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大红色经典儿童电影
十大红色经典儿童电影
这是童年时代美丽的回忆。当时光流逝到无法回首时,这些曾经的记忆会变得愈来愈深刻。张爱玲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看客因为少时爱看电影,也看了不少电影,于是便择选十部红色经典儿童电影,以作为回忆甜而怅惘的纪念,也作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一种表示。
一、《鸡毛信》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 时间:1954年
编剧: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导演:石挥
主要演员:蔡元元、马立、蔡安安、舒适、李保罗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即带领队伍攻下了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警惕的站在山头放哨。
其他: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童星。
二、《小兵张嘎》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63年 编剧:徐光耀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要演员:安吉斯、吴克琴、张平、葛存壮、王澍、于绍康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生长在白洋淀附近的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寇杀害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敌抓走,决心报仇,想找到游击队跟他们一起生活。可他没有枪。为缴获一支枪,他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误当作汉奸,闹了笑话。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真的缴获了一支“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去,他竟违反纪律,将枪藏进树上老鸹窝里。攻打敌人街楼时,他偷偷从养伤的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料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审问时,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设法逃出,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后,嘎子把枪主动取回交公。区队长正式宣布接收他为八路军小侦察员,并把这支枪交他使用。
三、《闪闪的红星》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4年
编剧:集体,王愿坚、陆柱国执笔(根据李心田的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李俊、李昂
主要演员:祝新运、高保成、薄贯君、刘 江、赵汝平、刘继忠、李雪红 内容简介: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被土豪胡汉三吊打的潘冬子也得到了解救,他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4年秋,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冬子的父亲潘行义临行前给他留下一颗红五星,告诉他红军不久就会回来的。红军走后,胡汉三率领还乡团返回柳溪乡,冬子随母亲转入深山老林,与敌人展开斗争。不久,留下来领导群众的红军干部吴修竹,给大家带来了有关遵义会议的喜讯,增强了苏区人民坚持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在一次战斗中,冬子亲眼目睹了母亲为掩护乡亲们转移而英勇献身的情景,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了。在党组织和革命前辈的教育帮助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在游击队和敌人交战时,他机智地用柴刀砍断竹索,掀掉桥板,切断敌人退路,迫使其投降。他冒着风险给游击队筹盐,还利用在米店当伙计的机会,搞沉敌人的粮船。对于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他能沉着自如地对付。为了配合游击队的行动,他勇敢地砍死了睡梦中的胡汉三。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在江南敌后坚持斗争的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吴修竹、冬子和游击队员们。冬子终于戴上了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其他: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四、《红孩子》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时间:1958年 编剧:乔羽、时佑平导演:苏里
主要演员:陈克然、宁和、王和永、陆贞冀、关敬熙、张延、赵滋民 内容简介: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李家坳的赤卫队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及其小伙伴虎崽、细妹、水生、金根、冬伢子等,晚上悄悄离家去找红军,被细妹的外公李公公找回。不久,靖卫团团长黄静波带着白军焚烧了李家坳,屠杀了全村的老百姓。为了讨还血债替亲人报仇,孩子们组成了一支少年游击队。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团长黄静波。严酷的斗争使他们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其他:本片于1979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插曲《共产儿童团歌》。
五、《地下少先队》 出品:天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59年 编剧:奚里德 导演:高衡
