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随班就读案例
随班就读案例
---让随读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案例描述
又是一节英语课,照例我要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一个又一个,同学们读得令人非常满意。轮到刘植(一个随读生)了,只见他怯怯地站起来,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清,而且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要重复好几次。同学们等得不耐烦了,“老师,别让他读了,真让人着急!”说实话,他的朗读确实让人很是着急,此时,我真想让他坐下,就在我即将把“就读到这里吧”说出口时,猛然间,我看到了刘植那种努力的表情。或许是因为太想把书读好了的缘故,他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丝丝汗水。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呢?在我心里一个声音对我说。对,就给他一个机会!于是,我回过头,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我相信刘植一定会读好的,我们给他一个机会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在大家的期待中,刘植又一次鼓足勇气读了起来。虽然,他读得仍然有些结巴,但是,此刻再也听不到同学们的埋怨声了。而且只要是他读错了,同学们就会马上帮他纠正。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刘植终于把一个小对话读完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了掌。这时,我从刘植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刘植,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读得更好!”刘植使劲地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检查读课文时,刘植准能带给大家惊喜。同时,我也发现,他与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许多男同学都和他交上了朋友。而且,还时不时地向我报告刘植的其他变化:“老师,刘植跳绳比小鹏还多呢。”“刘植做值日可认真了。”每当这时,我都庆幸当初做的决定。忽然有一天,刘植拿着一只崭新的铅笔,对我说:“老师,这个送给您。”“老师不要,你留着写作业吧……”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他早已跑远了。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二、案例分析
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善与人交流,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他们在集体中能够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也有自尊,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其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使他们看到希望。刘植以前在班中几乎没有朋友,常常是独来独往,同学们似乎也并没有在乎他的存在。而如今他之所以变得自信起来,就源于这一次不经意间的举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举动,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得一个原本不爱与人交流,甚至是受一些同学歧视的随读生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些都是源于教师给予他的一个机会。
三、案例反思
其实,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潜能,特别是那些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最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我们难道就不能过给他们一些鼓励,一些关爱吗?事实证明,一道赞许的目光,一次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可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应该相信,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善于教的老师,我们应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成绩不优秀的孩子,老师若给与较多的关注和认可,可以唤醒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段话:“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关怀,就像阳光之于万物,娱乐之于禾苗,是学生渴望得到的。当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到老师博大的胸怀,宽容的性,真诚的奉献精神和他们满腔挚爱之情时,老师方能在他们的情感世界拥有一席之地
第二篇:随班就读案例
扬长避短,融入集体
摘要:随班就读是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性形式。采取赏识教育、培育优势、实践锻炼的策略,扬长避短,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心理智力、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行为的训练,是促进他们融入班集体的有效方式 主题词:随班就读 扬长避短 融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国家立法保护身体、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目前社会条件下,实施随班就读是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引领随班就读孩子融入普通孩子的群体,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随班就读学生是同龄孩子中的弱势群体,先天的不幸伤害了他们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也使他们的家庭失去了很多幸福和快乐。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待随班就读学生、学困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此,我校特别重视随班就读学生的工作。开学第一周,业务校长从师德高度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还亲自到班级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随班就读学生谈话。教学主任也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建档、随班就读策略及注意事项对任课教师多次指导。这样,如何让随班就读的学生自然地融入集体就成为我班级工作的一个常态命题。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刘 ※,女,2001年10月出生,身高150,体重32.4kg,两眼视力均1.0,身材瘦小。鸡蛋过敏,患先天性心脏病,医院开具有免体证明;经医院智力测试,智商分数是59分,轻度智力障碍。
