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故事:孙宏斌 专注物流的“徽骆驼”
创业故事:孙宏斌 专注物流的“徽骆驼”
胡适先生曾经把徽商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誉为“徽骆驼”精神,他的一句“努力做徽骆驼!”,更是影响了一批有创业志向和精神追求的人。孙宏斌,新一代的徽商,不仅诠释着数百年来这一群体身上特有的精神内涵和人生态度——诚信的商业道德、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任重道远的“徽骆驼”精神,而且为它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新徽商的时代气息
有关徽商的故事很多,他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的精神,是其事业进一步拓展的坚实基础。
徽骆驼公司成立于2002年,相比国内多数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孙宏斌可谓是白手起家。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也没有过硬的后台撑腰,今天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靠他辛勤劳作,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得来的。
至今11年的从业历程,从创业时的托运、送货,到现在的集运输、仓储、配送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孙宏斌见证了中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徽骆驼公司拥有员工200多人,自有车辆和协作车辆上百台,货运种类涉及食品、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药品、服装和电器等领域,货运网络服务体系已经覆盖了安徽省内80%~90%的地市县。
谈及创业的经历,孙宏斌的入行很富戏剧性,他是被“骗”入这行的。1993年,年轻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选择了多数徽商走过的艰辛路——离乡背井外出闯荡。在一位“老大哥”的带领下,他们到浙江温州干起了货物运输,当时,他对这份工作并不认可:“让我去运货,觉得档次低,还不赚钱,当时很不情愿。”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工作不但指引他进入日后所从事的行业,也为其今后事业的开展和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心底很感激那位“老大哥”,如果没有这番经历,可能就不会有宏斌的今天。
温州可以说是孙宏斌的创业根据地,他是在那里开始接触物流,做温州到安徽的货物运输。在温州他靠着与身俱来不怕艰苦、坚韧不拔的徽商秉赋得到了同行及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建立了双赢的合作关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那段时间,有着“东方威尼斯商人”美誉的温州商人在经商和做人两方面也深深地影响着孙宏斌,他们能吃苦、善创新、开放、敢于冒险。提起过去,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对温州人有很深的感情。”
几年的辛勤努力换来一番成就后,考虑到家庭原因,他忍痛放弃了在温州辛苦打下的基业,回到了老家合肥,开始了二次创业。几乎从零开始的他一度陷入了迷茫,此间曾开过饭店、咖啡厅和货运部,都不是很出彩。直到2002年,当有了一定的资金、经验和客户积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果断成立了安徽省徽骆驼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事业的新一轮发展。此时,他也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终极目标——努力做物流行业的“徽骆驼”!
回到合肥后,他仍与温州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温州人在合肥经商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他们还在当地成立了一个合肥市温州商会,“以商会友、聚智集财”,形成了一个有500多个会员的商业组织,为实现共同发展相互沟通、团结协作。孙宏斌作为一个安徽人也加入了这个团体,并担任副会长一职,同时也借助这个组织和温州人做生意。徽骆驼公司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同浙江人分不开的。像温州的鞋,乐清、柳市的电器进入合肥市场,都是通过徽骆驼公司运往安徽全省。此外,他同泉州商会也有很好的关系,之间的合作也很成功。
孙宏斌始终秉承着徽商特有的精神内涵和人生态度,在同温州人、泉州人这些华夏大地新兴商人群体的接触中,将他们灵活开放、善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融注到徽商传统中,将众多精神集于一身,展现了新时代的徽骆驼风貌。前瞻的企业理念
从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成长规模看,徽骆驼公司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很有代表性。由于国内大多民营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运输、托运起步,经过仓储、配送等环节,形成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极具成长性。因此,徽骆驼公司可谓是国内物流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徽骆驼公司自成立后,孙宏斌的压力很大。考虑到物流与传统托运的不同,徽骆驼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做了很多业务延伸,除了运输外,还拓展了仓储、包装、配送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据了解,目前徽骆驼公司所有赚钱的项目都是由省外发往合肥的货物,而省内——从合肥发往安徽各地的运输业务赚取的利润则很低。
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国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入对国内物流企业形成了很大冲击,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孙宏斌表示,入世后,物流企业受到的冲击确实很大,但任何一个国外企业的进入,并不可能迅速地采取“大鱼吃小鱼”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而需要借助国内企业的网络平台,实行强强联合。由于国外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国内地方的业务和网点建好、布全,所以要跟一些地方企业合作,也可能会借助徽骆驼公司的网络优势,以实现双赢。
