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栾川借新农村名目违法房产开发
河南栾川借新农村名目违法房产开发
以新农村扶贫搬迁之名,行违法地产开发之实,由洛阳君利置业公司与河南栾川县潭头镇政府联合开发的这一房地产项目目前已经违法销售多半,购买居民没有产权保障,上诉无门。而栾川县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是互相推诿。
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以扶贫搬迁建设新型社区为名,违法侵占国有耕地130多亩。由洛阳君利置业公司与潭头镇政府联合开发建设商品房销售。当地群众多次向栾川县国土资源局举报该违法项目,然而该县国土局坐视不管,互相推诿扯皮,此事至今尚未解决。
五证不全“龙凤苑”项目对外销售
五月洛阳,牡丹甲天下。沿着这座千年古都的母亲河之一伊河龙门上溯,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伊水上源――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因处在当地九龙山口,伊水上源,潭头镇故名。山清水秀,依山傍水,近些年随着当地九龙山、“马尔代夫港湾”等旅游项目的开发,使得更靠近洛阳的潭头镇成为栾川县经济排名比较靠前的一个富庶小镇。
被当地居民称之为当地政府打着新型农村社区名目变相搞地产开发的“龙凤苑”房地产项目就位于该镇中心的南侧。
向记者反映材料的当地居民方某告诉记者,2010年下半年,栾川县潭头镇政府以扶贫搬迁建设新型社区为名,违法侵占国有耕地130多亩。由洛阳君利置业公司与潭头镇政府联合开发建设商品房并以1300元左右的价格开发销售。截至2013年第一期已经售完。
由于开发商一直推脱不给办理房产证,很多买完房子的居民后来才了解到,该项目在最初就五证不全,属于违法建设。
而且,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让居民感觉自己买的这处“商品房”越来越不靠谱。房子在建设过程中,一包转给二包、三包,一再转包。
方某告诉记者,由于开发商资金紧张,拖欠施工队的工程款,开发商就把几栋楼转卖给了数家施工队,造成的情况是谁包工程谁售房。施工中的三四个施工队之间价格也不一样,甚至同楼同层均价完全不统一。开发商的均价是1200元一平。而有些人在施工队买到的1000元一平都有,销售极其混乱。
而且房子的销售对象也不再是政府声称的“扶贫搬迁建设新型社区”,什么人出钱都能买。方某称,他自己对门的邻居竟然是来当地做不锈钢生意的湖北人。
然而,后面的事态发展让这些感觉上当的购房者更加愤懑。开发商君利置业的物业人员对电费的收取价格是每度电将近1元钱(当地电价是每度0.56元),否则不予办理入住。这也引起了购房者的抗议。有些购房者索性就通过施工方直接办理入住,由于开发商水电不通,自己入住的居民开始私拉电线,私设水管,整个小区目前场面混乱不堪,无人管理。
鉴于这种局面,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购房者们选出代表找到了当地潭头镇政府。请求政府答复疑问:该项目是否五证齐全,是否是针对本地山区移民安置的规划新型社区。镇政府牵头也先后三次找到了开发商君利置业法人与居民代表谈判。然而,多次协商无果。此事没有丝毫解决迹象。
该楼盘现状混乱,验收质量成问题
当地群众也多次向栾川县国土资源局等栾川县政府主管部门举报该违法项目,但国土资源局等栾川县政府主管部门也坐视不管,推诿扯皮。
现在他们钱也付了,然而得到的却是没有任何产权法律保障的违法商品房。
让购房居民忧心的是,买的这个违法建筑建筑质量也让人堪忧。购房者反映:小区整体现状与效果图差别巨大,无停车位、无休闲广场,甚至部分楼栋之间都没有排水设施、消防通道。现在看来,不但没有五证,该楼房竣工是否验收,验收建筑质量是否合格都成问题。有些单元楼之间,由于没有排水管路,致使污水四溢,居民根本无法正常生活。
有心的居民还向记者出示了当初开发商预售时的楼书,上面写着:“潭头镇龙凤苑社区农村新型社区是经栾川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大型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居住、教育、医疗、交通等功能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响应国家安居工程,机会不容错过,你,还等什么?”
