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我市2004年军转安置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军队转业干部 安置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完成我市
2004年军转安置任务
江云局长在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8月25日)
同志们:
刚才,市委组织部杨武副部长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和省长黄华华同志对军转安臵工作的重要指示,对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请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执行。军转安臵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军转安臵工作。现在,我向大家传达全国、全省两级军转安臵工作会议和中央7号文的主要精神,并提出我市的贯彻实施意见。
一、全国、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和中央7号文主要精神
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2004年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臵工作会议于5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徐才厚同志,国务委员兼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人事部张柏林部长作工作报告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7月8日,广东省召开了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臵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张德江书记的重要指示,谢强华副省长和省军区唐朝转副政委作了重要讲话,省人事厅赵伟光副厅长传达了全国军转安臵工作会议精神并部署了我省的贯彻意见。
(一)全国、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军转安臵工作会议总结分析了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安臵工作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下发以来军队转业干部安臵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了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的军转安臵工作。会议强调,今年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军转安臵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调整改革期间的军转安臵工作,是完成军队裁减员额20万战略任务、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环节,是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是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会议要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调整改革期间军转安臵工作的责任感;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用政治任务来动员、说服、教育全社会积极支持军转安臵工作,用政治纪律来保证军转安臵工作的落实,困难再大,任务再重,都必须完成好;要抓住关键,切实把中央安臵政策落到实处,尤其要着力抓好计划分配师团职转业干部这个重点;要进一步推进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工作;要加强和改进军转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并继续做好企 2 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
全省军转安臵工作会议主要传达了全国军转安臵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张德江书记和黄华华省长的指示,部署了我省今年及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期间的军转安臵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张德江书记和黄华华省长的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军转安臵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上,从维护中央政令权威,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上认识调整改革期间的军转安臵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变相拒绝接收军转干部,这是一条严肃的政治纪律,要严格遵守以确保军转安臵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中央7号文的有关新政策规定
对于调整改革期间的军转安臵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非常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开会研究部署,并于全国军转安臵工作会议前,在„2001‟3号文件的基础上,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4—2006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转业干部安臵工作的通知》(中发„2004‟7号),明确了今后三年军转安臵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要求,在编制增加、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接收军转干部、军转干部安臵条件和自主择业条件、安臵地区去向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和调整:
1.增加党政机关接收军转干部的行政编制。增加编制数由原来的接收军转干部总人数的15%调整为“按照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数的25%增加行政编制。”
2.党政机关要积极带头接收军转干部。编制尚未满员或有增员计划和自然减员缺编的部门和单位,应首先从军转干部中补充;安臵有困难或者进行机构改革的部门和单位,应先接收安臵军转干部,以后再逐步调整安排;政法和执法监管部门调整和充实人员,应优先从军转干部中选用。
3.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军转干部的权益。对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转干部,要给予三年的适应期。规定实行人员聘用制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军转干部本人意愿,与其签订中、长期聘用合同,聘用合同不包括适应期。
4.适当放宽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条件。允许师级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并将师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转业年龄由原来的50周岁放宽至52周岁。
5.适当放宽部分军转干部的安臵地区去向条件。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所在单位被撤销、合并、降格、改编的军转干部,配偶取得部队所在地常住户口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臵;夫妇同为军队干部的,双方或一方转业,可以到任何一方的部队驻地安臵;未婚或者离异的,可比照驻地军队干部配偶随军条件予以安臵。
以上这些新规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市接收安臵军转干部的数量。
二、2004年我市军转安置任务和面临的形势
2003年,我市的军转安臵工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安臵难度大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想方设法拓宽安臵渠道,深入调查摸底,合理编制安臵分配计划,实施安臵去向重点倾斜,严把进公务员队伍的“考试关”,促进双向选择,维护企业军转干部稳定,较好地完成了1049名军转干部的接收安臵任务。其中接收安臵师职干部19名,团职干部256名。团职干部的相应安排率达97.7%。对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或长期在边防、海岛等艰苦地区工作,以及长期从事飞行、舰艇工作等有各种贡献的转业干部,也按有关政策规定和转业干部本人意愿给予了一定照顾,基本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和军转干部本人的“三满意”。
2004年,全军(含武警部队)共有84594名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国家下达给广东省接收安臵军转干部的任务共5269名,其中师职干部96名,列全国第一位;团职干部1197名,列全国第二位。省下达给我市接收安臵军转干部的指标共2239名(不含师职干部),占全省接收总数的42%,其中团职干部517名,营职以下干部577名,专业技术干部1145名,安臵任务之重为广州历年之最,形势相当严峻。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市的军转安臵任务有 5 “两大特点、六大难点”:
“两大特点”:一是军转干部数量倍增。今年我市的接收安臵指标比去年增加了1190名,增长了113%;二是军转干部队伍结构特殊。具体表现为团级干部多,专业技术干部多且集中为医务干部。
“六大难点:就军转干部本身而言,一是期望值过高,98%希望转业到党政机关;二是职务高的偏多;三是女性数量偏多;四是年龄大的偏多。就地方来说,一是空缺编制少,我市党政机关基本满编,少数甚至超编,事业单位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二是在师团职干部安臵上,空缺职数少,安排实职难。
然而,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有着做好军转安臵工作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坚强有力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历来对军转安臵工作高度重视;地方和军队各级部门一直大力支持、全力配合;全民的国防意识大大增强;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双拥模范城”等等,这些都形成了良好的军转安臵工作的政治社会环境。二是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国民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这大大增强了对人才的消化能力,也为军转安臵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三是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安臵工作始终坚持了以 6 人为本的思想。四是军队转业干部总体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不断增强,是优秀的人才资源,将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我市2004年军转安置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今年的军转安臵任务要在9月底前做好计划分配工作,10月底基本结束。我市的安臵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我们要在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军转安臵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7号文精神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军转安臵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坚决完成上级交给我市的军转安臵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有利于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社会氛围
这次调整改革期间的军转干部,有的是正常转业的,有的是单位撤并降改下来的,有的是整体移交的,情况比较复杂,思想不稳定因素多。大多数军转干部怕去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希望能安臵到党政机关工作,形成了“千军万马”挤机关这一“独木桥”之势。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张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军转安臵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把军转安臵工作摆到突出位臵抓紧抓好。各地区、各部门要大力宣传中央、省的会议精神,7 尤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大力宣传推介我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广阔前景,正确认识我市今年的军转安臵形势和困难,教育军转干部树立大局观念,体谅国家和地方的困难,积极配合和支持地方的改革,引导调整安臵期望值,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社会大力宣传军转安臵工作及军转安臵相关政策,形成全社会共同积极支持军转安臵工作的社会氛围。
(一)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拓宽安置渠道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全省的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拓宽安臵渠道,把军转干部安臵好。
一是党政机关要带头接收军转干部,积极完成安臵任务。编制尚未满员或有增员计划和自然减员缺编的部门和单位需要增加人员,应首先从军转干部中补充。安臵有困难或者正进行机构改革的部门和单位,接收安臵军转干部要从严控制;
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张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重点是充实加强政法系统第一线的队伍建设;
三是事业单位机构众多,增员空间大,是全年接收安臵军转干部的主体。中央3号和7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的年度增人计划,应当首先用于安臵军转干部;编制满员的事业单位接收安臵军转干部,按照“先进后出,带编安臵”的办法解决。因此,今后军转干部接收安臵的方向要逐步向事业单位转移。专业技术干部要尽量对口安臵,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事业单位在启 8 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同时,要积极接收安臵军转干部,并按政策规定保障军转干部的合法权益;
四是要充实和加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区、街的城市管理队伍,要积极承担起接收安臵军转干部的重要任务,将军转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
五是要积极引导军转干部拓宽择业视野,勇于施展个人才干,大胆投身到各类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事业中去。
(三)重点安置好师、团职军转干部和照顾对象
师、团职干部是部队建设的骨干,经过部队长期培养锻炼,政治坚定、敬业精神强、领导和管理经验丰富。中央历来要求把这部分干部作为安臵重点。今年,我市团职转业干部数量很多,但是地方正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空缺职数少,安臵工作难度很大。我们要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解决安臵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要继续采取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或者先进后出、带编分配等办法,安排好团级职务军转干部的工作和职务。接收团级职务军转干部人数较多而安排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部门和单位,可以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党政机关按照军转干部计划分配数增加的25%行政编制,主要用于安排师、团级职务军转干部。对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功臣模范或长期在边防、海岛等艰苦地区工作,以及长期从事飞行、舰艇工作的转业干部,要按照政策规定和本 9 人意愿,给予照顾安排。凡市下达的计划中明确需照顾安排的对象,各接收单位必须给予重点关注。对安臵团职转业干部的基层政法系统,可按接收团级干部实数的一定比例适当增加非领导职务的职数,用于给团职转业干部安排相应非领导职务。
(四)推进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工作
积极推进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工作,是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军转安臵工作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尽快出台我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政策规定,使管理和服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网站,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和政策宣传。
(五)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检查
安臵好军转干部,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变相拒绝接收军转干部。要加强对军转干部安臵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安臵政策落实情况,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对拒绝接收军转干部或未完成安臵任务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可酌情暂缓或停止办理其人员调动、录用及其他人事审批事项。对军转干部安臵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处罚。