主要演员:刘安古 姜自强 顾帼一 康安声 姚金石 内容简介: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人们经受着失业、饥饿和白色恐怖的威胁,学生们也在为自己的生活和减免费担忧。上海某弄堂中学的学生,正在注视着学校减免费的名单。结果,依靠黑暗势力的阿飞学生吴关根等得到了全免,而家境贫寒的学生江大成和吕小可却只免了三分之一。不公平的待遇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懑和不平,失学的危机笼罩在学生们的头上:《新少年报》通讯员江大成为了解决学费问题,把同学们召集起来,与学校展开了斗争。阿飞学生吴关根偷听了江大成的讲话后,密告给反动的朱校长,朱校长在伪警察局吴督察的密令下,借口江大成出售《新少年报》,把他开除。江大成在党的地下工作者杨明老师的诱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江大成的影响下,吕小可、陈玉珍、何贵生都参加了地下少先队。他们把被查封的《新少年报》改为墙报在学校出版,把革命的道理传播给同学们。地下少先队的孩子们机智勇敢地开展了对敌斗争,他们在深夜来到朱校长的办公室,收听新华社广播,把解放军胜利渡江的消息印成传单,以卖报做掩护,秘密发传单,贴标语,唤起人们的斗志。他们发出的警告信像炸弹一样震动着敌人,使特务吴督察和朱校长惊慌失措,地下少先队的孩子们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在紧要的关头,杨明老师挺身而出,掩护了孩子们,但却引起了敌人对他的怀疑。江大成得到敌人要逮捕杨明老师的消息,正要去报告,杨明却来到他家,布置迎接上海解放的任务。特务突然赶来追捕杨明,在孩子们的掩护下,杨明安全转移。终于,他们迎来了上海的解放。在雄壮的少先队队歌声中,一批新队员正在举行入队仪式。当江大成为小伙伴带上红领巾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他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他:插曲《少先队队歌》。
六、《烽火少年》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5年 编剧:颜一烟 导演:董克娜
主要演员:王京春、邱英之、马精武、牛世钧、方辉 内容简介:
1943年的冬天,华北某地一支八路军游击队在配合主力部队取得重大胜利后,前往根据地苏家庄。途中,他们在密林里发现了腿部受了枪伤的孩子小松。小松是在父母被日寇杀害后,只身从敌占区逃出来的。小松一看眼前的人都穿着日本军大衣和大皮靴,立即仇恨满胸,想要逃走。指导员张伟把小松带到苏家庄,安排他在子弟兵的好妈妈郑大娘家养伤。慢慢地,小松解除了疑虑。当他知道这支队伍就是八路军游击队,张伟就是游击队的指导员时,心情十分激动,他向亲人倾吐了心中的仇恨,坚决要求参加八路军打日寇,为亲人报仇。小松参军后,组织上让他当马倌,小松认为放马报不了仇,杀不了敌人,不愿干。在指导员和同志们的启发下,他认识到在游击队里做什么都是为了抗日,他决心当好革命的小马倌。小松机智勇敢,但缺乏对革命纪律的重要性的认识。一次,他放马时随便开枪打野羊,惊动了敌人,影响了战斗部署。指导员向他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小松渐渐成长起来。在一次伏击战中,他发现了杀害他亲人的日寇黑田,但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他严格地执行了纪律。日寇受挫后,黑田下令洗劫苏家庄,杀害了郑大娘。这更激起了小松的仇恨。为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岭西镇,小松接受了取情报的任务。他机智地利用惊马通过敌伪岗哨,利用羊群冲散民夫队,和郝爷爷取得联系,完成了任务。在“引敌入瓮”的战斗中,小松在去东山的岔道上,巧妙地迷惑了敌人,将黑田牵人了游击队的伏击圈。小松和指导员并肩作战,围歼日寇,指导员为掩护小松而受伤,这使小松深受教育。小松顽强地追击日寇,终于亲手打死了黑田。在革命战争的锻炼下,小松成长为抗日小战士。其他:插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七、《两个小八路》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8年 编剧:李心田 导演:朱文顺
主要演员:马刃、李建军、史可夫、李瑛、李文伟、郑在石、包斯尔、隋红旗 内容简介:
1943年,八路军某部独立三团的小通讯员孙大兴,在一次战斗中腿部负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大兴和小武分别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下来。这时的刘集已被日军的三岛中队所占领。敌人将对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的行动被老靳和刘大爷察觉,他们准备通知我军,在敌人运输路上截粮。与此同时,大兴和小武也发现了敌人的行动,两人背着老靳和刘大爷,夜间放火烧了敌人的囤粮。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党组织的安排,引起了敌人的怀疑。两个小八路受到老靳和刘大爷的严厉批评,使他们懂得了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性。狡诈的三岛察觉刘集有八路,派特务化装到刘集,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老靳和靳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这件事使大兴和小武更加明白了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三岛蓄谋着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队伍。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去侦察敌情,大兴巧妙地钻进敌人据点,摸清了三岛的真正意图。敌人搞换防,让伪军穿上日军服装,是为了迷惑我军,便于集中日军兵力,妄图消灭我独立三团,这个重要的军事情报必须立即送到我军团部。为保护情报,老范英勇牺牲,老靳为掩护两个小八路也被捕。芦苇荡里,大兴为把情报尽快送到团长、政委手中,毅然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跑去,自己留下吸引敌人。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并派班长王玉成带一个班由小武引路去营救大兴。三岛中队受到我军歼灭性的打击。在解放刘集时,凶残的三岛被两个小八路击毙。大兴和小武又雄赳赳地行进在八路军的队伍中。
八、《黄河少年》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5年 编剧:雁翼
导演:陆建华、李光惠
主要演员:刘继忠、李俊海、史可夫、成梅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赵志燕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担任送情报、带领儿童团站岗放哨的任务。一次,上级决定配合主力部队攻打马头镇敌人,派赵志燕把有关信件送给游击队队长。途中,赵遇敌被捕。他临危不惧,设法逃脱,并在交通员和儿童团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送信任务。战斗打响后,赵志燕又引开了敌人火力,掩护游击队突围,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进行。
