”,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能帮助说清道理。所以,这种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论证中。这类例子多得很。例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再比如前面讲“引论”时举例的《下蛋、唱鸡及其它》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比喻是一种帮助说理的好方法,但由于任何比喻都是缺陷的,特别是同论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有些喻体完全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事物),所以,它不能作为论证的主要方法。要透彻有力的论证问题,主要还是靠对实际材料进行研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说理透彻,令人心悦诚服,主要不是靠几个比喻,而是靠对当时形势的科学分析。

8、归谬法

“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

上面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常用的论证方法,其中,除了“归谬法”专用于驳论文章外,其余几种对于立论、驳论文章都是适用的。

论证方法作为人类思维活动形式的反映,是不难把握的。有时,我们所以感到难,除了由于书本介绍有关知识时显得过于零碎、抽象的原因之外,也有学习脱离实践的原因。联系实际,任何理论、知识都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掌握论证的方法,也是这样。只要把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我们日常的认识活动联系起来,再借鉴报刊上的优秀文章,又坚持练笔,一定会很熟练的运用这些方法。

第四篇: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篇一:关于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王智斌

2013.7 如何提高我校议论文写作教学效率

高中学生比起初中学生生活阅历进一步成熟,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了更多素材,写好议论文应该不是难事。尤其必修三四册后的8个写作单元,分别从论点确立、论据选择、如何进行论证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逐层逐项练习,会有利于学生议论文写作提高。

我校作文教学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

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压缩饼干”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首先,指导学生建立“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

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2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篇二: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

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

【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15年至2015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 观点+材料 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 信念 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 如果那么 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如:普希金说: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 拦路石 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 拦路石 知 难 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 出 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篇三: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时间:2008-09-16 23:26:00 来源:语文芳草地 作者:吴爱红

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高考中要求提高作文分值的呼声也不绝于耳,但在现实教学中,语文作文常常遭遇冷板凳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固然与高考阅卷中学生作文分值不会拉开太大的“功利”现实有关,但更与作文教学的“无效、无法”有关。很多学生见作文就摇头,很多老师(包括本人)也是见作文教学就觉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方法指导和技巧点拨,它还是一种长期积累下的语感的再现,它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它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或者说是一种比较自我的表达,它需要学生的主体努力和参与程度最高,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学生的天分和后天大量的阅读与思考。我部分认同这一观点,鲁迅、郭沫若等大家以及韩寒这样的小将都可以印证这句话,但是语文教师就真的在作文教学上无所作为、袖手旁观吗?近几年教学中断断续续的尝试和反思,让我有了一点不成熟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探讨这一话题,我想必须先厘清一个前提,就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只有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实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谈及方法论层面的话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对于课程中的“表达与交流”板块提出了以下要求:“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5.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对照语文新课标,我想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首先应当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青年,而是要培养具有基本写作能力和思考力,具有真实而较为丰富的情感的“人”。据此,我将高中作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归为两点:1.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对社会生活有自我的思考和认知;2.训练他们基本的表达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的行为:

1.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如前所述,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但是实际情形却是学生写作经常千人一面,无情感、无思想、无个性,假话、套话连篇。虽然我苦口婆心的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感情之水很难流淌。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也不是教师

口头上要求就能解决的,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脱离学生生活所致。治病要治源,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而随着教改的深入,这一想法越来越有了实施的现实性。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本学期开学两周来,我给学生共布置过三次作业:1任选角度,合作探究《边城》及其沈从文的思想或风格;2.学完《归去来兮辞》后,结合陶渊明的作品,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陶渊明”或“我看古代的归隐现象”的文章3.专题写作训练: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我认为,高中语文作业不在多而在于有效果。

2.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活动。

学生在写作中的另一困难是缺少丰富的内容。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尤为典型。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虽然课标要求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50万字,但实际情况则是除了少数学生外,多数高中生不愿或无暇读书。现实就是现实,一味的抱怨学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多数学生阅读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学与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利用课前活动来做些弥补,力求使阅读和写作训练常态化。上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2篇小文章(源自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一书),所选文章侧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同时兼顾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之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对部分学生而言,这一活动简直成了整节语文课的兴奋点。本学期,我将课前5分钟的活动重点放在了写作实践上。每周选出2-3名同学写同题作文,他们利用课前5分钟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同学评、老师评,一篇文章至少明确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使全班同学有所得、有所戒。因为要在全班宣读,被选到的学生都会很用心的写。例如纪石峰同学的《说“安”》,论据充实,文气贯通,语言畅达,赢得同学热烈掌声;刘恒同学的《感情亲疏与认知》用文言写就,文意通畅,少有语法错误,引得全班称奇。。。虽然这一活动才刚刚开展,但我认为已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吗?