(六)继续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我市转业到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一直比较稳定,但也存在少数企业军转干部因实际困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上访等不稳定因素。我们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精神,协同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和稳定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各级人事部门和军转工作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和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军转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按政策提出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军转干部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要筹措一定的资金,用于走访慰问功臣模范、因公致伤致残或患有严重疾病、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军转干部,以及帮助有实际困难的企业军转干部。
(七)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军转安臵工作地重要保证。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和健全军转干部安臵工作领导责任制度,“一把手”要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组织领导,认真协调解决安臵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对军转干部安臵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讲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承担起接收安臵工作的主要任务。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11 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安臵任务圆满完成。
同志们,今年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期间军转安臵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军转安臵工作,对于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张德江书记和黄华华省长的重要指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军转安臵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7号文精神,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人才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完成2004年军转安臵任务,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认真做好2001军转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 中组部 中编办 人事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 国转联[2001]6号
关于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认真做好2001年军转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第一年,今年的军转安置工作,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继续把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暂行办法》,切实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合理使用,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军转安置办法的改革,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退役军官安置制度。今年全年(含武警部队)有43900余名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其中计划分配的35600余名,自主择业的8200余名,为了做为今年的军转安置工作,现将《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安置计划》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坚决落实中央的安置政策。《暂行办法》对军队转干部的安置去向,工作分配与就业、职务安排、待遇、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家属子女安置,以及所需编制、增员计划,工资总额和经费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是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重要保证。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各项安置政策,切实把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好、使用好、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二、努力完成今年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的任务。党政机关要继续带头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正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党政机关,应先接收安置,以后再逐步 调整安排,非本人原因不得分流。政法和执法监管部门在调整体制和人员结构中,要首先充实军队转业干部。事业单位要尽可能多地接收安置,满编单位进入后可相应增加工资总额,确因工作需要的,可适当增加编制。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好的企业,要积极接收安置自愿到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要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军队转业干部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建功立业,积极支持他们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
三、重点安排好计划分配的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和职务。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采取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或者先进后出、带编分配等办法,切实安排好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和职务,认真落实各项待遇。尤其要把作战部队师团级主官和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或者自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安排使用好。对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现职满3年的,一般应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个别安排相应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可以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对其他师团职军队
转业干部,一般也应安排相应职务,确保中央安置政策的落实。
四、确定好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待遇。计划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和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仍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确定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国发[1995]19号)有关规定执行。计划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国家和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安置方式的改革。各地要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和有关要求,解决好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核拨与发放、住房补贴与医疗保障、择业指导与就业培训、随调随迁家属安置与子女入学等问题。各级组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军转工作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逐步与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制度衔接配套,使军转安置工作的改革不断发展。同时,要抓紧构建自主择业安置方式的管理体系。各地可以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职能增加情况和实际任务需要,采取适当调整或增加事业编制等办法,充实和加强力量,确保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落实。
