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4及参考答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答案
一、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
二、中国古代的婚姻礼法对女性的贞节向来极为重视,随便翻开一些谈论女德之书,都会看到“妇人以贞为行”、“妇人贞洁,从一而终”[1]、“立节垂名,咸资于贞烈”之类的训戒。一个女子若不遵从这些训戒,而与他人“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已婚之妇还会被夫家休弃或受法律惩处。如《唐律疏议》婚姻条即云:“妇人从夫,无自专之道。„„若有心乖唱和,意在分离,背夫擅行,有怀他志,妻妾合徒二年,因擅去而即改嫁者,徒三年。”《明律•户律》也规定:“若妻背夫在逃者,杖一百,从夫嫁卖,因而改嫁者,绞。”如此一来,妇女便陷于封建贞节观念和法律条文的严重桎梏之中,失去了婚恋自由和离婚改嫁的基本权利。所以,古人曾慨叹:“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不过,妇女婚恋、改嫁虽不自由,但在不同时代其程度还是有所差异。大致说来,唐以前,贞节观念和法律条文对女性的羁缚要相对宽松一些,现实中女子与人偷情、私奔而后缔婚者时或有之,寡妇改嫁一般亦不会招致物议。迨宋以降,女性所受的礼法禁锢便日趋严厉了,甚至连手和皮肤被异性触摸,都会被视为失贞不洁。至于夫死殉节或望门守贞者更不在少数。《明史•列女传序》即云,由于统治者大力褒奖贞节,“乃至于僻壤大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坻;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但这主要是明代前期如此。及至明中后期,封建贞节观念和统治者的褒奖就不那么灵了。从当时的通俗小说即可以看到,已有越来越多的女子特别是市井女子,不再驯服于贞节观念的束缚和法律的钳制,她们为了获取婚恋自由和性爱满足,往往甘冒“淫乱”、“私奔”罪名,以大胆的叛逆行为,形象地谱写了贞节与情爱的时代变奏。
1.对少女偷情、私奔的宽容与同情
在话本、拟话本小说中,与人偷情或私奔的少女可谓屡见不鲜,如《警世通言》卷29中的李莺莺,《醒世恒言》卷28中的贺秀娥,《初刻拍案惊奇》卷12中的陶幼芳、卷23中的吴兴娘、卷29中的罗惜惜,《鼓掌绝尘》“雪集”中的李若兰,《欢喜冤家》第10回中的施蓉娘等等。
2.对女子失节的原谅与理解
较之于少女的偷情、私奔,已婚妇女的失节、犯淫现象在话本、拟话本小说中表现得更为醒目。仅“三言”、“二拍”所写的失节妇女就约20个。《型世言》、《三刻拍案惊奇》中也有部分作品以失节妇女为主角。而《欢喜冤家》,则几乎每回都写了妇女与人通奸或淫奔的故事。
三、从汉魏六朝到唐朝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缺少艺术性,但已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两大主题: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描写鬼神怪异的小
说)和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描写人物的逸闻琐事的小说,也称轶事小说)。
唐朝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盛为小说创作注入了活力,使其脱离历史记载或说神论鬼而成为着眼世俗生活的文艺创作。唐代小说为志怪小说的变异,虽也是依传说而作,有猎奇之意,但“施之藻绘”,“扩其波澜”,“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实唐代特绝之作也”,被称为“传奇文”。唐代传奇小说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
传奇小说到宋代逐渐衰落,平话取而代之。“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这些白话小说由说书人根据民间传说加工而成,并形成了文字形式的“话本”。在宋以前,中国小说多为文言短篇,宋代话本的出现使白话长篇小说也跻身主流。中国小说发展史自此呈现出文言和白话交相辉映的态势。
宋代的话本经过后世文人加工变成了后来的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至元代和明代发展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话本小说带有说书人的语言风格,以描绘扣人心弦的情节、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见长,所以深受欢迎,流传甚广。
同时,宋代文言短篇小说进一步发展,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传奇文的余绪;二是志怪体,这是志怪小说的延续;三是笔记体,这是志人小说的演化。
明代小说承袭了宋代小说的题材和形式,也延续了志怪、志人的脉络。明初,历史题材的神异小说、英贤小说、武侠小说盛行,它们是以流传下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八仙过海”、“封神传”、“杨家将”、“白蛇传”等故事为蓝本进行加工创作的小说;同时,“人情小说”(或称“世情书”)兴起,描写“悲欢离合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其中著名的是《金瓶梅》;及至明末,出现拟宋代的话本小说而作的通俗小说,描摹“世态人情之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重点解析(文本)
隋慧娟:第四章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2 话本和拟话本的艺术特点: 1.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有
(1)题目。因为说书艺人在开场前必须张贴广告,而题目又一定要有一个确切表明故事的特点。古代小说的题目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短到长的过程。(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胜头回”。因为其作用主要是等候听众,透露正文主题。《碾玉观音》开头演唱很多各自独立的诗词,作者先演唱一首描写孟春景致的词【鹧鸪天】,再演唱一首《仲春词》,演唱完结后说:“原来不如黄夫人做的季春词好。”于是,依次把描写三春景色的词演唱完毕;包括黄夫人、王荆公、苏东坡、秦少游、邵尧夫、曾两府、朱希真、苏小小等人的诗。接着说书人话锋一转,宕开一笔,把话题引到“春归”上去。再演唱诸如风雨送春、柳絮飘春、蝴蝶掠春、黄莺杜鹃啼春、燕子衔春等当时名人的诗句。最后,则引王岩叟的一首诗加以总结。末了引入正话,讲述君王游春等情节。这篇作品开头部分共用了十一家诗词,不仅可以窥见宋代说话的演唱痕迹,而且发现这分明是唐宋诗词对古代小说这一文体的渗透和影响。起初可能是作者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后来也就成了小说话本的组成部分。除诗、词之外的,用以连接、解释等的作者助言,统称为入话。(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
(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结全文,概括主题和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2、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卖油郎独占花魁》全文两万五千字,从文章的具体交代来看记叙的时间分明总共只有四年。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篇幅超过一万五千字,正面表现爱情悲剧的时间前后只有一年。
从而使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而且改变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杜十娘》《卖油郎》就记住写他们的爱情发展。
(3)巧于场面设计。往往选择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事件设计成生动感人的场面,加以细致描写;并且发明了线索连贯法,即借助于富有特征性的肖像、器物来加以连缀场面。《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写了金玉奴从十八岁到二十一岁三年时间里,衣食住行,爱恨情欲,何止千万?但作者却紧扣主题的表现和人物的描写,主要选取了“莫稽入赘”、“乞丐起哄”、“负心杀妻”、“欣然允婚”、“设计棒打”五个场面。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主要凭借“巧计赎身”、“殷勤赠别”、“中道见弃”、“愤怒投江”等场面来加以展示。场面之间用百宝箱连贯起来,《珍珠衫》里的珍珠衫。(4)精心构思“巧合”,提出“无巧不成书”的安排情节的新标准。《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至于刘贵与崔宁的财物都正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3、人物描写成就极高。
(1)讲究常中见奇,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透过“常理”、“常情”,看到了某些无德无行的“君子”和有情有义的“贱民”。杜十娘、莘瑶琴,三个都是妓女,色艺双绝,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有较多的相同点;但她们给读者留下了各自不同的丰姿,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杜十娘久在烟花,过于深沉老练;莘瑶琴是性情中人,比较质朴单纯.(2)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致性十分明显。《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
(3)人物描写方式的多样性值得注意。诸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在矛盾冲突中,《碾玉观音》善于描写人物行动;《错斩崔宁》着重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风月瑞仙亭》中“禽兽”的司马相如霎时变成了“才貌双全”的“乘龙快婿”,“ 私奔苟合”变成了“先见之明”;“不可外扬”的“家丑”变成堂堂正正的“男婚女嫁”。
4、开创了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先例。
(1)用白话撰写小说,吸收口语俗语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文言词语。
(2)叙述语言粗犷明快、通俗流畅;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评论语言简明扼要又幽默诙谐。第五章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1 本章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历史演义小说的概念
历史演义小说是指敷演历史故事的古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二、三国故事倾向性的转变
1、转变过程。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当中,倾向性发生过一定的转变,由“拥曹反刘”到“拥刘反曹”。陈寿的《三国志》拥曹反刘;一直到唐代,朝廷和民间对曹操的印象还不错;到宋代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拥刘反曹”倾向出现,元代三国戏中则基本形成“拥刘反曹”倾向。
2、转变原因。(1)主要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加强有关。(2)与北宋以后的民族矛盾加剧有关。因为中原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因为曹操是北方人,人们就将曹操象征北方少数民族侵略者的代表,刘备就成了受压迫的汉族统治者。第五章 历史演义小说2
三、《三国演义》的内容
1、勾勒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情节阶段:
(1)第一回至第三十三回,为第一阶段,四海纷乱,逐鹿中原。借讨伐董卓引出刘、关、张。
(2)第三十四回至第五十回,为第二阶段,赤壁之战,三足鼎立。重点写刘备三顾茅庐和以诸葛亮为主导的赤壁之战。
(3)第五十一回至第一百一十五回,为第三阶段,文治武功,兴衰变迁。重点写蜀汉集团。(4)第一百一十六回至第一百二十回的最后五回是第四阶段,分久必合,三国归晋。
2、描写了三国时期阶级对立的状况,表现了社会矛盾,描写战乱年代劳动人民的命运:(1)充当炮灰。(2)无辜受戮。(3)饥寒死亡。
3、暴露了社会黑暗,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
(1)统治阶级的本质在“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这个反面人物上得到充分体现。(2)对统治阶级本质的揭露在正面人物身上,如刘备,也有客观描写。
4、曲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包括
(1)渴望统一、向往安定的理想。对于破坏安定统一的人和事一律加以批判,正面人物刘备破坏孙刘联盟的行为也同样受到谴责,反面人物曹操有利于安定统一的善举也加以肯定。
(2)圣君贤相的理想。刘备的爱民、敬贤、尚义,包含了劳动人民对圣君的理解。诸葛亮的形象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他是“忠臣的样板,智慧的化身”。第五章 历史演义小说3――
