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述劳动教养开放性处遇
简述劳动教养开放性处遇
劳动教养是我国一项独创的强制性教育改造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制度,在50多年来的实践工作中,成功地教育改造了数以万计的违法犯罪人员,为维护我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法律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劳教人员的管理机制与监狱管理具有诸多共同之处。为此,劳动教养系统多年来一直在注重创建特色。开放性处遇作为西方引进的监狱行刑的概念,在实行方式对我国劳动教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开放式处遇制度的具体形式
为了避免由封闭式处遇所产生的弊端,使行刑社会化、人道化,西方国家便创立了开放式处遇制度。开放式处遇制度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的非暴力犯,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劳动释放制。接受这种处遇的犯人,白天到监狱外面的劳动场所与社会上一般工人共同劳动,除了雇主以外无人知道其是犯人,晚上下班后回监狱报到。被允许劳动释放的犯人,通常在无高墙铁栅,生活享有高度自由的监狱中。
2、学习释放制,这是一种让人犯人到监狱外学习的制度,接受这种处遇的犯人,白天去监狱外面的学校读书,晚上回到监狱。学习释放制的目的在于使罪犯逐步接触社会,并通过学习提高技能和增长知识。
3、归假制,这是一种给予正在服刑的犯人一定的假期,让其回家度假的制度。自由刑本来是对犯罪人本人的惩罚,但自由刑的的执行往往使犯人家庭也遭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沉重打击,归假制度就是为了减少自由刑的这种弊端而产生的。
4、周末拘禁制,这是一种让犯人周末(包括周六和周日)在监狱服刑的制度。主要做法是,对那些犯罪性质和情节轻微,所判刑期很短,且无再犯之虞的犯人,只要求周末到监狱服刑,其他时间仍留在家庭和社会上过正常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减少犯人的监禁时间,使其与社会和家庭保持正常联系,并减轻监狱负担;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监禁又给予犯人一定的惩罚,促进反省,既达到惩罚的目的,又收到教育功效。
二、劳动教养开放式处遇的价值及优势
1、劳动教养开放式处遇的价值(1)区别劳动教养与监狱刑罚的区别,体现劳动教养的宽松化和人道化,彰显劳动教养特色。开放式处遇打破了劳动教养长期存在的高度封闭、单边教育和强制劳动的管理定势,考虑更多的是劳教人员的利益,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给劳教人员以自由,消除劳教人员人身限制的副作用。这种以劳教人员立场来考虑劳教执行的模式,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能体现劳动教养的宽松性、人道性,彰显劳动教养的特色。
(2)有利于劳教人员更快回归社会。劳动教养如果在执行中以封闭、强制的方式为主,劳教人员总是处于严格的管理中,将使得劳教人员混淆劳教与监狱的区别,会在心理打上“二劳改”的烙印,甚至背上“罪犯”的包袱,不利于其再社会化。
2、劳动教养开放式处遇的优势
劳动教养与监狱刑罚都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特点,开放式处遇是针对改善客体人身自由限度,解决人身自由限制所带来的副作用。所以本文所阐述的劳动教养开放式处遇的优势是相对于监狱刑罚而言的。
(1)相对于监狱刑罚开放性处遇,劳动教养开放式处遇具有更低的危险性。劳教人员与监狱罪犯都是被认定为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在其实行开放式处遇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社会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但是相比较监狱罪犯,劳教人员的人身危险性更低,其实行开放式处遇所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也更小。
(2)劳动教养开放式处遇较能被公众所接受。在公众的认识中,罪犯被完全限制人身自由是理所当然的事。目前在我国保守观念仍然占主流地位,甚至是罪犯自身也持有这种观念。然而劳教人员虽然与监狱罪犯一样,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但其毕竟不构成犯罪。对其实行开放性处遇也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
三、劳动教养实行开放式处遇的困境和问题
1、可能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任何预测罪犯的再犯可能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理论方法或操作规程都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也就是说,实行开放式处遇的劳教人员仍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这种威胁不仅仅是实行开放性处遇的劳教人员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还包括了社会公众的恐慌和排斥心理。
2、传统观念的束缚。早在2004年,司法部就推出了劳动教养的三种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半开放式管理、开放式管理。其开放式管理就与开放式处遇十分相近,但是在实践当中,开放式管理并没有真正地“放开”。进入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比例很低,甚至不到1%。及时是进入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也并没有离开劳教所,只是生活处遇和收入上有所区别。(参考《劳动教养开放式管理机制研究》-李晓娥)说明开放式处遇仍难以被公众以及劳教干警所接受。
3、人身危险性考核困难。劳教执行时间不同于监狱罪犯,劳教人员一般被劳教时间只有1-3年,而考核人身危险性则需要时间的保证。如果考核时间过短,将以增大社会安全威胁为代价。反之如果考核时间过长,将挤压劳教人员实行开放处遇的时间,使得劳动教养开放性处遇失去意义。
综合上所以述,劳动教养开放处遇具有相当的价值和优势,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身危险性考核问题,转变干警及公众的传统观念。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漫长的过程。总的来说,短时间内,劳动教养开放式处遇仍难以实行。
第二篇:简述劳动教养制度
简述劳动教养制度
一、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历史作用
劳动教养,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大创举,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我国的劳动制度创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5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表明我国劳动的诞生。以后的历史演变中逐步发展了。最初的为了管理“游手好闲、违反法纪、不务正业的有劳动力的人”,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不够逮捕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合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会增加失业的”人员。
劳动教养制度为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组织和发展劳教生产,不仅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从经济上减轻了国家执行劳动教养的财政负担,并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项制度从它建立之初便存在着巨大的缺陷,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这项制度无论是从政治、理论、法治建设,还是在适应国际人权斗争等方方面面的不合理性日益凸现。主要一下几个方面:劳动教养制度在实体上存在的问题
