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同课异构五篇

时间:2019-05-14 20:0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棉花姑娘同课异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棉花姑娘同课异构》。

第一篇:棉花姑娘同课异构

《棉花姑娘》同课异构听课随笔

高密市卞家庄小学 刘维红

高密一中教学管理区在二实小举行了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听了二实小刘炳娟老师和一实小岳凤霞老师执教的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棉花姑娘》,听后收获颇多。

从两位教师的说课得知,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两所学校的两位教师各自研究教材,各自备课,设计教学环节。在听课时所以不难发现,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有千秋,她们在每一个教学情景会出现的状态下都能巧妙地给予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设计另辟蹊径,努力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科学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执教中,两位教师都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中感悟课本内涵,并把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以获得学习体验。听完每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后,两位教师的个性和在课堂中的展示也非常地明显,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进行建构,模式和方法会各有差异,因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她们尽可能的设计适合自己特质的课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角色的担当不尽相同。

刘老师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进入角色,自己戴上头饰演小燕子,她那翩翩起舞的美姿和亲切和蔼的话语,使听者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岳老师更像一个导游,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动物王国,适时巧妙的旁白语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就不会出现如此生动美妙的课堂。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那么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像今天这样万紫千红满园春的景象。

两位教师都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岳老师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真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声音;真诚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认识;真正关注第一位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不光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心灵,教育学生保护小动物,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刘老师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引导并鼓励学生超越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鼓励学生超越教师、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教师挑战,实现创造性阅读文本。

二、教学方式上有差异。

1、导课环节

刘老师简洁明了的直接导入课题,读了课题后以“课文写了棉花姑娘的什么事呢?”激发求知欲,进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岳老师是以城里孩子很少见的棉花图片导入课题,如此美丽的棉花却得了蚜虫,引出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2、交流环节

刘老师在交流读书感知时提到:你通过读知道了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她会怎么想?假如你生病了呢?„„每一个问题都富有启发性和想象力。岳老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书:棉花姑娘生病了,她都请了谁给她治病?最后谁帮她治好了病?问题清晰,学生参与度高。前者注重小组、同桌的不同形式的读而后交流学习感悟,后者则以直观形象的蚜虫、七星瓢虫等资料帮助学生分辨益虫、益鸟和害虫,加入自己的情感来感悟。

3、拓展环节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刘老师戴上道具演一演将活动得以深化;岳老师则是以出示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中则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她们二人不是追求完美无损的课堂,而是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深入浅出,巧妙地调整教学程序,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同一般。

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两位老师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因而课堂上倡导民主,提倡开放,允许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好、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允许学生随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向教师、同学质疑,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是相当重要的,不断的反思、学习,不断的对教材进行深挖,把握课堂细节的处理,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同课异构,两位老师都体现出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总结和失败的地方;它给我们各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教学特色的舞台,通过上课和交流,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相互间取长补短,为提高各自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评课时张老师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各得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后所得的不仅仅是两个思想。

第二篇: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的内容采用不同构思备课并上课。“同课异构”是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以课程的教学为理论支撑点。“同课异构”大多是做研究用的,只能偶尔为之,但在同课异构参与的过程中,不管那种形式,“同课异构”无疑是提高授课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钻研教材、独立分析处理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意识、教出个性的一种高效教研方式,也是提高语文教师驾驭新教材的佳径之一,值得尝试。

。“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老师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同一节课的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画面。

活动亮点:

一、授课教师导课形式多样,显现教师各异风采。

二、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全面性、层次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

肖开平:

昨天和今天闫琪老师分别在八(2)班和八(1)班上了两节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示范课。这两节课闫琪老师施展自己所长和特色,向我们展现了既符合“生命课堂”理念而又娴熟高效、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这两节课在两个班上,而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属于典型的同课异构,又是闫琪老师对自己的大胆挑战,从这两节展示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充分展示了闫琪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个人教学风采,显示出了她深厚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这两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闫琪老师能娴熟地掌控整个课堂节奏,可以说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八课《台阶》这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和揣摩才能清晰地理解父亲形象和性格特征。闫琪老师对这两节课的处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台阶”和“父亲”的辩证关系为主线。这两节课我总结了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强。我们凡是听过闫琪老师课的,无不佩服闫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驾驭掌控能力。为什么她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我认为是闫老师对文本独特而敏锐的把握,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层层深入的感悟。例如在八(2)班上的那节课,在探讨父亲是看重台阶的实用功能还是看重台阶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闫老师要求学生从父亲的外在表现去捕捉父亲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求在分析时有理有据。这里闫老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剖析文本,思考父亲为什么那么重视台阶,让学生深入揣摩父亲内心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有新意,有突破。闫老师的两节课设计上有亮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感。整体性体现在不管是开篇导入,还是梳理文章结构,合作讨论,闫老师的两节课都始终围绕主要问题以一贯之;而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流程分为若干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不仅有“热身”“头脑风暴”“大显身手”,“拾级而上”等环节创设,还有归纳提炼。例如在研讨父亲的性格特征时,闫老师先是追问父亲为建台阶做了哪些准备?这些准备有什么共性?从中又反映了父亲什么心理?能不能结合文本提炼出父亲特征的关键词?一路下来,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三、化解重难点的能力强。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有感情朗读是重点,如何让“有感情朗读”这一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闫老师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特别注意将指导朗读与感受、体会、想象、点拨、相结合。例如在八(!)班上的那节课,在研讨第一部分中哪些事件和场景是紧紧围绕台阶和父亲展开的问题,闫老师让学生先默读1—9段,再让学生挑出重点段落朗读,让学生揣摩第二段中的“一下子”、“还没”、“太”,五段中的“轻飘飘”等字眼,从中逐渐提炼出“台阶见证了父亲的劳累和幸福”的结论。这样的处理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也体现了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翟博云:

(一)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闫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还是赏析形象,探讨主题都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就是很小的细节,比如课堂回答问题都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

尤其是能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如“本文为什么以台阶为题”这一既有过渡又有深度的问题,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抓住全文关键的一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本文的主题和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让合作探究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能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进行恰当的点评。

这节课闫老师始终都在巧妙使用“点评”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点评,她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利用点评,她与学生一起对精选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对父亲这一典型形象的把握;利用点评,她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主题,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点评,她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本文作者对父亲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点评帮助她实现了与学生的对话,可以说恰到好处的点评“点”亮了她的课堂,让她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功力与魅力。

彭爱娟:

听了闫琪老师的《台阶》,我真的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令我佩服和思考的地方:

一、过硬的业务素养令我折服

首先同样一篇课文,闫老师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授课,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本来已经是个挑战了,但是她还要在从没接触过的班级教授,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是,她做得让我倍感新颖、十分佩服。我想这绝对不是几天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闫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教学潜心研究的结果。这种素养需要积淀,需要智慧的思考!

两堂课,不论哪一堂课,也无论是在怎样的班级,她都是把学生的心拿捏得很准,整个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特别是追问和点拨方面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想这不正是生命课堂的最好诠释吗?很佩服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火花,这是对生命最好的体会和思考。

二、游刃有余的教学过程令人叹服

听闫老师的课,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整个过程都是在欣赏学生被老师引导、点拨后的精彩呈现,整个课堂师生间思维的碰撞不仅仅是星星点点的相遇,而是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且能回到文本中找到依据。

整个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设计了独学、群学这样的环节,既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也教学生养成了互助合作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闫老师的课堂上有了非常成功的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贯穿课堂始终的新理念令人信服

闫老师的课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贯穿始终。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点拨学生自己思考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不是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了“读”“思”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思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

以上便是本人的听了闫老师课之后的一点感悟,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点。

廖一鸥:

1、极富亲和力,思维活跃,颇有诗意,声调平和,感情细腻,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2、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打造富有个性的课堂;

3、懂得欣赏欣赏,极力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4、课文篇幅长32自然段,主题深涉及到当时中国农民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闫琪老师引导学生理顺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有利于学生领悟主题;

5、闫琪老师让学生先走进父亲,然后感受父亲,最后理解父亲,充分的展示了闫琪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素质和教学才能。

建议:

1、如果能够引领学生更深的走进父亲的心灵世界,加深对父亲那一辈人的理解,并思考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其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效果会更好一些!

同课异构话语文 评课就是评自己

——《太阳是大家的》评课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参与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机会。在这半天的学习之中,一个个思考的瞬间,一次次感动的刹那,源于两位老师和孩子们带给我的太阳般的温暖。

套用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评课就是评自己。”因为,在评课之中,我们在评论课的价值取向时,掂量的其实是自己所秉承的课程宗旨;我们在评议课的实施策略时,反观的其实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我们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是自己所信奉的质量内涵。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现针对两位老师的《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两位老师的整体教学流程来看,课前进行了细致的文本研读工作。两位老师都抓住了诗歌的第2小节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精心地赏读,注重了重点词语“洒、拔”的理解,在赏读之中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从周老师的课来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只是作为赏读的引子,第三小节是过渡,第4小节是全诗情感升华的高潮点。特别是周老师运用一篇多带,给学生们了拓展了《地球只有一个》这首小诗,升华了诗歌主旨之处,还开拓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而这正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拓宽教材的一个体现。

二、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下的语文本体已由“写的什么”转向了“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也正是这个。两位老师显然十分明确这一点,课堂并没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诗歌内容之中止步,而是抓住了诗歌第2小节的文本留白之处,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从而内化了文本的表达形式。

“瞧,太阳在一天中还做了哪些好事?”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语言内存,知道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提升的。

崔峦曾指出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的同时,落实听、说、读、写,也就是语言的积累与语感的训练。透过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让课堂的当下展现出学生的生命张力之美!