(一)、心理智力情况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自卑而胆怯,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但温顺随和,友善诚信。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理解和反映迟缓;但是听劝诫、守本分、能忍耐、知感恩。
(二)、学习能力分析: 语文,朗读不连贯,表达不清晰,语速急切;但作文语句通顺、有生活真情实感。英语,单词能读、默不对,读不成句,写不成句;但喜欢英语图片和范文朗读。数学方面:数理基础弱,理解能力差,反映慢;但觉得趣味数学奇妙,生活中有用处。体育因受局限,但是音乐、美术领悟快,会模仿。
(三)、适应性行为: 家庭生活中任性撒娇、喜欢零食;但生活能自理,会做简单家务,讨长辈喜欢。社会生活中,走路靠边、脚步轻,说话声音小、语气缓,多用手势;但会歌会舞,懂谦让、有礼貌。交往中被动,没主见;但不自私自利。与好友相处依赖性强,愿做“尾巴”;但不惹人烦、乐于助人。
(四)、家庭情况爸爸开出租、妈妈理货,独生女;家庭成员还有: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堂哥(大伯家的孩子,已参加工作)。享受低保。
二 教育教学训练目标
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应对问题,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教育。
刘※的问题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体质、智力轻度障碍)性格内向、自卑;逻辑数理弱、变通慢;群体活动边际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确定的教育目标有:
(一)、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她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引导她换位思考、改变被动交往;培养好习惯,尽可能地使她正常学习、交往、融入集体。
(二)、有计划地开发其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感知力、表达力等。数学:要求能掌握基本命题、公式的理解、运用。语文:要求能读懂课文,了解内容、结构,进而了解中心和写作方法。能掌握词句、写出能表达自己意思的文章。把语言和数理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交往活动中。
(三)、进行行为习惯、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培养。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她逐渐认识到:好习惯成就好性格,好性格更有利抓住成功机遇,也更受欢迎;有能力会做事才受赞美、赢尊重;人际交往重要,集体生活有利于将来走向社会。
三 具体措施及实施过程
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而已,但在这个时候,需要努力地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耐心地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等属于自己的季节一到,自然就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
为了帮助刘※随班就读,教学处主导制定了以下措施。教师们则耐心地期待,尽力地帮助她健康成长。
(一)、赏识教育,为她点赞,帮助她走出心理智力的一些误区和阴影。理解就是最好的鼓励,赞美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面对内向、自卑的刘※,我把她的相关资料转给各科老师,老师们也根据学校要求,给刘※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同时,也给与她更多的信任、鼓励、引导与支持。老师们的每一次点赞,都成为他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敢于自尊的动力。她美术作业常得满分、多次参与教室展板及黑板报布置,很受欢迎,尤其是国庆、元旦、清明节三次美术作品比赛中屡屡获奖,并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比赛,她高兴不已,她的妈妈也替她高兴,后来还给她报了美术班。
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刘※的自信心也逐渐增长,自卑的念头也逐渐释怀。在完成各种美术任务的过程中,有同学借她的美术工具,向她请教配色、润笔、点晕技巧,交往多了。宣传组的几位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多次一起工作,也增加了了解和友谊。活动中不同的分工与合作,也开阔了刘※的视野,相关知识的取舍也得到德育处、团委、年级组、语文、美术、计算机、政史地等科目老师的指点,刘※的表达能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都得到拓展。
如今,一个受欢迎、有好友,有知名度,自信、自尊的刘※常常出现在班级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大家常忘了她是一位随读生,谁还会说她内向、自卑呢?
(二)、培育优势,扬长避短,寻求数理逻辑能力的突破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面对落后而不易学习的文化课,又没啥兴趣的时候怎么办?在随班就读老师的碰头会上,各科老师都动着脑筋,想着办法。微教学、个别辅导成了老师们的主要话题。于是,老师们都在考虑,从她绘画的兴趣出发,如何把他绘画的能力,转化为各科的理解领悟能力呢?
优势能力学科化、理性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老师们都在找联系、找结点。数学老师把代数公式微格打包,在(a-b)展示中,(a-b)成为一个礼包,装在一起,请刘※在黑板上画出礼包,并把它们装在展开的公式中,再请她讲出含义,刘※画好图,语言虽然不流畅,但也能讲出包裹的含义,听课的的老师有的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后来数学老师再讲相似形的时候,请刘※到黑板前画出透视图,并请她说说相似形面积及边长相等的道理,刘※也完成了任务,刘※喜欢画画,英语老师请她画出几张国际音标发音的口型图,课代表示范发音,刘※也能发出,而且,刘※还能说出舌位、口型的区别;刘※喜欢唱歌,英语老师就从教她简单的英语歌曲入手,教他英语发音、记忆英语单词,不知不觉中,她能把英语读成句。渐渐地,她的英语兴趣也浓厚了、水平也提高了。
历史老师夸赞他画的历史人物最象,并请她在历史人物画像边,编写精炼的人物名片,作为历史教室的活动成果展,至于她画的历史地图、历史漫画,也都配上简介。不知不觉中,刘※成了历史老师的红人。
清明节手抄报比赛后,她把诗配画作品变成了常态。如“清明时节雨雨纷纷”、“木兰辞”、“龟虽寿”、“观沧海”、“卧薪尝胆”、“蒹葭”、“少年中国说”等。为诗配画,很有味,喜欢读诗词了、对诗词的领悟也深了。难怪,语文老师“钦点”了她当语文课代表助手,这学期又荣升为两位语文课代表之一。
地理老师夸赞她的分区地图、分省地图画得最好,她说,画好后,早已记住了里边的城市、物产、地形,因为图例、颜色是不同的。
政治老师的新闻播报,图文并茂,每次他都说的较全面,因为她说,画的时候都观察到了,画画细心才能画的逼真。
„„
看来,细心、形象、逼真、接近生活,这些美术技巧能力,已经倍悄悄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谁说抽象和形象转化难?谁说扬长不能同时避短?
