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逐条解释和重点变点总结
侵权责任法全文逐条解读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解读:此条明确了本法的立法目的,即明确、预防、制裁侵权行为。首次在法律条文中规定侵权损害赔偿具有制裁、惩罚性。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解读:列举了此法所保护的法益对象。但此法中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只有前6项,只有一条涉及第7项隐私权。对所列举的其他权利的保护多在其他法规中体现,在此法中是否须一一列举在立法讨论过程中有过争议,对外公布版依然如数列举,可能是对以后修正或者民法典的编撰留下伏笔或者说是立法空间。
亮点在于首次在我国成文法中列举了隐私权这一概念。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而在此法出台之前,我国并无事实上的隐私权利的规定,故而学界仅冠以隐私利益,而实践中则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隐私利益的保护是参照名誉权的形式来加以保护。
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解读:此条规定了按照本法行使权利的主体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我们注意到这里对行使权利主体的限定并没有按照以前民法通则的规定定义为受害人,而是用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被侵权人。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受害人与被侵权人的概念几乎是等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构成侵权责任应符合三大要件,即有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损害后果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抛开其一均不可能构成侵权责任。因此,仅仅强调受害人的权利并不符合本法的立法意图,人们即使受到伤害成为受害人也应首先考虑是否有侵权行为、造成侵权行为的人是谁才能按照本法来维护其合法权益。否则一人完全因自身原因受到伤害是否一定能找到承担侵权责任的对象呢?因此我个人认为,此法使用被侵权人这一法律概念更为科学、合理。
第四条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解读:根据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来看,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与之可能存在先后履行问题的,仅仅只有赔偿损失一项。因此以往会出现因侵权行为人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或者依法被给予行政处罚后无力承担民事责任,致使被侵权人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无法实际履行的情况。由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由公权力机关依法予以追究的,而侵权责任是基于民事行为由民事主体予以主张,二者间权利行使的主体并不对等。因而造成“绝对的平等即是不平等”的状况,使得私权利往往难以得到实现。因此此处规定的“先民后刑(行)”的原则,更为体现了私权、公权平等保护的立法原则。
第五条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此条文解决的是与其他法律规定冲突时的适用的问题。根据本条文的表述,对于其他涉及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来说,本法属于一般法,《产品质量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则属于特别法。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前述两原则相冲突时即新的一般与旧的特别法有冲突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此次立法中直接规定了与其他特别法有冲突时适用其他特别法,这一作法可视为立法机关为节约立法资源而在法律条文中先行裁决。而《民法通则》虽亦同属于一般法,在其中关于侵权的规定与本法有冲突时,则应当严格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原则选择适用。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解读:规定了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行为人对侵权后果具有法定的过错的时候才应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时只有在法定条件下才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而没有赔偿的义务。这一原则《民法通则》以来我国立法对一般侵权所采取的规则原则是一致的,这里只不过是重申。
本条第二款规定了特殊侵权的情况下,采用过错推定,这实际上并非实体法原理,而是程序法中的证据法则,即在损害事实发生后,基于某种客观事实或条件而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从而减轻或者免除受害人对过错的证明责任,并由被推定者负担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规则。目前我国立法中采用过错推定的,最为明确的就是《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另外我们注意到本条文采用了“行为人”的表述,这里我们通过本法的审议讨论摘录注意到的是,立法者的意图为“行为人”既包括积极作为的行为人,也包括消极不作为的行为人。
第七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解读:此条规定了侵权责任归责的无过错原则。即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由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规定采取无过错原则的侵权行为相关的法律规范有民法通则第121条、第122条、第123条、第124条、第125条、第127条、第133条;卫生法第39条、第40条;药品管理法第56条;兽药管理法第47条;环境保护法第23条;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42条;产品质量法第29条、第30条、第31条等。即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行为、法人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缺陷产品的侵权行为、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因地面施工引起的侵权行为、因饲养的动物引起的侵权行为等,但以上各种特殊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是不同的,在本法分则部分或者其他法律详细规定。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本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重申,但在文字表述上有所区别。原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表述为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按照法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过错导致他人合法权益损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如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教唆人和行为人构成共同侵权人。但本法条文表述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才承担连带责任,而将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列入第九条,大概是属于立法技术性调整。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共同侵权与共同危险行为以及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间的区别。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可能造成他人权利受损的危险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但不能准确判定加害人的情况。由于无法确定加害人,法律推定各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行为人都是加害人,并承担连带责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事先并无共同的意思联络,但其行为的偶然结合致人损害,此种侵权行为又区分为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其中间接结合即“多因一果”徒有“数人”的外衣,本质仍为单独侵权行为,故加害人承担与各自的过错程度相适应的按份责任,即各自承担各自责任,而非连带责任。如:甲、乙两人共同将一台电视机从5楼扔下,砸中路人丙,则对于丙来说,甲乙二人为共同侵权人;又如:甲、乙二人相约比赛谁弹的烟头远,二人同时将烟头弹出,结果一烟头弹入丙家中,并引起火灾,但无法确定是谁的烟头所造成,则甲乙二人构成共同危险行为;还如:甲、乙两人分别开车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向闯红灯,将在路中央过斑马线的且躲闪不及的丙夹击撞成重伤,则甲乙二人构成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的直接结合,二人对丙的重伤结果承担连带责任;再如:甲市政工程公司在路中央维修下水管道且未设置任何警示标志,乙开车欲闯红灯超速经过该路段,丙在此时按交通指示信号横穿马路,见乙车开来急忙往旁躲闪,不慎掉入甲公司维修之下水道中,则甲乙对丙的损害结果构成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的间接结合。
第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解读:此条第一款及第二款前半段来源于最高院《民通意见》第148条的规定,这里暂且不表。应当注意 的是第二款后半段,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详细规定了无限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形,即规定由无限人的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但监护人尽到了监护义务的可以减轻其责任。而此条文又规定无限人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承担相应责任,是否存在冲突呢?其实不然,关键在于这个“该”字,此条文明确的是,在无限人受到教唆或者帮助的情况下,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仍应承担相应责任。而民法通则明确的是,在没有外力帮助、教唆的情况下,无限人独自实施侵权行为,其监护人都应承担民事责任,尽到了监护义务的可以减轻其义务,实践中应区别适用。
第十条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所述情形,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共同危险行为,这里不再重复了。第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中的直接结合,不再重复。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中的间接结合,不再重复。
第十三条 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解读:属于解释型立法条款,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连带责任作出法律定义,内容清晰不作累述。但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是,连带责任人并非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因此在实践中完全可以对有财产担保或者明显具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责任人单独提起侵权之诉,以及时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否则一旦部分连带责任人逃逸后,如非要将其列为共同诉讼人的话,那么即使符合诉讼条件也最起码需要经过漫长的公告程序和期间,对那些需要及时得到赔付以支付医疗费用、生活等费用的被侵权人而言,这是极端不公平的。
第十四条 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解读:对外承担了连带责任后,对内行使追偿权的规定。此条明确了因侵权行为而承担的连带责任属于真正连带责任,即多人侵权中,一人对外承担了侵权赔偿责任,并不能使得其他侵权人的侵权赔偿义务归于消灭。
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解读:此条文列举了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来源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法列举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比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少了两项,一是修理、重作、更换,二是支付违约金,这二者主要是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其中修理、重作、更换主要针对买卖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中因标的物的瑕疵而产生的违约责任,这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畴,因此本法没有予以列举。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解读:此条没有像《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那样详细列出所有需要侵权责任承担人赔偿的项目,但是以“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概之,应该说还是为了日后作出司法解释留下空间。第十七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解读:爱也此条,恨也此条。此条便是媒体炒作、坊间传闻的“同命同价”的来源。“同命不同价”为什么被诟病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仅凭此条就能实现“同命同价”了吗?我持否定观点,此条文表述来看,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一是“相同金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何为相同金额,如果一个侵权行为造成一个城镇居民、一个是农村户口,侵权行为地又是在农村,到底是按城镇标准相同呢还是按农村标准相同呢?我很难相信在全国所有法院的所有法官都会按照城镇标准来确定“相同赔偿金额”。二是“可以”,我姑且当一回“小人”,按我的理解,可以的意思就是也不可以,既然是不可以,那么何谈确定,何谈统一?综上,我对仅依此条文是否能真正实现“同命同价”持保留态度。真正实现“同命同价”需要加快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目前少数省市地区已经做出了相应改革,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均统称为居民,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同命不同价”的问题。
第十八条 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解读:第一款规定较为明确,只不过在审议时有代表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近亲属”的范围应予确定,个人认为侵权责任法属于民法典中的一篇,对于近亲属的概念应由民法典总则部分予以确定,这里不应累述;二是应在“单位合并、分立”后面加上重组、破产,个人认为关于单位重组、破产以后的权利义务承担问题属于商法范畴,亦有其他法律规定予以规定,这里可以不再单独作出规定。
关于本条第二款,本人大胆猜测立法者的意图在于使得在侵权人暂时无法确定、或者已确定但暂无赔偿能力的情况下,由其他无法定赔偿义务的民事主体,先行垫付上述合理费用的情况下,赋予垫付人行使追偿该垫付费用的权利,同时在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情况下,该权利相对义务的承受主体不再是侵权人,因此而除外。但是由于此条文对垫付该费用的理由并没有加以限定,因此可能会造成因合同(交通事故中的保险公司)或者劳动关系(工伤待遇)而存在着支付上述费用的约定或者法定事由的组织向未支付上述费用的侵权人行使上述追偿权利的情况,从而规避自己的法定或约定义务。目前就因第三人原因而引起的工伤事故中,侵权人已经赔偿的情况下,能否免除被侵权人所在用人单位的工伤赔偿责任问题,理论界有争论,但实践中最高法通过答复的形式事实上已经给予了在此种情况下被侵权人有获得“重复性赔偿”的权利。据此,我认为此条文应用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明确。
第十九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解读:等待司法解释,海南岛的椰子拿到东北去,价格肯定不一样。就算是同一省,不同地区间也会存在价格差异。建议稿里面有代表提出要在此条中明确为一个地域范围内物价部门确定的市场价格,不知为何通过稿里面并没有出现。
第二十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解读:此条文适用的前提是,侵害人身权益而造成财产损失。适用顺序是,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无法确定的—侵权人所获得利益—还是无法确定的—协商—协商不成起诉的—法院确定。这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某甲欲著书立说,已与出版商签约,但出版前发现其手稿被某乙公布于网络,使得出版后的书籍销路大打折扣。这个案件中某甲因著作权受到侵犯书籍销路受损符合本条因人身权利受到财产损失,但是其损失却无法计算。同时某乙也未因侵犯某甲著作权而获得任何财产利益,也就是出现了“损人不利己”的情况。按照前面说列本条适用顺序,侵权人没有获得利益的情况下,能不能按照协商——法院确定的顺序继续适用本法条呢?核心问题就是“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是否包含了“没有获得实际利益”的情况。这一点恐怕有得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了。
第二十一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解读:这一条来源于最高院《民通意见》第162条的规定,事实上将尚未对被侵权人造成的人身、财产权 益造成实体损害或者实体损害难以物质衡量,而对造成前述损害具有紧迫性的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同时赋予被侵权人行使事前或者事中“防卫”的权利。行使方式限定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三者,行使权利的对象仅限于侵权人。
第二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解读:精神损害赔偿总算在法律中明文规定了,但何为“严重精神损害”恐怕会在实践中引起争议,这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将包袱扔给了最高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 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解读:此条来源于最高院《民通意见》第142条、第157条的规定。我们注意到按照本条规定,“见义勇为”者因其“义举”而受到的损失应先向侵权人要求赔偿,只有在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被侵权人才有适当补偿的义务。
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此条规定与民法通则中无因管理的区别,本条并没有规定受到损害的人与被侵权人有无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应该说今后能够向侵权人提起损害赔偿的主体更为宽泛。仅就此条而言,并没有排除在制止侵权行为中有法定义务的人(如当班警察等)向侵权人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解读:完全沿用了《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只不过在具体用词上,以“受害人和行为人”取代了“当事人”,以“损失”取代了“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解读:根据此条,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以一次性支付为常态,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分期支付:一是双方协商一致分期支付的;二是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在提供担保的前提下,可以分期支付。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解读:完全沿用了《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只不过用词上以“被侵权人”取代了“受害人”。第二十七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解读:这里应当注意的是此条使用的名词是“故意”而非“明知”。与刑法上明知构成故意的前提不同,民法上故意与明知的关系则不能概而论之。民法上的明知应是民事主体对其行为的性质或因行为而产生的结果的确定性认识,而故意则是指对其采取一定行为的主观上主动的心理意愿。如某甲以“碰瓷”为生,某日在其“工作”过程中不慎被撞成重伤,我们不能认为某甲事先对其被撞伤或者撞成重伤的结果是明知或者希望发生的,但是我们完全能够判断,这一交通事故侵权行为的发生是有由其主观意愿支配下主动的“碰瓷”行为而造成的。因此根据本条,对某甲的损害,行为人不应承担责任。当然我们应当在适用本法条的时候注意,对于受损害人的故意所负举证责任的应归于行为人,以防止此免责条款被乱用。
第二十八条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所指的是在一侵权行为中出现介入因素,从而阻断了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损害结果则不应由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举例说明,甲厂向某湖排放有毒污水,污水流经某乙承包的鱼塘,某丙因与乙素有仇怨向乙的鱼塘投毒,某乙鱼塘的鱼苗全部被毒死,经查某乙的鱼苗系被丙所投毒物毒死。这个案例中,虽然甲厂对某乙有侵权行为,且按照无过错原则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因其损害结果是由丙造成的,因此某乙的损失应由某丙负责赔偿。
第二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解读:这一条来源于《民法通则》第107条的规定。
第三十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解读:完全照搬《民法通则》第128条的规定,只不过是加上了“正当防卫人”这一名词,明确了承担适当责任的主体。第三十一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解读:沿用了《民法通则》第129条的规定,但是将其中“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改为“或者给予适当补偿”。个人认为现在的表述更为准确,原因在于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行为本身是由于自然原因构成的不可抗力而引起的,不具有违法性。而不可抗力是侵权责任的免除事由,既然是免除责任而不是减轻责任,避险人当然完全不用承担民事责任。而“承担适当民事责任”的情况应出现在侵权行为过程中存在“减轻事由”的情况,因此“承担适当民事责任”的提法并不合乎法理。而由于“给予补偿”的原因并不要求具有违法性,甚至要求具有一定合法性,因此“给予适当补偿”更加符合此条文所述情况中双方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三十二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解读:来源于《民法通则》第133条,但有两处变化。一是原规定“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现由监护人完全赔偿。因本条第一款已经规定了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赔偿责任,所以第2款规定的完全赔偿责任仅限于无限人赔偿不足的部分,且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情况。二是原条文设定了“单位担任监护人除外”的但书,现取消。这一变化完善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义务,使得单位担任监护人不再成为其不负赔偿责任的事由,更加保护了被监护人和被侵权人的权益。
第三十三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本条第一款规定了完人在其行为不受其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实施侵权行为时,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在“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侵权行为人有过错的承担赔偿责任,没有过错的仅承担适当补偿责任。如侵权行为人在“梦游”状态下实施侵权行为,被侵权人如不能证明侵权行为人有过错,则不能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仅能要求其给予适当补偿。