九、《英雄小八路》 出品:天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61年
编剧:周郁辉(根据陈耘同名话剧改编)导演:高衡
主要演员:洪兆森 卢宁 吴立民 何立己 内容简介:
50年代,盘踞在台湾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经常对大陆进行军事挑衅,福建沿海许多和平的村庄被炸毁,许多村民被炸死。上级领导为了保证群众的安全,决定将学校的学生转移到后方。生活在福建前线的中小学生国坚、林燕、铁牛、小明、小华人小志大,勇敢刚强,从小对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恨之入骨。他们要求留下支援前线,并且像董存瑞叔叔要求参军时那样,再三向公社赵书记央求。但赵书记仍然不同意他们留在前线,劝导他们服从命令,并派一辆汽车将他们送往后方。机灵的孩子们在半途中佯装肚子疼,巧妙地逃了回来。在路上他们见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一直跟踪到营部,原来是到阵地视察的解放军团长。在营部他们遇到了赵书记,孩子们向赵书记要求一定要留下来,并保证一边参加前线工作,一边努力学习。赵书记见到孩子们决心很大,只好答应孩子们的要求。在执行任务中,孩子们也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有一次年纪最小的小明负责坚守电话机,因为贪玩和胆怯在敌人打炮前没有及时地敲防炮钟,赵书记和林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不断勉励、帮助他克服缺点。孩子们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阵地参加修工事,运炮弹,帮助民兵看守监督岗,敲防炮钟,给解放军叔叔送茶水、送饭、缝洗衣服鞋袜,在狂风暴雨的黑夜,还为解放军叔叔烤干衣服。同时他们还抓紧学习功课,与后方的同学比赛。在实践中,孩子们锻炼成为坚强勇敢的小战士。敌勾结,并冒充小明妈妈多年未见的、从南洋回来的弟弟。国坚看出破绽,一面派小明向赵书记报告情况,一面冒险陪特务上军事要地狮子山,暗中监视特务的行动。由于公社党委的周密策划和孩子们的机智勇敢,终于将特务和暗藏坏分子生擒。敌人不断加强对我沿海进行军事骚扰,公路大桥被炸断了,为保证运输,公社党委决定紧急抢修。林老师为抢修桥梁在敌人炮火中不幸牺牲。孩子们十分悲痛,他们向团长献上红领巾示报仇的决心。接着,我军以猛烈的炮火攻击敌人阵地。突然,团指挥部通向三连的电话线被炸断了,电话员小虎受了重伤。在紧急关头,孩子们手拉手,以身体接通了电话。当三连的炮火又向金门岛发射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微笑。
十、《报童》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9年
编剧:钱江(根据邵冲飞、朱漪、王正、林克欢原著改编)导演:钱江 赵元
主要演员:韩淑清 孙铭 王笑 李振华 高当忠 内容简介: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对日本的投降阴谋,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茂林地区向我新四军发起突然袭击,致使我抗日将士受到重伤亡,叶挺军长被俘。重庆《新华日报》报童石雷的爸爸妈妈也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小报童们悲痛万分。可石雷却一点儿都不知道,他正在和一个喊卖国民党《中央日报》的流浪儿蛐蛐谈心,告诉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受苦的人。当石雷从周副主席的警卫员小何处得知有妈妈捎来的信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还准备了几样小礼物备送给小伙伴们。直至石雷从李大姐手里接过母亲留下的那封溅着鲜血的没写完的信时,才知道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蒋介石为掩人耳目,利用新闻检查所扣压《新华日报》的社论的稿件,并利用停电阻挠报纸的出版。紧急关头,周副主席带来了发电机。周副主席关心着每一个报童的欢乐和苦难,告诫他们要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国民党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并逼迫重庆各大报纸将这消息登在头版头条。周副主席闻知,痛斥何应饮,并奋笔疾书。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封馆,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没收报纸,殴打、关押报童。
周副主席不顾个人安危,率报社全体人员和报童,冲破封锁,上街散发报纸,使“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以石雷、草莽、腊月为代表的《新华日报》报童,成为“新华军”的小尖兵,顽强地和敌人斗争。
第二篇:红色电影
红色电影《地道战》观后感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1942年,日本侵略者在冀中进行了一场„大扫荡‟。高家村各地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准备作战。根据保护自己,消灭敌人。高家村的干部们想出了不少方法,地道战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在人民民兵队长高传宝和老忠叔的带领下,村民们把地窖挖通,形成了绵延起伏的地道。有一天晚上,日本鬼子山田带领部队夜间偷袭。却被老钟叔看见了,老钟叔飞快的跑向大钟。“铛,铛”村里的人听见了警钟的声音,都躲进了地道里。这时鬼子们知道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冲到警钟前。老钟叔甩动着麻绳,山田一枪发出,老钟叔倒下了。已经受伤的老钟叔,用最后的力气摇响了警钟,从腰间拿出炸药,与日本鬼子一起炸成了灰烬……
