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读货币战争
我读《货币战争》
------希望我就是那个敲钟人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
最近忙里偷闲看了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货币战争》更多讲述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作者认为: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甚至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对于作者的阴谋论,我不做评论,我所感兴趣的,亦或关心的是透过作者自己对国际金融和世界历史变更的理解,看到金钱的角逐如何影响着西方甚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告诫国人警惕潜在的金融风险,为迎接一场“金融战争”做好准备。
正如一位书友所言:“由于过于宏大的目标,《货币战争》在很多地方免不了给人一种“捕风捉影”的感觉。但是,如果在细节上不是那么挑剔,你也许会承认,读读《货币战争》能获得一些启发。”我认为《货币战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为启蒙大众,为当局决策者提供建议。无论当局还是大众,《货币战争》都触及当今社会深层的价值观念。目前大力倡导金融开放的中国显然对这样的货币战争认识不足,如何参战才能使中国不被潜在的金融敌人所算计,而在以后的世界金融秩序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是《货币战争》最忧心的问题。书中有谈到“泡沫经济”,日本在1990年曾遭受过泡沫经济的洗劫:它重创股市,使数百万股民的股票变成废纸;它重创房市,使房地产业多年来一蹶不振。它使日本经济有13年的时间蹒跚不前,其经济成长率只有1.3%。
截止08年3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达1.68万亿元。热钱不断流入,股市(前段)、楼市节节攀升,通货膨胀预期有增无减——整个宏观形势让人忧虑。而日本出现泡沫的1988 年和1989 年,这个时期日本已经完成工业化,基本步入到发达国家行列。日本当时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日元升值后依然面临极大冲击,主要原因是日元升值之后,导致房地产、股市“双泡沫”。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和目前的中国十分相似,中国很多企业的盈利增长达到30%以上,但相当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投资收益,这和当年日本交叉持股、靠股市来盈利非常相似,区别是当时日本的起点和底子比现在的中国还要好。以房地产为例,其涨幅已经达到普通人的正常工资难以负担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当年的水平,势必面临着回调问题。如果是市场正常矫正,调整幅度会在20%~30%。如果回调是在人为地、有意识地打击之下完成,那就不是回调而是崩溃,调整比例很可能高出数倍。投资者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潜在风险,防止被“剪羊毛”。(“剪羊毛”就是在资产升值的时候赚钱,当经济进入低谷之后,再廉价收购核心资产,从两方面敛财。)
从中国经济的现状来看,房地产价格飙升到目前的程度,对于银行系统来说风险非常大。因为现在很多人买房都是通过按揭贷款,而目前利率持续走高,房贷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此时房价大幅下跌,会出现普遍的违约现象,购房者将房子退给银行,按揭贷款就会变成烂账。由于中国尚不存在大的资产抵押证券市场和按揭抵押债券市场,所有的风险都压在商业银行的头上。如果更严重,股市和房地产出现双暴跌,银行系统就会出现严重的坏账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健康运作良好的金融体系通过高效率分配资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往往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引起经济衰退、失业攀升,甚至触发严重社会与政治危机。《货币战争》的意义,在此表现的就更加重要。希望中国执政者能扩大近年来金融改革成就,从自身做起,进一步改进金融系统,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带动企业、投资者、学术界、媒体与一般公众,对金融问题的关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抵御可能到来的危机。
《货币战争》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最主要的不同是研究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它以金融为脉络,交错穿插于近200余年世界经济、政治、社会乃至军事战争,将许多最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最富戏剧性的历史事件统统与金融联系起来,其构思之大胆、跨度之宽广,令人惊叹。它回避了一般的抽象学术概念的探讨,而是转而从金融战的视角去审视历史上的人和事,所以能够揭示出一般学术著作涉及不到的领域。这大概就是这本书“成功”的原因吧。这本书的初衷既不是用来评职称,也不是学位论文,它更像是电影《地道战》里的那半夜被敲响的钟声,鬼子已经悄悄地摸进了村,可全村的乡亲们还在睡觉,《货币战争》就是那个敲钟人,这钟声能提醒村长和民兵们准备战斗。
第二篇:读《货币战争》有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
《货币战争》是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在它出版以来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欢迎,但是同时这本书自出版以来也受到很多的争议。我觉得毕竟是一本以个人观点的叙述,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本纯粹的小说来看,但是不得不说它还是值得一读,它所包含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探索,学习的。
