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之基础——也说班训——黎仁斌
班级之基—也说“班训”
【摘要】一个班级要想进步,它必须具有一个精神支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样让其变得活力、饱满,班训对于一个班级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制定班训?如何推行班训?如何让班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需要老师们的不停探索。
【关键词】制定 潜意识 科任老师 家长
“训”:《说文解字》谓之曰:“说敎也。说敎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伸之凡顺皆曰训。”《诗经》有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从中国的文化发展来看,训大致有教导、训诫的意思,而且还要遵循一定的道理才能成为训。譬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因其具有循循善诱的教导作用,故为训。由此观之,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能恰如其分的利用它,大有善上若水的效果。转念于班级,我认为大有在班级当中推行一种具有整体认知观念和积极教导作用的训,我们不妨称之为“班训”。一个班级如果拥有一则刻骨铭心的班训,我想这个班级一定是具有整体凝聚感,以及前进动力的优越感的。那么我就来谈谈我对于班训的一些认识。
一、我是这样确定班训的。
鲁迅是仇视“拿来主义”的,一其具有水土不服的担忧,二来对于接受的主体也是一种欺侮。因此班训的确定万万不可“拿来”。这里我想举一班训,曾经接触过的某老师给自己班级的班训定为“ 年轻没有失败,青春炫出色彩”。初看觉得这样的班训颇有“韵味”,对仗工整,也符合初中生的身份。细细想来,这种完全照搬的口号式的班训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我询问过其班级的学生,其学生对于班级的班训仅仅停留于字面意义的理解。接手新一届的初一,我便在思索,我要为自己的班级拟定一个怎样的班训。我并没有着急要马上把它制定出来,我是在等待机会。后来我知道我所带的班级为一个普通班级,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在这上面下下功夫呢?走在学校的操场,我突然发现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勤思、明理、求实、奋进”,我又在想我是不是也应该在这上面下下功夫呢?“普通班级”这是学校给孩子们下的一个定义。他们真的就这样普通吗?或者说我们任教的老师也很普通?我打心底是不承认这样的假设的,于是我觉得我要为之做点什么。我想要让孩子们知道,其实你们很优秀。怎么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天分呢?在新学期的第一堂班会课上,我没有强调纪律,也没有急着树立自己的威信。我把这堂班会课叫做“你了解自己吗?”围绕这个主题,孩子们显得异常的兴奋,没有一个孩子说不了解自己。接着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应该在这个普通班吗?”问题出去之后,孩子们更有话要说了。很多孩子都提到是自己的升学考试不理想的结果。我说:“那么你们为我们的班级制定一个班训吧!,用它来督促大家的学习”。最后经过激励的讨论,我们班把“用行动证明我们不普通”作为了班级的班训。一来,班级的孩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高,需要强调孩子们的行动。二来,学校所下的定义对孩子们也是一种鼓舞,孩子们需要向学校证明他们并不普通。
班训就这样产生了,它来源于学生的自我期望。这对与孩子们深入理解其深意大有裨益。因此我觉得班训的确定要交给孩子,要津津结合班级的现状,并同时能够与学校的校训遥相呼应,这样的班训想来一定是充满生命力的。
二、让班训深深的植入孩子的内心,成为潜意识。
班训很顺利的产生了,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孩子们熟悉了新的环境,学习压力也在逐步的增大。在第一次月考的前一周班会课,我想到了用班训来激励孩子们。当我问其中一个孩子我们班的班训是什么时,它竟然无言以对。问第二个孩子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我在想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说根本这个班训就不适合他们,我显得有些沮丧。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很快我找到了原因。德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反复性”,需要反复的抓,反复的强调,我在这里找到了原因。我期望孩子们能一劳永逸,能一次就把班训牢牢的记在心中,但我忽略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孩子罢了。从班训产生后,我仅仅提到过两三次,怪不得孩子们记不住。原因找到后,我开始了弥补的措施。在每天的早自习时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呼喊班级的班训。刚开始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很好玩,当我和大家一起呼喊班训时,还有几个孩子在偷笑。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们每次呼喊班训时都很郑重,我想孩子们应该感受到了班训的力量。我同时利用了教室后边的大黑板,利用课余时间,我在教室的大黑板上写下了“用行动证明我们不普通”这几个大字。同时我在黑板的旁边设计了一个梦想展示板,让孩子们把自己这个月的目标写在小纸条上,然后张贴在展示板上。这个梦想板上的内容会每个月更换,也见证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梦想展示栏与班训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它时时刻刻提醒着孩子们要用班训所提倡的行动去实现这个月的目标。除此之外我还想到了用班规去弥补。很多老师会觉得班规与班训是完全独立的版块。其实班规的和班训是相辅相成的,班规完全可以为班训服务。在班规中有各种行为和品质的要求,这些不正是实现班训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的东西吗?因此对于班规我也加强了宣传,隔三差五我就会和孩子们一起来学习班规。但要注意一点的是,班规并不等于班训。班规具有一种无形的强制约束力,孩子们通过班规学会的是如何去遵循规则。我想班训应该是一种自我的约束力,它不具有强制性,而是一种潜意识。因此不可以把两者合二为一,捆绑式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弥补,我发现孩子们真正接受了这样的班训。他们已经把班训变成了自己的一种潜在的行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没他们都在用行动积极的证明着他们并不普通。
