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
1.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2.晞(xī):晒干。3.阳春:暖和的春天。4.德泽:恩惠。5.秋节:秋季。6.焜(kūn)黄:枯黄色。7.华: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4.苍苍:青色。[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8.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9.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2.卧:躺。
[简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简析]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13.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赏析】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刘学锴)
1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简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16.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今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解说]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17.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译文】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19.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20.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
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21.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22.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2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24.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2.闲:安静。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26.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7.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2.缘:因为。3.个:这样。4.秋霜:指白发。[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28.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赏析】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6.青春:绿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8.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解说]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30.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西岭:指岷山。
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1.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解说]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
3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第二篇:小学生必背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1)凉州词 【王之焕】(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②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③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④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⑤何须:何必。⑥度:吹到过。
(2)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凉州词:唐乐府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②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③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④催:催人出征。⑤沙场:战场。⑥君:你。⑦征战:打仗。⑧王翰:字子羽,晋阳(太原)人。
(3)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②阴山:昆仑山的北支。③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江苏镇江)西北。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③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④连江:满江。⑤平明:天亮的时候。⑥客:作者的好友辛渐。⑦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5)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①元二:姓元,名常,排行老二,作者的朋友。②使:出使。③安西:地名,今新疆库车附近。④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⑤朝雨:早晨下的雨。⑥浥(yì):湿。⑦客舍:旅店。⑧阳关:地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
(6)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
(7)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①江畔:江边,指成都锦江之滨。②黄师塔:塔,即墓地。一个姓黄的和尚的墓地。③一簇:一丛。
(8)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①枫桥:苏州西部的一座桥。②张继:唐代诗人,字懿(yì)孙。他的诗多写旅行,诗风爽利激越,不加雕琢。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④寒山寺: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⑤夜半:半夜。
(9)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③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④鳜(guì)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⑥蓑衣:用草编制成的雨衣。⑦不须:不一定要。⑧斜风:微风。
(10)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①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②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他的诗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③湖光:湖面的波光。④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相互辉映。⑤潭:指洞庭湖。⑥磨:磨拭。⑦翠:绿色。⑧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1)浪淘沙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③风簸(bŏ):拨浪翻滚。④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天上,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每年只准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
(12)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②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③遥指:指向远处。④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13)蜂 【罗隐】(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①罗隐:唐代诗人,字昭谏,本名横,后因屡试不
(1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①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②河:此处指黄河。③岳:此处指西岳华山。④摩:触摸。⑤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⑥胡尘: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升起。②六月中:六月中旬。③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的佛寺。④毕竟:到底。⑤四时:春夏秋冬四季。⑥映日:在阳光辉映下。⑦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21)春日 【朱熹】(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①春日:春天。②朱熹(xī):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号晦庵(huì ān)。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诗,善于寓哲理于诗中。③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④寻芳:游春,踏青。⑤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⑥滨:水边,河边。⑦等闲:平常、轻易。