警钟声回响在山间,永远的印在了人们的心里。鬼子们的这次行动没成功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攻进了高家庄。所有的人都钻进了隐藏好的地道里。狡猾的鬼子一会儿就找到了地道口,但他们不敢贸然冲进地道里,居然用几台抽水机轮番地往地道里灌水,毒气也在鼓风机的煽动下,直扑地道!但是村民们的地道几经改造以后,又能防水,还能防毒!水呢,就让它流回原处。队长高传宝用手将水一点点的推向他们设计好的蓄水地方里,村民也跟着干了起来。鬼子已经没有了花招,无可奈何。他们要开始动手了!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冀中的平原上,到处都是反抗和武装,烧杀抢掠、作恶多端的小日本,在抗日战斗的滚滚洪流下,变成一群无头苍蝇!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以前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们胜利了!闭目反思,在当今各种物资充沛、设备齐全的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里,我们的国家面对周边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我们的民族又该怎样面对着世界烈强的窥觑?钩鱼岛的纷争、台海的风云,无一不在警示着我们的国人绝不能安于现状,而要像冀中平原根据地的群众们那样居安思危,要不断增强国力,加强国防力量,绝不能让历史重演,要让我们的祖国矗立在世界之巅。
第三篇:经典红色电影
经典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激昂的旋律,震撼人心的歌声,来自于经典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经久不衰的革命歌曲《闪闪红星》。其实作为90后的我来说,对于这部七十年代红色经典电影原本并不熟悉,只是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然而,这部经典的儿童电影在我父母那辈儿可谓是印象深刻,当电视上播放《红星闪闪》时,就会跟着节奏哼唱,提起主人翁潘冬子,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也对这部令人为之振奋的经典红色电影深深地吸引了。
《闪闪的红星》以在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靠着闪闪红星的指引,同胡汉三机智勇敢斗争。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和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从一名儿童团员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红军的队伍,踏上了新的征途的故事。
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土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其中很多画面都让我深有感触,不禁感叹红军的英勇、机智、忘我的精神。潘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我就想到自己平常因为一点儿痛楚就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受了重伤却不用麻药手术呢?这种疼痛如果不是心中强烈的信念是无法克服忍耐的。又想到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因为药品有限而痛苦挣扎、无法治愈的战士肯定数不胜
数。潘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活活烧死,残酷的刑法,不灭的灵魂。看到这里,觉得这颗闪闪红星是多么的伟大、那么的意味深远,是血的流淌,是精神的远扬。然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失去母亲的潘冬子却表现出异于同龄小孩的坚强,都说有妈的孩子想块儿宝,失去至亲的潘冬子并没有一直处在悲痛的情绪中,他明白革命成功才是祭奠母亲在天之灵的最好方式。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聪明的将敌人的运粮船弄沉,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对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机警聪明。心中充满雄心壮志,对恶势力不屈服,一心为了加入红军队伍帮助受苦受难的群众而拼搏……不仅如此,潘冬子年纪幼小就已经能够承担家里的劳务,打柴做饭,相比我现在这个年龄,作为一名大学生还不如一名10岁大的孩子而感到惭愧。虽然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硝烟滚滚,不同于当时动荡的年代,但是潘冬子的形象依然是我们当今学生的楷模,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给父母的童年留有深刻印象,不光只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有限,大家对电影比较新鲜,对电影的画面感兴趣以外,最
重要的一点是对潘冬子的佩服之情,对红军的仰慕之情。同样是同龄大的孩子,潘冬子能够不畏强权与胡汉三的勇敢斗争,不仅让他们佩服同时也使我感叹不已;红军斗争敌人,牺牲小我解救出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被他们的精神所膜拜。
没有了战火纷飞,没有了硝烟弥漫,是红军的艰苦抗战,革命者的伟大牺牲换来了我们如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在初中高中经历过短暂的学军、学农生活,能够浅浅地感觉到他们的艰辛,能明白当时他们的辛苦努力,顽强的毅力,不服输的精神。想到他们所付出的换来今天我得到的,心里就想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应该加倍珍惜。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潘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潘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学生。我相信我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落实到实处,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决心。生活是充满荆棘的,它是有它的生存法则的,遇到困难退缩的人会被淘汰,不付出努力就想不劳而获的也会被淘汰。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心中要有一团火,一团追求梦想努力拼搏的火,要有信念,不要随波逐流,像潘冬子一样,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断努力奋勇拼搏着。
《闪闪红星》,一个影响着一代人的故事,第一次有了少年英雄的概念,第一次有了崇拜的偶像,第一次开始分辨好坏,第一次知道了中国人民艰难坎坷的历史,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回味这个故事,它纯真美好表露无遗,还有那炙热的革命情感。可爱的人物形象令人喜爱不已,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是祖国的明天,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让我们为着心中相同的目标前进吧!
