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下选择题汇总(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2:0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邓三下选择题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邓三下选择题汇总》。

第一篇:毛邓三下选择题汇总

三毛选择题汇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基本知识

1.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P126 2.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P126 3.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党的十四大 P129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邓小平P129 5.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表现在—四个坚持 P131 6.社会主义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7.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8.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

10.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1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 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13.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4.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5.当今时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科技竞争 P145 16.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P145 17.始终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P145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P146 1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P146 20.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两个趋向”是指—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P146 21.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2.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宾 P147 2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P148 24.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加强自主创新 P148 2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科技人才 P149

三毛选择题汇总

2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2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P150 2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P150 30.建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的核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P152 31.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坚持市场调节就业 P152 3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P134 二.单选题: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B)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 D.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4.古某2003年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6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3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3万元。那么,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的划分,古某2003年的劳动收入应计算为(C)

A.16万元 B.14万元 C.12万元 D.9万元 5.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服务业 D.基础产业(D)P145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B.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C.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A)P145 7.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要长期面对的一个突出难题 A.就业问题 B.国家安全问题

C.教育问题 D.思想道德问题(A)P152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50年代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是因为当时 A.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现代工业很少,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B.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苏联的经验和影响

D.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ABCD)P126 2.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三毛选择题汇总

A.产权关系明晰化、经济行为自主化 B.生产要素商品化、资源配置市场化 C.宏观调控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ABD P130 3.市场机制的特点是()

A.微观性 B.宏观性 C.事后性 D.事前性 AC 4.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具有的优势是

A.运行的社会成本较低 B.运行的效率较高

C.能自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D.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 ABD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弥补市场的缺陷的作用有

A.反垄断 B.提供公共产品,治理环境污染 C.调节社会总供需,防止经济波动或危机 D.调节收入分配 ABCD 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 A.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B.一个“统一” C.“有所为,有所不为” D.“由东到西梯次推进”(A.B)P133 7.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两个“毫不动摇”是指

A.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B.C)P133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C.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D.私营经济 ABC 9.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ABCD)P134 10.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A.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B.股份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ACD 11.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条件的是

A.人们的经济活动之间是互惠互利关系 B.允许人们用各种手段实现富裕 C.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C.D)12.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是 A.注重依靠科技进步 B.提高劳动者素质

C.提高经济效益 D.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ABCD P145 13.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特征是

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C.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举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A.B.D)14.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应形成的产业格局是

A.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C.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D.服务业全面发展A B C D P145 15.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

A.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 B.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及带动作用强 C.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D.市场导向明显(A.B.C)P145

三毛选择题汇总

16.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是

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C.D)P145 17.我党现阶段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 A.工业反哺农业 B.城市支持农村

C.多予少取放活 D.以粮为纲(A.B.C)P146 18.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是

A.以政府为主导 B.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播 D.以市场为主导ABC P149 19.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 A.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 B.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C.城市和农村的关系 D.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AB P149 20.我国提倡对口援助应建立的互惠互利机制内容包括 A.以政府为主导 B.市场为纽带

C.企业为主体 D.项目为载体(ABCD)P150 21.就业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

A.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B.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国家的长治久安 D.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ABC)P152 2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积极的就业的方针是 A.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城市劳动者优先就业 ABC P152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基本知识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P155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P155 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157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是—1954年 P158 5.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158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159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P159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P160 9.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P161 1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P161 1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P161 1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P161 13.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实行村民自治 P163

三毛选择题汇总

14.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是在—1982年 P163 15.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1989年 P163 16.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来实现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P163 17.我国宪法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18.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指(C)

A.个人民主 B.统治阶级的民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一种法律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6.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D)

A.各民族一视同仁 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8.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党的(A)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

A.实现工业化 B.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消灭剥削阶级 D.剥削制度 ABCD P156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

A.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B.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C.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D.消灭剥削阶级 ABC P156 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三毛选择题汇总

A.性质相同 B.作用 C.职能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A.B.C.D)P156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

A.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 C.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A.B.C)P156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ABCD)

A.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 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A.B.C.D)

7.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ACD)A.国家的长期统一 B.各民族具有共同的政治信仰 C.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8.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A.B.C.D)P163 9.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B.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D.依法治国的依靠力量是暴力工具(A.B.C)P164 10.之所以说: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为

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A.B.C.D)P165 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ABD)

A.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逐步推进一人一票的普选制 D.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 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AB)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群众参与 D.政务公开

1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者的关系是 A.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 B.有法可依是核心、有法必依是前提

C.执法必严是关键 D.违法必究是保障(A.C.D)P165

三毛选择题汇总

14.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是

A.科学执政是前提和基础 B.民主执政是核心和实质

C.科学执政是关键和保障 D.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和保障(A.B.D)1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

A.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依法治国是关键和保障 D.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A.B.D)P167 16.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是看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D.能否改善人民的生活(A.B.C.D)P168 17.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B.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C.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D.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ABC 1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D)A.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B.建设民主、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C.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D.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和完善基层直接选举制度 19.民主、自由、人权是

