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时间:2019-05-14 20:1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第一篇: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附件1: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提供重要基础,已成为农业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业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本项目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现有研究开发基础,以水稻和家蚕为支持重点,同时支持有较好研究基础的主要动植物,以获得一大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产权为主要目标,系统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主要动植物品种改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生态、安全”发展目标提供基因资源和知识基础。

项目利用“十五”建立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的技术平台,系统开展水稻产量、品质、抗病抗逆、营养高效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克隆验证新基因和调控因子,应用芯片技术建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并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第3、4染色体功能基因的系统鉴定;利用水稻、拟南芥等模式植物功能基因组的技术平台,开展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番茄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克隆验证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建立家蚕和家鸡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分离克隆与家蚕丝蛋白质合成、性别决定、发育变态、分子免疫和对微生物抵抗性、鸡的生长、品质、抗性、繁殖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和调控因子。

项目的总体目标为:建立并完善水稻、家蚕大规模地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体系;建立水稻产量、品质、抗逆、营养高效等重要性状的全基因组表达谱,揭示表达调控网络,初步弄清水稻第3、4两条染色体大部分基因的功能;克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花生、番茄、家蚕、家鸡等物种新基因和调控因子1700个以上,其中50个以上有重要应用前景;申请基因(含调控因子)专利45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篇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番茄等作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具备一定的规模,并在国际上形成局部优势;建立较完善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家鸡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形成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的课题申请指南,安排国拨经费1.7亿。

二、指南内容 课题1.水稻产量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控制水稻产量和杂种优势的基因并验证功能。

研究内容:通过对课题前阶段产生的突变体库进行系统筛选,获得水稻株型、穗型、粒重、生育期等性状的突变体,分离克隆基因及调控因子;系统建立产量性状和杂种优势的基因表达谱,鉴定特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其对提高产量和增强杂种优势的价值;图位克隆法分离克隆产量性状基因(QTLs)。

考核指标:分离克隆调控水稻株型、穗型、粒重、生育期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因子300个以上,其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基因10个以上,申请专利12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7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700-2800万。课题2.水稻品质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控制稻米品质的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通过对课题前阶段产生的突变体库的系统筛选,获得稻米外观品质、食味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等性状的突变体,分离克隆基因及调控因子;图位克隆法分离克隆稻米品质基因(QTLs)。考核指标:分离克隆调控稻米外观品质、食味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因子300个以上,其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基因5个以上,申请专利8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700-2800万。

课题3.水稻抗逆和营养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控制水稻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氮磷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基因并验证功能。

研究内容:通过对课题前阶段产生的突变体库的系统筛选,获得水稻抗病、抗旱、抗盐、氮磷营养高效等性状的突变体,分离克隆基因及调控因子;系统建立病原、逆境、低氮低磷等条件胁迫的基因表达谱,系统鉴定胁迫条件下特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其对提高抗逆和营养利用效率的价值;图位克隆法分离克隆抗逆和营养性状基因(QTLs)。

考核指标:分离克隆调控抗病、抗旱、抗盐、氮磷营养高效等性状的基因及调控因子300个以上,其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基因10个以上,申请专利10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70篇以上。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700-2800万。

课题4.水稻第3、4染色体基因的功能分析

研究目标:确定第3、4染色体大部分基因的表型效应。研究内容: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系统分析和鉴定水稻3、4号染色体功能基因;突变体库(项目十五期间我国自行构建及必要的国外引进)与RNAi及其它基因功能分析技术相结合,田间种植并辅之以干旱、低氮、低磷等胁迫条件筛选,系统鉴定基因功能。

考核指标:初步阐明水稻3、4号染色体大部分基因对表型的影响,分离新的功能基因100个以上,申请专利2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900-1000万。

课题5.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和信息平台的完善 研究目标:建立完善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技术。

研究内容:繁殖、整理好已建成的突变体库,进一步分离侧翼序列,使70%以上的转基因株系有侧翼序列的标签;进一步分离克隆全长cDNA,使全长cDNA克隆总数覆盖基因数的90%;完善水稻功能基因组的各种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分析系统和设施;建立基因组水平DNA甲基化分析技术、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等功能基因组新的平台技术。

考核指标:数据完整、能对外及时供种的突变体株系20万个,其中70%有侧翼序列,覆盖全基因组90%以上基因的全长cDNA,较完善的稻属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库和技术平台。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900-1000万。课题6.小麦抗病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控制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以小麦对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和黄矮病的抗性为研究对象,利用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传资源,研究小麦基因组中的抗病基因(R基因)、抗病信号传导基因、防卫反应基因的数量、结构与基因组分布,鉴定和分离与抗病过程紧密相关的关键新基因,明确关键新基因的物理定位、表达调控规律、生物学功能以及经济利用价值。

考核指标:获得与小麦抗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和黄矮病相关的基因300个以上,关键新基因10个以上,其中3个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申请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450-550万。