本条第2款实际上是第一款的“但书”,规定在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而使得侵权行为人的意识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不能因其意识失去控制而免除或者减轻其侵权责任。但笔者认为,此款仅适用于侵权行为人采取“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而主动使自己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情况。因被强迫使用“酒精、麻醉、精神药品”而使得自己暂时失去意识,而实施的侵权行为,应由强迫者承担责任,被强迫着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解读:“雇主责任”在之前的法律条文中均没有明文予以规定,仅在《民诉意见》第45条以及《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11条中有所涉及。
按照本条文字表述,“用人单位”指的是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的主体,在劳动者为完成劳动工作而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在“劳务派遣”中,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的事实上是“派遣单位”,但所完成的工作则是由接受劳务派遣的单位收益,因此本条第2款规定了在此种情况下,由接受派遣的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派遣单位仅在其有过错时承担补充责任。
此条在审议时争议较大是由于,此条并没有规定承担了侵权责任的单位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劳动者行使追偿权,同时《劳动合同法》中也仅规定了“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容易造成无论劳动者对侵权行为有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都由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的误解。在出台新的司法解释之前,恐怕援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更为公平且结合实际。
第三十五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解读:同上条一样规定的是“雇主责任”,只不过这条规范的是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例如雇佣保姆等。同样也没有规定雇主在被雇佣者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侵权后果时的追偿问题。举例如雇佣保姆去买菜,结果在菜场因口角进而动手,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失时,均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如无新的司法解释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进行细化,则本法施行后恐只能继续使用《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作为判案依据。
第三十六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网络侵权责任,主要针对的是因网络而引起的对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的侵权行为。在此之前《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在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已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此条基本源于该解释中的规定。该解释第五条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加以了区分,如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如网站、提供网络传输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如电信等网络服务商,规定了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提供实际侵权人的网络注册资料的也承担侵权责任。而本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承担连带侵权责任,较之前的规定更为宽泛。
第三十七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即因合同或者其他民事行为而引起的“安保义务”,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所谓补充责任在理论上亦可称之为补充的连带责任,与平行的连带责任不同,补充的连带责任人仅在主责任人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侵权责任的时候,才承担部分或者完全的侵权责任。且在安保义务人承担了补充责任后仍可按照本法第13、14条之规定对实际侵权行为人行使追偿权。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本条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并将该解释中的“未成年人”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保护对象根据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独立生活能力等因素而变化,本条规定应属更为科学合理。此条可以理解为在此类侵权行为中,对该教育、管理机构适用的是“过错推定”。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解读:类似于上条的规定,但在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中,教育、管理机构承担的是过错责任。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解读:按照本条规定,第三人侵权造成无限人身损害时,由直接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赋有管理、教育职责的教育机构未尽到其职责时,承担补充责任,对于该机构而言其本质也属于过错责任。本法第38、39、40三条虽来源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7条和《民通意见》第160条的规定,但根据侵权行为的实施者、赋有教育、管理义务的单位是否尽到相应义务的不同,对无限人在机构内受到的侵权伤害的归责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对保护无限人的合法权益更为有利。
第五章 产品责任
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这里补充一下产品缺陷和产品瑕疵的区别: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产品瑕疵是指产品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在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等方面存在不合格的状况。简单讲,产品即使不合格但正常使用不至于损害使用者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属于瑕疵产品;产品即使符合合同约定的使用标准但即使正常使用也有可能会损害使用者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属于缺陷产品。
按照上述理解,只有因产品存在缺陷而引起了使用者或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才属于本章所规定的产品侵权,如生产、销售者按照法律规定明示销售具有瑕疵的产品,即使因此而引起使用者人身或财产损害,也不构成产品侵权。仅此而言,对于《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应该来说更加体现了产品侵权责任中对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过错归责原则”。
第四十二条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本条直接源于《产品质量法》第30条的规定,具体表述亦未有任何变化。可以理解为在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时候,推定销售者对产品缺陷具有过错。
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对产品缺陷引起侵权责任,生产者与销售者对消费者承担的是连带责任,且此种连带责任为平行的连带责任,即消费者可以向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任一方提出完全的赔偿请求,不存在先后主次之分。
第四十四条 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解读:此条和上一条第2、3款规定的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在对消费者承担了连带责任后的追偿权,此追偿权在《民法通则》第132条中也有所反映。但本条对行使追偿权的对象的表述更为宽泛,增加了“等第三人”,且明确规定了行使追偿权的依据为“过错”。
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解读:同本法第21条规定一样,所规范的是一种因产品缺陷而引起的准侵权行为,赋予了准被侵权人要求准侵权人承担部分侵权责任的权利。
第四十六条 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产品质量法》第40条第5款规定了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有三项免责事由,其中之一便是“生产者能够证明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由于缺陷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消费者而言往往具有强势地位,缺陷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很容易因此条而免除其本应承担的责任。由此,本条便对缺陷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上述条款而免责的事由作出了适当限制,但按照表条表述,并不是只要产品投入流通领域后生产、销售者发现了该产品存在缺陷,就不得适用《产品质量法》第40条中的免责条款。只要生产者、销售者采取了必要、及时、合理、得力的补救措施,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就不用承担侵权责任,此时的损害结果可以视为意外事件而引起,不存在生产者、销售者的过错。此条也应为本法亮点之一。第四十七条 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解读: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的是否应刑事或者行政责任,这里不作讨论。但这里应该可以认为,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于产品具有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危险性是明知的,因此本条规定在此种情况下,被侵权人可要求惩罚性赔偿。但什么是“相应惩罚性赔偿”暂无明确规定,是否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的标准给予一倍的惩罚,本法司法解释出台前笔者不敢擅自断言。
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四十八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解读:本条指的是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引起的侵权行为的责任划分和归责原则等直接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但遇到《道交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详细的时候应该适用本法。
第四十九条 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解读:根据《道交法》第76条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引起的侵权责任,也应适用过错原则。在租赁、借用等情况下,机动车所有人对侵权行为并无过错时,应由机动车的实际使用人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机动车所有人有故意隐瞒机动车存在事故隐患等过错时,对侵权结果的产生,该机动车的所有人实际上存在一定过错,因此此条规定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机动车属于特殊的动产,其所有权转移的应以交付为标志,其办理转移登记仅是对所有权转移的确认。因此,此时机动车的所有权应以转移至受让人,而此时产生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应有受让人承担。当然如实际使用者并非受让人的,则应适用本法其他规定。
第五十一条 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根据《道交法》第14条、第16条之规定,拼装机动车、驾驶已达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路行驶的均属违法行为。买卖上述车辆更为法律所禁止,转让人、受让人均应承担违法责任。而由此类车辆造成交通事故侵权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属共同过错,应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二条 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解读: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2条的规定,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在垫付抢救费用的情况下,均有权向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解读:本条其实所指的是两种情况。一是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够确认肇事车辆,但无法核实或找到肇事人,且该车辆投了交强险时,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二是交通事故发生后无法确认肇事车辆或者该车辆未投交强险时,由救助基金垫付相应费用,而后由救助基金向肇事人进行追偿。
保险公司对交通事故侵权的责任主体行使追偿权的范围,理论和实践界存在一定争议。但笔者认为,本法第52条、53条规定行使追偿权的依据为保险公司或救助基金无法定赔偿事由,同时又因法律规定承担了垫付义务,因此本法规定的追偿权的范围不区分交强险赔偿的责任限额,应可对所垫付的费用行使完全的追偿权。这一规定更有利于让保险公司、救助基金先行垫付交通事故的抢救费用,从而更及时的保护交通事故侵权中被 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解读:本条事实上确立了医疗损害侵权中的两个原则。一医疗损害侵权中适用过错原则,即医疗机构或者义务人员有过错时,方才承担侵权责任;二雇主赔偿原则,即医疗损害侵权中,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义务人员有过错,其赔偿责任均由该医疗机构承担。前一原则为我国法律条文中第一次对医疗损害侵权的归责原则所作的较为明确的规定。后一原则与本法前面雇主承担完全赔偿责任具有一致性,但同样存在因雇员故意或重大过错造成医疗损害侵权的,医疗机构没有对其行使追偿权的依据。
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本条为我国立法中对患者知情权的首次规定,规定了尊重患者知情权为医务人员的义务,未尽到该义务视为医务人员有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予以赔偿。但此条中,“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表述过于模糊,不利于具体操作,应待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否则对其表述的误解容易给处于强势地位且有专业话语权的医院以过多的借口,不利于对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五十六条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解读:此条可以视为上一条的但书,即在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可以在患者知情权与患者生命权、重大健康权之间做出符合患者利益的选择。但此条应仅限于高于患者知情权的生命权或重大健康权受到紧迫危险时方可适用。
第五十七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此条中在审议过程中争议较大的是对“相应的诊疗义务”的具体限定表述。正式公布时仅保留了“当时的医疗水平”这一定语,而删除了“考虑地区、医疗机构资质、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这句话。其意义在于避免实践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此来作为不尽诊疗义务的借口,而造成“水平低犯了错误就不承担责任”的误解。但是具体适用本条的时候还是应考虑以上已被删除的那句话来综合考量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了其相应的诊疗义务,不能“一刀切”。
第五十八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解读:此条规定了医疗损害侵权行为中,适用过错推定的特殊情形。根据最高法《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而病历资料是证明上述事由的关键性证据,其控制权往往在医疗机构,因此在医疗机构提供不出应由其保存的相应病历资料的时候,由其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或者直接规定推定其存在过错,事实上是殊途同归的。
第五十九条 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解读:此条规定,对于因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生产者、血液提供者与医疗机构一起对患者承担事实上的连带责任。此时事实上医疗机构是否明知器械缺陷、血液不合格的情况,并不影响其对患者承担赔偿责任。如上述事故中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中同时存在过错,共同造成患者的损害结果,那么医疗机构和上述单位应属于共同侵权,其对患者承担连带责任后,对内应根据责 任大小划分承担份额,对超出自己应承担份额的部分才能行使追偿权。而本条并未规定提供器械等的单位有追偿权,因此可见,本条所述仅限于医疗机构在此中无过错的情形。
第六十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解读: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
其一,患者或其近亲属不配合时,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无过错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有过错的按过错承担相应责任,此规定体现了公平原则。同时注意,这里指的不配合是指不配合符合诊疗规范,而对于是否符合诊疗规范的证明责任应归于医疗机构。
其二,在抢救生命垂危患者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以外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患者损害的,医务人员因尽到了诊疗义务而无过错,此事应属于意外事件。
其三,此项中的“当时医疗水平”应与本章第57条中规定的一样,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
第六十一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
解读:本条第一款规定事实上是对病历资料的列举解释。第二款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上述资料,这是对患者知情权的事后保护。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中对患者的查阅、复制权就早有规定,且规定此服务不是免费的。但是遗憾的是,无论本法还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医疗机构应患者要求提供复制服务的时间均未做规定,这样既给了部分医疗机构拖延的合理借口,又给了他们造假的时间。
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便是本法中唯一涉及隐私权保护的条款,规定了泄漏患者隐私或未经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均属于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侵权行为。
第六十三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解读:个人认为,由于医疗机构对于患者拥有绝对的专业性优势,因此最高法应出台司法解释,将何为“符合诊疗规范的检查”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或限定,且规定证明其检查符合诊疗规范的举证责任应归于医疗机构。否则很难想象,要患者去证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作出的检查不符合诊疗规范存在多大的困难。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这里只规定了“检查”,而对药品使用是否必要或者违反诊疗规范并未作出规定,大概也是因为对药品使用的监督难度要大得多的缘故吧。
第六十四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解读:此条体现了对合法履行自己职责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保护,主要针对的是实践中出现的“专业医闹”。至于具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应区分其行为的性质分别按照刑法或者治安处罚法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纵观本章,共十一个条文,保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仅有第60和第64两条,鉴于实际生活中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强弱势地位,此种立法虽表面上有所倾向性,但其实质上更体现了公平原则,更有利于平衡医患之间的地位。
第八章 环境污染责任
第六十五条 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因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而造成的损害,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本条中取消了“因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这一限定,无论有无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只要因环境污染造成损害的,污染者都应承担侵权责任。可以说这一变化,更体现了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 无过错归责原则。
第六十六条 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解读:本条源于《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3项之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在环境污染侵权中法定的特殊的不承担责任事由即免责事由,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3款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免于承担责任”。
2、《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2条规定:“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用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造成污染损害的有关责任者免于承担责任:(1)战争;(2)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3)负责灯塔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
这里注意“不可抗力”的所指,在《民法通则》的一般规定中和本法环境污染侵权规定中的范围是不完全一样的。如:民法通则》规定的免责事由为“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部分社会事件(如战争、政府封锁及禁运等)。但在环境污染侵权中规定的范围相对较小,如《环境保护法》规定免责事由只限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事由只限于“战争”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另外,对于与一般侵权行为相同的免责事由,如第三人过错、被侵权人故意等这里不再累述。第六十七条 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解读:按照本法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对被侵权人应承担连带责任,本条规定的是共同侵权人间的责任大小比例划分原则,并不影响被侵权人要求其中任意一方承担完全的赔偿责任,只不过承担了完全责任的一方可以按本条划分的赔付比例,对其承担限额以外的部分向另一方行使追偿权。
