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姓 名:王雪 学 号:***92 专 业:工商管理
摘 要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 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 机制变革 技术创新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1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 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 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 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 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 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 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 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 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 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 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 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 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2003 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四是企业实际 税费较重。2003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 13.11%。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 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 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 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 益,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 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 营中小企业身上套,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而是 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三)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 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民 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走自身 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五)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参与分配。具体地说
三、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能源动力、检测维修、微机技术、安全环保、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在管理、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在各个岗序中,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50%以上。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是活工资单元。公司经济效益好、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员工收入就多,反之相应降低。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30%。
积累贡献工资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长,对企业的贡献大,积累贡献工资就高,积累贡献工资包括员工的工龄工资和积累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占工资的18%。津贴补贴主要是对特殊岗位的劳动补偿,是一种补偿性工资单元,津贴补贴占工资的2%。岗位效益工资的建立形成了工资结构清晰、分配功能明确的分配制度,突出了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其它工资单元为补充的分配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进步与工资分配的密切关系,工资的激励作用突出,激励的手段多样,工资的价值导向更加趋向清晰。岗位效益工资体现了以下原则:工资分配与岗位的重要度和贡献度密切结合,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密切结合,工资分配及员工的劳动要素密切结合。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需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理论,并不断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充分应用到工资分配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正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在分配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二、分配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应用分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是关系到分配制度成败的关键。金川集团公司在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公司现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建立了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岗位(职位)的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按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效益工资的分配,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司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在新增建设项目不断投产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新增生产项目的人员需求问题。公司主要产品产量由2003年的年产15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年产35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多。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公司在确保员工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了技能工资制度向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过渡,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主要做法有:
(一)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分配制度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分配制度的改进意见。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归纳,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对符合公司实际、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建议积极采纳。在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后,主要将员工反映突出的效益工资及工龄工资偏低等问题进行了调整,效益工资由建立制度时的月人均345元提高到目前的728元,工龄工资在三个工龄段每年增加了8元,在工资分配中适当增加了活工资的分配比重。
(二)结合调升工资完善分配制度。公司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后,在调升工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劳动价值,使分配向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通过调升工资,解决了岗位工资系数差偏小、岗位工资相对平均、重要岗位工资偏低、岗位工资系数差不合理等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1、提高岗位工资基数。通过提高岗位工资基数进一步提高岗位工资在分配中的比重,岗位工资基数由2003年的522元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岗位工资在员工收入中的比例由51%提高到52%。
2、提高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在调整岗位工资系数时,重点提高了业务主办、工程师及技师以上岗位的工资系数,并拉大岗位工资差别,突出分配向重要岗位倾斜,较大幅度提高重要岗位的工资水平。
3、提高优秀员工的积累贡献工资。在管理和技术进步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员工给予增加积累贡献工资,以反映业绩贡献,激励员工继续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职位晋升与分配制度相统一
公司在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后,建立了员工职位晋升体系,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途径,做到随着职位的提升,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对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构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管理和工程技术类岗序和职位技能级别,使员工在不同职位上向上晋升发展,在同一职位上又能反映经验积累、能力水平的差异,真正做到不同职位、不同技能水平工资待遇不同。同时公司将职位晋升与调升工资密切相结合,在工资调升的同时进行职位评价和晋升,进一步突出优秀员工的价值。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1、为推进公司科技进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公司制订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每年公司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根据项目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贡献,评选出科技进步特、一、二、三等奖,并相应给予奖励。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励100万元;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二等奖奖励30万元;三等奖奖励15万元。2007年度评选出科技进步奖五项,奖励总金额225万元。
2、为加强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公司制订了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管理规定。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和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200至11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重点建设项目21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3人。
3、为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明确技术责任,增加奖惩力度和透明度,提高科技项目的成功率,公司制订了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办法。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主研人员、项目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400至12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科技项目10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1人。
