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子课题 - 副本

时间:2019-05-14 20: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报告子课题 - 副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报告子课题 - 副本》。

第一篇:研究报告子课题 - 副本

子课题《群文 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习作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高付出低效能的现状,为更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解决在日常习作指导及课堂习作存在的问题,我组制定了《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研究》的课题。

本学期以来,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探索研究课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二、基本情况

参加实验研究的班级共8个,分别是2012级2、3班,2013级1、3班,2014级1班,2015级1班共400多名学生,其中2012级2班和2014级1班上期已经经历了群文阅读课题相关实验的研究,都有良好的实验基础,阅读能力很强,阅读量也比较大。

三、研究时间

2017年9月——2018年1月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本课题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作为一项整体系统工程,我们将各阶段的实施目标分散在各个学段,各个单元当中,每篇课文当中,由于各个班级的情况不同,课题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具体做法:

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对全校400多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课外阅读的调查,所有问卷全部收回,我们对问卷结果作出了分析:

1、从学生的阅读范围来看,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是漫画和科幻小说、校园小说之类的消闲书籍,这一类书籍不是不可看,但一味地读此类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是作文辅导书,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从调查来看,学生的阅读面过窄,对于文学类、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

2、从阅读时间来看,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能读半小时的书,并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主要是睡前。

3、从阅读习惯来看,在读书过程中能自觉积累并写读书笔记的同学约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还有极少数的同学只是随意翻上一遍了事,谈不上收获。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少数学生读完一本书连作者姓名都不知道。

从调查来看,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收效甚微。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过程及成果 本学期开学伊始,召开课题工作会,对已经完成的专题研究进行总结合反思,找准差距,积累经验,然后集体讨论选择“读写策略结合研究”课题研究小专题进行研究,讨论写出研究计划,并按部就班地实施研究,在实验研究中,经过一学期的研究“群文阅读课” 如何选文,组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得到了进步,使群文阅读课的运行更简洁,更科学,更有实效,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这些方面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一)围绕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1、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开展群文阅读,它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开放的阅读胸襟,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更新观念,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内容的正确性、研究方向的先进性。我们刚接触本课题,理论知识教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利用网络学习,阅读有关书籍,向领导请教,课题组老师相互探讨,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不断学习,本课题中一些模糊的问题逐渐明晰,课题组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改变教学结构,丰富阅读形态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改变了关注单篇文本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传统语文教学,关注了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策略、方法,教师让学生读,重在加强阅读指导。

3、上好群文阅读课

“儿童文学群文阅读”的组文形式一般是“一篇带多篇读本”或“一本带多本多篇”,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指导,落实阶段研讨活动。课题组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实验教师针对自己在实验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寻求解决方法。课题组老师坚持每教学一个单元,就穿插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充分利用了《学语文之友》中的群文阅读资源,落实每两周就有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的规定。在15周,本课题组的8位老师分别上了展示课,通过课后的交流,研讨,大家受益匪浅。

4、落实课题研究常规

课题组的老师落实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专题论文、研究案例等常规。每位老师写好了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对自己的实验课堂每天作反思性地审视和回顾,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形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传。

(二)、扎实研究,成果斐然。

一路走来,纵观一学期的专题研究,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变化,在选文确定主题时具体变现在以下方面: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母爱记忆,独家定制”;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三)、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积累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初步尝试,我切实地感受到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题组的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反思深度不够。

2、课外读物有待增加。学生的课外读物不够丰富,学校提够的读物较少,学生自己的优秀读物人均仅有2、3本而已。要采取多种渠道,丰富儿童读物。、阅读习惯需要培养。部分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读”后不善于“思”。

第二篇: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

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课题,是参加北京市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梁威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分层评价研究》的子课题。我校积极参加此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依据及目的意义

我校在“九五”期间,参加了市教科院基教所梁威所长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应用研究》的推广及研究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师生在广泛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中受益匪浅。特别是数学学习后进生的收效更加明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最终以选拔为目的应试教育下的评价。这种高风险、高危害性的选择性评价,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常以“不及格”而“失败”告终,不免要挫伤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上后进生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一次比一次更差,导至“中考”“高考”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遗误了一个又一个人才的茁壮成长。

怎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可持续发展,最终个个成才?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激励评价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他的理论依据是:

(1)因材施教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现代认知理论: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新的知识结构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贯联,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学习按科学的认知规律发展。

(3)心理学理论:积极的发现状态会加速和强化对知识认知的心理感应。

(4)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为人的发展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服务。

(5)学习的差异性理论:立足于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差异性。

(6)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外界条件,通过自身心理作用及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基于学生原来水平的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希望,建立信心,主动地学习,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通过分层评价,给每个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持续发展,人人成才,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所在。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重点难点:

1、研究的目标:

探索分层评价的激励机制,运用分层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甚至厌学、弃学的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愉悦、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使所有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所进步,从而大面积减少数学学习后进生的比例,提高学习质量,并产生适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分层评价体系。

2、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改进、完善、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基础上,采取分层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围绕“激励学生上进,鼓励学生发展”为核心,探索激励学生不断成长的评价方法,建立适合素质教育需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我校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现状水平研究。

(2)对学生进行“暗分层”,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及进行阶段分层检测,分层作业、分层评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评价标准,及其评价作用的研究。

(3)对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表扬激励措施方法的探索及激励作用的研究。

3、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

通过学生自身纵向对比,根据学习提高幅度增量,看分层评价的显著性差异水平。

4、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分层评价的方法建构及实施分层评价的效果检验。

难点:(1)教师及学生由统一化一的“一刀切”的传统评价标准向分层评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的转变。

(2)分层评价与期中、期末区统测及会考、中考的衔接统一问题。

三、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及可行性分析:

1、有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依据做指导,有国内外目前对分层评价大量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可借鉴。

2、有总课题组专家学者的指导,校领导对此课题的高度重视,兄弟区县、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宝贵经验。

3、本课题组负责人及全体成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连续几年使用《数学发层测试卡》的经验体会,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

4、学校各班教室均配有计算机正投影,实物展台,闭路电视。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有备课、数据处理用计算机,光电阅读机,扫描、打印机。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资料和研究经费支持。这些都提供了本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四、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本校初一至初三所有各班的学生。

时间为:2002年9月——2005年9月 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9月(详述)

(1)研究学生的数学基本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暗分层,确

定教师所处的教育对象的水平。

统计2002年9月开学前,初中各班学生数学成绩作为基础成绩。新初一以入学摸底数学考试成绩为准,初二,初三均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准。计算K基=Xi基/X基(其中Xi基为每位学生数学成绩,X基为本班数学平均成绩),将K基值从小到大排序,并暗分为三层(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以备后用。

(2)改进完善《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方法,分层评价:

把《数学分层测试卡》做为课堂前测、课堂后测、课堂练习、课前预习、课下作业、小阶段检测使用。根据测试卡的基础知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三个层次的三个题目,对暗分层的三个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评价标准评价:第一层(后进生)第一个题全对为100分;第二层(中等生)前二个题全对为100分;第三层(优等生)三个题全对为100分。不全对酬情给分。在分层测试卡背面,教师定期批注评价性语言,不吝啬赞美之词,使学生在鼓励声中成长;学生定期写些感想、体会、决心,与教师进行情感交融;把下一层的题目做为学生选做,另加分,并加鼓励赞美之词,使学生看到希望;利用背面补充不同层次题目,以鼓励学生再试做一次,做对者给予表扬。充发调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并迅速转化为学生的动力,促进其主动学习和健康发展。

(3)课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判,对进步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利用作业批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阶段测验:教师按三个不同层次拟定不同难度的三种试卷,分别按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做答。也可一份试卷三个层次难度的题目,像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一样进行评分,并附有赞美性评语。

(5)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案研究,个案鼓励性评价,个案谈活,个案激励,与教师个案情感产融,使差生看到希望,主动学习、稳步提高。

(6)进行鼓励性评价活动:给以口头表扬、集体掌声鼓励,鼓励性评语评价,做鼓励性印记,鼓励性专栏,鼓励性会议,鼓励性奖状,鼓励性奖品等等。以“激励学生上进,鼓励学生发展”为目的,多方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掘学生内心的积极性和潜力。对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开展重点鼓励表扬活动,以产生轰动效应和连锁反应,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7)期中考试后:计算K中=Xi中/X中(其中Xi中为每个学生期中数学成绩,X中为本班期中平均成绩)。

计算△K中=K中—K基,得到每位学生数学成绩增量.