3.作文训练课有的放矢。

既然作文教学还承载着提高学生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使其文章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等任务,那么作文教学就应当有条不紊的按步骤推进,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随意命题和训练。这一点高中新教材已经为我们铺设了框架,教师只需补充材料,使其更易为学生接受则可,在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还有运用“激励法”,重视学生习作讲评等其他的方法。我想,只要我们明确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只要清醒的意识到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语文教师应该会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地方法,在学生的写作中提供一些帮助,留下一些印记,实现其人格塑造和升学的双赢。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贵州 陈家彦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有必要对之进行一番考察,从而匡正除谬,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正轨,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观念:抒写情感,见证生命。许多人认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生命体验。生活感悟的一种外化”,有“‘生命倾诉’的特点,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种需要”。①中学生作文应“以对生存意义的揭示去唤醒人类的灵魂,去洞见遮蔽的生活底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或者如一篇谈“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题目所言“写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学目的: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每次都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对全班朗读,也可以拿出去发表。每一次作文,教师又都希望学生能够创新,能够写出一般人不能写或没有写出的内容。

3.作文备课:既无计划也无教案。多数教师只在写教学计划时点明安排几次作文,而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不写作文教案。不仅没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个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虑。

4.进行方式:就是“写”。作文课几乎都是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去写。不放心的教师会对作文题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或提示,说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安排在课外的多因课文教学时间紧而不得已而为之。

5.作文题目:话题作文一统天下。随着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学无论平时还是考试便一股脑地采用活题作文题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赶上时髦跟上高考。话题作文从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连小学也在实行话题作文教学了。

6.作文批改:选优说劣。优秀作文一般会在全班朗读,教师简单总结其优点所在。对于较差的作文,多是总体评价其不足,具体到一篇较差的作文,则是多鼓励少批评。本来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学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可读的文章,教师也会认为这是本次作文中的优秀篇章。这就等于写什么都可以,写歪了,还会被认为是创新呢。7.教学效果:效果堪忧,能力不高。有教师指出:“中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学作文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④张志公先生也曾说:“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是这一次作文写得好,得到老师表扬,但多数时候则写不好。平时作文常受表扬的学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个好分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何种程度也说不清楚。

对上述七个方面作一下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两个问题:(1)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在引导“创作”,引导文学写作。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文学教育比重的加强,作文的文学化倾向更为显著。(2)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及形式极其简单:它的备课就是出出题目,上课就是让学生写作,批改就是选优评劣。

二、作文教学的文学化问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文学化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它与社会对写作的认识和评价方式有关。在一般社会人士看来,作家诗人才是写作的高手,只有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才是写作,作家诗人那样的“创作”能力才是写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写专业论文那是专业人士理所当然的事,那只是证明你的专业水平高,并非是写作能力高。2.它与教师把作文的内容定位于抒写心灵有关。在许多教师看来,“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时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我心”。这样的“自我”中心论,必然使作文教学重体验、感悟、表现等。这样一来,“写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类的创新便弥漫了中学作文教学,独特、怪异、体现个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睐的。而这些正是文学创作的特质。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不自觉地钻进了文学的圈内。3.它与教师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发展有关。许多教师认为,作文是为了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思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纯化学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于是无论是“作文——生活”论者,还是“作文——做人”论者等等,都把作文当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从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变成了一种手段——文学的塑造人的手段。在这样一种思想观念驱导下,作文不是为了去叙写学生人格思想,而是为了去提升学生人格思想;不是为了去再现学生人文情怀,而是为了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不是为了去表述学生生活,而是为了去开拓学生生活。

4.它还与高考导向及教师对文学的偏爱偏重有关。高考的话题作文倡导学生发挥个性,表现自己所体验的生活,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要求写得具有文学味,要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实质上就是在倡导文学创作。由于高考的影响,广大学生无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学化。而广大教师无不“竭忠尽智”,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文学写作来进行,办“文学社”,“写作兴趣小组”,等等。诚然,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文学写作引导,让学生进行文学写作,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甚至还应该强调的是,文学写作教学并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从文章写作的动机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冲动与灵感,二是写作的某种实际需要。前者即是文学创作,而后者却并非文学创作,而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用型写作。2.从社会实际需要来看,“社会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公民,他们有良好的教养和审美能力当然好,但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大多数学生将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可能极少进行文学写作,写的最多的可能还是发言稿、实验报告、法律文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等一类文章。3.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其目的不是培养作家、诗人,作文教学也没有必要主动地承担这一任务,任何文学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来产生。极少数写诗歌、散文、小说的学生,大概也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结果。当了作家、诗人的人也并不感谢中学作文教学。