4、为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对所属科研院所直接从事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的试验人员、技术人员、设立科研津贴。公司按每人每月300至600元不等的奖励标准核拨给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根据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发放。
5、大幅度提高新招聘学生的薪酬待遇。由于地缘关系,公司录用大学以上毕业生的难度较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要求公司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公司在认真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制定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非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分类差别制度,上述各类人员试用期间标准分别为5000元/月、3500元/月、2000元/月和1800将高。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以及企业本身行为的一种准则。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例如,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是很充足的,但是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理,企业制度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及企业的活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正是基于此,所以人们通常说,高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的。
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企业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企业制度创新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企业问题的人以及经营企业的人,都首先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创新问题。就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如果企业制度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的问题,当然更谈不到企业高效益经营的问题;就研究企业问题的人来说,如果搞不清楚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就根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企业问题。由此可见,讨论企业问题,往往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作为市场微观基础的企业组织要适应这一巨大的变革,必须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及运作方式,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出资人制度。变国有企业为国家投资企业,经过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量化对企业投资的总量,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委托、授权转变为运营和投 资。政资分离后,那些代表国家专营国有资产的部门、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公司承担出资人的有限责任。
2.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企业总资产一方面来自出资人,一方面来自债权人,企业具有对总资产所表现出来的如资金、物资、人力、设备、物业等多种资源形态的优化、处置、组合权力,以其达到资产增值和扩充的目的。
3.所有者权益制度。国有出资人对投资企业,已经组织起集团的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充分建立起所有者权益制度,它表现为对经营者选择的控制、对投资回报的控制、对重大经营决策的控制。
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地规范和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
5.企业的配套制度。主要指与制度创新的配套展开相关的基本制度。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
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需要各不同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五、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一)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二)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三)心态创新
谭小芳老师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创新制度建立
创新的企业文化得以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面,事实上,整个创新的发起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才能得以进行。
3M公司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激励起创新的热情,推出了“15%规则”的制度,根据这一规则,每个研发人员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作个人感兴趣的发明和研究。只要是在发明,不管这项发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会受到上级任何干预。3M公司这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奇异的规律:产品的发明永远早于市场的需求。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经济学课本中对产品和需求关系的定义,但事实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用途的产品最终都得以大放光芒。
2、体现创新勇气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理解创新、参与创新与重视创新;这里的重点在于鼓励与容忍失败。
阿里巴巴公司则鼓励个性化办公室的建立,阿里巴巴的会议室都是以金庸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还设立明显的最佳员工标志,为每个员工取一个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作为公司内部的用户名。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鼓励了员工打破常规和传统的勇气,实际上企业一直暗示和鼓励员工创新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效果。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基础管理问题不值得大动干戈的追究和完善,但笔者认为有没有扎实的基础管理,结果大不一样,举个日常例子,我们会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建设的豪华公共厕所没多少时间就变的污浊糜臭不堪,而麦当劳的厕所却永远光洁如新,为什么?细心观察可以发现,麦当劳制定了详细的厕所要清洁到何种程度的标准、以及使用什么清洁工具如何操作的标准流程,并且还有相应的培训和核查制度。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前女大臣曾负责过某酒店卫生清洁工作,她洗刷了三次抽水马桶后其主管检查并不满意,于是主管亲自示范如何清洗,并在清洗完之后用杯子舀了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告诉她这就是清洁工作的自我检查标准,她被极大的震动了,于是重新努力清洗并最终也自豪的舀了马桶里的水一饮而尽。因此,占老师强调——我们的企业在以创新求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夯实基础管理,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用规则化、程序化、科学化来系统性的塑造和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整体的组织能力,才能为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何国志;加强企业管理 促进改革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2]冯英健.企业管理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魏俊奎;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 [4]肖海明.姚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5]孔伟成.陈水芬.企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二篇: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x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姓
名xxxx
学 号 xxxxxxx 学
院 工商管理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 xxxxxxx
摘 要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 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 机制变革 技术创新
目录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二)产权制度缺失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四)管理制度缺失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一)企业家创新(二)产权制度创新(三)管理制度创新(四)治理结构创新(五)分配制度创新
三、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
五、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六、结束语
七、参考文献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 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 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 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 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二)产权制度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 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 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 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 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 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 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 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 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 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2003 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四是企业实际 税费较重。2003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 13.11%。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 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 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 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 益,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 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 营中小企业身上套,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而是 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三)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 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民 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走自身 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五)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参与分配。具体地说