老师们的用心得到了回报,不信?请看刘※脸上的微笑,分明透着有自强、自立的倔强。
(三)、实践锻炼,老师启发,告别群体活动的边际化。
学校重视集体生活,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集体。学校就像一个微型社会,也能磨砺人、影响人。因此,学校的集体教育历来受到重视。
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来说,就是要利用群体的力量,推动他们在“随班”中
3成长、在“随班”中改变,在“随班”中砺练。
想到去年开学初的刘※胆怯、孤立、被动的样子,我不禁为她的变化而欣喜,因为我深知“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从行为入手、改变习惯,进而改变性格,这多有意义呀。我遵守业务校长的要求:不给同学贴标签,着重看它们的变化与进步;对随班就读生,做好习惯养成的训练并做好周期观察记录。归纳起来,主要措施有:选好助学伙伴、妥善安排座位;培养健康的饮食卫生、劳动习惯,帮助她改变行为缺陷,启发她自主、自觉的培养好习惯,利用集体的环境锻炼她。例如:
为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让随班就读学生跟上大伙儿、得到锻炼,我在班里挑选了两位助学伙伴:分别排在她座位前后,后面是个子比她稍高、有主见、敢担当的班长,前面是比她个子稍矮、热情活泼、人快嘴快的语文课代表。两周之后,果然发现,在刘※身体稍微不适的时候,班长就会第一时间发现,给以帮助。这让刘※同学能摆脱窘境,增强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信心,渐渐地,刘※同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受语文科代表的感染,也活泼了不少,正是对语文课代表的喜欢,刘※和她的友谊日增,还学会了替她着想:
有一次,排队领午餐,我问刘※:“你刚才领过一份,怎么又排队再领?”她说:“语文课代表准备诗朗诵还没回来,我想帮她领一份。”看着她认真排了两次队,对比个别男同学领午餐排队时加塞,她遵守排队秩序、关心她人、替人饭,事儿虽小,但是排队意识和与人为善的做法值得表扬。事后她说,别人帮过我,我也该帮帮别人呀。朴实的语言,看出了她的进步和友善。
集体生活的主要环境是教室,因此教室的卫生要特别干净。刘※承担的卫生工作是每天三次为教室后墙的所有柜子做美容,尽管只有三十个柜子,但是做一遍其实一点都不易,她却主动承担了。后来,教室前面的柜子,本来是和窗台一起由另一位同学擦,她也主动擦干净。当我问她为什么替别人干?她说,我来的时间早,这都是柜子,一起擦也不累;再后来,做完这些早卫生,她发现还有几个同学没来,就主动把他们座位上的凳子放下来„„虽然做这些好事都可以增加她每天的积分,但是,看她轻拿轻放凳子的神情,分明是在体验助人的快乐。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跳蚤市场的物物交换活动。每次,刘※都把自己的东西带来很多,不仅让班级的市场物品丰富,而且她还把交换的物品留着班级公用,虽然个别同学讥笑她傻,但她的善意却让不少同学刮目相看,一个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集体贡献的学生,理当受到老师的赞扬:善良无需证明,真诚最为动人。
越来越多的同学欢迎她了。她再不象上学期开学初的样子,游离在群体活动的边缘。这学期以来,简直成了班级活动的骨干。不信,你问问四月分拔河比赛中,我们班鸣锣喊号令的是谁(她没力气)?五月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班会”我们班的歌舞《隐形翅膀》都有谁参加(她好唱歌、跳舞)?“六一游园暨‘英语跳蚤市场’上,谁是我们班的谜底裁判(她一根筋,保密严)?