同时,他对自己也很有信心,表示不会让自己的客户轻易选择国外的物流企业,他将会借助自身的特色打造徽骆驼品牌。据了解,徽骆驼公司也开始同河南、山东、福建和浙江等地的一些物流企业合作,互相借助对方的网络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联网。
目前安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较国内其他省份有很大的差距,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孙宏斌认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意识方面的,而非经济方面。像国外如日本、欧洲国家的一些企业,以及国内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由于其员工的素质比较高,而且都经过了很多诸如管理的培训和实践,所以企业发展快、比较稳定。
其实,孙宏斌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通过大学的相关讲座、物流师培训等,让他学习到了很多物流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他还在今年4月开始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贯标的认证工作,动员全体员工,全力打造符合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此外,他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在公司内部,除了鼓励员工学习物流知识,进行培训外,还给年轻人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到分公司独挡一面。
然而,徽骆驼公司目前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像管理跟不上、规章制度没能完全落实、没有形成良性的财务审查机制等。其中,人才的缺失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公司的基层领导和员工也表示,之所以管理跟不上,主要就是缺乏相关管理方面的人员。对此,孙宏斌也表示,公司最缺乏的就是人,尤其是车辆管理、业务拓展方面的人才。正是基于公司人才的缺乏,孙宏斌有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建立一所物流培训学校,正在开始实施。他希望借此通过人才的培养、输送,在满足徽骆驼公司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向外传输物流人才,进而满足其他物流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已经去巢湖考察了几次,准备把物流培训学校的校区设在那里,预计下半年就可以启动。考虑到当前国内物流业竞争的态势,以及物流人才的缺乏,他表示将利用办学创造的优势提升徽骆驼品牌,并成为徽骆驼公司的另一大利润源。他还表示,将陆续投入1.8亿元,打造一所中国最大的物流学校。
第二篇:百度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百度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李彦宏,1968年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家庭,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 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2000年1月,李彦宏从美国硅谷回到祖国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李彦宏领导下的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百度,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创业想法
李彦宏在海外的8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5年起,李彦宏每年要回国进行考察。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说:“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便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早已习惯了美国人的谈话作风。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做一家互联网公司吧。”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创业初期
李彦宏他们的融资目标是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然而,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半岛基金(PeninsulaCapital)和IntegrityPartners,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就是这笔跟投资人说是要花半年的钱,李彦宏足足制定了一整年的预算!从阳泉到北京,李彦宏“走”了18年;从北京到美国,李彦宏“走”了4年;从美国再“走”回北京,李彦宏花了8年。李彦宏的每一步,都是人生追求和梦想的跨越。
2000年3月份,百度公司真正开张。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当时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公司开张时,李彦宏只规定了两条办公室纪律,一是不准吸烟,二是不准带宠物;前者是因为他不吸烟,后者是因为李彦宏对猫有些过敏,会打喷嚏。而这种美国式的宽松办公环境一直延续至今,作为百度公司创始人和CEO,李彦宏如今管着近千人,办公环境特豪华,但工程师们仍然会穿着拖鞋一屁股坐在桌子上争论问题,他说:“在百度,我希望聪明人永远能无拘无束地工作与思考”。
创业之初李彦宏从没考虑过要租豪华写字楼,来自山西的他似乎从骨子里渗透了晋商那种精打细算的沉稳与冷静。他为新公司选址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
在百度成立的9个月之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万美元。
2000年5月,百度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客户,一家名叫硅谷动力的网站。李彦宏赶紧高兴地组织了一次自觉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也就是在这次发布会上,李彦宏遭遇了尴尬———做应用展示时,网络突然断了,什么也演示不了;到了问答时间,李彦宏眼巴巴地等着回答记者问题,却根本没记者举手提问,大家依旧不明白李彦宏究竟是干什么的。
创业发展期