三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
成。
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能源动力、检测维修、微机技术、安全环保、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在管理、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在各个岗序中,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50%以上。
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是活工资单元。公司经济效益好、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员工收入就多,反之相应降低。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30%。
积累贡献工资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长,对企业的贡献大,积累贡献工资就高,积累贡献工资包括员工的工龄工资和积累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占工资的18%。津贴补贴主要是对特殊岗位的劳动补偿,是一种补偿性工资单元,津贴补贴占工资的2%。
岗位效益工资的建立形成了工资结构清晰、分配功能明确的分配制度,突出了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其它工资单元为补充的分配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进步与工资分配的密切关系,工资的激励作用突出,激励的手段多样,工资的价值导向更加趋向清晰。岗位效益工资体现了以下原则:工资分配与岗位的重要度和贡献度密切结合,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密切结合,工资分配及员工的劳动要素密切结合。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
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需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理论,并不断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充分应用到工资分配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正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在分配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二、分配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应用分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是关系到分配制度成败的关键。金川集团公司在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公司现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建立了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岗位(职位)的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按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效益工资的分配,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司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在新增建设项目不断投产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新增生产项目的人员需求问题。公司主要产品产量由2003年的年产15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年产35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多。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公司在确保员工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了技能工资制度向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过渡,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
主要做法有:
(一)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分配制度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分配制度的改进意见。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归纳,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对符合公司实际、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建议积极采纳。在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后,主要将员工反映突出的效益工资及工龄工资偏低等问题进行了调整,效益工资由建立制度时的月人均345元提高到目前的728元,工龄工资在三个工龄段每年增加了8元,在工资分配中适当增加了活工资的分配比重。
(二)结合调升工资完善分配制度。公司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后,在调升工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劳动价值,使分配向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通过调升工资,解决了岗位工资系数差偏小、岗位工资相对平均、重要岗位工资偏低、岗位工资系数差不合理
等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1、提高岗位工资基数。通过提高岗位工资基数进一步提高岗位工资在分配中的比重,岗位工资基数由2003年的522元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岗位工资在员工收入中的比例由51%提高到52%。
2、提高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在调整岗位工资系数时,重点提高了业务主办、工程师及技师以上岗位的工资系数,并拉大岗位工资差别,突出分配向重要岗位倾斜,较大幅度提高重要岗位的工资水
平。
3、提高优秀员工的积累贡献工资。在管理和技术进步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员工给予增加积累贡献工资,以反映业绩贡献,激励员工
继续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职位晋升与分配制度相统一。公司在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后,建立了员工职位晋升体系,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途径,做到随着职位的提升,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对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构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管理和工程技术类岗序和职位技能级别,使员工在不同职位上向上晋升发展,在同一职位上又能反映经验积累、能力水平的差异,真正做到不同职位、不同技能水平工资待遇不同。同时公司将职位晋升与调升工资密切相结合,在工资调升的同时进行职位评价和晋升,进一步突出优秀员工的价
值。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1、为推进公司科技进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公司制订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每年公司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根据项目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贡献,评选出科技进步特、一、二、三等奖,并相应给予奖励。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励100万元;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二等奖奖励30万元;三等奖奖励15万元。2007评选出科技进步奖五
项,奖励总金额225万元。
2、为加强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公司制订了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管理规定。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和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200至11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重点建设项目21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3人。
3、为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明确技术责任,增加奖惩力度和透明度,提高科技项目的成功率,公司制订了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办法。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主研人员、项目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400至12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科技项目10项,享受项目津贴人
数为161人。
4、为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对所属科研院所直接从事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的试验人员、技术人员、设立科研津贴。公司按每人每月300至600元不等的奖励标准核拨给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根据员工工作业绩考核
发放。
5、大幅度提高新招聘学生的薪酬待遇。由于地缘关系,公司录用大学以上毕业生的难度较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要求公司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公司在认真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制定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非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分类差别制度,上述各类人员试用期间标准分别为5000元/月、3500元/月、2000元/月和1800将高。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
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以及企业本身行为的一种准则。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例如,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是很充足的,但是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理,企业制度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及企业的活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正是基于此,所以人们通常说,高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的。
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企业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企业制度创新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企业问题的人以及经营企业的人,都首先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创新问题。就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如果企业制度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的问题,当然更谈不到企业高效益经营的问题;就研究企业问题的人来说,如果搞不清楚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就根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企业问题。由此可见,讨论企业问题,往往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