A.人类的普遍追求 B.历史范畴、具体的、相对的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D.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A.B.C.D.P170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基本知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P191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 P181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P183 4.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单选题

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B)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政治文明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B)

三毛选择题汇总

A.重要形式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来源 P191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A.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A.B.C.D)P177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为”、“双百”的方针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安断推进文化创新

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A.B.C.D)P179 3.现阶段,中国先进文化的特征是

A.历史的、现实的与未来的统一 B.中国的、民族的与世界的统一 C.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与人类文明的统一 D.理想与现实的统一(A.B.C)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 D.干部队伍建设 P186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包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C.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D.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A.B.C.D)P191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A.B.C.D)P181 7.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

A.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B.要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界限,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

C.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A.B.C)P182 8.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主要有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A.B.C.D)9.思想政治工作是

A.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C.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D.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A.B.C)P187 10.哲学社会科学是

A.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B.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C.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D.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A.B)P188

三毛选择题汇总

11.教育

A.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B.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C.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D.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A.B.C)P188 12.我国现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是

A.以发展为主题 B.以改革为动力 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以制造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A.B.C.D)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基本知识

1.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 P195 2.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P195 3.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P203 二.单选题

1.发表于1803年的《全世界和谐》一文的作者是

A.傅立叶 B. 欧文 C.马克思 D.列宁 A.P193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A. P201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A.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C.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D.P201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和谐是

A.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 B.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B.C.D.P195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C.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D.应对敌对势力进行“分化”、“西化”的锐利武器 A.B.C.P196 3.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A.B.C.D.P196 4.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的社会。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比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三毛选择题汇总

C.崇尚自由平等博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B.D.P197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

A.一个治国理想 B. 一种治国方略

C.治国机制 D.一种治国结果 A.B.C.D.P197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C.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A.B.C.D.P198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基本知识

1.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悠久的中华文化。P206 2.造成近代中国局部地区的分离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的结果。P207 3.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P209 4.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1954年12月 P209 5.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中的“一纲”是 :台湾必须统一于祖国 P211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在—1979年元旦,7.1983年,邓小平阐述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构想” P212 8.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11月 P213 9.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在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0.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正式签署地方是—

北京 P216 11.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1999年12月20日

12.1992年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的要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形式粉碎一切图谋分裂祖国的阴谋,保证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在—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P221 二.单选题

1.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的是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陈毅 D.叶剑英 A.P211 2.中国共产党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是(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 C.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

D.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3.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A)A.“九条方针” B. “六条构想” C.“八项主张” D.“四点意见”

三毛选择题汇总

4.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D)A.1978年11月14日 B. 1982年1月11日

C.1982年9月24日 D.1984年12月19日 P216 5.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C)A.香港问题 B.国际争端问题

C.台湾问题 D.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问题 6.“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C)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7.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C)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P218 8.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展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

A.八项主张 B.九条方针 C.六条构想 D.四点意见 三.多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

A.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B.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C.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A.B.C.D.

2.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 A.省亲会友、来去自由程 B.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C.国共合作、爱国一家 D.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A B C D 3.关于台湾问题,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AC)

A.我国政府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B.我国政府允许台湾“完全自治”,但反对搞“一中一台” C.我国政府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D.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4.香港、澳门等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它们享有独立的(BCD)A.外交权、国防权 B.立法权

C.行政管理权 D.司法权和终审权

5.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ACD)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D.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6.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CD)A.不用武力方式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主张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

三毛选择题汇总

来解决

7.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BC)

A.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B.对付台独长期拒绝和平统一谈判,以拖拒统的阴谋

C.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图谋 D.以武力压台湾统一 8.《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中提到中国政府被迫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几种情况是(BCD)

A.如果台湾当局领导人再次发表“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言论 B.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

C.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D.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的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9.“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D)

A.以“一个中国”为基础,实行“两种制度” B.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台、港、澳地区实行完全自治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10.根据“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将保持澳门的几个“不变”,即澳门原有的(ABC)A.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不变 11.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ABC)

A.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B.是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C.彻底结果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 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的终结

12.在解决两岸关系时,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BCD)A.使两岸“三通”有了实现的基础 B.不是针对一般的外国人.台湾同胞

C.是针对国际上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势力 D.是针对台湾岛内一小撮搞“台湾独立”的分裂势力

13.对我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台湾当局以“三不政策”作为回应,“三不政策”是

A.绝不接触 B.绝不谈判 C.绝不妥协 D.绝不让步A.B.C. 14.2005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A.B.C.D.P219 15.我们之所以坚持以一个中国为原则解决两岸关系问题,是因为(ABCD)A.这个原则是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的事实 B.这个原则是法律所证明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C.这个原则是国际社会所确立的事实和原则

D.这个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三毛选择题汇总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基本知识

1.当今世界时代的主旋律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P227 2.共建和谐世界只有坚持—包容精神世界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

4.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是—军事力量 5.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实力的基础是—经济力量 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8.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新科技革命

