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仰》观后感路晓云[范文]
《信仰》观后感
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纪录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观看《信仰》,本人认为:信仰和信念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和思想境界,是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信仰和信念涉及到我们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社会制度、发展方向、前进道路、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是每个共产党员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根本问题。
我党早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是生活优裕的大学教授,但他却以生命之钟撞响旧中国的黎明。他说:“只要我们有觉悟的精神,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绞刑台上他看着前来告别的家人神色从容,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我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瞿秋白,曾是才华横溢的柔弱书生,翻译则蔚然成文,治印则卓然成家,本可为渊博学者、文化巨匠,但他却振臂一呼刺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被捕后面对劝降,毫不动摇,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沿途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
在新中国诞生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丰碑。杨善洲,他六十年如一日,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清贫一辈子,去世前却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被人民群众誉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粮食书记”、“植树书记”。让人们领略到了共产党人“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精神高度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情怀。他用一生的忠诚与执着,诠释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他用六十年的奋斗与奉献,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从历史的坐标中,寻找着属于今天的方向,在新时期让信仰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在无影无形间集聚着强大的力量。历史虽然远去,但人爱自己的历史应该像鸟爱自己的翅膀,是不可轻易折断的。继往开来,我们继续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路晓云 大辛峰小学
《信仰》观后感
路晓云 大辛峰小学
第二篇:《信仰》观后感-11720798-陆晓玮
《信仰》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一共有3集,第一集“只要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集“时代先锋行”,每集时长50分钟左右。该片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部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该片中的人物然是不同时期的年轻人,他们奋斗的形式、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是战争年代的献身,有的是建设年代的充满激情的创业,还有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的时代楷模。但是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信仰既是崇高的、神圣的,同时它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也就是我们要立足本职,干好自己的工作。
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因而,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撑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而建立新中国,正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革命时期所展示的宏大目标。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的舍身奋斗,才使信仰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不再只是口头上的声音,不再只是思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又一个具体鲜活的目标,而且越来越近。
其实,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我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通过观看《信仰》,也看到了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继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热爱自己的职业,也将在未来的生活中,以英雄儿女:彭湃、方志敏、刘胡兰、陈树湘、张思德、江姐、朱光亚、雷锋、吴孟超杨善洲等为典范,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并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追求理想,有奋斗目标,不追名逐利。
总之,观看了纪录片《信仰》,让我真正地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人无信不立”,“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份信仰,因为信仰指明了我们心中的方向,让我们内心更加坚定。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的先锋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11720798 陆晓玮
第三篇: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篇1
看完《信仰》这部纪录片,有一些感触和想法。自五四运动以来三个历史背景截然不同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存在差异的政党构成与成分,政党路线和策略变化多端,然而其核心凝聚力却保持一以贯之的存在。在这部纪录片中,这种凝聚力被概括为“信仰”。共产党的信仰由具体与抽象两个层面构成,前者一般结合于国家民族的特定任务(独立解放、建设、发展),后者则涉及个人道德(忠诚、坚毅)与理想(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从片中彭湃到杨善洲时间跨越近百年的数十位最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所凝结的,无一不是虽然表现各异但内涵相近的此种“信仰”。
作为现代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方面繁复的自我调适任务。如何在此种背景下延续片中所强调的共产党传统上的信仰,既关系到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发展的前景,同样也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力执政党的灵魂基石。不可否认的是,在急速变化的治理环境及任务要求面前,任何一个现代执政党都能感受到现实沉甸甸的压迫感;不能适应并作出及时调整的政党,则意味着执政生命潜在的终结可能。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治理对象空前的扩大与平面化使得“塑造”的作用日益下降。这意味着,在树立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应有“信仰”上,新的视角与思路存在需求。