(1)劳教制度的性质缺乏明确的界定(2)劳动教养的对象被不断扩大,且与刑罚、行政处罚的对象重复(3)劳动教养制度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劳动教养在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1)劳动教养在审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2)在保障劳动教养人员权利救济上存在的问题(3)许多程序上的制度和措施均无明确规定劳动教养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执行模式(2)劳动教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
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广大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也针对劳动教养立法问题各抒己见,从劳动教养的名称、性质、对象、程序、执行模式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主要保留说,废除说,变革说等互不相同的观点和建议,它们均有可取之处。
四、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需要重建我国的法律制裁体系
全国人大也几次将劳动教养立法列入立法计划,从而修改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但这项法律至今难产,究其原因,是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涉及了我国整个行政和刑事制裁体系的变革。在我国的法律制裁体系中主要包括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劳动教养显然是一种法律制裁措施,但无论把劳动教养归入何种制裁措施,或者确立为一种独立于以上三种措施之外的新的制裁措施,都不能改变其尴尬的法律地位。所以,从全新的角度重新构建我国的法律制裁体系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教养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危机,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也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裁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第三篇:社区矫正对象分级处遇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分级处遇制度
一是按不同级别进行分级管理。根据《湖南省社区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分级管理及处遇的相关规定,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所犯罪行及社会危害性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将其分成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等级进行管理。对不同管理等级的社区服刑人员在定期报道、思想汇报、公益劳动、接受教育等方面进行区分。
二是按不同犯罪种类进行分类管理。社区服刑人员中常见的罪行包括交通肇事罪、失火罪、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盗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等。根据不同罪行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如下:(1)因交通肇事罪及失火罪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大多为中年或老年,原本家庭生活安稳,因遭遇交通事故、失火使家庭经济面临压力,同时带来重新就业的难题。这部分服刑人员不易出现脱管、重新犯罪等现象,但因为是过失犯罪,在服刑意识上会差一些。对这些社区服刑人员,应重点落实集中学习教育、公益劳动、请假等管理制度,增强服刑意识。(2)因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盗窃罪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大多年纪轻,有不少还是未成年犯罪。这部分服刑人员法律知识缺乏,生活不够稳定,甚至无正当固定的职业;容易出现脱管、重新犯罪等现象。因此是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对这些社区服刑人员,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帮教组织与志愿者的作用,重点加强教育与改造,防止脱管与重新犯罪。(3)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一般犯罪情节不是很严重,主要是由于缺乏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同时可能会有很多同案犯,甚至是同村的同案犯。但这部分服刑人员中年纪较轻又没有正当职业的对象往往是工作的难题之一,因为他们不懂法,现在有很多民间的高利贷,他们经常因交友不慎被招募在这些地方,容易重新犯罪。
三是按不同矫正时期进行因人施教。根据社区服刑人员不同矫正时期的不同表现,实施不同的矫正方法。(1)新接收或矫正初期的社区服刑人员大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社区矫正认识不深,容易产生担心歧视、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矫正措施应以个别疏导、积极沟通与帮困解难为主。(2)矫正期间表现较好的社区服刑人员会积极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对自身的罪行、身份有较正确的认识。对于这部分服刑人员,矫正措施应以树典型、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认同感、责任感及生活自信心为主。(3)矫正期间表现较差的社区服刑人员大多对自身的罪行、身份认识不够到位,存在“我被判缓刑、假释、刑满释放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就等于不执行”的错误认识,这部分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较为排斥,矫正措施应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须知、社区矫正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法制警示教育为主,增强他们的服刑意识。
第四篇:简述施工升降机为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遇突发故障应在运行前检查注意事项
简述施工升降机为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遇突发故障应在运行前检查注意事项
施工升降机又叫建筑用施工电梯,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也是最新设计推出的新一代施工升降机产品。它具有技术性能先进、使用安全可靠、维护保养方便等显著特点,是现代建筑施工最理想的垂直运输设备。由于其独特的箱体结构使其乘坐起来既舒适又安全,施工升降机在工地上通常是配合塔吊使用,一般载重量在1-3吨,运行速度为1-60M/min。
同一现场施工的塔式起重机或其他起重机械应距离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5米以上,并应有可靠的防撞措施。人货两用升降机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对于人货两用升降机的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保障,对此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
对于施工升降机操作规程中,当施工升降机运行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采取有效措施将梯笼降到底层,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我们都知道对于施工升降机应为人货两用电梯,其安装和拆卸工作必须由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拆装资质证书的专业队负责,并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证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修。因此在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升降机各部结构无变形,边接螺栓无松动;
(2)、施工升降机齿条与齿轮、导向轮与导轨均接合正常;
(3)、施工升降机各部钢丝绳固定良好,无异常磨损;
(4)、施工升降机运行范围内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