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时间:2019-05-14 02:3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第一篇: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赵 妍

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 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在当今声乐界里,吴碧霞是中国声乐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能集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于一身,并且还达到了浑然无迹自由出入于两者之间的境界。根本原因在于吴碧霞有着开放的声乐审美观。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下,树立了吴碧霞的心中根深蒂固的歌唱信念,那就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任何美的歌声,任何动人、感人的歌唱形式都讲究一个“情”字,本文正是对这种声乐审美观和情感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关键词:吴碧霞;声乐审美观;情感的表达

一、开放的声乐审美观

在当今声乐界里,吴碧霞是中国声乐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能集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于一身,并且还达到了浑然无迹自由出入于两者之间的境界。她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通过研究发现,吴碧霞有着开放的声乐审美观。她能够以开阔的胸襟接受各种歌唱理念并且吸收融合。这颇令专业圈内的人士感到惊喜和喜悦。吴碧霞老师在“新潮2 0 0 4 北京新春民族音乐晚会”上激情演绎了中国民歌《龙船调》与西洋歌曲《夜莺》,她的演绎堪称完美,频频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吴碧霞之所以能在歌唱领域“跨境”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不仅仅是因为时代发展带给人们审美上的细微改变(表现在对中西演唱技法更加开放性的接受之中),更重要的是吴碧霞对待音乐的思想认识和演唱技法运用上的高水平和新突破。在对待音乐的思想认识上,她立场鲜明、观点明确,密切注意两种文化背景所孕育出的不同音乐风格,将中国观众所看重的含而不露、高贵矜持的“古典美”与西洋观众所关心的辉煌灵巧巧妙融合,做到了对“美”的追求,在思想上,让中西方观众群体同时得到不同需求的满足。在演唱技法上,她继承了中国民歌“润腔润字”的传统唱法,力求在准确演唱的基础上使作品富有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将美声 唱法与民族唱法巧妙融合,成功走出一条崭新的音乐之路。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全新的互补与融合,全新的考验与历练,吴碧霞的努力与探究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仔细想想,只要我们还相信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那么我们就会记住吴碧霞那美妙的歌声和迷人的眼神,我们就会从她的歌声中获取精神,寻求声乐艺术之门。谁又能说不是这样的呢?吴碧霞开放的声乐审美观还体现在她演唱了大量风格不同的中外作品。中国作品如:古诗词作品有《梅花引》、《枉凝眉》、《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民间歌曲:《龙船调》、《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小河淌水》、《长鼓敲起来》、创作歌曲《说聊斋》、《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共和国之恋》、《苗岭的早晨》、《玛依拉变奏曲》、歌剧选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五洲人民齐欢笑》等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外国作品有: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紫罗兰》、《练声曲》、《摇篮曲》、《舞》、法国艺术歌曲《月光》、《莉迪亚》、《水边》、德国艺术歌曲《幸福》、《忧郁》、俄罗斯艺术歌曲《夜莺》、贝利尼艺术歌曲《怜悯我,心灵的偶像》、《我多么忧愁,优雅的女神》歌剧咏叹调《笑之歌》、《木偶之歌》、《我亲爱的爸爸》、《主人请听我说》等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吴碧霞开放的声乐审美观,她自己去尝试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作品,吸取各种作品的长处和风格特点。她演唱的小调作品,本身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如她在独唱音乐会中 的《绣灯笼》《打酸枣》《长鼓翘起来》《小河淌水》就是其中的代表曲目。在这些作品之中,《绣灯笼》共有五段唱词,涉及五对历史上和传说中的爱情人物。它的曲调极其委婉细腻、速度缓慢。吴碧霞演唱的《绣灯笼》《打酸枣》等作品,完整体现了小调含蓄、节制、曲折、细腻的情感特征,以及其艺术形式上的精雕细琢。长期以来在声乐界,有很多美声唱法的学生不会演唱民歌,而民歌唱法的学生又唱不好美声。吴碧霞自身也做到这一点,她的巡演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声乐艺术殊途同归的典范,她开放的声乐审美和大胆的挑战自我很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声乐学习者学习和推崇。