„„
在教师的引导下,她能自觉做贡献、自主受锻炼,自我得提升、自然能进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做结合得越紧密,融合教育越成功,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越有保证!
四 效果表现:成长中的随读生
老师的夸赞和引导、伙伴的友善助学,是刘※不断进步的动力;而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自我意识,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出色的领悟力,以及情感简单和较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都是她能够融入学生群体的心理基础;家庭的关爱、父母的信赖是她顺利实现升学的保障和关键。两学期测试的比较,她的语文、数学和英语都有进步,分别超过了一、三和二位同学,各科总成绩累计,他超过了四位智力无障碍学生,而且她的美术、音乐、舞蹈课程都能领先。
对集体贡献的越多,刘※受到同学们重视也就越大。在与助学班长、语文课代表相处的日子里,她的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强化,每天帮助语文课代表检查作业竟成为她的分内事,她受到语文老师的多次表扬,加之语文课代表是学生会干部、事儿多,刘※也被语文老师任命为语文课代表,后经过选举,成为两位语文课代表之一。
刘※同学真诚为集体做贡献、为同学服务,最终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学年结束的班级“十佳之星”评选活动中,她以高票当选为班级的“友善之星”。
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就这样有尊严地融入了班集体!谁说这不是融合教育、和谐学校之功?
五 反思:任重而道远
教师的鼓励、助学伙伴的帮助,只有通过随班就读学生主动地参与才能转变成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持续动力,因此,它是不断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重心。让随班就读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生活乐趣,主动融入随读的班集体,也离不开老师们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因此,随班就读教育的路子任重而道远。
既然我们为人师,就要竭尽全力、不愧于这个圣洁的称呼。孩子们质朴的笑脸、发自内心的期盼,都是促使我精益求精工作的最大动力。
我愿做随班就读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
第三篇:随班就读案例
随班就读案例
李某,五年级随班就读生,因为小时候患有重病,所以导致眼睛斜视,口齿不清,手脚不灵活,走路摇摇晃晃。上课的小动作特别多,不是动动这就是摸摸那,有时还把铅笔盒弄得哗哗响,桌椅也被他弄得歪歪斜斜,他的桌椅周围总是乱七八糟的,书本文具掉满一地,个人卫生也很差。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真感到有些无奈,甚至有些讨厌他。然而,与刘文通的不断接触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乐观的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并且十分喜欢与别人交流,但是他的自卑心里仍然很严重。渐渐地我逐渐意识到:教师什么样的学生都可能遇到,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使人的成长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我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缘分吧。于是我开始注意他,试着和他做朋友,他见到我也非常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渐渐的我发现他上课认真听讲了,小动作也少了很多。这让我很开心,并且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看到他有如此大的表现,我乘热打铁对他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在家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通过这半年的观察和同家长的交流,李艳军这几项完成的非常好,昔日那个丑小鸭不见了,现在是美丽的白天鹅。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生理有缺陷的孩子,更应给他一种特殊的爱——关心和尊重。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作为“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爱心
魏书生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班主任应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悉心地护理。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对于随班就读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对学习冷漠,心理上与老师有隔阂或抵触情绪,自卑感强,甚至有破罐破摔的思想,常常给班级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和难度。教师不能因此而讨厌他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主动接近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他们排忧解难,要用爱拉近与随班就读生的心理距离。
对于随班就读生更要体现出班主任的爱心。
二、要有诚心
班主任对随班就读生的教育要满腔热情、诚心诚意,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诚恳地帮助他们做自我剖析、自我检查,对他们提出真诚的希望和具体的要求,鼓励他们扬长避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熟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用诚心打动、感化他们,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有耐心
在随班就读生的教育中,班主任要克服浮躁情绪,不能急于求成,耐心细致做好教育工作。要认真观察随班就读生的心理动态,挖掘潜质,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利用其本身的内动力,去完成学习、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确定出可行性目标,让他们既能较好的完成,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进步的乐趣,从而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要使随班就读生有进步或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是来之不易的。所以需要我们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教育他们,也要有耐心等待奇迹的出现。
随着人类的发展,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遗弃到教育潜能的开发,无不显示出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和人文关怀。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转变教育的理念,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些残疾孩子教育的责任,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诚心、耐心去开发这些虽班就读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会中,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