四、《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成就在于:
1、不仅写斗勇,而且写斗智,把智谋之士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穿插出奇的计谋描写。
2、不是孤立地描写军事战争,而是结合政治、外交、经济斗争,描写军事斗争。
3、善于从每次战争的时间、空间、战略、战术等方面,把握不同特征,写出其个性。
4、战争描写腾挪跌宕,富有戏剧性。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思严密精致,结构宏伟庞大。《三国演义》则是板块式结构的开山之作,善于组织情节单元,集中铺写重大事件,构成全书主干。如:
第一回至第三十三回,为第一板块,写群雄逐鹿中原,曹操统一北方。以逐鹿中原为主线,以曹操为主角,以官渡之战为中心。
第三十四回到第五十回为第二板块,写诸葛亮出山,孙刘联盟,大破曹兵。以诸葛亮、周瑜、孙权、曹操为主角,以赤壁之战为中心。
第五十一回到第八十五回为第三板块,写三足鼎立及相互间的争斗。孙刘从联盟到反目成仇,以吴蜀双方关系变化为主线,主角有诸葛亮、周瑜、关羽、曹操、刘备、陆遜,以彝陵之战为重点。
第八十六回到第一百零五回为第四板块,写诸葛亮的南征、北伐,直至殉国,以诸葛亮为主角,以蜀汉命运为主线。
第一百零六回到第一百二十回为第五板块,写司马氏统一全国。
2、讲究情节艺术。善于编制情节,组织情节单元,集中铺写重大事件,构成全书主干。小说中的“董卓之乱”、“联合讨董”、“三让徐州”、“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大战”、“三气周瑜”、“关羽之死”、“彝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九进中原”、“三国归晋”等情节单元,既虚实结合、曲折多变,又前后相承,波澜起伏,具有故事性。如第五回“温酒斩华雄”,运用了以下手法组织情节:(1)对比映衬的情节艺术。关羽与俞涉、潘凤、华雄形成对比,二袁与曹操对比。
(2)运用虚实相生,以虚带实的情节艺术。用“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调动人的听觉、视觉、表情来写惊险残酷的战斗场面。
(3)情节设置通盘流转,照应全书。未及赶来参战的袁绍帐下的大将颜良、文丑后来也死于关羽刀下,呼应小说第五回对关羽英雄的描写。
3、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既注意历史真实性,又考虑其艺术魅力。(1)通过不同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反复进行渲染。“三绝”: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2)在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典型情节或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曹操形象塑造中的曹刘煮酒论英雄、曹操迎许攸等细节就是这样的例子。
(3)一定程度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注重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又努力保持人物性格的多元性
和发展变化。如曹操,作者一方面写起奸诈的一面,但是也没有抹杀他英雄的一面,这种描写比较符合历史真实。
(4)是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如张飞在长板桥大吼一声,喝退曹兵数十万,是夸张。
4、语言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叙述语言简明整洁,议论则高度概括精当,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关于《三国演义》的以上内容中,《三国演义》的故事倾向的转变、《三国演义》的内容、《三国演义》艺术成就是相对更为重要的内容,希望大家多加注意。第六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1 本章希望大家掌握以下问题:
一、英雄传奇小说的概念
英雄传奇小说是指着重描写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的长篇小说。这类小说一般以历史上的真人为原形,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作家自己的理解,进行大幅度的加工,虚构成分较多。《水浒传》是最为著名的英雄传奇小说。
二、百回本《水浒传》的内容
百回本《水浒传》可以划分为三个情节阶段。
1、第一回至第七十回七十回为第一大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1)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描绘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乱由上作”。(2)全面描述和热情歌颂高举反抗大旗的农民起义英雄。
2、第七十一回至八十二回,为第二阶段,描写梁山起义军接受招安的过程,包括酝酿招安、征辽、征方腊。已经彻底改变了农民起义的性质。
3、第八十三回到一百回,是第三阶段,写起义军瓦解覆灭,即起义军被利用、被消灭的命运。包括公孙胜归山、鲁智深坐化、燕青辞主、李俊诈疯、魂归蓼儿洼等情节。
方志强:按照这样的分析,那这样的传奇小说,在当时是不是应该被当作禁书? 隋慧娟:第六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2
三、《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塑造了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变迁以及性格的相应变化。如宋江从官府小吏到走上梁山的性格变化过程。宋江虽为小吏,身份还是庶人。尽管混迹于官场,但并不满意,总觉得怀才不遇,大志难成。既有钱,也有一定社会地位。宋江被发配途中,刘唐要救他,他说这是要陷他于不忠不孝之地。晁盖邀请他上山,他说这样做“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因为宋江明白,服刑期满后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起码可以回乡当财主。而一旦反上梁山,不仅“不忠不孝”,而且还有丢脑袋的危险。两相权衡,还是以尽量不上梁山为宜。直到法场被救,死里逃生,无路可退的宋江,出于求生的本能,又感于朋友们的义气,还带着日后接受招安的期望,这才水到渠成,反上了梁山。宋江的性格就是随着他所处的环境变动而变化的,有比较清晰的变化脉络。
2、语言运用的成就。
(1)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直接展示人物性格。(2)人物语言口语化,代表了无文化群体的通俗语言风格。(3)叙述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明快,是提炼净化群众口语的结果。
四、宋江形象
《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
1、宋江是梁山上众望所归的当然领袖。(1)“孝义”是江湖社会肯定的为人基本品质。(2)有远见的战略家,对梁山事业起了决定作用。
2、宋江具有其出身和时代决定的思想局限。有忠君思想、正统观念等小吏特征,最后主导义军接受了招安,导致了梁山事业和梁山义军彻底覆亡的悲惨结局。
五、《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 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因素,如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目标。(2)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即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
(3)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即作品产生的元明之交,人民群众对同仇敌忾、抵御异族侵略统治的期待和渴望。
第七章 明代神魔小说1 关于《西游记》,大家先简单了解以下《西游记》一书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神魔小说。其成书过程经过几个阶段: 历史阶段:即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流传时期。
神话阶段:宋代的说话人把唐僧取经故事作为说话题材,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平话阶段:元代至明初,出现了更为成熟的《西游记》话本。平话写到大闹天宫、车迟国斗圣,以及黄风怪、蜘蛛精、红孩儿、火焰山、女人国等故事。
曲阶段:西游取经故事很早就登上舞台进行搬演,金院本中有《唐三藏》,元杂剧中出现了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均已失传。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 小说阶段:明代中期,《西游记》传播进入小说阶段,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其次,大家要掌握《西游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西游记》全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1)第一回至七回为第一部分,写孙悟空出世、学艺和大闹三界的故事,反映了被压迫者反抗的愿望,也是劳动人民渴望砸碎枷锁,争取自由的理想体现。
(2)第八回至十二回为第二部分,交代唐僧的身世和取经的缘起,在情节上起过渡作用。
(3)第十三回至一百回为第三部分,写取经过程,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九九八十一难继续表现孙悟空敢于斗争,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寄托劳动人民除暴安良的理想。《西游记》不仅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而且显露出批判的锋芒。小说借助于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天庭正是人间最高统治集团在天上的投影,昏庸残暴的玉帝恰似明代中期的某些皇帝,作恶多端的妖魔酷似当时的宦官、权臣、外藩、胥吏和地主豪绅,神佛与妖魔的关系犹如上下勾结、官官相护的封建统治集团。至于地府判官私改生死簿、西天“尊者”勒索传经小费,分明是明代社会贪赃索贿、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的艺术剪影。车迟国国王尊道灭僧、凭借“快手”、“缉事”迫害和尚的情况,又曲折揭露了明代嘉靖年间道士、特务横行肆虐的现实。
二、《西游记》的艺术性
《西游记》的艺术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以现实为基础,以取经故事为基本线索,又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色彩。2.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1)塑造人物形象时,注意人物性格与动物属性的巧妙结合,两者和谐统一,汇成一个有机整体。孙悟空本是一只石猴,既有猴子的机灵、好动、淘气、急躁,又具有勇于反抗、善于斗争、不受拘束、热爱自由等性格特征,两者水乳交融。猪八戒原是天上天蓬元帅,错投在母猪胎里,所以猪头人身。他既有猪的好吃、贪睡,笨拙、懒惰的特征,又具有自私、好色、憨直等人类的特点。蜘蛛精会在脐孔中冒出丝绳,织网罩人。老鼠精住在地下
(2)通过复杂尖锐的矛盾与连锁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好斗。“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智斗二郎神”等等。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不复杂,故事中重复表现的也正是其性格的基本特征
3、语言诙谐风趣,幽默自然,通俗简练。第八章 明代世情小说
关于本章,大家主要需要掌握的就是《金瓶梅》这部小说。关于《金瓶梅》大家要掌握这几个问题:
一、世情小说的概念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指古代以家庭盛衰、婚姻爱情以及各种社会世态为描写对象的中长篇小说,也叫世情书,或称为人情小说。明代的《金瓶梅》、清代的《红楼梦》为其杰出代表。
二、《金瓶梅》的内容
《金瓶梅》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至第十九回,为第一部分,写西门庆由破落户财主逐渐发迹,是故事开端。
(2)第二十至第七十九回,为第二部分,写西门庆经商升官、为非作歹、纵欲亡身的过程,是全书的主体。
(3)第八十回到一百回结束,为第三部分。西门庆家庭的败落和主要人物的种种归宿。
三、《金瓶梅》的艺术性
《金瓶梅》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辟了一条长篇白话小说描写日常生活,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崭新的创作道路。
(2)创立了一种揭露、反映社会黑暗面的全新方式,全书没有一个重要人物是正面人物,反面角色成了小说的主体。
(3)出色的反面角色描写为古代小说构成了一个反面人物画廊。
(4)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性格化,善于运用方言、俗语、成语、谚语、歇后语。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答案