课题7.小麦营养高效利用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控制小麦氮磷吸收利用效率基因并验证功能。

研究内容:以小麦对磷和氮高效利用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鉴定和分离与磷、氮高效利用密切关联的相关和关键新基因,明确关键新基因的物理定位、表达调控规律、生物学功能以及经济利用价值。

考核指标:获得与小麦高效利用磷、氮营养元素相关的基因100个以上,关键新基因5个以上并验证其功能,其中2个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申请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450-550万。课题8.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建设和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 研究目标:获得玉米全长cDNA库和突变体库,克隆农艺性状基因。

研究内容:以我国玉米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全长cDNA文库2-3个,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供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使用。同时,通过转座子(特别是Mu)或农杆菌介导转座子插入等多种方法,建立我国的玉米突变体库,获得独立的突变体2000个以上,并对突变体进行初步的遗传分析。在此基础上,克隆与玉米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并进行基因的表达特性和功能分析。

考核指标:获得玉米全长cDNA克隆和序列信息5000条;获得玉米突变体材料2000份,应用突变体分离克隆农艺性状基因5个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00-300万。

课题9.玉米抗逆、抗病、品质的功能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玉米抗病、抗逆、品质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比较基因组和同源克隆等方法筛选玉米抗逆、抗病和品质等候选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表达产物分析、转基因功能验证(过量表达、基因沉默技术和RNA干扰技术等)、转基因模式植物和转基因玉米的生理遗传学分析等,确定目标基因的功能,进而分析这些基因在玉米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和途径。

考核指标:鉴定出调控玉米抗逆、抗病、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候选基因100个,包括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5个以上。申请基因(含调控因子)专利10个,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篇。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50-350万。

课题10.棉花抗衰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验证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棉花抗早衰、抗逆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构建逆境诱导的全长cDNAs 文库,筛选与抗逆相关基因,研究基因表达;分离鉴定与抗早衰、抗旱、耐盐碱的相关基因,研究其表达模式,阐述棉花抗早衰、抗旱、耐盐碱的分子机制;分离特异启动子,并进行功能验证。

考核指标:鉴定抗早衰、抗旱、耐盐碱特异表达的全长cDNA 1000条;获得在棉花早衰、抗旱、抗盐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关键基因5个以上,其中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3个以上;分离特异启动子2-3并验证其功能。申请专利5个;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00-300万。

课题11.棉花纤维品质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验证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棉花纤维品质基因并验证功能

研究内容:构建棉花纤维发育时期的全长cDNA 文库,筛选与棉花纤维品质相关的基因,研究其表达谱;克隆棉花纤维起始、延伸、加厚(生长素合成、乙烯合成、延展蛋白、纤维素合成酶等)相关的基因,研究其在棉花纤维和品质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分离棉花纤维发育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特异启动子,并研究其表达模式。

考核指标:鉴定棉纤维突起及快速伸长期特异性表达的全长cDNA 1000个,获得纤维主要发育时期的关键基因5个以上,并研究其功能,其中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2个以上。申请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00-300万。

课题12.大豆优质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大豆蛋白质、油份形成关键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构建大豆种子发育时期全长cDNA文库,筛选与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形成相关的全长cDNA,研究基因的表达谱;利用模式植物和大豆基因组的共线性关系,筛选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形成的关键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

考核指标:获得品质相关全长cDNA 1000条以上;克隆控制大豆油分和蛋白质相关基因30个,鉴定10个以上键基因并验证其功能,发掘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1-2个;申请专利1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50-350万。

课题13.大豆抗病、抗逆及广适应性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大豆抗病、抗逆及广适应性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利用遗传作图、TILLING和模式植物生物信息分析等方法,克隆与生态适应性相关的基因,筛选出控制大豆开花及光周期反应的关键基因,研究其功能并阐明其信号传导网络;克隆抗病、抗逆相关基因,分析等位基因的变异,鉴定关键基因的功能并阐明其分子机理。

考核指标:鉴定与大豆病害(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疫霉根腐病等抗性)、大豆生态适应性(光周期反应、开花)相关基因20个以上;获得抗病、广适应性关键基因5个以上,并验证其功能,其中有重大应用价值新基因1-2个;申请专利10个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50-350万。

课题14.油菜抗菌核病和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油菜抗菌核病和抗逆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克隆抗倒、抗寒、磷高效基因;利用基因过表达、RNAi、酵母双杂交、多元表达载体等技术,研究抗菌核病和抗逆基因的功能。

考核指标:鉴定与抗病和抗逆的相关基因40个;获得功能明确的抗病、抗倒伏、抗寒、磷高效基因或调控因子10个以上,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3个以上,申请专利10 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00-300万。

课题15.油菜品质和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油菜品质和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并验证功能。