三、润物无声的细节智慧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细节处理的智慧。

比如,孟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运用温柔细腻的语言在引导着学生们学习。“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这篇文章很美,老师想把它读给你听,行吗?”“我觉得你们一定读得更好。”

比如,周老师的“我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表现。”“清楚了吗?开始吧!”“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特别的团结一致,心都是齐的,要读一起读。”“将这个字在你书上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幽默的语言中暗含期待,评价之中饱含要求。还有周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让课堂更加的简洁、干净,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四、商榷之处。

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第2小节中的“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这句中的关键词“洒”的理解与朗读时,老师们从太阳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值日洒水与浇花去理解体会“洒”的意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种生活中的“洒”与文本中的“洒”所表达的意蕴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吗?我想文本中“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透过“洒”让读者体会万物受太阳普照的恩惠,感悟太阳的温暖、无私、慈爱。这个教学环节是否可以处理的诗意一些呢?

总之,一节好课,如同一篇好文章,有开篇之新颖,有重点之突出,有过渡之自然,有高潮之迭起,有结尾之余音。感谢两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在评课之时,评价了自己,反思了自己。

谢谢大家!

2012年5月17日于长丰庄墓

第三篇:同课异构

上午一口气听了三节语文课,有“三同”:同年级,八年级;同样的课,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同样的课堂设计:自由读——讲解“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对比与“借景抒情”——练笔2008年那场雪。

想起去年下半年我校的一次教研活动,叫“一课三上”,有“两不同”:教师身份不同,一位是科学老师(从前教过语文)、一位是初中语文老师、一位是小学语文老师;背靠背备课,课堂设计各不相同。

前者叫“同课同构”,后者叫“同课异构”。

“同构”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好的课堂设计的推广,或者叫“资源共享”,尤其适合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异构”展现不同教学个性,诠释不同教学理念,便于互相学习。

从教研的角度,“异构”具有“同构”无法取代的研究宽度和深度。教学本来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长期“同构”,会泯灭个性,况且,从学生的角度,学情有别,也无法“同构”。从课堂生成的角度,本来就有无限的“不确定性”,何来“同构”?如果“同构”,就钻进了别人的套子。我们语文老师最容易进两个套子,一个是“教师教学用书”,一个是名家“教案”。

“异构”需要教者独立思考,独立钻研文本、设计教案,这是一个成熟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当然,在“独立”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包括“用书”、“教案”在内的资料。现在的教学有着太多的“同”,有着太多的“我”在复制。我们高唱“集体备课”,我们欢呼“资源共享”,但请牢记:我们一不留意,就会在这歌声中,在这欢呼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真我”。

好在今天的三位老师在保持“同”的同时独守着自己的个性。比如,第一位老师多了些对词语的推敲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第二位老师有很多令人佩服的精彩讲析;第三位老师则对文本有令人欣慰的深度解读。

摘要:

“同课异构”致力于目标设置、切入角度、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研究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而“异课同构”则有利于教学思路的明晰、教学策略的验证、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关键词:同课 异构 异课 同构

“同课异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在语文教学中,“异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学目标求异。对语文课来说,课文文本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给教师提供了见仁见智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在重难点的确定上,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例如《天上的街市》,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有的教师侧重于想象的生发,引导学生产生各种奇思妙

想;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在不背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允许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

2.切入话题求异。语文课的切入话题是同课异构的重点之一,可以说没有话题的选择就没有同课异构。例如《孔乙己》的教学,可以从孔乙己的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可以从众人的“笑”入手深入剖析,也可以从旁观者“我”的角度入手来解读课文。有一位教师甚至别出心裁地从对孔乙己“手”的几次描写切入,引导学生去把握人物命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切入话题的选择上体现最为突出。

3.教学流程求异。教学流程的求异是最为外显的,有的人喜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的人喜欢设置悬念问题引路,有的人喜欢直入中心深入探讨,有的人喜欢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教学中,只要教学流程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是值得提倡的。

4.活动方式求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方式也是“求异”的重要层面。有的教师喜欢精辟的讲解,有的教师善于抽丝剥茧的追问,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教师重视小组学习、伙伴学习。不同的活动方式,课堂的气氛也不一样。有的课堂热闹非凡,争先恐后;有的课堂严肃沉静,学生深入思考;有的课堂活动丰富,唇枪舌剑。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的活动方式,就是有益的。

求异的角度和方式当然不止上述四种。让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从不同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和活动方式,给教学研究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样本,这是“同课异构”的追求。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同课异构”的本质是比较研究,也就是通过对“异构”现象的深入研究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异构”所展现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对“同”——教学规律的一种追求。我们之所以开展“同课异构”是因为我们不断地追求语文教学之“大同境界”:充满“语文味”的文本学习,生动高效的教学模型,师生互动的多边对话,沉静深入的思维活动,精彩纷呈的交流辩论„„

既然如此,出于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风格的探讨,我们又何妨开展一些“异课同构”活动呢?所谓“异课同构”,就是在不同课文的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营造类似的课堂情境,追求一致的教学风

格。如果说“同课异构”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在比较中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异课同构”则有利于验证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入研讨教学模型的建构,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异课同构”活动呢?