请自行完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
三、红娘形象之我见
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
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
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
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4
一、1.《梧桐雨》,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为末本戏,正末为李隆基。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2.《长生殿》。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二、《梧桐雨》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气息,较为伤感。作品对明皇和杨妃是有批判的,但杨死后,作品以浓厚的抒情笔调,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李对杨深沉的爱恋与思念。尤其是结尾部分,那一连串新颖恰切、生动形象的比喻,淅淅沥沥的梧桐雨写得有声有色,细腻动人,借景抒情,极力渲染了唐明皇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长生殿》则是歌颂至情,虽然作者对李杨爱情缺陷有所批判,但主要还是歌颂理想爱情,作品中的批评是温和的。而且,最后让李杨在月宫重圆,终于还是原谅了他们的爱情过失,给予了无保留的热烈的歌颂。可以这么说,它们与各自以前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梧桐雨》同情唐明皇的成分多些,《长生殿》又进一步替明皇翻案、开脱了。两者都是在记述李杨之间传统的帝妃爱情渐转为普通人的真情时,显现出明皇由昏庸风流转为凄凉哀伤。安史之乱背景下的唐明皇政治昏聩糊涂,私生活多情温柔,愈沉溺于私情就愈昏庸。他为了爱情导致政治上的失败,为了政治又失去爱情。通过分析唐明皇这一形象,确能得到很多认识意义和教训意义。] 《梧桐雨》寄托了白朴一种国破家亡的感情,“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幼失其母,后得到元好问抚养、教育,以遗民自居,不仕元朝,对当朝深怀不满。也许正是身遭巨变,繁华如梦的身世遭遇和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是白朴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幻灭取得共鸣,才在写作《梧桐雨》时倾注了满腔心血与热情,这就是由宋入元的汉族知识分子剧作家常常借杂剧所抒发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这是一部以唐明皇为主唱角的末本戏。剧中也暴露了明皇的“因歌舞坏江山”,且对此不无谴责,但作者抨击的矛头是指向在外族入侵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的“文武两班”。作者充分肯定了明皇对爱情的执着,歌颂恶劣他对杨妃的生死不渝之情。为了减轻明皇对安史之乱应负的严重责任,以加强人们对他的同情,白朴已经运用了让明皇进行自我忏悔的艺术手段,如第四折中明皇在梧桐雨中凄凉哀婉的苦诉。其性格显得更为具体鲜明⑿。作品极力渲染唐明皇国破人亡的痛苦和对往日繁华欢乐生活的怀念,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气息,明皇成了一个异族入侵的受害者,他的悲歌代表了一个亡国的灵魂的痛苦的歌唱。无疑,这在元代能够打动无数人们的心灵,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梧桐雨》也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在阶级矛盾面前对国君的荒淫加以批判;在民族矛盾面前对国君的不幸给予同情。
《长生殿》中,洪升的创作意图在于有意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有用开元、天宝由盛转衰的历史“垂戒来世”的意思。
作者通过李杨这两个有严重缺陷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兴亡之感以及自己的爱情理想,借这样一个“国倾而复平”的例子,用唐明皇穷奢极欲造成祸乱、肃宗中兴的史实,达到惩戒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但这种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是有限度的,他认为祸败的起因是侈心,而只要能悔便可万孽肃清。
而作品更突出的是作者在“钗盒情缘”中的所寓之情(这在前文“李杨爱情”中也提到)。洪升笔下的“唐明皇”当然是一个钟情帝王的形象,其中显然寄托了作者对于一个好丈夫的理解,有时甚至就有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也与作者与其妻特殊的爱情生活经历和体验有关。吴舒凫在《定情》出的[风流第一枝]上眉批云:“明皇,英主也,非汉成昏庸之比。只因行乐一念,便自愿终老温柔,酿成天宝之祸,末路犹若汉成。升十数语,足为宴安之戒。”可以说就是洪升在剧中处理明皇的基本态度。对于这位自以为“山河一统”“升平早奏”“行乐何妨”的“英主”,洪升是有所不满和贬抑的,认为他的“乐极哀来”是可“垂戒来世”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洪升又欣赏明皇“帝王家所罕有”的钟情,揭发、批判了“弛了朝纲”,肯定了“占了情场”,宣扬了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歌颂生死不渝的“儿女情缘”。作者之所以要在后半部着力刻画唐明皇的悲剧性格,尽情渲染了他对杨妃坚守钗盒盟约的忠贞痴情,除了深化剧作表现民族意识这个主题外,还在于要在李杨身上寄托自己(也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平等专一的爱情理想。三、四、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是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他的《长生殿·自序》表明其创作思想。他说:“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辄作数日恶”,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恶”是指很伤感,情绪极坏。洪昇说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意作品写得过于感伤。所以后文说明他作《长生殿》,是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就这一点说,与白居易诗、白朴剧的意蕴是一致的,但他要改变故事的悲剧结局,让唐明皇杨贵妃“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这种创作思想,也就决定了《长生殿》上下两卷作法和风格的不尽一致。
洪昇作《长生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上半部表现出尊史重真的精神。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剧作重在唐明皇杨贵妃的“钗合情缘”(《长生殿·例言》),但却做了如实的描写,写出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皇帝有无上权力,也拥有众多的嫔妃。唐明皇钟情于杨贵妃,也就意味着许多女人的被冷落,如剧中曲文所说“莫问他别院离宫玉漏长”!(《定情》)唐明皇可以随心所欲召幸别的嫔妃,乃至密召杨贵妃的姐姐幽会。(《亻幸、恩》)杨贵妃本能地表现点妒意,便被谪出宫,只好自悔骄纵,借献发传情感动君心。(《献发》)她始终怀着“自来宠多生嫌衅,可知道秋叶君恩恁为人”的心态,为讨得唐明皇的欢心,运用了女人的一切条件和手段:美貌、温顺、眼泪、投其所好谱曲、献舞,直到公然干涉唐明皇召幸梅妃,她说:“江采,江采,不是我容不得你,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夜怨》)洪昇在《长生殿》中真实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与妃子的情爱生活,也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宠妃的性格。这是洪昇在文学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长生殿》里,伴随着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进展,交叉地写出了与之相关连的朝政事件,将《长恨歌》中虚化了的内容显露出来。由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杨氏一门男女都获得了殊荣,杨国忠做了右相,专揽朝政,杨贵妃的三个姊妹封做了夫人,“恁僭窃,竞豪奢,夸土木”,“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疑谶》)杨国忠纳贿招权,使临阵失机的边将安禄山逃脱刑罚,还受到皇帝的宠眷,滋生了野心。中间还有《进果》一出,南海和蜀州的使臣为了在限期内把新鲜的荔枝送到杨贵妃的嘴里,驰马飞奔,撞死了卖卜的老人,踏坏农民的庄稼,两家还在驿站中发生了争夺马匹的纠纷。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占了情场,弛了朝纲”,还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当他们经历过爱的波折达到感情的诚挚、对天上双星盟誓的时候(《密誓》),安禄山的兵马也就动地而来,随着发生了六军迫使唐明皇让杨贵妃自缢的马嵬悲剧(《埋玉》)。这一切都表现得真实、体察至微而合乎现实的逻辑。
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这一场帝王家的爱情悲剧已经完成了。《长生殿》没有像《梧桐雨》杂剧那样以唐明皇怀着痛苦的心灵夜雨思人作结,而是一方面表现现实中发生的唐明皇杨贵妃悲剧的馀波,如野老“献饭”、乐工雷海青“骂贼”、李等睹物伤人《看袜》、李龟年悲唱兴亡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贼子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一部兴亡之感的交响曲;另一方面则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感情交流,经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终于得到了天孙、玉帝的恩准,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重圆》)。这就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这固然还是留下了非现实的缺憾,但却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尚,重新弘扬晚明尚情的思想,前人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例言》引语),便是就此说的。
《长生殿》长达50出,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编织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诗人咏叹过的人事,内容非常丰满,至如吴梅所评:“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顾曲麈谈》)两条线交叉发展,彼此关联,情节错综,脉络极清晰,组合得相当紧凑而自然。唐明皇杨贵妃这条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而且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寓意,上半部开始是定情之物,马嵬殉葬是失盟的表证;下半部杨贵妃鬼魂把玩是写失情之怨,最后是用以证情,重圆结案,既使全剧的情节有着内在的联系,又体现了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变化。全剧上一下两部分虽各有侧重,但也有许多对照、呼应,如上半部写现实的悲剧,插入了幻想的《闻乐》一出,为下半部杨贵妃仙归蓬莱伏下了引线;下半部主要以幻笔写情,插入《献发》、《青袜》、《骂贼》等写实场面,与上半部唐明皇的失政、宠信安禄山、杨氏一门的骄奢,有着明显的对照意义。《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长生殿》的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曲文中也较多地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惊变》、《雨梦》等出的曲词,基本上是由《梧桐雨》的曲文脱化而来的,但却融化得极妙,如同自撰之新曲。《长生殿》曲文的优长处更在于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够声情兼备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如《献发》中杨贵妃因感君心无定而忧苦、欲献发传情以感动君心的复杂心理,《夜怨》中杨贵妃等待唐明皇不到的焦急、苦闷心情,《闻铃》、《雨梦》等出中唐明皇失去杨贵妃的烦恼、怨恨、痛苦的感情,都表达得很细腻、真切、动人。