第六十八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解读:由于环境污染侵权采取的是无过错归责原则,因此在存在第三人过错时,就可能出现第三人和污染者两个向被侵权人承担责任的主体。因此,此条规定事实上要求污染者和第三人向被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而后污染者可向第三人行使完全的追偿权。其实质是要污染者对被侵权人垫付赔偿费用,这一规定更加有利于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九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六十九条 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源于《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但并没有向该条一样对高危作业进行例举。可以理解为按此条规定,高危作业的范畴比原有条文例举的“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更为宽泛。同时高危作业侵权也适用的是无过错原则,只不过其减责或免责事由较为复杂且其他专门性特别法也较少,因此本章条款较上一章要多。
第七十条 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民用核设施事故侵权的,承担责任的主体是该设施的经营者。民用核设施事故侵权的免责事由仅限定于于:一不可抗力中的战争因素;二受害人故意。受害人重大过失都不能构成其免责事由。
第七十一条 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民用航空器侵权的,其责任承担主体为该航空器的经营者。免责事由仅为受害人故意,这里注意受害人重大过失和战争因素都不能成为其免责事由。
第七十二条 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 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解读: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引起侵权的,其责任承担主体为占有或者使用者,而非所有权人,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为其免责事由。但这里应注意的是,被侵权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做为侵权人的减责事由,至于减轻幅度和比例应根据个案情况而定。
第七十三条 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解读: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而引起侵权的,其责任承担的主体为经营者,受害人故意和不可抗力为其免责事由。但只要被侵权人存在过失,这里既包括重大过失也包括一般过失,都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不能不说这里存在保护“铁老大”的嫌疑。
第七十四条 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而引起侵权的,其责任承担的主体为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按本条表述,所有人仅在有过错时才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在这里承担连带责任的依据应为“存在过错”。因此个人认为,这里指的管理人仅指受所有人的委托或管理人的转委托而直接履行管理义务的直接管理人,不应包括接受所有人委托而将管理事务交由他人管理的间接管理人。但如间接管理人存在过错的,其与直接管理人应参照共同危险行为来承担连带责任。如A公司将一有毒物质交由有保管能力的B公司保管,B公司在明知的情况下又将其交由无保管能力的C公司保管,C公司在保管期间不慎将该物质遗失,造成周围地区大量人口因其有毒物质而受到损害,这时A公司因无过错而不应承担侵权责任,B公司属于间接管理人但其明知C公司无保管能力而将该物质交由其管理应属存在过错,C公司作为直接管理人无保管能力造成该物质遗失当然也存在过错,因此对该物质引起的侵权责任,所有人A公司和B公司之间不存在连带责任,但B公司和C公司应参照共同危险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十五条 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而引起侵权的,事实上可以理解为对于所有人和管理人而言的第三人过错,因此所有人和管理人免责,此时的承担责任的主体应为非法占有人。但由于高度危险物本身的特殊属性要求其所有人和管理人应有高度注意义务,因此不能证明其尽到了此义务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应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且证明尽到该义务的举证责任在所有人、管理人一方。
第七十六条 未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受到损害,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的,可以减轻或者不承担责任。
解读:未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而引起的侵权中,其管理人本应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但在管理人举证证明其采取了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时,可以推知受害人存在重大过失或者故意,因此按照受害人过错的程度,管理人可以相应减轻或者免除赔偿责任。
第七十七条 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法律规定赔偿限额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规定了按照本章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限额,有特别规定的按特别规定来办。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主要涉及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对赔偿限额的规定,因过于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七十八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解读:本条源于《民法通则》第127条的规定。饲养动物侵权的,其责任承担的主体为该动物的饲养人和管理人,但被侵权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时,可以分别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但根据《民诉意见》第7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的规定,对减免责事由由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承担举证责任。第七十九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这一条笔者理解为对上一条的补充,即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而造成他人损害时,无论被侵权人是否有过错,该动物的饲养人和管理人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时即使是被侵权人存在故意,也不能免除饲养人和管理人的责任,应结合上述2条,综合评判双方责任,对饲养人和管理人的责任予以减轻。
第八十条 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解读:同上条一样,是对第78条的补充,也就是说饲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类动物的,无论被侵权人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饲养人和管理人都应承担侵权责任。此时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只能作为减责事由,而不能作为免责事由。
第八十一条 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动物园动物造成侵权的,其责任承担的主体为动物园。其特有的免责事由为“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能够证明”指的是举证责任归于动物园一方;二是何为“尽到管理职责”,这个判断就较为模糊了;三是无论被侵权人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都不能成为动物园一方免责的理由,但是笔者认为被侵权人的故意在此时应可以作为适当减轻动物园一方责任的理由。
第八十二条 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表面上此条规定很合理,动物被遗弃或逃逸后造成的侵权责任由其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但是这里里面存在一个具体操作的问题,如在动物被遗弃或者逃逸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其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身份呢?逃逸的还好说,爱物心切的饲养人可能会来寻找,但是遗弃的呢?除非是在很短时间、很近距离内,否则在饲养人或管理人不认的情况下,如何证明?难度太大。因此个人认为,此条的可操作性非常低。
第八十三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解读:第三人过错在动物侵权做不再作为完全的免责事由了。在此之前根据《民法通则》第127条的规定,第三人过错造成的动物侵权,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而根据本条,即使因第三人过错造成的动物侵权也应有饲养人或管理人和第三人对被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只是饲养人或管理人赔偿后对第三人有追偿权。
第八十四条 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解读:这一条规定,事实上确认了在饲养动物过程中,虽未造成他人人身、财产的实际损害,但违背了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妨害了他人生活,属于准侵权行为。具体适用本条可以要求饲养人和管理人,采取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措施。
第十一章 物件损害责任
第八十五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解读:此条源于《民法通则》第126条的规定,对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采取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推定其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此条比之前规定多加了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行使追偿权的规定。此条表述上,引入了“使用人”这一概念,是的承担责任的主体范围更加完善,应属本法立法亮点。
第八十六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解读:仅按本条字面表述,只要建筑物、构筑物倒塌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就应承担连带责任。按此理解,建筑物、构筑物倒塌引起的侵权,应采取的是无过错归责原则。但后面第二款又规定因其他责任人(如设 计单位)原因造成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这又是明显的过错原则的体现。因此适用此条,应分为两步,首先确定责任主体,如有除建设、施工单位以外的责任主体,则应由其承担过错责任;其次如暂时无法确定建设、施工单位以外的责任主体,则一律由建设和施工单位根据无过错原则承担连带责任;再次如前述主体承担了连带责任后发现了其他责任主体,则由承担了连带责任的单位向其行使追偿权。
第八十七条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解读:本条规定的即是对高空抛物这种共同危险行为的规定。在此之前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司法解释》第4条、《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共同危险行为人如不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就应当共同对被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条虽延续了之前规定的原则,但在具体表述上将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形式改为补偿。因无法证明所有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行为均具有违法性,“补偿”这一表述更为符合共同危险行为人的法律地位。
第八十八条 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堆放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源于《最高法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6条的规定,堆放物而引起侵权的,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堆放人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根据《民通意见》第155条的规定,因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当事人均无过错,应当根据公平原则的酌情处理。因此堆放物倒塌侵权中,事实上采取的是无过错的归责原则,当然存在被侵权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第三人故意等因素时,堆放人应该减轻、或者免除其责任。
第八十九条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是对公共道路上的堆放物等妨碍通行的物品引起侵权的规定,承担责任的主体即包括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也应包括具体实施堆放、倾倒、遗撒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前一类责任主体承担侵权责任应源自于其他法定或者约定的管理义务,可以理解为只要因公共道路上的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侵权的,视为对道路负有管理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未尽到相应管理义务,应该说事实上适用的是无过错原则。后一类责任主体承担侵权责任应源自于其在公共道路上实施了堆放、倾倒、遗撒等危险行为,应该说适用的是过错原则。
第九十条 因林木折断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林木折断而引起的侵权,其责任承担的主体为所有人或管理人,归责原则为通常理解的过错推定,即除非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就推定为过错。同时应注意到,当管理人和所有人均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时,应由其二者承担连带责任。此条源于《最高法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6条的规定。
第九十一条 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第一款源于《民法通则》第125条的规定,文字表述上仅取消了“道旁”这一地点表述,可以理解为属于“公共场所”的“道旁”属于本条规定范围,不属于“公共场所”的家庭院落等即时是“道旁”,因对其挖坑、修缮造成他人损害的,也不属于本条规范范围。同时,本条第2款单独新增了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的规定,具体原因可能在于,第1、2款所述情况管理人要免责须举证证明的事项不同。
对于此条采取的是哪种归责原则,学界仍有争论。但本人认为,在本条所述情况引起的侵权中,按本条规定采取的应是无过错的归责原则。设置了明显标志和采取了安全措施,足以使任何人按照通常的注意通行就可以避免损失的发生;尽到管理职责,这两条应归于免责事由。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九十二条 本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解读:本法虽于2010年7月1日起即可施行,但根据上述逐条解读,仍有大量不明确、不具可操作性的条款需要进一步解释,否则本法很难说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对精神损害赔偿 我国立法首次明确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表示,这个规定,一是把精神损害赔偿严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权益上,侵害人身权益就包括侵害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但不包含财产权。二是什么情况下构成精神损害。侵权责任法用了“严重精神损害”这个词。
产品缺陷损害他人 生产者应当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明确,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运输、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此外,侵权责任法还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污染环境造成损害 污染者担法律责任
法律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明确,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法律还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药品等致医患纠纷 可向医疗机构索赔
侵权责任法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车主与驾驶人不一致 交通肇事如何担责
侵权责任法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侵权责任法还规定,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
建筑物倒塌伤害人 建设施工单位担责
法律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动物造成他人损害 饲养或管理人担责
法律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法律明确,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从事高度危险作业 造成他人损害应担责
法律明确,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法律规定,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法律明确,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侵权人获利难确定 由法院判定赔偿额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侵权人获得利益难以确定,由人民法院判定赔偿数额。
此外,侵权责任法还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侵权责任法规定: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等造成患者损害的赔偿责任。因药品、医疗器械所致医患纠纷可以向医疗机构要求赔偿,医疗机构先行赔偿后有权向缺陷产品的生产者追偿。
这部法律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是侵权责任法的一个亮点。第一次明确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包含精神损害赔偿金的金额、计算办法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怎么认定,什么情况下构成精神损害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究竟赔多少,确实存在争论。
侵权责任法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时发生的交通事故怎么处理?侵权责任法作出明确规定。侵权责任法第49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解读:此条为本法的立法目的。表述了侵权责任法除填补损害之外,还具有预防、惩罚的功能,首次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侵权损害赔偿具有制裁、惩罚性。第二条【适用范围】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解读:此条列举了本法所保护的民事权益。首次在我国成文法中列举了隐私权这一概念,而此前我国并无事实上的隐私权利的规定,实践中主要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隐私权益的保护参照对名誉权的保护进行。
第三条【被侵权人的请求权】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按照本法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对行使权利主体的限定采用了“被侵权人”这一新概念,并没有沿袭民法通则“受害人”的概念,突出了侵权责任的“有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损害后果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大构成要件,更科学、合理。
第四条【侵权责任优先】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 权的优先效力。相对于公法责任而言,侵权责任是基于民事行为由民事主体予以主张,二者间权利行使的主体并不对等,而一切公权最终都是为了保护私权,所以不应该与私权争利益,应当让步于私权,以使私权真正得到实现。因此本法沿袭了一贯的“先民后刑(行)”原则,体现了私权、公权平等保护的立法原则。例如,甲酒后驾车撞伤乙,法院判决甲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处罚金,而同时应对乙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加入甲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罚金和赔偿金,则应先支付乙的赔偿金,然后再支付罚金。
第五条【侵权责任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此条规定本法与其他法律规定冲突时如何适用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涉及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本法属于一般法,按照立法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本法在法律条文中直接规定了与其他特别法有冲突时适用其他特别法,先行裁决了法律冲突,节约了立法资源。而《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规定与本法有冲突时,则应当严格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选择适用本法。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六条【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第一款规定了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即一般情况下只有行为人对侵权后果具有法定的过错时才承担侵权责任,无过错时只有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承担侵权责任。这一原则只是重申了我国立法对一般侵权所采取的规则。
;第二款规定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即在损害事实发生后,基于某种客观事实或条件而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并由被推定者负担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明责任的规则。
本法中规定的过错推定原则有,一是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中,监护人责任、暂时丧失心智致人损害、用人者责任、网站责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到损害的责任;二是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机动车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人身损害的;三是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四是在动物损害责任中,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损害,以及动物园的动物造成损害的;五是在物件致人损害中,建筑物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致人损害、堆放物致人损害、林木致人损害、在公共场所危险施工等。
例如,甲某阳台上摆放的花盆坠落,砸伤了乙某,则甲某应承担对乙某的侵权责任。但如果甲某证明自己对花盆尽到了妥善管理的义务,则甲某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无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解读:此条规定了侵权责任归责的无过错原则。即在法定情形下,不管侵权人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法律规定采取无过错原则的情形主要有:1.产品责任;2.高度危险责任;3.环境污染责任;4.动物损害责任中的部分责任。
例如,甲化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废气污染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损害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则不论甲化工厂是否存在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条【共同侵权行为】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按照法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过错导致他人合法权益损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如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教唆人和行为人构成共同侵权人。