1.同类文体的教学思路“同构”

同一文体往往在写作风格、整体思路、语言特点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文体特点: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波澜,议论文强调摆事实讲道理,小品随笔常常下笔从容心境淡定„„同一文体的教学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可以通过“同构”的方法对同类文章的教学思路进行研究、探讨、验证。例如,古典诗歌教学都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都重视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曹操和毛泽东虽然时间上跨越千年,但是他们所写的诗同样大气磅礴,在构思的角度、形象的塑造、诗情的表达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通过“感知形象—领悟诗情—知文论人”的思路进行教学。

2.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同构”

在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 “热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构、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责任。在教学中,可以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异课同构”活动对假设进行验证,深入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例如,针对学生不会品味作品语言,不能主动去感悟体验作品的精妙之处。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策略:①朗读课文,在抑扬顿挫中体验; ②寻读佳句,在圈点勾画中体验; ③评点妙处,在互说互评中体验;④生发想象,在情景意境中体验。通过“异课同构”,不仅可以检验这种策略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考察该策略在不同特点的文章教学中效果的差别,有利于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

3.致力建模的教学方法“同构”

建构有效改进师生互动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众多语文教师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于永正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等无不是这些著名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在模式建构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理论探讨、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和推广运用等各环节,在此过程中,开展基于课堂模式的“异

课同构”活动不仅是对模式的检验,也是模式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实验教师群体的“异课同构”和教师个体的“异课同构”,不断地探求模式运用的方法、技巧,寻找模式存在的瑕疵,使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4.追求诗意的课堂意境“同构”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追求一种语文的诗意,创造诗意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性灵能够得到滋养,能够体味到语文的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可以从“诵读品味”“举像入境”“移情体验”“独特感悟”“传承文化”“激活想象”等角度入手开展“异课同构”,创造出一种自由对话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从而达到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在精神层面的沉浸和交融,感受到语文的诗意和生命的愉悦。

5.立足个性的教学风格“同构”

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打上自己的鲜明的烙印,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异课同构”。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于漪的循循善诱、魏书生的奇招迭出、李镇西的不拘一格„„都是教学个性不断强化,教学风格不断凸显结出的硕果。可以说,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就必须扬长避短,不断强化自己教学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教师个人的“异课同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致力于目标设置、切入角度、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研究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而“异课同构”则有利于教学思路的明晰、教学策略的验证、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要认识到在“异构”中,“同”也存在于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遵循的规律、采用的方法之中;在“异课同构”中,由于教师教学个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过程和结果的“异”客观存在,而且这种“异”正是我们要加以研究的关键节点。既要努力在“异构”中求“同”,也要努力在“同构”中求“异”,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参考书目:

1.《诗意语文,追寻生命化教育的境界》 王崧舟 wangsongzhou.blog.zhyww.cn

2.《思辨·行走——我的语文生活》 杨树亚 语文出版社 2009年12月

3.《课堂模式论》 查有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2月

4.《活动教学原理与方法》 潘宏建 孟凡丽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8年12月

一、什么是“异校同构 同课异构 一体教研”?

异校同构,是指召口中学分别邀请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孙娄中学、梧台中学、路山中学等学校的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获奖者、教学新秀等优秀教师,同召口中学的教师执教同一节课。同课异构,是指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一体教研,是指“备课、说课、作课、观课、评课”紧密结合,流水化作业,实现了五个环节的一体化教研活动。

二、“异校同构 同课异构 一体教研”活动开展的具体做法是: 有计划有组织的邀请临淄区各初级中学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获奖者、教学新秀等优秀教师,同召口中学的教师执教同一节课。同时邀请各校优秀教师参与“说课、作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

比如,11月26日,召口中学邀请实验中学、外国语学院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于宪平、朱丽娟、李新凤、崔莹、边秀珍、耿伟华等优秀教师到召口中学同本校教师王霞、窦志恒、崔金花、崔玉堂、郭鑫、张翠芹一起进行“同课异构”,同时邀请梧台中学、路山中学的优秀教师参加观课、评课活动,并邀请临淄区教研室王良才主任、李世锋书记现场指导。召口中学统一组织安排,上午通排语文、数学、外语各四节课,下午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小组,分别进行集体评课活动,评课之前,先由执教教师进行教后说课,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然后大家进行深入的评课交流与探讨。

召口中学同时安排六台摄像机对整个“异校同构 同课异构 一体教研”活动全程录像,并在第一时间上传至校园网,为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与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源。

活动结束后,召口中学的主讲教师要对照录像资料写出自己的课堂实录、说课材料及教后反思,其他同学科老师要根据个人听课的体会及集体评课的感受,写出自己的评课材料。

截至目前为止,召口中学已经分别于12月2日、12月3日、12月8日、12月9日进行了四次“异校同构 同课异构 一体教研”活动。目前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语文、数学、外语,同其他学科间周交替进行,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根据教学实际进度轮番上阵,该项活动已经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校教师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对于“如何备课、如何作课、如何观课、如何说课、如何评课”都有新的认识,都有新的收获和提升。虽然大家感觉有些辛苦,但确确实实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大家“忙并快乐着”!