第二篇: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精选)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 《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_______》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 会现状的逆向折光。元代前期著名的公案剧和绿林剧有:《__________》、《后庭花》、《蝴蝶梦》和《___________》、《李逵负荆》等佳作。
18、婚恋剧在元代前期也十分活跃。元代前期婚恋剧的题材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初朱素臣的传奇剧本《______ 》(又名《十五贯》),后来被改编成昆曲《十五贯》。
22、《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有关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
23、宋代戏剧的典型范式是宋杂剧。________可说是中国戏曲的雏形阶段,而南宋官本杂剧和________则是北宋杂剧的延续和发展。24、13世纪中叶,由宋金杂剧脱胎而来的________以完备成熟的戏曲形态步入文学艺苑,揭开了我国近古时期文学艺术的崭新篇章。由于该剧兴盛于元蒙灭金入主中原以后,通常被称作元杂剧,或名以“________”。
25、元杂剧作为成熟戏剧形态的重要标志,就是具备了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体制。元杂剧迥异于其他文艺样式的体制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角色与演出体制。
26、元代前期历史剧不仅数量丰硕,而且佳作如林。除了有口皆碑的“四大历史剧”:《单刀会》、《________》、《梧桐雨》、《________》之外,还有《楚昭王》、《西蜀梦》等传世名作。
27、________的《西厢记》体现着元代爱情杂剧的最高水准,在中国戏曲史及至封建社会后期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8、元代南戏较著名的作品有________、《白兔记》、________、《杀狗记》。后人称为四大南戏。
29、《西厢记》打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也就突破了戏剧人物形象单一的局限,塑造了莺莺、________、红娘三位个性鲜明的戏剧典型。《西厢记》塑造得最成功、最具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的,是相门闺秀________。
30、在《三国演义》中“义绝”是指________,“智绝”是指________,“奸绝” 是指________
31、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________,这出戏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32、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也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33、“三言”是《____》、《警世通言》、《_____》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标志着古代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34、________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历史传说剧的代表,也是使他得以享名的作品。他是元前期杂剧作家中的重要一翼,是继承金代文学传统,开元杂剧________派先河的人物。
35、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7种,现存18种。关剧现存剧目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有15种。这15种杂剧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________(亦可叫公案剧),有《窦娥冤》等4种;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等7种;第三类是________,有《单刀会》等4种。
36、宋元说话分为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合生。
37、康熙年间.在戏剧方面出现了________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________》这两部名作,两位作者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38、《________》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39、明代中期,先后产生了三部著名的传奇作品:李开先的《________》、梁辰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________》。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崭新的面目给后世戏曲以巨大的影响,故有“明中期三大传奇”之称。
40、________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戏曲作品有《紫钗记》、《________》、《南柯记》、《邯郸记》。他的这四部传奇记,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总名为“临川四梦”。
41、洪升不仅是清代杰出的戏曲家,也是著名的诗人。袁枚曾指出:“人但知其 《________》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之上。”
42、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乱弹”)等四种基本形式。
43、关汉卿的喜剧《救风尘》和________分别塑造了赵盼儿和谭记儿这两个女性英豪形象。
44、元水浒杂剧中描写的英雄形象最多的人物是________
45、“四大南戏”,也称“荆、刘、拜、杀”,是__________、《(刘知远)白兔记》、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南戏的合称。
46、《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________的代表作。剧本深刻地流露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沉痛的忧伤情绪,是元代著名的悲剧,也是现存最早敷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47、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除被称为“现戏之宗”的《____》外、其他较有影响的作品是产生元末的《_____》、《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等“四大南戏”。
48、________的诗文有《柔克斋集》。他的卓越成就在于创作了《琵琶记》。《琵琶记》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魏良辅《曲律》称其为“曲祖”;明吕天成《曲品》认为它是“神品”,等。
49、________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
50、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是指:《三国演义》和________和________、《西游记》
51、______的故事框架,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
52、___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的出现揭开了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序幕
53、徐渭的“四声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女状元》四部戏剧作品。
54、________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作者是董解元.本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
55、《三国志通俗演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被称为“四大奇书”。
56、李玉的剧作,历来以
一、人、永、占最负盛名,是指_______、________、《永团圆》、________。
57、汤显祖的《紫钗记》、_____、_____、______四部传奇,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58、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________。
59、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________ 60、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1、明初“吴中四杰”中,以________、________的诗成就最高。62、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________。63、明末冯梦龙编创的“三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清初曾参加武装抗清的岭南著名诗人是________。65、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被誉为“京华词苑三绝”。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A.刘备与曹操 B.刘备与袁绍 C.曹操与孙权 D.刘备与诸葛亮
2、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A.薛素姐 B.江城 C.潘巧云 D.青凤
3、《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4被鲁迅先生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是()。
A.《镜花缘》 B.《醒世姻缘传》 C.《儒林外史》 D.《阅微草堂笔记》
5、最早提出并运用故事演进及母题生长来研究古代章回小说的是()。A.鲁迅
B.王国维
C.郑振铎 D.胡适
6、无杂剧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出自()一剧的李千金是其中之一。A.《救风尘》
B.《望江亭》
C.《墙头马上》
D.《谢天香》
7、被王国维誉为“纯是无籁,仿佛唐人绝句。”的元代小令是()A.【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B.【越调·天净沙】《秋思》 C.【双调·夜行船J《秋景》
D.【双调·清江引】《抒怀》
8、.下列作品属于“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风格的是()A.《红楼梦》
B.《西游记》
C.《金瓶梅》
D.《儒林外史》
9、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
A.《大宋宣和遗事》
B.《京本通俗小说》
C.《清平山堂话本》
D.《喻世明言》
10、小说彻底地从“言论”阶段飞跃到“文字”阶段的时代是()A.先秦 B.汉代 C.魏晋 D.隋唐
11、明代中期才产生了一部小说最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A.《金瓶梅》
B.《西游记》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12、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①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②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③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④必须用文言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唐传奇的题材内容:爱情婚姻,如()
A.《李娃传》、《莺莺传》、《离魂记》
B.《虬髯客传》、《红线传》 C.《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D.《莺莺传》、《离魂记》
14、下列不属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项是:()A.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
B.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C.和市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一些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新思潮,D.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15、被誉为“元曲四大家”①关汉卿②郑德辉③白朴④马致远⑤王实甫()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6、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代表作是()A.《丽春记》 B.《破窑记》 C.《西厢记》 D.《芙蓉亭》