此条规定共同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才承担连带责任,将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单列为第九条,对民法通则原规定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实质内容并未改变。
例如,甲乙二人整理收拾共同租住的房屋,一起将一台废旧电脑从后窗扔下,结果砸伤刚好经过的丙,则甲乙二人共同实施了侵权行为,对丙造成的损伤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解读: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该条文明确的是,在没有外力帮助、教唆的情况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自实施侵权行为,其监护人都应承担民事责任,尽到了监护义务的可以减轻其义务。
而此条文明确的是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教唆或者帮助的情况下,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仍应承担相应责任。两个条文实践中应区别适用。
例如,甲怂恿乙放火烧丙家门口的垃圾箱,结果引起丙家房屋着火,则甲与乙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乙为8岁儿童,则甲承担侵权责任,但假如此时乙的父母疏于看管,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十条【共同危险行为】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危及他人权利的危险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但不能准确判定加害人的情况。由于无法确定加害人,法律推定各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有过错,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行为人都是加害人,并承担连带责任。
例如,甲乙比赛投掷石子,看谁投得远,同时投出后砸伤路过的丙,如果能够确定砸伤丙的石子是谁投的,则由投掷石子的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不能 确定,则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一条【无意思联络但承担连带责任的分别侵权行为】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本条规定的是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人事先并无共同的意思联络,属于客观的关联共同,数个应承担全部责任的侵权行为叠加在一起,其实是不真正连带责任,法律特别规定为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开车相向而行,都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将在路中央过斑马线躲闪不及的丙夹击撞成重伤,则甲乙二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无意思联络的分别侵权行为】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无过错联系的共同加害行为,本质仍为单独侵权行为,行为人只能就其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适应的按份责任,即各自承担各自责任,而非连带责任。
例如,甲市政公司在路中央维修下水管道且未设置任何警示标志,乙开车欲闯红灯超速经过该路段,丙在此时按交通指示信号横穿马路,见乙车开来急忙往旁躲闪,不慎掉入甲公司维修的下水道中,如果能确定甲乙责任大小,则各自承担相应责任,不能确定的,则甲乙平均承担对丙的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连带责任】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解读:此条规定的是连带责任的对外关系,在实践中,被侵权人有权选择明显具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以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甲乙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致丙损害,对丙承担连带责任,此时并有权选择甲乙中的任何一人承担全部责任,也可选择由甲乙二人共同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连带责任人内部的责任分担】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连带责任的对内关系。明确了因侵权行为而承担的连带责任属于真正连带责任,即多人侵权中,一人对外承担了侵权赔偿责任,并不能使得其他侵权人的侵权赔偿义务归于消灭。连带责任人对外承担了连带责任后,对于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部分,对内有追偿权。
例如,甲乙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致丙损害,对丙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能确定责任大小,则甲乙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则对丙的赔偿数额甲乙各付一半。如果甲支付的赔偿数额超过了自己应承担的份额,则有权要求乙支付自己超过应承担数额的部分。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解读:此条列举了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比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少了修理、重作、更换和支付违约金两项,这两项主要是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畴,因此本法没有予以列举。此外,除了此条列举的主要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外,还有其他的责任方式。
第十六条【人身损害赔偿】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解读:此条与《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相比,增加了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减少了残疾生活补助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的生活补助费。本条并没有像《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那样详细列出所有需要侵权责任承担人赔偿的项目,但却以“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概之,可以说还是为日后修正或做出司法解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第十七条【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解读:此条即是媒体炒作、坊间传闻的“同命同价”,其中“可以”应当作原则理解,即没有特殊情况的,均应当适用数额相同的赔偿标准。之前如果在同一起交通事故中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死亡,则分别按城镇和农村居民标准确定死亡赔偿金,侵权责任法公布实施后,则按统一标准确定,就高不就低,即在同一起交通事故中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死亡的,均按城镇居民标准确定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被侵权人死亡或者合并、分立时请求权人的确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解读:此条是规定的是赔偿权利主体。
第一款“近亲属”的范围,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12条的规定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且配偶、父母、子女为第一顺位,其余为第二顺位。
除近亲属外,其他依靠受害人抚养的人也应享有赔偿请求权,但 “依靠受害人抚养”的具体标准,有待司法解释予以解决。目前就因第三人原因而引起的工伤事故中,侵权人已经赔偿的情况下,能否免除被侵权人所在用人单位的工伤赔偿责任问题,理论界有争论,但实践中最高法通过答复的形式事实上已经给予了在此种情况下被侵权人有获得“重复性赔偿”的权利。而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与此有矛盾之处,有待进一步明确。
第十九条【侵害财产损失的计算】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解读:本条规定的是财产损失的计算方法,即差额计算法以及其他计算方法。损失为正常情况下实际上可以得到的利益,而损失发生与实际赔偿相应期间的利息损失,侵权者应当赔偿。
但由于不同地区间存在价格差异,这样市场价格的确定就存在一定困难,究竟应如何确定,是以侵害行为发生地还是法院所在地等的市场价格来确定,有待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为某一个地域范围内物价部门确定的市场价格。
第二十条【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解读:此条适用的前提是被侵权人存在财产损失,适用顺序是,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所获得利益——难以确定——协商——协商不一致起诉的——法院确定。但如果出现“损人不利己”的情况,即侵权人并没有获得利益,此时是否可以按照本条适用顺序,关键在于“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是否包含了“没有获得实际利益”的情况,这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第二十一条【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体现了侵权法第一条预防损害的立法精神。将对被侵权人造成人身、财产权益损害具有紧迫性的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赋予被侵权人行使事前或者事中“防卫”的权利,不以侵权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行使权利的对象仅限于侵权人。
第二十二条【精神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解读:首次在法律中明文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延续了原来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中 “严重精神损害”为精神损害赔偿提条件的规定,但“严重精神损害”的衡量标准并未明确,在实践中容易引起争议,有待进一步明确何为“严重精神损害”。
第二十三条【为保护他人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责任承担】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因见义勇为行为而遭到损害的责任主体的问题。见义勇为者因其义举而受到的损失应向侵权人要求赔偿,只有在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的情况下,受益人才有适当补偿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公平分担损失】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解读:此条体现了公平原则。双方都没有过错,不存在可归责性,出于公平,则主要考虑当事人的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由双方当事人分担损失。
第二十五条【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解读:此条规定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体现了尊重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私法自由原则。协商不一致时,则以一次性支付为常态,但在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且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可以分期支付。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过错相抵】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过错相抵,但这里的过错是指过失,不包括故意。在实行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情形下,都可以适用过错相抵,但对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侵权行为,一般不适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
第二十七条【受害人的故意】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解读:因受害人故意致使损害发生,则此时损害为受害人主观追求的目标,行为人对受害人的损害不承担责任。
例如,在聚众斗殴中,一方因斗殴受到损害,则另一方不承担侵权责任,受害人不能向另一方主张赔偿。第二十八条【第三人的原因】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名义侵权人的责任免除。比如甲车碰撞乙车,导致乙车撞上受害人丙,那么乙就是名义侵权人,丙受到的损害则应当由甲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还是应当依照特别规定。如环境污染、动物致人损害、宾馆等公共场所管理人的补充责任、教育机构的补充责任等场合,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二十九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不可抗力免责。应注意不可抗力必须是导致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如果侵权人有机会防止不可抗力所致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但因其过错未能防止,则不能免责。如果有法律规定即使损害由不可抗力造成仍不能免责,则应依照此特别规定。
例如,明知有大雾或其他不适宜飞行的天气仍然要飞行,导致损害民用设施或公用设施,此时就不能援引不可抗力免责条款,侵权人仍要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正当防卫】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正当防卫免责。但超出必要限度造成的原本不应有的损害,正当防卫人不能免责,应对超出防卫限度的那部分损害承担适当的责任。如果防卫人在防卫过程中故意对不法侵害者采取加害行为,则应对其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承担全部责任。
例如,甲为报复举刀追打乙,乙躲闪不及顺手拾起路边的棍子反击,将甲打伤,如果乙的反击没有超过足以制止甲对自己伤害的限度,则乙不承担责任;如果乙的反击明显超过足以制止甲对自己伤害的限度,则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乙在制止甲对自己伤害后为泄愤故意继续加害甲,则应对后来故意加害造成的损害承担全部责任。
;第三十一条【紧急避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紧急避险的责任承担。
例如,甲养的宠物狗突然挣脱,冲向正在行走的乙,乙为避免被狗咬伤撞翻了路边丙的小摊,此时丙的损失由甲承担责任。如果由于天气恶劣,大风刮倒了路边的大树,为避免被树砸伤,乙在奔跑过程中撞翻了路边丙的小摊,此时乙对丙的损失不承担责任,或者根据乙的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适当给予补偿。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三十二条【监护人的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监护人责任,系法定替代责任,以过错推定责任为主,公平原则为补充,无论监护人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责任,如果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可适当减轻其责任。且本条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侵权行为发生时认定。
例如,未成年人甲在犯病期间打伤了乙,对于乙的损失由甲的监护人丙承担责任,若丙尽力制止甲侵害乙的行为,则可以适当减轻丙的责任,但不能免除。如果诉讼时甲已成年,则仍由丙承担责任。此例中,假如甲有自己的财产,则赔偿费用应从甲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由丙进行赔偿。
第三十三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无意识或者失去控制后的责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以过错推定责任为主,公平原则为补充。
例如,出租车司机甲载客过程中突发心脏病,导致车辆与乙车相撞,如果甲明知自己有心脏病而未在身边备有治疗药物,则对于乙车的损失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甲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且从未有过突发心脏病的情况,则应根据甲的经济状况对乙车进行补偿。假如此例中甲是由于醉酒、滥用麻醉药或精神药品等暂时行为失控而撞上乙车,则对于乙车的损失甲应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用人单位的替代责任,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而损害他人,用人单位无论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工作人员因与工作任务无关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则由行为人自己承担侵权责任。在劳务派遣情况下,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而劳务派遣单位则承担过错补充责任,没有过错仍不承担责任。
例如,甲装修公司工人乙为客户粉刷外墙时油漆桶坠落,砸伤行人丙,对于丙的损失则由甲装修公司承担责任。如果乙是由丁公司派遣到甲公司的,则只有在丁公司招聘、录用乙时对其健康状况、能力、资格以及能否胜任所任职务等考察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由丁公司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否则仍然由家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十五条【个人劳务关系中的责任】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个人劳务的责任承担。造成他人损害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提供劳务者自己受到损害采取 过错责任原则。
甲为乙擦阳台外玻璃过程中,玻璃脱落将行人丙砸伤,则由乙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是乙不慎掉下阳台,则根据甲乙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网络侵权责任】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第一款规定的是网络侵权责任。与本法第二条规定相比属于特别法条,规定的是利用网络进行的直接侵权行为。
第二款有待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需要被侵权人提供什么证据才须采取措施防止损害的扩大。如果网络用户实际没有侵权,采取上述措施,是否违约,网络服务提供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等,在实践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款规定的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的共同侵权,与本法第八条一直,应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采取过错推定原则。
例如,甲在乙商场购物,商场突然着火,乙被烧伤,此时甲商场对乙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假如火系丙放的,则由丙承担侵权责任,但此种情况下如果甲商场疏于管理未及时发现隐患,仍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采取的是过错推定原则。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损害,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都应承担侵权责任。只有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能够证明自己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况下才能免责。具体适用时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损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况下,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才承担侵权责任,否则不承担责任。本条具体适用时应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0条规定。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解读:此条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例如,6岁儿童甲在学校上学期间,被校外跑进来的乙打伤,此时应由乙承担侵权责任,学校不承担责任。但如果学校疏于管理,任由校外人员进出学校,则在乙无力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时,学校也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五章 产品责任
第四十一条【生产者的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生产者的责任。生产者免责事由仍然依照《产品责任法》的规定有以下三种情形:
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bsp;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二条【销售者的责任】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第一款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如果缺陷是销售者过错造成的,则应由销售者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款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销售者不能指明生产者和销售者,如销售三无产品时,由销售者承担最终责任。
第四十三条【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责任承担】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解读:此条规定了被侵权人的选择权。由于产品缺陷造成被侵权人损害,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被侵权人可以选择生产者或销售者作为赔偿者。但最终的责任承担者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谁有过错谁承担。
例如,甲在乙超市购买由丙食品厂生产的速冻水饺,食用后食物中毒,检验后发现是速冻水饺变质造成的,则甲既可以向乙超市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丙食品厂请求赔偿。如果甲选择向乙超市请求赔偿,而调查发现速冻水饺在丙食品厂加工过程中已变质,则乙超市赔偿甲的损害后有权向丙食品厂追偿,由丙食品厂承担最终的侵权责任。反之,如果甲选择向丙食品厂请求赔偿,而调查发现速冻水饺是在乙超市储藏过程中变质的,则丙食品厂赔偿甲的损害后有权向乙超市追偿,由乙超市承担最终的侵权责任。
第四十四条【生产者、销售者对第三人的追偿权】因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解读:产品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承担责任。但假如产品缺陷是由于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有过错的第三人追偿,此时,有过错的第三人成为侵权责任的最终承担者。
例如,上条例子中,假如最终调查发现速冻水饺变质是丁运输公司在从丙食品厂运往乙超市的路途中冷藏设备故障造成的,则乙超市、丙食品厂在赔偿甲的损害后,有权向丁运输公司追偿,由丁运输公司承担最终责任。
第四十五条【生产者、销售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责任】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解读:产品责任是无过错责任,此条的适用也不以过错为要件,无论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四十六条【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进行跟踪的义务。如果产品投入流通前没有发现产品缺陷的存在,生产者、销售者有义务对产品进行跟踪,一旦发现产品存在缺陷,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对造成的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甲品牌汽车投入流通时并未发现刹车不灵,售后检测出存在刹车失灵的情况,则应及时召回,如果召回不及时或者力度不够,造成使用者损害,则由甲品牌汽车公司承担侵权责任。第四十七条【惩罚性赔偿】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解读:此条规定了恶意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突破了民事损害补偿的原则。对明知产品存在缺陷的恶意生产者、销售者,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或死亡的被侵权人有权对其请求惩罚性赔偿。