4.从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像德国、日本、美国等,他们的作文教学大都以社会实用为目的,立足于学生进入社会实际的需要。如日本写作教材中设“书信和日记”、“生活和意见”。“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作文题,实用性的特点显著。着眼于实用,着眼于学生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学,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学。高中作文教学,可以让一些学生尽显文学才华,但不能让一个学生缺失实用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简单化问题

首先,单一化的“写”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写出优秀作文的教学形式,使作文教学缺失了训练过程。这样的作文教学客观上一开始就把学生当作具备写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师科学有序的作文指导,省去学生“创作”出优秀作品之前的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样,就必然把多写(也即多创作)等同于训练或达成能力的手段,把结果等同于过程。而“写”的时间和“写”的量又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什么时间写仅凭教师的工作缓急或兴趣去决定,写多少就全凭教师的“经验”或“感觉”去决定。中学作文教学就这样变得无比简单和随意。

其次,“多读多写”的“感悟”“自得”式的传统方法论,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悟得”方法,还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学既无学科体系,也无科学的训练体系,除了一味地“写”,也就别无他路了,也就显得无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学化倾向的影响,一些人强调写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写”,这使得作文教学研究放弃了对“没有写作冲动也要写”的探索与训练。我们知道,写作并非都是因冲动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发。比如领导要求你写一篇发言稿,或工作总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等等。朱光潜先生曾说:“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偶成’者触兴而发,随时口占;‘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作诗。”“‘偶成’的作品全凭作者自己高兴,迫他写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现的一个内心冲动,不假外力。‘赋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满足一种实用的需要,如宣传、应酬、求名谋利、练习技巧之类。”由此可看出,“偶成”当是因“冲动”而生,但“赋得”却不是因“冲动”而生,恰恰是写不出来也要硬写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又如唐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显然也是“硬写”。中学作文教学在这些方面却一直弃之不顾,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义的深入的探索。

可见,中学作文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有效的训练。

四、新的思考

从以上情况看来,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担当起全面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务。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思考。

1.必须把中学作文作为一个学科来看待,它是与中学数学、外语等学科相并列的一门基础学科,甚至是应该从语文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有序的内容体系,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以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2.必须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来达成,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体系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3.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或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话题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检测学生作文能力的考试方式。平时的教学,作文最好单独设科教学、设科考试,这样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写作大题,它还应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学科考试题,以便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特别是理科学生,他们几乎只在中学学习写作。可见,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广大语文教师及其写作教学专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为作文教学做出崭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金新宇《倾诉与聆听》,《语文教学通讯》2002.6 篇四: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篇五:议论文写作教学反思

教 学 反 思

执教人:黄帮民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执教班级:高二(8)班

教学时间:2012年3月29日(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3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学生作文、范文)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学生作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学生作文、范文)

第四步,总结:议论文是特别注重结构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结构上像样的像样的议论文了。

教学得失:

收获: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议论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写作效率有很大促进。好的结构可以从直观上很好的显示议论的条理层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仍然难以根本纠正随意议议评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

学生论辩思维较差,对议论文写作缺乏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结构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视。

所以训练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等基本意识已经养成后,如何提高议论文作文水平,应该从规范结构上做起。

一、总分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据并列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结论(照应全文))“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

1、并列式模式结构(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第五篇: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那些没有中心论点、没有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没有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的议论文,都是围绕某一论题(往往就是文章的标题)阐述作者的一系列见解,其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某种观点是真理以让读者信服,而是为了阐明与某个问题有关的见解以让读者明白,有人称这类议论文为“阐明文”。《劝学》也一样,它不过是作者围绕着“劝学”这一论题,从与之有关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师说》不也一样。

五、反思议论文写作教学。

新教材议论文少了,可高考议论文却越来越多。旧版教材的绝大多数议论文其实就是“阐述文”。无怪乎学生写作很难出现“规范”的议论文。

很想大声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二:关于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反思>>(5765字)

【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 逼 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 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3、材料积累不够。举例不过那么几个:中国的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外国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即便列举出来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 馊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 压缩饼干 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 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 观点+材料 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 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

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五种: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 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假设分析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 信念 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 如果那么 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如:普希金说: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 拦路石 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 拦路石 知 难 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如: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 出 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 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 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 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5、论据引申法: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论据,论据里面存在某种苗头,就着这个苗头引申出去,设想出某种结果。

如: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 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 天下所共传宝 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总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既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写作技巧,最终才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写出有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三: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4057字)

执教人:周慕珍

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步,揭示议论文写作搭好架子很重要?