17、关汉卿创作的剧本现存十八种,大致可分为三类: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下列属于公案剧的是()
A.《窦娥冤》、《蝴蝶梦》
B.《诈妮子》、《救风尘》 C.《单刀会》、《西蜀梦》
D.《拜月亭》、《苦存孝》
18、白朴的代表作是:()
A.《墙头马上》
B.《赵氏孤儿》 C.《李逵负荆》
D.《梧桐雨》
19、南戏与北剧有诸多不同,下列错误项是:()
A.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B.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C.音乐曲律上,南戏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不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D.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0、明杂剧创作主体的特点对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 下列错误项是:()A.因作家地位较高,故其作品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
B.因其创作多为家班演出所用,故注重自娱,而不考虑民众的欣赏要求和舞台演出效果;
C.因其所兼作南戏与传奇,故其杂剧多受南戏、传奇的影响。
D.因其地位低微或经历过深切的忧患,故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三、名词解释
1、《长生殿》
2、宋话本
3、南戏
4、一人永占
5、“临川四梦”
6、话本小说
7、临川四梦
8、元末“四大南戏”
9、“拥刘反曹”
10、南戏:
11、章回小说:
12、“三言”和“二拍”
13、四大奇书:
14、桐城派:
15、格调说:
四、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9
2、简述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
3、简要分析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4、简述《金瓶梅》对长篇小说文体的历史性贡献。
5、《聊斋志异》故事的人 与异类互变的特点。
6、话本小说的体式特征。
7、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
8、“三言”“二拍”的情节构置艺术
9、梁山英雄形象的塑造
10、关汉卿杂剧卓越的艺术成就
11、《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2、简要分析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13、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
14、简要分析《牡丹亭》的创作成就
15、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6、简要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
17、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18、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主要内容
19、比较宋元南戏和北杂剧的区别
20、试论《三国志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21、简要分析关汉卿与马致远在精神实质上的区别。
22、简要分析《牡丹亭》的创作成就。
23、简要分析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24、简要分析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25、《桃花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6、《长生殿》艺术成就有哪些?
27、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成就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3、《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有哪些方面?
4、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作者的政治理想是如何体现的。
5、举例分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特点。
6、试论述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及《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特色
7、试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8、试述章回小说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9、《红楼梦》是一曲“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女性大悲剧,作品是如何表现 这些女子事迹的呢
10、《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11、试论述王实甫《西厢记》的独到价值。
12、试论述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及《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特色。
13、论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14: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
15、论述《桃花扇》与《长生殿》的异同?
16、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作业题:
1、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
2、论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3、简述《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的具体体现?
4、试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5、试论述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及《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特色。
6、论述《桃花扇》与《长生殿》的异同
7、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第三篇:6古代戏曲小说
古代戏曲小说专题考题
一、填空题
1、《南村辍耕录》的作者是陶宗仪,《宋元戏曲史》作者是王国维。《录鬼簿》的作者是钟嗣成。
2、关汉卿的《单刀会》、《望江亭》。《教坊记》作者是唐代的崔令钦。《梧桐雨》作者是白朴,《汉宫秋》作者是马志远。《太和正音谱》作者是朱权。
3、《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李逵负荆》的作者是康进之。《琵琶记》的作者是高明。
4、汤显祖是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曲律》的作者是王骥德。
5、李玉的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战花魁》最为著名,被称为“一人永占”。《清忠谱》是李玉的代表作。《风筝误》作者是李渔。
6、《桃花扇》的主题:借候、李离合之情,写南明兴亡的历史。
7、四大奇书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8、《北宋志传》的作者是熊达木。《西游补》的作者是董说。《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许仲琳。
9、《新齐谐》作者是袁枚。《略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纪昀。
10、《水浒后传》的作者是明代遗民陈忱。《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是西周生辑注。
11、《绿野仙踪》的作者是李百川。《镜花缘》的作者是李汝珍。
二、名词解释
1、代言体是与叙事体相对而言的,叙事体是叙事人站在本故事之外讲述故事,代言体则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模拟、表演故事。
2、汉代百戏:据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期,曾从民间征集了一批杂戏到首都进行汇演,其中多为杂技、杂耍一类的节目,如同后世的魔术、摔跤、举重、武术格斗、气功表演、舞龙舞狮之类。当时叫做“角抵”,后来又叫“百戏”。
3、参军戏:是由两个演员合演的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与马志远、白朴、郑德辉(一说郑霆玉)被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5、科范: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做“介”,或统称科介。
6、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一般取末句作为全剧的剧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
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初编辑的《永乐大典》,收录戏文33种,计27卷。今存最后一卷,为《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们子弟错立身》3种,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8、“荆刘拜杀”或“四大南戏”:在《琵琶记》前后产生的南戏作品中,负有盛名的还有《荆钗记》、《白兔记》(也叫《刘知远》)、《拜望亭》与《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或“四大南戏”。
9、四大声腔:明传奇的繁荣与辉煌,与南曲声腔的繁兴与改良有直接关系。宋元南戏原用温州地方腔歌唱,在流传到江南各地之后,即与当地的曲乐与方言结合,于元末明初之际逐渐形成种类繁多的地方性声腔系统。其中最为流行的有“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10、联曲体:由多支曲子连缀起来说唱故事,称为联曲体。
11、《四声猿》:徐渭的代表作是《四声猿》,包括《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狂鼓史》四本杂剧。郦道元《水经注》引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氏名其剧为《四声猿》,盖出于此,意谓猿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
12、明中叶三大传奇:明传奇的成熟与振兴是以嘉隆年间问世的三部名作为标志的,这就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合称明中叶三大传奇。
13、临川四梦:汤显祖的剧作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剧中都有梦境描写,故合称临川四梦。
14、花部、雅部:清代兴起的地方戏主要包括四大声腔,即戈阳腔、梆子腔、皮黄腔和弦索腔。这些声腔剧种多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曲调粗犷,不受宫调曲牌限制,语言朴素自然,带有浓厚的乡村朴野气息,故封建正统文人称之为“花部”,而将昆山腔称为“雅部”。
15、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创作的三本拟话体小说集,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与《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三集共120篇,均刊刻于天启年间。
16、二拍:明代凌蒙初所编著的两本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合成“二拍”。
17、“三灯丛话”: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最出名的有所谓的“三灯丛话”,即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与邵景瞻的《觅灯因话》。
1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晚清的四部讽刺小说,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跣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三、简答题
1、简答:元杂剧的体制有什么特点?