信仰的珍贵恰恰得益于它的稀缺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事实。它造成了另一个事实是,真正拥有这个层次标准并贯之以相应行动的人少之又少。然而,第三个事实同样存在,即信仰的建构自身存在着超越性,它低估了自身的内涵,却高估了载体的能力。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仰以一个宽泛而笼统的状态存在反而削弱了其感召力,因为它不能与日常生活产生共振。被人为拔高与模糊的信仰是无效率的意识形态,这类似于宗教改革前天主教冗长而繁杂的宗教仪式及逻辑,它试图取代更有效的解释模式,代之以模糊而生涩的抽象宣示,一定程度上势必与日益萌发的个体意识相抵触。所以,在看完《信仰》后,我的一个启发是,信仰理应享受一个更微观层次的话语环境,即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并非割裂于公共责任,它是公共责任在另一个层次上的形象。纵使以共产主义这般宏大的视角观摩,其联系依旧紧密。每一个人所能掌控的是个体行为,再由之产生个体影响。无数的个体行为是构成历史最小的分子。个体责任的解释力来源于其具象化,例如当医生和军人同时在一个公共场所出现,他们所必需遵循的规则和秩序是相同的;但在自己的职业领域,这一点却是不同的。他们所履行的个人责任是对公共责任的最优回应,这同样可被认为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信仰。较之传统,它并非受到了“取代”,而不过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信仰适度的.“稀释”将加强党在新时期的执政基础,它不必再饱受“虚无缥缈”之苦,而建立了更简单却更有效率的意识形态影响。唯一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讨论个体责任和公共责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界定和推论,都尚属难题。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信仰”是时候真正地从会堂里走出,开始切实地为人民服务了。
我们撷取了片段的红色记忆,一起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这一代渴望拯救中国的热血青年意味着什么?又是什么支持这些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员奋斗、抗争一生?
是信仰。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共产主义信仰犹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90多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先辈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新时代的我们依旧需要信仰,需要用信仰坚定我们的信心与恒心,用信仰坚定我们社会主义的步伐。
信仰观后感 篇2
在观看了《信仰》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看教育片信仰有感。
《信仰》这部纪录片共分三集,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面貌以及党员的理想信念。系统地观看下来,我发现不论是“只要主义真”的建党之初的
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壮志换新天”的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时代先锋行”的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时期,不同时期党员的使命和职责不同,但是党员的信念始终不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论是奔向战场杀敌,还是跳入油田挖井,或者献血植树造林,行为不同,可信仰始终如一,正如片中彭湃的孙女彭伊娜所说:“他们更关注‘大我’而不是‘小我’,所以他们是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国家和民族是“大我”,个人是“小我”。共产党员可以为了“大我”而忽略“小我”,甚至可以牺牲“小我”来保全“大我”。生命对于人的意义不言而喻,可比生命更高的东西是什么呢?“时代先锋行”这集中有一段话给出了答案——“一位外国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地思索,越会觉得它永远新鲜,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没错!比生命更高的正是道德。为大我而不为小我,这是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道德;履行共产党员义务、服务社会发展,这些都是道德。
可是,我们都知道道德好、为人民服务好,然而在面对利益和欲望的诱惑时,为什么有的党员信仰那么脆弱,道德底线不堪一击?这是大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如何走我未来的路,我想我需要认真地思考清楚。否则,自己堕落事小,让人民群众因为我一个人的言行而对党组织产生误解事大。
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我想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认清“大我”与“小我”的关系,范文《观看教育片信仰有感》。国家和民族是大我,个人是小我。大我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小我好比身上的一个个器官,无数个器官组成了人体。既然是一体的,就要共同为了人体的健康而互相协作,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喜好,不顾整个人体。试想,如果人体都死亡了,这些器官还能存活吗?打个比方,这个人要吃饭,一定是身体上的各个器官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而不是只有嘴参与就行的。眼睛一定要看准饭菜的位置,手要拿筷子把饭菜夹起来,可能鼻子还要问问饭菜坏没坏,最后才进入嘴巴咀嚼、吞咽。作为党员,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只有各司其责、各尽其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而只有国家安定和平,我们个人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幸福。所以,为大我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小我;而只顾小我,则会毁了大我、也毁了小我。这个逻辑关系,不能不认清。
二、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种体验,每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或者观看类似于《信仰》这类纪录片时,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看过之后不久这种感觉就失掉了。因为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没有一个人是学一次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偶尔的一次两次不起作用。作为预备党员,我不敢讲对照《党的规章》标准自己是完全合格的,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
三、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坚定,不是嘴上说说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看得出来。工作马虎不认真,这就是信仰不坚定;工作偷懒,这也是信仰不坚定。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拿着刺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来考验我们信仰的坚定与否,可是惰性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杀伤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要作的长期斗争。当工作有点多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不抱怨,而是有条不紊地一样一样干好?当工作有点繁琐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先不叫苦,而是先开始着手干?当有的工作我不爱干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不挑三拣四?然而我必须承认,多数时候我还是会抱怨、会叫苦、会挑三拣四、会懒惰,但是不怕,我想这就是坚定信念的道路上所必然经历的,没有一次次的历练,你如何能知晓自己到底是玻璃还是钻石?
