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名人小故事[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20: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你不知道的名人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你不知道的名人小故事》。

第一篇:你不知道的名人小故事

学习篇

【学无止境】

孔子论死而后已 有一次,子贡对孔子说:“我已厌倦不停地学习,很想去辅佐君主,那样可以得到休息。”孔子听了,温和地对他说:“你读过《诗经》吧,《诗经》上说,‘每天要勤勤恳恳地去侍奉国君,而且态度要温顺恭敬,办事要小心谨慎。’辅佐君主是很难的,怎么会得到休息呢?”

子贡想了想,继续向孔子恳求道:“那就让我停下学习去侍奉父母吧。” 孔子仍然和蔼地对他说:“《诗经》上说,‘一个孝子是永远不会停止做孝敬父母的事情的。’侍奉父母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哪里会得到休息。”

子贡听了,又说道:“既然这样,那就让我停下学习回到妻子身边好啦。”

孔子笑了笑,说道:“《诗经》上说:‘对自己的妻子要多加疼爱,对家里的兄弟也要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整治好。’可见这也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

子贡看了孔子好一会,说道:“那么,就让我停下学习去结交朋友好啦。” 孔子对他说:“《诗经》上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同时在交友中还要注意仪表的庄重。’交朋友也很难,更需要认真对待。”

子贡有点火了,说道:“那我回家种地,这样可以得到休息了吧?”

孔子说道:“《诗经》上说:‘就是到了冬天,农夫们也是白天割茅草,晚上搓草绳,还得赶急盖房子,新年一开始便又要忙于耕田播种了。’耕田种地是很辛苦的,一点也不能懒惰。”

子贡无可奈何了,便冲着孔子说:“这样说来,我就不能得到休息了吗?” 孔子站起身来,指了指窗外,严肃地说道:“你看到远处那大大小小的山丘了吧,它们多么像坟墓啊!你现在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休息了吧?”

子贡恍然大悟:“老师,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孜孜不倦地学习,奋斗不息,死而后已,而不能苟且偷生啊!”

薛谭学唱 薛谭是战国时期著名歌唱家秦青的弟子。薛谭非常聪明、好学,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他的学业是很优异的,因此秦青想将自己所有的唱歌技巧全部教给他。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薛谭觉得自己对歌唱的诀窍掌握得差不多了,就想辞别老师,自己去独立演唱。秦青听到薛谭讲出自己的想法后,低下头想了想,说道:“你的确已学得不错了,十分的技艺,你已掌握了七、八分。但如果能再学习一段时间,可能会更有进步。”薛谭听到老师这样讲有些不高兴,觉得老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秦青也已看出了他的心思,微笑着对他说:“好!既然你决心已下,我也不阻拦你了。我们师生在一起情份不薄,明天我给你送行。”薛谭听后很是高兴。

第二天一早,秦青摆了一桌宴席,和薛谭对饮起来。酒过三巡,秦青为薛谭唱起了送别歌。歌声慷概激昂,满是离别的伤感。歌声振动了林木,使森林发出

嗡嗡的回响;歌声遏止住了天上飘荡的白云,使它们也停了下来,静静地倾听。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响遏行云”。

薛谭被这美妙的歌声打动了,潸然泪下,好半天才醒悟过来。他惭愧地说:“老师,您唱得太好了。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向您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少了,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沾沾自喜。老师,我不走了,我要永远在您身边,终身苦学不辍,把您的全部技艺都学下来。”

唐伯虎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后来唐伯虎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觉得自己学业已成,便想回家了。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当唐伯虎提出要回家时,沈周不置可否。过了几天,沈周特意请唐伯虎在家吃饭。席间,唐伯虎再次提出要回家的请求时,沈周笑道:“你天资聪颖,学了这么一年,就画得那么好了,也可以出师了。”沈周顿了顿,接着说:“为师喝多了,身子有些发热,你去开窗通通风好吗?”唐伯虎应声去开窗户,结果发现窗户怎么也推不开。仔细一看,这哪里是什么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画出来的,惟妙惟肖,自己都没认出来。唐伯虎非常惭愧,跪在老师面前认错。从此唐伯虎潜心学画,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画家。

吴道子学画 被人们称为“画圣”的大画家吴道子,家境贫穷,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人家作了学徒,跟着工匠学习绘画。一天,他画得很烦躁,就去街上散心。在街上看见两个妇女正在烙面饼。只见老年妇女做好一张面饼后,用擀面杖一挑,面饼就准确无误地落在了她身后的烙锅上。而年轻妇女烙好面饼后,也是随手一甩,面饼就落在了她旁边的摊位上。吴道子看呆了,忍不住问:“老奶奶,你们你们烙面饼怎么扔得那么准呢?”老年妇女笑着说:“这不奇怪,只是因为我们天天干这行,时间长了,功夫熟练了,面饼扔得也就准了。”听完这番话后,吴道子深有感触地说:“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功夫啊!”从此以后,吴道子刻苦学画,成了一个有名的大画家。