9.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1.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首次代表中国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周恩来 13.中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独立自主 二.单选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互不侵犯 B.国家主权平等

C.平等互利 D.互不干涉内政 B.P235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C)

A.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 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民族矛盾 B.宗教纷争

C.领土争端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4.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经济单一化、政治多极化与文化融合化B.政治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 C.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D.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样化和文化趋同化 C 三.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A.B.C.D.P226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总体团结、局部分裂A.B.C. P227 3.世界多极化是

A.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B.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D.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A.B.C.D. P227

三毛选择题汇总

4.多极化格局有利于

A.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和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C.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A.B.C.D.P228 5.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冷战”,突出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A.在政治上尖锐对立 B.在军事上全面对峙

C.在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

D.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A.B.C.D. P228 6.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是

A.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确 B.称霸与反霸的斗争,C.封锁与反封锁的矛盾 D.演变与反演变的矛盾A.B. P228 7.经济全球化

A.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B.是一把“双刃剑”

C.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D.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A.B.C.D. P229 8.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 A.主张 B.理念 C.原则 D.追求 A.B.C.D. P230 9.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

A.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 B.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 C.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D.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世界发展的格局结合起来A.B.C. P230 10.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

A.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B.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C.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D.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A.B.C.D. P230 1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

A.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变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C.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D.世界强大政治力量的压力的必然选择A.B.C.

12.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是努力实现 A.和平的发展 B.开放的发展

C.合作的发展 D.和谐的发展A.B.C.D.P231 13.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A.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禁止扩散核武器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BD 14.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确定了()的方针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三毛选择题汇总

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 D.决不当头A.B.C.D.P233 1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安邻、富邻、睦邻”A.B.C.P232 16.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D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A.B.C.D.P235 17.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 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主要包括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B.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C.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D.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A.B.C.D. 18.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

A.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案 B.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 C.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D.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A.B.C.D.P237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基本知识

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我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P250 3.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为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P255 二.单选题 1.“四个尊重”中,核心的是—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A.P243 三.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有: A.队伍迅速壮大碍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岗位流动加快 D.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A.B.C.D. 2.关于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有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B.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C.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D.工人阶级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A.B.C. 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 A.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B.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质体现。

C.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D.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A.B.C.D. 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三毛选择题汇总

A.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分裂

C.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D.尊重各民族的选择A.B.C.

5.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者的关系,下列表达中不正确的是

A.民族平等是政治前提和基础、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B.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C.民族平等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政治前提和基础 D.三者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A.B.D. 6.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A.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B.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C.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A.B.C.D. 7.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A.打得赢 B.拒腐蚀 C.不变质 D.守得住 A.C.P251 8.关于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者的关系,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革命化是第一位的、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B.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现代化是第一位的

C.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D.三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A.C.D.P251 9.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A.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B.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是我国根本性的国策

D.必须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战略上后发制人的原则A.B.C.D.

10.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三个提供”是指我军要

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D.为联合国维和任务提供人员支持A.B.C.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基本知识

1.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3.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4.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P272 二.单选题

1.教育、制度、监督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三者的关系是

A.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B.教育是关键,制度是保证,监督

三毛选择题汇总

是基础

C.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证D.教育是保证,制度是关键,监督是基础 A.P267 2.邓小平多次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B)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

3.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参观调研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主要是指党的(C)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路线建设 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B.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领导下的书记负责制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C)

A.中国农民的先锋队 B.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世界无产阶级的政党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B)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群众基础决定的 D、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决定的 三.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关于党群关系,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B.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C.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D.只有不正确的领导,没有不正确的群众A.B.D.

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 A.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去 B.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C.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D.落实到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A.B.C.D.

3.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应正确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A.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B.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C.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D.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A.B.C.D.

4.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党应着力处理好的关系是 A.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和根本利益的关系B.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 C.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消费与积累的关系A.B.C.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

A.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B.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

三毛选择题汇总

和社会发展规律

D.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A.B.C.D. 6.党对青年一代的希望是要做到

A.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B.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C.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的统一D.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A.B.C.D

第二篇:毛邓三下简单论述汇总

第八章

单选: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简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1.突破公认的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经济制度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手段都有各自优势与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把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发挥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的特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

2.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固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空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结合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基本经济制度

含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作用: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 2.是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非社会主义性质,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确定的依据: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公有制经济

1.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多选)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简)公有制的多种实现方式

A独资,B股份制,C合作制,D股份合作制 国有经济适用B,集体经济适用D,辨析:股份制就是私有制-----错

1.股份制本身不具制度属性,不等于公有制和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多选)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简答: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2.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3.外资企业不仅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不同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为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分配制度

为什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简)

1.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他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3.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什么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先富与共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富是共富的前提,共富是先富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者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灰产生收入的差距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两个趋向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有普遍性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农业与农村协调发展也带有普遍性趋向.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乡风文明是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新型国家

1.含义: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为什么要建立? 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继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进各地区共同发展