研究内容:利用图位克隆、染色体步移等方法,克隆油菜雄性核不育基因、恢复基因和调控因子;利用拟南芥基因组芯片技术,研究核不育和育性恢复近等基因系的基因表达谱,克隆调控因子或关键基因;采用TILLING/ECOTILLING、图位克隆、T-DNA插入等方法,分离与油脂品质形成(高油酸、低亚麻酸、低硫苷、低芥酸和黄籽基因)及鞘脂形成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过表达和RNAi等技术,研究控制育性基因或油脂品质形成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网络。

考核指标:鉴定与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油脂和品质形成(高油酸、低亚麻酸、低硫苷、低芥酸和黄籽基因)、鞘脂形成的相关基因20个;获得控制育性、含油量及品质形成的关键基因10个以上,明确其功能,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2个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00-300万。

课题16.花生脂肪酸代谢的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花生脂肪酸代谢的相关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构建花生种子发育时期的全长cDNA文库,建立花生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谱;克隆花生含油量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鉴定控制花生含油量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基因,并阐明其功能。

考核指标:获得与含油量和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全长cDNA 200条以上,克隆控制花生种子含油量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基因5个以上,并鉴定其功能,其中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2个以上;申请专利5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00-250万。

课题17.花生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花生抗病基因并验证功能。

研究内容:构建病原菌诱导的全长cDNA文库,建立抗病基因表达谱;同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克隆与抗病(黄曲霉、青枯病等)相关基因;分离控制花生抗病的重要基因并进行功能研究。考核指标:获得与抗病性相关的全长cDNA 200条以上;克隆抗病基因5个以上并验证其功能,其中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2个以上;申请专利5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00-250万。

课题18.番茄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验证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番茄抗病虫新基因并功验证能。

研究内容:大规模筛选番茄抗性缺失突变体,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分离番茄抗病虫新基因及其调控基因;鉴定在抗虫、病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功能基因及其调控基因。

考核指标:鉴定出100个可能调控重要农艺性状的(直系)候选基因;分离和鉴定重要基因50个,包括2个以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申请专利10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280万。

课题19.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所必须的平台技术。研究内容:建立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和分析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谱分析技术,适应于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家蚕遗传资源体系,重点建立覆盖家蚕所有连锁群的近等位基因系统,高效转基因技术。

考核指标:设计制作包括20000个探针以上的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建立以2-D和质量指纹图谱为核心的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制作30个覆盖家蚕主要连锁群的等位基因系统。申请专利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500-600万。

课题20.家蚕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组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家蚕主要器官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图谱,分离功能蛋白。

研究内容:应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建立重要发育时期、重要组织器官的基因表达谱;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重要发育时期,主要组织和器官的蛋白质电泳图谱,鉴定功能蛋白;建立家蚕基因组表达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库。

考核指标: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对家蚕15个主要发育时期和组织器官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研究,建立表达图谱;利用蛋白质组学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在不同时期和器官的表达特征,获取50个特征蛋白,建立家蚕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数据库。申请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650-750万。

课题21.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克隆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家蚕丝蛋白质合成、性别决定、发育变态和对微生物抵抗性等重要性状基因,并验证功能。

研究内容:重点围绕家蚕丝蛋白质合成、性别决定、发育变态和对微生物抵抗性等重要经济性状,分离克隆功能基因和调控因子。

考核指标:克隆丝蛋白质合成、性别决定、发育变态、分子免疫和对微生物抵抗性等重要性状新基因和调控因子30个以上,其中5个以上有重要育种应用前景;基本阐明其中5个重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其调控机理。申请专利2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650-750万。

课题22.家鸡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分离克隆重要生产性状的基因,并验证功能。研究内容:利用资源群体,精细定位影响重要生产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通过建立重要QTL区域的高密度SNP单体型图结合连锁不平衡(LD)、候选基因关联、图位表达谱变异分析等方法,鉴定和克隆其功能基因;通过全基因组的寡核苷酸或cDNA芯片,建立肌肉、卵巢、免疫组织等分化、发育、代谢和衰老的转录组、生理组、化学代谢组,鉴定和分离相关功能基因。

考核指标:本课题要精细定位重要数量性状座位50个以上,克隆并阐明分子机理的重要功能基因5个以上,建立2-3重要性状的基因表达谱,申请专利15-2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500-600万。课题23.家鸡表观基因组技术及功能研究

研究目标:分析表观遗传现象与表型变异的关系。

研究内容:确定重要染色体区域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与表型变异的关系;克隆和鉴定小分子RNA等非编码RNA,分析其对重要生产性状形成的影响,利用RNAi等技术主要生产性状发育、表达和调控的相关网络。

考核指标:揭示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染色体区域表观遗传变异10-15个,分离克隆小分子RNA20种,并解析调控网络。申请专利5-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以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国拨300-400万。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单位及要求

课题申请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研究基地的优先支持。

2、课题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在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取得了突出研究成果,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3、课题任务落实方式