【谦虚好学】

范仲淹的“一字之师”

范仲淹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写作中十分严谨和谦虚。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经过反复推敲后仍感不妥,便拿去请教别人。南丰的李泰伯等人看后,反复吟诵,赞叹不已,只有李泰伯默不作声。范仲淹谦恭地说道:“请先生指教。”李泰伯见他态度诚恳,便说道:“范公文章一出,必名扬四海,享誉盛名。只是我想斗胆改一字,不知范公意下如何?”范仲淹很高兴,激动地

握住了李泰伯的手,让他快说。李泰伯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两句气势壮阔宏伟,紧接一个‘先生之德’显得气魄太小。依我看,应改为‘先生之风’比较合适,不知诸位怎么看?”话音刚落,范仲淹就大声叫好,并拜李泰伯为一字之师,还送给他一千两银子作为报答。

陈洪绶三画《七十二贤图》 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陈洪绶,小时候就酷爱画画,曾因临摹关羽像而名声大噪。但陈洪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拜在著名画家蓝瑛的门下刻苦学画,画画技巧大有长进。

一天,陈洪绶与师傅去杭州参观《七十二贤图》,蓝瑛让陈洪绶将画拓回去临摹。第一次临摹。陈洪绶用了三个月。蓝瑛看后说道:“人物丰满,栩栩如生,临摹,得很像!”陈洪绶已知其意,回家后,反复临摹。半年后,陈洪绶交上了作品。蓝瑛这次却说:“临摹得不像了,再回去用心,琢磨琢磨!”陈洪绶明白了,心里很是高兴。第三次,陈洪绶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再次拿给师傅评价。蓝瑛看后高兴地说道:“好,这次你不是在临摹,而是在创作了。这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七十二贤图》啊!”

正是凭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陈洪绶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画家,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

宋濂拜师 明朝 “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从小就酷爱学习,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常常去请教别人。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准时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叹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定有出息!”

【学习方法】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清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然而他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晚上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反复吟诵不知道多少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

那天凑巧有一个小偷来光顾他家,在曾家一家夜游的同时顺便带点“纪念品”回去。这个小偷很早就潜入他家,埋伏在床底下,心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等这书呆子一睡,我就捞上一笔。”

一个小时过去了,小偷耳边不停的传入“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背书声。

忍耐!

两个小时过去了,小偷耳边仍不停的听到这同样的背书词。再忍耐!

三个小时过去了,同样的背书声从同一个人口中读出——曾国藩还是没将那篇文章背下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不绝于耳。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小偷索性不偷东西了,一骨碌从床底上钻了出来,大叫:“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曾国藩所读的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虽然曾国藩天资很低,但他凭着这种勤学苦读的可贵精神,终成大器。

厉归真学画虎 我国五代后梁时期的厉归真,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善画山水、林木、禽兽,特别会画虎,人称他画的虎是“远观其虎如活”。厉归真自幼就喜欢老虎,于是决心学习画虎。但当时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老虎的,因此厉归真只能以书画、猫、虎皮等做样本画虎,画出的虎便失去了神韵,世人对此不屑一顾。为了画出真正的老虎,他决定冒险进深山,看看真正活生生的虎。

于是,他带着干粮、画具,来到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在一棵大树上搭了一个草棚,就在上面住了下来。幽幽深山,莽莽林海,远离人烟,非常冷僻、荒凉。好几天过去了,厉归真目睹耳闻了怪石峭岩、毒蛇猛兽、松涛轰鸣。可是他志坚胆大,毫不畏惧。唯一使他感到遗憾的是还未见到老虎。终于有一天晚上,山风呼啸,林涛嘶鸣。一只野山羊跳到了树下。厉归真正要杀羊取食,忽听一声如雷的怒吼,吓得厉归真差点从树上掉下来。接着,一只猛虎闪电般地蹿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山羊,并死死咬住了山羊的脖子,山羊猛蹬四蹄,拼命挣扎。搏斗时的虎爪和羊蹄,将地面蹬扒出了一个大坑,场面惊心动魄。