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作为市场微观基础的企业组织要适应这一巨大的变革,必须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及运作方式,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出资人制度。变国有企业为国家投资企业,经过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量化对企业投资的总量,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委托、授权转变为运营和投 资。政资分离后,那些代表国家专营国有资产的部门、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公司承担出资人的有限责任。
2.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企业总资产一方面来自出资人,一方面来自债权人,企业具有对总资产所表现出来的如资金、物资、人力、设备、物业等多种资源形态的优化、处置、组合权力,以其达到资产增值和扩充的目的。
3.所有者权益制度。国有出资人对投资企业,已经组织起集团的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充分建立起所有者权益制度,它表现为对经营者选择的控制、对投资回报的控制、对重大经营决策的控制。
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地规范和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
5.企业的配套制度。主要指与制度创新的配套展开相关的基本制度。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
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需要各不同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五、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1、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2、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3、心态创新
谭小芳老师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创新制度建立
创新的企业文化得以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面,事实上,整个创新的发起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才能得以进行。
3M公司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激励起创新的热情,推出了“15%规则”的制度,根据这一规则,每个研发人员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作个人感兴趣的发明和研究。只要是在发明,不管这项发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会受到上级任何干预。3M公司这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奇异的规律:产品的发明永远早于市场的需求。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经济学课本中对产品和需求关系的定义,但事实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用途的产品最终都得以大放光芒。
2、体现创新勇气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理解创新、参与创新与重视创新;这里的重点在于鼓励与容忍失败。
阿里巴巴公司则鼓励个性化办公室的建立,阿里巴巴的会议室都是以金庸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还设立明显的最佳员工标志,为每个员工取一个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作为公司内部的用户名。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鼓励了员工打破常规和传统的勇气,实际上企业一直暗示和鼓励员工创新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效果。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基础管理问题不值得大动干戈的追究和完善,但笔者认为有没有扎实的基础管理,结果大不一样,举个日常例子,我们会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建设的豪华公共厕所没多少时间就变的污浊糜臭不堪,而麦当劳的厕所却永远光洁如新,为什么?细心观察可以发现,麦当劳制定了详细的厕所要清洁到何种程度的标准、以及使用什么清洁工具如何操作的标准流程,并且还有相应的培训和核查制度。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前女大臣曾负责过某酒店卫生清洁工作,她洗刷了三次抽水马桶后其主管检查并不满意,于是主管亲自示范如何清洗,并在清洗完之后用杯子舀了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告诉她这就是清洁工作的自我检查标准,她被极大的震动了,于是重新努力清洗并最终也自豪的舀了马桶里的水一饮而尽。
因此,占老师强调——我们的企业在以创新求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夯实基础管理,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用规则化、程序化、科学化来系统性的塑造和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整体的组织能力,才能为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何国志;加强企业管理 促进改革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2]冯英健.企业管理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魏俊奎;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 [4]肖海明.姚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5]孔伟成.陈水芬.企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姓名:XXX
日期:2011年8月25日
第三篇: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毕业论文 (7)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进一步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企业越来越觉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1 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创新主体对成就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对社会责任的道义渴望,更强化了他们创新的冲动。
(2)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要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但不论什么模式或什么方法,根据形势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即所谓“管理无定式”。
(3)消费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利用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变化不断加快,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4)市场竞争激烈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千方百计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销售,这就要求企业创建新的组织结构,运用新的服务和销售模式,采取新的管理策略和程序,使管理组织能够灵活应变。
1.2 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企业管理的创新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国际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符合管理本土化的要求,符合“入世”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当前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不足(1)管理相对太粗放,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不够细化。
(2)管理组织相对落后。
(3)企业管理者素质亟待提高,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精神。
(4)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主要是企业产品总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低、超前意识差、科技开发投入少、企业发展无后劲,导致企业无力进行管理创新。
(5)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财务缺乏应有的监督审查管理机制。
(6)激励约束机制不相配套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不健全。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
3.1 企业管理思维的创新
我国企业要实施管理创新,首先,必须要进行管理思维的变革,要变纵向思维为横向思维;其次,中国企业要坚持“人本管理”的管理观念,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积极推动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善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在企业中建立起浓厚的管理创新意识和氛围;再次,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要追求管理思维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注重信息的挖掘、整合运用以及风险管控。3.2 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上的创新由于工作数量的不断增加,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将企业原来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组织成为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
另外,创新要获得成功,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富有经验的专业性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在管理创新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的重点要由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重视企业文化,注意人际关系,使管理进入人的内心世界,相信人,尊重人的价值和能力。
3.3 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创新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由于信息化、科学技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要求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信息时代的营销管理将彻底改变企业对传统营销管理所持有的旧观念,这样,就可以做到产品上市快、成本低、质量好和服务好,赢得各阶层的顾客,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3.4 市场理论和实践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要靠市场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创新,市场需求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机会,市场创新是对市场的挖掘和深化,提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或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和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企业进行市场创新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以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另外要重视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这些方面下足功夫。