第四篇: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学会欣赏学生
——五1班随班就读教育案例
一、案主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2011年9月,我接手一个新的年级,西街小学五(1)班。全班45名学生,其中一个随班就读的学生——段玉娟,女,属于轻度弱智,智力不同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初次见到她,胖胖的身体,头发有点乱,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像一个正常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她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该生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但她性格内向,不好动,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不清。社会交际能力差,她平时自娱自乐,自言自语,从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也从不和同学主动交流,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由于她语言表达能力差,经常话不对题,同学们也不愿意和她玩儿。学习成绩低,数学连简单的一位数乘除法都不会。虽然她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也有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那就是喜欢画画。该生家庭情况正常,其父母能够直面孩子的问题,并对她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但也只是表现在满足孩子生活上的需要,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表现的不是很积极。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 文化知识方面
1、上课听讲不专心,不举手发言。
2、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3、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差。心理和行为习惯方面
1、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和同学之间几乎没有来往。
2、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
3、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意志力差,做事不专心。但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能够接受。
二、教育教学训练目标
1、加强初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使她能够和同学们进行正常的交流。
2、进行行为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训练,使其适应社会。
3、从她喜欢的画画入手,适时培养她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三、具体措施及实施过程和方法
1.班集体的作用
作为老师,我要用爱换起她的自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首先,我抽出时间,主动和她聊天,争取获得她的信任。刚开始,非常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坚持和她谈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渐渐地我们我们越来越熟,基本可以向朋友一样进行交流了。在此基础上,我把交谈的内容范围逐步扩大,并注意帮她及时纠正话语中出现的问题。在班会上,我还鼓励同学们对她进行帮助,希望同学们在课间做游戏的时候邀请她一起玩。同学们都表示非常乐意帮助她,孩子之间总是容易沟通与交流的,孙思淼与班中同学们的关系已渐渐的友好起来。她自然地融入了班集体,随着与集体接触的机会的增多,她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能够主动和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
2.争取家长的配合
我觉得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主要环节。因此得到家长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据我了解,她父母对她关心,我从她的家庭和她两方面进行疏导,尤其对她的父母,我讲了许多有关儿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明白,不要因为孩子智力低于正常孩子,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为孩子将来能够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打好基础。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最后,我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如下:
(1)关心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针对口语表达不清楚的特点,强化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
(2)训练孩子学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的能力。(3)及时与学校联系,相互及时反馈信息。3.兴趣的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是如此,对于智障儿童同样适用。要让他们按着自然规律,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段玉娟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画画,课上画,课下画,在家画,画画占去了她大部分时间。虽然每天都弄得满地纸,但是我没有限制她,而是经常鼓励她,帮她指出不足,希望她越画越好。还让她把自己画的画制作成贺卡,送给同学和老师。同学和老师们收到贺卡后都很高兴,夸她画得好又懂事,她的兴致更高了。我又对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贺卡上写
上一两句祝福的话,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老师和同学,还要把剪下的废纸收拾好,扔到垃圾篓。时间长了,她学会的字多了,也会自己写一些简单的语句了。
三、效果表现
在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段玉娟已经融入到班集体之中了。她能够主动和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提高。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了卫生意识。开始变得自信,学习得及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上课能基本做到专心听讲了。虽然还远远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跟上学习的节奏,但已经有了明显进步。
四、反思和评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教师是绿叶,因为爱,才能一生与花相伴。师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孩子的心是白纸,你描绘美丽她就记载美丽;是清水,你投射阳光她就反射光芒;是回音壁,你倾注爱,她就传播爱!