从深山归来后,厉归真“自衣虎皮,跳脚于庭”,模仿、琢磨老虎的各种运动状态。后来,他画的老虎果然“毛色明润,其视耽耽,有威加百兽之意”。

蔡文姬听音辨断弦 蔡文姬是东汉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的独生女,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蔡文姬自幼博览群书,能诗会文,还通晓音律。有一天,蔡邕在家中弹琴,一根琴弦突然断了。在一旁闭眼倾听的蔡文姬问:“是第二弦断了吧?”蔡邕低头一看,果然不错。他很高兴,夸奖了蔡文姬。过了几天,蔡邕和朋友说起此事,朋友不信。一张琴有七根弦,每根弦又有七个音,专业乐师都不能分辨得出来,更何况小文姬呢?于是蔡邕当即弹奏了一曲,蔡文姬闭上了眼睛认真倾听。忽然,“嘣”的一声,弦断了,蔡文姬马上回答:“第四根弦。”朋友们走近一看,还真是第四根弦断了。朋友们逗蔡文姬:“你肯定是乱猜的。”蔡文姬郑重地说道:“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每根弦在曲子中的音律都不同,我很认真地听这首曲子,当然知道是哪根琴弦断掉了呀!”朋友们无言以对,同时都交口称赞蔡文姬的博学多才。

诚信篇

裴度拾金不昧 唐朝宰相裴度,小时候家里很穷,一贫如洗。一天,裴度到香山寺闲游,见到供桌上金光闪闪,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玉带。裴度想:这条玉带这么贵重,丢失它的人一定很着急,我不能据为己有。于是便收了玉带,在门口等候。

过了好久,才见一个女子慌慌张张地跑到供桌前张望,连声叫苦,哭倒在地。裴度走上前问道:“小姐,你为何如此伤心?”那女子说:“我的父亲被人陷害,无门申诉。之前我曾来此求佛祖保佑,现在父亲终于从轻发落,只要拿钱便可赎回父亲,可惜我家贫穷拿不出钱来。我求遍了高门,终于昨天有一贵人可怜我,送给了我一条宝带。我知道是佛祖相助,今天就拿宝带来呈于佛祖以表感激。但却因为赎父心切,走之前竟然忘了收那条宝带。半道上突然想起就马上赶了回来,可是带子已经不在了。没了这条带子,我父亲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狱了。”说着又哭了起来。裴度拿出带子对那女子说道:”姑娘不必悲哀,带子我捡到了,一直在等失主来领,现在就把带子还给你吧。”。那女子感激不尽,想要问裴度的姓名以至它日来拜谢。然而裴度觉得还人遗物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没有告诉姓名就走了。

宋濂借书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那时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他母亲心疼地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急着用这书。”宋濂说:“不管人家用不用这本书,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求学,和张劭结交为朋友。学成之后,两人同时要回家乡去。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会去探望拜访你的父母亲,看望你的子女。”于是两人一道约定了相会的日期。

光阴似箭,两年很快就要到了,张劭请求母亲届时准备酒菜好好款待。张劭的母亲说:“你们的约定时隔两年之久,你确信范式会准时来吗?”张劭坚定地说:“范式是很讲诚信的人,决不会失约的。”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如期来看望张劭,大家一起聚餐畅叙,尽欢而别。

宽容篇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张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宰相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不能以宰相之权强逼。于是他给家里回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一声不吭地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狄仁杰的气量

狄仁杰是唐代名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武则天的宠爱,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臣。

有一次,武则天召见狄仁杰,对他说:“虽然你政绩突出,可还有许多人在你背后说你的坏话,你怎么看?”狄仁杰回答说:“臣本不才,错误肯定不少,别人批评臣,是对臣的监督和爱护。”武则天很是惊讶,又问道:“那些诽谤你的人,你是否想知道他们的名字?”狄仁杰的回答大大出乎了武则天的意料:“如果陛下认为臣做得不对,臣愿意明白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如果陛下明察,认为臣做得对,不相信流言,那是臣的荣幸。既然如此,臣何必知道他们是谁呢?再说,如果臣知道了他们的姓名,臣心里难免会对他们有情绪,这对臣以后秉公执法有影响啊!”

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一番话后,大为赞赏,认为狄仁杰果然有气量,不愧为宰相。

尊师篇

曾子避席(外一则)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陈祎(yi)是隋末唐初洛州人,有一次和几个哥哥听老师讲授《孝经》。老师说:“古时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孔子向他的弟子们授课,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讲着讲着,忽然提了个问题,叫他的弟子曾子来回答。曾子见老师要他回答问题,赶紧站起来,往边上一站,垂下双手,毕恭毕敬的回答了孔子的提问„„”

“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你们明白了吗?”几个哥哥都说明白了,这时陈祎却站了起来,整理好衣襟,站到边上,毕恭毕敬的说:“明白了!”后来陈祎出家当了和尚,法名玄奘。