2001年,李彦宏在百度董事会上提出百度转型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开展竞价排名的计划。然而,他的这个提议遭到股东们的一致反对:此时,百度的收入全部来自给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支持。如果百度转做独立的搜索引擎网站,那些门户网站不再与百度合作,百度眼前的收入就没了;而竞价排名模式又不能马上赚钱,百度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观点后,仍旧得不到首肯的李彦宏平生第一次发了大火。尽管李彦宏的一贯自信这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只要他认准了的东西,几乎没有人能改变,尤其是在关乎百度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问题上,他丝毫不会退让。最终,投资人同意李彦宏将百度转型为面向终端用户的搜索引擎公司,他们告诉李彦宏:“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论据打动了我们。”2001年10月,李彦宏和徐勇他们正式推出百度搜索,比GOOGLE中文网站晚了整整一年。
2002年的新年,百度突然紧张起来,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于Google。
最终,“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同时,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的称号,也为李彦宏忙碌的2002年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百度上市
“闪电计划”之后,李彦宏给公司描绘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上市。“上市”曾经是每个互联网公司的梦想,无数的互联网公司累死在追求梦想的旅途中。
2003年3月28日,百度在世纪剧场举办“百度搜索狂欢夜”活动,李彦宏对媒体发表讲话说,“百度要走到台前!”,百度要从原来单纯的技术服务提供商过渡成为“搜索门户”,要“让网民和终端用户直接从www.xiexiebang.com上体验到百度产品的质量”。百度市场部还发明了一个动人的口号——活的搜索改变生活。
2003年5月28日,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了一个名为“GoogleVs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的万人公测活动。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持续一周的“万人公测”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
李彦宏这个一向被人认为是低调的“海归”,2003年不断地抛头路面,比搜狐的张朝阳还活跃。这一切,明眼人都知道是在为上市作准备。2004年6月初百度以超过3亿的中文网页链接和超过6000万的日流量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期百度接受了Google1000万美金的投资,与Google的联手表面上是为了加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提高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但事实上百度选择最大的竞争对手为投资方还有着更为紧迫的原因——上市。因为只有在接纳了Google之后,纳斯达克投资人才能了解到搜索市场有多大,也只有在Google上市之后,纳斯达克才会接纳百度,Google已成为百度在纳斯达克的样板。有了Google的投资,百度上市多少会多一些胜算。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晚11时40分,百度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发行价27美元,开盘价是66美元,然后一路狂飙,到交易首日收盘时,百度股价定格为122.54美元,市值达到39.58亿美元,股价涨幅达到了疯狂的353.85%!百度在一夜之间惊人的变成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市值一度超过新浪、网易和搜狐的总和,在继中华网、新浪网、盛大三个资本里程碑之后,又是百度的时代了,成为继Google后第二个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股价超过100美元的公司,那一刻,李彦宏迎来了他事业上的又一个巅峰。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第三篇:孙斌与庞涓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因为有了这两个人的加入而显得更加精彩。
孙膑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年少时期家里贫困,年长后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和纵横之术,在鬼谷子门下显示出惊人的军事才能,却不想遭到了同窗好友庞涓的算计。庞涓和孙膑是同学,他的出身和学习成绩都比不上孙膑,因此心里十分嫉妒孙膑,表面上与孙膑友善,其实背地里摆弄权术,勾心斗角。
庞涓比孙膑先下山,他告别师父鬼谷子后就投奔到了魏国,在魏国带兵、练兵、打仗,混得风生水起,很得魏惠王的信任,庞涓就做了魏国的将军,但他的心里一直放不下孙膑,因为孙膑实在是个极大的隐患,不管是他留在哪个国家,都会给自己产生极大的威胁。庞涓计上心头,想要把孙膑骗来魏国。
而在山中潜心修学的孙膑并不知道庞涓心里酿造的大阴谋,他收到庞涓的来信后很高兴,信上庞涓说要推荐孙膑做魏国的大将,孙膑听信了庞涓的话,只身前往魏国。
受到了庞涓的热情款待,但是孙膑却苦等多日无果,最后等来的是手足的残害。庞涓以孙膑私通齐国为借口,把孙膑的膝盖给挖去了,再将他丢在猪圈,多亏孙膑机智,装傻才骗过了众人之眼,随后齐国的官员出使魏国,暗地把孙膑带回齐国。至此,孙膑才算真正摆脱了厄运,他的人生也从此走上了正路。
孙膑后来通过齐国使者逃到齐国,深得齐威王器重。“取君下驷于彼上驷,取君上驷于彼中驷,取君中驷于彼下驷,失一而得二”,人尽皆知的田忌赛马就是发生孙膑在齐国时候发生的事。
孙膑初到齐国因为智谋过人,深受齐国君臣的礼遇。因为这次赛马,孙膑的聪明智慧举国知晓,齐威王拜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国受命庞涓发兵八万,突袭赵国,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措手不及,慌乱之中,只得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本打算派孙膑的,但是孙膑说自己是残疾人带兵多有不便,建议让田忌为将军,自己则担任军师,前往救赵。田忌与孙膑商议策略,田忌认为应速战速决,直奔赵国邯郸解救。
而孙膑则提出应趁魏国国内空虚,发兵直捣魏都,这样魏军便会不顾一切回魏国解围,田忌采取了孙膑的做法,结果此战魏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主将庞涓被活捉,不过孙膑并没有对庞涓怎样,训导他一番后,又将他放走了。这便是“围魏救赵”的故事。