(22)观书有感 【朱熹】(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①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②鉴(jiàn):镜子。③渠:指方塘。④那得:那,同“哪”,怎么会。⑤如许:这样。
(23)题临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注释:①题:书写。②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③邸(dĭ):官府,官邸,这里指旅店、客栈(zhàn)。④林升:南宋诗人,字梦屏。⑤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xù)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⑥熏:吹。⑦游人:既指一般游客,还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⑧直:简直。⑨汴州:即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宋京城。
(24)乡村四月 【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与赵师秀、徐照、徐玑(ji)并称“永嘉四灵”。②白:河面上泛着白光。③子规:杜鹃鸟。④才了:才料理完。⑤蚕桑:种桑养蚕。
(25)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②王冕:元代画家、诗人。③洗砚池: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练习书法,在池水里涮毛笔,池水都变成了黑色。④淡墨痕: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⑤乾坤:天地,诗中指人间。
(26)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于谦:明代军事家、诗人,字廷益,号节庵。③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④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⑤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⑥浑:全。⑦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7)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①郑燮(xiè):即郑板桥,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为“扬州八怪”之一,善于画竹。②立根:扎根、生根。③原:本来。④破 岩:破裂的岩石缝隙。⑤磨:折磨,挫折。⑥任:任凭。⑦尔:你。
(28)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村居:住在农村。②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
一、拙吾。③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④醉:迷醉,陶醉。⑤散学:放学。⑥纸鸢:风筝。
(29)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①己亥(hài):这里指道光十九年(1839)。②龚(gōng)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璱(sè)人,号定庵。道光年间进士,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龚自珍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相当高的成就,诗风瑰丽,有“龚派”之称。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愤世的激情和对理想的憧憬。③生气:活力,生命力。④恃(shì):依靠。⑤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⑥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 :“振鬣(liè)(马鬃zōng)长鸣,万马皆喑。喑(yīn):哑,沉默不语。⑦究: 终究,毕竟。⑧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⑨重:重新。⑩抖擞: 振作精神。⑾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⑿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30)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②人杰:人中的豪杰。③鬼雄:鬼中的英雄。④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留下“霸王别姬”的凄美故事。
第三篇:小学生必背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大全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咏鹅》 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风》 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咏柳》 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凉州词》 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晓》 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凉州词》 王翰(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鹿柴》 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静夜思》 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别董大》 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绝句》(其三)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绝句》(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枫桥夜泊》 张继(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江雪》 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歌子》 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32 《望洞庭》 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其一)李绅(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元日》 王安石(北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北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53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南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南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一)范成大(南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二)范成大(南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杨万里(南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南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南宋)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明)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所见》 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参考资料:keanwen爱钱哨古诗篇 课内描写山水的古诗: 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课外描写山水的古诗: 辛夷坞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课内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内思乡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外思乡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课内送别的古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外送别的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内回乡之作: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课外回乡之作: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课内情景交融的古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外情景交融的古诗: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课内咏物言志的古诗: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内赞颂母爱的古诗: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外赞颂母爱的古诗: 别老母 黄景仁 清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课内爱国的诗: 示儿 陆游 宋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官军收河南河闻北 杜甫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外爱国的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课内描写革命精神的诗: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外描写革命精神的词: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课内情景交融的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课内描写景色的词: 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课外描写景色的词: 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 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春光好(唐代)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课内咏物言志的词: 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其它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第四篇:小学生古诗必背70首