对于水稻功能基因组,延续“十五”重大专项的实施方式,根据能力、基础和课题需要,组织队伍落实研究任务,并明确各自的分工和任务。原则上课题4、5的研究内容应与课题1、2、3结合申报。

第二篇: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附件3: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

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并存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加强现代节水农业前沿与集成技术研发,创制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现代节水农业新产品,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用水效益,缓解我国农业用水危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以作物用水生理调控技术与品种、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与装备、作物精量给水技术与产品、异源水安全利用技术、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挖掘作物自身节水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实施智能化精量给水,开发新型农业水源,全面提高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用水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建立现代节水技术创新平台,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的紧密结合,提升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19个研究课题,包括:(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4)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6)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8)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9)作物需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15)绿色环保多功能保水制剂;(16)全降解保水地膜;(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本次课题申请指南安排总经费为1.505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85亿元,地方、企业配套和单位自筹0.655亿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

研究目标:以挖掘和发现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和利用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为目标,利用作物自身节水遗传特性,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国北方旱区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从渗透调节、忍耐干旱、强吸水低散失、协调生育进程四条途径整合现有鉴定筛选指标,鉴选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研究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筛选技术;在北方干旱代表性地区,筛选节水抗旱、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确定与作物节水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建立水分高效利用型和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筛选鉴定优化指标体系及鉴选技术;筛选出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中等干旱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0%以上;筛选出水分高效利用型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在相同供水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8%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获发明专利3-5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形成抗旱节水型作物品种筛选基地2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50万元。课题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

研究目标:以揭示作物生理需水与用水过程,探明作物自身生理节水潜能为目标,挖掘作物节水潜力,实现作物抗旱节水增产。

主要研究内容: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作物水—生物量—经济产量的转化过程,探明水分亏缺下作物产生适应─补偿的高效用水生理过程;研究作物各生育期个体、群体对水分亏缺产生适应、伤害、补偿的条件,作物产生生长补偿、光合补偿、代谢补偿的类型、强度,以及作物生理节水潜力;研究可有效调控作物水分传导、气孔反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吸水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作物水分补偿效应产生的条件和类型及其对作物光合、蒸腾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生理节水潜力;提出对作物产量和干物质形成具有明显补偿效应的调控技术,开发出1~2种生理节水调控制剂,其成本与节水调控效果明显优于现有产品水平。获发明专利3—5件。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揭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建立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构建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确定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确定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与最优蒸腾量;研究区域作物生命需水信息时空变异仿真及尺度转换技术,研制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基于作物水分、土壤水分、气象信息的智能化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经济需水量标准;建立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内插查询或预测某点作物需水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5%;形成基于土壤水分、作物水分和气象信息的智能化非充分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建立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开发出适合非充分小定额灌溉的施灌控制设备与产品3—5种。获发明专利3—5件。上述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4.降水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抑制农田土壤无效蒸发,实现作物充分高效利用自然降水。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田降水再分布特征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农田土壤水库的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究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扩蓄增容技术,以及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开发可抑制土壤表面无效蒸发、有效改善土壤持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建立降雨径流调控和作物高效利用的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构建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规程或标准;提出降水—土壤水再分布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主要区域农田土壤水库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制出具有土壤水库扩蓄能力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使土壤蓄水能力提高5%-10%,提出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径流利用率提高10%。获发明专利3—5件。综合技术应用后,降水利用率增加10%—1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0.3kg/m3。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600万元。课题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水资源利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压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环境、作物品质的影响及监测与评价技术;主要农作物再生水安全灌溉的量化指标体系及技术标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下的作物安全高效灌溉制度;研究再生水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与调蓄技术及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与农作物质量的影响规律,制定再生水灌溉技术规范,形成利用再生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及主要作物的再生水灌溉制度。再生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节水20%—25%,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课题6.海冰资源化与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以缓解我国环渤海地区农业缺水矛盾,有效解决滩涂盐碱地综合开发用水问题为目标,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可利用水量。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海冰淡化实验处理装置,开发海冰淡化技术,研究滩涂陆基海冰开发集成化技术;研究海冰资源化及作物高效安全灌溉利用控制指标,盐碱地海冰淡化种植技术,基于海冰高效利用的无害化与高效灌溉技术;研究不同淡化标准海冰农业灌溉利用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利用淡化海冰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形成滩涂陆基海冰资源开发技术,海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与灌溉制度;建立滩涂陆基海冰农业利用技术规程。淡化海冰含盐量≤3‰,海冰淡化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00万元。课题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灌溉条件下和采用微咸水灌溉所产生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为目标,降低农业用水过程中的土地质量退化风险,综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安全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温室、大田滴灌条件下,农田水分、养分、盐分迁移与累积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技术体系与精量灌溉技术及其灌溉模式;研究微咸水与淡水混灌技术,微咸水与淡水轮灌技术,微咸水与雨水合理利用技术等,建立主要农作物的微咸水灌溉制度。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形成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模式与技术标准;建立微咸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主要作物微咸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形成微咸水灌溉水盐监测技术。技术应用后,保持土壤的盐分平衡,不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作物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课题8.作物用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