桂陵之战十二年后,魏又大举攻韩,韩国向齐国求助,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对出兵之事多有迟疑,孙膑在此事提出:“
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建议先让韩魏两国交战,待魏国兵疲之时才出动,这一次故技重施又以“减灶之计”示弱于敌,让魏国放松懈怠,滋生骄傲心态。最后魏国还是被孙膑降服了,而魏国的庞涓也被齐国的军队射杀了。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庞涓两次战争失利后,羞于面对魏国,于是自刎而死,不管是哪种说法,庞涓是孙膑的手下败将无疑。
第四篇:佳怡物流创业故事
佳怡物流 王琳孙倩夫妇的创业故事 孙倩对员工说:“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怕老板,而我怕你们。你们要是干得不好,就会有人骂佳怡物流,‘佳怡’是谁,那是我女儿的名字,就等于骂我女儿
王琳孙倩夫妇 物流行业传奇 佳怡物流 “我俩儿的名片正准备换一下,她应该是董事长,我是总经理。”在互换名片时,“佳怡物流”的董事长王琳说。我不知道这些头衔对于这对夫妻意味着什么,王琳看出了我的疑惑:“一个企业只应该有一个核心,孙倩适合创业,我适合管理,她现在已经淡出管理了。”
从1999年妻子孙倩首先创业,丈夫王琳辅佐,到如今的王琳管理大局,孙倩淡出管理,一共经历了7年半的时间。就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佳怡物流”从一个最初年营业额65万元的小公司成长为年营业额1.2亿元的山东龙头物流企业。这一切都得益于夫妻俩互补的性格和夫妻关系的合理协调,也许,只有真正和谐的夫妻关系才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力量。为夫圆梦,妻子走上创业路
孙倩原为王琳手下的一名优秀的销售员,面对王琳的多次追求,她没有同意,但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在王琳破产后与他结婚。孙倩说:“以前我觉得他是老板,我是员工,我们地位不平等,不敢嫁。后来他破产了,我们平等了,我才同意嫁给他。”
结婚后,王琳仍旧踌躇满志,但因为角色的转换和三次破产的经历,他不敢再去冒险,就选择了去外企工作。这期间,孙倩怀孕生孩子,王琳专心工作,养家还债。这样平静的生活在1999年10月18日女儿王佳怡一周岁那天划上了句号。创业的想法再一次迸发了出来,而这次的主家是妻子孙倩。
由于王琳曾有过发货困难的经历,再加上对 电子商务的喜爱,经过一番查询和市场调研之后,两人把目光锁定在物流上。当时,“物流”这个词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很多人不知道物流到底是什么,而且一般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在没有人可以去合作的情况,夫妻二人开始搭档走上创业路。俗话说:“狡兔三窟”。为避免风险过于集中,王琳没有辞职,而是兼职辅佐妻子,自己依然在外企工作。孙倩则找了几个表亲,以包吃住不发工资的形式开始创业,而这些吃住的钱用的是王琳的工资。在给公司取名字的时候,夫妻俩不约而同地想到女儿“佳怡”的名字。“妇唱夫随”,打造物流神话
能够长久地在一起的夫妻,很多是性格互补的,这一点在这对夫妻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创业后的两年的时间内,公司为了信誉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赔出了信誉”,公司一直处于不赢利的状态。既需要为客户先垫资,又要养这么多员工,夫妻俩的钱全都赔了进去并债台高筑。但他们无法放弃,因为公司的名字是女儿的名字。于是,孙倩对员工说:“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怕老板,而我怕你们。你们要是干得不好,就会有人骂佳怡物流,‘佳怡’是谁,那是我女儿的名字,就等于骂我女儿;最后公司垮了,你们可以另谋高就,而我呢,自己的钱赔进去了,朋友的钱也赔进去了,我即使跳楼还要挨骂。”就这样,近200名员工含着眼泪不要一分工资跟她熬了过来。2001年11月,公司盈利只有3000元,她给每人一个红包,并在红包上写上感激的话语。这些员工成为孙倩念念不忘的“恩人”。可以说,创业初期和快速成长期,注重感情的孙倩作为灵魂人物对公司进行宏观的管理和把握,而具体、执行则由王琳负责。
如今,佳怡物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30位,现有员工1300余人,运力超过1000万吨。这样一个辐射全国的物流企业已经不能再像当初那样进行管理了,夫妻二人也深切的体会到并达成一致:孙倩淡出管理,王琳掌控大局。三次破产的经历和几年的外企的销售、管理工作经验,让王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希望在企业内行西方企业的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但他知道这个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支撑。“佳怡宪章”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宪章包括:公司理念和宗旨;经营管理方针;组织建设方针;人力资源基本方针和政策;内控基本方针和政策;接班人基本方针和企业宪章修订等8项内容。这样,员工在宪章之内的事情都可以按规定解决,而王琳则是主管“例外”,即“条例之外”的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佳怡物流在这个规矩内快速发展,营业额连年翻番。网络、人才,两大法宝打天下
佳怡物流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可为用户提供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的知名品牌,是山东省政府重点扶持的物流企业。这也许应该归功于王琳的三次破产。三次破产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以外,与王琳一心想做大做强的思想息息相关。超负荷的高速发展一次又一次摧毁着王琳的雄心壮志。他们总结教训,在1999年12月提出了“全资铺设山东省各地级市县级物流配送网络”的目标和“成为山东省区域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理念,决心踏踏实实地做企业。于是,在2000年至2003年整整四年的时间里,他们只专注于山东省区域性物流配送市场,先后在山东省所有的地级市县设立连锁服务网点,实现了山东所有地级市县门到门24小时无盲点物流配送服务。虽然四年只做了一个省,但他们能够做到在山东别人送不到的佳怡能送,优势显而易见。山东模式成功以后,佳怡在安徽、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等全国12个省市复制山东模式,成功实现了华北地区无盲点物流配送并初步搭建了全国省际干线物流配送网络。扎扎实实,吃透一个地区再向另一个地区,是佳怡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这样,凭借其广泛的配送网络,他们似乎不惧怕未来可能产生的价格战。