魏昭尊师 东汉时期知名儒家学者魏昭,当他还在童年的时候,就已是名震四海的神童,还被朝廷任命了官职。一天,他看到了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登门拜访郭林宗,想请他当自己的老师。但郭林宗却称病闭门不见,魏昭就在门口等了三天。郭林宗为之动容,终于答应收他为弟子。当时,郭林宗重病在身,终日与中药为伴。为了考验魏昭的诚心,郭林宗再次给魏昭出难题。进入郭府四五天,郭林宗还什么都没有教给魏昭。

一日深夜,郭林宗咳嗽不止,下人赶快来为他熬药。这时。郭林宗拦住下人,大声说道:“不,让魏府尹来!”魏昭赶紧为老师熬药。当魏昭端着熬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尝了一口便大叫:“太烫了,端下去重熬!”

魏昭二话没说,又熬了一遍。

“太苦啦,重熬!”郭林宗脸色乌黑。魏昭的随从忍不住了:“老爷,不要再此求学了。此人有些过分之极,我等应立刻返回京城!”

“休得胡言!”魏昭第三次熬了药,毕恭毕敬地端到了郭林宗的面前。这次,郭林宗真的被感动了。于是郭林宗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汉明帝尊师 汉明帝自从当太子后,便开始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

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严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步行而至,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桓荣死后,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对于桓荣的子孙,明帝都给予爵位及官职。

孝顺篇

子路负米孝母 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父母十分孝顺,是乡里有名的孝子。

子路年轻时,因家境贫困,常去富贵人家干活。因他饭量大,时常以糠菜、杂粮充饥,但他从不让父母吃一顿糠菜,凡是有咸鱼和肉,他都舍不得吃,常带回来孝敬父母。

有一次,子路听说陬邑有大米出售,而他父母正想吃米饭,但大米价格比杂粮要贵得多。为了使父母吃上大米,他就给寺庙修路,每天背石块上山。拿到工钱后,走50里路上陬邑买米,背回家给父母烧白米饭。两老连声赞道:“这大米饭真好吃呀!”子路听了心中十分高兴,但他自己则仍吃杂粮。从此,子路就在学习之余去砍柴卖钱,让父母能够时不时吃上一点大米饭。

后来,子路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勤奋好学,长进很快,经常受到孔子的称赞。但孔子看到他每隔一月总要请假回家,认为他家庭观念太重,会影响学业。

一天,孔子问子路:“你经常请假,是不是你父母有病?”子路回答说:“老师,实不相瞒,我父母最爱吃大米饭,所以学生常要到陬邑背米。这是不能改变的,望老师原谅。”

孔子听了,对周围的学生说:“子路真是一名大孝子呀!”

几位学生对子路说:“你从家到陬邑来回100里,难道不辛苦吗?”

子路说道:“双亲年迈,能够给他们一点满足,表达做儿子的一番孝心,这是老师平日对我的教导。回家背米,既路远又辛苦。但只要父母高兴,我就会尽力去做。”

汉文帝的孝心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八岁即被封为代王,离开了母亲。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权,允许薄氏到代地与儿子相聚。薄氏到代地后,刘恒力行孝道,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有一次,薄氏患重病,刘恒找来了最好的医生,买了最名贵的药材。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他还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当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小憩一会儿。薄氏痊愈后,他却因操劳过度累倒了。后来,刘恒当上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回京城。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参孝父 “孝圣”曾参,非常孝顺自己的父亲曾皙。曾皙喜欢吃丝瓜,于是在他家的后院里种了许多丝瓜。一天,小曾参放学回家,到后院的菜园里帮父亲除草。突然,丝瓜藤中钻出一条蛇来。那蛇昂着头,吐着信子要来咬曾参。曾参举起锄头,一下子劈死了蛇,但父亲种的丝瓜藤也断了好几根。曾参“哎呀”了一声,父亲闻声走来,曾参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对父亲说:“孩儿打蛇,不小心把父亲的丝瓜藤锄断了,请父亲惩罚。”父亲正在气头上,便接过棍子打了曾参一顿。事后,父亲非常后悔,感到很难过。曾参忍痛弹琴唱歌,像个没事人一样,以此来安慰父亲。

其他篇

【说话的艺术】

优孟巧谏

优孟是楚国著名的宫中艺人,身材高大,富有辩才,经常用谈笑的方式委婉地劝谏君主。

楚庄王有一匹好马,楚庄王非常喜欢它,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宫殿里,专门给它准备了一张床作卧席,拿枣脯喂养它。马的生活水平过于优越,肥胖得不得了,生病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命令大臣为死马治丧,准备用棺椁装殓,按大夫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庄王身边的大臣觉得这事太过分,争着劝谏,不同意这样做。庄王大怒,下令说:“如果再有胆大敢为为葬马的事情进谏的,立刻处死!”