小学生古诗必背70首
1、《 江南 》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戏: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此诗是描写的季节是。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笼盖: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此诗描写了 的景象。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曲: 项:
白毛浮绿水,浮: 红掌拨清波。拨:
此诗为骆宾王 岁时所作。
骆宾王与、、四人并称 “初唐四杰”。
诗中有关于、的描写,用彩笔标注。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解落: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斜:
此诗写的季节是 中 的景象。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妆: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树:
不知细叶谁裁出,裁: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是一首 诗,描写的是在 的季节里,子。诗中的后两句使用了 的写作手法。贺知章,号:。
6、《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何须: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度:
此诗是一首著名的。诗中的后两句写出了。
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依:
黄河入海流。欲:
欲穷千里目,穷:
更上一层楼。
更:
诗中的后两句常用来鼓励和表达人们 的精神。
8、《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眠:
处处闻啼鸟。
觉:
夜来风雨声,晓:
花落知多少。闻:
啼:
孟浩然是唐朝 派诗人的代
表。与王维并称为:。
9、《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欲:
醉卧沙场君莫笑,催:
古来征战几人回。沙场:
此诗为一首 诗。诗的后两句写出了。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关: 还:
万里长征人示还。但使: 但使龙城飞将在,飞将:
不教胡马度阴山。教: 度: 的样此诗也为一首,诗中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怀。
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著名的,被后人誉为。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入: 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
洛阳亲友如相问,如:
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是一首,表达了诗人
,以及要始终的崇高气节。
12、《鹿柴》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但:
闻:
返景入深林,景: 入:
复照青苔上。复:
此诗为一首 诗。
王维,人称。他是
的代表人物,又擅长,后人评价他:。
13、《送元二使安西》 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浥: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
劝君更尽一杯酒,更: 尽: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
此诗是一首,又名:、,写出了诗人送别朋友的那种 之情。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 倍: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为一首,王维写这首诗时只有 岁。这首诗还写出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疑:
举头望明月,举头:
低头思故乡。
此诗为一首 小诗,诗人通过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难以入睡的心情,整首诗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在诗坛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中通过 和 这两个动作的描写,点明了由 到 的心理活动,生动地表达的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诗所写的季节是:。
李白,字,号,是唐代
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豪放飘逸,语言清新自然。
他被后人称为:,与杜甫并称 著有。
16、《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呼:
又疑瑶台镜,疑: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垂: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捣:
问言与谁餐。
此诗中诗人把
和 七巧妙地结合起来,充满了 和。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升紫烟,升:
遥看瀑布挂前川。挂: 飞流直下三千尺,直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 是: 此诗为一首。诗人通过对祖国 的描写,表达了。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将: 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
此诗为一首 或称。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写法,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辞: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 下: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此诗为一首千古传诵的。诗中所描写的季节是:。
2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辞:
千里江陵一日还。江: 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为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中用 的手法描绘了 的壮丽景色、舟行的疾速,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中还有关于动物的描写,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2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
碧水东流至此回。开: 至: 两岸青山相对出,此: 回:
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
此诗为李白 所作的一首写景诗,全诗用生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交织的壮丽的山水画。
22、《别董大》
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愁:
天下谁人不识君。
知己:
此诗为一首著名的,是希望朋友面对挫折要鼓起勇气。诗中所写的季节是:。
高适,唐代边塞诗人的著名代表,与岑参并称:。
2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鸣: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含:
门泊东吴万里船。泊:
此诗为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晚年所写。诗歌描绘了
美丽如画的景色。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好: 知:
当春乃发生。当: 乃:
随风潜入夜,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野: 径:
江船火独明。
俱:
晓看红湿处,晓:
花重锦官城。
重:
此诗是描写,以及描写 的诗。诗人从各个方面对雨的特征进行描写,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诗中处处透露出了作者因春雨到来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迟日: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泥融: 沙暖睡鸳鸯。沙暖: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是一首清丽优美的写景诗。
26、《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
自在娇莺恰恰啼。恰恰: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写出了 的景色,是一首赏春的著名小诗。诗中有两句话,后世的人们往往在形容天真烂漫的童话境界和无拘无束的自然景色时使用到,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27、《枫桥夜泊》 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乌: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枫:
姑苏城外寒山寺,渔火: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 到:
此诗写的季节是,是一篇抒写旅途愁思的佳作。全诗紧扣一个 字,弥漫着淡淡的忧郁与感伤。
诗中有一句诗人的神来之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8、《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
游子身上衣。
吟:
临行密密缝,意恐:
言:
意恐迟迟归。
寸草:
谁言寸草心,报得:
报得三春晖。三春晖:
此诗中运用了两个比喻的手法,是将寸草比喻成,将三春晖比喻成。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绝:
万径人踪灭。
径: 踪: 灭:
孤舟蓑笠翁,孤: 笠:
独钓寒江雪。独: 寒: 江:
此诗为柳宗元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大雪中鸟儿飞尽、行人绝迹、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诗人迎风冒雪,是诗人 精神的写照,诗人独钓江雪,又写出了诗人是多么的。
柳宗元,初唐时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人称、,著有。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斜风:
青箬笠,绿蓑衣,不须:
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诗人使用民歌一样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江南水乡春色图。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黑: 单于:
单于夜遁逃。
遁: 逃:
欲将轻骑逐,欲: 将:
大雪满弓刀。
逐:
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此诗为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因为有对雪的描写,所以反映的季节是:。
3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 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 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 螺: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诗中有一个比喻句,把 比喻成。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被尊为:。晚年与白居易为友,并称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
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 簸: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实无
华直白的美。
3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离离:
一岁一枯荣。
枯: 荣:
野火烧不尽,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侵: 古道:
晴翠接荒城。
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萋萋:
此诗为白居易16岁应考的作品,描写古草原的特点,又兼有送别的意思。
此诗的引申含义是有一些事情是灭也灭不掉的,形容这些事物顽强的生命力,总会在艰难的困苦中呈现出勃勃生机。
3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撑:
偷采白莲回。
偷: 采:
不解藏踪迹,解: 踪迹:
浮萍一道开。
开: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儿童形象。全诗用一个:
字,传神地表现了儿童的顽皮、狡黠,全诗都充满了儿童情趣。
3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旧: 曾:
日出江花红胜火,谙: 胜: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
诗人在此诗中选取了两种典型事物:春天时江边火红 的野花和碧绿的江水。用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喜爱和回忆之情。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 的写法,更把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推向极致。
37、《小儿垂钓》
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稚子: 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侧: 莓苔:
路人借问遥招手,借问: 怕:
怕得鱼惊不应人。
惊:
应:
此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学钓鱼那种专心致志的童趣,刻画出了儿童那种无拘无束、顽皮自在的欢乐生活。
38、《悯农》一 悯: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谁知:
粒粒皆辛苦?
皆: 此诗描写了农民种田的辛苦,忠告我们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尾句表现了诗人对农民深深的同情。
39、《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粟:
秋收万颗子。
收:
四海无闲田,四海: 闲:
农夫犹饿死。
农夫: 犹: 此诗采用了 的手法,形象地控诉了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
40、《寻隐者不遇》
隐者: 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言: 师:
只在此山中,只:
云深不知处。云深: 处:
此诗为一首 的抒情小诗,写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飘逸美。诗中除首句是问外,其余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其中包含了问的内容。这种藏问于答的写法,可以使诗歌平淡的语言精炼、含蓄。
贾岛,唐代诗人,与孟郊齐名,并称。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
停车坐爱枫林晚,坐:
霜叶红于二月花。红于: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是一幅形象鲜明、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
4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时: 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借问: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指:
此诗写的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都会走出家门踏青扫墓,怀念亲人。诗中那一场飘飘洒洒的小雨,更添哀思。
4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为一首非常著名的写景诗。
44、《乐游原》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向: 晚: 意:
驱车登古原。
不适:
驱车:
夕阳无限好,无限:
只是近黄昏。近:
此诗写诗人热爱夕阳,又惋惜它很快就会消逝,借以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忧。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又与温庭筠并称:
45、《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尽: 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为:
这是一首咏物诗,既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
4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但:
君看一叶舟,出没:
出没**里。
**: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范仲淹(989—1052年),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47、《元日》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岁: 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入: 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
总把新桃换旧符。
日:
此诗写的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诗中写出了人们过节时的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欢乐祥和的气氛。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此诗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王安石,号半山,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散文写的好,是 之一。
48、《泊船瓜洲》 泊船: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
钟山只隔数重山。间: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49、《书湖阴先生壁》 壁: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茅檐: 长扫:
花木成畦手自栽。畦:
一水护田将绿绕,护田: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闼:
此诗中运用了两个典故:、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湖: 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翻:
白雨跳珠乱入船。
跳:
卷地风来忽吹散,卷地风:
望湖楼下水如天。水:
此诗描写了夏日西湖气象万千的景象,诗中每句各有一个重点:、、、,各有独特的画面,从而生动逼真地描绘了一幅西湖风雨图。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潋滟:
方:
山色空濛雨亦奇。
好: 亦: 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欲: 比: 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总: 相宜:
此诗为一首描写 的著名诗句。写出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感受到了不同的美丽。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对比和比喻。
52、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欲: 上:
此诗为一首,描绘了诗人朋友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内容,画已失传,诗把江南初春的景物描绘得生机盎然。
