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合集]

时间:2019-05-14 20:2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目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性格孤僻,沉默寡言;2.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有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依赖性强;4.遇到提问、考试、竞赛易焦虑、紧张;5.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6.缺乏合作意识,不愿与别人交往,交往能力差;7.在家里任性,动不动就耍“小皇帝”“小公主”脾气。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小学生健康心理能力的培养应着眼于日常生活,通过创设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诱导和调适,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提高自信、自主、自强、自律,自护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只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自卑感就是产生于失败之后的体验。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关爱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是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关注较多的学生,一般喜爱学习,因此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他们多关心多鼓励多施爱,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外出旅游、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五)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不是怎样设法减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锻炼。要正确对待个人成败、荣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着手也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的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首先,要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有限,对于许多事情还不能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因此必须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加以引导。其次,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违反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急躁情绪,经过几次耐心示范,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对行为规范的执行不但要严格,而且还要做到公平。再次,要树立榜样。树立榜样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峰。因此,我们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寻找那些高、大、全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能找到学习的切人点。

总之,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创建属于他们的美好精神家园吧!

第二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

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

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

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

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

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

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

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

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第三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解、做法。所以我讲的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小学生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的影响„„使有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的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怀疑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老师办公室的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的男老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下十多次,经常怀疑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的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的小容同学,她接受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不好,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的“小助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老师的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始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慢慢地她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如前两年我教的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的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的冷眼反击。甚至是老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的眼神,真让人对他捉摸不透。

(五)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表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的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的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和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张的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的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小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报告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报告 2007年将要结束,现把以往的实验工作进展情况归纳总结如下。

经过查阅资料、实例分析、观察实验、经验总结等各方面实验方法研究后,我们归纳总结出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如下:

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学习方面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交往

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自立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以来感。但随着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有的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也要家长给他们穿衣、吃饭等。其次,表现为自我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报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考试怯场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

案例

二年级学生徐××是一个很马虎的孩子,经常是本来不该答错的题却答错了,本来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本来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为此没少挨老师、家长的批评。经过心理咨询,知道了他有时心里也在提醒自己,千万别再马虎了,但到时候不该错的还是错了。

小朱是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

赵××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无法安心学习,越是想学习的时候,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头脑总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怪念头占据着,无法摆脱掉。有时候,脑子里又一片空白,上课老走神,不知道教师都讲了些什么,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学生陈××,今年9岁。该生平时上课爱站起来东张西望,或者将脚放在凳子上跪着玩,有时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不管怎么温习,几乎一个字不会写。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通过反复观察,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

常见问题原因

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对于这些做法,如果不考虑其良苦用心,说是“精神虐待”一点儿也不过分。

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家长方面,我们的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再者学生对待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归因。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例如:马虎是有原因的。(1)注意力不集中,如有的同学平时学习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经心,丢三落四,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形成马虎的毛病。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集中注意力,不断提醒自己,就不会出错。(2)注意力极易转移,即注意的稳定性差,常常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想着其他的事情,因而常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3)马虎的产生还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小时候,家长如果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是自己亲自动手为其准备好一切,那么孩子由于很少有机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什么也不用考虑,马虎的行为习惯就容易形成。

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冷漠的青少年,在学校对所学知识不专心,没有学习热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印象。但是,他们的智力和品格并不差,只是个性上存在某些问题。冷漠常诱发孤僻,使青少年产生与世隔绝的心态,觉得一切百无聊赖、寂寞无究。严重时,使人感觉空虚、躁狂,诱因发抑郁症,产生轻生厌世的心理。

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中学是自卑感多发期,几乎大部分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感受。过度自卑者,胆小怯生,非常害怕在他人或大庭广众面前亮相做事,常常是话到嘴边说

不出。过度自信和缺乏勇氯,不敢交际,特别畏惧失败,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遮遮盖盖,生怕他人见笑。

嫉妒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合心理,伴随有焦虑悲哀、猜疑敌意、仇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具有嫉妒心的人,不仅对分人先天的身体容貌、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产生妒忌,而且对其他诸如荣誉地位、家庭和善等也产生嫉妒。嫉妒心理往往是针对周围的熟人,如同学朋友、亲戚邻居、兄弟姐妹等,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吵架破坏,严重的可导致病态心理。嫉妒心理是扼杀青少年进取心,降低活动能力,破坏同学、师生关系的不良心理。