优孟听说了,就走进宫殿大门,仰天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庄王很吃惊,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优孟哭泣着说道:“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理应厚葬。堂堂楚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强,有什么要求办不到?大王却只用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薄待它了。我建议用君王的规格来安葬它。”

庄王忙问:“那怎么办好呢?”

优孟回答:“用雕木的美玉做棺材,用最上等的梓木做外椁,拿樟木等贵重木材作装饰,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老人和孩子背土筑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肯定会影响很深刻,都会知

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

楚庄王听后羞愧万分:“没想到我的过失竟到了这种程度!”后来,他听从优孟的建议,把死马交给了御厨,做成了美味犒赏众臣。

刘罗锅反穿朝服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办此事,让他估计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和珅得皇上宠信,有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大贪官。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便想了个鬼主意。

第二天早朝时,和珅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因此工程浩大,即使从简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茅草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珅的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赞好。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珅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

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珅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其余的九万两,当然进了和珅的腰包。

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珅当众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仔细一看,却是大学士刘墉。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穿反了?

要是换个大臣,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

刘墉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珅,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什么?”乾隆皇帝一听,恼怒异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快奏来。”

刘墉瞥了瞥和珅,继续说道:“万岁,此事微臣也只是偶然听说。但臣去现场勘察时,发现这的确属实!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问和大人为妙。”

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坤:“和珅,你还不从实招来?!”

和珅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

纪晓岚妙解“老头子”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大才子,才华出众,智慧超群,因此乾隆皇帝命他召集天下能人编写中国最大的典籍《四库全书》。

北京的盛夏酷暑难熬,纪晓岚身体肥胖,更是怕热,索性光着膀子编书。有一天,乾隆皇帝故意不让人通报就来了。纪晓岚穿衣不及,赶紧一头钻进了书桌底下。其实皇帝早从外面看见他了,没理会,向侍卫使了个眼色,说了几句话佯装要走。

纪晓岚以为皇帝真的走了,便伸出脑袋问:“老头子走了没?”乾隆恼怒异常:“纪昀竟敢如此无礼,什么叫‘老头子’?!是不是在诅咒朕?快说清楚,要不然就立刻砍头!”

纪晓岚一看皇上还没走,吓得立刻匍匐在地。他急中生智,镇静地解释道:“万岁,这三个字是大有讲究的。‘老’是万寿无疆,‘头’为万民之首,‘子’乃天地父母之子,这是对您独有的称呼啊!”乾隆听了暗暗好笑:好个纪昀,这都能扯出一大堆道理,果然不简单,不愧为大清国第一才子。

【伯乐小故事两则】

马价十倍 有个出售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了解那马,不知是骏马还是劣马,所以无人问津。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续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收入。”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围着马看了又看,临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一眼。于是人们争相传送,说伯乐看了这匹马好几眼,像是匹千里良驹。结果人们添油加醋,越传越神,没一会就引来了一大群人来观看,买马的人也蜂拥而至,抢着买马,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千里之驹 有一天,伯乐在街上散步,看到有个人在驾车,他一眼就看出驾车的马是匹难得的千里马。于是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还不如卖掉买匹好的,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来到了楚王宫,伯乐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是明白了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又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喂养又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

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听了,有点将信将疑,但还是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一个月后,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助人篇】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赵盾(赵宣子)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一次,赵盾去绛邑(jiang yi),见一棵桑树下有一个人饿昏在那里。赵盾给他喝了些水,吃了些食物,那人才苏醒过来。原来此人在回家途中断了粮,既羞于行乞,又不愿偷食,所以饿昏在此。赵盾给了他两束干肉,他接受了却不吃,说是要拿回家给许久没吃肉的母亲吃。赵盾让他吃了肉,又给了他两束干肉和一大贯钱。

两年后,晋灵公想借请酒之机暗杀赵盾。赵盾慌忙逃跑,伏兵追杀,其中一个跑的特快,来到他面前扶他上了马,说道:“您快走。”赵盾问其姓名,那人笑道:“何必要知姓名?我就是那桑树下饿倒之人。”遂反戈与追兵拼搏而死,赵盾得以脱险。

第二篇:名人小故事

陈毅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你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郁达夫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郁达夫笑了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范长江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是„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 1909一1970年 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的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钱钟书

文学大师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脸。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位女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陆文夫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著名作家陆文夫对性文学是怎么看的。

陆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与会者发出会心的笑声,接着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冯骥才