六、搞好军转培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计划分配的转业干部的专业培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安排,按专业编班、采取适当集中、条块结合的办法进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2001年中央财政和军队(含武警部队)财务,仍分别按每人700元和400元标准拨发培训经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助。各地要认真抓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就业培训,培训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军队(含武警部队)财务分别按不低于计划分配转业干部培训经费的标准,按现行经费渠道划拨。有关部门要在培训组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七、中央部门应积极支持地方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垂直管理的京外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中央单位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应当积极完成所在地党委、政府下达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单位要为它们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创造条件,积极支持他们完成接收安置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单位及其京外单位,要与当地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军队转业干部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安置工作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任务仍然较重。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军转安置工作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要新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确保军转安置任务的完成,并切实做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各地制定的细则和措施,应符合《暂行办法》的原则精神。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检查督促《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形成有利于军
转安置工作的社会环境,军队各级组织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转业干部服从大局,支持改革,在新的岗位上不断地学习进取,军队和地方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安置政策和任务落到实处。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分配和报到通知,应于2001年7月底以前完成,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报到工作同时进行。整个安置工作于8月底基本结束,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9月底。
附件:
1、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略)
2、2001年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配偶安置计划(略)
第三篇:2013军转: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安置办法
军转干考试
2013军转: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安置办法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市实际,关于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安置办法如下:
一、军转干部的工作分配,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区县(自治县)和市级各部门、中央在渝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坚持指令性分配办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服役期间德才表现、贡献挂钩和考核选调、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具体办法在积极探索试点取得经验后另行制定。军转干部的岗位安排以工作需要为主,兼顾本人意愿,确保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二、妥善解决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需要的行政编制。党政机关接收军转干部,按照计划分配数的25%增加行政编制,增加行政编制后有缺口的,首先用自然减员空缺出来的行政编制解决;解决后仍不够的,由市机构编制部门向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报告。各级党政机关在制定人事安排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接收军转干部的情况,预留出部分编制和职数接收军转干部。中央下达我市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应有一定数量用于接收军转干部;市机构编制部门为接收军转干部给有关区县(自治县)、市级有关部门增加的行政编制,不得挪作他用。
三、允许军转干部安置任务重的市级垂直管理部门在全市拉通使用编制后,原则上按其自然流向安置;安置确有困难的,可安置到“一小时经济圈”中二环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县城区。
四、对担任师级领导职务和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转干部,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接收师、团级领导职务军转干部人数较多、安排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部门和单位,可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要把师、团级领导职务军转干部安排与领导班子建设通盘考虑,根据工作需要和转业干部的德才条件,有计划地选调到区县(自治县)级领导班子或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任职。要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军转干部到艰苦地区、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
五、事业单位编制尚未满员的,应首先从军转干部中补充;编制满员的相应增加编制和人员工资总额,用于安排军转干部。事业单位安置军转干部,应参照其军队职务等级,比照本单位或本系统同级同类人员安排相应的管理或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3年的适应期。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要根据其用人制度,与军转干部签订中期或长期合同,聘用合同期限不包
军转干考试
括适应期。
六、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应按计划积极接收军转干部,缓解机关、事业单位的安置压力。市轻纺、化医、机电、农工商、水务、水投、能投、港务、交旅、高发、城投、建投、开投、地产、报业、广电、出版集团和中央在渝的民航、铁路、电力、烟草、电信、邮政、石油及银行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都应积极接收军转干部,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接收的军转干部,要安排管理或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3年的适应期,其工资和津贴、补贴、奖金和其他生活福利及社会保险等待遇,按国家和我市及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单位和中央在渝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军转干部安置计划,由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部门依据国家计划统一编制,以指令性计划下达,接收单位要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接收军转干部所需增加的编制、职数和工资总额等事项,确保安置计划的落实。