将K中值从小到大排序,重新对学生进行暗分层,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总结。使他们愉悦地、饱含学习热情和上进心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对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快的,可随时调整暗分层的组成,为他们提出更高的努力目标。

(8)期中考试后的学习过程中,重复前一段的实验研究过程,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研究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至学年末。

(9)撰写阶段研究报告《鼓励和发展性评价的好办法——分层评价的实践探索》。

(二)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4年9月

(1)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一阶段的分层评价方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实验研究。

(2)进行分层评价相关的专项研究:

如:初中数学课的分层教学研究:教学目标分层,提向分层,练习分层,课外活动分层,实践操作分层……

分层测试的研究:分层测试的方法,分层测试和统考的关系与衔接,分层测试的体系,分层测试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分层评价的研究:分层评价的方法,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与分类,鼓励性活动的开展,分层评价的数据处理模式,分层评价的教学档案与管理研究,分层评价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分层评价观的研究……

分层评价的作用研究:分层评价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分层评价的激励作用,分层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健康发展,分层评价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分层评价的工具——分层测试卡的研究,分层评价对学习后进生作用的研究,分层评价对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实验教师撰写专项研究论文。

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分层评价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时代评价体系》

(三)第三阶段:2004年9月——2005年9月

(1)进一步进行分层评价的实验研究。

(2)完善系统分层评价方案,最终产生一套适合我校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分层评价方案。

(3)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组编辑分层评价的专项研究论文集。

(4)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

(5)报请总课题组进行评估、结题。

五、课题组成员与分工:

通过以上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课题的研究探索,能找到一套鼓励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从而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实施,达到促进其主动学习与健康成长的目的,从而避免选拔性评价的高风险、高危害性对学生的伤害,人人可持续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篇: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

一、课题名称

我校所承担的子课题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自申报课题后,我们一直在对“有效教学”做着思考与尝试。

二、课题概述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此外还有以下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按照社会和人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的现代教育模式。它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教育层面宽,从封闭性向开放式教育发展,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创新教育有如下层面,即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于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的特征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技能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创新情感指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创新个性,如勇敢、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3、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这个概念应用在教育领域是指人们通过一定时期的教育既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个人发展,又能保证身心有序、协调、均衡地发展,以保持全面的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主要的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原则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于此次承担的课题,领导重视,教师积极性很高,这就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本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2008.11—2009.8),按实 验方案开展研究,对比检测。

(三)经费支持。学校拨出部分经费,让老师外出学习,请名师讲座,在学校看录像等各种方式,进行创新研究。

(四)本阶段研究的工作人员

组长:姜建平负责课题研究总指挥,掌握研究方向、大局。副组长:李传勇、李春华、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 工作。

组员:王丽和姜淑华具体负责语文教学研究;魏风和高敏具 体负责数学研究;吴文斌具体负责英语教学研究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及完成情况

1、在公开课中打磨。

我校教师公开课情况:听了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纵观这五十余节公开课,我们觉得这个月的教科研质量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实现“双基”培养的最佳效果。

我们能够以研究的心态,借助公开课这一载体,通过每个教师对公开课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与思考,通过教师之间开诚布公的讨论与交流,彼此切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使公开课成为思想观念交锋和课堂智慧碰撞的平台,成为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的有利契机。因此,公开课就能够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来发挥其应有作用。

2、有听必评的教研方式。我们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一贯执行地很认真,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周集中一次,或交流、或评课、或学习。听完课后就散席走人,那么,我们每个人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或是什么都没学到。只有认真地谈谈学习心得,交换彼此的意见,共商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使个人在集体中更好地成长。不管有多忙,我们尊重每位上课教师,对每次听的课总是认真评课,有赞扬的,但更多的是意见,只有在不断听取意见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大地进步。

3、落实每天的常规课。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无论哪一节课都应该进行周密准备,精心打磨。如何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如何科学确定教学重点,如何机智化解教学难点,采取哪种课堂教学组织方式,采用哪些课堂例题与练习……凡此种种,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无一不需要教师在课前和课中进行思考和调控,进行推敲和打磨。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天一堂数学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执教公开课,也能做到底气十足,不需要临阵擦枪、兴师动众地对公开课进行超常规的打磨。不仅仅是公开课需要,对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地打磨,这不但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必需,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提倡教师间相互听课,推门课不打招呼,学校常规性检查不打招呼,师徒间听课不打招呼,我们要看到的就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教学。