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只看过了一遍《信仰》这部纪录片之后,就一下子树立起了共产主义信仰,这种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实。
信仰观后感 篇3
作为一名党员,就得有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信仰!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看完影片,我感触颇多。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91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地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我们的党从初期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建立了我们的国家。也是这种信仰支撑着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走过这90多年,直至今天。
但是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我们没有经历硝烟的残酷战争,没有挨过饥饿寒冷的磨难,在社会进步的时代,似乎我们缺少了前辈们的信仰,这是我们党和人民需要警惕的。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就会止步于现阶段的成绩而停止不前。而且,处于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国际环境日益紧张,国内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我们还为全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依然有1亿人民处于贫困线上挣扎,我们的贫富差距正逐渐拉大,境内外的敌对势力对我国局势虎视眈眈,企图在我国境内制造新的事端,比如前面几天出现的.新疆和田劫机事件,再次向我们表明国内外分裂势力的威胁;黄岩岛局势等等都威胁着我国的边界安全和国内的和谐稳定。因此,信仰对于当代的我们,更是金子般珍贵!更是像钻石般的闪耀和坚固!
作为一名党员的我,如何在新时代里树立坚定的信仰?!那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自觉的把我们的所学所用运用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不畏艰苦,自觉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来。一是要勤学多思,提高素质。农村是一个大课堂,广大基层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值得用心去学。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一项工作、一份责任,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学说话、学做事、学办法、学措施,边学边干,学用互动,提高自身素质。要乐于做小事细事。不可自认为有文化而心比天高,只想做大事。要乐于做党的农村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做了解民情民意、群众心声的“记录员”;做联系群众、帮扶救困的“联络员”;要虚心求教,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本领。要真情实意地拜村干部、老党员为师,虚心向群众求教,甘当“徒弟”和学生,不懂就问,积极参与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等重点工作,参与山林管理、土地规划管理、计划生育、民间纠纷处理等难度较大的工作,使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成熟,提高工作能力。二是融入群众,打好基础。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农村工作纷繁琐碎、事无巨细,基层群众为人憨厚淳朴、处事比较实在。做好农村工作就是要善于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在工作中,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把心贴近老百姓,始终坚持站在群众立场,切身为村民们着想,主动热情不回避,协调沟通讲原则,善于找准方法、化解矛盾、做细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强势,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人处世方圆有度,待人接物有理有节,该“方”的地方不糊涂,该“圆”的地方不呆板,在积极参与农村工作的过程中尽快找到服务群众的切入点,真正维护村民的合法利益,尽力为基层多办好事、多干实事、多解难事,尽快让自己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这样他们也就能够积极配合你的工作,为在农村顺利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观看了《信仰》后结合我如何用坚定的信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所思所想。
信仰观后感 篇4
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来,在外国列强、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之下,中国人一度生存在彷徨与探索之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共产主义信仰的火种传到了中国,在中国大地上燃烧起燎原之势。通过观看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和自身的情况,我想谈点自己的感想。
19《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出版,让许多中国的有识之士享受到了精神的盛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像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正是在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后找到了信仰的真谛——共产主义。通过仔细口味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中典型事例的情节,让我一个共产党员真正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体会到信仰可以改变无数人的本质,可以让无数人充满力量,可以让无数人创造奇迹。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主线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为信仰,我们的革命先辈彭湃不在困惑,让他身先士卒的从自家开始革命;因为信仰,方志敏同志能顶住敌人的种种利诱,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因为信仰,红一军四团在24小时里能从安顺奔袭卢定桥240华里,飞夺卢定桥;因为信仰,红三十四师长能用断肠方式来实践自己的诺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因为信仰,陈毅元帅能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和自觉;因为信仰,年仅17岁的于蓝能用“撒谎”方式和五元的盘缠踏上追求自己信仰的道路;因为信仰,张思德能在一再降级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去最辛苦的地方;因为信仰,刘胡兰同志在铡刀前的大义凛然,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她为我国的革命带来了无穷力量,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的传奇,为革命者带来了永生。