53、《题西林壁》
西林: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 侧: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识: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 缘:
此诗为一首富含哲理的,写的山是。
诗中的后两句在今天经常会被人们用到,特指: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认清某一事物,一定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是
之一,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做官期间关心人民疾苦。
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三人合称:。
54、《夏日绝句》
【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生: 当:
死亦为鬼雄。
亦:
至今思项羽,至: 今:
不肯过江东。
项羽: 此诗为一首的怀旧诗。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早年生活优裕,后丈夫病故,从此生活颠沛流离。
55、《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 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 定: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无忘:
告: 乃: 翁:
此诗为85岁的老诗人陆游的,写给他的儿子们看的。诗人明知死后万事皆空,但心中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诗中表现的爱国激情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人们。
陆游,号放翁。南宋时期伟大的,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诗风慷慨激昂。他一生主张抗战杀敌,收复故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篱门:
迎凉: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河: 东:
五千仞岳上摩天。
岳: 上:
遗民泪尽胡尘里,遗民:
南望王师又一年。
尽:
胡尘:
此诗的前两句使用了 的写法,描绘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以衬托痛失祖国河山的悲愤心情。
57、《四时田园杂兴》一 四时: 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昼: 耘:
村庄儿女各当家。
绩: 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当家:
童孙:
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 供:
傍: 桑阴: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夏天农忙的生活情景。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写的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描写的是山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诗中的一首。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以田园诗著称,南宋诗人、词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58、《四时田园杂兴》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稀: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 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无人: 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唯有:
此诗也是夏日诗中的一首,写出了农忙时节,农民早出晚归忙农活,侧面反映出农民劳动者的艰辛。
59、《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 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
照: 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晴柔: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
才: 尖尖:
角:
立:
此诗写的季节是,写出了初夏的景象,特点是小巧玲珑。诗中用: 和 两个字,呈现出了拟人化的写法,赞美了初夏荷塘美丽景色,描绘出了一幅小巧的。
现代人也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比喻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或新人新星。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
风光不与四时同。
四时:
接天莲叶无穷碧,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别样:
此诗为一首描写夏日西湖美景的写景诗。
诗的后两句引申出了一个道理:在一片碧绿中,荷花的艳红分外美丽。喻示出事情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或者更加出类拔萃、后来居上的意思。
61、《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寻: 芳:
无边光景一时新。
滨: 无边:
等闲识得东风面,光景: 一时:
万紫千红总是春。
新: 等闲:
识得:
总是:
此诗为一首游春诗,赞美春天以及对孔子思想的尊敬。泗水,是孔子讲学和下葬的地方,可见作者是怀着向孔子“朝圣”的心情来“寻芳”的。
62、《题林安邸》
林安: 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上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几时: 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熏: 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 作:
此诗为一首
。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极度愤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3、《游园不值》
不: 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应: 怜:
小扣柴扉久不开。
小扣: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
此诗为诗人春游访友不遇将扫兴而归时,偶然抬头看到一枝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外,心被打动了,联想到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诗的后两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名句,它说明:一切新生的事物是压抑不住的,总是会冲破旧的束缚,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64、《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子规:
乡村四月闲人少,闲人:
才了蚕桑又插田。才:
插田: 此诗描写了江南春末夏初的乡村风光,反映农忙季节时的繁忙景象,赞美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美德,体现诗人热爱乡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65、《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洗:
个个花开淡墨痕。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清气:
只留清气满乾坤。
乾坤:
此诗为一首,是王冕在自己画的墨梅图上的题诗。“不要人夸好颜色”一语双关,表明了诗人不肯取媚世俗,洁身自好的美好品德。王冕,号梅花屋主,别号煮石山农。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一面放牛一面自学,终成名。66、《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锤: 凿:
烈火焚烧若等闲。
出: 烈火:
粉身碎骨浑不怕,焚: 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浑:
清白:
人间:
此诗为一首歌颂坚贞节操的,诗的外表句句写石灰而内在字字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此诗中有一语意双关的比喻词为: 于谦,明代诗人、政治家。
67、《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咬: 定: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岩:
千磨万击还坚韧,还: 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 尔:
此诗为一首寓意深刻的,诗人把竹子拟人化,来表现人的崇高的精神美,体现自己刚直不阿的个性。
郑燮,清代著名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善于画竹子。
68、《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振: 林樾:
意欲捕鸣蝉,意: 欲:
忽然闭口立。
捕: 闭口: 立:
此诗为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袁枚,号随园老人,清代诗人。
69、《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长:
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 堤:
儿童放学归来早,醉:
忙趁东风放纸鸢。趁: 纸鸢: 此诗为一首写早春二月农村生活的景象。通过写儿童放学回家、趁着东风放纸鸢的欢乐情景,渲染出孩子的天真活泼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高鼎,清代诗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
70、《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九州: 生气:
万马齐喑究可哀。
恃: 喑:
我劝天公重抖擞,究: 劝:
不拘一格降人才。天公: 重: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此诗为一首为求雨而写的。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日趋衰败的痛心疾首,更表现了诗人盼望革新的热切愿望。同时体现出了诗人的满腔爱国热情。龚自珍,清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有屈原、李白的风韵,对清代诗坛影响很大。
第五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课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优秀诗文
1—6年级·75篇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译文】
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莲”更多解释是“恋”。语境而言,表喻“欢快”、“兴奋”与“忐忑”交织的一种心理状态,亦有时时处处“恋着”的含义。
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评】
『青青园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园;园圃。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朝露:清晨的露水。待:等待。日:太阳。晞:晒干、天亮。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春:温暖的春天。布: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 常:副词,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到。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时候。复:“重新”、“又”。西:向西、朝西。归: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努力: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可译为“空”。伤悲:悲伤。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敕勒川①,阴山②下,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⑤牛羊。
【注释】
① 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② 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ï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阴山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读 xiàn,呈现、出现。【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丁灵)。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a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咏柳》诗有两首。一首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于越州(绍兴)。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①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② 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③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④拨:划。【译文】
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风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 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 解:能够.③ 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④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⑤ 过:经过。⑥ 斜:倾斜。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回乡偶书
贺知章 朝代: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 鬓毛衰: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衰:疏落,指头发白了,少了。【译文】
年少时就离开了故乡,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园,虽然乡音还没有改变,但鬓发已被秋霜染白。那些孩子从未见过我,好奇地笑着问我这个客人从什么地方来。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凉州词⑴
唐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⑵,一片孤城万仞山⑶。羌笛何须怨杨柳⑷,春风不度玉门关⑸。
【注释】
⑪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⑫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⑬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⑭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⑮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译文】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有什么用。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此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6.穷:尽,使达到极点。7.千里目:眼界宽阔。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登鹳雀楼》,唐诗名,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以该名为题的诗众多,以李益、王之涣、畅当三人的同名作品最为著名。
春
晓①
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夜来风雨声④,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 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② 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 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④ 夜来:夜里。【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春晓,指春日黎明。诗人孟浩然写有同名诗文《春晓》,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同名刊物《春晓》。同名人物有:中国名模、著名主持人等。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3)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5)羌:古代的一个民族。6)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7)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8)度:越过。【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出 塞
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关:边关。
度:跨越。
飞将:指汉武帝时,镇守边关的大将李广,因英勇善战,有着“飞将军”的美名。【译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芙蓉楼①送辛渐②
【唐】王昌龄
寒雨③连江夜入吴④,平明⑤送客⑥楚山⑦孤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⑨。
【注释】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① 芙蓉楼: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
②辛渐:诗人一位朋友的名字。③ 寒雨:寒冷的雨。
④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⑤平明:清晨,早晨。⑥客:在这指辛渐。
⑦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⑧孤:独自,孤单一人。⑨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译文】
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洛阳的亲朋好友若有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雅、纯洁。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鹿 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2)但:只。闻:听见。(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1](4)照:照耀(着)。【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宋代刘辰翁在《唐诗品汇》卷三十九中说:“无言而有画意。”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送元二①使②安西③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旧友。
更尽:再喝完。【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4、异乡:他乡。
5、倍:加倍,更加。
6、遥知:远远的想到。
7、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8、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译文】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古朗月行
唐代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注释】