在佳怡物流的办公楼里,随处可见墙上挂着的中英文对照物流专业词汇表,不仅如此,佳怡的 图书馆里也总有员工在翻看资料。物流行业是一个发展不久的行业,员工素质普遍过低,而佳怡则成为山东最早招聘大学生的物流公司。佳怡物流还与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大、中专院校合作,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其中的优秀人才佳怡则聘为员工。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看来,王琳夫妇深谙此道。但王琳也有自己的担心。第三方物流服务本来就是一个因地方保护而形成的一种物流形式,如果中国各省市的物流业务全部打开,那么他们的生存空间就没有了。佳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电子商务物流平台,而他们稳扎稳打的战略在全国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络还需要至少8年的时间,如果那时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没有了怎么办?市场不给他时间了怎么办?这些,只有用时间来验证了。
家庭比事业重要
曾有20多对夫妻创业者向王琳夫妇请教,为什么他们的企业做得这么好,而且还相爱如初?王琳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家庭和事业哪个更重要。在企业经营中,夫妻产生分歧是难免的,但不要因为经营理念的分歧就产生情感的矛盾,这样一来,不充分信任的感情自然产生的是无力的经营。王琳夫妇在这个问题上考虑得很清楚,“为了避免矛盾,我们选拔干部有一个原则:选拔干部,必须是我们两个人都看上了才能选拔。”很明显,他们可能因此牺牲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但这样员工就不会因为他们的矛盾而分成两派,引起公司不团结。整体的不团结要比失去一个人才要可怕得多。
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
佳怡物流由孙倩女士1999年创立于山东济南,经过八年多的快速发展,佳怡物流荣获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三十位、国家4A级物流企业、山东省服务名牌等诸多荣誉称号。现有员工2300余人,运力超过1000万吨,仓库超过18万平方米。可为用户提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全方位综合物流服务。
公司现有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公路整车货物运输、同城配送、仓储四个主要产品。在以上四个产品的快步发展基础上08年初公司成立了卡车项目组及农村物流项目组,进行大胆创新,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佳怡物流更注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成功建设“四化”管理体系,实现了佳怡物流管理模式的构建。佳怡物流的“四化”管理体系是由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民主化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管理等四个管理要素所构成的管理系统。佳怡物流 “四化”管理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佳怡物流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佳怡物流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一起构成了佳怡物流的理论模型,是佳怡物流打造百年基业的基础。
为保证建立百年企业的顺利实现早在创业之初佳怡物流就制定了公司的发展远景,到2015年之前,我们将基本建成除台湾以外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无盲点物流配送网络,为国内工商企业提供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成为国内物流著名品牌,进入中国物流企业前十强。到2025年之前,我们将基本建成全国无盲点门到门隔日抵达快递服务网络,为国内工商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成为国际物流知名品牌。
佳怡物流倡导“四化”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公司创业之初提出了“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三条成长通道,一老板工程,即让员工自己去承包连锁店,自行管理,自负盈亏,成就员工的创业梦想;二管理通道,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及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公司通过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体系及职业生涯体系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引导,使员工通过内部晋升机制进行有效晋升,并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专业技术通道,对于希望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所发展要求的员工,公司通过任职资格给员工设立职级晋升。员工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通道,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集团总部的关键性岗位实行内部竞聘制,为有能力的员工提供可发展的平台。
第五篇:《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德行早教,让昔日富豪再次崛起
——2009年6月《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如今,生活富裕、独生子、父母溺爱,造成了成千上万个骄横跋扈的中国式“小皇帝”,面对自己一手打造、既爱又恨的小“祖宗”,无数家长冷静下来后忧心如焚:“这些不知德行礼仪为何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网络成瘾,稍不如意,非哭即骂”的孩子,长大后将如何有所担当?!”
武汉,一个破产富豪,竟从帮助同行富豪子弟戒除网瘾中挖掘到“德行早教”的商机,从一个离异家长的“育儿自救”中找到“德行早教”的妙方,“古为今用”地创办了周末“私塾”,痴心于做孩子的德行、礼仪教练,不仅赢得了富豪和众多家长的喝彩,得到了著名国学大师、心理学博导的青睐支持,而且还赢得了中国顶级幼教集团的投资,吸引了美、英等西方投资商的关注和加盟,漂亮地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跨越!
70年代生人李广斌,面对人生的起落和机会的挖掘,他的胆识和智慧令人震撼!
破产富豪:为富豪子弟戒网瘾中邂逅商机!