三、“异校同构 同课异构 一体教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以下积极作用: 第一,为召口中学教师的对外交流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使大家在与优秀教师的同课异构和集体教研中,以智慧碰撞智慧,以思想砥砺思想,达到了资源

共享,借智成长的目的。

第二,使召口中学的教师能够在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接受到临淄区一流教师的示范与引导,有利于召口中学教师集体教研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同时也是落实临淄区“三课型”构建的重要载体。

第三,在“备、说、作、观、评”一体教研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形成鲜明的个性教育特色,利于培养个性教师,有利于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第四,详尽的录像资料,记录了大家在教研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每一个细节,为召口中学教师的深刻反思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可以对照录像清晰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从而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自身快速有效的成长。

四、“异校同构 同课异构 一体教研”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 第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召口中学的教育

教学质量。

第二,积极构建起具有召口中学特色的“三课型” 体系,打造高效课堂。第三,积极构建起具有召口中学特色的“生命课堂”体系,让课堂焕发生机

与活力。

从同课异构走向异课同构

经历了一番同课异构,渐渐明白它的价值——追求文本细读,以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驾驭教材,打造属于自己的教材教法,形成个性的课堂风格。

这学期,学校提出了“异课同构”,禁不住要问,语文异课同构落脚点呢?面对不同的文本,如何探求相同的课堂框架呢?说实话,当时有点晕。

恰好手头正应老师嘱托写一个轮训感言吧,茫然中发现,那时第一堂的亮相课是根据古诗词、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寓言成语故事类、口语交际和习作类加以区分,每一类均选择了两篇不同的课文,当时没有要求同类文采用相同的结构组织教学,目的是探求同类文章的不同教法。于是乎,发现此类区分也可以作为异课同构的模板,课文是不同的,但可以去尝试用相同的框架去构建课堂,如此定可熟练掌握某种教法,形成较为熟练的教学技能。

今天早晨,翻阅了《小学语文教学通讯》第7、8合刊,竟然也看到了异课同构的词眼,而且是大篇幅的报道。有诗意语文的追随者生力军王自文、彭才华的课堂实录,教材分别为《生命的壮歌》、《凡卡》。后面乃是特级教师林莘的长篇评论,题目为《感性陶冶,诗意语文的深层结构——解读《生命的壮歌》、《凡卡》的异课同构》。初看题目,《感性陶冶,诗意语文的深层结构》顿时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在轮训时,琢磨了王崧舟的课堂,有一种感受很强烈,也把它写在了个人博客中,那就是王的课堂很善于把语文的模糊性转变为一种感性的存在,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魅力。只是后来,我便没有在深入去探究王是以怎样的方式实现这种转变的呢?但现如今看到“感性陶冶”这样的词汇,心里边是有感觉的,没想到自己的认识得到了特级的谋合,自然是非读不可了。

从“象”的同构:还原与兑现,到“境”的同构:叠加与渲染,至最后的“情”的同构:投入与回味,概括提炼了诗意语文的“象”、“境”、“情”三个特质,既有深度,又简洁明了。这样的见解肯定为许多诗意语文的簇拥者找到了膜拜的理由,前进的方向。但心中仍有一疑虑,在王自文和彭才华的课堂中,在“象”的还原与兑现,“境的叠加与渲染”,“情的投入与回味”中,学生自然地徜徉在文本的文字与精神世界。可是,仍禁不住要问:现在语文教学重量级关注的“怎么写”体现在哪呢?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了,精神世界丰满了,就不需要学习如何表达了吗?这是实录有筛选的原因,还是王、彭两位名家没能跟上领军者转变的步伐呢?(如果细细关注王崧舟课的老师一定知道从《慈母情深》一课后,王崧舟其实已经开始在诗意语文的课堂上寻求文本表达方式的教学方法了。)

但不管怎样,还是敬佩林莘的见解,从中也探寻到了异课同构的另外一种价值,即以自身以形成的教育风格或者思想流派去驾驭不同的文本教材。如果同课异构侧重于教学技能的形成,那么异课同构侧重于教学思想体系的完善。

当然,无论是同课异构还是异课同构,都是一种尝试,对于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思想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由此看来,“同课异构”并不像一般所说的“一文多教”那样简单。“同课异构”的“异”不止是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更是指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换句话说,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异”

是外在的“异”,而教学内容的“异”是内在的“异”。因为教学方式的“异”终究取决于不同教学内容的甄选和不同教学价值取向的判断,也即“教什么”先于“怎么教”。我们国家的语文教材长期以来采取的是“选文”的编写方式,“教什么”自然就牵扯到怎么样来利用“选文”的问题。王荣生老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将“选文”鉴别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别。“选文”功能的不同定位,实际上就指向不同教学内容的构建,是不同教学价值取向的体现。王老师对于“选文”功能的鉴别,与他最近几年来一直呼吁的“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是内在呼应的。中学语文界也愈来愈发现,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的确立,只是在教学方式和策略上翻新,依然不能解决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