第四篇:红色电影
红色电影——《雷锋》观后感
暨逢三月雷锋月,我校志愿者组织公映了红色电影《雷锋》。该电影讲诉雷锋同志就对如何报效党和毛主席,从上战场杀敌到为人民做好每一件事的认知的改变;接后的日子里有先后放弃假日休息去工地做义工;送老太回家;给灾区捐款的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倒不是那双缝了又补还舍不得扔的袜子,而是雷锋同志在打完球以后连一瓶冰谁都舍不得买的这一段。哎,捐给灾区的那100块钱就是这么省出来的。雷锋的好事当然也是这么积累出来的。
本人不擅长转述故事,请见谅吧!接下来谈谈我的感悟。正如上所说,做善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雷锋并没像黄继光那样挡过子弹,或是董存瑞那样炸过碉堡。他的一生极是平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但毛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总理等都在号召人们发扬雷锋精神,即使是放到现在还在高谈雷锋精神,所以雷锋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英雄。何以如此威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为身边每一需要的人奉献自己的每一分力量。每个月只有6块钱,省出几百块。没吃出行帮助几个或是几十个人,以致半个中国的人都认识他。帮队友补一双袜子、多栽一棵树、多捡起一颗螺丝钉……再回观我们的周边,夸夸其谈、泛泛而谈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连喊出的口号都是从网上下载的。不重视实际、不注重我们生活的周边的一切、口号与实际行动相差太远。更别提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细决定成败,坚持最可贵。到这儿不得不再提电影中的一个情节。雷锋舍不得花钱买冰水喝,只喝白开水;一双袜子被战友”指责”过多次。人是群居在一起的,不搜外界干扰是不可
能的,关键在于你能控制自己多少。
既然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有一个我不得不提,那就是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之间的差别。比方说那些工地上的民工们在听说雷锋义务为社会主义添加一块砖时后,大家都在拼命往自己车里多加一些砖头。我不禁在想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思想会如此的单纯,只想着为国家奋斗。当自己有那么一点懈怠时,别人一提醒就能痛改前非。然而现在的我们呢?别人直接指出来也是无动于衷。还说肚子吃不饱时有信仰,当肚子吃饱时思想就复杂呢?再看当雷锋的事迹被传扬出去时大家都在模仿雷锋做些能帮组社会的好事情。而现在我们的社会不是也有向雷锋那样的好青年郭明义么?为什么却没掀起当时的那种热潮呢?再有一点,雷锋有个好朋友每个月除津贴以外还要想家里要钱买零食吃。后来在雷锋教导之下,每个月不仅不想家里要钱,还能寄一些钱回家。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位战士的改变不得不说下了大工夫。但现在的我们有过满足么?更别提反过来照顾家里了。过去有人把雷锋的那个时代成为雷锋时代,现在我们的时代难道就不可以说是郭明义的时代么?雷锋时代我们的前辈是那样做的,而郭明义的时代我们确实这么做的。同样不缺乏榜样的两个时代相差太远了啊!到这儿怎么感觉有点愤世嫉俗呢?