1995年,李广斌从华师毕业后,被分到一所中学当教师。2001年,当时股市火爆,不甘寂寞的他毅然下海,在深圳开了一家股市通讯技术公司,不到两年,李广斌就成了开着奔驰、出入高档酒店的千万富豪!可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初,一场熊市突如其来,一些经销商背信弃义卷款潜逃,李广斌多年的积累血本无归。感慨世态炎凉、礼崩乐坏的李广斌无奈回到武汉。
生活有时就是过山车。为了养家糊口,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广斌被迫做起了老本行,不过这次是打着过去当教师的光环,做了周末家教老师兼保姆。
7月的一天,李广斌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张总的儿子在网吧聚众斗殴被抓被拘留,张总的老婆被气得住进医院,有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李广斌和张总一起下海,是多年的患难之交。
第二天,李广斌在医院见到了张总。原来,张总和老婆整体忙于做生意赚钱,没时间教育孩子,张总甚至连孩子上几年级也不清楚,成绩好就给予物质奖励,成绩差就非打即骂。为了对付父母,孩子也学会了父母在生意场上的那套“尔虞我诈”,对父母的教导是阳奉阴违,经常在网吧一玩就是通宵。这次出事,是因为张总的儿子为了赚钱上网,竟把父母给他的零花钱,在网吧私下放高利贷,结果导致双方火并。
“广斌,你也知道,像我们这些做生意的,成天忙于应酬,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很容易染上网瘾出事,你是学教育的,我来投资,你创办个戒网机构,帮帮这些孩子吧!否则,我们这些做老板,孩子成不了气候,我们成天赚钱有什么意义呢?”张总红着眼圈一字一顿地说。李广斌一想,也觉得很有市场。就这样,在张总的资助下,李广斌借助华师母校的力量,与部队武汉某部联合举办“戒网训练营”。
2004年1月,训练营第一期开营,来自全国的18个富家子弟(不上学的网络游戏精英)齐聚武汉。让李广斌没想到的是,尽管训练营实行军事化管理,但第二天晚上还是逃跑了6个,李广斌和同伴们在武汉的网吧找了一整夜,也没找到。第二天下午他们陆续从网吧回来,可晚上又跑了3个。第三天,当李广斌把他们找回来时,自己也虚脱了。
12天与这些孩子的斗智斗勇,尽管效果还不错,在毕业典礼上,孩子们都开始感恩父母,都开始考虑回去后上学。但是3个月后,一些家长又纷纷打电话给李广斌:“孩子确实
好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去网吧了,夜不归宿,怎么办啊?”这些家长平时风光无限,可面对自己的孩子,又是那么可怜无助。面对他们的声声呼救,李广斌又连续举办了8期训练班,尽管想了无数办法,但结果依然喜忧参半!
李广斌无奈之下,只得暂停举办训练营,逐个与这些训练营毕业生彻夜长谈,他太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育子成败的原因了。就这样,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李广斌逐渐意识到:“开办戒网训练营,其实是治标不治本。无论孩子是染上网瘾、不懂礼貌还是其他任何的坏毛病,其病根其实在父母身上。由于父母在育儿时期对孩子德行养成教育上的缺位和错位。孩子一旦长大后遇到诱惑,就很容易因缺乏免疫力而导致沉沦。”
德行教育一定要釜底抽薪,越早越好,等到长大出问题再来纠正,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不好。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孩子病症的根源找到了,但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德行教育,即使有良好商战嗅觉的李广斌也一筹莫展!
点燃商机:灵感来自一位离异母亲的“育儿自救”!
2005年6月的一天,李广斌跟往常一样去雇主王惠芳家,进屋发现客厅里竟围满了大人和小孩。走近一看,原来是王惠芳的3岁儿子,正在给围坐在一旁的亲戚朋友和孩子们泡沏功夫茶!不一会,李广斌被这个男孩的表现惊呆了:从“治器、纳茶、侯汤、冲茶、刮沫、淋灌、烫杯”七道“功夫:3岁多的孩子,每一道沏茶功夫做得像模像样,每一个工序竟都蕴含着古代君子沏茶的谦谦风范。围坐在一旁的家长和孩子,就像被磁场吸引,都自觉地配合孩子的沏茶动作,兴奋地享受着3岁孩子的礼节待遇。茶毕送客,雇主的孩子首先站立,叩谢、递鞋、开门、引路、道别。
李广斌完全被这个孩子“出类拔萃”给吸引住了,而家长脸上那惊喜的眼神,孩子们那钦慕的目光更让李广斌震撼。原来,王慧芳前两年离婚了,独身带着孩子。因为没有父爱,孩子缺乏管教,在家里非常自我为中心,谁都不怕,也没个规矩。让人觉得不懂事没教养。别人都不喜欢跟他玩,他的性格也开始变得孤僻封闭。因为自己离婚对儿子造成伤害,王慧芳一直觉得亏欠孩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05年元月,王慧芳带孩子回山东老家过春节,特意去了一趟孔子的家乡曲阜,她想从那里找到育儿办法。
当她带着孩子参观孔庙时,一下子被孔子“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两句话深深吸引。王慧芳觉得很有道理,孩子只有先懂得德行礼仪,学了诗书,长大后才能立身言事。
怎么能从小就教会孩子礼仪呢?回来后王慧芳开始了解传统文化,发现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古代茶道(泡沏功夫茶)融入了很多待客礼仪,操作性又强,是一种很好的礼仪养成教育。于是,王慧芳请来茶道专家,专门给孩子培训泡沏功夫茶。
在孩子学茶道的同时,她还了解到《弟子规》古代是专门培养孩子礼仪规范的蒙学教材,她买来读后感觉如获至宝。她就配合着孩子学茶道时教给《弟子规》背,还稍微讲解一下。这位单亲母亲在育儿上的“用心良苦”,终于给她带了丰厚的回报!