3.5 技术创新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要及时的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企业要加强新技术研发的成本投入,同时要给与适当的优惠政策。
3.6 管理组织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由于竞争环境千变万化,管理组织为了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学习进行不断的创新。管理创新不能偏离“人本”管理的轨道,管理无论如何创新,都必须靠调动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顺利的开展,离开了这一点,一切创新都免谈,同时要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
3.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中国许多企业来说仍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速度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创新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余兴国.企业管理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第四篇: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文中注意去掉空格,字体颜色保持一致)随着现代企业进一步的市场化和国际程度化的提高, 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需要企业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因此,因循守旧, 抱残守缺, 必然导致企业失去活力与竞争力。在此背景之下,管理创新理论应运而生并愈来愈显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如何正确认识管理创新?怎样借助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开展管理创新?未来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已成为现代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涵义和内容
(一)管理创新涵义
什么是管理创新?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常修泽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其主要目标是试图设计一套规则和服从程序以降低交易费用。”芮明杰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创建起的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 还有其它一些管理创新定义就不再一一列举。
各种管理创新内涵互相包容、互为借鉴,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揭示出管理创新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开拓性、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风险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其实质是持续地改进和优化企业流程,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触及过去的或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创新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以谋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动因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科技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所进行的改进,以便更有效地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家可以通过管理创新创造出购买力,创造出市场。也可以说,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对顾客来说则是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例如,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事物,但是,该店运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标准化,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因而开拓了一个新市场,创造出一类新顾客,这就是现代管理创新价值的体现。
(二)管理创新的内容
企业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涉及许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目标创新
企业要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获取利润,企业在各时期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其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过程,以及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可归结为管理问题。高新技术渗透到商品产、供、销各个环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拥有先进技术,生产出成本更低、效用更大、更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之间的分工也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
3.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指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安排,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4.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模式。不同的企业都有其特有的组织模式,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其组织结构要不断调整以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企业必须设计好自己的组织结构,是集权还是分权,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是垂直型较窄的管理跨度模式还是
1扁平型的较宽模式。总之,要建立一种紧凑、灵活、高效、动态的组织结构。
5.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地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其主要是市场创新,只通过企业的创造性活动去引导消费,制造需求。
6.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积累沉淀一种价值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的结果。
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所以说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现代企业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管理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管理创新靠人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花费大量资金却可以产生效益。其次,管理创新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加强现代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结合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成本理念的推行,将进一步控制企业成本。第四,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弥补企业在资金与市场上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第五,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总之,实施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从而引领企业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需要更加即时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快速的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三、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推进手段
(一)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
要有效地组织系统的创新活动就必须研究和揭示创新的规律。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创新在取得成果前,可能要经历无数次反复和失败,可以说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一般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
1.寻找机会阶段
面对变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方方面面,但无论哪种创新都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因为原有秩序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局限现象,创新机会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局限现象产生的。“局限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存在一种局限(否则,企业都可以赚取无限多的利润),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各种局限上,即把重点放在链条的薄弱环节上。企业必须不断对内部状况、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搜索,从中吸取潜在的创新信息。德鲁克提出了七个创新的源泉,后来称之为企业创造变革的“机会的窗口”,这七个变革机会的窗口是:(1)出乎意料的事件;(2)无法协调的矛盾;(3)流程的需要;(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改变;(5)人口结构的改变;(6)观念的变化;(7)新知识。(链条和谁呼应?)
2.提出构想阶段
在观察到局限现象产生以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预测局限现象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办法,提出管理创新构想,并对创新信息进行评估,作出选择,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创新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制定管理创新计划。计划的制订要求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切实可行,不断用先进的标准引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迅速实施阶段
管理创新计划一经确定就要迅速实施,否则会贻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持续改进阶段
管理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过程,虽然有时运气可以导致成功,但真正的成功需要通过持续稳定的创新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要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企业需要真正理解创新过程,在开始行动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持续不断的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改进、完善实施方案,积极转化和推广创新成果,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构想。研究表明,任何创新的成功是建立在企业活动的可学习性和可重复性上的。企业的创新者要有足够的自信心、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二)实现管理创新的推进手段
采取何种手段才能有效的推进管理创新的实现?对这一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给出一些企业管理创新的常用的推进手段:
1.将现有企业现状与期望的优秀企业做比较,进行差距评价,明确改进方向。