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四十八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原则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特别法优先原则,机动车交通事故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执行。机动车之间的相撞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论机动车一方是否有过错,均应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此时机动车没有过错,则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租赁、借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超出机动车强制责任险范围的赔偿部分,由租赁、借用机动车的使用人承担责任,但假如机动车所有人过错,如明知借用人不具备驾驶技能、明知机动车存在故障等,则所有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乙借用甲的面包车搬家,路遇红灯时刹车不及撞伤人行横道上行走的丙,对于丙所受损害中超出机动车强制责任险范围的部分应由乙承担,但如果甲明知自己的面包车刹车不灵仍借给乙使用,则甲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转让并交付但未办理登记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已转让交付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的机动车赔偿责任。责任属于机动车一方的,超出机动车强制责任险范围的赔偿部分由受让人承担,沿袭了司法实践中动产风险自交付时转移的一贯作法。例如,甲将自己的面包车卖给乙,但还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乙开车过程中由于车速过快,遇到红灯刹车不及撞向前面行驶的丙车,则对于丙车所受损害中超出机动车强制责任险范围的赔偿部分由乙承担。
第五十一条【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共同侵权责任。应注意本条与上述第四十九条的区别,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机动车所有人相应的过错责任,而本条规定的则是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转让人和受让人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例如,甲将自己拼装的一辆二手汽车卖与乙,乙开车过程中车门脱落,路人丙躲闪不及被砸伤,则对于丙的损害由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二条【盗抢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解读:此条规定的是非法所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承担。盗、抢所得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由盗、抢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本条文义是保险公司可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机动车强制责任限额内垫付的抢救费用,而其在责任限额内的赔偿责任是否可以追偿存在疑问,有待进一步明确。
第五十三条【驾驶人逃逸后对被侵权人的救济】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解读:此条规定了驾驶人逃逸后对被侵权人的救济,机动车不明或未参加强制保险,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但最终的赔偿责任仍由交通事故责任人承担。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五十四条【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解读:此条规定了医疗损害的过错责任原则,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在法律考量的范围之外,改变了此前该因果
关系作为医方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的规定,且明确规定了承担责任的主体为医疗机构。
例如,甲在乙医院做手术,手术中大出血导致死亡,如果手术医生和乙医院有过错,则由乙医院承担赔偿责任。而此前医院要承担责任必须以手术存在过错、手术与甲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
第五十五条【说明、告知义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医务人员的说明、告知义务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诊疗活动中,只要医疗机构不能举出书证证明其尽到了说明义务,而患者又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例如,甲医院在对患者乙进行正常治疗的过程中,出了正常并发症,但却没有进行告知,结果导致患者乙死亡,则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原因在于患者有知情权,有权选择放弃治疗。
第五十六条【紧急情况下告知义务的例外】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解读:此条规定了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单方行医权,明确了公民享有的紧急救助权和医疗机构承担的紧急救助义务。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医疗机构有不得拒绝抢救的义务,排除了医疗机构非经患方签字而拒绝抢救的理由,且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治疗中有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仍应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甲出车祸被路人送往乙医院,情况紧急,如不立刻实施治疗就存在生命危险,等不及甲妻子到来,且甲处于昏迷状态,此时经医院院长或其授权的主治医生的批准,可以立即对甲进行手术治疗。假如在治疗中手术医生不慎致使甲大出血死亡,则医院仍应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十七条【诊疗义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解读:此条规定了医务人员的诊疗义务。在今后的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是否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将是法律考量的重要内容。如果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且因此而使患者受到损害,则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至于“当时”是否考虑地区差别,个人赞成最高法院“当时的国家标准+差别”原则,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需要考虑这一因素,但西部落后地区则需要考虑,以当地当时的医疗水平作为参考。
第五十八条【过错推定的情形】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解读:此条规定采取过错推定原则。本条第一项明确了违法就是过错,在今后的医疗侵权诉讼中,只要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就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这种情况下只要患者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项、第三项明确了出现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做病历“文章”、阻止患方维权的情况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若患者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患者甲在乙医院治疗过程中意外死亡,其妻子要求查看甲的病历资料,但乙医院拒绝提供,此种情况下可直接推定乙医院有过错,由乙医院对甲的死亡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十九条【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缺陷或者不合格血液输入责任】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解读:此条规定了医疗产品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及被侵权人的选择权。医疗机构对其向患者提供的医疗用品承担无过错责
,对这些医疗用品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医疗机构不管是否存在过错都应承担赔偿责任。而被侵权人有权选择请求医疗机构或缺陷医疗用品的生产者、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但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缺陷医疗用品的生产者、提供者追偿,即最终责任的承担者仍然是缺陷医疗用品的生产者或提供者。
例如,患者甲在乙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中,由于消毒剂失效导致伤口感染,对于受到的损害,甲既请求医疗机构赔偿,也可以请求消毒剂的生产厂家丙赔偿。如果甲选择乙医院作为侵权责任承担者,而消毒剂在丙厂生产时已失效,则乙医院赔偿后有权向丙厂追偿,此时责任的最终承担者为丙厂。
第六十条【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的情形】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本条第一项虽然规定患方不配合诊疗医疗机构免责,但如果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有过错,医疗机构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项“当时”的理解应与本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中的相同。
第六十一条【填写、妥善保管和提供病历资料的义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
解读:此条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客观病历资料有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的义务,以及根据患者要求提供查阅、复制的义务。而对诸如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主观性病历资料,患者是否具有复制权利,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拒绝履行本条规定的义务,则依照本法第五十八条,推定其有过错,对患者造成的损害,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第六十二条【患者的隐私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隐私保密义务和侵权责任。但保护患者隐私权需要掌握一个“平衡度”,如传染病、职业病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疾病就不应当隐瞒。
第六十三条【不得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解读:此条中如何判断过度诊疗行为,在医疗实践中是很大的难题,需要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
第六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医方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但是本条表述简洁,属于宣示性规定,实践中需要借助其他法律规定来执行。
第八章 环境污染责任
第六十五条【环境污染责任的归责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污染环境并给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不管污染者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但在不可抗力、被侵权人过错或其他免责条件下污染者免责。
第六十六条【污染者的举证责任】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环境污染者的举证责任,沿袭了民法通则一贯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环境污染纠纷中,由环境污染者就其免责、或减轻责任的情形及自己行为与所发生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不能证明上述情形,则由污染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两个以上污染者造成损害的责任】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
解读:此条规定了多个污染者的按份责任,即“比例分割赔偿制”。
例如,某地甲造纸厂和乙印染厂排出的污水、废气污染了附近居民的饮用水、空气,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对于上述情况造成的损害,根据两个厂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确定甲、乙两厂各自责任大小及应承担的赔偿份额。
第六十八条【因第三人过错污染环境的责任】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解读:此条规定了因第三人过错污染环境的责任。在存在第三人过错的情况下,被侵权人可以选择向污染者或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存在过错的第三人追偿,即责任的最终承担者为有过错的第三人。但此种情形下第三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污染者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
例如,甲为报复乙,将丙造纸厂的污水引流到乙的田地,造成田地中农作物死亡,乙可以选择甲或者丙厂作为赔偿责任承担者,如果选择丙厂,无论其是否有过错都应赔偿,但丙厂赔偿后有权向甲追偿。
第九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六十九条【高度危险责任的一般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采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损害他人,不管作业人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引起的,作业人免责。
例如,甲硫酸厂发生泄漏,污染附近居民的饮用水,造成乙在内的多人中毒,则对于乙等人的损害,无论甲厂是否有过错都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假如硫酸泄漏是乙为报复甲厂而故意破坏引起的,则对于乙的损失,甲硫酸厂不承担责任。
第七十条【民用核设施损害责任】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损害责任的承担。与上条一致,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在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等条件下免责。
第七十一条【民用航空器损害责任】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亦同于第六十九条,除受害人故意外,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包括航空器上抛掷物或者坠落物致人损害等,都应承担侵权责任。注意,此条中“他人损害”,不包括航空器本身所载的人或者财产的损害。
例如,甲航空公司的客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大雾,飞行不稳,致使机上行李坠落,砸伤乘客乙,对于乙受到的损害,由甲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但假如乙是机组人员,则甲公司与乙之间的损害赔偿纠纷属于雇员和雇主纠纷,不适用本条规定。第七十二条【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无过错责任中的重大过失相抵规则。
对于受害人而言,高度危险物的占有人或使用人承担的都是无过错责任,免责条件仅为受害人故意或不可抗力。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仅可减轻占有人或使用人的责任,但不能免责,此即重大过失相抵。
第七十三条【高空、高压、地下挖掘、高速轨道运输工具损害责任】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
解读:此条与上一条相同,规定了无过错责任中的过失相抵原则,区别所在是上一条规定重大过失才能适用过失相抵,本条未要求是重大过失。
第七十四条【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与前面第七十二条相吻合,即危险物的直接占有人、使用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此种情况下,所有人承担过错责任,即仅在自己有过错时,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十五条【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损害责任】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证明对防止他人非法占有尽到高度注意义务的,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高度危险物所有人、管理人免责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高度危险物被盗等情形下造成他人损害,非法占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所有人、管理人如不能证明自己已尽到高度注意义务,则仍应与非法占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例如,甲趁着夜色从乙液化气公司偷了一罐液化气,途中遇到熟人丙,闲聊之中掏出打火机点烟,不想液化气罐密封不严,有液化气溢出,遇火发生爆炸,结果甲、丙均被炸伤。此时,对于丙的损伤应由甲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乙液化气公司不能举出证据证明自己对液化气被盗尽到了高度注意义务,则乙对丙的损伤承担连带责任。而对于甲自身受到的损伤,乙液化气公司不承担责任。第七十六条【高度危险区域损害责任】未经许可进入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受到损害,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的,可以减轻或者不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高度危险场所的安全保护责任。如果管理人已采取安全措施并进到警示义务,受害人未经许可故意闯入并受到损害,则管理人不承担责任,如果是受害人过失进入,则可以减轻管理人的责任。
第七十七条【赔偿限额】承担高度危险责任,法律规定赔偿限额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此条规定了侵权责任法对损害的救济补偿功能。高度危险责任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无过错,由高度危险管理人无限地承担全部责任有违公平和正义,因此本条规定如果法律规定了赔偿限额,则依照该限额进行赔偿。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七十八条【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责任】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解读:此条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在受害人故意时,可免除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责任,如果是重大过失则减轻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的责任。
例如,甲带着宠物狗在大街上散步,宠物狗咬伤行人乙,则甲应对乙的损伤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是由于乙故意逗狗才被咬伤,则视实际情况确定减轻或免除甲的责任。
第七十九条【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损害责任】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定了未对饲养动物采取安全措施的损害责任。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并造成损害是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如果已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仍然造成他人损害,是否承担责任,个人观点可推定饲养人或管理人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仍要承担责任。
例如,甲喂养的狗冲出围墙咬伤路人乙,则甲应对乙的损伤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甲为防止狗意外冲出已经对围墙进行了加高加固,但仍然没有阻止住,则个人认为可以推定甲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对乙的损伤甲仍应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条【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损害责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解读:此条规定了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的损害责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违反管理规定,私自喂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无过错责任,且不存在免责条件。
第八十一条【动物园的动物损害责任】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解读:此条采取的是过错推定原则,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例如,甲在乙动物园用活鸡投喂乙动物园驯养的东北
虎,不慎被老虎咬伤,则乙动物园对甲的损伤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乙动物园警示标志不允许游人对驯养动物投喂,且有证据证明其对甲的行为进行了阻止,则乙动物园不承担责任。
第八十二条【遗弃、逃逸的动物损害责任】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原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回归野生状态的动物损害责任。饲养的动物逃逸或被遗弃后,回归到野生状态,此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仍由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甲养的宠物狗不慎走失,在外流浪期间咬伤乙,则对于乙的损伤仍由甲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三条【第三人过错时的责任承担】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解读:此条规定了第三者过错的责任承担,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后有权向过错第三人追偿,即此时最终责任承担者仍然是有过错的第三人。
例如,甲挑逗乙饲养的宠物狗,结果狗挣脱链条扑向甲,甲躲到丙的背后,致使丙被狗咬伤,则丙有权选择由甲或由乙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丙选择向乙索赔,则乙在赔偿后有权向甲追偿。
第八十四条【饲养动物不得妨害他人生活】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解读:此条沿袭了《民法通则》的一贯规定。第十一章 物件损害责任
第八十五条【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损害责任】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解读:此条沿袭《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本条规定的是对外责任,免责条件是有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对内最终的责任由有过错方承担。
例如,甲租住乙的房屋,阳台上花盆坠落砸伤路人丙,则对于丙的损失由甲承担赔偿责任。假如花盆的坠落是邻居丁养的猫蹿到甲阳台撞落的,则甲赔偿有有权向丙追偿。