新中国建立初期涌现出一大批知识分子、普通工作者和人民干部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像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鞍山工人孟泰、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人,他们是真正把自身全心全意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保家卫国、践行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王进喜和大庆油田工人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以及一大批奋斗在我国国防事业战线上的国防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等他们的两弹一星精神,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张显出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信仰的力量,我们的祖国才能度过重重难关,也正是因为信仰的力量,我们的祖国才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
在祖国建设的新时期,共产主义信仰的主线主要表现为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像小岗村的书记沈浩、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肝病专家吴孟超、鞍钢工作郭明义、维修工人徐虎等等时代先锋,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做的大部分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能把本职工作做到这样极致的人,如果没有信仰,能坚持做多久呢?一个人要选择信仰很难,但是坚守信仰应付更难。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就拿飞夺卢定桥的争抢时间来说吧,在240华里的抢占途中,不仅山路崎岖,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与敌战斗,而这么远的路程用的时间24小时,我们不禁要问,红一军红四团是怎么做到的?两个英国人李爱德和马普安在重走这段路时,这时的路已经没了以前的崎岖和与敌的战斗,然而晚到的13个小时又意味着其中的差距是多少呢?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创造的奇迹。
一个有信仰的人,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会表现得那么坚韧而充满力量;无论到什么困境中,都能克服重重困难赢得最后胜利;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才能有高度彻底的自觉与豪迈,这就是信仰。在《信仰——我们的故事》影片中的一个个典型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也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里,我们如何像那些先进典型那样坚持自己的.信仰,如何让那样的先进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这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年代坚持自己信仰最关键的是履行党员义务。通过履行党员义务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我们的最终理想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信心,并为实现最终理想添砖加瓦。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作为党员重在服务而不是享受。至于先进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说到底也是党员履行义务的质量,只要我们每个党员都能高品质履行党员义务,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个党员都可以成为先进典型,每个党员都能做出先进事迹。
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信仰,才能真正感悟生命的意义,才能真正让生命释放巨大能量。事实雄辩的告诉我们,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她能帮助拥有她的人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冲开任何束缚,创造世间奇迹,并且能让拥有她的人生命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没有践行的信仰是空想,作为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员们,让我们践行我们的信仰吧,因为只有践行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命才会闪耀光芒。
信仰观后感 篇5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能够激发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也只有信仰。 《信仰》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为我们再现着历史:战争年代里,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和平岁月中,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一大批领导干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新中国能够得以建立,中华民族能够得以复兴,中国共产党能够获得人民的信任,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才能一直得以谱写,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得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通过观看这三集纪录片,使我们重温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时,深刻感受到信仰不是强制的,而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一个人要选择信仰并不难,但是要坚守信仰却是太难。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建党之初的十几位年轻人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从最开始的几十名党员到如今的七千多万党员,从当时的星星之火发展到今日的燎原之势,从过去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到今天强大的新中国,这段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无限忠诚。随着时代的不同,信仰的内涵也各有差别,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当时共产党人亮了前进的道路,也打开了锁在心底的.那座尘封多年的门,门后,正是那条先烈们始终瞭望的尚未看到尽头的通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浓缩出来的,是那鲜红的党旗后面,一个个大写的〝人〞。〝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这是在《信仰》纪录片中,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讲的一句话。语言很朴实,却最实际,他回答了一个普通共产党人在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所选择的信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应该坚守怎样的信仰呢?