随班就读学生是班集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善与人交流,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他们在集体中能够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也有自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格,他们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需要他人的欣赏。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其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我们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们,关爱他们,而且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和爱护他们!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使他们看到希望。段玉娟以前在班中几乎没有朋友,常常是独来独往,同学们似乎也并没有在乎她的存在。而如今她之所以变得自信起来,就源于老师和同学关注与鼓励。就是这样,使得一个原本不爱与人交流,甚至是受一些同学歧视的随读生重新找回了自信。得到赏识与关爱,他们会更好地成长,形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随班就读工作案例分析
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提高
——淮口四随班就读工作的思考
一、随班就读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倡导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求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在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所面向的对象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发育期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各种有害因素造成了其生理、心理、精神发育的不全或智力迟缓,行动能力、视听能力或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周边学生的交流、融合以及其独立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如何应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保证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班就读”不失为一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式。它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集中教育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能充分利用现有遍布全县的学校教育资源,残障儿童能就近入学,对特殊儿童家庭经济要求也不高,并在生活上能得到更多的保障,能有效保证残疾儿童的入学率。二是在普通教育的大环境中,能更好的保障残疾儿童的情感、心理、社会交往能力的正常发展,尽快的使他们与社会相融合,充分体现创建和谐教育这一理念。
二、在探索中实践发展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作为全县推行随班就读工作的试点校,在如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体系,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质性相融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建立特殊教育资源室,在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作中发挥中心和推动作用。
1、资源室教师的选拔: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基础就在于资源室教师的选拔,它直接影响到以后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及工作的质量。资源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对随读生深深的爱。我们首先开了全校教师的动员会,在会上宣传了资源室教师工作的内容职责,明确了权利与义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任务及奖惩细则,要求全体教师自愿报名应聘。动员会后全体教师踊跃报名,特别是骨干教师更是找校长主动请缨,收到了预期效果。学校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综合考核,确定了三名骨干教师为资源室教师,分别分布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2、资源室教师的职责:
1、负责实施、协调残疾学生的入学与初步鉴定。每学期开学前是我校资源室教师最紧张繁忙的时刻,为了保障我辖区所有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他们有时要经过反复的家访与动员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还要对低年级的学困生认真慎重的作初步鉴定,提出安置意见。
2、开学初指导普教教师编拟个别教育计划,并参与效果评估。
3、实施过程中对残疾生提供直接教育、行为矫正、缺陷补偿。
4、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与措施。
5、与学校行政一起制定、检查与协调本校特殊教育有关规定的实施。
3、资源室建设:在教育科、教研室、特教中心的指导协调下,学校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室,其实施除了按教室的一般配备外,还配备了残疾儿童常用的测评工具、教具、教学辅助用具、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学生读物以及随班就读管理资料。对资源室作了精心布置,整个资源室布局合理、温馨、别致、极富内涵。另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微机室、图书室、幼教室也肩负部分功能。
4、资源室服务功能:资源室的服务功能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具体职能在教研室和特教中心的资料中表述得很清楚,这里不在复述,只是在现阶段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一点,资源室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辅导应以心理及缺陷补偿为主,具体的学习辅导应以指导普教教师实施为主,经普教教师反复辅导无效后方可直接介入。因为我们所有的普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特教编制,资源室教师都肩负着普教的双重任务,这一点不明确,会让我们的资源室教师不堪重负,形成普教不想管,特教无精力管的情况发生,影响到随班就读的正常开展。
5、资源室的工作特点:普通教育讲究教育的一致性、系统性、主导性,而随班就读却有着独特的动态性、反复性、支持性。服务的对象由于年龄、残疾程度、身心发展、家庭环境等的差异,导致教育的起点、发展的目标、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不能够像普教一样以年级为标准考核评价。只能动态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跳跃性很大,只能根据日常表现针对性进行。我校在实施过程中尝试进行了“走读制”,打破了年级间的界限,当学生的知识缺陷非常严重,影响到后续学习时,如果低年级正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则将其安排进入低年级学习一段时间。这样做能有效保证随读生真正学到知识。
〈二〉、加强行政管理,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强力保障。
根据金堂府发[2005]117号文件精神,在县教育局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迅速成立了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唐永东同志为组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副主任陈习新同志专职分管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业务开展,经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随班就读保障机制,确立了“保人力、保物力、保财力”的三原则。学校在期初就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日常运作,确保了随班就读工作师资一流、硬件创优、考核到位。由此自上而下形成了以县教育局为领导核心,以县教育科、教研室、特殊教育学校为技术指导中心,以中心校为实施基地辐射各村小学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行政支持体系。
县教育科、教研室、特殊教育学校组成了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多次到我校进行教育科研、教育评估、复查验收等工作,并多次组织资源室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在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和学校随班就读领导小组的指导、推动下,我校全体教师在特殊教育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上提高甚多,都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认真配合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开展的各项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探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我校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入学安置、学籍管理、课改、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已全面实施。一只高素质的特殊教育队伍正在逐步壮大起来!