然而,小区混乱的现实与当年华丽的楼书,之间相隔万里,让购房者心凉至极。
在当地居民看来,当地政府有义务对他们遭遇的欺骗负责。在向记者出示的购房过程中交付购房款后开发商所出具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预购订单”、交款收据上,最后的印章落款都有“潭头镇龙凤苑新型农村社区项目部”字样。
当地居民认为,根据洛阳市政府颁布洛政(2011)122号文件《关于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第四条规定:新型农村社区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可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用地按现有供地政策执行。而龙凤苑小区在购房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抬高房价,签订购房合约,价格与移民搬迁房每平方米相差近400元之多,显然有蒙蔽百姓、欺诈钱财的嫌疑。
栾川县国土资源局等主管部门推诿扯皮
日前,记者到栾川县国土资源局采访了解此事。当找到了该局局长刘宝成说明前来“了解潭头镇龙凤苑社区的商品房开发情况,该项目是否有合法的用地手续和批文”这一来意后,局长称没时间、不了解情况,让找办公室的一名白姓主任。
随后,该白姓主任说,知道该项目,这个项目是2011年开始,边建设边报批,有土地证,手续在潭头镇政府镇长杨玉鹏那里,他负责这个项目,我给你们联系潭头镇政府。
在潭头镇政府见到了镇长杨玉鹏后,杨玉鹏称,龙凤苑社区的土地系国有耕地,面积130亩,土地所有权是栾川县农业局(原农场的土地),没变更过来,现在农场已倒闭,潭头镇政府把它接过来。当记者提出看一下用地手续,他说镇书记不在无法看。
后来,镇政府找来了一男一女自称“开发商”的人,当问及该项目是否有五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开发商的回答是:没有。并称:我们公司与镇政府书记关系不错,是镇政府招商过来帮忙建设的,这五证什么都没有。问及购房群众的利益谁来保护时,开发商说:这些不归我们管,是镇政府的事情,我们公司无偿提供给镇政府20套商品房作为交换条件。
直到中午也没有再见到杨镇长,更没有拿出任何手续。
之后,当记者再次去栾川县国土局采访,该局局长刘宝成和白姓主任均称在外公务,不在局里。
之后国土局回复是:该土地是经过县政府会议纪要的,地块只有30亩划拨土地变更为建设用地,没有土地证。
住建局表示很无奈,县规划办至今未答复
随后记者又前往该县住房建设局。该局办公室负责人赵姓主任说:潭头镇龙凤苑社区是违法建设项目,该局已经去过多次。一年之前住建局监察大队已经作出了对该项目进行罚款一万多元的处罚。除了这个权限之外,我们没有其他执法权,无法拆除,也无法阻拦下这一违法建设,这项目都没有土地证,根本无法办理商品房预售及一些合法手续。
该办公室赵姓主任更是含蓄地告诉记者,在房屋建设销售的五证等必备手续之中,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处于最下游。作为住建局主要依照建筑法,负责施工质量安全,我们都没有看到土地许可证、规划许可证,根本不可能办理施工许可证、房屋预售许可证。你们应该去问问在我们上游的这几个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在该县规划办,栾川县规划办主任刘战群等主要领导也一律都不在局里,很巧地都“在外有公务”。记者说明来意:询问潭头镇龙凤苑有没有办理规划许可证?该单位办公室崔姓主任在联系了村镇规划科郭科长之后,给记者的答复是:这属于信息公开,记者可以到潭头镇信息公开中心去了解。
球又踢到了镇里。
在潭头镇,该镇政府办公室协调之后,又由该镇农工办一位丁姓副主任负责接待记者,丁姓主任解释自己刚到任,也对这个项目事情不熟悉。
在该镇农工办,记者无意间看到同样是一份由洛阳君利置业投资的“九龙生态御苑”的开发项目沙盘图纸。该办的工作人员忙表示,这是过去的事了,项目已经搁浅。
截至目前,“龙凤苑”该项目的二期还在施工,已购房的居民还在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讨要说法,栾川县上述政府部门也再没有给予任何采访答复。
第二篇:房产开发建设违法整治工作汇报
房产开发建设违法整治工作汇报
一、充分发挥职能,谋划储备重点项目。充分发挥部门协调服务的职能,超前谋划,及早动手,积极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工作。一是我局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积极筛选上报市级重点项目。二是谋划政府投资项目,项目筛选确定划分为提报、筛选、实地调研、征求意见、项目前期准备及计划下达6个阶段。三是储备重点项目。加强与各项目单位和企业联系,及时跟踪项目手续办理情况,为今年向上争取工作打下基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统筹协调、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项目谋划与储备,储备项目不少于500个。
二、加强招商力度,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年初以来,我局成立专门组织,在机关内部营造人人抓招商、人人为发展的积极氛围,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支持我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注重效率,增强投资者的信任感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软硬环境的良好效应,用真诚的态度打动投资者,用科学的分析吸引投资者。二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是经济合作的前提,只有在彼此了解并对与投资相关的各种条件以及合作者认同的情况下,才能合资合作。三是加强网络建设,互联网正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手段,要丰富网站的内容和形式,在网络上实现招商的互动。
三、提升自身素质,服务投资发展大局。要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学习和教育,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树立“人人代表发改形象,事事关系发展环境”的意识,集全局之智抓环境,举全局之力创环境,形成全局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合力和效应。始终把项目建设的需要、企业发展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服务代办等制度,努力做到行政服务“零距离”、项目建设“零障碍”。
四、创新工作思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重点,我局积极跑办,向省、市推介我县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能够挤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获得上级的资金、土地等支持,重点推一批项目,从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中筛选出一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实施领导分包、帮办小组帮办的模式,帮助项目解决跑办、开工、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破难点,积极采取措施破解项目建设土地指标难落实、用地紧张的问题。创新点,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切实推动项目快推进、快建设、快见效。创新谋划思维,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类项目的谋划。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倒查机制,找出症结,督促落实。以续建项目促竣工,开工项目保进度,前期项目抓落地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新能源项目建设,特别是英利、三峡、科瑞6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要建成投产,加快华能、华润等4个风电场和大唐、中电投等7个光伏电站完善前期手续,全年新开工项目总装机达到100兆瓦;力促航天动力实验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加强省市重点项目争列工作。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农村建设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王杰芳 刘英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3期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民大省,河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河南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素质偏低,和其他省份相比,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王杰芳,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河南 新乡,453003;刘英杰,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059-0003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国家或组织通过数量控制、素质提高、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活动,并使之与开发对象有机结合,使特定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掘、有效发挥和合理使用的过程。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对现有农村人口开展职业培训和进行科技教育,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挖掘其潜力,提升农业劳动者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缩小人力资源的城乡差异,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生产发展”这一新农村建设经济目标的根本途径
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基本素质。要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就得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而这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即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接受了先进农业科技教育,掌握了现代农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农业劳动者能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做出理性的判断,捕捉市场信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并组织专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农村生产发展。