答:元杂剧的体制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以包括多个场次。楔子,只唱一二只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歌唱。
2、问答:南戏的体制有什么特点? 答:(1)首先是剧本的结构体例,南戏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2)其次是南戏的角色比较复杂,除了静、末与北剧相同,生与丑则是南戏独有的。在歌唱规制上,与北剧正旦或正末的一角独唱达不相同,南戏每本都有生旦两主角,不仅主角主唱,而且其他角色均可歌唱。歌唱形式也很丰富,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形式十分灵活。(3)还有“副末开场”的形式,即第一场戏照例由副末首先登场,通过歌唱词曲以及与后台演员互相问答,概括介绍剧情和交待创作意图。
3、简答:《长生殿》的主题。
答:把整治主题和爱情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作者国家兴亡之感。作品是借歌颂帝妃之间的真挚爱情,寄寓作者的崇高爱情理想。
4、简答:《金瓶梅》对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答: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一是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2)二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绘世态炎凉的,如:《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等。(3)三是猥亵小说。猥亵小说又称艳情或淫秽小说,如《浪史》、《闲情别传》等。
5、简答:《金瓶梅》对当时及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答: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一是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2)二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绘世态炎凉的,如:《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等。(3)三是猥亵小说。猥亵小说又称艳情或淫秽小说,如《浪史》、《闲情别传》等。
6、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答:(1)对封建吏治的批判与揭露,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重要作品有: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如《席方平》;借历史针砭现实的,如《促织》;借梦境揭露官吏的,如,《梦狼》。(2)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与讽刺。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稚》。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如《王子安》。(3)
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如:《婴宁》、《海霞》等。(4)还有一些作品通过对一些生活现象的描写,揭示出令人深思乃至警觉的哲理。还有一些作品属于杂记,致使一些生活现象的纪录,不足称小说。
7、《聊斋志异》与《略微草堂笔记》有何不同? 答:不同于蒲松龄借《聊斋志异》六朝志怪“孤愤”,纪昀撰作《略微草堂笔记》则是唐宋传奇“欲使人之所劝惩”,故此书虽记孤鬼之奇闻异事,却多是以之宣扬礼教伦理、证明果报不虚。
8、简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点。答:(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作者把司空见惯的可笑可鄙之事,加以艺术集中和概括,使其具有典型性。(2)讽刺以真实为基础,但并不排斥适度的夸张。作品常以冷静的白描和任务瞬间行为的适度夸张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会心的微笑之后去领略隐于这一夸张情节之后的文化内涵。(3)通过人物自我悖谬以获得讽刺效果,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又一特色。(4)《儒林外史》的讽刺又能“秉持公心”,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的讽刺。
四、论述题
1、论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答:
(一)情节结构线索清晰,波澜横生。《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老妇人为一方,同以崔、张、红为另一方的矛盾。这是守旧势力与青年叛逆者之间的对立冲突,构成贯穿全剧的主线。另一条线索是由崔、张、红之间的矛盾构成。两条线时分时和,交错展开,既互相制约又互相生发,曲折跌宕,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作者善用突转的手法制造波澜,往往因为剧中的人物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就造成剧情出人意料的突然转折。
(二)利用相反相成的原则塑造人物。剧中的人物性格都有对立的两面的因素构成。如莺莺的性格就表现出真假两面。她明明真挚的爱着张生,表面却装出相反的样子,所以红娘说她有许多假处。在莺莺身上,“真”是主,“假”是宾,通过外在的假,更深刻的透视出内在的真。总起看来,人物性格两面性的和谐统一,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
(三)对杂剧体制的突破创新。《西厢记》5本20折,突破了元杂剧1本4折或2本8折眼熟一个故事的体例,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谨,前无古人。
(四)以华美清丽为主的语言风格。王实甫是元曲问才派的代表,朱权把他的曲词风格比作“花间美人”,极言其华美清丽。把传统诗词骈文的语汇、语法及其表达手法熔炼入曲,优美工细,是《西厢记》曲词的突出特征。《西厢记》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后世言情小说和戏曲多受其影响。
2、论述:《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特点。答:(1)从故事到情节的成功转换。《三国志平话》曾将三国故事装在一个因果报应的框架里,显示的是民间的心理与民间的文学特点。罗贯中舍弃了这一框架,但却吸收了它重因果关系的经验。在叙述每次战役时,先写出双方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随后再使其一一在战役结果中起到作用,因果关系显而易见。同时,前此战役之果又往往是后次战役之因。这就使全书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整体。(2)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的叙事原则。本书的重要目的之一虽然是在叙三国百年之事,而且其主要内容也大都由战争事件所构成,但作者叙事时又主要是紧紧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形成的。作者突出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采取戏剧化的手法,突出主要将领在战争中的作用,从而达到突出个体的目的。可以说史学著作只写了人物做什么,而本书则写了人物怎么做。(3)叙事节奏的把握。本书的整体格调是豪迈雄壮的,但作者在这整体格调里,又往往间以优美细腻的笔调。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握,不仅仅使读者在心理上得以调整,而且增加了美感的容量。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尽管在《三国演义》中还存在着一些为照顾历史而附着的闲散文字,使其叙事没有达到真正的春节明净,但从上述各点作者对叙事的掌握来看,它的确已经成为较为高级的叙事艺术。
3、简论《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答:(1)首先是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结合。《三国演义》塑造的大多是理想化的英雄人物,《水浒传》也基本上以草莽英雄为主,它写鲁达倒拔柳树的超人,写武松徒手打虎的壮举,写石秀跳楼救人的气概,写花容箭无虚发的神气等,都给人以传奇的色彩。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都不给人以虚假之感,都充满了个性的特色。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将这些传奇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2)其次,在对个性的追求当中,同时也就注意到了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而且这种发展变化又是紧紧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改变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林冲在作品出现时主要表现为忍气吞声的软弱,便是与他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与家有娇妻的环境分不开的,它为了保住这些,所以才对高俅的陷害采取忍让的态度,火烧草料场后,希望破灭才不得不杀仇人上梁山。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在这变化的性格里,林冲也并非面目全非,而是原有性格的合理延伸。(3)再次,由于对人物个性的重视,同时也带来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水浒传》引为来源于说话中的“小说”门类,从而使其语言更贴近日常用语,便于写出人物的不同语言特点。《水浒传》的语言不仅在对话中已取得很高的个性化成就,其叙述语言也是成熟的白话文学语言。
五、赏析题
1、赏析:分析窦娥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答:窦娥是元杂剧中塑造的最成功的悲剧形象。构成她悲剧性格的内容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一)首先是命苦。她3岁丧母,7岁被卖,新婚不久却丧夫守寡,最终由被统治者以法律得名义推上了断头台。剧本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反复诉说窦娥的不幸遭遇,极力把她写成苦难的化身,旨在激发人们的深刻的同情怜悯之心,制造出强烈的悲剧审美效应。
(二)第二个层次是善良柔弱与刚强不屈的结合。作者极力想把窦娥塑造成一个贞孝妇女的形象。她在公堂上被贪官打得死去活来决不招供,而当贪官转而要对婆母动刑时,却主动承担了毒死公公的罪名;在赴刑场的路上,她向刽子手提出不走前街而绕后街,是担心婆母遇见,使老人精神难以承受;即使做了鬼魂,在她平反冤案之后也没忘记嘱托父母代为抚养婆婆。强调出了窦娥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善良品质,旨在说明,一个像窦娥这样的对生活只知奉献而无所索求的好人竟被社会现实无辜吞食了,这个社会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另外还应看到,窦娥之孝不同于传统孝道观提倡的逆来顺受、惟命是从的愚孝。窦娥的孝而不顺是从“一妇不更二夫”的传统贞节观出发的。善良刚直、刚强不阿正是窦娥后来与贪官污吏“争到头,竟到底”的性格基础。
(三)第三个层次是由“认命”走向“抗争”。窦娥面对人间苦难,咀嚼着生活的]艰辛,开始也曾产生过焦虑和抗争,但只能默认命运的安排,决意为夫守节、侍养婆婆,用今生的苦修来世的福。当张驴儿以害死公公罪相要挟,要窦娥在公了和私了之间进行抉择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说明她对官府仍报有幻想,坚信封建法律的公正与公平。是贪官污吏的严刑拷打和昏聩判决才使她一步步的认清了残酷的现实。由否定蜀州太守到否定所有官府,进而对代表现存秩序的天地鬼神提出抗议与怀疑,显示出了女主人公性格变化的轨迹。窦娥性格的升华集中体现在了她赴刑场时所唱的[滚绣球]一曲。这支曲子指天骂地,对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血泪控诉。女主人公终于走向与命运独立抗争的道路,发誓要“争到头,竟到底”,决不妥协。从此,她不再认命由天,而是坚信正义在我,公理在我,并指令天地为我作证。窦娥在临死前,面对苍天大地从容发出三桩大愿,并一一实现,这些情节把她反抗命运的性格推向顶端。剧本结尾的鬼魂上诉报仇,则象征着女主人公反抗精神的生死不渝,是窦娥上述性格层面的逻辑延展。
