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2:2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李清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李清照》。

第一篇:浅谈李清照

浅谈李清照词的“点石成金”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女词人。她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新婉约,意境优美,幽怨凄恻,自成易安体。她的词脍炙人口,其中一个原因是不落窠臼,在继承前人诗词基础上有革新创造。

她善于化用别人的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点石成金,使作品简洁含蓄,意境全出。使人耳目一新。她对词的点化体现四个方面:(1)点化动作神态,意境优美(2)点化句式,加深意境(3)大力烘托,扩大意境,(4)融化一体,渲染意境。集中体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奇句”。分析李清照词点化的妙处,进一步理解李词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关键词:

继承

创造

点化

点石成金

引言:

高中语文新课改加大了古代诗歌阅读量,必修五册均有重点单元,选修课还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另外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态度”。

现以李清照词为例,浅谈古代诗歌鉴赏。

宋代黄庭坚《豫章集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新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也作点石成金,喻把别人不好文章改为好文章,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曾提出“惟陈言之务去”。

两宋词人特别喜欢引用唐、五代以及宋初著名诗人诗句,引用得活,确能充实内容,引起联想,使作品简练含蓄典雅,加深词的意境。用得不好使作品生涩乏味,枯燥灰暗。关键在于出自内容,感情需要从内心呕出,而非有意堆砌,即“师其意而不师其辞”。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填词“圣手“李清照善于化用别人的诗句或整首诗意境,点石成金,使她的词耳目一新,主要是因为她不落窠臼,在继承前人诗词基础上有革新创造,用她的心创造新的意境,自成高格,自有奇句。

那么她是如何点石成金?

.一、点化动作、神态

意境优美

李清照的《点绛唇》后三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嗅”,描写人物栩栩如生。

这是点化唐人韩偓《香奁集》“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两相比较“和笑走”,则轻浮;“和羞走”则深挚纯真。“和羞走”者,含羞疾走也。写出少女遇到陌生男子的惊诧,羞涩的神态。

“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回首”有所期待。描写少女微妙细致的心理,眼前的男子可能举止不凡,风度翩翩,也可能是想她求婚之人,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好意思见,她对男子的好奇、爱恋就在这“倚门回首”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手搓梅子”表现紧张不安,而“却把青梅嗅”描写少女故意造作掩饰的神态动作,这一细节进一步描绘少女心理,她不好意思再偷看几眼,又怕男子看透她的心理,灵机一动,拉过园门口的一枝青梅装模作样嗅着,把少女的天真可爱、纯洁、调皮又有几分矜持刻画得惟妙惟肖,娇态可掬,一字传神。

李清照点化作品动作、神态,语言清丽,意境优美,三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曲尽情惊”(明、钱允治)比韩偓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点化句式,加深意境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李清照《一剪梅》。

这是作者思念外出求学丈夫赵明诚而作的词,委婉曲折又真

挚动人,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认为此词“诗意飘逸,令人省目”特别是下片,非常形象道出相思之苦,闲愁之深,这也是李清照点石成金的效果。

罗邺《雁二首》“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唐代韩偓《青春》“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地愁”诗人从这些诗句化出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种相思”——彼此思想感情一样“两处闲愁”——两边为相思愁苦,虽天隔一方,锦书难托,但双方情意笃厚心心相印,而且从“思”到“愁”感情深化,正因为人分两处,心中笼罩深愁难以排遗,才有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比罗诗韩诗语句工整,情感起伏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是李清照点化前人诗句,使之呈现新貌,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出原句。

毛滂《惜分飞》“愁到眉峰碧聚,愁由心间转移到眉头上”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古人设想愁像人体中气,气能行于体内体外,不是心头萦绕,就是眉头攒聚,愁在内愁肠愁心,愁在外愁眉愁脸。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愁由眉头转移到心上,“才下”与“却上”起伏大,诗句结构工整,形象写出无法排遗的忧愁,和上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悠前后照映,相得益彰。”

相比之下,毛诗的愁绪不如李诗浓,范诗比较平实板直,不能醒人眼目,从诗的语言生动形象性方面稍逊易安一等。

三、大力烘托,扩大意境

李清照晚期的词《渔家傲》其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更妙。

词人李清照晚期词苍凉沉郁,这首“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突破婉约风格,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借梦境反映自己忧患余生的思想境界,倾诉自己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上片描写神奇梦境,驾小舟,问天帝“我归何处”下片是女词人对答。这点化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李词点化为“九万里风鹏正举”。大鹏正展翅奋飞,与风浪搏斗,词人大喝一声“风休住”风再大些,自己拟驾一叶蓬舟,冲破牢笼似的现实风浪直冲神仙住的三山。

仙山无人能到,词人一翻旧案,敢借鹏扶摇九万里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大,境界之高,实为罕见,通过点化进一步烘托大风之猛,形象更壮阔,境界更恢弘,格调更雄奇。

四、融化一体

渲染意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描写秋季黄昏景物抒发苦闷孤独寂寞,此句是点化温庭筠《更漏子》下片。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道明。”词人把这两句诗融合在一起,情更切。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声音,以声衬情,当作者正为“满地黄花堆积”惋惜,为自己忧苦时,黄昏时偏又下起绵绵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点点滴滴”四个双声字,写尽词人在黄昏时听梧桐雨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哀怨。像是洒不完的伤心泪,她心中苦情正随着点点滴滴的雨声不断翻滚,包含着多少对丈夫寤寐难忘的爱,对自己身世沦落之苦,对中原沦入敌手之痛,这心碎的声音滴在作者心上,滴在读者心上,使我们对她那萧索暮年寄予无限同情,而且“梧桐”“细雨”“秋风”“雁子”共同渲染冷清萧瑟气氛,渲染凄惨悲切的意境,境界苍凉沉郁。