在观看《信仰》之中,我们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对党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作为自己的远大信仰。 首先,我们要树立坚守信仰的坚定信心。对信仰一旦选择就毅然坚守,而坚守所付出的代价有时远比选择时还要巨大。当前的社会当然是不完美的,但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信仰和理想的理由,而不是放弃信仰和理想的道理。信仰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充满着荆棘,甚至陷阱。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腐败现象,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怀疑,误解和动摇,以及敌人的反对,都是自然的事,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斗争任务。作为组工干部,我们的使命就是铲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点一点地接近我们的理想之地。其次,要有坚守信仰的毅力和勇气。在革命年代,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用死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在观看《信仰》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会跳出影片来看信仰,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历史难题,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应对,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个挑战。作为共产党员,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我们需要始终坚守的,仍然是党的本色。我们在正面学习《信仰》的同时,更要查找和重视党内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予以合理解决,只有如此,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才会更加坚定,党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最后,要让信仰在现实中扎根。我们要把信仰落实在点点小事上。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信仰在现实中彰显活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普通党员来说,唯有加强学习,熟悉党的历史,才能不断从她那艰苦的光辉的伟大历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而这种信仰的力量,将成为抵御各种风险考验,投身党的事业,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不竭动力。
第四篇:信仰_观后感
《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按照支部组织,我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通过观看《信仰》这部电视片,让我对中国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包含着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每一次的重要发展都是凝结着几代革命家负出的心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忆往昔,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努力工作,用优秀的成绩来报达党和人民的关怀,兢兢业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站岗执勤,确保监狱安全稳定,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保驾护航。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主线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为信仰,我们的革命先辈彭湃不在困惑,让他身先士卒的从自家开始革命;因为信仰,方志敏同志能顶住敌人的种种利诱,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因为信仰,红一军四团在24小时里能从安顺奔袭卢定桥240华里,飞夺卢定桥;因为信仰,红三十四师长能用断肠方式来实践自己的诺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因为信仰,陈毅元帅能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和自觉;因为信仰,年仅17岁的于蓝能用“撒谎”方式和五元的盘缠踏上追求自己信仰的道路;因为信仰,张思德能在一再降级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去最辛苦的地方;因为信仰,刘胡兰同志在铡刀前的大义凛然,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她为我国的革命带来了无穷力量,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的传奇,为革命者带来了永生。
我们应该坚定政治信仰,保持党员队伍思想上的纯洁性。信仰是一种境界,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共产党员必须确保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中站稳正确立场。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错综复杂。我们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思潮多元多样活跃,思想理论领域杂音噪音有所增多。这些都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形成了影响和冲击,党的思想统一与纯洁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国际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对我西化分化的渗透力度,极力推销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面对改革开放遇到诸如收入差距、就业压力、社会管理等深层矛盾和困难,部分党员如何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走下去产生了迷惘,而一味地从西方的发展理论和道路中寻找答案;有的则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存在本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无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在探索改革道路上踌躇不前,提出要倒退到改革开放前所走的老道路上去。这些错误思想和倾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完全脱离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本本主义直接影响着广大党员、干部对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影响和干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要坚定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动摇。
总之,观看电视片《信仰》让我真正的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
第五篇:信仰-观后感
学习心得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信仰选择和坚守
纪录片《信仰》3集的内容在一次次潸然泪下的感动中看完了,久久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是对“信仰”二字的深深思考。我在问自己,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的共产党员有着怎样的差别呢?今天的我们是否还在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面对瞬间的生死抉择,是否还能在我们中间涌现出第二个黄继光,第二个刘胡兰?钱学森在被批准入党后激动得一整晚没有睡觉,现在的我们是否还能怀有这样质朴的情愫。
