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
《落花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落花生》这篇课文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板块“生活的启示”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写作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么编者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乐和收获,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也是本文编排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尝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这是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所提出的: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二、说学情
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缺乏实际的体验和感悟,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为在“表达”和“拓展与运用”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在教学时要注意板块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这一板块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说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2.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3.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4.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明白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并没有要以此贬低桃子、石榴、苹果的意思,而是将它们和花生的生长特点作比较。
四、说教材的教法和学法
我相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课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本课通过采用借物说理的写法,来学习课文中花生品格,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首先考虑的是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运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来唤醒学生对事物、对生活中的人的再现想象和再造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复习质疑,激趣引人新课激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落花生》一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师板书:种
收
吃
议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许地山的一家一起去“品味”花生。
(二)、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1、自由读第三部分并思考:(课件出示问题)
a、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议花生)
b、兄妹们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指名说(课件出示图片)
c、父亲的看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花生最可贵的是埋在地里)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特点。
2、同学们想一想:父亲对花生做出了几次议论?每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3、指名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小组讨论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出示课件:(父亲的话)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的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并通过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图片,体会出花生的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出示苹果、石榴、桃子图片)
师: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的内在的可贵之处。“鲜红嫩绿” “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的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花生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暴露的可贵品质。
指导朗读这段,自由读、指名读。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4、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为什么?生:不是,因为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5、父亲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这也是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指名说。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课件出示作者的话)学生自由说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学生充分说。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师:这篇课文,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哪部分篇幅最长?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三、总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这种由议花生写到怎样做人的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师:那我们只讲内在而不讲体面行不行呢?
生:不行,因为现代社会,既需要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也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外表美丽,敢于展现自我的人。
师:那我师:真棒,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成为现在社会需要的人。
生: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是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四、总结: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下面同学们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事物。
生完成小练笔,指两名学生朗读。
五、作业超市:(选择作业中你最喜欢的一道题来完成。)
1.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2.仿照《落花生》一文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这种说理的方式,说一段话与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深刻理解其内在含义。板书设计:
落 花 生
种
收
尝
议
——
主 次 分 明
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
借 物 喻 人
《落花生》说课稿
乾安县第一小学
吴铁剑
第二篇:《落花生》说课稿
《落花生》说课稿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我将从教材解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实、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通过学习本篇课文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说学情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3.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 3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教法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采用的学法是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重点导读。(三)再读课文,品味人生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作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特意出示一则谜语让大家来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等学生猜出后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叫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征?等问题来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整体感知,重点导读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
这一部分分三步进行:
首先,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质疑
其次,准备采用抓住关键词,直奔中心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读中体会词的意思,以此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父亲教育我们的目的。
第三部分:再读课文,品味人生
这一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段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3 1.从中感悟父亲设喻的用心,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体会借物喻理的方法。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什么是有用的人,以身边的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只讲体面的人,有没有只讲体面的人,体会人物心理及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突出文章表达的思想。
3.我会引导学生:其实,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第四部分:总结课文,学习写作
1.我会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时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
第五部分: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教学结束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花生品格的深刻认识,我设计了以下两道小练笔:
1、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但可贵的是___。我们的___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___。
2、我爱___,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但可贵的是___。我们的不正像一样吗?他___。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使学生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16.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略 写 部 分)(详写)
/ 3
第三篇:《落花生》说课稿
走进名家名篇 感悟生活智慧
——《落花生》说课稿
说课人: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 陈玉竹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陈玉竹,来自湖南省常德师范学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落花生》。我将以“走进名家名篇,感悟生活智慧”为主题,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这七个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落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着重讲了一家人,在过花生收获节的时候,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教育孩子们也要像落花生那样,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是这一席话,永远地印在许地山先生的心里,而这也正是许地山先生人生观的自白。作品朴实洗练、清新自然,字里行间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寄寓着优美的情思。原文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平实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文章的写作年代和今天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对本课中深刻的意蕴,还难以充分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又要因势利导,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与学生理解的联接点,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
3、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分析教材特点,教学时我将把文中议论句段作为切入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点带面,深究内涵。
为了授之以渔,本课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精读领悟,并运用谈话法,和学生交流讨论,适时点拨,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考虑到本课是一篇生活启示录,因此,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了解写法、关注生活、领悟人生”为主线。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复习导入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笔名。对于这个名字,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从作者的笔名入手来导入新课。我说: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作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我继续引导:我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那么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作为笔名呢?落花生究竟有着怎样的品格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继续学习《落花生》这一课。
在这里,我使用谈话法,试图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对笔名的探讨,进一步强调了那一晚父亲关于花生的谈话,在作者许地山先生生命里的深刻记忆,为下一步深入走进文本作了铺垫。
2、分析议论
在这里,我采用变序教学法,抓住议论句段进行文本剖析。首先,我出示第一次议论的对话,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件展示: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读完后,我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花生还有哪些其他的好处? 然后我引出父亲的话,学生自读。课件展示: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段话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提出要求,读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感悟。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父亲的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果实和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总结要点,填写表格,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花生的精神。强调落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有用。启发学生总结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我继续追问学生:苹果、石榴、桃子和花生,你愿意做哪样的人呢?为什么? 这个问题,学生反馈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有些同学愿做花生那样的人。也有些同学会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不仅外表体面,而且也有实际用处,我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文本的理解本身就是多元的,开放的,因此,对于这样的见解,我也给予肯定。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文中的第二次议论。课件展示: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首先,老师范读,学生分组读、齐读,然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对于父亲的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的学生可能会反问:“难道我们不能做既讲体面又有用的人吗?”