作家冯骥才在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孩子去冯所住的宾馆看望。谈话间,那个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于是,冯骥才幽默地说道:“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个美国朋友也立即心领神会:“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张大千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闹出一个笑话。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长胡子为理由,连连不断地开玩笑,甚至消遣他。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胡子的故事:刘备在关羽、张飞两弟亡故后,特意兴师伐吴为弟报仇。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争做先锋。为公平起见,刘备说: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锋。张苞抢先发话:先父喝断长坂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义释严颜。关兴口吃,但也不甘落后,说:先父须长数尺,伯父当面称为美髯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此时关公正立于云端,听完禁不住大骂道:不肖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胡子又有何用 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众人哑口,从此再也不胡扯胡子的事了。

老舍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旬。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第三篇:名人小故事

名人小故事

毛泽东成长的小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周恩来成长的小故事:

周总理吃饭自己付钱,这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是因为周总理随时记着公私两本账。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公私要分明。所以每次付钱,又会有不同的小故事。

有一次,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外宾。接见结束后,总理感到有些饿,就跟值班卫士张永池说:“有点饿了,咱们吃点便饭吧。”

那是一般客饭,很快就吃完了。张永池一算帐,吃了两元八角。不要以为这是优待价,总理从来不允许优惠,严格要求按市价收付款。那个年代的钱同现在不同。

可是,张水池这次糊涂了。心里算了帐,楞是忘了给钱,追在总理屁股后边上了车。还没坐稳,总理就问:“给了钱没有?”

“哎呀,”张永池叫一声,“糟糕,忘给了!”

“快给我把钱送去!”总理生气了,大声训道:”要会算经济帐,公私算分明,不然怎么行?”

公私分明,清清白白,堂堂正正,这就是周总理。所以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说起时,都说敢向全国人民保证:总理一生奉献,即便日常生活也从没占过公家一分便宜!

爱迪生成长的小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第四篇:名人小故事

李苦禅两训爱子

李苦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爱子李燕从小受他的艺术熏陶,也爱上了绘画。

到了中学,李燕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气,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是“小画家”。李燕听多了好话,尾巴就翘起来了。李苦禅发现后,把李燕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一起拿到街上去卖,看谁的价格能卖得更高!”

李燕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连连摆手说:“那怎么成?我哪能跟您相提并论?”

李苦禅说:“我虽然被人称为画家,但事实上我与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画家比起来,还需要不断努力,既然你连我都不敢比,又凭什么在学校里傲慢呢?”

李燕羞红了脸,头也低了下去。李苦禅接着说:“要想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就一定要谦虚,一定要吃苦!”

后来,李苦禅每次出去画画,都带上李燕,捎上几个凉馒头,吃饭的时候向老农要一根大葱,就算是一顿饭了。李燕在这种艰苦的训练中,画技也一天天提高了。

“文革”时期,李苦禅被抄了家,许多珍贵的画作都被查抄了。“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派人到李苦禅家,让他们去领回被查抄的画作等物品。李燕发现,拿回来的画作里有两幅署着“李可染”的名字。李可染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以画牛见长。李燕兴奋地对父亲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还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李苦禅当即正色道:“虽然你没有去偷去抢,但这毕竟是人家的东西,你私藏不还,就是占取不义之财!”随后,他命李燕把画还给李可染。李燕尽管心有不舍,但也只能听话。离家前,他对父亲说:“我把画送回去,李可染一定特别开心,我们可不可以叫他画一幅牛相赠?”

李苦禅说:“赠不赠画,要看人家的意思,若是有心赠,当然也就要有心收,但收下后必定要给予回赠,万万不可主动要求人家赠画!”李苦禅抬头看看挂满一屋的画作,语重心长地说:“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画格,人无品质而下笔无方!”

李苦禅的人格教育对李燕的影响极深,李燕也逐渐塑造起了“勤”和“诚”的人格魅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沈从文知错就改

沈从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发生过;但类似的事情呢?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张良与老人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几下。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很大,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是莫名其妙。尽管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就帮到底,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

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张良看着头也不回、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价值。这样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就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愿听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先在桥头等候。他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张良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话呢?”说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5天早上再会吧。”

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来。

到第5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来到了桥上,可没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见张良,老头这回可是声色俱厉地责骂道:“为什么又迟到呢?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说完,十分生气地一甩手就走了。临了依然丢下一句话,“还是再过5天,你早早就来吧。”

张良惭愧不已。又过了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过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还没等张良会过神来,老头已没了踪影。

等到天亮,张良打开手中的书,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这可是天下早已失传的极其珍贵的书呀,张良惊异不已。

从此后,张良捧着《太公兵法》日夜攻读,勤奋钻研。后来真的成了大军事家,做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名噪一时,功盖天下。