当然,对同一篇“选文”的功能定位,也不能仅固化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之一种上,到底是定位于“定篇”还是“例文”,必然要审读具体文本的特性,但这不是判定这篇文本的功能和价值、确立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到他们的具体认知困惑,即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情。比如《皇帝的新装》,这样一篇经典作品似乎应该按“定篇”来教,而学生大多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对其内容熟稔于心,鉴于此,把它当成“用件”来处理,也不失为一种灵活的选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同课异构”的“异”终究要根据“学情”而定。换言之,“同课异构”的另一面即意味着“异课同构”,不同教学内容的确立,不同教学策略和方式的选择,实质上已经成为不同内涵上的“课堂”,但最终还都是落脚在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上。这也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殊途同归”吧。

总之,语文学科与数学等学科有很大不同,数学等学科有相对严谨、外显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体系,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同样处理一篇“选文”,十个语文教师可能有十种不同的理解,课堂呈现的教学内容也各不相同。如何确立有效的教学内容,如何促成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这不只是课程专家和教材编写者的事,还要靠语文教师在“异”与“同”上作出智慧的判断,以建设性的教学实践为“重构语文教学内容”作一点一滴的积淀。这也许就是“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的教学研究价值所在吧

我们诚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唤醒大家对阅读教学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理解教材,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和儿童成长的最佳途径。今天的同课异构给我几点启示:

一、语文课是人生舞台,在舞台上老师们展示生命的精彩,体现人生价值。三位老师用很短的时间备出的《九寨沟》让我真切感受到:人与课的融通,心与课的交汇,情与智的聚合,教书与做人的一致。三位老师课上每个动作,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们,我爱你们。她们的课平实中颇感厚重,淡雅中似觉深沉,求同中力求创意,课上完,仍有余音、余韵、余味。

二、阅读教学做到有长远的心境,实现更高水平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智慧流淌在教学现场中。对一篇篇课文来讲要有整体的感知、局部的分析、细致的品味,《九寨沟》构段完整,结构特点明晰,很容易整体把握。但每个人对目标的落脚点找寻各不相同,所以教学点也不尽相同。在感受九寨沟景观时,对美的感受大家都抓住了,但有的地方还不够精准,指导朗读也不到位。特别在教法的

选择上上还比较单调,也有点蜻蜓点水。在这里我要强调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教出重点,教出趣味,教出文化。同时,还要重视四个基本方面:(1)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2)学会默读,学习朗读(3)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4)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5)突出段落训练。

三、语文教学是根深叶茂的语文事业,语文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本,要立足于学生生活之本,语文要有生命活力、张力。兼顾现在和未来,立足于传统和现代,不管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异课异构,我们必须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内行水上,自然成波”因而,我们要努力探寻阅读教学文化意蕴,让儿童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真正成为母语文化熏陶的中国人。

四、教师要基于对教材改善、基于对学情的深刻灵动把握、基于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上,穿行或牵手教材文化。好文章是要好好地细细地品味,读书一定要有感觉,一边读一边想,一个字也不能放过。语文教学促进人的发展功能尤为突出,但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元素阻碍人的发展。要记住为什么教?为成人而教,关注学生今天的得失,关注学生明天的幸福,为学生生命的全程发展奠基护航。教什么?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让学生获得应对内外部世界的各种挑战的本领。怎样教?三个关键词:自由、正义、秩序。

总之,精彩的课堂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对教材深入细致别出心裁的研读,来源于教学创意的实在、新颖独特,来源于教学设计艺术的勤奋探索。感谢三位老师的辛劳。

让阅读教学成为伴随儿童生命成长的智慧之树,让我们成为一个个育树人

教学活动,始终离不开两种教研的形式,一种是同课同构;一种是同课异构。几乎是我们走上教师的岗位起,我们就一直做着同课同构的工作,在模仿中学习成长;同时我们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思考,于是我们又在同课异构中进步提高。

对于课堂而言,有三个基本的元素:文本、教师、学生。借助文本,实现师生的互动、交往是课堂教学的的本质。所以,有人说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次次生命互动的过程。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师生借助文本的对话,跌宕起伏,精彩不断,经历着思维的洗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迪智慧、学会交往、健康成长、实现生命的润泽。

异构正是这种生命本真的体现。我以为,异构之异,是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个性的创造之异;是老师与学生在生成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机智之异;是在于教学的过程中心灵相通相融而情景交融之异;是在于教学过程中达成目标的顿悟之异。