第八十六条【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责任】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因其他责任人的原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他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第一款规定的是严格责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建筑物、构筑物等倒塌致人损害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是因为勘查、设计、监理等环节的原因造成建筑物倒塌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赔偿后,有权向上述缓解责任人追偿。
第二款规定的是第三者原因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由第三者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某居民楼由甲建筑公司承建,乙公司进行简单装修过程中,楼房倒塌,砸坏附近住户的房屋并有多人被砸伤。对于附近居民受害的财产及身体损害,甲、乙两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假如经查明该倒塌居民楼勘察设计时就存在隐患,则甲、乙两公司赔偿后有权向勘察设计人追偿。假如居民楼的倒塌是由于业主丙入住后,在装修过程中擅自改变承重结构,打断、掏空承重墙等原因引起的,则附近受到损害的居民只能请求丙承担侵权责任,不能要求甲建筑公司和乙装修公司承担责任。
第八十七条【不明抛掷物、坠落物损害责任】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解读:此条规定了不明抛掷物、坠落物的损害责任。采取的兼有严格责任、公平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责任主体是“建筑物使用人”,基于公平原则,责任人仅需承担“补偿&r quo;责任而不是全部赔偿责任。
例如,甲途径某居民楼,被五楼抛下的玻璃杯砸伤,但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户居民抛掷的,则该居民楼五楼的全体住户都有责任对甲进行补偿,有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除外。
第八十八条【堆放物倒塌损害责任】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损害,堆放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堆放物倒塌的损害责任。一般堆放人应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是第三人过错或受害人故意或者堆放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堆放人可免责。
第八十九条【妨碍通行物损害责任】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公共道路上妨碍通行物的损害责任。只要在公共道路上放置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甲趁着夜色将果皮、瓜皮等垃圾倒在门前道路的拐弯处,结果乙骑摩托车经过时轧到瓜皮不慎摔倒,摩托车被摔坏并将乙摔成轻伤,则对于乙所受损害由甲承担侵权责任。
第九十条【林木折断损害责任】因林木折断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规定了林木折断的损害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除非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城市道路旁的法国梧桐突然歪倒,砸坏正在行驶的汽车,并将车主甲砸成重伤,则对于甲所受损害,应由市政公司承担侵权责任。除非市政公司证明自己已经对路旁林木尽到了妥善管理义务,才能不承担责任。
第九十一条【公共场所、道路施工和窨井等地下设施损害责任】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解读:此条采取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第一款规定的是地上施工责任,“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必须同时履行,且施工人还有维护这些标志和措施的义务,没有履行上述义务而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承担侵权责任,且不能因第三人等原因破坏了“明显标志”或“安全措施”而免责。
第二款规定的是地下设施在使用中致人损害的责任。除非管理人证明自己尽到了管理职责,否则推定其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甲公司修缮道路旁的地下管道,在道路上挖了一个大坑,竖起围栏和警示标志以防止意外发生,但修了一段时间后围栏和警示标志被顽童拿走,甲公司以为行人都已经知道地下管道的维修,所以就没有再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结果乙开车经过时翻入大坑,人、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则甲公司应承担对乙的侵权责任。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九十二条【实施日期】本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解读:此条规定了本法的生效时间。对于本法施行前发生的案件,即使是在本法施行之后受理,仍应依照以前的法律审理。如果当时的法律没有相关规定,则可以参照本法。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学习心得
通过公路局组织学习《侵权责任法》后,我对《侵权责任法》有了进一步了解。《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其中第八十九条规定:“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我认为这条规定和我们公路管理机构密切相关,影响极大。
我在网上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三十二条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有关单位或个人”,是指堆放人、倾倒人、遗撒人,以及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于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堆放人、倾倒人或者遗撒人可以行使追偿权。”的规定可以确定,因公路上的路障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他人损害,先要公路管理机构先行赔偿,再找堆放人、倾倒人、遗撒人行使追偿权。如果找不到堆放人、倾倒人、遗撒人或者他们没有钱,那公路管理机构就很可能得全部买单了。可《公路法》等公路管理法规并没有赋予公路管理机构有强制清除路障的手段和权力,公路管理机构只能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和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如当事人不清除路障而引发了安全事故,却要公路管理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公路部门现在承担的是“无限责任”,我觉得公路管理机构真是冤。
如果能明确“管理职责”是“公共道路本身”还是“公共道路通行秩序”,问题就可以解决。《公路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公路”的管理职责有不同的。如果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或者人身安全,车辆安全没有受到保护,应该明确是交警的责任;如果是影响公路安全的包括设计瑕疵、公路管理瑕疵的,就是公路管理机构的事。
《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又一次把路障清理职责交叉问题暴露出来,对堆积物的处理,应该引起各个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当务之急是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正确区分各自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公路完好、安全、畅通。
第四篇:法制宣传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
《侵权责任法》知识问答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已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侵权责任法》是继《物权法》后民法中又一部重要的支架性法律,对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本资料分两期,摘选《侵权责任法》部分重要内容,汇编成知识问答和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侵权责任法》知识问答
1.《侵权责任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侵权责任法》主要内容包括:承担侵权责任的原则、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网络侵权责任、学校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内容。
2.《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答:《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明确了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3.《侵权责任法》是否调整违约责任问题? 答:《侵权责任法》不调整违约责任问题。《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等权益。但不涉及违约责任问题(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是否受侵权责任法调整,没有明确作出规定)。因此,虽然违约责任是合同债权也属于民事权益,但不受《侵权责任法》调整,而是由《合同法》调整。
4.《侵权责任法》确定的归责原则有哪些? 答:(1)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规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说,造成损害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要看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有过错有责任,无过错就无责任。承担过错责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实施了某一行为。这里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二是行为人有过错。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三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
(2)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2款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过错推定实质上就是从侵害事实中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免除了受害人对过错的举证责任,加重了行为人的证明责任,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就要承
担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是对行为人的一种较重的责任,不宜被滥用,要由法律对适用范围作严格限定。例如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就采用过错推定责任。
(3)无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如法院在审理环境污染的案件中,法官在判断被告应否承担侵权责任时,只要查明污染者的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不论污染者有没有过错,即可适用无过错原则判决污染者承担责任。
5.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应如何处理? 答:侵权责任的承担是以行为人有过错为基本构成要件的。行为人对损害发生没有过错的,除法律规定承担无过错责任外,一般不承担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损害的发生尽管行为人无过错,但是由其引起,如果严格按无过错即无责任的原则处理,受害人就要自己承担损失,这不仅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为此,《侵权责任法》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6.在什么情况下,侵权人可以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
答:《侵权责任法》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侵权人可以减轻或不承担责任:(1)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2)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3)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5)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6)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7.什么叫共同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应如何追究侵权责任? 答:所谓共同侵权行为,是指数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行为需要满足四个要件:一是主体的复数性。必须是二人以上,行为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二是共同实施了侵权行为。这里的“共同”可以是共同故意,也可以是共同过失;三是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四是受害人具有损害。
对于共同侵权行为的责任追究,《侵权责任法》分别作了规定:
(1)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2)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
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4)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5)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8.被侵权人如何要求连带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 答:对于连带责任,《侵权责任法》第13条规定:“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第14条规定:“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连带责任是一个整体责任,无论被侵权人是向一个还是数个连带责任人请求承担责任,都不影响被请求的连带责任人对外承担全部责任。连带责任人对外承担了赔偿责任后,需要在内部确定各自的责任,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责任的大小一般依据以下原则来确定:
一是根据各自的过错。大多数侵权行为以过错构成为要件,将过错大小作为确定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责任份额,能够体现公平原则,也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
二是对原因力进行比较。原因力是指在损害结果的多个原因中,每一个原因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所起的作用,也是确定连带责任人赔偿数额的一个方法,特别在无过错责任情形下,需要对各责任主体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所起作用进行比较,所起作用较大的,承担较大的赔偿数额;所起作用较小的,承担较小的赔偿数额。
三是平均分担赔偿数额。如果根据过错和原因力难以确定连带责任人责任大小的,可以推定各连带责任人的过错程度或者原因大小是相当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在一个或者数个连带责任人支付了超出自己的赔偿数额后,支付了赔偿费用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9.侵权行为发生后,哪些主体可以提出侵权赔偿请求? 答: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条规定,侵权行为发生后,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被侵权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由他的监护人代理提出赔偿请求。
10.对侵权责任主体有哪些特殊规定?
答:(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4)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5)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6)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7)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8)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9)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11.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根据《侵权责任法》第15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赔偿损失;(7)赔礼道歉;(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12.侵权人承担了行政责任是否还应承担侵权责任?
答:侵权人还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13.侵权人因同一行为既承担侵权责任,又要承担行政、刑事责任,但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的赔偿金或罚款的,该如何分配侵权人的财产?
答: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条第2款规定:“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因此,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的赔偿金或罚款的,要将侵权责任赔偿放在首位。
《侵权责任法》案例分析
1.石某在王某的摩托车店里购买了一辆摩托车,该车的生产商为某摩托车公司。两个月后,石某在一次正常驾驶时突然发生翻车事故,受伤严重,经治疗花去医疗费3万多元。后经鉴定,事故原因为石某所驾驶的摩托车车轮材料不正常疏松所致。石某的经济损失应该由谁负责呢?
分析:《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四十三条又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此产品责任纠纷属于特殊的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受害人能够证明产品具有缺陷,即可构成侵权责任,受害人是不必证明产品制造者或者销售者的过错,这种责任方式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受害人可以起诉制造者,也可以起诉销售者。本案中的摩托车车轮材料不正常疏松应为产品缺陷,因此本案属于产品责任纠纷,无须石某证明王某和摩托车公司有过错,只需证明有购买摩托车的事实、损害结果和产品质量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即可。因生产者和销售者没有法定免责的情形,因此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产品缺陷是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产品缺陷是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2.一天夜晚,钟某在回家途中看见曹某纠缠女青年孟某,于是上前劝阻,却遭到曹某的殴打,下腹还被曹某随身携带的尖刀捅伤。钟某为此支付了医疗费1.14万元。案发后,曹某支付了赔偿费1.05万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又判决曹某赔偿钟某医药费等费用3.26万元(已执行)。其后,钟某觉得自己受伤是因为见义勇为所致,受益人也就是孟某应该给予适当的补偿,于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令孟某赔偿2万元。法院是否支持钟某的诉讼请求呢?
分析: 对于钟某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钟某在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挺身而出,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是事实,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也就是说,受益人对受害人给予适当经济补偿是有条件的,只有侵权人逃逸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的情况下,才可以要求受益人给予受害人适当的补偿。而本案的侵权人曹某已支付赔偿费1.05万元。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已判决曹某赔偿钟某医药费等费用3.26万元,且已执行。这说明钟某受到的侵害不仅有侵权人,而且侵权人已经进行了赔偿,而不是无力赔偿。在这种情形下,让孟某对钟某的人身损害再给予经济补偿是有悖法律规定的。因此法院对钟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3.吴某携带现金到银行办理汇款手续,当他在营业厅的写字台填写汇款单时,一男子在其身后窥视。吴某填单完毕,即到三号柜台办理汇款手续。由于银行营业厅的柜台前设置了“一米线”,但窥视吴某的人却进入“一米线”内并站在吴某身侧,此行为并没有引起银行值班保安人员的注意和制止。就在吴某将钱交给柜台内的工作人员时,此人从吴某左侧伸手抢夺钱袋,吴某紧抓钱袋反抗,抢钱人向吴某腹部连刺几刀后逃离现场。吴某因此受了伤,携带的现金也没有了,他可以向银行要求赔偿吗?
分析:吴某可以向银行要求赔偿。商业银行的营业厅,是商业银行为客户
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场所,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从事经营活动的规模,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规章的规定,在营业厅内预先安装必需的安全防范设施,安排保安人员,预防和尽可能避免不法侵害的发生,为客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但在本案中,当抢钱人越过“一米线”时,值班保安人员并没有注意,更没有予以制止,因此对于吴某的损失具有一定的过错,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商业银行属于封闭性的经营场所,商业银行对于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客户损害的情形下,如果银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4.廖某驾驶登记车主为徐某的厢式货车与驾驶二轮摩托车的季某发生碰撞,致季某重伤,双方车辆受损。交警作出事故认定,廖某对本次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季某负次要责任。季某出院后起诉驾驶员廖某、车主徐某、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自己的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等等的经济损失。究竟车主徐某要承担赔偿责任吗?
分析: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案中被告保险公司为廖某驾驶的肇事机动车辆设定了最高额为1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故保险公司依法应当在第三者责任保险限额范围内对季某承担赔偿责任。鉴于廖某对本案的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故对季某所受损失超过第三者责任保险限额的部分,应当根据其在事故中应负的责任予以赔偿。而徐某虽然是廖某驾驶的肇事车辆的登记车主,但在廖某具有有关职能部门核定的驾驶资质下出借车辆给廖某,其对于本案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无过错。廖某实际驾驶该肇事车辆,其应是负有赔偿义务的侵权人。故季某要求车主徐某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没有法律依据。
就机动车出借造成侵权事故而言,使用人是直接的侵权主体,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出借人仅在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责任,无过错无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在将机动车出租、出借时应当对承租人、借用人进行必要的审查,比如承租人、借用人有否驾驶资格。同时,还应当保障机动车性能符合安全的要求,比如车辆制动是否灵敏等。机动车所有人没有尽到上述应有的注意义务,便有过错,该过错可能成为该机动车造成他人损害的一个因素,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损害负相应的赔偿责任,否则,不承担责任。
5.陆某承包鱼塘进行养殖,但近来发现塘内饲养的鱼、虾大量死亡,一查原来是某公司将污水排放到自己的鱼塘,致使鱼塘的水体污染。陆某于是将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某公司辩称流入鱼塘的污水并不是自己一家,另外还有其他生活污水,而自己排放的污水是沿着污水沟
排放的,当日流入是因为有大雨所致,是不可抗力,原告陆某也负有责任。究竟陆某的损失该由谁负责任呢?