研究目标:以解决土壤、环境对作物用水信息采集的过度干扰性,以及土壤剖面水分采集的多点、定位监测问题为目标,开发作物用水信息采集装备,实现作物用水信息实时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适用于多点、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状况的新设备,适用于温室和田间条件的土壤水分自动监测新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研制适用于连续自动监测作物用水信息的新设备,用水信息监测探头布设方法与数据处理技术;研制基于环境信息的农田墒情预测和灌溉预报技术,适用于主要农作物的便携式灌溉预报装备;研究不同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探索多种监测方法的集成应用技术,建立基于多种监测方法的作物用水信息集成处理系统,构建基于作物-环境节水技术的分布式、数字化灌溉管理决策系统。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各类土质均有较好的适用性,误差不超过2%;研制的定位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监测设备,误差不超过2%;开发的以作物信号为基础的作物信息采集设备,监测误差不超过5%;研制的灌溉预报装备适用于主要农作物和灌溉方式,数量误差小于5%,时间误差小于3天。获发明专利4—5件,获得软件登记5~6个,设备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9.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提高农田需水信息诊断与控制灌溉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为目标,解决农业用水过程中的智能控制与自动化问题,逐步实现农田灌溉及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信息采集、传输技术、变频与多路分区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诊断控制灌溉系统,实现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田间灌溉过程的实时控制和信息反馈;开发灌溉系统智能诊断与自动控制的支持决策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系统,开发支持软件,获发明专利3—5件,软件著作登记3—4项。使管理成本减低15%以上。技术应用控制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

研究目标:为了保证地面灌溉质量,研制与不同牵引设备动力相适应的激光控制土地精平系统,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供技术装备保障。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土地精细平整工程优化设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集光学、机械、电子、液压为一体的低能耗、高效率,具有良好整体性能的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研究改进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的灌溉过程控制反馈理论与方法,开发适用于地面灌溉过程控制反馈与精量自控的灌溉设备,建立具有监测、传输、诊断、决策功能的精量控制地面灌溉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研究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方式下优化设计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灌溉技术要素组合应用模式,开发相关的灌溉控制设备。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与不同动力相匹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能耗、高效率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及工程优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土地平整精度达到2cm,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灌水均匀度提高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开发精量自控灌溉设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设备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获发明专利4—5件。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

研究目标:以解决轻小型喷灌机组整机配套性差、均匀度低、能耗高、适应性差等问题为研究目标,提高喷灌系统的适应性、配套性,开发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提高喷灌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变量喷洒喷头与设计软件,研制压力/流量控制装置,开发低压变量喷洒小型移动灌溉机组,降低能耗,提升轻小型喷灌机组的整机性能;利用智能控制技术,研制可智能控制的轻型移动喷灌机组,开发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的轻小机组,提高轻型喷灌机组的适应能力;利用材料改性技术,研制抗磨损、耐腐蚀的配套管材及管件,形成适用于移动喷灌的配套产品。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低能耗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能耗降低10%,装置效率提高5%—8%,系统成本降低15%-20%;形成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研发和生产基地,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主要部件(喷头、移动管道、给水栓等)形式单

一、功能有限、使用不便等问题为目标,开发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提高喷灌装备质量与技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理论,研制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提高喷灌头的适用性;针对铝合金管道强度低、易腐蚀的不足,研究镁合金挤出技术和防腐工艺,开发薄壁镁合金喷灌管材及管件,增加喷灌移动管道的品种和抗腐性能;利用3S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实现喷灌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控制;研究自反馈机制,开发智能控制恒压喷灌系统及支持软件,提升恒压喷灌系统性能;利用CAD技术,开发喷灌系统智能化设计软件,形成标准化、自动化的喷灌设计技术。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正常使用寿命达到2000小时,开发出低投入性能优良的喷灌管材及配套设备,比同规格铝合金管材成本降低15%—20%,恒压喷灌系统能耗降低15%以上;设备成本低于同类产品的20%—30%,开发出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控制误差小于10%。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滴灌系统堵塞问题为目标,研究抗堵塞滴灌灌水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以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利用精准灌溉理论,开发水、肥、药一体化的地下滴灌自动控制设备,形成作物优质、高产微环境;利用仿生技术,开发新型高效自洁净过滤装置,提高系统的抗堵性能;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多功能地下滴灌布设和回收机具,支撑环保型地下滴灌;利用GIS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研发标准化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等,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的地下滴灌设计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制造偏差率小于7%;研制出自洁净过滤装置,自洁净率达到80%以上,开发出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地下滴灌技术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降低滴灌系统一次性投资,解决系统运行成本较高问题为研究目标,开发经济节能型滴灌系统,降低滴灌系统成本和运行能耗,提高滴灌工作效能。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微观水力学理论,建立基于CFD模拟模型和激光快速制造研发平台,研究微压(滴头工作压力水头<5m)滴灌灌水器流道结构设计技术和方法,开发微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构建微压滴灌技术体系;利用微交联塑化技术和自反馈机制,开发微压滴灌灌水器及超薄壁滴灌带、大流量低压压力调节器,完善微压滴灌配套产品,提升系统配套性能。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微压滴灌灌水器,微压超薄壁滴灌带壁厚小于0.1mm,成本降低30%左右,制造偏差率小于7%;开发出低压压力调节器,起调压力不高于5m;开发出微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微压滴灌技术规范。获发明专利4—5件。技术应用后,可降低系统能耗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5.绿色环保多功能节水制剂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制剂功能单一问题、确保土壤质量安全,降低节水制剂成本为目标,开发环境友好型多功能节水制剂。