抑郁是以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心理状态,表现淡极度痛苦,对外界不感兴趣,活动减少。焦虑是恐惧和不安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常伴随有忧虑、烦恼、不安的情绪体验。适度的焦虑对人并无害处,有时还有助于人更加深思熟虑地分析和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但是,过分焦虑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反应方式,则属于心理上的问题。焦虑一般发生在性格保守、不开朗、少交往、兴趣较少、遇事敏感的学生身上,焦虑发生之前,大多有些不愉快的遭遇,如考试失败,与同学朋友发生口角、睡眠不足、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等。焦虑多发生在男孩身上,常表现为自我期望过高,当客观环境与主观愿望发生冲突时,便产生烦恼不安、焦躁等情绪。

我课题组对小学生常见心理归类总结后,分析成因,并应用了相关对策进行实验,效果较好。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为准则。一方面我们利用课堂,讲授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初步知识,21世纪青少年为什么要有个健康的心理,克服自卑加强自信心等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调查、认识和分析自身和外界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室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咨询,解决心理困惑。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已经妥善保管,做好了保密工作。

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班主任也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有专任教师负责,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设立“心理咨询信箱”,为学生解疑答难,收到效果良好。在收到学生的来信中,有反映与家长意见分歧的,有对任课教师提出意见的,有对参加考试时怯场的,有对学习无兴趣的,有偏科厌学的等方面的问题,信箱负责人都一一给予解答。

个案教育。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在个案教育方面已经做好了较长期的跟踪研究的准备,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采用了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作好了记录,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妥善保管了学生的个案资料,个案研究不公开。

积极开展了科研活动,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全校教师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以各学科、多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组

执笔人:冯志刚

第五篇: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不久前,有人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因此,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潜能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管一个整体系统中。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是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无心理疾病,且在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个体的意向与其所处环境的限制之间能够得到良好平衡的精神状态。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现在,一般认为以下6个方面可作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2)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3)有健全的人格;(4)有健康的情绪;(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6)有与社会协调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二、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资料显示,近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对18000个咨询电话记录进行分析,发现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14个方面:交往适应、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心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理想追求、宗教影响、法律保护、行为不良、心理严重障碍等。其中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感问题所占比重最大。其比例分别为40%、35%、25%左右。青少年成长中的烦恼集中在14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17岁的孩子烦恼最多。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有两种现象:

1、恐惧: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厌学: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

据有关资料统计: 14%的小学生、29%的初中生、26%的高中生有厌学心理,高中生愿意上大学者100%,但愿意学习者不到10%;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惑和烦恼。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谐,使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据有关资料统计:10%的小学生、28%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情感类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33%的小学生、41%的初中生、68%的高中生情绪波动性大,42%的小学生、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在生活适应性方面:相当一部分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

三、我国新时期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

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上 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恐惧心理。9.易怒心理: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现实生活中,有些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

10、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1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12.猜疑强迫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13、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略)

四、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庭中的生活是否和谐,对自己孩子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能否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的、实际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也不重视实际潜能的开发,致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发生就学习问题责骂或毒打孩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

2.家长重钱轻学的思想。特别是个体经营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第二产业”的父母,时常要求子女前去助工或有意无意的灌输“拜金主义”的思想,宣传学习无用。给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带来消极的影响。3.家庭的溺爱。父母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偏低,并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家中两代人只有一个孩子,两代人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隔代人的溺爱,往往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或不负责任的说教,或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都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4.家庭分裂的创伤。完满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家庭中生活不平静,经常发生家庭纠纷,甚至于相互施暴或父母离异,孩子会因缺少家庭温暖而造成心理伤害,是不容忽视的。

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他们在这样的家庭中会出现自私、对他人施暴、喜怒无常、性格孤僻、情绪烦躁、忧郁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在家常感到很无聊”,“晚上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父母不加干预”的初中占51%,高中占45%;“在家中诉苦会使家人厌烦”的初中占58%,高中占48%。“能够在家中畅所欲言”的仅占41%左右。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上家庭破裂,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如:贪污、受贿、假冒伪劣、卖淫嫖娼、贫困失业、抢劫、离婚率升高等。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成人都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遗失,当然也会导致部分中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调查中显示:“受到过骚扰”的初中占68%,高中占37%;“羡慕那些不用学习,而自由自在的人”初中占38%,高中占22%。

(三)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个性特点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缺憾与不足,势必会影响他们健康品格的形成。

1.学校教育的误区 —考试及考试成绩压倒一切

2.教师的不健康心理的影响

初中213名同学中“有想不通的问题,首先想到与老师聊聊的”只占35%;认为老师不会理解学生的却占45%;不希望老师多做家访的占65%。高中150名同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8%,42%,64%。.3.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了一些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目前中学生厌学已达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60%。