根据学生作文中的表现情况,发现这样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将写议论文作为作文文体的首选,但很多作文有写议论文的意向,写出来却不像议论文。主要表现是议论文结构不合体。如开头不提出论点,中间只写几个论据,而不分析,更没有分论点;甚至在列举论据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描写和记叙。结尾不能够进行道理上的总结或引申,却出现大量抒情。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一是思路不合逻辑。如开头提出的议论文论点是“干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按逻辑思路,接下来的论证应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三思而行”来展开,即三思而行的重要性,或者三思而行能够带来的好结果;但是有的学生却重点在写“三思而行是什么”或者“怎样三思而行”,让人感到别扭。

二是不重视段落层次。很多学生写作没有分段分层意识,对各段各层的功能、地位、长短没有固定看法,导致该简短的段落却冗长拖沓,该丰富完整的段落却支离破碎。

三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必要的粘连,即通常所说的有述无论,有据无析。

为此,写好议论文,必须走好以下三步,即结构合体,思路入格,粘连有术。

第三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规范议论文写作(结合学生作文)

1议论文的结构合体

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曰“引论”、“本论”、“结论”)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方向分层展开论述。即论述展开的方向: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例如:议论文范文1(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例如:议论文范文2(学生作文和优秀范文对照)

2思路入格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这个因果联系就是议论文的思路之“格”。

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同样,分论点和议论文的论据之间,也应当是因果联系。如在“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这个分论点后面,就可这样展开论述:“边防战士的坚守,使国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师的坚守,使桃李满天下;白衣天使的坚守,使病魔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飞”这个分论点下可以这样展开论述:“行动可以受制于客观现实,思想却永远享受绝对的自由。有了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与浪漫于一身的诗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还在感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后主李煜;才有了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才诗人海子。总之,因为这份思想的自由,社会才会在其牵引之下不断地进步,才会创造出一个个永载史册的人类奇迹。”

3粘连有术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例如:议论文范文3(学生作文、范文)

(二)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议论文范文4(学生作文、范文)

(三)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例如:议论文范文5(学生作文、范文)

第四步,总结:议论文是特别注重结构的,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写出结构上像样的像样的议论文了。

教学得失:

收获: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议论文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写作效率有很大促进。好的结构可以从直观上很好的显示议论的条理层次,使作文“面貌一新”

不足: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议论文写作仍然难以根本纠正随意议议评评,一事一议一事一评。

理论思考和解决方法:

学生论辩思维较差,对议论文写作缺乏系统的操作方法,对于结构这种基本要求都不太重视。

所以训练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等基本意识已经养成后,如何提高议论文作文水平,应该从规范结构上做起。

一、总分式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据并列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论点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结论(照应全文))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并列式(主体部分并列式)

1、并列式模式结构(1):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一: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论点并列 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2、并列式模式结构(2):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引论(提出论点)

论据① +分析论证

结构模式二: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据并列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1、基本结构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正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构模式:本论 对照

论点反 论据(事实、论据)小结

结论(评析照应)

2、基本结构

(二)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设问导思,纵深拓展,要钻牛角尖

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什么(原因)——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怎么办(方法)——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1、基本结构

(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2、基本结构

(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下载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超越“三要素”:高中议论文教学的转变(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

    论文题目: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议论文 读者意识 思维能力 培养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很重要的部分,而其中的议论文写作又占据着十......

    高中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家风800字作文  ] 2014年春节之际,中央电视台发起了“家风大家谈”的活动。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的风气。一个家庭只有培养良好的风气,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才能和睦,......

    高中议论文

    信念是人生的太阳摘要:盘古开天地,人类一路从洪荒走来,经过岁月风霜雨露班的吹打,经过时空如火般的锻造,人类终于度过茹毛饮血的疯狂时代,逐渐的抛弃愚昧,拾起文明。而信念就如一刻......

    高中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1 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人手的。所谓“孝梯,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便是这个......

    高中议论文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

    高中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1 人类!谈到人类,我不得不感叹,贪婪,自私,伟大……等一些褒义,贬义的形容词,都汇聚他们一身,但他们到底是好是坏?人类贪婪!20-21世纪,人来大量建造工厂,日日夜......

    高中议论文)

    篇一:高中优秀的议论文例文 优秀的议论文例文花开两岸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

    高中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 演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这充满喧嚣、形形色色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诠释着自己的角色。但当他们摘下演员的面具,也许,快乐并不一定是真的快乐,忧虑并不一定是真的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