张良能宽容待人,至诚守信,做事勤勉,所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加强自我修养是多么重要。

林清玄:一句话的力量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读高中二年级时,他的学业和操行都是学校的劣等,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被留校察看,甚至还被赶出了学校的学生宿舍。许多老师对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却没有嫌弃他,常常把他带到家里吃饭,有事请假时,还让他给同学们上国文课。王老师告诉他:“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震撼。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他从此发奋努力,决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趣的是,几年后,已经做了记者的林清玄,在写一篇报道小偷作案的文章时,有感于小偷思维之缜密,作案子法之细腻,情不自禁地在文章最后发出感叹:“像思维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他不曾想到,这无心为之顺势而来的一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20年后,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

在一次与林清玄的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点亮了我生活的盲点,它使我想到,除了做小偷,我还可以做正经事呢!”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林清玄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句话可以成为温暖他人一生的阳光,能够给他人一辈子的暖和亮。

在一个人面对歧途,被寒言冷语包围的时候,一句关怀、呵护和鼓励的话,就像一团燃烧的火,它能给人以温暖,点燃人内心深处自信和自尊的火焰,使人重生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一个人身陷绝境,茫然四顾辨不清方向的时候,一句点拨、抚慰和欣赏的话,恰似一盏指路的灯,可以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前路的光明,从而冲破阴霾和迷雾,走出困境。

陈毅探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墨水瓶的故事

在意大利威尼斯古老的街道上,丹麦童话家安徒生若有所思地走着,他想找一个旅馆住下来,赶快写出已构思成熟的童话故事。路旁有一个不大干净的旅馆,安徒生不加选择地走了进去。

旅馆老板打开了一个房间的门。安徒生进去,急急忙忙写了起来。可是,在这里想要找点儿墨水真不容易。桌子上,一个墨水瓶里只剩下一点儿墨水了,写了一会儿,瓶子里就快干了。安徒生灵机一动,往墨水瓶里加了点儿水,又写了一会,再加点儿水,拿起墨水瓶摇摇晃晃„„他写的手稿一行比一行颜色淡,最后还是写不上了。那篇童话没有写完。

安徒生瞧着空墨水瓶,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这时,他突然受到空墨水瓶的启发,有了要写的下一篇童话——留在干涸了的墨水瓶底的故事。

作家安徒生就是这样留心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以捕捉灵感。于是,一个童话没有写完,下一个童话又有了,哪怕是空墨水瓶,也是个好话题。这就是他的独创性啊!

同学们,望着眼前的一草一木,一丝一线,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吗?写下你的发现,融入你的情,便是“妙手著文章”了。

被嘲讽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无论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或化学史里,都有关于格林尼亚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但是,你可知道这位伟大的发明者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871年5月6日,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尔堡的一个有名望的资本家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有着万贯资财。在格林尼亚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的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他在瑟尔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整天梦想能当上一位王公贵人。由于他长相英俊,瑟尔堡年轻美貌的姑娘都愿意和他谈情说爱。也就在这时,他受到了沉重的一击。

一次午宴,刚从巴黎来瑟尔堡的波多丽女伯爵竟然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我的视线!”这句话,如同针尖一般刺着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了,开始悔恨过去,自我反省,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从此,他发奋学习,发誓要追回过去浪费掉的时间。当他21岁时,他离开了曾使他堕落的家庭,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道:“请不要探寻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就来的。”

他来到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经过两年刻苦学习,终于补上了过去所开设的全部课程,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的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的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终于,在这些大量的平凡实验中,格氏试剂诞生了。

格林尼亚一旦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他的科学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出来。基于他的伟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他突然收到波多丽女伯爵的贺信,信中只有寥寥一语:“我永远敬爱你!”

茅盾:字迹潦草的教训

字要端正,笔划要清楚,这是写字的基本要求。如果字迹潦(liáo)草,不仅难以辨认,有时还会出差(chā)错,闹笑话。这方面,著名文学家茅盾爷爷读书时曾有过一次教训。

1913年夏天,茅盾中学毕业,报考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他自己觉得考得不错,便安心地回家等候消息了。想不到发榜时竟没有沈德鸿(茅盾本名)的名字,茅盾非常失望。但不久,他却意外地收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入学通知,通知书上写的是沈德鸣三个字。茅盾赶忙跑到报名处去查报名单,发现自己在填报名单时,书写潦草,把“鸿”字写得像个“鸣”字了。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从此,他写字一笔一划,端端正正,从不草率,直至80多岁高龄写回忆录,还用毛笔正楷(kǎi)书写,字迹清楚俊秀。