一天,正在北京出差的王慧芳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说:“妈妈,姥姥咳嗽生病了,你快点回来吧!”王慧芳说:“妈妈要工作,姥爷会给姥姥买药治病啊。”王慧芳实在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儿子,居然给她背诵起弟子规的一段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现在姥姥生病了,你白天不在家,晚上不在家,我和姥姥都很想你。”
一直以来,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王慧芳的心病。儿子那充满稚嫩而又明事理的话,竟一下子让她看到了希望,她激动得泪流满面、喜极而泣!为了给儿子做出榜样,原计划第二天返
汉的王慧芳,匆匆处理完生意上的事,就登上了当晚回武汉的班机。
李广斌从王慧芳那里了解到这些后,一宿无眠。他兴奋地意识到,他找到了“德行早教”的入门妙方了!那就是从弟子规和茶道入手。
在钢琴、英语等西式技术型教育日益火爆的今天,用传统文化专注于孩子德行礼仪的培养,恰恰是中国幼教领域一块无人开垦的、荒芜的处女地!李广斌终于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既然早教缺德,那我就用传统文化来做早教的德行教练。”
改造“私塾”:专为孩子“德行修炼”提供心灵鸡汤
2006年3月,有了想法的李广斌也来到山东曲阜,虔诚地拜谒了先贤孔子。在肃穆的孔庙里,他想到了2500年前,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前后向3000弟子传承文化礼仪,造就了一大批治国理政的旷世之才。
曲阜之行,让李广斌在一次灵光闪现:为什么在幼教领域“洋为中用”、“西式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却没有人想到去“古为今用”,打造一个中式教育的现代“私塾”,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启蒙,学会做人德行、礼仪处事,奠定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呢?
就这样,一个注定能引起中国教育“石破天惊”的计划正在李广斌心中发酵和酝酿。他决心改良古代的“旧私塾”模式,创办一个21世纪的现代化的“新私塾”,为现代儿童提供一碗终身受用的心灵鸡汤。
然而,当李广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居然没有一人支持他。有的劝李广斌:“现在的家长,都不惜万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你搞私塾,教孩子德行、礼仪,一是不实用,二不见效慢,肯定不会有市场!”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李广斌开始了他的“私塾”革命!
首先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李广斌的老父亲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挥泪卖掉自己唯一的一所住房,将卖房款和所有积蓄交给儿子后,就和李广斌一起在外租了间简陋的房子居住。接着,李广斌在华中师大找到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中文系、历史系的教授博士们,创编教材和教法。首先他将茶道和《弟子规》整合,结合动画、图片、角色扮演和互动体验,创编了一套《蒙童礼仪》课程。接着他有模仿古代的《千字文》,创编了一套贴近现代生活的《国韵诵读》课程。教孩子的德行礼仪和国文母语。
为了营造私塾文化氛围,给孩子真实的心灵体验,李广斌费尽苦心:他在华师西门租用了一间2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全部采用古典风格,馆里供奉有孔子像、香炉,墙上挂上字画,外出定做了案几和蒲团,买来了手摇铃铛当上下课铃。
装修结束,李广斌请母校幼儿园的家长参观后征求意见。家长们一进教室,恍若时光倒流2000年前的古代私塾,个个觉得惊奇万分。一个家长突然蹦出一句:“孩子穿什么呢?教室像私塾,孩子穿着时尚,那肯定不协调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广斌似乎感觉缺少点什么?但又不知道缺在哪?如果孩子们穿上古代汉服,那一定能把“环境育人”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哪里去找古代汉服呢?市场没有卖的,只能凭个人想象自行设计。鲜艳了吧又不庄重,庄重吧又不童趣?布料选用绸缎还是棉布?帽子是做有辫子的还是飘带?李广斌没有任何经验借鉴,只能是先设计再看效果,当设计师第十二个款式穿在孩子身上闪亮登场时,他和聘请审定汉服的国学教授们眼睛几乎同时一亮。
最后,该给“现代私塾”起个什么名字呢?如果简单地叫“私塾”,显然不合适宜,也和现代教育格格不入?如果不叫“私塾”,那怎么去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自己的个性呢?那些天,李广斌凝思苦想,灵光闪现:“既然是儿童习练德行、学习国学的地方,其简称不就
是„童学馆‟吗?”当李广斌把“童学馆”的名字拿去征求专家教授意见时,立即赢得满堂喝彩!“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006年8月13日,李广斌第一家现代私塾——“童学馆”隆重开馆!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和教师,在古琴的伴奏下,开始了第一天的德行、国文的学习!