4、常反思、多改进。反思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需要,它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智慧,有人说:经验 + 反思 = 成长,教师的成长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良好影响,这便是学生获得了长效性的发展基础。

5、课题研究的点滴成绩。

半年多来,我校教师认真钻研备课,灵活组织教学,共整理了20多份经得起课堂检验的教学设计。教研组学习风气浓厚,教师的教育随笔、教育论文质量有所提高,本,有十几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得奖。教师的进步也带动着学生的进步。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教学: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 “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困惑:现实的教学情况是,每个班总有个别后进生学无所获,教师付出的劳动换来的还是“低分低能”。

五、下一阶段研究内容

深化提高阶段(2009.8—2010.7)调整方案,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深入研究。认真组织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六、落款

1、课题组名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研究》;

2、报告时间:2009年7月5日

3、实际执笔人:李传勇

第四篇:课题研究报告

《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关课改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暴露的问题最多,因此也备受人们的关注,许多教师对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关系”、“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教学模式运用与教学内容体现的关系”等问题产生了诸多疑问与困惑。对此,也曾有过“先破后立”或“先立后破”的争论,“破”与“立” 激烈碰撞和摩擦,似乎一直处在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最关键的、最根本的一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这永远都是任何教学所必须追问和思考的,也永远是我们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2.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理论依据

1、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摒弃那些死板的、机械的、低效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效率状态,从而有效地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三、课题界定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本课题着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四、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快速,有效地学好英语,我提出了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努力探索总结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从教学方式的变革入手,转变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行为,关注交往与沟通,构建高效的课堂;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加强集体备课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的研究。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1)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2)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

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3)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

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我认为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

(4)备课的研究要花气力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

(4)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现代的教学中了。对于一名这个时代的教师而言,掌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但是对像我这样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出来的教师而言,如何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起来,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实施时间为2007年8月——2008年9月,分3个阶段。A、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9月)学习理论,设计研究方案。

B、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9月下旬——2008年7月)实施阶段:具体实施,积累材料,阶段小结,中期评估。C、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0月)撰写报告,总结得失,结题。

六、主要成绩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行动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已凸显较大优势,从观念到行为,下述六种意识得到强化或突破。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观察分析270节课堂教学,90%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角色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讽刺、挖苦的少了,激励评价的多了:照搬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的少了,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适度整合的多了;“填鸭式”“满堂灌”的少了,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多了。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重视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三维目标意识得到足够重视。讲课教师基本能够把握课程文本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在努力体现学科特点。就语文课而言,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进行人文熏陶。更可喜的是,教学开始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得到加强,一些课做到根据语文特点,纠正读音、分析字形和理解字义。关键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意思,而且重视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特点或作用。读书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很多课堂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说写训练引起重视。大部分阅读课都设计了随文练笔,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了,并且不时地迸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感受。

(四)教学问题意识得到一定体现。65%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体现为三类: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有少数教师在问题教学方面敢于尝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情境意识得到广泛关注。许多老师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一是语言创设情境,讲故事、猜谜语。二是活动创设情境,做游戏、课本剧、情景剧,通过形象、逼真、生动的表演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三是媒体创设情境,教师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投影仪,媒体播放DV音乐、电视片段、展示图片等,创设了与课程文本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基本符合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

(六)科学评价意识得到有效改善。80%以上的教师已经走出了“为评价而评价”的误区,由过乱、过滥、过露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真实、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有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等,在评价手段上,有星级评价、小红花评价等。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评价话语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具有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评价话语开始增强;具有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评价话语经常使用;具有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评价话语较多应用。

七、困惑

本课题虽然按计划进行预定的研究任务,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探索。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高低。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张试卷定升学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如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五篇: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主持人:张立敏单

位:中孟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张立敏 中孟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把学生获取知识作为终点,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封闭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与发展,素质教育时代教书育人的工作、师生关系也发生变化,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改革教学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去寻求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探究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处理信息等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产生对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的学生,课堂上是眼动、耳动,不动脑、不动手、不动口,至于能力培养根本谈不上。为改变学生这种落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我也能学会,充满自信,大胆展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以听为主的模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找到较为合理的、科学的、易于学生接受的自主学习模式,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提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使教师自身的修养、科研能力都得到提高,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使学生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合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特征:以学为中心,给学习者的主动发挥创设条件;创设真实的情境并引导学习者进入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他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体现创造性,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主动性主体。学生只有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习进入一种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状态。而对于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性特征,既是教师教育起作用的前提,更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对学生来说,在教师的主导主体作用下,通过教学活动,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情感控制能力日益增强,其主体性,即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获得了锻炼、培育和发展,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对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也是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的过程。