2.营造一种危机即将来临的氛围作为创新工作的切入口,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组织的危机,向员工明确说明,如果不马上推行变革,组织的生存就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3.任命具有新观念的带头人。带头人需要尽快将他的新观念注入组织。
4.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鼓励人们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机制,最终培育出推动创新全员创新能力。
四、在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
1.守旧习惯观念对创新的抵制问题
观念主导着人们的行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来源于观念的陈旧和固执。这种陈旧和固执导致企业中不少员工,甚至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创新观念。这是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由于管理创新一般会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风险性,这就是企业中的那些对风险的认识不客观,对模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因害怕批评、害怕失败、害怕冒险,对创新采取消极态度,造成管理创新实施成本增加,创新进度缓慢甚至夭折。
2.管理创新脱离企业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已经运营多年的企业来说,过快的变动是危险的。不切合企业实际刻意“创新”,往往会使创新得不到实施而成为纸上谈兵。创新者在构想和实验新的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必须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
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适用、实用和有效。企业只有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以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管理创新,发展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为下一个企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失去既得利益者对创新阻碍问题
管理创新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进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因此,在管理创新中有可能受到利益损失的方面很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阻碍管理创新的进行,影响创新的协调和进展。
4.在设计管理创新方案前未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成功的管理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如果创新与企业文化相抵触,创新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在保守、传统的企业中,创新的阻力较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心里抵触创新带来的管理理念、价值观的变化。就社会文化而言,社会的 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传统等,都直接作用于创新的过程。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能力改进企业文化,使之符合管理创新理念的要求;那
对社会文化而言,企业只能改进管理创新方案,使之适应社会文化。
5.对管理创新项目过度论证问题
对管理创新,一般企业都会以非常审慎的态度进行。一时念起就要变革的企业注定悲剧。然而挑剔的眼光、过度的分析与论证反而可能会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创新是有风险的,没有毫无风险的创新。任何一种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势必都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通过一个反馈的环路而日趋完善。如果企业在风险面前毫无勇气,裹足不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二)相应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加大学习力度,树立正确的管理创新观念
学习是进步的源动力,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管理信息和动态,并培养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全力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激励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风险意识,不怕失败、有远见、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三是新时代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失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四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
2.结合企业实际,精心调研,设计出可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方案
管理创新是从企业实际运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凝聚提炼出来。检验创新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创新成本,企业在设计和实施管理创新项目前一定要精心调研,通盘考虑,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运行状况来确定管理创新课题。
3.积极采取措施,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化解利益冲突
首先,对员工进行危机教育,使其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就创新目标与员工充分沟通,使员工认同并成为变革的支持者。企业领导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激励员工,让企业员工积极投身到管理创新中来;最后,采用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关注变革的结果并为之努力。
4.完善培训机制,开阔员工眼界,提高员工适应性
通过完善培训机制,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观念的热情,学会运用新的观念看待和处理问题,使员工主动转变思想,修正价值观,增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适应性和认同感,达成创新理念、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者的融合统一。
5.健全评价机制,保障管理创新的有效实施
一个健全有效地评价机制,能及时发现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规避了创新风险,保障了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这一段抄袭较多)
由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可看出企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顺应时代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创新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续成长转变
事实证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一定时期内虽然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因难以持续而呈现出衰减态势,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相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视行为,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所推崇。
(二)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向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形式
竞争是无时不在的,适者生存,但在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中,“个体竞争”已被“合作竞争”所取代,由此演变出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合作模式。这些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弥补了企业个体的不足和局限性,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能用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三)企业之间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经营能力的竞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逐渐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企业要想生存就要紧跟市场脚步。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以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
(四)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研究表明,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已有6/7都取决于这些“知识”资产。培养和管理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从传统的局部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现代企业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提升绩效,管理目标的考核由原来的只对结果的评估转变为对实现目标整个过程监控的全面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六)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使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得以解决,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七)顾客导向观念被超越
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除了现有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和挑战。企业要提高预见性,抢占产业先机,由此产生了超越“顾客导向”的竞争新思维。
(八)现代先进企业逐步向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转变,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先进的企业意识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从而更好的获取商业利益。因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越来越多的考虑公司的道德表现,商业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已经变成一件头等大事,所以大多数商业发展计划都要进行道德评估和环境影响分析,达到实现社会、消费者和企业三赢。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要在全球化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就要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改变短期的利润目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和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管理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参考2005年以后的文献)
1.张岩松 , 陈百君,周宏波,现代管理学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2.吴晓巍 , 小企业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3.胡成中 ,企业集团创新论,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1月
4.曹新,刘能杰, 管理是金——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4月
5.罗仲伟,陈佳贵,当代管理学前沿,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