简答: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1.2.3.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形成可持续发展体系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

特点: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人民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从概念表述上,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多选)

1. 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国民生活中居首要地位 2. 核心原则:一切权利高于人民 3. 不同于“三权”。。。

解析中国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1.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 他们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 3. 各民主党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

4.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民主区域自制制度的优点

1. 符合民主统一,平等,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 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3. 有利于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关系,抵御国内外的分裂,破坏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加强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简)

1.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积极性

2.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3.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4.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孜孜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4.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简)

1. 一个是政治文明,一个是精神文明

2. 方法和手段不同,依法治国主要是强治于国,以德治国主要是教育 3.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依法为规范,以德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特色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简)

1. 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2.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简)

1.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 2.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

3. 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 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本国又吸收别国的先进优秀文化.5. 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十六大以来,反复强调构建社会回主义和谐社会,其现实依据在于:(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3个“必然要求”)

<1>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劳资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重点)

(3)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1>含义

<2>性质: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3>同三大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4>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2.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

(一)其重要性、紧迫性:3个“必然要求”

(二)其重要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都有重要意义。3.如何构建?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目标任务:措施:(1)优先发展教育;(2)积极扩大就业,尊重劳动;(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第一大问题:台湾问题

1.(单选)性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国内战争的产物

2.和平解放: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单选)

1958,美国提出“划峡而治”——制造台独,毛泽东起草《告台湾同胞书》1960,周恩来“一纲四目”——“一国两制”的雏形。“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1)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的军政权、人事权归蒋;(2)经费不足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4)互不派特务,互不破坏对方团结。1966.“文革”爆发,内乱十年,隔阂加深至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单选)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次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1)一个中国。这是核心;(2)两制并存;(3)港、澳、台高度自治;(4)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8)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意义:(1)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用于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中国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策略灵活性;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大问题:“一国两制”在港、澳成功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1)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台独”

(2)1992年,大陆海协与海基会在新加坡达成“九二共识”。核心:一个中国,各自表述。A.外交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岸两党谈判,使用“中国”——包括大陆、港、澳、台(3)江泽民于1995年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重点)

(5)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重点)

第十三章

1.1985年,邓小平指出,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东西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南北问题)。2.(单选)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简答)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南北方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4.(论述)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通过侵略和掠夺来实现发展,只能选择和平道路;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6.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7.(简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个原则,1个准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单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9.外交理念——和谐社会。

(1)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2)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应造成贫富悬殊;(3)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4)安全上相互信任,树立新安全观。第十四章

1.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地位)。

(1)由党和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国体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现代化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3)这是由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地位决定的。3.(选择)依靠力量(各自地位和作用)

A.工、农、知识分子——根本依靠力量(工:国家领导阶级;农: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工人阶级的一个部分);B.新的社会阶层——“建设者”;C.各民族人民;D.全球华人——广泛的、统一战线;E.人民军队——特殊的依靠力量 4.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地位)。(1)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2)由国情决定的。

5.(单选)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

6.(单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7.新的社会阶层:(1)组成。A.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C.个体户D.私营企业主E.中介组织从业人员F.自由职业者

(2)产生原因。A.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C.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3)作用。A.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了税收B.扩大了就业C.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8.如何依靠——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是核心。知识是重要资源,只有通过劳动获得。人才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现出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9.(简答)为什么尊重劳动是核心?

答:(1)中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0.(简答)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11.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12.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矜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3.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14.特殊依靠力量,人民军队。

地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5.人民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多选)

16.人民军队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的武装集团;建军原则:党指挥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十五章

1.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群众基础)。

2.党的地位——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要把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结合起来,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4)“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车工难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提出新的要求;(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5.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6.(单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7.(单选)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8.(重点)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答: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居安思危,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

(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9.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10.(论述)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1)中国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有两种道路,一个是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资本主义道路,西方国家依靠资本主义道路,但在中国此路不通。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第三条道路均走不通。

(2)中国现代话必须要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共产党是这些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D.统筹区域发展E.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F.积极扩大就业

(3)人民群众是现代化的依靠力量,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中国现代化需要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创造、巩固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战略: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第三篇:毛邓三选择题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D.刘少奇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5.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关门主义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机遇与挑战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7.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三大

8.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9.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

A.“科教兴国”战略 B.“以德治国” 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执政兴国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E.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2.中国共产党内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教条主义 B.实用主义 C.盲动主义 D.经验主义 E.自由主义

3.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革命经验神圣化

E.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4.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包括()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E.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5.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A.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B.开放的理论体系C.当今世界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D.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理论体系E.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C 5.C 6.C 7.B 8.C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D 3.ABC 4.ABCDE 5.ABE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2.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 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4.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5.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文章是()

A.《民众的大联合》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6.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之一的论著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8.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

A.对军队的领导

B对农民的领导

C.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D.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10.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1949年组成人民政协的阶级、阶层的政治联盟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E.爱国民主人士

2.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E.开明绅士

3.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伟大斗争有()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五卅运动E.解放战争