分析:《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侵权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在环境污染纠纷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案中,被告某公司提出流入原告鱼塘的污水并不是被告一家,另外还有生活污水,否认被告鱼塘内鱼、虾的死亡系其排放污水造成,这些都应由被告举证证明,但被告某公司并没有证据证明其排污行为与原告鱼塘内鱼、虾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原告鱼塘内鱼、虾死亡的损害后果应认定系被告某公司排污行为造成,被告某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受台风影响,某地普降大雨,阵风达八级。张某下班回家,行至某纺织厂附近时,在属于该厂的一堵围墙边躲雨,围墙突然倒塌,张某被压住,后被他人救出送往医院救治。出院后,张某将纺织厂告上法庭,要求该厂赔偿自己的损失。被告纺织厂辩称:台风是一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但主观上无法预见,客观上也不可能克服与避免,因此,围墙倒塌是任何人无法克服的意外事件,属不可抗力,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后法院查明,该倒塌的围墙为一堵空心水泥砖围墙。究竟纺织厂有责任吗?
分析:本案主要有两个争议焦点,一是原告张某自身有没有过错;二是围墙倒塌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针对第一个焦点,原告张某在下班途中因狂风暴雨无法前行,穿越马路到被告纺织厂的围墙边躲避风雨的事实确实存在,但张某不可能知道其穿越马路去围墙边躲避风雨的行为会产生本案的损害结果,一般人在同等情况下也无法预见到有可能发生这样的结果,而且原告的行为本身并不具有引起围墙倒塌造成损害后果的可能性,即这一行为与围墙倒塌造成损害结果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故原告张某自身没有过错。
对于第二个焦点,法律上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中,台风确实是一种自然力因素,但不能说因台风带来的灾害不可预见、不能克服。建造围墙本身就要对这种自然现象进行预见,即根据所能预见的最大限度来设计工程,从而达到避免相应自然现象造成损害的效果,因此被告纺织厂在围墙的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上均应在预见到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根据围墙本身的用途,使之达到在技术条件许可下的相当大的抗御值。但事实上,案中倒塌的围墙为一堵空心水泥砖围墙,在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上均达不到相应的抗御值。且被告始终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当天的恶劣天气是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显然就不能以不可抗力免除因其围墙倒塌引起的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所以被告纺织厂应承担原告张某的损害赔偿责任。
7.张某家在一小区的一楼,家门前有一100多平方米的私家花园。一天,邻居4岁的小华在没有监护人照看的情况下,到张某家玩耍。期间张某家养的
狗将正在玩耍的小华咬伤。究竟谁应承担小华因被狗咬伤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呢?
分析:《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动物侵权属于特殊的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都可以成为责任主体。对于一般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在特别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中,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以及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以及遗弃动物或者逃逸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更为严格的责任,不得免除或减轻责任。
本案中,张某作为狗的饲养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对小华应负全部的赔偿责任。因小华并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狗咬,所以小华在本案中没有责任,小华的父母也因此不承担责任。
8.某日,陈某经过一幢七层高的住宅楼,突然被不知从哪一层楼扔出的酒瓶击中头部,造成头部流血受伤。但陈某始终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住户扔出的酒瓶砸伤了自己,于是将整幢楼的住户都告上法庭,要求6个住户(除一楼以外)共同赔偿自己由此支付的医疗费等。陈某有依据吗?
分析:陈某的诉讼请求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抛掷物、坠落物损害责任是基于公平考虑,而不是基于过错责任原则确定,适用的是补偿责任。
这样的案例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无法确定具体加害人的,由被侵权人证明自己是被建筑物上的抛掷物、坠落物伤害的,由建筑物使用人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建筑物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的,要对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害进行补偿。如果有证据能够确定具体的加害人,则其他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无需再举证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
各个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不承担连带责任,而是按份分别对被侵权人进行补偿。被侵权人不能要求某一个或一部分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其全部的损害,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按照自己应承担的份额对被侵权人进行补偿后,也不能向其他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追偿。但是,建筑使用人支付补偿款后,如果发现了真正加害人的,可以向真正的加害人进行追偿。《侵权责任法》的上述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预防损害,制止人们高空抛物。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通过研讨会实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通过研讨会实录
(一)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时 间:12月29日(星期二)下午2点30分
地 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徐建国际学术报告厅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林嘉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教授作重要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研究员作重要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一庭杜万华庭长作重要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厅贾小刚副厅长作重要报告
第一部分:重点报告
杨立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志,今天中央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首都法学界的领导和同志们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集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研讨会,热烈庆祝《侵权责任法》通过并进行初步的研讨,我代表主办方热烈的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
我们今天召开的这个会议,既是庆祝会、庆功会,也是誓师会。庆祝会是庆祝《侵权责任法》的诞生,它是民法典的组成部分,它的完成标志着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已基本完成,所以我们有理由进行庆祝。庆功会是为各位起草《侵权责任法》的有功人员庆功,特别是王胜明主任以及各位学者。2001年我们进行起草《侵权责任法》的草案,2002年法工委起草讨论,今天终于有了既有人民性又有科学性的法律。《侵权责任法》成为了正式的法律,并于2010年7月1日实施,我们都担负着正确施行法律,保护人民权利,制裁和预防侵权行为,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的重任。我们可以预见,中国《侵权责任法》的通过、实施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发生重大的影响。第一,它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已初见雏形。第二,增强社会的权利意识。第三,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维权的自觉性和规范化。第四全面规范民事审判活动,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化。
下面我介绍与会嘉宾:王胜明主任、王利明副校长、梁慧星教授、林嘉书记、杜万华庭长、贾东明主席、顾继华主任、刘芝新主任、贾小刚庭长。
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林嘉同志致辞。
林嘉: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受韩大元院长的委托,我来参加这样一个隆重的会议。今天上午杨立新老师说我还要代表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和民法学会,我代表不了那么多的身份。今天这么多来宾到来,我代表法学院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2009年10月26日注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得以顺利的通过,这部法是继我国《合同法》和《物权法》之后在民事领域里又一部非常重要的民事法律。作为民众来说,作为法学研究者来说,特别是民法学者来说都是特别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
《侵权责任法》这部法律对整个侵权责任的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尤其是在很多制度上有所创新。比如说,在法律里第一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规定了同命同价的原则。这些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确实起了非常重要的意义。还有像医疗损害赔偿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产品缺陷的问题、召回制度等,这些问题都是在侵权领域里这么多学者研究以后得到的共识,这在立法上得以规定,对中国公民的基本民事权利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这样的一部立法,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同时也强化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我想作为一个正义社会来说,确实需要对权利有维护有保护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说这部立法起到这样的作用。
今天非常高兴,来宾都是民法学界的大腕,很多老师和专家都是这部《侵权责任法》重要的参与者、立法者,今天在这样的会场上,一会儿会听到这么多专家的演讲,对我们在座各位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我在这里再次对来宾表示感谢,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杨立新:谢谢林嘉书记的致辞,下面我们有四个重要报告,首先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王利明教授做报告。
王利明:尊敬的王主任,尊敬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非常高兴今天侵权法通过之后,在这里简单的谈几句。
《侵权责任法》的通过确实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法治建设中的大事,是民法典制定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的民法典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侵权责任法》的通过是继《物权法》之后完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立法机关在王主任和其他几位领导的带领下,广泛的听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实行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所形成的重要成果。也可以说,是广大法学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和法律各界的参与,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部法律杜庭长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法律的通过是对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一种基础性的制度建设。
大家知道,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私权有时候还常常受到这样那样的侵害。在强大的公权面前,私权确实受到这样那样的侵害。法治建设,关键在中国是要着力于保障私权。没有一个对私权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的法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它的基础必然是非常脆弱的。《侵权责任法》就是一部全面保护私权的法,就是一部对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或者说基本人权在受到侵害提出救济的法。《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可以说是我们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非常重要的成果。也是我们人权保障事业我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和进步。
我想主要谈一下这部法律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我觉得制定侵权法,把它从债法脱离出来,将来成为民法典的独立一编,这就是对传统民法典体系的重大突破,对世界立法的重大贡献。之所以这部法律的制定,能够广泛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制定这部法本身是具有创新和重大突破的意义,是我们中国人对世界民事立法的重大贡献。
从这部法律保障的权益范围来看,我觉得他从全世界,特别是大陆法系来看,没有一个国家的民法典有关侵权责任部分,像我们这样如此广泛全面的对各种私权以及各种利益提供保护。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德国民法典823条,尽管也是采用列举的方式,但也只是列举了有限的几种环境。我们的《侵权责任法》第二条全面列举各种权利。不仅是进行全面的列举,而且采用民事权益这样的高度概括的概念,同时用了“等”这种提法,使我们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保持了强大的开放性,能够适应未来各种民事权利和利益发展的需要。这样一种对权利保护的宽度和全面性,我觉得是世界上任何一部立法至少从法律表现形式上是没有的。德国的823条的列举是封闭式的,我们是开放式的,而且他也没有把利益的保护明确表示出来。我们明确的把对利益的保护表现了出来,这确实体现了保护范围的宽泛性。而且把生命健康权置于各种权利之首来进行规定,也体现了立法者把生命健康作为最重要的法益作为保护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对人最大的关怀。
我们这部法律,我个人理解,自始至终都贯彻体现了对于人对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的或者首要的关怀,把它放在首要的法益来进行保护。我们很多的条款,比如说高空抛物致人损害,找不到行为人,为什么要确定由可能的加害人负责?就是为了强调对生命健康的保护,就是要使受害人在人身遭到侵害的情况下,不能无人负责。这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在这部法律里体现得非常鲜明。
第三点,我们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完整的侵权法的体系,而且这部体系是非常科学而严谨的。我个人理解,我们的《侵权责任法》体系就是完整的按照归责原则建立起来的体系。我们在规定过错责任、过错推定和严格责任三项归责原则的基础上,各种特殊侵权责任基本上按照这三项归责原则来展开。可以说特殊的归责原则就是在过错责任之外适用过错推定和严格责任的特殊的情形。通过归责原则来建立体系,这确实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
第四点,我们巧妙的做到了一般条款和具体列举的结合。我个人理解,《侵权责任法》最重要的一个一般条款就是第6条第1款关于过错责任的一般条款。它把每天重复发生的成千上万的侵权都用一般条款概括其中。但是在规定一般条款的同时,我们又进行了使用严格责任和过错推定的各种情形的特殊侵权进行了详细的列举。通过一般条款和特殊责任列举的结合,使这部法律能够为法官裁判各类侵权案件提供了基本的裁判依据。所以,有人问道说,为什么第二条依据本法裁判责任。92条怎么解决所有的裁判依据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有一般条款和具体列举的结合。找不到具体列举的规定,都可以援引一般条款的规则。这就是这部法律非常独到,非常科学的地方。