呼作:称为。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天人:天上人间。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凄怆:悲愁伤感。【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13),遥看瀑布挂前川(14)。飞流直下三千尺(15),疑是银河落九天(16)。
【注释】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3]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早发白帝城⑴
唐代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⑵,千里江陵一日还⑶。两岸猿声啼不住⑷,轻舟已过万重山⑸。
【注释】
⑪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⑫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⑬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⑭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⑮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2.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3.回:转变方向。
4.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译文】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4)莫愁:请不要忧愁。(5)知己:知心的好朋友。(6)谁人:哪个人。(7)识:认识。
(8)君:你,这里指董庭兰。(9)翮:羽毛。【译文】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3.泊: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4.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5.“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被今人誉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最终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4)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江村桥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可备一说。【译文】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滁州西涧
唐代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爱怜(一种对幽草的独情)。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⑧横:指随意漂浮。【译文】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游子吟①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②身上衣。临③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④。谁言⑤寸草心⑥,报得⑦三春晖⑧?
【注释】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诵读。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3)临:将要。
(4)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5)言:说。
(6)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7)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8)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早春呈①水部张十八员外⑧
【唐】韩愈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④一年春好处⑤,绝胜⑥烟柳满皇都⑦。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的街道。
③润如酥(sū):滋润如酥。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⑤处:时。
⑥绝胜:远远胜过。
⑦皇都:洛阳城(唐朝东都),神都。
⑧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译文】
京城的街道上,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如酥。远远地看去,仿佛有一点儿小草的绿意,可走近才发现没有什么。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远胜过杨柳堆烟的暮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渔歌子①
唐代 张志和
②西塞山③前白鹭④飞,桃花流水⑤鳜鱼肥⑥。青箬笠⑦,绿蓑衣⑧,斜风细雨不须⑨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⑥箬(ruî)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⑧不须:不一定要。【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2]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742年-756年)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
望洞庭
唐代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2)湖光:湖面的光芒。(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5)潭面:指湖面。(6)相:相互。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0)遥望洞庭山水色:此句也有“遥望洞庭山水翠”一说。
【译文】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过的迷蒙铜镜。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盛放着一枚小小的青色的螺。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来自民间。与后来的词牌“浪淘沙”不同。
②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③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④天涯——天边。【译文】
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这首诗写的就是那样美妙的幻想。不过,启发诗人幻想的不是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黄河。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不是有一条银河吗?这来自天上的黄河一定是跟银河相通了。于是诗人欢呼起来:来吧,沿着这黄河往上走,直走到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在召唤谁和他同去呢?当然是他的读者,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朋友。
那么,这首诗是赞美银河的吧吗?不,是赞美黄河。正是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从黄河望到天边,想到天上,又从天上的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采。
赋得①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②原上草,一岁一枯③荣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⑤侵⑥古道,晴翠⑦接荒城⑧。又送王孙⑨去,萋萋满别情⑩。
【注释】
①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原:原野。③枯:枯萎。
④荣:繁荣茂盛。
⑤远芳:草香远播。
⑥侵:侵占,覆盖。侵古道:延伸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⑦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⑧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⑨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⑩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会繁茂起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占据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阳光照耀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是作者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女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样子[1]。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诗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田野间的小路。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独:独自,只有。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译文】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绝句(迟日江山丽)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悯:怜悯。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悯:怜悯。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犹:还是。【译文】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③借部――请问。【译文】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啼:叫。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译文】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叹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