主要研究内容:以生物和原生矿物质材料为基质,研究低成本新型节水材料复配技术和合成工艺;开发吸水倍率适中、水分有效性较高、融保水、保土和赋肥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保水剂,形成不同性状和功能的保水剂系列化产品,完成新产品登记;研制可减少作物奢侈耗水的叶面蒸腾抑制剂;研究节水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模式。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新型节水制剂生产工艺,研制出新型低成本高效绿色保水剂,吸水倍率达100倍左右,有效使用期内释水效率达90%;开发出叶面抑制蒸腾剂,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0%以上;建立节水制剂田间应用模式及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节水制剂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应用面积达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6.全降解保水地膜

研究目标:开发降解速率可控、可全部实现降解的保水地膜,减小地膜覆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综合节水效益。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以生物质材料为主要原料、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全降解地膜成膜工艺、性能指标,以及降解速率可控制的保水地膜复合配方;开发降解速率可控保水全降解地膜新产品,建立生产技术标准;开展产品田间考核试验与应用,提出产品应用技术规程或技术标准。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全降解保水地膜成膜工艺及配方,研制出全降解地膜新产品,降解速率可控,且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行业标准,提出产品生产标准,提出产品农田应用结果与使用规程;产品应用后可减少土壤表面蒸发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无有害残留。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达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2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

研究目标:以解决我国未来农业用水安全问题为目标,建立节水农业数据平台,为国家节水农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系统、尺度效应、供给能力、用水成本等因素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准确预测农业用水需求及区域节水潜力,制定农业用水安全发展战略为目标,从人口与经济两大驱动农业需水增长的因素入手,利用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粮食生产、农业种植结构等统计数据以及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成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研究全国及不同区域中长期农业用水供需关系及节水潜力;研究农业用水与粮食生产关系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时期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建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综合信息数据平台。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我国主要区域农业用水量、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粮食产量的动态关系;提出主要区域农业节水潜力及变化规律;形成我国农业需水量及农业供水量预测技术;提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报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50万元。课题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

研究目标:以发挥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效益,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为目标,建设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基地,集中展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成果与应用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项目实施,在我国主要缺水区域重点建设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技术、水盐调控灌溉技术、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研究不同技术与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及集成方法,集中展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形成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3-5个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及产品集成与展示基地,单个基地面积在200亩以上,总面积600—1000亩,基地农业综合用水效率比同区域提高15%以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提出不同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规程。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课题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研究目标:以增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研究基础条件的差距,构建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为目标,全面提高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依据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及技术创新需求,在提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以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以及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新产品设计与快速制造,智能控制精量灌溉,以及现代节水农业数据平台等室内实验室;建立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基地,形成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探讨平台开放、联合、共享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主要考核指标: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1个开放、联合、共享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研发平台,平台硬件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室内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000m2,形成精干高水平研发队伍,能开展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等研究与集成创新。形成1个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面积200亩,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农业用水技术水平和用水效率达到节水农业发达国家水平。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要求

(1)课题1承担单位要求所在区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200亩以上固定品种试验研究场所及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

(2)课题17承担单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宏观战略研究能力,具有较长的数据积累和雄厚的研究基础;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组织和调动节水农业领域相关科研力量开展研究。课题负责人要求熟悉国内外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沿,具有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经历。

(3)课题18申请时可根据课题内容涉及的区域类型和要求,以基地为单元单独申请,基地必须选择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具有长期从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具有技术集成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丰富经验;课题承担单位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且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课题19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国家级研究基地的,拥有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学科和高水平研究队伍,承担过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项目,取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能够为课题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

第三篇:课题申请指引-农业部

附件1:

课 题 申 请 指 南

草业是我国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草产品业、草种业和草坪业共同构成了现阶段我国的草业主体框架。为加快我国草业可持续发展,科技部将“草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旨在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提高我国草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草业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一、申请课题