爱迪生:发明家的起点

爱迪生小时候因为生病,只上过三个月的学,靠着妈妈在家里的启蒙,自学了一些基础知识。最特别的是他好问,好想,好动手试验。

1859年小爱迪生12岁时,为了挣点钱买实验器材,他决定到火车上去卖报。

有一次,他去报社等着拿晚报,在办公室看到了报纸正式印刷前的清样,上面头版头条新闻突然跳进了他的眼帘:

约翰斯顿将军阵亡

内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双方阵亡人数共计已超过25000人

当时美国内战处在重要关头,小爱迪生马上嗅出了这条新闻的价值。他马上赶回车站去找站上的电报员,请他发电报给沿线各小站站长,让他们把消息大标题在公告牌上提前公布出去。

小爱迪生又急忙去报社取晚报,平时最多只能卖200份,今天怎么办?取多了,卖不掉自己会亏本;取少了,不够卖,就失去了挣钱的机会。考虑再三,他下了决心:取1500份报纸去卖。跑到列车上,列车长一看,大声吼了起来:“小鬼,你是发疯了吗?这么多晚报路上卖不掉,到家就成废纸了,恐怕你一个星期的活儿要白干了!”

小爱迪生没多吭声,轻轻答道:“试试看吧。”

没料想,火车到达第一个小站前,乘客们看到了车站上的简明新闻公告,迫切想了解内战的详细报道,争先恐后到小爱迪生手里抢着买报,一下子买走了200份晚报。这200份报是按平常的价格卖出去的,从第二站开始,报纸提价为7分一份。新上车的乘客照样抢着买报。火车没到底站休伦港,1500份晚报全卖完了。

列车长激动极了,他把小爱迪生抱起来,朝空中一抛:“小鬼,今天你可发财了!”

“这要感谢您帮了大忙。下班后,我要请你去喝酒吃宵夜。再说,我还有事想请您帮忙呢。”

“嗬,又想什么鬼花样了?”

“我一直想搞试验,因为没钱买器材才来卖报,现在挣到钱了,可是因为要卖报没有时间。我想请您把行李车厢的一个角落辟给我做实验室,我可以利用到底特律车站停留的时间搞试验呢!”

列车长望着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被感动了,爽快地打了一个“响指”:“OK!“

就这样,小爱迪生把几个月来卖报挣得的钱买了搞物理、化学试验的好多器材,什么试管、量杯、玻璃瓶、钢丝、铁片、橡皮管,一样一样搬到列车上的行李车厢,一本正经地搞起了“科学实验”。

谁知好景不长。有一天,火车开进休伦港车站时,不知道怎么回事,火车突然猛烈震动了一下,把“实验室”里一只浸泡着磷块的玻璃瓶震落了,玻璃瓶砸碎了,里面的白磷一接触空气便自动燃烧起来,火舌顿时蹿起,烈焰熊熊。小爱迪生正好已经回行李车厢,一看大事不好,一面脱下外衣拼命扑打火焰,一面大声呼喊:“失火啦,救火呀!失火啦,救火呀!”

列车员和乘客们纷纷赶来,终于把火扑灭了。但是,列车长看着一片狼藉的失火现场,想到自己将被上司责备处罚,心里气鼓鼓的,伸手就抽了小爱迪生一记耳光,还把他的实验器材一古脑儿丢出了车厢。这一记耳光,不仅结束了小爱迪生第一阶段的实验经历,更使他右耳从此失去听力,落下了终身残疾。

不过,坚忍不拔的爱迪生没有失去信心,他从这一个起点坚定不移走了下去。十年之后,他开始了一项又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比如他发明了电灯,照亮了全世界。他的许多发明创造通过当时二十多年间的历届世界博览会,迅速地传播推广到全世界。在世博会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上,大发明家爱迪生是当之无愧最最出色的世博会明星。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后,周家花园传出朗朗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时,他望着把花花的大米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将妈妈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他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吃上这碗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的说。“是呀,这十多道关,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不,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第五篇:名人小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 “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6标准检测孩子心理健康

No.1 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No.2 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No.3 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No.4 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No.5 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No.6 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盘点儿童心理健康12个禁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

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

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

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

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

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

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

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第九,忌缺乏适应能力

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第十,忌无控制力

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第十一,忌忧郁沉默

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第十二,忌依赖

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炼。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下载你不知道的名人小故事[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你不知道的名人小故事[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人小故事

    名人小故事 1、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

    名人小故事

    朱德的故事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

    名人小故事

    名人小故事 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

    名人小故事

    名人小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

    名人小故事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

    经典名人小故事整理

    导语: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

    数学名人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

    创造力名人小故事

    拥有创造力的人 人类的智慧真是无所不在。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