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七大妙招
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七大妙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孩子成长在一个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因此,父母肩负着一种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引导孩子喜欢读书。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小编整理了一些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妙招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
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二篇:家长引导孩子小妙招文档
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小妙招
有人对1200名小学三、四、五年级(约8—11岁)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适宜读物依次是: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战争与历史,天文与地理。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的书籍一般要有图画,这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对于8岁以前的儿童,怎样培养他们爱读书的意识呢?我建议,父母要经常为他们有表情地朗读有趣的读物,从而使他们与书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许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不读书,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只读一些漫画类的读物,而不读有价值的书。其实,这个问题出在父母一开始就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至于让漫画一类的读物比其他书籍抢先一步俘获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七个妙招: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
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三篇:引导孩子读书有什么妙招?
引导孩子读书有什么妙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读书是孩子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一个人精神发育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他读书的历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读书水平。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民族也就是最爱读书的民族。世界上平均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犹太人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近百年来,伟大的思想家多是犹太人。马克思,犹太人,他的唯物史观改变了人类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爱因斯坦,犹太人,他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佛洛依德,犹太人,她的精神分析学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占的比例最大。
一个人身体的发育靠什么?靠食物。当我们离开母体的时候,我们躯体的发育靠最初母亲的乳汁喂养,之后靠每天的食物。如果到了两三岁以后再吃母亲的乳汁,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营养不良,也从而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这时你需要主动进食,汲取各种各样的营养。
一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靠读书。精神的成长是不可能从父母那里遗传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重新开始学习,这学习的过程本质就是读书的过程。学校的课本就像母亲的乳汁,在我们人生的关键时期,它能给我们营养和滋润,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绝不能只靠学校的课本。如果只靠课本,那么这个孩子的精神发育也是不良的。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与他的读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孩子成长在一个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特别容易崇拜影视明星、文体明星。许多家庭拥有高档家用电器,而没有一个摆放书籍的书柜;许多家长乐于和孩子一起欣赏歌舞表演、体育竞技等电视节目,而不愿意和孩子一起读书。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保存有球星、歌星的照片,而很难找到读书笔记和文摘卡片。孩子们聚会时,大家谈的也是流行歌曲、电视小品、球星歌星,而很少谈到经典书籍。
因此,父母肩负着一种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引导孩子喜欢读书。其引导的办法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创造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的条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意识。
第1页
有人对1200名小学三、四、五年级(约8—11岁)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适宜读物依次是: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战争与历史,天文与地理。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的书籍一般要有图画,这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对于8岁以前的儿童,怎样培养他们爱读书的意识呢?我建议,父母要经常为他们有表情地朗读有趣的读物,从而使他们与书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许多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不读书,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只读一些漫画类的读物,而不读有价值的书。其实,这个问题出在父母一开始就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至于让漫画一类的读物比其他书籍抢先一步俘获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七个妙招: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
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
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四篇:引导孩子读书
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1、给孩子营造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2、给孩子朗读优美的作品
家长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把孩子感兴趣的作品一字一句的朗读给孩子听,能使孩子通过语言接受书籍的熏陶。给孩子朗读作品,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成人要选择适合于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兴趣特点的图书,在朗读之前,要先对图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故事发展情节、角色人物的特点、语言风格有所理解,从而有助于朗读时更好地运用声音、语气、语速去表达作品。让儿童坐在自己的身边,书的高度与儿童视线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封面图画预测故事情节,然后向儿童提出验证各自预测的要求,使儿童带着问题聆听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
3、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4、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成人应以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孩子听。讲故事是用一种交谈或对话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这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讲故事法与朗读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用口头语言来讲故事,还需要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言去演绎故事的内容。成人在讲故事时应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说话的声调、音量和速度,用脸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达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书插图及文字,可以促进孩子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5、故事表演法
孩子阅读故事图书后,在成人的引导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图书故事内容、情节表演出来的一种方法。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孩子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模仿故事里的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模仿各种人物的活动姿态、行为与动作。帮助孩子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对话语言。另外,要启发孩子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人们说话的表情、语气、音调等运用到故事的角色语言中,发挥他们的表演潜力。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对图画书里的角色,故事情节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会逐步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学习角色的对话和故事里的语言,会促进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6、与孩子共同讨论书里的内容
父母与孩子一起围绕所阅读的图书,提出一定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边朗读或讲故事,一边与儿童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阅读前或阅读后的讨论。
在讨论中,家长的提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问的类型而言,有以下几种:引导孩子观察和描述的提问,引发孩子回忆和比较的提问,启发孩子联想和想象的提问,引发孩子因果推测的提问,引发孩子假设、质疑的提问。当然,成人也要鼓励和激发孩子的提问,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孩子对图书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或修正自己的认识,能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7、“缠着”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8、引导让孩子从书中寻找疑难问题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例如引导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就适宜采取这种办法。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当你给孩子讲三国的故事讲到最精彩的片段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的第几章、第几页,孩子就会主动去翻书阅读。
9、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10、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五篇: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七大妙招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七大妙招
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懒惰、依赖性强、不懂礼貌、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总有大人跟在后面说,有些父母有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可就是不见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微博]在教育中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没有把劲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专家表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从“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家做起。
专家表示,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父母要不怕反复。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因此,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助下,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1、表扬鼓励法。如,家人吃水果时,孩子主动将大苹果让给长辈吃,家长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尊老爱幼的美德将得到形成与巩固。
2、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脱节,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例如,幼儿园正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家长就不要再溺爱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就不要包办代替了。
3、示范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如教育孩子洗手帕,家长可示范手帕的全过程,让孩子去模仿、学习,以此巩固孩子爱清洁、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4、练习法。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学会快速穿脱衣服,成人可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反复练习穿脱衣服,系鞋带等。
5、随机教育法。如带孩子去公园玩,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被路上的香蕉皮滑倒,应鼓励孩子立刻扶起老奶奶,并随机教育孩子,不要随便丢果皮,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内,并让孩子反复实践几次。
6、暗示法。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运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及时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见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该怎么办?”用来提示孩子主动帮助他人。
7、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强化良好行为。可通过讲故事、唱歌表演、诗朗诵、演童话剧等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坚持早晚刷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