开业第二天,武汉各大媒体均头版大幅报道,全国媒体也纷纷追踪报道,而互联网上各大门户网站等转载报道达上万条信息。同时它也成为无数家长眼中一道靓丽的“育儿风景线”!开班半年多,先后有800多个孩子从这里顺利“毕业”,“焕然一新”地成为一个有孝心、懂礼仪的好宝宝,赢得了家长一片喝彩!
融资奇迹,打造全球化的童学馆!
童学馆刚开业时,媒体一片猎奇和质疑。但是中央台的百家讲坛推出于丹讲论语,一下子“国学”火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声越来越少,李广斌的员工和身边的朋友们也逐渐不说泄气话了,转而支持他的这个大胆的举动。随后的两年里,李广斌在武汉、大连、郑州等地开了6家童学馆。
为了做好童学馆的研发和发展,李广斌不仅将自己赚来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而且还借债几十万,正当李广斌在艰难经营时,社会上对“私塾”的交锋不绝于耳,李广斌创办的“童学馆”一下子卷进漩涡!尽管与李广斌洽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但大多被他委婉拒绝。他深知童学馆的事业,必须是有德行、热爱传统文化、有抱负有识之士来担当。如果贸然和一些追求功利的人合作,尽管眼前会有收益,但最终会毁掉这份伟大的事业!
此时的李广斌,才真正感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他一个人孤军奋战,势单力薄,到了2009年初,得不到社会理解和支持的李广斌,无论是课程研发还是事业拓展都举步维艰。正当李广斌感到精疲力竭时,机会竟如此悄悄降临!
2008年3月,李广斌在从深圳返回武汉。在飞机上,李广斌顾不上休息,竟在隔板上修改起童学馆的宣传折页。飞机将要降落武汉天河机场时,李广斌收起纸笔,却听到一个声音:“我可以看看你手里的东西吗?”
李广斌扭头一看,被惊得目瞪口呆。旁边坐的竟是中国幼教教父级人物——金色摇篮集团董事长程跃博士。在中国幼教界,可以说无人不知他的大名,旗下有70多家幼儿园,是中国最大的幼儿园品牌创立人,也是李广斌一直最为敬仰的人。李广斌只是在媒体上见过程跃,如今他却近在咫尺。2008年5月,兴奋不已的李广斌如约见到了程跃博士。
程博士开门见山:“你是否考虑过多利用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的最新成就,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动画手段去设计童学馆的课程,让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更喜闻乐见些?你考虑过让更多的孩子到童学馆来学习吗?比如说0-3岁的小宝宝,再比如说小学生?”李广斌摇摇头“暂时还没有想过”程博士接着说:“要想,要把你的3-6岁的课程扩展到0-12岁。要把这个德行教练的想法扩展到中国文化的教练。在中国学英语成就了一个新东方,而全球学汉语和中国文化,也一定能成就一个童学馆。现在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发展,未来中国文化一定会在世界上重新拥有话语权。如果我们能一起开发出一套0-12年的中国文化教育课程计划,那可是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业啊。”
程博士的点拨,一下子让李广斌豁然开朗!程博士欣慰地说:“做教育一定要有些理想。我决定投资,全力支持你做这件好事情。”
8年的辛苦打拼,结果却只用了15分钟的谈话,李广斌就得到了一笔几乎是救命的投资和精神支持!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这样的15分钟啊?!
在程博士的悉心指导下,李广斌不负重望,相继研发出了心之芽、人之初、艺国韵、文
曲星、智多星、艺龄童、背诵王、速读万卷、国韵作文、盲棋思维等十多门课程。
2009年2月,华师心理学院正式确定童学馆为“中国文化和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博导、院长周宗奎教授亲任课题组组长。
针对一些人对私塾的误解,周教授如此点评:“借助西方心理学的技术去传承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文化去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这是童学馆与现在国内其他私塾最大的不同。它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创新路子,很有时代气息。”
2008年12月,在英国BBC和美国美联社相继报道了童学馆后,李广斌接到第一个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美国现在学汉语非常热,我跟几个中文学校校长介绍了童学馆,他们在阅读了童学馆的网站后,非常感兴趣想加盟,希望你能给予我们特许。”这个电话,一下子点燃了李广斌在全球推广中国文化的梦想!
这位落魄到做家教糊口的昔日富豪竟从帮助戒除富家子弟网瘾中禅悟商机,从一个离异家长的“育儿自救”中邂逅灵感,古为今用地创办现代私塾,开发出做孩子“德行教练”这个巨大市场,从而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他面对人生滑铁卢的态度,以及他另辟蹊径的创业故事,一定会让无数创业者为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