活动教学理论主张: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以弘扬主体性教育精神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人格独立性;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作为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中介,强调“以活动促发展”,倡导主动学习。活动超越“教师中心”的桎梏,营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愉悦和共鸣的师生关系;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在强调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强调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而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即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点。故此要开展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自主学习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故此要开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3.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收集并研读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丰富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课题组成员得到理论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

以目前存在的学习习惯严重不良、学习能力严重欠缺的班级、学科、学生为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研究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建立研究对象个人档案,记录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三、研究的过程:

1.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拟定《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

(2)搜集资料、调查相关问题、确定实验对象内容。

(3)方案设计撰写。

2017年1月-2017年10月

(1)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2)及时整理教师及学生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交流。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2017年11月-2017年12月

(1)整理各类资料,分析评估,得出结论。(2)撰写研究报告。(3)进行成果展示。2.课题研究成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旧有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改变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力求通过创设建构性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1)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结合教学内容,课堂中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益处。学生真正动手去操作,由教师枯燥的讲述或是简单地演示,转化为学生的亲身体验,这种动手、动脑的完全自我的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

(3)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四、研究的效果

通过一年来的调查、学习、实践、研讨,依据理论,聚焦课堂,扎实推进,重在落实,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1.学生方面

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学生获得在智力、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我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学期期末的质量验收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2.教师方面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素质得到提高。经过理论、经验的学习与研究、调查、实践和总结,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有了可喜的进步。

在学习方式的研究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提高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及技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改革要求。教师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日益增强。

3.学校方面 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新发展。老师们在学习方式研究这块园地里积极地进取,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科研实验中,全面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水平,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早期开发,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核心成果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积累,并且实验效果明显。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平台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以坚实的步履迈向成功。

通过自主学习的探究,我们实验课题组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各学科的自主教学模式。逐渐改变或更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等内在品质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为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需要,我们也不断地改变着教学的一些陈旧理念,教学时采用的技术手段、模式等更为贴近学生。已初步改变了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向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学习品质得到提升,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学习中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看,“能学”的意识信心得到加强;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发展的状况看,“想学”的内容和学习的意识体验,得到了强化;从学生学习的策略的发展的状况看,“会学”的方法、途径、更为灵活、广泛、有效;从学生意志努力的发展状况看,“坚持学”的信心、决心、快乐、目标等更加持久。

2.发表成果

张立敏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之自主学习》

李景坤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训练反馈》 徐玉琴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之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旭娜

论文

《新课改下创建特色数学学科的尝试》 康艳格

论文

《十六字教学法绿色高效课堂之合作探究》 3.获奖成果

课题组成员李景坤、赵丽颖老师在今年的保定市一师一优课参评比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

4.其他成果

课题的研究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落实,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通过实验探索,使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张大墩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徐玉琴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试验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

参考文献

1.《河北教育》 2012年3月 河北教育报刊社出版发行 2.《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年4月 《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出版发行 3.《“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何世祥主编2012.7.13 4.《探索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王金华2014.4.16 5.《课程整合: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魏希和 2013.11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下载研究报告子课题 - 副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报告子课题 - 副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BDJ20110638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工作报告平乡县常河镇学区 王素华 闫震平乡......

    课题研究报告

    《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桦甸市第十一小学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陈春霞 【内容提要】 此项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提高了全体教......

    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日期:16周-17周 提交形式:电子档个人提交 提交邮箱: davidy_cn@hotmail.com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封皮研究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一、标题黑......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 立项时的课题名,一般不用副标题,不宜过长 二、内容摘要 要求简要、精炼、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300字左右 三、关键词 一般为2~5个 四、引言(或前言......

    课题研究报告

    宿迁市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 科研项目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 SZY24 项目名称《高职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研究》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工作单位 鉴定日期一般立项课题 项目名称:高......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

    课题研究报告

    《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与教育问题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教育问题研究》是由大庆市东新三小学吕欣校长主持的2007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