充满个性的创造,让同课的课堂“异”出诗意。

闪动-评论。有关性的?情感故事视频。

一节课的构想,就像一首乐曲,呈现什么样的旋律,处决于教师的个性化的创造。其实,我喜欢用创意这个词。创意从字典从翻译过来,就是创造一个意思,创造一种意境,创造一种意向或对某种认知有独到的见解等。它包含了动态的创造性过程和静态的具体构思。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创新上,即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新方法,新思路甚至新问题。

同课异构,就是教师呈现自己个性,实现自己的创意,达成课堂的诗性的过程。

“异构”在导课之时,或小桥流水低吟,或黄钟大鼓的铿锵,丝竹有声。

如《桥》课的导入,夏冬老师说雨,而后知洪水,析洪灾,最后品评老汉;福雷老师则扣桥,说小桥流水之恬静,引洪灾之乱,最后品评桥之于生的重要,树老汉之高大形象。两种异构,都达到了让学生的情感在开课时经历一次起落,让情感之线由松而紧,由紧而急、而迫,都实现了披情而入文的效果。

闪动-评论。有关性的?情感故事视频。

当然由思辨导入,让导课直接进入*,将文本的矛盾冲突开门见山似地交给学生,也是一种异构的形式。如一开始就可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出现最多的三个名词:桥水老汉。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洪水成灾造成死亡逼近--木桥求生终成生命之所望--老汉如山的镇定牺牲小我而成大我”。

再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三种导入方式,让课堂呈现恢泓的诗意。

一种是从主人入课,找到课文中描写黄河主人的那段话,然后有这一主线去析文披情,这是一处哲理式的导入。

一种是从黄河入课,先体验黄河之险,再去感悟在险之极处的黄河上行船的主人之实,这是一种情境式的导入。

一种是从羊皮筏子入课,由轻的羊皮筏子空着的时候,一只手就可以旋转,让学生试想,如果上面坐着人会怎样?而如果行使在黄河上又如何?去全面感悟文本,休味黄河之魂,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导入。

《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由诸葛亮这个人物入手,是调动孩子的知识积累,品评人物让孩子们有一种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故事味浓,情趣盎然。

而从“借”字入手,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分析“借”字之妙,展开在文本中的探究,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能让孩子从中体会母语之美,人物之情与智,课堂充满睿智与灵性。

导入的精心异构,为课堂出现的*,作了很好的铺垫。

异构在*跌起之处,或披情入文,或激智生慧,复沓涵泳。

一节课如同一篇小说;一首乐曲,行文处,行曲处皆有*。在*处最能体现创意。

如《桥》之课,当老汉与小伙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其实是爱子与爱民之间的选择。老汉其实爱儿子,但是他更知道自己的责任,百姓的生命超越了一切。这是一次情与理的思辨;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福雷老师巧妙进行两次的解读,一次是老汉与小伙子,一个是支书,一个是党员,让学生体验党员之责任;第二次再回来,让学生明白父子之实,思辨情感的冲突。感情的两次激荡,实现情感的牵移。

不过,如果是我,我想也可以直接点明,在第一次时,就把父子的关系抛给学生:可是,他们是父子啊?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从文章中找着相关的词。我想,这样似乎也可以达成披情入文的效果。

今天的《丑小鸭》教学中,一段体会丑小鸭在家里受到“哥哥姐姐咬她,公鸡啄她,赶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她”让她感受到孤单,从而决定离家了走。洪敏老师用丑小鸭离开家时,给自己写日记的方式去体验;贺莉老师先让孩子想象,在丑小鸭吃食的时候玩耍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大家是怎样对他的,最后问孩子:丑小鸭离开家,她想寻找什么。都达到了超过预见的效果。高年级的孩子体验到:“丑真的是一种错误吗?”责疑;以及在这我没有温暖,我多么渴望温暖的愿望。而低年级的孩子刚在寻找什么中,呈现多种思考:寻找亲人、寻找朋友、寻找幸福、寻找理解。这正是异构的殊途同归啊。

在体会丑小鸭的追梦记不放弃时,洪敏老师选择了安徒生的原文中,对丑小鸭在冰面是奋力划水的描写,极力体验丑小鸭为了梦想记不放弃的努力;而贺莉老师则是用语文的方式进行了这样的说话设计:看到美丽的白天鹅,丑小鸭惊喜极了,喊:啊,真漂亮!丑小鸭羡慕极了,想:。

有了句型,孩子们有话说,达到了同课异课的课堂效果,让课堂上呈现了异外的*。

异构在结课明理之处,或闻之顿悟,或思之叩问,余音绕梁。

《桥》课的结课,我想用诵读结课。配乐读最后一段,一读,师引读,白发老人来祭奠自己的爱人与孩子二读乡情们来悼念老支书与他的儿子三读村子里的河水在风中怀念老人与他的儿子四读,老支书用他的爱,让生命之桥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读完结束,让对老支书的腼怀之情从这四次诵读中去感悟,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课。

《长城与运河》中的结课。我是出现了中国地图:用课件制作了一个动画,图中的长城与运河在跃动,最好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厚重而充满生命。我说: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