2、赏析:试分析明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答:杜丽娘。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特别是生而死,死而生的独特经历,也是非常罕见的。作者赋于了这个形象什么特征,以下将要分析。
1、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任何人性格的形成,都有三个要素。一是天生的秉赋,二是所处的社会,三是个人的经历。后两者指的都是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实际上都是杜丽娘性格的起点非常之低。这是由于她成长的环境决定的。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她的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的护雏之情,而是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他们的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总之,要求她一举一动都要严格按照礼教行事。她所处的环境正是明代严酷礼教环境的反映,故她所处的环境较之崔莺莺更加可怕、冷酷、沉闷、封闭,令人窒息。封建礼教充斥在她身边,无所不在。这种或者耳提面命,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给杜丽娘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她青春的觉醒和独特的走向家庭教育反面的过程,体现在她性格的发展变化上。这不仅表现在她追求美满婚姻上,而且特别表现在她对家庭,也就是社会为自己规定好的生活道路的反抗上,杜丽娘并非是为了美满的婚姻而去追求柳梦梅的,而纯属因为随着女性青春期的到来,因而青春觉醒,产生的对异性渴望的本能。这种生命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促使她在梦中与柳梦梅幽欢。反抗性格的形成分成三阶段,一是觉醒,二是追求,三是反抗。杜丽娘真正与环境和自己的封建礼教意识的冲突始于惊梦。她满怀对异性的憧憬而入梦。因此,自然出现了梦中幽会的场面。作者按照生活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在幻想中让杜丽娘发在梦中与柳梦梅结合不屈反抗是杜丽娘性格第三阶段的突出特征。这也是她性格完成的阶段。如果只有前两阶段,作品的主题就还不算完成。她还魂后,又回到现实中,但在现实中又失去了在幻想中已经获得的自由,重新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她要求父亲承认她与柳梦梅的关系,但是不仅没有成功,父亲反而连她这个女儿都不承认,认为自己的女儿已经死去,根本不会还魂。她由对父亲存在幻想,到坚决与父亲斗争,性格发展到高峰。宁愿不当杜家女,也不离开柳梦梅。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的性格发展到这个高度,真是难能可贵了。最后皇帝做主,给他们的婚姻了合法性,并且迫使杜宝重认了女儿,承认了女婿。作者把现实中情无法战胜理的事实,在想象中翻了过来,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在这个阶段,她的虽说情与理表面上看来是取得了妥协,但这种妥协是以情的胜利作为前提的,而理是战败者,只是靠了这样一种陈腐的形式,才勉强维持住了脸面。
3、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之后,传统小说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1)不同于以往小说中人物好坏分明的简单化描写,《红楼梦》则写出了人物的丰富性、多面性,换言之,《红楼梦》中的人物多具有立体感,达到了如西人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所提出的圆形人物的高度。如写林黛玉,既写起孤高自傲、敏感真纯,也写其尖酸刻薄、多病多疑,而这两者又极和谐的统一于她以人身上。(2)《红楼梦》还善于通过侧面烘托与正面渲染相结合来凸现人物的性格。如夸林黛玉的容貌恰如其分,博贾母的欢心而不露形迹,通过这种侧面烘托、正面渲染的描写,惟妙惟肖的呈现出来。(3)通过对比描写展现人物个性,是《红楼梦》人物描写的又一特色。《红楼梦》的对比思维是丰富而精微的,隐现浓淡恰到好处,显示了生活本身的立体感和鲜活感。它不仅比出了差异,而且比出了韵味。如姓名之比(甄士隐和真事隐)、连环性对比(探春与姐妹的对比,和凤姐的对比,凤姐和妯娌婶侄的对比等)。引镜睽影、变幻参差的种种对比,使《红楼梦》的人物描写五彩斑斓、绚
丽多姿。(4)通过人物环境的描写展现人物的风姿神韵,在《红楼梦》中也多处运用。如大观园中各人居室的描绘,便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气质和个性。(5)《红楼梦》还十分注重人物心理空间的描写。作者往往以写意式的点染,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写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过程。《红楼梦》是一部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精品。所以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之后,传统小说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第四篇: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 》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会现状的逆向折光。元代前期著名的公案剧和绿林剧有:《 》、《后庭花》、《蝴蝶梦》和《 》、《李逵负荆》等佳作。
18、婚恋剧在元代前期也十分活跃。元代前期婚恋剧的题材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31、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这出戏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32、()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也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33、“三言”是《 》、《警世通言》、《 》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标志着古代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34、________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历史传说剧的代表,也是使他得以享名的作品。他是元前期杂剧作家中的重要一翼,是继承金代文学传统,开元杂剧________派先河的人物。
35、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7种,现存18种。关剧现存剧目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有15种。这15种杂剧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________(亦可叫公案剧),有《窦娥冤》等4种;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等7种;第三类是________,有《单刀会》等4种。
36、宋元说话分为四家:()、()、()和合生。
37、康熙年间.在戏剧方面出现了()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 》这 两部名作,两位作者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38、《 》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39、明代中期,先后产生了三部著名的传奇作品:李开先的《 》、梁辰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 》。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崭新的面目给后世戏曲以巨大的影响,故有“明中期三大传奇”之称。
40、________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戏曲作品有《紫钗记》、《 》、《南柯记》、《邯郸记》。他的这四部传奇记,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总名为“临川四梦”。
41、洪升不仅是清代杰出的戏曲家,也是著名的诗人。袁枚曾指出:“人但知其《 》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之上。”
42、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乱弹”)等四种基本形式。
43、关汉卿的喜剧《救风尘》和()分别塑造了赵盼儿和谭记儿这两个女性英豪形象。
()。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A、刘备与曹操
B、刘备与袁绍
C、曹操与孙权
D、刘备与诸葛亮
2、下面哪位人物是《聊斋志异》中的“恶妇”形象()。A、薛素姐
B、江城
C、潘巧云
D、青凤
3、《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A、匡超人
B、杜慎卿
C、杜少卿 D、牛布衣 4被鲁迅先生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是()。
A、《镜花缘》 B、《醒世姻缘传》 C、《儒林外史》D、《阅微草堂笔记》
5、最早提出并运用故事演进及母题生长来研究古代章回小说的是()。A、鲁迅
B、王国维
C、郑振铎 D、胡适
6、无杂剧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出自()一剧的李千金是其中之一。A、《救风尘》
B、《望江亭》
C.《墙头马上》
D、《谢天香》
7、被王国维誉为“纯是无籁,仿佛唐人绝句。”的元代小令是()A、【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B、【越调·天净沙】《秋思》 C、【双调·夜行船J《秋景》
D、【双调·清江引】《抒怀》
8、.下列作品属于“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风格的是()A、《红楼梦》
B、《西游记》
C、《金瓶梅》
D、《儒林外史》
9、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
A.《大宋宣和遗事》
B、《京本通俗小说》
C、《清平山堂话本》
D、《喻世明言》
10、小说彻底地从“言论”阶段飞跃到“文字”阶段的时代是()A.先秦 B.汉代 C.魏晋 D.隋唐
11、明代中期才产生了一部小说最有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D.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0、明杂剧创作主体的特点对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 下列错误项是:()A.因作家地位较高,故其作品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
B.因其创作多为家班演出所用,故注重自娱,而不考虑民众的欣赏要求和舞台演出效果;
C.因其所兼作南戏与传奇,故其杂剧多受南戏、传奇的影响。
D.因其地位低微或经历过深切的忧患,故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三、名词解释
1、《长生殿》
2、宋话本
3、南戏
4、一人永占
10、南戏:
11、章回小说:
12、“三言”和“二拍”
四、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2、简述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
7、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
8、“三言”“二拍”的情节构置艺术
9、梁山英雄形象的塑造
10、关汉卿杂剧卓越的艺术成就
115、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6、简要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
17、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18、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主要内容
324、简要分析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25、《桃花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6、《长生殿》艺术成就有哪些?