粗读《货币战争》它是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世界货币的涨与跌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讲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那些财团操纵美国国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 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没有权利发行货币)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 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国际关系就是利益关系,美国政府是受财团控制。所以这书对我来讲有着多颠覆事实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房价的不断攀升,尽管政府加大力度,关于抑制房价的政策不断的推出,但是房价问题依然是目前社会中的一大热点问题。在近段时间,关于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也成了大伙热议的话题。那么房价的攀升,通货膨胀的显现,是什么导致了这个过程,在《货币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那么人民币为什么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即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
书中向我们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
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在书中,谈到了中国将要面临的金融危机以及给出的中国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实施和黄金挂钩的中国金元和和白银挂钩的中国银元。纸币做到和黄金白银挂钩真的可以防御国外的货币攻势么?的确可以,本国货币和黄金白银挂钩国外的货币就几乎无法对本国货币做出任何所谓的攻击性行为。但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首先是货币的流动性,货币想要和黄金白银挂钩势必限制了货币的发行,货币最重要的职能流通职能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因为货币数量有限,而货币数量有限的根源就是黄金和白银有限。其次,要实行这种战略,中国需要的大量的黄金储备,目前中国是加大了黄金的购买,但是储量远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中国GDP现在已经排名第三,目前的黄金储备远不能满足实施这种战略的可能。另外重新确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稳定货币价格,但很难相信这些金融炒家会希望确立金本位,减少他们炒作市场制造危机的空间。而且,即使确立金本位,贵金属市场本身 会不会遭受炒
作?存在很大的问疑。所以黄金是万能的吗?所以也是未必。关键还是要把以货币制定权为核心的经济决策权真正归于人民,归于占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 无产者和一般有产者,而不是极少数的极端有产者
《货币战争》这本书它的核心便是阴谋论,有人说作者的“阴谋论”或许对于世界历史的解读过分片面了。作者断定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暗杀、日本泡沫经济、亚洲金融危机都不过是一小撮银行家的阴谋导致。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之内居然隐藏着随时可能爆炸的“金融核弹”。这的确有些“离谱”。难道世界大战,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真的是几个人精心策划的?更为“离谱”的是,作者大致也断定中国经济也可能遭受国际金融资本的暗算。这“简直”让人无法接受。但是有这种结论未必过早,到底该书是警世危言还是危言耸听?或许更为准确地说,中国到底能否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相信五年、十年之后就会有答案。
但是无论批评家怎样讲,我还是接受了作者的主要观念——“稳定货币需要一个巨大的锚。”无论是否相信这个锚真的会以黄金的形式出现,接受这一观念本身就已经和自己以往被灌输的观念形成了有效的对冲。但是不管怎么说《货币战争》的热销,它用通俗的语言普及了金融学、经济学的常识,也算是多少能为读这本书的每一个人带给一些收获。
第三篇:读《货币战争》有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这么几个问题开始的:到底什么是货币战争?经济危机似乎有不同的解读?如果真的有金融战争,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在看到第一章的题目时,是有一点的惊讶,第一章是要介绍罗斯柴尔德家族。文中重点介绍了这个家族中老罗斯柴尔德的5个儿子是如何在欧洲打拼,从而成为欧洲金融业的霸主的。文章中提到了这个家族两百年间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帝国的诀窍,那就是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暗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钱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当我们试图去探索历史的真相时,我们收获最大的不是历史本身的真实度,而是我们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一个金融家族的崛起和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兴旺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第一,严密的家族控制等同于对公司的掌控。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关键银行金融领域的规定就是只能是家族内部人员负责,这就好比一个企业,关键部门一定是自己信得过的人员在负责。对于一个精简的企业组成,各个部门都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有准确的把控,这才能使在特殊时期,不会因为新的计划得不到有效的传达与执行,从而导致企业的失败。这里说的信任与把控在一个家族内部要容易的多,而在企业中,更多的就是要看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或者金钱的魅力来达成这一点。