4.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E.民族资产阶级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1935年,曾提出过的国家政权主张有()

A.劳农专政 B.真正平民的政权C.革命民众政权 D.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权独裁制

E.人民民主专政

一、单项选择题

1.A;2 .C; 3.B;4. D ;5.D ;6.D ;7.A ;8.B;9. B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3.ABCDE ;4.ABD; 5.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A.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B.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C.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D.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

2.“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3.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4.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论断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朱德 C.王稼祥 D.刘少奇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6.《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作的一个重大原则修改是()

A.把土地所有权归政府改为归农民 B.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的规定

C.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地主土地 D.改“抽肥补瘦”为“抽多补少”

7.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

A.积极防御的思想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8.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9.人民军队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确定于()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0.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E.《反对本本主义》

2.1928年~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E.《战争和战略问题》

3.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革命经验神圣化E.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4.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包括()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E.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C ;4.A;5.B ;6.C;7.A;8.A;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D ;3.ABC; 4.ABCDE; 5.DE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革命阵营实现壮大自己、孤立和瓦解敌人而采取的政策是()

A.加强地方政权建设 B.实行军队内部民主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中共一大纲领 D.中共二大纲领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

A.对待农民问题上

B.对待小资产阶级问题上 C.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

D.对待地主问题上 4.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B.王明“左”倾冒险主义C.王明新投降主义 D.张国焘分裂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中国共产党建党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党一开始就坚持了()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 D.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 7.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

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实质是()

A.思想斗争 B.路线斗争 C.阶级斗争 D.群众斗争 9.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10.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做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依据是()

A.中共整个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和汉奸亲日派是有区别的

C.顽固派在抗日方面有既抗日又动摇但不愿投降的两面性

D.顽固派在联共方面有既联共又**但不愿决裂的两面性 2.1949年组成人民政协的阶级、阶层的政治联盟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E.爱国民主人士

3.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E.开明绅士

4.正确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有()

A.调查研究,实事求是B.反对教条主义C.正确认识“左”和“右”的根源、实质和危害

D.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E.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反“右”时要注意防“左”

5.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改组成为政治联盟的革命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E.城市小资产阶级

一、单顶选择题

1.C; 2.B; 3.C ;4.C; 5.B ;6.C;7.B; 8.A;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 ;4.ACDE; 5.ABCE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2.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4.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5.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

A.《介绍一个合作社》 B.《组织起来》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7.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

C.没收地主的土地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4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A.和平赎买 B.委托加工C.计划订货 D.统购包销E.委托经销代销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一五”计划

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D; 6.C; 7.A; 8.D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DE ;3.BCDE; 4.BCDE; 5.CDE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4.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二大上C.党的十三大上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D.保持社会稳定

6.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B.强大的人民军队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自己的发展 7.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8.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是革命,是为了()

A.解放生产力B.摆脱政治压迫C.摆脱经济剥削D.人民当家作主

9.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精髓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表述的内容,包含()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

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统一

E.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的显著特点是()

A.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B.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D.在动态上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E.提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E.社会主义必须要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 5.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

A.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E.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D 5.B 6.D 7.D 8.A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E 3.ABCDE 4.ABCD 5.CDE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D.商品经济不发达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D.促进社会效率提高和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5.党的十五大,第一次系统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路线B.基本理论C.基本方针D.基本纲领 6.我党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7.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革命B.改革C.阶级斗争D.无产阶级专政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

A.解决人民温饱B.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0.四项基本原则是()

A.立国之本B.强国之路C.基本国策D.权宜之计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近现代革命和改革的共同点是

A.内容和对象相同B.手段和形式相同C.根本目的相同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E.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

A.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E.制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E.普及义务高等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5.D 6.A 7.B 8.D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 3.ABC 4.AB 5.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发展生产力B.提高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3.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A.各地区均衡发展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D.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变到依靠()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6.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还告诫说: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体现了农业()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7.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8.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

A.四个现代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小康社会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实现共同富裕C.发展社会生产力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

B.第二步.从1991年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

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E.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完

全实现现代化

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是()

A.工业 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流通和服务

3.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是()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B.人口控制在14亿内

C.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B.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C.切实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资源D.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E.边污染边治理,发展为先,有了污染再治理。5.要使地区经济布局趋向合理,正确的选择是()

A.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B.逐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C.东部地区要支援中西部地区

D.在相互开放和平等交换方面加大力度E.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协作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C 5.C 6.B 7.C 8.C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ABCD 4.ACD 5.ABCDE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股份制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4.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

A.是否有国家入股 B.是否有集体入股C.是否有私人入股 D.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私人入股 5.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

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 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是()

A.经济关系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

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A.股份合作制 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E.租赁、承包制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C 6.B 7.A 8.A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 3.ABCD 4.ACDE 5.ABCDE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A.国体 B.政体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 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人民的权利 D.民主集中制

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A.共产党*** B.工农联合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9.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E.它们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一样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直接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E.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派之一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

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刻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E.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5.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在本质上是()