27、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54、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作者的政治理想是如何体现的。
5、举例分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特点。
79、《红楼梦》是一曲“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女性大悲剧,作品是如何表现这些女 子事迹的呢
10、《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920-
第五篇: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参考答案(打印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1答案
一、用各二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篇话本、拟话本的代表作品。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这些话本以正史为主要依据,但也采入一些传说、异闻等,同时也不免虚构,以增强吸引力。它们的情节往往较曲折,篇幅较长。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它与话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白话小说;其不同点是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简称《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陆人龙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于霖的《清夜钟》以及佚名的《石点头》《醉醒石》等。
二、话本、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在爱情观念、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答:在爱情观念上:
1、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
2、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
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
1、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 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 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
2、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 60 多岁 的老头,就用了 4000 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 “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 字的篇幅。
3、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 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
三、前人认为话本、拟话本“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 朝故事,不仅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 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 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在听众数量上占 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 会底层的人民,因而,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所以说话本、拟话本“主意是在讲述市井间事。”
四、结合作品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来安排情节的。
答: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 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 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 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 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 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 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 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3答案
三、红娘形象之我见
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家生婢女”红娘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剧中的红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心直口快,泼辣爽直,重情重义。可以说,《西厢记》没有红娘,情节将惨淡无光,而崔、张的婚事也可能只是个泡影罢了。红娘形象代表了正义、智慧和力量,也代表了在当时社会前提下女性理性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萌动。
红娘性格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她的正义感,这也是她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剧中一开始就说她是相国之女莺莺的贴身丫鬟,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是,在莺莺和张生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时,她主动站了出来为两人穿针引线。比如在“酬韵”一折中,莺莺和张生隔墙吟诗,红娘催促道:“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此时连张生都怨她“不做美的红娘忒浅情”。但是,当两个人历尽坎坷即将成婚之时,老夫人的赖婚,激起了她的不平和正义感,于是她更加义无反顾的帮助,尽一切力量将两人撮合到一起。当张生绝望不知所措时,红娘主动为其出谋划策,让张生在夜晚趁莺莺在后花园烧香时通过琴声以明心志,并且不再催促莺莺回去,而且借口“瞧夫人一会”,有意让出空间让他们充分的交谈。当莺莺请她去看望张生,她没多作推脱就答应了。她感谢张生一封书信救了“俺一家儿性命”,她同情莺莺、张生婚姻的受挫,她更为夫人的“失信”而不平。显然,红娘是一个恩怨分明,重情重义,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奴婢,而不是一个惟命是从、唯唯喏喏的丫鬟,这也是她最终违背夫人之命,热心帮助莺莺、张生走向团圆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个性之所在。
红娘的正义还表现在她充满反叛精神。按常理来说,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应该算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提醒“主子”,反而“推波助澜”,还成为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老夫人严词,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对真情的尊重,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
红娘的可爱之处还表现在她机警聪明,有高度的警惕心和保护意识又富于同情心,她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矛盾期”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在为崔张二人撮合过程中,她知道莺莺有“撮盐入火”的性子,有“心肠儿转关”的狡狯,于是她处处试探、揣度,照顾着小姐的自尊心,忍受着怀疑和指责。而张生是个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书生,在追求莺莺时不时流露出狂热的态度,他的深情和弱点都呈露在外面。于是红娘又不得不警惕着张生。同时,做为这场婚姻的一大障的老夫人,红娘依旧需要谨慎着,这样,一个小小的人心丫鬟夹杂在小姐,张生,老夫人三者之间,她担承着种种压力,却义无反顾地为别人合理的追求竭心尽力。而王实甫愈写红娘的 “两下里做人难”,愈写这“缝了口的撮合山”在困境中巧妙周旋,就愈能生动地表现她机智倔强的个性,这也是她能在相国府应变自如,独善其身的诀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的一个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的丫鬟形象是带着理想化成分的。剧中说她是个丫鬟,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出真实的尊卑主仆身份,放眼望去几乎“人人平等,富有民主”,说她是丫鬟,她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主子小姐一会儿叫她“小贱人”,一会儿改口叫她“姐姐”;老夫人骂她“小贱人”,但是一番理论过后,又不得不服软的说“这小贱人也道的是”,马上又肯定了她。如此的一个敢与老妇人抗衡,与小姐戏弄的“放肆的大胆的”丫鬟形象在当时实难找的到。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理想化的塑造,更进一步来说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或者叫对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期望和呼唤吧!
在《西厢记》的时代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十分艰难的,千百年来她们一直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教条更为沉重的制约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红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礼与法”道路上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主宰自己命运的真实情况。她是这个社会正义的化身(即使有理想成分),是这个社会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元代女性理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意识萌动的现状,而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四
认真阅读杂剧《梧桐雨》和传奇《长生殿》原著,以及教材下编第十章《长生殿》,回 答下列问题。
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古代小说戏曲的重要题材,请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关于这一题材的古代小说戏曲作品。
答:
1、《长恨歌传》:唐人著名传奇小说之一。作者陈鸿。本篇有几个传本,文字各有异同,以载于《文苑英华》的较好,选入《唐宋传奇集》和《唐人小说》里。
本篇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它追述了开元年间杨妃入宫,在安禄山叛乱后,她跟唐玄宗在入蜀路上死于马嵬坡的始末,以及道人索魂天上与杨札相见的事情。故事情节和《长恨歌》一样,不过白居易采用的是诗歌的形式,作者采用的则是散文的形式,两者实相得而益彰。读了本篇可以明白故事的原委,更可以欣赏歌辞的深美。
2、《杨太真外传》:宋代传奇小说,分上下两篇。乐史撰。收入《顾氏文房小说》、《唐人说荟》。鲁迅校辑《唐宋传奇集》收入此篇。作品写杨贵妃,字玉环,原为寿王妃,后归玄宗,册封为贵妃。玄宗宠爱异常。贵妃姐妹兄弟皆受封,一时杨氏权倾天下。后安禄山起兵,潼关失陷,“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后肃宗即位,大驾还京,太上皇日夜思念贵妃,有蜀中方士,在蓬莱仙阁寻得杨太真,“钿合金钗寄将去”。把玄宗、贵妃生死相恋写的回肠荡气。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也是这类题材的作品。
3、《惊鸿记》: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是吴世美所作,内容主要是写唐明皇同梅妃、杨贵妃的故事。根据宋人小说《梅妃传》及多种关于杨贵妃的文学作品、传说加工而成。唐明皇好色,宠爱梅妃。梅妃在宴席上得罪皇弟薛王,薛王与高力士杨国忠合谋献寿王妃杨玉环以夺其宠。杨妃得宠,梅妃被黜。安史之乱起,杨妃死于马嵬坡,梅妃几经乱离与唐皇相聚。后诸人于天界相会,得知彼此原是仙人,尽释前嫌。
二、洪升的传奇《长生殿》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的结局安排有何不同?谈谈你对两 个不同结局的看法。
答: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结局是: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明皇返回京师,梦见杨贵妃 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却被窗外梧桐叶上的雨声惊醒,想起正是昔日的欢会带来今日的 凄凉,可以说《梧桐雨》结尾凄凉,从一定程度上寄托来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表现了作者的 故国之思。洪升的传奇《长生殿》结局是:贵妃死后,唐明皇因思念贵妃,派临工道士觅魂,于蓬莱仙岛找到了杨贵妃,明皇与贵妃经过忏悔之后,八月十五被引进月宫在月宫团圆。可 以说《长生殿》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写到团圆收煞,本身属于正剧,也表现出作者对 李杨爱情的同情和赞颂。
三、关于《长生殿》主题的各种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我赞成“双重主题说”。我认为作者写《长生殿》,对于政治政治主题和爱情主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以兴亡之感,写出儿女之情。一面要写国家兴亡之感,一面要写儿女 离合之情。告诫后人,爱美人更要爱江山,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一时的纵欲 而抱恨终生。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
1、作品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长生殿》前面几处主要 写实,是现实主义的。后面几处,主要是依据民间传说,借助浪漫主义想象,描写作者和部 分人民的理想。杨贵妃被赐死之后,各种传说蜂起,有点传说杨贵妃根本没死,由宫女当贵 妃自缢而死,而杨贵妃的真身逃到东海蓬莱,一说到了日本,故有后来的方士觅魂、月宫团 圆的说法,这其实是人们出于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而产生的一种良好愿望。显然,其虚构 中也包含有现实主义的成分。这样剧作构思奇特、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情节完整,故事性 强,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为了铺展错综的戏曲冲突,《长生殿》以金钗和钿盒为线索来组织情节,贯穿始终,其他事件则围绕中心线索展开,纵横枝蔓,前后呼应,交织成篇。金钗和钿盒作为李杨的定 情信物既是戏曲演出常见的道具,又是全剧的情节线索,在全剧的演出中多次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有其作用和深意。从李杨二人以金钗和钿盒定情,到杨贵妃以金钗和钿盒捉奸、和要挟李隆基,再到七夕密誓,马嵬赐死,乃至最后月宫团圆,金钗和钿盒频频亮相,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展示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3、《长生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前半部的豪华热闹与后半部的萧条悲戚形成鲜明 对照,相互烘托,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作品主题,抒情意味很浓。作者痛心李隆基荒淫 误国,感伤李杨爱情生离死别。《长生殿》既是爱情悲剧,又是政治悲剧。曲文也颇具抒情 色彩、能声情兼备的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活动。
4、《长生殿》曲词清丽,音律和谐。剧作吸取明代戏曲文采派和本色派的长处,又克服了双方的短处和缺陷。作品曲词优美,吸收了唐诗、元曲的特点,较多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