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是注重结构式的培训与发展员工,有比较低的员工离职率。第二点,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都活跃在战争背后并推动着战争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有该家族的探子以及代言人,而这些人则构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庞大的信息网络。不论什么样的消息,总能第一时间传达到该家族负责人的手里。信息的时效性就在该事情发生到公诸于世这段时间内达到最大,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很完美的利用了这个信息的时效性来为自己创造财富。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依存于市场的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动很敏感。首先,就是政策的转变,例如近几年来国家强调的经济转型对于现存于市的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固有的传统的高污染的工业在新政策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相反新兴环保的高科技产业则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对于政策的先知先晓,及时进行企业调整,才能使得企业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其次,就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日常生活而言,网购的出现使得销售实体店和邮政业失去了原有的统治地位,相反的物流这一行业则兴旺发达起来。大到企业来说,数码相 1 机逐步在市场上取代了传统胶卷相机,柯达公司的破产虽然令人扼腕叹气,却又时刻警醒着人们,不注重市场需求的变化,终究会惨淡收场。这些都是说获取信息要趁早,尽早的做出反应。然而,有时却不是因为没有早获取信息,而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信息。这里就不得不说诺基亚公司对于市场的不灵活性,只能手机在大范围占领市场时,诺基亚依旧选择固步自封,以自己传统的机型来对抗新型的多功能的智能机,而其结果就是如今的移动市场基本上没有了诺基亚产品的影子。诺基亚没有信息渠道这一点是绝对不可能的,作为前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销售厂商,诺基亚在全球市场调研及需求顾问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但是在智能机进入市场时,诺基亚有该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一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析与处理,使得手机巨头认为自己的传统机型不会为智能机所影响,而真正的情况却是智能机迅速占领市场,苹果、三星、HTC则成为了最大的市场赢家。拥有信息的渠道并且能够对信息有着极为透彻和正确的分析,才能使一个企业在步向繁荣的过程中稳步向前。
第三,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这里说的主要是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应当有的素质之一,即遇事不慌乱,冷静镇定,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如何处理事情而不是发火或者焦急。这是对于企业领导者情商的要求,要想企业获得成功,领导者就要学会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第四点,永无止境的金钱欲望。欲望是驱使人们去做事情的最好的动力,而永无止境的欲望也就是追求目标路上永不衰竭的动力。一个人有功成名就的欲望,一个企业有上市盈利的欲望,一个社会有稳定发展的欲望,一个国家有繁荣昌盛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就是个人努力、企业发奋、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
最后,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分析能力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这一点在上文已经提到,而同时,信息分析的能力又是有一定的基础才有意义的。首先就是强大的情报网络,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其次,有一定的分析模式,这里就有不同的模式需要建立,比如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国家信贷危机的推动者又是谁,并且发生这些重大金融事件的征兆有什么,这些都是有根可循的。根据经验而来的分析模式,也会为将来再面对类似情况时可以做到预知与预防。洞察力一方面基于对信息的大量掌握和精确分析,这会对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仅仅是靠模式或者靠单一的调查去分析信息而后做出决策是远远不够的。这里就要说道洞察力的另一个方面,即判断的能力,而这一点是决定决策正确与失败至关重要的一点。诺基亚是输在信息上,一方面是对信息分析没有透彻,没有把控住市场的脉络,然而更多的是因为其在市场需求判断上出现的重大失误。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首先他常年下一线与消费者沟通,从而能得到一手的最实际的没有经过加工的市场消息,其次又是自己领导的进行信息分析整理,进而把产品投放市场。作为礼品型的 保健品“脑白金”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产品的具体功效我们抛开不谈,就史玉柱在对市场分析后作出的逢年过节脑白金的销售的一定有市场的判断与带领员工大年三十依旧在公司及各大商场坚守岗位的决策和行动来说,巨人集团无疑是成功的典范。正是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史玉柱能够在保健品充斥的中国市场,开辟出属于“脑白金”的一片天空。