A..各阶级分掌统治权B.防止国家政权侵犯人民民主和自由

C.统治阶级的内部职权分工D.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E.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有效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6.A 7.B 8.D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DE 3.ABDE 4.ACE 5.CD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祖国统一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A.文化教育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工作

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E.精英文化

2.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

A.有思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理想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E.团结统一

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E.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5.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促进经济发C.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培养“四有”公民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D6.C 7.D 8.B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E 3.ABCDE 4.ABCD 5.ACDE

一、单项选择题

1.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

A.毛泽东 年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2.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间是()

A.1982年9月 B.1983年7月C.1984年9月 D.1984年12月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A.香港问题开始的 B.台湾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5.“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6.台湾问题的本质是()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A.1979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8.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

A.1984年12月19日 B.1987年4月13日C.1990年4月4日 D.1993年3月31日

9.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

A.九条方针 B.六点构想C.八项主张 D.三个立场 l0.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下

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E.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

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民主自治和繁荣稳定

E.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关系是()

A.长期共存B.和平共处C.相互支援D.共同发展E.相互排斥

4.台湾问题是()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E.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

5.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

A.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E.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香港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A6.A 7.B 8.A 9.B l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CD4.CDE 5.ABCDE

一、单选题

1.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

A.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人类消灭了包括局部战争在内的一切战争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D.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的和平合作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D.社会、经济全球化 3.苏联解体后,威胁中亚地区安全的因素不含哪个()

A.恐怖主义B.分裂主义C.宗教极端主义D.军备竞赛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5.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

A.分而治之B.共同治理C.和平共处D.共同开发 6.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社会制度的竞争B.科学技术的竞争C.经济资源的竞争D.军事力量的竞争

7.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不结盟运动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9.南北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

A.南方的国民素质低下B.南方的技术条件差

C.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D.北方国家援助较少 10.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条线、一大片

二、多选题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

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形式

E.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动荡时期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真正的不结盟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E.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苏东剧变之后,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霸权主义B.宗教纷争C.强权政治D.领土冲突E.民族矛盾

4.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

A.发展问题B.南北问题C.经济问题D.和平问题E.东西问题

5.冷战结束以后,具有国际影响的主要力量中心有哪些()

A.美国B.欧盟C.俄国D.日本E.中国F.印度

一、单选题

1.A 2.A 3.D 4.C 5.D6.B 7.C 8.C 9.C 10.D

二、多选题

1.ABD 2.BCE 3.AC 4.ABC 5.ABCDE

一、单选题

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 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3.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足()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

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纲党章规定的

7.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D.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8.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A.爱国主义性质的B.社会主义性质的C.人民民主性质的D.政治联盟性质的

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1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

A.思想建设B.文化建设C.经济建设D.组织建设E.作风建设

2.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具有()

A.领导的功能B.团结的功能C.沟通的功能D.协调的功能 E.自我教育的功能

3.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考验是()。A.执政的考验B.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C.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D.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E.要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考验 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独立D.各民族共同繁荣E.民族融合

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B.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E.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一、单选题

1.D 2.A 3.A 4.A 5.B 6.B 7.C 8.B 9.C 10.C

二、多选题

1.ADE 2.BCD 3.ABCDE 4.ABD 5.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发展是硬道理 C.五个统筹 D.全面、协调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

A.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五个统筹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以人为本 D.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4.只有不断解决好()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A.科学的发展观 B.防腐拒变C.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D.抵御风险

5.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

C.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D.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A.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可持续发展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城乡发展不平衡

C.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可持续发展

9.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正确决策B.改革 C.发展 D.协调

10.非典疫情蔓延,集中暴露出我国()发展不协调的问题。A.区域发展不协调 B.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C.城乡发展不协调 D.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

二、多项选择题

1..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还要统筹().A.统筹东部和西部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E.统筹区域发展

2.科学发展观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五个统筹B.一味追求高速发展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坚持以人为本 E.两手抓,两手硬

3.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除了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外,还应当().A.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B.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目标

C.全面履行政府职能D.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

E.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在().A.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B.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

C.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E.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 5.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A.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B.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C.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D.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E.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A6.B 7.D 8.B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2.ACD 3.ABCDE 4AB 5AC E

第四篇:毛邓 选择题 大题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辨析题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

2.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基础,叫“全民党”或“人民党”。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党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意义?