(二)是实现“生活宽裕”这一新农村建设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生活宽裕的衡量标准就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个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但能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而且能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保障新农村建设社会目标的实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可以使农民掌握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多收入。与此同时,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了基本素质的农民也能更好地适应非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收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三)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农村建设政治目标的根本举措“仓廪实而知礼仪”。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农村各种不科学不合理的陋习才会逐渐被摒弃,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才会养成;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的逐步强化,团结互助、和谐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才会形成;随着农村人口基本素质的提高,民主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其参政议政的意愿和能力才会逐步提升,农村的基层管理才有可能更加民主并形成规范的制度,使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得到保障,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成因探析
(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素质较低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总人口达104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59.43%。河南农村人口教育水平比较低,河南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本省的城市人力资源相比差距非常大,城乡人力资源发展非常不均衡。河南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占到80.2%,而河南城市人口中小学和初中学历所占比重要少得多;河南农村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不及城市的三分之一;河南农村人口中取得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为城市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二)认识不到位,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位
1.各级政府认识不到位。虽然早在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就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河南省各级政府并未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目标,部分政府官员只关心自己的政绩,在具体实施中急功近利,偏离提高农民素质这一核心,导致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效不理想。
2.农民积极主动性差,自我开发意识不强。囿于自身知识能力和传统观念,河南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缺乏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积极主动性,很多农村父母倾其一生所有供子女读书上学,目标却是孩子能离开农村留在城市工作,导致高素质人才从农村源源不断流向城市。与此同时,由于农村补贴城市,农民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农村落后面貌难以改变。
(三)缺乏保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
河南省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经济较为发达,而广大农村却难以获得资源的优先配置,经济相对落后。根据刘易斯的理论,要想破除河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改变河南农村目前的状况,关键是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率,这就需要加速开发河南现有农村人口。但河南农村有关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不健全,如缺乏留住优秀师资力量的制度,农民难以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现有的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贫乏,农民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现有的土地制度,无法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也就很难真正保护农民的长期收益。
四、开发河南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1.控制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广大农村重男轻女观念影响根深蒂固,加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养儿防老思想严重,导致农村超生现象比较普遍。超生及超生处罚一方面使现有农村劳动力由于家庭负担重,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使超生儿童的教育培养水平较低,致使未来劳动力的素质下降。因此,在河南农村地区要积极推广新型生育观念,打破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遏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
2.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开发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必须把握农村教育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建立健全河南农村现行的教育机制,促进农村多种教育形式的协调发展。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要合理布局河南农村地区的教学网点,不应对原有教学网点过多撤并,避免农村适龄儿童因上学困难造成失学;让进城务工的河南农民工子女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能够在就业城市就近入学;河南各级政府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教育经费;建立诸如农村教师补充制度、跟班学习制度以及优秀教师下乡帮扶等各种激励制度,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素质。此外,还可以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及农村职业学校等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继续教育,以及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提高认识,注重科学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1.政府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在新农村建设中,河南各级政府应抛弃形象工程以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到第一位,增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河南各级政府还要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农村和农民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有效规划和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积极扶持引导农民走上自我发展道路。
2.改变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农民生活方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人的思想素质决定行为选择。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普及现代文明知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在河南得到大力发展,不断淡化河南农民原有的封闭保守的传统思想。通过提倡树立“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的理念,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和持续的开发。通过有效深入的学习,在河南农民心中树立“知识致富”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努力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实现知识致富。
(三)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制度
1.建立并完善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河南各级政府都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投资作用,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渠道,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的经费保障,满足农民各种培训的需要。
2.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保障机制。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南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及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切实保障河南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改革并完善河南农村教育体系,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保证农民能够按需参加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实现学有所教。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加深河南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医疗的资金投入,争取把全部农民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来。探索适合河南省情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农村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保证老有所养。改革束缚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打破河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仅为农村劳务输出牵线搭桥,还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拓宽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领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实践。在河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相互促进的。为实现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本,通过有效开发农村现有的劳动人口,带动河南所有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衡,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覃成林.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