《信仰》将我们成长过程中听到的、学到的英雄故事的片段串联起来,为我们呈现出一副描绘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完整画卷,带给我们久违的感动和心灵的震撼。它带领我们从信仰的高度去解读英雄共产党人选择信仰、追寻信仰、坚守信仰甚至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心路历程。它让我们领悟到了一个英雄共产党人之所以伟大的力量源泉。
《信仰》全篇围绕“信仰” 二字展开,用一段段鲜活的人物故事去诠释,去解读、去歌颂。也许是这一时期的特殊性造就了那么多对信仰的坚持矢志不移的共产党人。在现今的和平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再匮乏了,战争的硝烟不再弥漫了,是不是我们对信仰的坚持应该放松了、是不是信仰不再那么重要了,不是的,一个共产党人的心中应该始终有信仰,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地点。因为信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我们还没有实现,而且国际形式风云变幻,胜利的果实需要我们守护,信仰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抛弃。
艰难时期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可以为共产主义去牺牲。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信仰不需要我们去牺牲,那么我们需要为信仰付出些什么呢。我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群众也发光发热,全心全意投入到公司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和平时期一样可以为人民群众服务,所以才有了张丽莉生死攸关时刻挺身而出,奋力将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所以才有了高铁成冲入火海,切断电源,为保护人民群众和财产晕倒在地,被严重烧伤。
选择信仰容易,坚守信仰困难。如何在生活、工作中时刻不忘自己的信仰,让信仰的旗帜在坚守中永远鲜艳,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是这样理解的:
1、时刻保持火一样的工作热情
像张秉贵那样,把简单的柜台工作做得充满乐趣,成为一道风景线,是需要火一样炽热的工作热情的。任何工作只要积极对待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想想我们自己,是否在工作中时而有抵触、消极等要不得的不良情绪,是否这些坏情绪阻碍了实现信仰的脚步。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不值得花费心思去做,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件不产生成绩的事情不值得花费时间去做,这种思想就是与共产党员的信仰相违背的。工作无小事,永远没有不值得做的工作,只要有火一样的热情,简单的工作也能绚烂。想要保持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必须要热爱本职工作,如果不热爱,就不会有热情。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服从组织安排,组织把我放在哪个岗位上我就要热爱哪个岗位的工作,不能选择性地热爱。要真心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有永续的动力将事情做好,才能激发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共产党员保持工作热情的意义不仅在于要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重要的意义在于感染和影响身边的其他人,真正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时刻保持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
说到创业精神,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是一个时代的名片,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艰难时期谈创业人们可以理解,现今的繁荣时期谈创业可能有些人会不理解。其实创业精神是任何时代都不能抛弃的,因为一场经济危机、金融风暴可以让经济倒退几十年;一场自然灾害和灾难业可能使经济倒退几十年,因此我们不能乐观地认为当今的繁荣是根深蒂固的,需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性。因此创业精神不能丢,至少创业的能力不能丢。共产党人能够在唐山大地震的灾难之后重建一个唐山,靠的就是这种创业精神和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制造困难、解决困难,对未来不盲目乐观,保持创业的心态和本色,戒骄戒躁。
3、时刻保持先人后己、自觉奉献的光荣作风
先人后己、自觉奉献体现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体现在利益面前舍己为人。共产党人谭千秋在5.12地震中用生命保护4个学生,这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为了减少其他人被感染的机会,她包揽了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自己却一步步坦然地走向死亡。这是在利益面前舍己为人。事实证明,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危难关头,在生死考验面前,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依然是共产党人信仰里嘹亮的音符。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决不是偶然,而是平常日子里共产党人一贯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素养在关键时刻的瞬间迸发,其实是必然。因此培养先人后己、自觉风险的优秀品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平常日子里的点滴积累和逐渐升华。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操守,把自己的利益看淡、把祖国、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前面,提升觉悟,敢于牺牲“小我”,奉献“大我”。
4、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就是要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这一点上,已经有先辈进行了实践,因此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小岗村的故事、华西村的故事、红旗渠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向我们诠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精神内涵。
新时期,生产力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是不是我们就不需要继续践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了呢?不是的,在未实现共同富裕的今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永恒的课题。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带给人民群众根本的利益,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践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就是要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单位时间产能、改进和优化生产工具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创新、大胆地实践。不要觉得岗位平凡,英雄无用武之地。任何岗位都存在生产力提升的空间。一个村干部王乐义,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从此结束了中国北方在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一个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领村民发展林果业、蔬菜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把一个矛盾突出、发展滞后的布里开村建设成了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们是再平凡不过的共产党人,但是他们却做了不平凡的事,就是因为他们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接受完《信仰》教育之后,我更加明确了在哪些地方向优秀共产党人学习,也更加明确了与优秀共产党人的差距。今后,我会不断重温《信仰》曾经带个我的每一个感动,继续深入理解信仰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