6.常修泽 , 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7.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8.谈爱国,谈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4期
9.王玉清,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17期
10.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邵冲,管理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第五篇:论品牌竞争(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论品牌竞争
郭鹏
内容摘要:
2001年11月10日,多哈的一声槌响,将中国拉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怀抱。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外国公司携其“强势品牌”(名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品牌纷纷落马,形成了“国际竞争在国内”的局面。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家终于明白,创建自己的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发展民族工业的当务之急;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高价值的品牌以其强劲的市场渗透能力和规模扩张能力占据了市场竞争的优势,未来的品牌竞争发展方向是企业关注的主要焦点。本文通过引入大量的例子,对品牌竞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影响品牌竞争的三个核心要素:创新、价格、文化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及对未来品牌竞争的走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序论
美国知名广告专家利维·莱特说过“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以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拥有市场的惟一途径便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与世界一道,按新的规则展开一场新的竞争。“而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中国入世本身,而是许多企业至今还不知道它们将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来自哪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近年来外国公司携其“强势品牌”(名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品牌纷纷落马,形成了“国际竞争在国内”的局面,愈来愈多的产业发现「品牌」已成为在市场中竞争不可或缺的要素。由于产品过剩、激烈的价格竞争、相似产品琳琅满目、零售通路的力量日益强大,使打造品牌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而中国企业其艰巨的任务仍是缩小与世界品牌的差距。我国企业已经全面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
商品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 ,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目前品牌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呢?即外国公司向中国市场输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竞争来获取自己的市场份额,其实质是通过拿来牌子,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实行垄断竞争而获得丰厚的回报。品牌竞争作为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方式日益突出,民族工业愈来愈受到外国企业的挑战,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看到外国企业的真面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两个转变”、两个世纪的历史性交汇会呈现我国一方何等的景观呢?这取决于我国企业以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和我国以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实力跻身于世界经济舞台。
一、创新——品牌竞争的关键因素
“我们要求自己不断创新,所以不等人家有创新产品来取代我们,自己就先有新产品来取代旧有产品”—比尔.盖茨(BILL GATES)未来品牌竞争的方式是以技术为核心,如何把技术迅速转变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才是最成功的品牌。而技术创新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作支持,企业制定和实施所谓「名牌」战略都将是十分空洞、脆弱和不稳定的。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教训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一)生产“康巴丝”系列石英钟的山东济南钟表厂,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该厂一度创下和保持了全国石英钟生产的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康巴丝”也因此成为同行业和广大消费者公认的名牌。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开始陶醉了,厂家说,光凭“康巴丝”这块牌子,至少能吃上10年,然而好景不长,很快该厂产品市场萎缩,产销形势直下,陷入困境。
市场竞争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品牌产品也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才能充满活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离开了创新,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在某一特点领域或品种上形成了自己的名牌产品,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名牌产品对市场的强大拓展力和长久竞争力。仔细分析其原因就会发现,这些企业往往是把名牌当作最高的领奖台,抱着“今日堂上有西施,不愁门外无女婿”的旧框框,再不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创新开发,几十年“一贯制”,到头来只能是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成为竞争的落伍者。而近几年来靠“狂轰滥炸”的广告效应产生的名牌,由于没有坚实的创新性技术为基础,也一一经过短暂的热闹之后沉寂下去了。这些教训都说明了一点,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是品牌壮大发展的金钥匙,科学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二)在现代经济中,一个没有领先技术,单纯依靠出售简单劳动和低技术、廉价产品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要改变这种状况,中国企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问题的关键是,企业的决策者们必须要以战略的眼光,在企业目前有限的资源和需要突破的技术领域间做出有效的安排,尽早形成自己以创新性技术为基础的、竞争力强大的品牌产品。
1、首先,还是要转变观念。这一口号虽提了多年,但始终没能富有成效地体现在实践中。为什么非要等到企业为生存问题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才能有所领悟?为什么不能把事后总结教训变为事前有效控制?企业决策者及员工陈旧的经营,管理意识和落后的品牌意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挑战。
2、其次,企业的决策者需认真分析和确认对企业发展有关键影响的竞争优势与竞争要素,并要从加快优势与要素积累的角度出发,制定并认真实施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规划,从而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3、要在消化产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市场未来需求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若干项技术进行根本性突破,以培育和壮大自己的品牌,形成本企业在一个或数个产品领域间的强大的竞争力。
4、以不断创新而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美国3M公司,每年都要推出重要新产品都在一百种以上,公司30%的收益来自开发不满4年的产品,10%的收益来自开发不满1年的产品。在公司内部,3M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创新机制:第一,接近顾客;第二;鼓励尝试,并允许失败;第三,不扼杀任何一个创新计划;第四,奖励成功的发明者。正是这不断的创新为公司赢来了不断的财富。中国海尔首席执行官也强调“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
竞争告诉我们:不管是什么商品,不管有多长的生产历史,也不管昔日有多大的市场名气,多响的品牌,多厚的资本,如果对变化的市场,环境、用户、对手“以不变应万变”,那失败也就成为注定的结局。只有不断创新,并始终保持与市场变化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才能保持品牌永恒的魅力。
二、价格战——品牌竞争的前奏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常见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中小企业也常以价格为武器向居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发起竞争,侵占他们的部分市场。日本的富士(Fuji)照相胶卷公司就曾以“侵略性削价”同美国的柯达(Kodak)公司争夺市场。但同时也要承认,但价格竞争毕竟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手段,把市场制胜寄托在价格上是一种误区,因为企业的短期利润与长期利润是难以平衡的,如果一但进入这个误区企业难以有发展前景。
如何让企业与恶性价格竞争保持一定距离,又能使自己品牌产品在竞争中保持畅销局面,成为国内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价格战的优势:价格战是国内各行业发展的必然,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继续维持高利润率是不现实的。价格是一个最有效的营销工具。降低产品价格,最直接的影响是产品性价比迅速提升。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理性消费理念的成熟,价格必然向产品本身的价值回归。”
1、刺激消费需求的扩大。
2、推动市场向优势品牌集中。残酷的价格战可以将一些小规模、低水平的企业品牌淘汰出局。
3、推进企业回归技术创新之路。是演练与国际品牌竞争的技能,迎接入世后的挑战。
在未来竞争中,价格优势仍是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重视这一点中国品牌就可以保持与国外品牌竞争的价格优势。价格战可以迫使优势品牌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管理创新,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从而为产品降价腾出较大空间,以保持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价格优势。
(二)价格战的负面影响:
1、会削减知名品牌的利润率,减少这些品牌的原始资本积累,从而削弱这些品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影响这些品牌的发展后劲;
2、会影响品牌的信任感,降低质量要求,放松质量管理,造成产品质量不过关、服务不到位,影响到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
3、“盲目提价
曲高和寡”——浙江一服装厂生产的男式西服以其面料优质、款式新颖和做工精美见长,备受消费者喜爱。1988年起,该厂开展了一系列创品牌活动。1992年起,该厂在上海几家大商场进行了限量提价销售,产生了较好的“高价效应”,购买者踊跃,但从1993年、1994年开始,该厂在提高服装档次的基础上,又连续三次大提价,专攻各大商场精品柜台,结果事与愿违,几经提价后,许多消费者虽仍对其产品爱不释手,但也只能望价兴叹,最后,该厂的产品在各营销点积压严重,虽削价销售也无济于事,企业至今也未恢复元气。
品牌是消费者创造的,没有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没有市场的承认,即使获得再多的奖牌也成不了名牌。名牌是精品,价位高些,合情合理,部分高档名牌高价针对少数高收入者,亦不失为一种策略。但时下,我国一些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认为名牌即高价,名牌创成之时,便是价格倍增之日,有的甚至自恃名大,只把销售对象定位在少数高消费的人群或集团身上,以致落得个置身高处不胜寒的境地。