五、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我们应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对全体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的主渠道。

4、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服务室和悄悄话热线信箱,建立心理网络聊天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

6、兼顾对学生家长宣传和指导。使亲子关系和谐;顺其所思,与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用其所为,促其所成。

7、心理拓展训练

基本内容:个人及双人项目,沟通项目、破冰项目、团队协作项目

基本过程 :信赖关系的确立,目标设定、挑战压力、高峰体验、幽默与愉快、解决问题

基本方法 :从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下学期开展文艺、体育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在教育局、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下,我校本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010年今年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现将本体育课外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1、政教处、艺体组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职责,指定活动检查人员,在开学初召开全体教师和学生会,做好宣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

2、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和要求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时间和场地。固定活动场地和时间,提供形式多样的活动器材。鼓励学生利用自带器材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性,针对性指导学生活动。

3、加大检查力度,教务处和体育组分别安排专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反馈。

4、定期组织班级间的竞赛活动,如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乒乓球赛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5、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做好总结并保存相应的活动资料,以便今后不断改进和对外交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健身和活跃学生生活,不但促进了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而且培养了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学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使其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共有一千多名学生,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有十二、三岁,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课,喜欢各种体育活动。要利用课外活动的有利时机,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二、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体育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每次活动体育组都会提前准备。有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负责,师生同乐。

2、内容多样化。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教师讲解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虽然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争取使我校的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健康教育活动专题之校运会

丹桂飘香送走了金秋,伴随着和煦的冬日,我校第---届冬季田径运动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为期一天的校运会期间,各班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校运会期间,各年级各班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展现出空前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拼搏精神、团结精神鼓舞着运动员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在校运会开幕式上,各班方阵队整齐的队形,舞动着手中的道具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这些班级的表演各有千秋,有的队形多样,有的衣着亮眼,有的动作齐整,有的编排新颖,他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口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插入方阵队照片)

比赛开始了,各班有秩序地听从大会指挥和安排,这与平时同学们严格自我约束是分不开的,女子1500米和男子3000米是最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更加让人感动。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

(插入比赛图片)

运动会既是检验学校体育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考验体能与心理的具体实践,也是学校教学改革与事业发展的一次综合展演。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寻觅了更多的光彩和梦想,在比赛中创造了更多的美好和辉煌。

校运会结束了,同学们应该赶快从运动会上的热闹和兴奋当中走出来,但是不要忘记带上运动场上那种拼搏进取、永不言败、团结一心的精神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来,让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多、更大、更理想、更优异的成绩!

校运会总结:(老师)(参考上一页)

前面的一段客套话我不晓得写。。⊙﹏⊙b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阵布置及演练:为了开幕式方阵队的成功,班主任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是最多的,从策划到组织,经过她们精心的策划和刻苦的训练,方阵队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这与她们的付出是相关的。

二、在选拔运动员方面,各班班主任积极参与校运会报名工作,努力挖掘班上体育精英,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和选拔,以求适合项目的运动员中优中选优,体现了班主任班级荣誉感强,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

三、拉拉队:比赛时拉拉队是很重要的,它能给运动员无限的力量,很多时候它能带动运动员的激情,喊加油的时候,甚至有些班主任都成了学生,与同学们一起为本班的运动健儿加油。充分展现了各班师生团结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准备工作:本次校运会在*****老师的策划的尽心安排,---------------------为确保校运会的顺利进行,***老师做出来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开幕式节目的准备,到。。。(不会写)

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比赛中裁判的工作中,各岗位各部门的老师们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才保证了本次校运会的完美结束,老师们顶着烈日,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像****老师,那么大年纪了,他在担任****裁判过程中,比赛之前因为不了解比赛规则,认真积极地向组委会请教,非常不容易。。

校运会告一段落,它让我看到了坪塘中学的老师们团结一心,为班级争光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各年级各班要认真做好各项总结工作,带领学生们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载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学段实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一、研究内容的简析: 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各位课研员通过精心地策划、整理、分析,找出了许多农村......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一阶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目前,随着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升学......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 期 成 果 总 结 报 告为普遍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形成一套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教育论文) 东港一小 王娜 概要:自从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小学的心理教育尤其紧迫。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欠缺以及家长守旧的教育观......

    小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辅导

    小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辅导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背景中、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共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个体......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推荐)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措施 小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身心成长......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1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了中小学校。学生们刚刚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舒适地吃口饭就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