〈三〉、细化内部管理,保证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其动作机制涉及到三条主线:学校——班级教师——随读生、学校——特殊教育资源室——随读生、学校——随读生家庭——随读生。如何保证这三条主线严谨、有序、实效开展,避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职责混淆,相互推诿,确保特教与普教一起良性发展,需要对其各个环节科学统筹,相应角色的定位尤为重要。为此我校特制定了《淮口四小随班就读班级管理细则》、《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评价意见》、《淮口四小随班就读教师工作综合考评意见》、《淮口四小随班就读教师业务检查实施细则》等,并总结出了随读生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籍管理、学习成绩考核、评估等经验。当然,仅靠管理制度的约束还不够,重要的是全体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科学认识。通过各种业务培训全体教师已能全面接纳残疾儿童,不在有冷漠、放弃教育的现象发生,而对这类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建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友爱和谐的氛围,突现出了我校“启迪灵性、寻求和谐”的教育理念。
〈四〉、注重家校互动,为随读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下,随读生的家庭教育更加关键,学校多次举办家长培训会,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病理特点,增强家长的信心,杜绝家长产生放弃、自闭思想。指导家长根据随读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时机促进学生战胜困难,增强自信,不断上进,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除常规的家校活动外,资源室教师更是主动根据随读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及时与家长协调、勾通,无论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或是一次心理行为的正确矫正,都让家长、老师、学生不断看到了希望。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出现家庭反对、阻挠的现象,有了这种和谐的家校关系,让我们工作信心倍增。
〈五〉、深入科研,大力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随班就读对于我校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有着太多困惑与不解,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矛盾与冲突。这项工作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在探索、实践、反思中才能有效推进。在普通教育的大环境下,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及学生评价问题,特殊教育的课程建设,特殊教育教师考评及专业化发展,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与运作,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新的课题。我校开展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已近两年,其间经历了由混沌到清晰,由迷惘到坚定这一艰辛探索研究过程,初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分层推进,注重补偿;激励自主,倡导合作。”的教学原则。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实效。这里将我校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课堂教学的研究情况向大家作交流。
1、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在现实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教师只是在时间划分上去理解“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分层推进,注重补偿”这一原则,在一节课中,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普通教学,在新授课结束后的练习时间中,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辅导,把照顾差异理解成只有个别教学才能实现;也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照顾智残学生,更多的让他们回答问题,为了让他们回答问题正确,不厌其烦进行启发、指导、等待,无形之中占去了课堂上的不少时间,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及时全面实现,虽然关注了个体,但抛弃了全体,得不偿失。也有的教师只是片面去理解“激励自主,倡导合作”,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听任随读生自由发展,他们能学多少算多少,没有明确其发展的目标。以上种种作法都影响到了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使随读学生有进步,充分发展其潜能,而且要保证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
2、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策略。
①、教学目标体现差异性和挑战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随读学生和普通学生在身心发展、学习特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也需要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学目标上有许多共同点,但因为残疾造成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教学目标应遵循其身心发展特点,确定符合随读学生本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例如智力残疾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可降低,记忆量可以适当减少,练习难度作适当调整。但是所制订的目标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才能激发智残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使之形成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方式,避免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依赖性、被动性。一般来说智残学生在低段与普通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上差不多,到中高段时可适当降低,但应力图使之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应基本相同。另外还应不时关注其缺陷补偿矫正、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与智残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以激发随读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兼顾全体、互相促进,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归宿。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准确无误的分析,在课堂上实施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随班就读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重难点突破的关键环节上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新授课过程中置随读生不顾,仅到最后练习时来辅导,由于脱离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其效果显然会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需要,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而已。