三、文化——品牌竞争的内涵
认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很重要的是要认识它深层次的文化特征,认识名牌,也必须要从认识品牌文化开始。品牌的魅力,就在于它凝结进去的文化,是一种特殊的、高品位的、富于自我个性、具有强大崇拜力的文化。可口可乐公司就曾对外宣称“我们卖的不是商品,我们卖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美国精神。”
文化是知名品牌的灵魂:品牌竞争的获胜筹码已经演变成企业所赋予其品牌特有的文化精髓,一旦占领人的心智,几代人都很难改变。世界级大企业在创名牌过程中无不重视文化的作用。1956年,美国IBM公司率先举起文化的旗帜,以“科学、创新、卓越”的定位,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成功地树立了“蓝色巨人”的形象。从此,IBM跻身于世界十大著名商标排行榜。继IBM之后,欧、美、日许多公司纷纷仿效,以自己独特鲜明的名牌文化打开了市场大门。名牌与文化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文化带着名牌企业特有的信息和商誉,在市场上出尽风头。
(一)健力宝:将体育精神融入品牌
说中国人认识中国饮料是从健力宝开始的,恐怕不为过。曾几何时,从城市到乡村,从家庭餐桌到饭店宴席,无不有健力宝的身影,那段时间,健力宝几乎成了中国饮料的代名词。
人们习惯把健力宝当成品牌塑造的成功典范,尤其将其与河北同被称为“东方魔水”虽然如今健力宝已经没落,但健力宝在中国树立的民族品牌形象是无法改变的
1、健力宝通过赞助大型体育赛事和用体育明星为形象代言人,在广大公众中牢固树立起体育形象,与产品功能丝丝入扣,相辅相承,从而形成并不断深化了品牌概念,令消费者喝出饮料之外的精神满足,这使得人们更愿意相信它强身健体、充沛精力的强大功能。这绝对是健力宝成功的内在因素。
2、在健力宝腾空出世的时候,市场上除了可口可乐,几乎谈不上还有其他有品牌实力的饮料,当时,健力宝不仅是中国市场上的一种新型饮料,这本身也吸引消费者,同时,它还向体育健儿世界夺冠那样成为向洋品牌叫板的英雄,毫不夸张地说,健力宝唤起了中国企业乃至公众的自尊、自信。市场同类产品少,再加上健力宝高起点的品牌塑造策略,其成为“饮料大王”已是必然。
(二)太阳神:为品牌注入情感
广东太阳神集团以开一代先河的胆识和气魄,利用人们崇尚太阳神大智大勇的心理,推出健康、纯净、凝重、挺拔的“太阳神”徽标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品质特征:“专业保健、至精至诚”。同时,它的行为识别,包括广告、公关、促销等活动,也以民族文化为背景推出,定位在情感诉求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迎合了中国人重感情、重友谊的心态。太阳神集团借助文化之力,走向了广阔的市场:1988年企业成立之初,年产值仅100多万元,到1992年便猛增到12亿元,4年间翻了上千倍。“太阳神”的崛起揭示出:名牌产品与一般产品是不同的,只有那些注重给予产品一种文化身份,代表某种生活格调的商品才能够刺激人们的消费激情,提高人们的消费期望,创造人们的消费需求。
文化竞争的实质是通过企业、品牌或产品所倡导或体现的文化来影响或迎合公众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来使公众接受自己。纵观中国历史,尽管出现过几次北方民族统治中原的局势,但最终仍然被汉文化所包容而融合,最终形成以汉文化为主的华夏文化。从狭隘意义上讲,北方民族从政权上统治了中国,但从文化上却被同化。在民族战争和国际竞争中,文化是保持民族和国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在企业界里,当我们接受了可口可乐,也就接受了美国文化,也只有在改革开放、观念更新时代背景下,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才能被华夏文化所包容。概念竞争已得文化竞争之先风;文化竞争是概念竞争的深化和升华。
健力宝为品牌注入文化,就是要从浅层次的体育形象提升到反映以体育健儿为代表的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华夏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来注入这一文化内涵,需说明的是,凡想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都需要认真考虑文化竞争的真谛。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品牌只有融入华夏民族大文化里才能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而如何把华夏五千年文明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产生巨大的竞争力,却是中国企业在未来品牌竞争道路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
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品牌竞争引入新的战场
(一)网络营销是什么?网络营销主要是针对新兴的网上虚拟市场,及时了解和把握网上虚拟市场的消费者特征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化,为企业在网上虚拟市场进行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营销依据。另一方面,网络营销在网上开展营销活动来实现企业目标,而网络具有传统渠道和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特点,要了解网络品牌首先应该了解网络贸易;毫无疑问,网络营销与传统的有形市场是有着巨大的差异:
1、交易的内容不同:信息流(数据)绝大部分取代了物流、货币流。
2、交易的场景不同:电子屏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
3、交易的基础设施不同:电脑、网络通讯技术取代了物理性场景。
(二)在网络空间的企业必须仔细思考自己提供的是什么、如何提供和靠什么提供,然后必须决定哪种策略和决心用最有利于自己的目标来实现,也就是要把客户对自己品牌的忠诚度转化到网络上来。要动态的观察网络市场,哪些行业领域正向网络挺进、谁在网络上推销自己的品牌和服务?哪些竞争对手正通过网络营销增加其商品的附加值?最后应该确立好自己的网络营销策略,是创造一个有特殊吸引力的内容来取胜,还是依托速度的发展着重于新市场的开发。
(四)传统工业社会已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品牌观念。1997年美国的Financial World(金融世界)杂志经过全球调查统计,并在统计报告中指出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开放引起全球新的竞争,品牌武器既被用来进攻也要用来防守,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大量中小企业能在全球展开业务,这对那些传统行业来说构成了新的威胁,尽管在工业时代的企业其品牌形象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要想在数字化经济中运转自如并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再造网络品牌。品牌经营的涵义向远比一个企业的名字深刻得多,它能提高顾管的回头率,带来丰厚的利润。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经营出色的网络品牌就有可能在纷繁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网络品牌的经营有成功的先例也有失败者,当然构建网络品牌也存在误区与互联网本身的危害性存在。
1、Carling品牌的成功——1997年专业营销机构克拉互动媒体公司的得意之作就是把啤酒生产商Bass Brewears的Carling品牌变成网上足球新闻中最响亮的名字。每周都有近百万人访向该网址,这对公司在英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实际赞助活动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爱好体育的网迷纷纷登录Carling站点查寻最新比赛结果,包括所有重要球队,球星的资料,甚至购买球队标志及装饰品等。
2、网上品牌建设的误区:过分的服务宣传与提供能力不匹配。现在列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在1998年2月,英国超级市场连锁集团Tesco在伦敦西区新开了一项网上购物服务,情人节那天收到了大堆的订购单,却无法按自己的承诺宣传发货,由此带的损失使以前在品牌上的努力消失殆尽。
3、网络上舆论传播的危害性:未来互联网上的品牌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任何品牌的负效应都会在最短的时段达到几乎传统媒体无法想象的长波震憾力。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998的福特汽车公司,当时一个与福特汽车公司对立的团队创建了自己的网页,自称“着火福特车主协会”,一打开网页就是一幅被烧毁的福特卡车图片,说明文字更刺目“让此车着火的原因也使另外2600万福特车遭难。”你说它会给福特品牌造成多大的损失呢?恐怕已经无法用美元来衡量。
4、在网络上创建品牌需要对交流技巧做出重大调整,国际互联网与其他传统媒体最大区别就在于,使用国际互联网意味着你得特意让人家去发现他或她需要什么,这就好像是在说“请让我们来帮助你”而不是“我们知道你要什么”。目前在互联网拓展品牌最为成功的是那些提供有用信息,并促进用户与网址互动的公司。
互联网发展速度极快正逐步从全球邮件系统向新型媒体、交互式平台发展,构成一个供买卖双方谋面的电子虚拟场所,是双方进行交易时传递产品特色、竞争力比较等各方面信息的媒体,互联网上著名的研究咨询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统计,2000年通过电子贸易交易总额达到450亿美元,其中30%将在互联网上进行,而到2010年光美国线上销售金额就将达到3,160亿美元,2004年到2010年的复合成长率(CAGR)将达到14%。由此可见互联网络经济将影响到所有以电子方式交付产品、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以及从事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各行各行,一个网络化企业经营的时代已经来到,新一轮的网络品牌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五、结尾——品牌竞争未来趋势
全球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亚洲大趋势》(MEGATRENDS ASIA)中提到:“无论胜负输赢,抑或人人成为赢家,一切都有赖于我们对“比赛”的内容和规则的理解”。品牌竞争也是如此,它将操纵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中枢神经,计算着世界科技发展对未来生活领域的改造程度,并潜在地影响着人类的政治、文化、情智和信仰。未来品牌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
(一)品牌内涵将更为丰富,竞争将更为激烈
未来品牌的内涵,将不像现有的解释那么直观、简单。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全面来临,拓宽了竞争的视野,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品牌内涵也将随之得到丰富。”商标”概念的出现后,又有了“域名”。未来品牌将会受到法律、网络、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形和无形的保护,其品牌个性、品牌管理、品牌资本、品牌战略、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品牌文化等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未来品牌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现有的服务、文化、个性化等视点上,还将表现在网络、信息、人性、文化、情感等焦点上,一些不知名的品牌也会迅速崛起,借助产业革命浪潮,一举打败著名品牌,撼动的垄断和老牌企业巨头。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与IBM、苹果(Apple)正体现这一迹象。未来超级品牌竞争会更残酷,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会随处可见。
(二)未来品牌内涵的延伸,它将包涵二个方面:一是有浓郁的文化味。民族文化在品牌中将得到特殊的创造。品牌在很大程序上能有效的保护和继承民族的独特文化精华,更可有效地创造能得到全球绝大多数民族认同的世界文化;二是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加强,不再掠夺资源与无情地消耗资源,品牌竞争将发展成为与自然共享、共存,追求可持续发展和持久性的竞争。
(三)世界品牌将高度集中、空前强大。未来市场上的品牌将比现在多得多,但能操纵世界经济发展命脉的品牌还只是少数,这些品牌,将会空前强大,并有着广泛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联盟。世界级品牌的价值在未来竞争中将会进一步提升,将会超过一切有形资产价值。不过世界级重量级品牌仍集中在少部分国家。
(四)数字商业竞争将全面展开
未来社会里,人们将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在网络上度过。在网络上进行消费、工作、生活。品牌将走上网络,进行现实意义的营销活动,网络从此成为品牌竞争的特殊市场,并为未来品牌之间的商务提供方便。信息发展、广告宣传、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商品购买、贷款承付和售后服务等各种业务都将全过程地在网络上展开。
世界品牌的发展及走向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1世纪的中国,未能创造出真正意义的国际品牌。但作为未来世界最重要一极的中国,如果没有世界级的中国品牌的支撑,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的竞争之路将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