三、别忽视了科任老师的作用。
班级的德育工作,很多班主任老师都会一个人全部承担。我认为一个真正强大的班级,它需要各科老师的齐心协力。因此对于班训的进一步巩固,我想到了科任老师。任教于班级的数学老师同时也任教于实验班。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既然教实验班的老师都在教我们,换个角度,我们岂不是也很优秀?我们如果用行动再去夯实自己,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大的进步。同时数学老师也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教育,孩子们对班训多了一份信心。英语老师刚从美国回来,这样的老师还会教不好你们吗?历史、政治、地理、生物老师都是同一个老师,难道我们会有区别吗?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变得更加的自信。学校正在推行导师制,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把每一科学习成绩偏弱的孩子分给每一科老师,科任老师除了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一个科任老师最多指导十个孩子,我把班训所强调的“行动”让每个科任老师再次强调给孩子们。孩子们对于班训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在慢慢的提高。
因此在班规和班训的推行过程中,不要忘了科任老师的作用。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如果所有科任老师结合起来,我想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较为轻松,班级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让家长也参与进来。
家长知道我们班的班训已经是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了。在家长会上,我把班训介绍给了家长。并详细阐述了班训的来历和作用,家长们都接受了这样的班训。对于家长,我觉得这也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级中一个成绩偏弱孩子的妈妈在家长会结束后,给我写了一张小纸条,大致意思是她很认可这样的方式,并希望老师能和她合力让孩子有所改变。我想机会来了,平时让我很头痛的一个孩子,借助这个机会能不能让他有点改变呢?结合我所推行的“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普通”班训,我找到了这位家长。静下心来,我详细了解了这个孩子的信息。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平时很少有人管,缺乏自主性。并且家庭较为宽裕,他基本没有什么目标,更别提什么行动了。因此我和家长一致觉得这个孩子必须要动起来。于是我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
一、在家中要让孩子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的体现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的。
二、家长要多花时间监督孩子,知道孩子到底在做什么。
三、给孩子树立目标,特别是学习上的目标。
四、给孩子灌输只有行动才能取得成果的思想。同时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我加强了对于这个孩子的一些关注,交给他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让这个孩子管理教室后边的扫帚,不能让教室后边的卫生工具凌乱。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都及时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孩子愿意在班级中表现自己了。后来我再一次和他谈话时他提到了我们班的班训,此时此刻我发现班训真的起了作用。
后来,我理了理整个思绪。我觉得能够让班训产生作用,其实少不了家长的参与。一个家长参与了,一个孩子进步了。如果所有的家长都参与进来,我想对于班训的推行一定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班训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基石,它应该是一种潜意识。一学期结束了,作为普通班的孩子们因为有了行动考出了不普通的成绩,这是一种肯定。因此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必须拥有一个精神的支柱——班训。
参考文献:
[1]李文革 《班训怎么拟》 《班主任之友》2006年04期
[2]金孔科 《以班训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周刊》 2013年32期 [3]许国富 《静竞净 明鸣茗——谈班训设计的理念及我的班训》《科学咨询》2008年05期 [4]吴勇斌 《例谈“班训”的制定》《中国德育》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