2、为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应当正确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3、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4、简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5.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三、论述题

1.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如何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材料分析:

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列宁全集,第24卷)

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毛泽东选集,第3卷)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私营企业170万户(2003年10月为203万户),外商(含港澳台)企业21.3万户,个体工商户2680万个,登记在册的社会团体16.56万个,从业人员达1.3亿,在私营企业中,86%的企业没有党员,97%的企业没有建立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社会团体中不具备党组织条件的占70%。(江权金《用十六大精神推进党建的十个课题》,《瞭望》2003(10))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探讨会上的讲话》)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

二、,请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据材料三,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根据材料四,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

1.答案要点:

(1)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地位。

(2)工人阶级始终是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活动中的脑力劳动大大增加,但这只是劳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通过工人的劳动。自动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贡献,但自动化仍然需要人去操作。

(3)还要看到,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增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2.答案要点:此观点不正确。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3)虽然剥削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但这不等于工人阶级也跟着消亡了。只要国际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国内还存在阶级斗争,只要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未完全实现,就表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没有完成,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成。

(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联系,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工人阶级仍是我国社会中最先进的阶级。

二、简答题

1、(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2、答案要点:

(1)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广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3、答案要点: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三、论述题

1.答:第一、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第二、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第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五、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2.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

处的局面。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四、材料分析:

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当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明确地把自己定位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她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以正确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获得解放为最高目标。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所以称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祖国和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和法制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所以,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是紧密关联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2.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篇:毛邓下册选择题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首次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写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会议是()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什么的重要组成部分()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3、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应该是()A、理想建设B、道德建设C、纪律建设D、文化建设

4、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什么问题()A、精神支柱B、精神动力C、思想保证 D、智力支持

5、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马列主义D、为人民服务

6、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很多,最根本的就是用什么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首要任务()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邓小平理论D、西方理论

7、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表现在()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C、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D、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8、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B、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A、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指导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C、爱国主义为指导D、共产主义理想为指导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1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国家统一C、加强民族团结D、增强人民凝聚力

1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

和科学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3、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A、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繁荣文学和艺术 B、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使中国文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4、精神文明()A、与文明是同一概念B、是教育、科学、文化等事 业的总和C、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D、与物质文明相互对立

15、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A、重要内容B、重要部分C、重要基础D、重要标志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标志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爱国主义为原则C、以民族团结为核心D、以团结合作为最高理想

1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D、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8、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世界大同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9、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培育“四有”新人D、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爱国主义教育属于()A、理想信念建设的范畴B、文化建设的范畴C、社会公德建设的范畴D、理论建设的范畴

2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D、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

22、道德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道德,二是反映人类共同性的道德,下列选项中属于前者的是()

A、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B、社会公德C、A、中国政府承诺不以武力解决B、和平统一,一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 国两制

2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标志是C、台湾享有完全自治权D、与美国等有关()国家共同谈判解决 A、以共产主义为理想B、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C、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正式通过集体主义为原则D、以爱国主义为基本要求 是在()

2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1987年B、1990年C、1993年D、1997年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爱国主义7、“一国两制”的前提是()D、社会主义 A、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国家主权统一

25、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A、四项基本原则B、集体主义C、等价交换C、港澳台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港澳台实行高D、为人民服务

26、社会公德是()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准则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27、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A、发展教育和科学B、繁荣文学艺术C、发展体育和卫生D、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28、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A、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B、为政治服务C、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D、为社会主义服务

29、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宗旨是()A、爱岗敬业、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服务群众C、爱岗敬业、奉献社会D、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30、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A、抓物质文明B、抓精神文明C、两手都要硬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1、B2、D3、A4、D5、D6、C7、C8、D9、B10、A11、A12、A13、D14、C15、D16、A

17、B

18、C

19、B20、A21、A22、A23、C24、B25、B26、B27、A28、D29、D 30、C 第九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

2、中英两国经过多轮谈判和磋商,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三个附件是在()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7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正式通过是在()A、1985年B、1987年C、1990年D、1993年

4、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5、我国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度自治

8、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A、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特别行政区要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区别

9、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A、毛泽东 B、周恩来C、叶剑英D、邓小平

1、C2、C3、C4、A5、B6、C7、B8、B9、C10、C11、A12、C13、D14、D15、C16、C17、D18、A19、C20、B21、B22、D23、C24、C25、10、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概念是()A、毛泽东 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1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取得成功是在()A、香港问题上B、澳门问题上C、台湾问题上 D、西藏问题土

12、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制度B、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A、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件”后,又侵占了台湾 B、1937年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后,又侵占了台湾 C、1938年占领了广州、武汉后,又侵占了台湾 D、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日本强迫清政 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

14、香港特别行动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是()A、由中央人民政府委派的B、由香港当地选举 产生的C、由香港当地人们协商产生的D、由香港人们选举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15、香港特别行动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A、香港特别行动区立法会B、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6、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后,我国的国家结构是()A、联邦制B、邦联制C、单一制D、单一制和联邦制混合制

17、实行“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A、用社会主义制度吃掉资本主义制度B、用资本主义制度吃掉社会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互相融合D、在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8、台湾问题的核心是()A、祖国统一B、一国两制C、一国两府D、“三通”

19、香港、澳门、台湾成立特别行政区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其中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

A、香港B、澳门C、台湾D、香港和澳门

20、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的性质,是因为()

A、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特别行政区要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区别21、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A、《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告台湾同胞书》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2、“一国两制”的基础是()A、台港澳高度自治 B、两种制度 C、和平统一 D、一个中国

2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B、祖国统一C、大陆坚持社会主义D、“三通”