李清照的处境也是北方千千万万难民国破家亡沦落天涯孤苦无依的境遇,从侧面揭露侵略者和投降派的罪行,这一社会功劳又非“豪放派“爱国词人可以替代的。

李清照的确是点石成金的高手,前人诗句一经她点化即刻脱胎换骨,意境全出,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奇句。”

傅东华在《李清照》一书中提到:“她不向词的广处开拓,却向词的高处求精;她不必从词的传统范围以外去寻找新原料,却只把词的范围以内的原料醇化起来,使成更精制的产物。”

这个原料是汲取前人的诗词营养,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辞淡于水而味浓如酎,加上遭遇国破家亡夫死之痛,羁旅之愁,使她在“婉约派”中出类拔萃,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获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

当行本色。”(清人沈谦《填词杂说》)的高度赞誉。

通过分析李清照词点化的妙处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点化的作用,感受李词的思想、艺术魅力,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史

(三)》

《宋词鉴赏辞典》 《李清照集》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古诗文鉴赏宝库》

第二篇: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汉族,济南章丘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的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

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代表作品

《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夏日绝句》等。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第三篇: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人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四篇: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作品集有《漱玉词》。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写拂晓时分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接”与“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中考链接

(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比拟(拟人)。(1分)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层含义:一是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二是遭逢乱世,文章无用。“谩”,空空、徒然;一是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二是遭逢乱世,文章无用。三是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8.(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答: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答: 8.(1)示例:天空与海上如云的波涛、清晨的雾气连接在一起,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无数帆船飞舞前进

(2)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赏析: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历史上最“拽”的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

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

雉——最狠毒的女人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王昭君(汉元帝宫女)——最有担当的女人 • 秋

瑾——最豪气的女人 秋瑾(1875-1907),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走进秋瑾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王家彩銮花轿迎娶秋瑾。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

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在北京期间,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文化,向往革命。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的独立解放,成为她思想中强烈的风暴。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毅然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着的英雄气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又到了中秋佳节了。因为花圃里菊花盛开,秋色就好像擦洗过一样地的洁净。四周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了,终于把楚军攻破歼灭了。结婚以来八年的感受,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我为上天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很不顾惜。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的身体不能进入男人的行列,我的心却比男人还要刚烈。推想我此生的性情,经常因为关心他人而热情高涨。那些鄙俗的人,以他们的胸怀,谁能了解我啊?英雄陷入困境,应当遭受折磨。广大的人世间,到哪里去寻找知音啊?泪水把衣服都淋湿了。

词中典故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婚姻家庭的牢笼。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因为遇到知音而感动得“青衫湿”,现在秋瑾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得“青衫湿”。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开篇交代写作的地点和时间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此句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因为菊花的映衬,京城的秋色更加爽朗洁净。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秋色虽好,但秋天毕竟是让文人伤感悲愁的时节,故而用“秋容如拭”反衬内心的苦闷。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透露出词人对婚姻的不满,自己结婚八年却只思念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夫妻感情的疏离。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表现词人心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意气壮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词人进一步剖析自己,表明自己是一个直率的人,有血性的人,热心为社会做奉献的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表达词人对人际关系、自身处境的极度失望,及词人的英雄气概。尽管身处困境,但她把眼前的困境看作是一种“苦其心志”的磨难。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引用典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抒发了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

(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全词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及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和投身革命的英雄气概。

中考链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

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第五篇: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l—22题。(7分)渔家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①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2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3分)2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1.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像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4分,“想像奇伟”2分,“气度恢弘”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的女作家。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这首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义豪放词。从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这首词应该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举家南迁,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这使她的生活面大了,阅历也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这一时期词作品多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与前期生活无忧无虑时的多为爱情的歌颂和离别相思、伤春悲秋的叹息情调有了本质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感伤情绪。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梦中直接来到天宫,大胆地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境,然后象大鹏鸟一样逍遥,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风格豪迈奔放,与苏轼“起舞弄清影”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有同工之处。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此外,作者还想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

下载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李清照(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清照

    李清照: 她,是中国第一女词人。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横放豪迈,掷地有声。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2):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

    李清照

    李清照 摘要 中国五千年第一大才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女子可望其项背,出其左右,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爱好收藏,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口语,风格独特,且颇有造诣。年轻时候,生活......

    李清照

    先导篇:品词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李清照

    李清照兼有"婉约"、“豪放”之长,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正如清代沈曾植所说:“堕情者醉芬馨,飞想者裳其神骏”。 下面。先大致勾画一下李清照词风的发展脉络。当我们细读了《......

    推荐-李清照

    推荐书目《李清照》 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是由当代的古诗词爱好者—卫淇编著的,其中收录李清照诗词和作者的一些见解。 大家......

    浅谈李清照

    浅谈李清照 ——析《一剪梅》 中国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翻开一页页厚厚的史书正传,很难真正找到像李清照这样的痴人传记。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一生流离颠沛,生平事迹、佳话甚多,......

    李清照人物评析

    宋代出名的才女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女词人,也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能够与男人媲美的女词人。勇于突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而航向文学这座灯塔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