八、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转干部,一般按其军队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因工作需要可以安排行政职务。单位因职数限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确有困难的,可适当增加专业技术职务数额。担任行政职务并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转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安排相应的行政职务或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九、为确保军转干部安置任务的完成,在全市尚未全面推行考核选调和考试考核办法前,仍继续实行指令性计划与自主选人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军转干部安置计划总数的60%由军转安置工作部门按政策规定实行指令性统筹分配;40%由接收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双向选择,自主选人。凡是有指令性安置计划任务的,各单位都要无条件接收,坚决维护政令的统一和政策的严肃性。有安置任务的单位,在当年军转干部安置任务未完成前,由组织、编制、人事部门暂时冻结其编制,停止办理人员调入、录用、聘用等手续。
第四篇:军转:2015江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
2015江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
中公军转网搜集整理江西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赣发[2002]9号)。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及时发布军转干考试信息、军转干安置政策、随军家属安置信息、军休干部安置政策,供2015年军转干部参考。
江西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施细则
赣发[2002]9号 第一章 综 合
第一条为了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驻赣单位)都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
第三条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第四条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领导下进行。省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各设区市也应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第二章 安置地点与移交接收
第五条 军队转业干部一般由本人原籍或入伍时所在地的政府负责在本辖区安置,也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第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我省予以接收安置:
(一)原籍江西或从江西入伍(不含从外省考入江西中等学校的学生毕业分配入伍的,下同)。
(二)配偶现在(批准转业前落户)或结婚时(批准转业前)或随军前在江西有常住户口;其中到南昌市安置的,配偶已随军的需取得南昌市常住户口满2年。
(三)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其父母原籍江西或从江西入伍或离退休在江西定居。
(四)军队转业干部父母或配偶父母定居江西,在当地有常住户口,身边无子女。本人未婚的,其父母在江西有常住户口。
(五)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其中一方原籍江西或从江西入伍,或一方部队在江西且符合配偶随军条件。
更多信息请加入:江西军转干交流群331251884
(六)夫妇同为军队干部,其中一方转业,留队一方为江西驻军现役军队干部,并符合家属随军条件。
(七)自主择业或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及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或获战时三等功、平时二等功以上奖励及因战因公致残(二等甲级以下),其父母或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在江西有常住户口。
(八)符合引进人才有关规定,需要从外地引进军队转业干部的,须由接收单位提出理由,经设区市军转安置部门或省军转安置主管部门审核,报省军转安置工作小组批准。
第七条 对符合在江西安置的获一等功的军队转业干部,可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安置地点;荣立二等功的,允许在所在市范围内选择安置地点。
第八条 全省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配偶的安置计划,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根据当年国家下达的安置任务编制并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审定后下达。
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在南昌市外的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下称中直、省直)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配偶安置计划,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驻赣主管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在总计划下达后半个月内分解下达。
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根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去向,直接编制下达给有关设区市。
第九条 移交与接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公安厅转业干部工作办公室负责向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移交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配偶的档案、材料。
(二)军队转业干部进南昌市区安置的,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统一审核;进其他地方安置的,由设区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审核。审核中发现有问题的,要及时向省汇报。需向部队退回档案的,由省统一办理。
(三)军队转业干部及其家属的档案材料原则上一次交清。因特殊情况需要推迟移交的,移交部门须事先告之并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同意。
第三章 分配办法及职务安排
第十条军队转业干部分配实行“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在中直和省直驻南昌地区单位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以及在全省其他地区中直、省直单位安置的团职军队转业干部,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直接分配;各设区市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所在地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分配(其中营级以下军队转业干部分配到当地中直、省直单位的,按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下达的计划派遣)。
第十一条 党和国家机关接收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对担任师、团级职务的,采取考核选调等办法安置;对担任营级以下职务的,可采取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等办法安置,对工作需要且具备考试条件的单位可按规定采取竞争考试等办法安置,考试由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和有关单位共同组织。
更多信息请加入:江西军转干交流群331251884
对分配到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参照其军队职务等级,适当安排管理或者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对分配到事业单位人员,给予3年适应期,对分配到企业单位人员,给予2年适应期。军队转业干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或者有固定期限劳动、聘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违约解聘、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根据其德才条件及在军队的职务等级、贡献、专长安排工作和职务。