第五点,这部法律全面规定列举了各种侵权形式,而且也实行了在责任形式的规定方面实现了一般规定和具体列举的结合。大家可以看看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基本上在侵权责任形式上就是采取损害赔偿,欧洲侵权法想进行一些突破,在示范法里增加了一个恢复原状,但是这个增加还没有成为正式法律。所以可以说,大陆法国家的侵权形式都是非常单一的。但是我们的15条一下子列举了8个条款,8种责任形式,我个人理解还不限于这8种,因为我们的损失赔偿还没有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还没有包括惩罚性赔偿,如果把这些包括进来,至少是10种甚至10种以上,所以我们的责任形式是非常丰富、全面。通过规定全面的责任形式,为受害人提供救济,提供了全面或者说宽泛的保护机制。各种责任形式都提供给受害人进行选择,可以由受害人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可以说,对权利的保护这部法律是非常完备的。
我们不仅采用15条的一般规定,还对特殊的比如说人身伤害的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停止侵害,规定了具体的规则,对其适用条件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则,这是采用了一般规定和具体列举的结合。并且在这里大家知道,针对大规模侵权,针对同一案件造成数人死亡的情况,规定了同一标准的规则。这也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也有利于处理这种大规模的侵权纠纷。
最后一点,我们在数人侵权这个规则上非常有中国特色。首先我们从“共同”这两个字上区分了共同侵权行为和无意识的侵权。我的理解主要是主观的共同,我们第一次用主观共同角度来区分共同侵权和无意识的数人侵权。我们吸取了欧洲侵权法里的最新的经验,规定了累计的因果关系(11条)和部分的因果关系(12条)。这是在大陆法系民法典没有出来的,德国民法典曾经有一个这样的规定,法学者一直想解释成我们现在11条的规定,但是没有形成法律。欧洲学者认为基本上现在的立法总结都是向这个发展,但是没有写进法律。我们首先写进了法律,这是很了不起的,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解决了实践中大量出现的这些纠纷。
我想侵权法的中国特色还有许许多多,我只强调这几点。这部法律确实为世界民事立法做出了贡献,为中国的审判实践提供了依据,尤其是为老百姓的民事权益保护提出了制度保障。感谢立法机关,我们参与这项工作也感到很高兴。我们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做好宣传,配合立法司法机关在这部法律的解释适用方面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谢谢大家。
杨立新:下面请梁慧星教授发言。
梁慧星:谢谢。来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来参加这样一个隆重的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楼落成之后,我来过一次,是关于《物权法》论战正酣的时候我来的。利明校长领着我参观法学楼,当时觉得很不错,很有感慨。尤其是那些法学家们的雕像陈列在法学楼里,对我们这些学者是一个鼓舞和引导。
今天这个会杨立新教授让学生给我打电话,我当然要来了。我们的《侵权责任法》刚刚通过,在这里的庆祝会议,我要来一下,表示祝贺。
这部法律的重要性不用说了,它标志着我们中国立法界、学术界、实务界三个方面密切配合,取得的又一个伟大的成就。恐怕第一次应该说《合同法》是比较重大的,《民法通则》也是学术界、实务界的同志参加,但是转轨以后,真正的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候,恐怕《合同法》是第一个。然后是《物权法》,没有料到《物权法》有如此大的波折,论战啊、争论啊等等,最后还是取得了成就、取得了胜利。《物权法》一通过,中央政治局就组织学习,当时是利明和我去的),总书记说,中国的一部法律刚通过,政治局常委就组织学习只有二次,第一次是宪法修改,第二次是《物权法》,可见《物权法》在我们的党中央最高层对他的重视。后来在事实施当中一些现实,这是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的,可能会和地方利益、具体利益发生冲突,还要斗争,有时候付出生命的代表,这是不奇怪的。
第三次就是《侵权责任法》,内容少一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丝毫不逊色。第二次审议的时候,有一句话,《侵权责任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性作用的法律,是向人大常委会汇报的报告上写的。这是《物权法》的时候用的,这是我们立法当中的首创,原来都是重要、非常重要、基本什么的,这都不足以表达它的重要意义,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党和国家对这部法律的重视。所以用了起支架作用来表述。什么叫支架作用呢?我想到有些同志身体不好装个支架,心血管不好装个支架就健康了,活很多年,为人民服务,为家庭为子女去努力,他就是一个健康人。没有这个支架,它就很危险,我们的法律可能出现“生命垂危”,有一次表述为“危及生命”。所以“起支架作用”是描述性的,可以从这一点看到重要性。
当然这部法律刚颁布,要做一个非常全面的概括,讲它的重要意义,创新,有些什么贡献,我子还觉得思路没有整理好,但这是我们立法的重大成就。我想到90年代初和日本学者开讨论会讨论《合同法》的时候,本山三太郎开过一个玩笑,法工委一个王胜明,人民大学一个王利明。一个胜明,一个利明,中国的立法就取得了胜利。
王胜明:还得慧星照耀。
梁慧星:胜明代表立法机关,利明代表学术界,还有实务界的最高法院的庭长今天在这里,我们很多的条文都来自最高法院的解释,直接总结实务中的经验。这代表着我们立法的特点,我们过去说老中青,这都是一般的描述,就是立法、实务、学术,学者、专家、立法家、实务家、法官、教授和副教授一起配合,对国家民主和党的赤胆忠心。现在和平环境,讲什么爱国、卖国,不想战争了。但这就是爱国,我们为党、国家、民主、人民的长期利益来精心设计我们的法律体系,每一个条文,每一个字的斟酌,每一个标点符号怎么用,这不就是吗。
王利明:这法律地很多的观点都是梁老师的意见,包括建筑物倒塌的。
王胜明:还有在座的。
梁慧星:在座的有立法、司法和学术。像我们这样的密切配合。
我看过一本书写到日本的情况。日本的法学很发达,学者写了很多的高深的理论,但是实务界根本不买账。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三界的密切配合,互相交流,共同合作,推进国家的法治,民主法治的前进,这应该说是中国特色。
我个人对这部法律还是很满意的。当然,任何一部法律要非常非常完满不可能,人无完人。我们的《合同法》现在世界上也公认为最先进的法律,也可以挑出一些条文。《物权法》在世界上也是和重要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物权法》,人家说社会主义国家有必要吗?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会出现《物权法》?说到底他们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侵权责任法》的重要意义将会发挥作用,利明刚才讲了,将会对我们的人民、国家发挥重要的意义。
这部法我很满意,真的挑什么内容上的硬伤,技术上的漏洞,我现在还没有发现。
王胜明:慢慢就会法(笑)
梁慧星:《侵权责任法》刚启动,第二稿审议的时候,我在刊物上说过一句指天发誓的话,我有三个目标,第一把第二条砍掉,第二把无过错责任的表述要改,第三增加监督权限,规范豆腐渣工程。只要这三个实现了,我就满意了。
砍掉第二条,当时很多学者都是这个意思。杨立新教授说保留,加以完善,最后是这样的思路。所以现在改造的这个条文,我很满意。无过错责任的表述,我也是很满意。原来民法通则的表述说,当事人没有过错,法规定承担责任的。法律这样的规定没有道理,没有过错也要追究,不近情理。现在的改变虽然是文字上的,表明了法治的进步。第三是利明讲的建筑物倒塌,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做了手术躺在床上。我在想汶川地震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损失,和我们的法律有没有关系?我就下决心去看一看。后来我去了北川、龙门山镇等地方亲眼看了看。我后来找了懂建筑的人商量,调查了当时两个中级法院。究竟这个建筑质量有没有关系?当然有关系。两个法院的调查报告给我。是地震造成,但是也讲到了质量的问题。龙门山镇宝山村,映秀村所有的村都倒了,旁边的完好无损。我问了支部书记,为什么这些建筑完好无损?他说,当初我们预见到,我们有安全标准。当初设计抗7级地震,我不同意,改为抗8级,后来实践证明抗8级安然无恙。我到北川老城,全部是一片废墟,只是北川县检察院的办公楼完好无损。我说是不是新修的?别人说这是70年代修的。我想起70年代还没有搞假冒伪劣,还没有假钢筋水泥,偷工减料。回来我在“两会”的时候提了一个建议案,当初批到法工委就好了,但是批到了建设部。提了怎么监理、施工都有道理,垮了要承担无过错责任,不符合《民法通则》的规定,因为《民法通则》规定的是过错责任。后来在立法中我不甘心,一再的要求。最后通过的不是我的原文,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动,我对这个非常满意。全国到处是工地,到处都是商品房和商户,老百姓花钱买的房子,你怎么知道他的质量,合格不合格?有风吹草动垮不垮?可不可能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一个一个城镇可能就会成为废墟和坟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非常感谢胜明,至少警戒了那些不法的开发商。我们这个法律非常重要。
我们的第11章这3条有非常重大的突破,在继承前人的法治经验的基础上有非常重大的创造。85、86、87,这是罗马法上的内容吗。你从建筑物内抛掷物品、落下物品导致损害。如果里面居住了好多人,承担连带责任,这和我们说的是一样的。罗马法上说的是双倍的赔偿,这是惩罚性的。后来《民法通则》126条,我们现在把它分解变成了85、86,我们增加了87,就是罗马法准私法的第二条,这个非常好。有的学者不赞成,包括很熟的同志都不赞成,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个行人呢?砸伤了没人管?我们的行人又不能戴着安全帽出来旅行,我们不能开办这样的保险。无论怎么说,这都有重大的教育作用。我们国家人数众多,房子非常非常多,比不上欧洲都是小栋的独栋的公寓。这三条不就是罗马法上准示范我们加以改造运动了吗?倒塌的问题不就是缺陷吗?85不就是管理瑕疵吗?87是直接来自罗马法。中国人还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造。要想逻辑性也好,法律政策上,一点错都没有。我举双手赞成,尤其这部分我特别说一下。我相信我们这三个条文,别的国家未必不会约束。将来日本修改债法,侵权法,我至少要给他提个意见,你参考一下我们的这几条。
谢谢大家。
杨立新:下面请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杜万华庭长讲话。
杜万华: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人民大学法学院,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通过开这么一个盛大的纪念会。我觉得这个会非常有意义,它对于我们宣传《侵权责任法》是非常好的形式。
这次《侵权责任法》通过,应该是2009年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还有几天就要2010年了,我们就在12月26日这一天正式通过了这部法律。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这一天是毛主席的诞辰纪念日。如果说在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主席,2009年12月26日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历史的巧合。
《侵权责任法》的通过,在民法典的编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梁慧星教授说,在人大的报告会上说,《侵权责任法》是民法大的支架性的法律,确实是。86年我们有《民法通则》,之后有《合同法》,之后有了《物权法》,现在又通过了《侵权责任法》。这种立法的步骤距我们全面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这恐怕是所有从事民法学研究、民法立法工作也包括我们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们共同期盼的一件大事。
第二点,《侵权责任法》的通过,为我们司法机关制定了一部真正的法律。侵权行为在社会中是非常普遍的,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法律光规定权利还不行,有权利就会有侵权,就要有保护权利的法律。《侵权责任法》就是一部我们每个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法。这部法通过以后,基本上结束了我们以前没有一本完整的侵权法的历史。在我们的民事审判工作中,涉及侵权的案件,每年占的比重非常之高,高达百万件。但在这之前,我们相关的法律只有一个《民法通则》,这显然是不能适应司法的需要。最高法院陆续制定了一些司法解释,不管我们有没有法律,社会上每天都会出现侵权的案子,而这些案子要不断的起诉到法院,放在我们每个法官的面前,需要我们法官妥善的去解决它。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高法院就不得不制司法解释。在这之前,我们陆续制定过《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关于人身损害的司法解释》等,还有批复、复函,以应对审判实践的需要。由于侵权的种类、表现形式非常非常的复杂,变化非常的快,迫切需要《侵权责任法》现在这部《侵权责任法》出来以后,刚好弥补了我们的这个缺失。对于我们下一步司法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三点,我们这次《侵权责任法》的立法,是一次非常完整的民主性的立法。体现了我们中国立法的民主性,刚才利明院长和慧星教授说了很多。这部法律既有我们胜明主任带领人大民法室的同志辛勤努力的工作,也有专家教授贡献的智慧,同时我们实务界一起配合,制定了这部法律。在制定这部法律的过程中,刚开始说要制定《侵权责任法》的时候,胜明把我们找到法工委去开座谈会。当时就说,万华你们研究一侵权法结构上应该怎么办?是叫责任法还是侵权行为法?最后章节和条文都广泛的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为《侵权责任法》以后,每一章每一节的起草工作都同我们进行了非常密切的接触。当然,人大立法机关的领导对我们那么重视,我们也不能不做事。为了制定好这部法律,最高法院专门成立了侵权责任法研究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现杰是办公室主任,后来升官了,但还是我们的成员,我是副组长。我们曾经给高级法院发函,由高级法院到中院层层召开座谈会,把问题集中起来,我们最高法院集中起来,到我们这里。再结合我们的调研,提出我们关于立法的一些建议,同时还有各位法官的意见,我们都提供给法工委。这部立法应该说凝结了我们立法机构、法学界和实务部门法官们的智慧,也包括我们在审判实践中间积累的一些经验,涉及到我们原来制定的一些司法解释。这次法律应该说是一次民主的立法,确确实实适应我们当前国家的情况。
第四点,我要表一个态,《侵权责任法》已经通过了,下一步就是实施。不仅仅在图纸上了,现在要用它来干活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开年以后要向下面发通知,认真学习宣传《侵权责任法》,让我们的每一个法官,让了解《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宗旨原则,立法《侵权责任法》的内容和立法本意,这是我们要做的很重要的工作。为配合这项工作,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写一些书,这个工作正在进行。
第二要做的,《侵权责任法》是明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可能还要进行一些法官的培训,届时还要请一些专家学者,最高法院自己也讲讲课,做一些准备工作。
第三要做的,我们得考虑要根据《侵权责任法》制定一些具体的司法解释。有些东西还要更具体化,明年我们的司法解释里,重点要搞的就是《道路交通人身损害司法解释》,这是在我们侵权案件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我们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同时,恐怕还要启动一些关于医疗方面的司法解释。还要对照我们的侵权责任法,对我们以前制定的司法解释进行一次清理,凡与之相违背的都通通改过来,现在就以此为蓝本。
第四要做的,就是要严格执法,按照法律公正高效的审理案件,使它真正成为我们人民群众的权利的保护神。作为我们法院系统来讲,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是司法部门,我们司法部门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当然首先离不开立法部门的支持,我们在司法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还得请教。同时也离不开法学界的支持。我们希望这些方面的司法工作,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希望我们未来的法学家们多关心民事审判工作,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这个大门是向大家敞开的,欢迎对我们的民事审判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促进我们民事审判工作的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我就讲这些。
杨立新:下面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副厅长贾小刚同志讲话。
贾小刚:很荣幸参加这个会,我是受王鸿翼厅长的委托来参加这个会的。12月26日这是全国人民权利保障日,今天是这部法通过的庆功会,我来参加这个会很高兴。但是做报告我不敢,因为我是受鸿翼厅长的委托来的,这个报告很强的人身性,影响到王厅长的名誉权,《侵权责任法》可能第一个制裁的就是我。
但是我作为司法实践部门,我想就法律谈两点感受。作为司法实践部门,首先希望制定出来的法科学公正。因为,通过执法活动、司法活动,才能把法律所体现的科学和公正真正的展示出来,才能真正的把矛盾化解掉,才能真正的创造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公正的和谐社会。
第二作为司法实践部门,希望这个法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长期从事司法实践活动的一个干部,我们适用的法律很多,有一些法律如果按照法律本意来实施的话,极有可能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刚才边听其他的老师、领导发言,我边学习,现场学习《侵权责任法》,我感觉这个科学、公正、操作性非常强。以往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个法当中非常明确。通过不到一个小时的学习,感觉是个好法,但是不是一个好法,还要经过未来的司法实践,能不能真正达到这个法的目的,还要靠司法实践活动。所以作为民事行政检察干部,和杜庭长的意思是一样的,一定要认真学,科学把握,真正的把好法落到实处。我们明年大概也是要办《侵权责任法》的培训班,也可能要请专家学者给我们详细讲解这部法。立法工作、学者工作通过12月26日已经告一段落,下一工作是由司法实践者贯彻落实的,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把这部法的目的真正实现了。
谢谢大家。
杨立新:我们这一阶段顺利完成,我特别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做的精彩的报告,我们休息十分钟,进行下一段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