二、真挚的情感把握

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个词曲作家都在用他们的心去写作品,字里行间在音乐旋律中的每一个小节,都表现着他们的情绪和抒发着他们的情感,因此在歌唱时,不同国家的作品,我们所要了解的内容是极其不同的。因为中西方无论在文化、历史、传统,还是在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上都有太大的差异,甚至在同一时代,有些文化思想也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学习和了解两种完全不同作品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风格。例如,词曲作家写的体裁最多的是“情歌”,每个国家都有很多情歌,但是各个国家又有所不同,我们国家大多数情歌表达起来都很含蓄,表现出的感情大多都是羞涩、甜美、期盼,这是由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决定的。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又怎么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唱情歌呢?但是,我们在演唱外国情歌时就不能够这样表现。通常西方的情歌是要开放直白一些,是充满激情的表白,表达起来应该是深情款款热烈奔放的。总为言之,中西方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既要准确,又要把握好分寸,如果做过了,就会使人感到没有深度或太过外在,如果需要激情时却含而不放,又会显得缺乏热情和力度,观众难以产生共鸣。所以,准确并恰到好处的表达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是极其重要的。在把握作品主要情绪的同时,演唱者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加以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业内人士说生活是获得艺术想象力的基础,对生活体验得越深入、越细致,知识积累得越渊博,对于作品艺术的想像才会越自由、越宽广、越有创造性,听众从演唱中所受到的感染就越深。通过演唱,把歌词中的形象和音乐中的形象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掌握作品的主要情绪,准确判断该用何种感情去演唱,演唱的情绪是悲?是喜?悲到什么程度?喜到什么程度?这些并不是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全部,而是二度创作的开始。准确表达感情只是给观众交代了作品的内容,并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只有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真实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使观众感觉到演唱者与作品是一体的,演唱者所表现的就是作品要表现的,观众更加喜爱。在吴碧霞的心中一直有个根深蒂固的歌唱信念,那就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任何美的歌声,任何动人、感人的歌唱形式都讲究一个“情”字,吴碧霞在把握“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的关系上,通常是把作品的情感内容放在第一位,而且能够根据作品内容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作品。吴碧霞在继承中国传统唱法精华的同时,又用唱“情”的歌唱理念完美地演绎中西作品。她能够从采风中捕捉灵感,从演出实践中感悟情感,因此她无论唱什么作品,都能够将其表现的生动细腻,达到声情俱佳的感人效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乐府传声·曲情》里的“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是中国传统唱法所遵循的内容。吴碧霞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造诣,一方面得益于她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跟她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山西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还是俄罗斯艺术歌曲《又是早春》,通过吴碧霞的演唱,我们都能感受到重压之下河曲人民艰辛的生活和朴实的情感,更能感受到一颗在阳光照耀下美丽纯真的心。吴碧霞无论唱中外艺术歌曲还是中外歌剧,无论唱创作歌曲还是风格浓郁的各类民歌,她的歌唱都是声随心发,身随心动,将所有该表现的和该倾诉的都表达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西洋作品,都努力从文化、地域上将音乐的情感和人的性格以音乐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打动人,感染人。由此我们应该看到情感在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要赋予歌曲更完善地美感,使听众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歌曲中的美感。这些都离不开以情为本,以情带声,人为情所动,声为情所发。吴碧霞“现象”说明,中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已充满了多元性,是多元一体的歌唱艺术。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的歌唱方法已不再单指意大 利的演唱风格,它已经被全人类所接受,并在很多地方“本土化”了。同时要注重对自然声音的追求,歌唱的本质是为了抒发情感,而不是个人技巧的卖弄。也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更多的人喜欢吴碧霞,了解她的“中西合璧”,更是为自己的声乐事业提供帮助。

第二篇:论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流行声乐指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容易被普通大众所接受,受很多人喜欢,流传范围较广的音乐演唱类型。这是一种将演唱者的情感和演唱技巧紧密结合而塑造出来的一种演唱形式,演唱者通过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音乐灵魂和内涵相结合,对音乐进行全新形式的演绎,引发听众共鸣,优化流行声乐的情感教学。

【关键词】流行声乐;音乐类型;情感;音乐灵魂;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62-01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已不仅仅限于知识和技巧,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学。在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流行声乐的理解和自己情感的融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声乐的演唱效果和演绎水平。因此,在进行流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音乐演绎过程中对情感进行控制,更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诠释,将演唱技巧与演唱者的情感相结合,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一、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控制

对学生进行流行声乐教学时,有效地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进行教学的氛围和环境,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学生就可以自觉地进入到对流行乐曲的学习过程中去,并根据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音乐理念,受到情景的熏陶。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表达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对于情景的设置是需要教师用心规划的,设置的情景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有宣泄内心情感的欲望,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控制的教学。例如,在讲《父亲》这一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首先对作者的基本资料和人物背景介绍有一个整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幻灯片,并从网上搜索歌曲和歌词,最后在乐曲伴奏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相关的文章进行深情朗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被父爱所感染。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深有感触。之后,再进行音乐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引导,教导学生如何在乐曲中进行情感表达,再配合音乐旋律和歌词,将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实际演唱指导学生情感控制

进行声乐演唱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演唱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的演唱练习中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大胆地进行演绎,并且教会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根据音乐旋律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音乐作品中,以形成一种独具演唱者风格的演唱方式。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灵敏程度,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更好地控制情感的表达。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登台演唱,并在学生表演后进行针对性评价,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实践训练推动学生情感技巧统一

鉴于每个人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进行分别教学,实行分阶段和分步训练。而学生则要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发声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关于感情的理解和表达的培训,将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学生进行演唱技巧的培训上来。比如对于一些较高音的训练,只是靠着感情和甜美的演唱声音并不能学会音乐演唱技巧,而要将演唱技巧与丰富的感情相结合,将唱歌的情感与演唱技巧紧密联系,使得演唱时声不断则情不断。

发音、咬字和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共同构成了演唱的整体。演唱者以自身作为乐器进行音乐演绎,并不仅仅只是靠嗓子、共鸣和气息调整就能完成演唱的,演唱者需要将自己的感情与作品的灵魂相结合,只有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将技艺与情感相结合,才能引发听众共鸣,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情感是演唱者对音乐作品诠释的精华所在,作为歌者的灵魂,做好情感控制对于更好地表现和诠释音乐作品,引发听众的感情共鸣是有积极作用的。在现代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引导学生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做出全新的诠释和演绎,更好地展示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果,焦春梅.声乐教学的情绪控制[j].中国音乐教育,2015,(05):45.[2]高毅.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与技巧[j].音乐生活,2014,(5):112-113.作者简介:

孙 苗(1987-),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流行演唱教学。

下载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