24、“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A、香港问题B、西藏问题C、台湾问题D、澳门问题

25、李登辉提出“两国论”的要害是_()A、“一边一国”B、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C、破坏两岸“三通” D、“文化台独”

1、C2、C3、C4、A5、B6、C7、B8、B9、C10、C11、A12、C13、D14、D15、C16、C17、D18、A19、C20、B21、B22、D23、C24、C25、B

第十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战后以来,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C、各国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2、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军备竞赛B、局部战争C、国际经济旧秩序D、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3、中国外交政策基本的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4、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C、不称霸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5、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B、独立自主C、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D、加强对话,反对对抗

6、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

A、军备竞赛 B、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军事集团 C、操纵和利用联合国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个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8、1971年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而秘密访华的是()A、尼克松 B、卡特C、布热津斯基D、基辛格

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A、民主与人权问题B、和平与发展问题C、人口与环境问题D、战争与和平问题

10、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军备竞赛B、局部战争C、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D、国际经济旧秩序

11、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是()A、大家庭方式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式C、集团政治方式D、势力范围方式

1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

1、A2、C3、B4、B5、A6、D7、B8、D9、B10、D11、B12、D13、B14、A15、A16、A17、D18、C19、A20、C21、B22、C23、D24、A25、B

A、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B、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

C、美国、俄罗斯、中国、德国、英国D、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

13、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A、社会制度的性质B、国家利益C、意识形态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在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C、各个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是处理所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B、只是处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C、只是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D、只是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

16、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B、第三世界的存在C、资本主义的存在D、社会主义的存在17、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18、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A、和平问题B、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C、发展问题D、反恐问题

19、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B、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20、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A、对外开放B、争取外援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

21、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是()A、军备竞赛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恐怖主义D、民族宗教矛盾

22、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足点是()

A、不结盟B、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协调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独立自主

23、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A、互信、互利、互敬、互补B、互信、合作、自主、平等

C、和平、发展、团结、合作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24、中国外交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独立自主

25、江泽民倡导新安全观,谋求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并推动成立了()

A、亚太经合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C、博鳌亚洲论坛D、东盟10+3会议

1、A2、C3、B4、B5、A6、D7、B8、D9、B10、D11、B12、D13、B14、A15、A16、A17、D18、C19、A20、C21、B22、C23、D24、A25、B心

1、共产党的领导是指()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D、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

2、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A、经济联盟B、政治联盟C、思想联盟D、学术论坛

3、我国现阶段爱国统—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A、统一战线中大多数成员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我国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C、统一战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D、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共同决策

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坚持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坚持党的领导

8、党的领导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

A、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B、政治领导是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C、组织领导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D、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都是从属于党的路线的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民主集中制 C、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D、党代表大会制度及各级党委领导制

10、我国共有多少民族?()A、48个B、56个C、55个D、58个

11、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A、爱国B、坚持社会主义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共同的文化

12、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工人阶级B、工农联盟C、农民阶级D、小资产阶级

13、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

A、国有企业职工B、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工D、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

14、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属于()A、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 B、小资产阶级C、有待进一步改造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一部分

15、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16、民主集中制是()

A、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党都实行的组织制度B、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C、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实行的组织制度

D、小事实行民主、大事实行集中的党和国家的经济政治管理制度

17、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目标是()A、促进国家的各项改革B、统一祖国、振兴中华C、实现我国的战略总任务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18、统一战线内的社会主义联盟和爱国主义联盟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主体和基础B、后者是前者的主体和基础

C、从根本性质上说,前者是社会主义的,后者是非社会主义D、后者受前者的领导

1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D、党的章程规定的20、鼓吹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

A、改善党的领导B、否定共产党的领导C、加大共产党的被监督力度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1、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A、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C、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D、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端正态度,转变作风,不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22、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D、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23、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A、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B、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C、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4、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思想建设B、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民主集中制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2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路线决定的C、党的性质决定的D、党纲党章决定的1、C2、B3、A4、C5、B6、C7、D8、A

9、B10、B11、A12、A13、D14、D15、C16、B17、B18、A19、B20、B21、B22、D

23、C24、A25、C最近读者

下载毛邓三下选择题汇总(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邓三下选择题汇总(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邓三选择题7

    毛邓三单选题7(301-350) 301.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 () A.陈云B.邓小平C.邓子恢D.刘少奇 302.在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上,国民经济发展的次序为() A.重工业、......

    毛邓三选择题8

    毛邓三单选题8(351-400) 351.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巩固工农联盟服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祖国统......

    毛邓三选择题2A0005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A)卷 2009-2010学年 第二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

    毛邓三下学期复习题目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开放的目的是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

    毛邓三选择题题库答案(xiexiebang推荐)

    第1-7章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

    毛邓三选择题汇总-120719-有答案(最终定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次提出“......

    毛邓大题(共5篇)

    1、成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答:我们党根据过渡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任务,制订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

    毛邓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论文 学院:学号:姓名: 浅析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成因和解决对策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