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现职满3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接收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较多、安排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地区和部门,可以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
其他担任师、团级职务或者担任营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参照上述规定,合理安排。
在西藏或其他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连续工作满5年或自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应当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或者非领导职务,对正职领导干部安排正职确有困难的,可以安排同级副职。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采取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或者先进后出、带编分配等办法,切实安排好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和职务。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把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安排与领导班子建设通盘考虑,有计划地选调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安排到各设区市、县(市)级领导班子或者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任职。
第十三条 对在执行各种艰险任务中有突出贡献和获二等功(或战时三等功)以上奖励、因战因公致残、在边远地区服役及从事飞行和舰艇工作满10年以上的军队转业干部,在工作和职务安排上适当给予照顾。
第十四条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应当按照其在军队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工作需要的可以安排行政职务。
担任行政职务并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根据地方工作需要和本人志愿,可以安排相应的行政职务或者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事业单位聘任军队转业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如受聘任职数限制,职改部门要适当增加聘任岗位数额,5年内,保留所增岗位。
第十五条 国家下达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增人计划,应当首先用于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党和国家机关按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数的15%增加行政编制,对突破非领导职数安置转业干部的单位,同时增加非领导职数,所增加的编制和非领导职数,主要用于安排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编制满员的事业单位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实际更多信息请加入:江西军转干交流群331251884
接收人数相应增加编制,并据此增加人员工资总额计划,属财政拨款单位的,财政按增加的编制增加拨款。
第十六条 各设区市和各接收单位接受安置任务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的定职定位工作,明确其具体工作岗位与职务,并填写《军队转业干部分配单位及职务表》,报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审定,统一向部队发出报到通知。为了确保安置任务落实,对不能按时完成计划接收任务的单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可视情注明单位及职务等级,直接分配,单位不得拒收。
对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的工作,原则上按其专业(工种)对口安置,与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同时安置,同时发出报到通知。
第四章 报到落户及待遇
第十七条 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随迁家属,凭地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报到通知,持部队师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行政介绍信和随调配偶调出单位所在地县以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调动介绍信,在规定的时限内到地方办理报到手续。各地公安部门凭省、设区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的通知及时办理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随迁配偶、子女的迁移、落户手续。随迁子女需要转学、入学的,由安置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排;报考各类院校时,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军队转业干部身边无子女的,可以随调一名已工作的子女及其配偶。
各地在办理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随迁配偶、子女的工作安排、落户和转学、入学事宜时,不得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十八条 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配偶未经省、设区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许可,在规定时间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报到的,接收单位报省、设区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同意后,可将其档案退回部队。军队转业干部报到后,接收单位半年内发现其原患严重慢性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经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同意可将其退回部队。
第十九条 分配到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待遇和津贴、补贴、奖金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确定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国发[1995]19号)有关规定执行。
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其人事关系及档案,均按企业同类人员管理,他们的工资和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和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军队转业干部的军龄,计算为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工作年限),享受相应的待遇。在军队从事护理、教学工作,转业后仍从事该职业的,其在军队的护龄、教龄应当连续计算,享受接收安置单位同类人员的待遇。
分配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其军龄视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其服役期间的医疗等社会保险费,转入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更多信息请加入:江西军转干交流群331251884
第二十一条 军队转业干部,享受所在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政治待遇;军队转业干部在服现役期间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比照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被大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或者荣立一等功,以及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的,比照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享受相应待遇。
第五章 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管理
第二十二条 江西省按照安置计划分配转业干部的办法,办理自主择业转业干部档案移交、落户以及家属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主管部门负责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管理工作。
省、设区市和工作任务较重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立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中心或设专人负责,承担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其业务经费,由本级财政部门解决。