实际上,在具体操作中并不困难,很多时候还能促进普通学生的学习。如要教学认识11—19这几个数时,先要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形成“10”这个新的计数单位,随读学生由于反应较慢,手指动作不灵活,其他同学已经完成这个步骤时,小棒可能还散落在桌上。如果这时我们就开始推进教学加一根认识“11”,加两根认识“12”…….可能后半节课他们都在云里雾里。如果我们将他们分在不同的学习小组,在伙伴的帮助下,及时数好10根小棒并捆好,他就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去认识11,12……这些数了,而伙伴在帮助他的过程中也巩固了知识,并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提高其学习兴趣。(能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在研究圆的周长时,让伙伴和他们一起共同测量,允许他们用计算机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负责做好小组的记录。这样他们能顺利完成测量,不断感知圆周率的形成过程,而他们的计算结果也能为笔算的普通学生提供参照。如学习《苏珊的帽子》这一课,为随读生设计的问题是:课文有多少自然段?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苏珊戴上帽子时会怎么想?为普通学生设计的问题是:课文可以分成几个意义段?老师为什么要让全班同学都带上帽子?由老师让同学们都戴上帽子你能想到什么?这些问题相互交融、相辅相承,有力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普通学生与随读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倾听,还学会了尊重。这都是21世纪公民所必需的素质。
③、教学方法上注重补偿性和加强直观教学
普通教学的许多经验和方法对智残学生都是适用的,所以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促进全体学生质量的提高。但残疾学生自身的缺陷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课堂上必须针对他们的缺陷采取一些补偿性的方法。
A、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故事、广告、音乐、图画、诗歌等艺术形式引入教学,情景的角色让随读生参与。如学习《桂林山水》时,让随读生将桂林山水的教学挂图张贴在黑板上,并配上音乐,激发起全体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高昂热情,因为是学习自己所引入的知识,强烈的求知欲会克服智残学生很多学习中的困难。
B、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的例题巧解、妙语连珠、体态情趣、模态拟声等是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兴奋剂”能有效的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避免随读生在面对重难点知识时的畏难情绪。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中对“居高临下”的理解,让一个学生站上讲台,俯视下方,这会使所有学生对这个词的具体意思都会有深刻的记忆。
C、注重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智残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较差,在教学中,讲课的节奏不能太快,教师的语言应力求标准、清脆,吐字必须清楚、完整、准确无误,抑扬顿挫。如果教师发音不准,咬字不清,语速过快,会让随读生听起来很乱,理解更吃力。教师应随时注意语言的节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变换语调类型,特别是在朗读时,应充分运用朗读技巧,力争让教师的朗读与随读生的思想产生共鸣。
D、注重提问的有效性,不断培养随读生的思维兴趣。随班就读班级的课堂提问必须与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关照到随读生与普通学生智力与知识水平的差异性需求,能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的伯父是谁?(随读生回答)伯父的鼻子和我的鼻子有什么不同?(随读生与伙伴交流后回答)伯父的鼻子为什么会变得又扁又平(“碰壁”,随读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词)碰壁的含义?(普通生发表见解,随读生复述)这一系列问题“一石数鸟”、生动有效,让随读生和普通学生协同解决了问题。
E、科学运用教学媒体,增强直观教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无论对于智残生还是普通学生中的差生都非常有实效性,而且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媒体教学时做到“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直观教学的重点。如教学“角的认识”,先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学生辨析有没有角?指一指角的位置?然后多媒体出示几何图形,辨析有没有角?猜测可能有几个角?多媒体从不同的几何形体取出不同的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的相同点?最后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在观察、理解、质疑、验证中突破了智障生的思维障碍,在头脑中形成了角的清晰概念。
④、课堂教学中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教学的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普通学生可以从师生双方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而智力残疾儿童从教师那儿获得的反馈的信息相当弱,对信息也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理解。要求教师及时了解他们每一步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补救。仅仅通过提问、个别板演等形式了解教学的反馈信息,往往不能及时检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若过度关注个体,又不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扩大课堂反馈矫正面,及时给予补偿。如与伙伴一起朗读矫正、同桌相互批改作业、小组内轮流批改等。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检查和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和随读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
以上仅仅是从随班就读的整体情况结合新课程改革谈了些实施意见,在具体的实施当中,随着班级的不同,学科的不同,随读生年龄、地域的不同,还会有很多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处理,需要因地制宜认真研究。
六、成果与展望
自2006年3月我校实施随班就读工作以来,有力的提高了残疾学生的入学率,本辖区所有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均已入学,入学率达100%。进入到我校学习的残障学生都妥善得到了安置,现正处于不断的康复之中,曾长林同学、洪刚同学等已被纳入阳光育苗工程,曾杰同学、杨琴同学已逐步摆脱特教支持,基本上与普教相融合。形成了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可喜局面。而且残障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不断的影响到正常的儿童更加勤奋的学习,促进了普教的发展。随班就读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改变了家庭、教师对残疾孩子的偏见,同时在教改、科研上也搭建起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我校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深入实践,自身素质显著提高。并协助特教中心圆满的完成了2007淮口学区特殊儿童的筛查鉴定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回首过去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在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县教育科、教研室、特教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制度,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使之产生更强的社会效益。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建和谐教育不懈的努力!
金堂县淮口镇第四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