在回顾历史时,我们总强调“以史为鉴”。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以史为鉴”,更要“以史为师”。历史能教给我们的远远多于课本或者传记中记录的那些内容,那些没有被明确说明的,或者只是点到而止的几句话,也许就能带给我们受益终生的感悟。经济危机是对社会的一些阶层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依旧有企业,有个人从中获取利益,从而在后危机时代一跃成为金融巨头。也许我们会抱怨我们没有强大的后援团队,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可靠的合作伙伴。但试想,当初的他们在出生时就有这一切了么?答案显然是没有,所以,历史能教给我们的还很多很多,需要的只是我们要有一颗不断去寻求真相,不断去探索理论,不断去深层感悟的心。
第四篇:读 货币战争 有感
浙江工商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读、写、议”读书报告(读后感)(2011-2012第一学期)学院班级姓名学号题目:读《货币战争》后有感概要(100字左右):
货币战争此书以通过展现近现代各种残酷的金融领域的战争,以探讨在中国加入WTO五周年,金融全面对外资开放之际,我们中国的金融领域应该如何发展为目的,开阔读者视野,发人深省,使我们读者群体受益良多并有感而发。
自评分:
理由:
小组评议分小组排名组长签名小组评语:
教师最后评分:
正文写作要求:(1)3000字左右,附封面之后;(2)内容观点正确、说理清晰、言之有物,且为本人“亲自”写作,有感而发。如属抄袭,以不及格论处。(3)一律采用脚注,参考文献附正文之后。(4)第8周第一次课上交作业并进行小组评议。如无特殊原因延期上交的,最高分数不超过60分。
读《货币战争》后有感
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将《货币战争》通读完毕,其间惊叹于金融行业内堪比真实战争的残酷无情、风云变幻和诡谲多变的种种纷争,也叹服于各个金融机构及巨鳄过各种金融手段控制或破坏大到国家,小到各个机构和民众的利益。凡此种种,感慨颇多,便在看后写此篇读写议,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收获,有偏颇之处,还望指正。
首先通过了解该书作者宋鸿兵的相关资料,我得知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硕士学位。他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通过其所任工作类型、相关经历及掌握的相关资料,便使此书的深度以及精彩程度。
本书共十章,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都会引用各个金融界、政坛名人的名言警句,以言简意赅的方式使我们读者在叹服于这些伟人睿智的头脑的同时也从中高效率的获得了诸多经验及教训。以下便是我所摘录的一些,以便共同进步。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梅耶·罗斯柴尔德
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自由的威胁比敌人的军队更严重。
——托马斯·杰斐逊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拿破仑
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
——格林斯潘
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用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凯恩斯
此外,通过此书,我大致了解到“大道无形”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惊叹于其传承几代的控制诸如国家、金融机构的手段以及其至今未曾衰败的奇迹,而且在当今时代的金融活动中,也不乏看到这个家族活跃的身影;此外,诸如美国的美联储、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等都是私有的,这也是我之前未曾了解的,而私有即意味着,国际银行家们可以通过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来控制整个国家,并可以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秘密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同时也了解到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的历史根据及残酷性,而列宁所说的“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好办法就是使其货币贬值,通过连读的通货膨胀过程,正是可以秘密的、不为人知的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手段能像通货膨胀那样如此隐蔽和可靠的来颠覆现政府了!” 也确实在历史即如今的世界上接连发生。
而作者所说金融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所不同的是,卫国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而金融战争的惨败,导致了国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本人认为诚然如此,战争对苏联的破坏仅仅持续了4年,而金融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灾难已然接近16年。这也让我惊叹于金融海啸的巨大能量和破坏力,假使这种海啸真的可以被少部分人操控的话,则确实可以成为新世纪“殖民战争”的核武器,即谁能熟练的应用它,谁就将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在这场场金融战争中,受害的也不只是被攻击的金融机构和普通民众,甚至是连诸如林肯、肯尼迪等总统以及国会议员等显要人物也纷纷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也进一步的表现出金融战争虽无硝烟但仍旧破坏性强并始终披着恐怖的色彩。
同时,宋在书中还描述了“剪羊毛”手段,即国际金融财团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宋氏理论”警告说,当下的楼市和股市,如同一对被快速吹大的资产“双泡沫”。先是大量外部“热钱”通过各种正规或非正规渠道进入,吹大泡沫,一等时机成熟,“热钱”获利之后就大规模撤离并抽走资金,资产泡沫将突然炸裂。结果必然是,投资者就像被晾在沙滩上的鱼干一样被“套牢”。
这恰恰印证了目前中国所遇到的问题: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不断地攀升,而且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国际金融家们不会放过中国这只大肥羊,现在他们正在下手了!