课题1.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攻关内容

1.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

退化草地封育、低扰动补播植被恢复技术;抗旱、抗寒草种选择应用技术;保水剂包衣及抗旱促苗保苗技术;退耕还草草地植被演替调控技术。

2.饲草地建植与牧草丰产技术研究

高产优质牧草种和品种的筛选;牧草丰产栽培优化模式;高产牧草田间水肥优化调控技术;牧草主要病虫害高效防除技术;优质牧草产品加工及饲草轮供技术。

3.草畜平衡草地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 草地禁牧、休牧、限牧临界点的确定;舍饲与半舍饲家畜营养平衡技术;草地划区轮牧技术;草地生态系统草畜界面与农牧界面耦合。

考核指标

1.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建立200公顷试验区(其中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7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30公顷,半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6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40公顷)。试验区草地植被盖度恢复到60-70%,地上生物量提高1倍。

2.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已有技术共同集成应用,结合国家现有工程在不同类型区建示范推广区10000公顷(其中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400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1000公顷,半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植被恢复3000公顷,人工草地和饲草基地2000公顷)。示范区草地植被盖度恢复到50-60%,地上生物量提高70%。

3.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的平均产草量达到6000kg/hm,生产力达到天然草地的8倍以上。

经费投入

国家攻关拨款20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400万元的配套和自筹资金。

课题2.牧草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攻关内容

1.牧草种子高产田间管理与收获加工技术

2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和牧业兼用的主要牧草冰草、新麦草、杂花苜蓿、披碱草、无芒雀麦、沙打旺等区域性种子产量形成规律及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高产田间密度控制、水肥调控技术;种子收获捡拾脱粒、清选分级技术。

2.牧草种子质量检验与认证技术

主要牧草种子活力等质量标准与技术;主要牧草种子认证技术标准的研制;主要牧草种子质量控制最低标准。

3.牧草良种繁育综合技术体系与产业化示范

集成各单项技术,形成包括地域选择、建植、管理、收获、清选、加工、认证、检验的牧草种子良种繁育综合技术体系;选择适宜区域进行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

1.建牧草种子生产试验区200公顷,产业化示范区4000公顷,试验区牧草种子产量提高2倍达1200公斤/公顷,示范区产量提高3倍达1000公斤/公顷。

2.筛选出1—2个种牧草抗倒伏植物生长调节剂,完成所选择牧草种子认证参数标准1套,牧草良种繁育综合技术体系1套,牧草种子质量达到国家1—2级质量分级标准。

经费投入

国家攻关拨款15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400万元的配套和自筹资金。

课题3.草地灾害控制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攻关内容

1.草地蝗虫、鼠害监测预警及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亚洲小车蝗、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发生数据库、动态模型和监测预警;杀虫剂、杀鼠剂筛选和剂型研制;可持续控制技术集成、配套及应用示范。

2.牧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苜蓿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苏丹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重要牧草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

3.草地火灾预警与风险评估系统及生态监测标准的研究 火灾预警指标体系、预报模型、预警技术系统;草地火灾风险性评价与综合管理对策;草原生态资源监测规范标准。

考核指标

1.研究建立草地蝗虫、害鼠和火灾爆发的监测预警模型各1套,模型精度大于80%,建立基于“3S”技术的虫鼠火灾害发生数据库管理和预报系统。

2.研制虫鼠病害控制药剂和技术2项。建立重要牧草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3.编制草原火灾风险区划图系,研制国家及分区域的草原火灾风险评价、预警技术系统。

4.提出我国草地灾害可持续控制的措施和对策,示范面积10000公顷。制定草原生态资源监测标准2项。经费投入

国家攻关拨款15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提供不低于200万元的配套和自筹资金。

所有课题实施年限均为2004-2006年

二、申请资格

1.课题申请单位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事业单位,须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好的研究条件。每个单位最多可以牵头申报2个课题。

2.鼓励联合申请,尤其是鼓励企业牵头与科研单位联合申请,产、学、研结合。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原则上联合申请单位不超过4个。

3.根据不同课题,要求申请单位及示范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提供相应的自筹资金或配套资金。

4.课题负责人应是正在第一线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同一申请人不能作为两个课题负责人。

5.课题申请要有先进、创新的研究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明确、可考核的研究目标。

6.超出指南范围的课题申请不予受理。

三、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练,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规范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

3.申请文件构成:(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3)申请书

4.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5.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每份申请书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欲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7.送交或寄达申请文件的截至日期:2004年7月21日,寄达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

8.地址:农业部畜牧兽医局行业发展与科技处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100026 联系人和电话:吴凯锋、叶素成、钱洪源 电话:010-64192857 传真:010-64192869

四、课题评审

项目组织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课题申请材料进行评审。

(一)形式审查

项目管理办公室会同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在形式审查中发现有下列问题之一者,申请视为无效:

申请文件未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或法人未签字、盖章; 申请文件印刷不清、字迹模糊;

申请文件与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要求不符; 申请文件没有满足本指南规定的其他条件; 无效申请不参加评审。

