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氏 中国东风12近程导弹可突破爱国者[大全]
简氏 中国东风12近程导弹可突破爱国者
2013年10月22日 09:12来源:南宁晚报
东风12弹道导弹模型(资料图)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称,中国可能在装备新型短程弹道导弹中国一家新闻网站近日提供的进一步的证据暗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正在装备一种中国企业已经出口了近10年的短程弹道导弹。这家网站的报道首次表示,出口版的M-20导弹在中国军方内部的名字是“东风”-12。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这意味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已经装备了这种导弹。
快发射准备仅12分钟
报道称,M-20/“东风”-12导弹长约7.8米,弹径0.75米,重4吨。此前公开的射程为100至280公里,但其实际射程可能超过300公里,增程版本的射程或可达到420公里。这种导弹使用惯性/全球定位系统复合制导,据说圆概率误差不超过30米。借助可选装的末段制导系统,误差还能进一步缩小。该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仅需12分钟。
报道还称,中国还在研发基于扩大版火箭炮系统的新型短程弹道导弹,其中包括射程为200公里的“卫士”-2火箭炮和射程在200至280公里之间的“卫士”-3/3A火箭炮。中国军方显然尚未装备这些火箭炮。美国空军下属的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日前发布的《2013年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评估报告》首次指出,中国正在研发6款射程在150至280公里之间的新型短程弹道导弹。鉴于二炮此前曾为确保装备充足而购买过其他同等水平的导弹系统(如“东风”-15和“东风”-11系列),其此番装备M-20/“东风”-12导弹意味着,中国可能同样拥有了这一新系列短程弹道导弹的其他版本。
随着一些导弹慢慢老化,中国军方可能有意用型号更新、造价更低的弹道导弹取而代之,这些新导弹还将作为目前已经服役的“东风”-16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800至1000公里)的补充。显然,两种新导弹都是为了增加台湾的导弹防御压力。鉴于与老型号导弹相比“东风”-16导弹的飞行速度更快,而“东风”-12导弹的飞行时间更短,因此它们可以减少预警和作出反应的时间。
准用“北斗”系统更精确
2011年曾有分析人士指出,M-20导弹酷似俄制9K720“伊斯坎德尔”导弹(SS-26战地弹道导弹)。消息人士称,他们并未发现中国直接从俄罗斯购买过“伊斯坎德尔”导弹,但又表示,中国极有可能是从乌克兰或白俄罗斯那里获得了相关技术。
据说,M-20/“东风”-12导弹与“伊斯坎德尔”导弹一样拥有包括末段机动在内的内置对抗技术,能够对抗美国的PAC-2/3“爱国者”系统(美国向台湾出售了这种系统以保护台湾主要的城市中心区域)和台湾自主研发的“天弓”-2型系统这样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此外,据说M-20导弹精确度非常高,依靠惯性/全球定位系统复合制导,且很有可能使用的是中国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M-20导弹携带一枚8801b弹头,此外还可携带集束弹头、高爆破片弹头、侵彻弹头以及高爆燃烧弹头。每辆移动发射车可携载两枚导弹。
台湾军方和美国国防部都认为,中国大陆有1600多枚导弹瞄准了台湾。目前,二炮对台湾构成的威胁主要依靠的是“东风”-11短程弹道导弹。近年来,又增加了“东风”-15和“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东风”-12的装备将为大陆针对台湾所部署的陆基导弹系统新增添一支力量,同时令台湾的防空任务变得更加复杂。
第二篇:简氏:4-6艘航母计划或促中国继续洽购苏-33 100604
简氏:4-6艘航母计划或促中国继续洽购苏-33 星岛环球网 www.xiexiebang.com 2010-06-04 [ 打印 ] [ 大 中 小 ] [ 关闭 ]
星岛环球网消息:《简氏防务周刊》2日刊发该刊驻华盛顿通讯记者特德-帕森斯(Ted Parsons)的文章,文章题为《中国测试舰载版歼-11B原型机》。简氏提到,中国FYJS军事网站近日透露出一款新版歼-11B的照片,鸭式翼面和短小尾椎等特征均与苏-33一致,简氏还提到,中国在发展自己舰载版歼-11B的同时,很可能也会采购苏-33,也有可能是中国利用舰载版歼-11B来推动与俄罗斯方面进一步讨价还价。简氏还猜测,中国4-6艘航母建造计划和迅速建造航母的结果或许就是俄罗斯苏-33的订单。
环球网报道,文章首先说,沈阳飞机公司(Shenyang Aircraft Corporation)机场的照片看上去显示出:中国如今正在测试一款歼-11B战斗机的舰载版早期原型机。
简氏文章说,中国FYJS军事网站5月20日透露出的照片显示一款新版的歼-11B战机,该型机的机翼前部带有明显的“鸭”式翼面,尾椎较为短小。上述特征均与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出产的苏-33舰载机相一致,而据报道,沈阳多年来一致试图“复制”该机型。
简氏文章接着说,在这组最新的图片之前,还有一组图片显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PLANAF)部队也在采购陆地版(非舰载)的歼-11B战机。在2009年8月份末期,数家中国的军事论坛网站就传布一个轶闻称,歼-11B舰载版已经开始测试,新近的网络消息则暗示,如今或许还包括滑跃(起飞)测试。
简氏称,然而,最新中国出现的照片仅仅说明原型机的存在,至于原型机是否配有折叠机翼,还并不清楚,虽然有一张照片显示有阻拦尾钩,但尚不能以此做出最后的结论。至于这架原型机到底是配备了俄罗斯“土星”(Saturn)公司的Al-31涡扇发动机,还是装备了中国制造的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WS-10A“太行”发动机,目前还不能确定,简氏接着评论说,后者经历了“混乱”的研发过程,有一则2009年末期的报道说,首架双座歼-11BS原型机由于发动机叶片脱落而坠毁。
简氏文章接着说,自从2005年俄罗斯方面开始就“满足中国需求而重启苏-33生产线与中国商谈”一事向简氏做出评论,俄罗斯方面反复强调,他们对中国能否掌握很多必要的机身改进(技术)从而将歼-11/苏-27转化为一款安全的舰载战斗机,持有怀疑态度。他们也意识到中国已从乌克兰获得了一架T-10K或苏-33原型机。在2009年8月份的莫斯科航展上,有消息传出说,中国必须采购大约40架改进型苏-33以便与重启生产线的所需费用相适合,这则消息还暗示,中国在发展自己舰载版歼-11B的同时,很可能也会采购俄罗斯制造的苏-33。当然,也有可能是中国利用歼-11B舰载版的成功来推动与俄罗斯方面进一步讨价还价。
简氏最后说,中国对航母的潜在需求或许是一个对俄罗斯有利的因素。在2009年早期中国香港的消息源透露说,除了正在大连接收改装的瓦良格号航母之外,北京正考虑建造4-6艘航母。中国在大连和上海均有新的能够建造航母的造船厂;而(中国)迅速建造航母的结果或许就是俄罗斯苏-33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