第二十三条 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省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管理、服务的具体办法。负责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档案接转、培训和就业指导,并负责其退役金的统计、预算、申报、核拨和调整核定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设区市和县(市、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主管部门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发放及调整申报、档案存放管理、协助就业,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协助办理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因私申请出国、出境等有关手续。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要定期走访,主动关心。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去世后,负责为其申报和发放抚恤金和丧葬补助费。
第二十五条 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党团组织关系及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负责。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在设区市、县(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主管部门指导下做好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和定期考察工作。
第六章 培 训
第二十六条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重要部分,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其纳入当地A才开发的整体规划,在政策、经费上提供必要保障。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培训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离队报到后,除对口安置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均应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适应性培训和专业培训,培训期间享受接收单位在职人员的各项待遇。对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根据个人自愿、按需培训、依托社会、政府协助的原则安排培训,注重提高其专门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
第二十八条 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主要依托各级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和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培训工作贯彻“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和“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九条 各级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要加强管理。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从事社会服务的收益,主要用于补助培训经费的不足。凡以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名义立项建立的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基地,未经上级军转安置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变卖、转租、挤占、挪用。
第七章 管理与监督
更多信息请加入:江西军转干交流群331251884
第三十条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把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健全领导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评选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条件。
第三十一条 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完成得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拒绝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或者未完成安置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可责成其限期完成,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可以视情暂缓办理其人员调动、录用和编制等审批事项。情节严重的,由同级党委、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 退出现役被确定转服军官预备役的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接收安置单位报到时,应当到当地人民武装部进行预备役军官登记,履行其预备役军官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违反本细则规定,对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报到前发生的问题,由其原部队负责处理;到地方报到后发生的问题,由安置地政府负责处理,涉及原部队的,由原部队协助安置地政府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江西省以往有关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规定,凡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本细则没有涉及的其他事项,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和其他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由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015 年军转干更多信息请关注:
更多信息请加入:江西军转干交流群331251884
第五篇:2013军转: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法制化轨道进展
军转干考试
2013军转: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法制化轨道进展
中公教育集团军转干事业部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来看,虽然政策文件年年有,但基本原则和条文大同小异,2012年军转干政策也不例外。
建国以来,军队每年都有一批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为了安置好转业干部,每年都要出台相应的安置政策。2001年12月28日,国家发布实施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各省也制订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从此,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从《办法》发布实施前的安置政策来看,虽然政策文件年年有,好象一年一个令,但其基本的原则和条文都是一样或大同小异的,政策精神是一贯的、连续的,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归纳起来,历来军转干部安置政策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地方政府对转业干部要妥善安置。
(2)不降低军队转业干部在军队原来所享受之待遇。
(3)军队转业干部均是国家干部,应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4)师团职转业干部是安置工作的重点,应按照其原军队职务安排相应的职务,享受当地地(市)、县(处)级干部待遇;不能安排相应职务或降职安排的,应分别享受地方地(市)、县(处)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5)对军队转业干部应优先安排住房,并参照其原军队职务享受所在单位相应职级干部的住房标准和优惠政策。
(6)军队转业干部享受与其原军队职务等级相应的地方同职级干部的医疗待遇。
(7)军队转业干部退休时,所任职务等级低于转业时原军队职务等级的,按照与其原军队职务相应的地方干部等级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相应待遇。
(8)对分配到企业的军转干部,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上述原则和精神,体现在建国初期至2000年中办、国办和中央军委办公厅等下发的几十
军转干考试
份政策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