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9-05-14 20: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咏史怀古诗词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第一篇: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概述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结论: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情感基调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何鉴赏: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经常出现的古迹有: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

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过华清宫①绝句 杜牧

[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乙]

新丰绿树起黄埃②,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建在骊山上(今陕西临溪县南)的唐代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②新丰:唐县名,在陕西临津东北,离华清宫不远。③渔阳:唐郡名,是范阳节度使所统辖的八个郡之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里用渔阳指代安禄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舞曲。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者的愤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2.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气势有何不同? 雄伟不凡

平和冲淡

2.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3.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高雅。

4.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但含义不一致,试分析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愤慨

嘲讽

第二篇:(绝版)咏史怀古类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上传: 李来春

更新时间:2012-5-6 7:21:39 教学目标: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见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教学设计:以典型咏史怀古诗引路,引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常见主题,以高考真题为例,引导学生把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分类。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㈡怀古伤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㈢理性反思

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三、了解怀古咏史诗常用的手法

对比、用典、融情于景、衬托、借古讽今、拟人、虚实结合

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其次,要领悟感情。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五、巩固训练并评讲: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10重庆卷)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答案: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案: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六、布置作业:

巩固怀古咏史诗的知识要点。

第三篇:原创诗词咏史怀古系列

原创诗词咏史怀古系列——七绝·登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虎山村,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2013年,虎山长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并入第五批的长城中。虎山原名马耳山,位于鸭绿江与鸭绿江的支流叆河的交汇处,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米,山峰突起,周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距丹东市区约有20公里。虎山长城(古称老边墙)始建于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位于虎山南麓,据《明史》记载:“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雨落山前望海东[1],周时箕子汉时封[2]。王师铩羽[3]西归后,未见车书两处同[4]。[注] [1] [海东]原意为大海的近东方向。这里指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境内。

[2] [周时箕子汉时封]关于“朝鲜”这一名称,中国早期史书便有记载。但这一名称随朝代和政权更迭不断演进,最终成为当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名。根据《史记》、《尚书大传》、《汉书》等史书的说法,是在公元前11世纪到前2世纪期间由商朝宗室箕子在辽宁与当地原住民东夷人一起建立的一个国家。是以东夷人(濊人)为主体的国家,有学者认为该国原为箕氏侯国。汉朝初年时,汉高祖所封的燕王卢绾出逃匈奴,其部将卫满率旧部渡过鸭绿江,推翻了箕子朝鲜自立。公元前109年,朝鲜国王卫右渠与西汉发生冲突。汉武帝派兵攻灭卫氏朝鲜,以其地设置汉四郡。随着中原内地王朝更替,魏晋之后,辽东及朝鲜地区开始与中原离心。汉四郡渐次被割据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及其继承者渤海国消化并取代,从而成为与朝鲜半岛南部政权(百济和新罗)争夺霸权的前线。封,封地,这里指汉四郡。

[3] [王师铩羽]这里指自高句丽进占辽东地区,与新兴的中原王朝不断爆发冲突。隋炀帝曾四征高句丽,未能成功,最终国内民怨沸腾,隋朝传二世而亡。唐王朝建立后,在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帝王以及联合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最终击败高句丽。新罗与唐随后爆发新一轮冲突,前者将后者驱出朝鲜半岛并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自称高句丽继承者的渤海国控制。王师,天子的军队。这里指隋朝远征高句丽的军队。铩羽,鸟的羽毛残落,不能高飞,比喻人失志不得以。这里指战斗败北。

[4] [未见车书两处同]辽东及朝鲜地区在魏晋之后长期处于外来地方割据政权(如高句丽)的统治。即便唐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旋即划归渤海国治下。渤海国虽为唐朝藩属,实乃独立王国。宋辽对峙时期,渤海国灭于辽朝并在原疆域内建立东丹国。直至明朝建立,汉族王朝再次领有辽东地区。明末,东北女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辽东再次陷落。故实际同时领有辽东与中国内地广大地区的皇朝仅元明两代,绝大多数时期内,辽东与朝鲜地区多为地方割据或对峙王朝所辖,不在大一统王朝管控范围内。车书,秦始皇定天下,统一度量衡、车轨宽度及文字等。后用来比喻制度通行天下,国家统一。两处,这里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附] 《登马耳山望朝鲜》 [明]王之浩 高头极目海云东,指点扶桑可挂弓。衰柳迷烟知驿古,寒鸦带日觉天空。江流不尽关山迥,帝德无私雨露同。却笑楼船沉底事,水边枯骨战图功。

第四篇:咏史怀古 优秀文档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2.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2.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 :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 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秦末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他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借鉴。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常用的技巧手法】 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描写手法: ①用典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②对比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衰的无常 ③虚实结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④联想想象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5修辞手法: 拟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 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

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昔日 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3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4.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思考下面的诗,探讨思想情感 如 1.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如: 2.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1.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郎飞雪暗云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杜甫为什么追念王昭君呢?其实,这是没有找到二者的对接点: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

2.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3.(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4.答:反衬。一二句先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再。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

败。

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5.【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6.(1)①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7.②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第五篇:咏史怀古赏析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归纳课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下表)篇目 类别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

写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表达盛衰无常感慨

鲜明的对比

石头城

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

寓情于景、拟人

蜀相

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借景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壮志难酬

对比

京口北固亭怀古

抒发爱国情怀

词中用事

扬州慢

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化用前人诗句

过华清宫

奢侈淫逸

咏怀古迹(其三)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

二、概念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 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三、类别: 1. 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四、归纳思想内容 1. 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五、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

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五、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六、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 2. 借古讽今

3. 对比

4. 用典

5. 化用

6. 寓情于景

七、鉴赏步骤(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1.要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臵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关于诗人对史实的态度,我们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像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这里只是就史论事。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历史题材,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的,这里不但体现了诗人们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4.要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意。

八、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懂。即写什么?

①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高考试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或用典都是学生熟知的,不可能出学生生疏的历史事实、陌生的历史人物或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典故。例如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套诗歌赏析题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取用第一册的《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对学生生疏的内容一般给出注释。

②要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既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的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③要推敲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

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④要分析作者的写法。咏史抒怀诗的写法多样。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⑤要学会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

2.审。即审明题目要求。

3.书。即书写答案。要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4.查。即检查要点全不全,语言通不通。

九、高考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十、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上海卷)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诗的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字里行间寄寓的情怀。

②这首诗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寄寓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

答案:荒凉、感物思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本诗末句“问鬼神”是指。

②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诗人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的感慨。诗的艺术手法是。

答案: ①服药求仙、荒于政事

②怀才不遇、寓慨于讽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古吟今。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 都遗响千古。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下载咏史怀古诗词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咏史怀古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怀古诗词鉴赏要诀(优秀范文5篇)

    感想:体育比赛应该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输赢应该看淡一点,拔河更是一种体育娱乐,如果哪位写博的同学考虑到剑桥班学生只有30人里面选人的角度去想想,可能会大气一点,不知道大学生......

    咏史、饮酒(鉴赏)

    我看“中国霍金”之现状。 尊重名人、明星(每一个人)作为平常人的生存权利。平等、宽松、自由的人文环境。 《咏史》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

    咏史怀古诗歌教案二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二)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几何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玩赏赏识 【传授假想】 若何怎样指导高足举行诗歌赏析,回答诗歌玩赏赏识题?各种资料民俗采纳以考点为训练点......

    学生——咏史怀古诗情感(精选5篇)

    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己叹国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考纲要求】学会分析咏史怀古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课......

    诗词鉴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