(二)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委员会依据申请文件、申请报告,提出书面初评报告,向项目组织部门推荐候选课题的承担单位。

必要时,项目组织部门根据初评报告,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评议。科技部审批课题承担单位并正式公布。

第四篇:2014课题研究方向指引

说明:

本“参考”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个课题研究的选题方向,提供基本思路,它不可能把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或课题涵盖,也无意使“参考”成为束缚大家课题选择的框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你的兴趣、你的需要、你的愿望、你的当务之急、你的能力、你的学术或教学背景、你的具体情况,是决定你课题选择或研究方向的基本因素。

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申报时,应该注意尽可能广泛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其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同时要注意研究力量的组合、配置,注意研究过程的科学设计。参考选题

(一)一、基础教育研究

1.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3.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4.校本研训的探索与实践

5.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实践研究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途径研究

7.学生在校有效学习时间调研与分析

8.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9.新课程初、高中学科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研究

1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

12.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13.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

14.提高中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15.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16.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研究

二、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1.初中生学业考试评价研究

2.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4.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5.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与评价研究

6.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

7.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及管理模式研究

8.中小学生校内外安全工作研究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2.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研究

4.信息时代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5.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6.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7.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

8.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9.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研究

10.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研究

11.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研究

四、体育卫生与美育研究

1.中小学生肥胖症、近视等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研究

3.体育、卫生行为习惯养成与教育因素研究

4.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5.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学习研究

8.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引进社会音乐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0.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五、教育信息化研究

1.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研究

2.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3.区域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4.学科、专题资源网站建设研究

5.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

2.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研究

3.中小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4.中小学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研究

5.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研究

6.课例研修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学科基本功体系与培养机制研究

8.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策研究

9.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研究

10.学科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11.“名优”教师成长个案及其成长机制研究

12.名师、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发挥与再提高研究

13.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

七、课程资源研究

资源整合(1)课程整合的方式和途径研究

(2)不同学段间课程衔接的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研究

(4)学科教学内容整合、重组与调整研究

(5)多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资源开发

(1)地方特色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

(2)学校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

(3)社会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5)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6)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

课程实施

(1)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创新研究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研究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模式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的研究

(6)区域性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第五篇: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

2016年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主要研究短距离无线探测和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结合无线探测和无线通信进行数据融合以提升探测性能和拓展应用,并研制相应的应用样机。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利用最新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提升短距离无线探测精确度,并且将探测参数按照实际的应用转化成多种探测目标的属性参数。

实验室的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两大方向。

一、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1)短距离高精度超声探测技术中发射信号的自适应优化;2).基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接收信号的联合检测技术;3).仿生探头设计技术;4).由探测参数来反演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相关技术;5).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视音频展示技术;通过以上理论研究,提出能够提高超声探测精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二、应用技术研究,重点针对工业超声无损检测和民用领域的探测应用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型短距离超声探测和视音频展示系统。

为了进一步发挥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和辐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合作研究,特别是促进国内一流人才和工程师短期或不定期进入实验室做技术指导,并加强合作交流,实验室特设有面向国内研究型大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开放课题基金。实验室诚挚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承担开放课题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凡符合《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开放课题基金管理条例》申请条件的研究人员均可提出申请,实验室将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开放课题基金的批准,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决定。实验室每年根据申请的研究内容批准5项左右开放课题,每项开放课题资助经费3万元人民币。2016开放课题基金申请受理的截至日期为2016年5月30日。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为半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课题研究期间,开放课题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须来实验室累计做3个月以上的客座研究。在实验室客座研究期间的机时费和住宿费由实验室承担。

申请开放课题基金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实事求是地填写《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电子版申请书发送到邮箱(eeljling@scut.edu.cn,注明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纸质版申请书应由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术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单位领导或院系负责人在申请书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或邮寄)到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处。

联 系 人:凌丽娟 联系电话:020-22236361 E-Mail: eeljling@scut.edu.cn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217室 邮政编码:510640 下载:

1.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 2.开放课题基金合同书

2016开放课题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根据“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目标,2016年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将重点资助以下研究方向的课题:

一、高精度超声探测信号处理技术

1、研究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2、基于仿生探头的超声探测发射信号自适应优化技术

• 探测信号的优化设计 • 探测信号的自适应调整

• 基于阵列信号的探测信号设计和优化

3、基仿生探头的探测接收信号联合检测技术 • 基于阵列信号的探测信号联合检测技术 • 基于信道联合估计的探测技术 • 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噪声抑制技术

4、智能三维扫描技术

二、探测信号后处理和多样化展示技术

1、由探测参数来反演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相关技术,如由三维扫描探测距离转化成4D图像来进行高清晰多角度的成像;转化成为不同的音阶来进行演奏等。

• 高清晰超声成像技术

• 探测参数到音阶或五线谱的转换技术

2、探测目标属性参数的视音频展示技术;

下载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