这是把对长城与运河的认识,形象地提升到民族的精神上,提升到一种文化,这样的结课是深度的探究。

“异课同构”观后感

作者:郭徽(长兴)日期:2008-3-19 22:04:00

0

“异课同构”观后感

今天我校与横沙中心校举行了异课同构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我校吴春花老师和孙学妹老师上了两堂精彩的课。

吴老师和孙老师分别上了《人家仙境九寨沟》和《西湖名堤》,这两篇课文都是写景的名篇,也同时放在一个单元之中,选取同一类文章但又有自己不同的结构,我想这正是对异课同构最好的诠释。两位老师的课上的精彩极了!已经教学一年的我深知写景文章不好讲不容易讲的吸引人,但是听了今天的两堂课让我感觉免费旅游了一番,不到九寨沟我已经领略到了九寨沟的美景,没到过西湖我已经知道西湖为什么那么有名了,我想小朋友的感觉肯定跟我一样,这正是两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听完这两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两位老师虽然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但是对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却是游刃有余,课件做的很详细,而且对小朋友理解课文起到了帮助作用。比如:吴老师在讲到把九寨沟的一个湖比作宝石时在文字旁边出示了一颗宝石,这让从来没有见过宝石的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比喻的好处。

2、课堂中处处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现代化的语文课堂应该是 “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充满语文味。这两位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对课文自然而然理解,通过朗读感受美景。不仅学生读,老师也读,老师深情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体验到朗读的乐趣。两位老师处处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孩子,吴老是总是说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孙老师说选择你感兴趣的读。

3、教师的语文功底很深厚。

两位老师的语文功底是值得我们这些新教师学习的。字正腔圆恰到好处的朗读,挥斥方遒刚劲有力的粉笔字,整齐有秩掌控有力的课堂调控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让我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我才能把课上成这样,什么时候我的学生才能这样听我的指挥,我想这都是我值得反思的。

记得有位名师说过一句话:“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当上名师,但写一辈子反思一定能当名师”,由此可见,反思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方法,比如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希望学校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成长的更快!

第四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观课体会

拦隆口镇西拉科学校李生菊

5月27日有幸观摩了张永秀教师(甘河滩中心校)和陈老师(西宁市贾小庄学校)的课堂教学,在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的课堂教学中欣赏到各自的教学风采,对我的教学又很好的导向作用。她们的课堂各有特点,具体如下:

成功之处:

1、都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

2、都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交

流、验证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丰富又活力。

3、都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不同之处:

1、课堂结构的不同设计,张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学习目

标和要求,边学边展示,而陈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展示“课前小研究”;

2、张老师的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出

知识,当学生有了理论知识再来解决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

回归于生活的理念;陈老师 设计的联系又很强的延展性。

3、张老师还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值的研

究及化曲为直等知识的渗透中有体现。陈老师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从这次活动中,我感悟到精彩的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一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五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辰阳明德小学张琼

2014年3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我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听了米老师和曹老师的课,这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每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同课异构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上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突破常规,实现效果最佳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两位老师的课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

确,为教学服务。老师们在课前都准备的比较充分,能深入地了解学习的学习情况。然后制定了详细地、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教材,一次一次地研究,改进,最后展示了一堂都精致的课。一步一步地教学,一环环地紧扣,让我感觉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做了详细地准备,每一步要做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很明确。所以,让我感觉到组织教学的重要性,备课时应注意更多的细节,从哪一方面入手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

印象较深的是白云小学曹老师的课,他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合作学习博得满堂彩。开头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主题。出示2012年和2014年日历,让学生认真观察,完成导学案中的趣味自学,快乐探究。老师是一个引路人,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在教记忆大月,小月时,他用了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做得非常好。除此以外,课堂中的提问,鼓励的语言,也是非常简练,很有启发性。听了曹老师的课让我真正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亲身去理解,去发现,去探索,才会更好的掌握。

还有辰阳明德小学的米老师,正确地处理了主导和主题的关系。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导入新课,非常有意义。她主要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学生自己能探索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的,教师不引导。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出现分歧。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六环节,一环扣一环,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还有米老师板书简洁,字迹工整清楚,设计的自然合理,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对重难点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的课真正体现了课改的新模式和要求。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那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改教学工作中。

下载棉花姑娘同课异构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棉花姑娘同课异构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近日,常乐小学深入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鼓励全校教师比学习、重研究;比历练、提素养;比师能、促提高。课堂是教师和学......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

    同课异构

    专家引领校本研修之四: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同课异构”;二是“校本研修”。 顾名思义,就是以“同课异构”为组织形式的一种校本研修......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自己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 ——西区沙小语文科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为推进学校个性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近日,西区沙小举行了中年级同课异构展示活动。 以中年级......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各展风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广武小学和三趟墩小学联合组织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次活动由广武小学和三趟墩小学......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生成教学 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有效课堂的实效性。3月,xxx中学开展了各学科组“同课异构、生成教学”四个一推进有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