雷锋这部电影之中还有一些值得重提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雷锋在想指导员请战时,指导员说了一大堆之后,最后有这么一句”刚才我去找团长时,团长也是这么对我说的。”。嘿,这指导员也真会现学现用!其实这并没什么不好的,活学活用,还用得很妙。这
就是我要重提的,生活之中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每一处都是。看看瞧,这位指导员人家能做指导员不仅仅是战场上流过血,更因为人家会学习。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之中我们就要多留心些。还有多个心眼什么时候怎么用也是该让我们注意的。再看最后王大力在电影快结束拾给一位老大娘买车票时说的这么一句“我是一名平凡的解放军战士。“我就觉得他这一句就说的特别地恰当。
且不管电影中的雷锋十全十美是否为真,倒是其中有一段,雷锋深夜读书时,还在书上做了好多记号。这当然不是雷锋一个人的习惯,全国所有人都是这样。但是喜欢结束看的同学都不喜欢看那些别人在树上圈、勾、划的太多的书,在书上写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是中国人看书的习惯,是好是坏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能理解。但是想毛主席语录这类当时比较少而意义有非凡的书是在不该把自己粗浅的判断加在上面,这样分享时,别人也不方便。这儿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看见好东西时往往会情不自禁,但是也要在陶醉自我时多考虑下结果。
也敲了个把小时了,其实就这部电影还有好多可以讲得,比方说那位老大娘在荒郊野外就放心让雷锋送给他们回家。不过就暂且到此为止吧。留住半颗心
第五篇:十大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附件2:十大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1、《保卫延安》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鹏程著。小说全面地描绘了1947年3月到7月延安保卫战的历史进程。《保卫延安》是杜鹏程的成名之作。正如有位评论家所言,杜鹏程一出手便显示出大手笔的风范。小说坚持从生活出发的真实性原则,所以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加之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突出、鲜明的特点,所以从各方面看,《保卫延安》能称得上是反映革命战争的艺术史诗。
2、《红日》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吴强著。《红日》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它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46年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写起,到最后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红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艺术表现上,《红日》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3、《红旗谱》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梁斌著。《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4、《青春之歌》
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杨沫著。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问世后,曾由郭开的一篇讨伐文章引起过一场争论。那场争论虽然由于茅盾先生的公允之言而得以平息,但作者此后对小说进行的增补修改,文艺界一直存有歧见。
5、《林海雪原》
1958年出版,曲波著。此书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骚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歼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业余时间里,曲波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写作。曲波代表作《林海雪原》成功地塑造了杨子荣、少剑波等英雄形象,情节曲折惊险,故事引人入胜,细致深刻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富于传奇色彩。曾多次再版,被改编成话剧、京剧、曲艺和电影,并被译成英、俄、日、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出版。
6、《三家巷》
1959年出版,欧阳山著。这部作品以2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将个人的成长道路、家族的兴衰沉浮与历史的风云变幻融为一体。描绘出中国革命初期既轰轰烈烈又错综复杂的时代画卷。初取名为《革命与反革命》,1957年正式动笔,改名为《一代风流》。1959年出版第一部《三家巷》,主要表现“一个叫周炳的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半生经历”。
7、《创业史》(第一部)
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著。《创业史》通过对渭河平原蛤蟆滩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从建立、巩固到发展的过程描写,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发生发展的历史,真实地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农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创业史》也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历史的局囿,“左”的思潮在作品中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痕。完成于1977年的修改版,更有令人为之扼腕的缺撼。
8、《红岩》
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罗广斌、杨益言著。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1958年,罗、杨两人因一段共同的革命经历携手合作,撰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在此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小说《红岩》,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传世杰作。40年来,《红岩》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更是家喻户晓。该书总印数已超过1000万册,高居我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榜首。这部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9、《铁道游击队》
刘知侠著。《铁道游击队》中刘洪、李正、王强的名字已妇孺皆知,作家刘知侠笔下的《铁道游击队》大都是微山湖区抗日时期的真人实事。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著名作家刘知侠,1918年生于河南省汲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他与山东父老同生死、共患难,曾多次参加战斗并参与过指挥作战,从一位采访报道英雄事迹的记者走上了反映革命斗争历史、讴歌无产阶级英雄的作家之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蜚声中外,发行量达400多万册。
10、《抉择》
1997年群众出版社出版,张平著。这是一部热切关注时代和社会的警世之作!作品以直面现实人生的胆识和勇气,对腐败分子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社会上存在的花钱买官、公款嫖娼、行贿受贿、拉帮结派搞圈子等腐败行为进行了大无畏的揭露和抨击,从而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李高成痛苦的灵魂搏斗与抉择,扣人心弦。可以说,《抉译》,是一部文坛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