而在多年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曾说:“价格的下跌总是比上涨更加迅猛,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旦被戳破,就不会有条不紊地漏气。”而近期国内股市和楼市一路高歌猛进,伴奏的恰恰就是“与泡沫共赢”。而其言下之意是,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而适当的泡沫才能让投资者获得可观的回报。
宋鸿兵不把“泡沫的生成”光看作“市场的自发行为”。相反的他认为,这种“热钱”的来去腾挪,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即是有幕后人进行操纵的。正因如此,有些自以为聪明的普通投资者根本不可能预知泡沫何时破裂,成功“逃顶”的神话也终将不会在他们身上实现。
可以引以为证的范例,就是中国的近邻日本。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多数经济学家们把这解释成一次“非理性的癫狂”。可日本作家吉川元忠却以哀叹的口吻,把这个过程称为“金融战败”。经统计,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相当。
在作者看来,当年日本的经济危机,就是“国际银行家”,即金融寡头势力,针对日本发动的一次“全方位、立体化金融突袭”,从而一举给日本经济“剪了羊毛”。
当年的日本,就像如今的中国一样,是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努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典型,对于虚无缥缈的金融财富理念始终持怀疑态度。这种发展实物经济的逻辑很单纯,即努力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向中高端市场缓步上升,直至所向披靡,同时也成就了日本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和债权国地位。
然而,从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在美英等国压力下,日元在3年中升值了一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升值药方”的疗效类似吞服大剂量激素,造成日本经济出现“金融系统内分泌”严重紊乱。从而导致最终日本在金融战争中以站白而告终。
在此时各位应该庆幸中国的银行不是被私人控制的,而是由政府严格把握着,但像苏联,日本等国力强盛但是最终不得不屈服于他们的淫威而败下阵来,遭到
严重的迫害。所以中国要提高警惕,做好防备。
不过我想政府是很有力量的,中国的上层人员应该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希望政府很好的应对各种困难。对于金融开放过程的风险规避、人才储备以及谈判底线的选择,才能真正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中国经济之船,既要规避暗礁漩涡,更需破浪前行。
最后,个人感觉就此书本身和它的内容观点而言,有一部分是比较有见地,也值得深入探讨的。同时我非常理解它为何能在中国畅销。其一正如书中序言所探讨在中国加入WTO五周年,金融全面对外资开放之际,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是否会一帆风顺等一系列问题正好吸引了大量关心我国未来金融等多方面前景的中外民众的眼球;其二书里面的内容煽动性较强,有强烈的阴谋论色彩,再加上很强的忧患意识,所以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面,会与广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产生共鸣,原因是大家对美国和外资都仍心存警惕。但是,不得不承认宋鸿兵在编写此书时包含了一些夸大而不属实的文学色彩成分,而越是这样的重大问题,则越是要慎重讨论,应该严肃认真严谨地来研究。毕竟经济是一门科学,要讲真凭实据,逻辑紧密,这点是我感觉本书是比较缺乏的。
希望诸如《货币战争》这类的著作能越来越多地降临世间,同时更希望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能够继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第五篇:读《货币战争》有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
能科1302严凯1131540222
高中时就已久仰《货币战争》的销售量,只是那时很少有空余时间。现在有幸拜读,怀着一颗好奇心,似懂非懂、半信半疑,却也就这样饶有兴趣地啃完了这本抢手书。
第一次拜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就感到文章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首先我从网上找到作者的背景及著作的时代特点。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再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02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底出任宏源证券首席国际金融战略分析师。
《货币战争》应该是“集体的智慧”,因为该书的内容源自许多人。
这本书以大量的篇幅讲述银行家们的种种阴谋,种种组织行为等等。究其根本,主要讲了两件事情,一是欧美银行家如何一步步地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从而操纵了该国甚至国际的政治,在一次次政治行为中大发横财;二是这些银行家如何利用手中的财富和权势,在世界金融舞台上翻云覆雨,给各国制造动荡,如日本和前苏联的经济衰退,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等。
书中的源头指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他金融寡头对于金权的极端占有欲,而其想法的实行依借的是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而达成的,既然这种经济体制的内涵如此明显得不堪,为何仍有一代代的精英愿意投身其中?世界走向的改变仅凭借少数人掌握世界的极端不公正时,其实每个人也促进着这种不公正,在利欲攻心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相互残杀,不惜代价。不过是为了毫无必要地满足过分贪婪的欲望。欲望和恐惧卷起狂澜,黑暗的飓风由虚无而起,似受了魔鬼的庇佑般,周围的一切虽反应各异,却无不最终以各种形式成为其中,使它所向披靡、愈生愈烈。巨大的漩涡将吞噬任何遏制的努力,甚至使它成为它的一部分,世界疯狂的膨胀,却无法将它所带来的危机感置于自身的欲望之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出现或许是历史的必然,恶浪已起,海啸只是迟早的事。
宋先生利用对历史的分析,证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谜,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机。
一句笑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在世界银行家的眼里,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人类的尊严,有的仅仅是为了高高在上所欲望的权利,当社会不存在货币,以“共产”存在时,银行家将失去他们的地位。
反观现实,经济也将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经济战的威力非同小可,破坏力可能远比军事来得沉重。中美之间的货币战争必将是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主流。
较量无声,从货币战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