课堂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老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和学生一起探讨后,我指出:课文中父亲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在强调花生本身的特点,借花生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做有用的人。而父亲否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指只注重外表,而无真才实学,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的人。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做讲体面的人。
“学贵有疑,疑则生进。”分析完第二次议论之后,我说:父亲的这段话让许地山记忆深刻,所以他才会用“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那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呢?
学生走进课文,一边找,一边思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个“印”字用得非常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用最贴切的词语表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
课件展示: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提出这句话,让学生更加明确,这次谈话给许地山留下的印象之深,影响之大,不仅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的心上。
3、拟小标题
分析两次议论之后,我请学生为这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我将这样启发学生:父亲和孩子们在谈话,并且谈的是花生这个话题。经过这样的点拨,学生便能轻松总结出“议花生”这个小标题。
接着,我继续引导、点拨,总结出“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三个小标题,告诉学生这三个内容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4、知识补充
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用课件出示这样一句话: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按常理说,父亲应该是和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的,为什么作者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对于这样的疑惑,老师进行知识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里,我用课件出示许地山父亲的简单介绍。
课件出示:作者的父亲叫许南英,是一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搬到了福建龙溪。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他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
让学生自读,并告诉学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父亲的工作繁忙,很少和孩子们相处。所以,作者说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通过这样的补充,让学生知道父亲也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教育子女。此时,我再出示作者许地山的一段话,并引领学生齐读。课件展示: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奉献。”
这里的齐读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升华了学生情感,使学生体验到
“言虽尽而意无穷”。
5、课堂练笔
这篇课文,比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父亲的一席话,温暖了许地山一辈子。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课文中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作者文字的背后还告诉我们,他有一个好父亲。是啊!父爱如山,父亲往往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布置了这样的练笔。
课件展示:
请回忆你与父亲的一次谈话,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七、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精炼原则,我的板书设计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15、落 花 生
许地山
种花生(略)
↓ 不图虚名 收花生(略)
↓ 默默奉献 尝花生(略)
↓ 做有用的人 议花生(详)
结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落花生》说课稿
《落花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实、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将分两课时教学,这节课是《落花生》的第一课时,我依据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好奇心重、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实际情况,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和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作用,能正确抄写第十自然段。
2、能流利、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作用;能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表达顺序。
三、说教学设计: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针对学生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现在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让学生带着谜语问题去揭示课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2、自读课文、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并对学生的朗读和词语理解情况由学生、教师做出相应评价和指导。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导读。在解决朗读障碍后再次由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相关段落读成一个词(例如:种花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安排。
四、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上我力求简单,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设计如下: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略)(详)
这样设计突出文本线索,简洁明了,抓住本文重点,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五、说教学反思
虽然我在课前认真备课、细心准备,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以下是我总结的这节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后,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段,这个环节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后面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充分。
2、教学中因为多穿插了一个总结多音字的环节,课时安排总量有点大,总怕时间不够,所以感觉有些赶,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没有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积极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争取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篇:落花生说课稿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是一篇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通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我发现我班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想法比较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我觉得这个时期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问自答,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继续自问自答,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教学难点: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恰巧我在新近的《教师报》上看到了一篇对话李吉林的一篇文章《教师要唤醒学生》,里面讲到“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他要唤醒学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问学生答”为“自问自答”,以此来唤醒学生,体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创新。
5、说学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自问自答”的学习方式,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检查读书情况。上课后,我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评价。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对同学读书的情况从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丰富的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在这课中学生评价的很中肯,特别是对第三个同学的评价更看出了同学间的互相欣赏。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引导质疑。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教师板书)这一步实际上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然后,我突然转说道:“我们这节课改变一下学习方式,刚才是老师问,你们答,今天我们自问自答。”接着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如怎样问,针对什么提问?在引导学生完成这一环节后,学生明晰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式,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但我们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漫无目的地随意提些与我们的所学大相径庭的问题,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引导学生怎样提问的环节。
四、自主学习,自问自答,学习花生品格。
提出问题只是学习的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这里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查字典、读课文、看资料等方式,试着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自问自答”,然后再与同桌互问互答。这样自问自答的安排是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然后通过互问互答,想让学生通过和同桌的问答,一是验证自己的想法,二是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三是意见不一致时有一个争辩或是更深入的思考。
这里我自己也预设了一些问题,以便学生自问自答时加以引导。这课时我重点要指导这两个问题:父亲说花生的哪一样最可贵,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第一个问题,但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可能不会深刻,这里我是这样设计的: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对比读,引导学生比较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生长特点的不同,从而悟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花生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然后再回到读上,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表现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这个问题解决了,别的问题也就好理解了。因此课堂上,学生一开始就提到了“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什么意思?看来学生注意到了这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是,由于上手就来解答这样有难度的问题,确实很棘手。此时,在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的时候,我没有硬是帮学生来解决,而是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引导学生先来提别的问题。事实证明,第二课时,学生在理解了父亲由谈花生到谈人生这一用意及花生的可贵品格之后,这个句子的含义就很容易地理解了。
这一课时的教学验证了我的出发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己解答,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课时的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7、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所以我的板书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最后点出花生的可贵品——格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为下一课时深化主题板书“学”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