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精品作文:从家乡变化看祖国_900字作文
从家乡变化看祖国_900字
常听爷爷讲,改革开放以前,村庄的交通非常闭塞,泥泞的小道上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板车,不过不载人,它是我们这的“致富快车”。人们主要是步行,如果想外出去哪里,就得起早摸黑风雨兼程,跨过几座山还得趟过几条河。总之,出行很不方便。
让我更不敢相信的是:居然有好多像我这么大,13岁了可能才上一年级。
听说当时人们尽管苦苦地劳动,但生活条件却不见起色,人们酸中带苦地叫着“贫穷”,读不起书。尽管都知道读书很重要,却又无可奈何。还听说当时上学要走路,年龄小了“跑不动”,尤其是在下雨天,泥泞的路面上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里,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等到大点了,读完小学,估计也到了成家娶媳妇的年岁了。所以那时候,村子里毕业了的小学生就是“高材生”了……
是“改革”的春风,将幸福的种子送到了乡村;是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让那些被“贫穷”吓怕了人,看到了希望。现在,乡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宽畅的水泥路平坦而整洁,道路两旁,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棵棵大树郁郁葱葱。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
第 1 页第 1 页 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曾经的那种“致富快车”也光荣下岗了,各式的农车、货车,小车呼啸而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电话、手机、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接入,而今的初中生也近似于文盲。人们也不用翻山越岭就能洞悉世事,增长知识,进行致富。
在人们的眼中,生活就像鲜橙汁,不但有鲜艳的色泽,还有甜甜的味道……
牵着爷爷的手漫步在乡间的水泥路上!我发现,家乡真的很漂亮!爷爷说的那些仿佛是遥不可及的历史,但我却深信:今天的你,将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你的明天必将是一条腾飞的巨龙!因为我们的祖**亲在飞速地发展……
第 2 页第 2 页
第二篇:从家乡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从家乡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
78K工商管理学院 药事管理 11405102 常慧 我的家乡,坐落在长江以南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回想起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日子,才猛然发现,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我的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稀记得,在自己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家是一个小小的砖瓦平房,红色的砖头还露在外面,似乎在苦苦地哀叹着,平房的旁边,用茅草堆了一个小草棚,草棚里圈着一头牛。这头牛是属于集体的,每户人家轮流放牛,等到春天播种的时候,这头牛就要开始拖着笨重的工具,由村民们赶着,任劳任怨地为村里的人们犁田,也就是将土地翻一遍,是它更加适合庄稼生长。后来,不知不觉中,有一天,忽然发现村子里的老牛不见了,春天的时候,发现田地里响起一阵阵地机器声,寻声望去,才发现村子里的叔叔们都开着一个小机器在田里跑,原来柴油机代替了老牛的工作。人们不用再慢吞吞地跟在老牛后面了,而这个烧柴油的家伙,让农民伯伯的步子都轻盈起来,后来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家家户户买了崭新的拖拉机!就连收割稻子的时候,也不再是自己手拿着镰刀顶着炎炎烈日,一把一把地割稻子了,而是全部都用收割机收稻子了,不仅速度快,而且效率极高!不禁感叹,社会真的在发展啊!站在村子的入口,再也看不见小的时候随处可见的小平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整齐别致的小洋楼,而且一座比一座精致,一座比一座豪华,好像再互相争奇斗艳似的。大家都搬进了宽敞明亮、大方得体、舒适豪华的楼房。生活的档次都提高了。心里就暗暗的想,现在农村人民的生活真的是一天比一天滋润啊。爸爸也神秘地笑,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现在回到家乡,看到一条条整齐平坦地柏油马路,不禁感慨万千。还记得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那之前,村子里的小路都是小石子铺成的,每次骑自行车都会特别颠簸,有时候掌控不好方向还特别容易摔跤。有一天放学回来,忽然发现路边钉了一个一个小木块,上面还用写着“160”,骑了一段路,又看见相同的木块,写了“200”,我满心疑问,这都是什么呀?怎么每个相同的距离就有一块木块呢?就这样伴随着这些小木块我回到了家,一放下书包就跑去问爸爸,爸爸笑着说:“你还不知道啊?咱们村要修柏油马路了!不仅咱们村要修,全国所有的农村都要修呢!那些小木块就是为了修路去钉的标记。”我恍然大悟,高兴地跳了起来,原来这是国家实行的“村村通”项目,要让全国的每个农村都要修上柏油马路。这样的话,修了柏油马路,以后就再也不用骑车在颠簸的路上,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了。我又忍不住捂着嘴笑起来,心想祖国的政策真好,要想富,先修路,共产党们正带领着我们广大的人民奔在致富的道路上!
不仅是物质文化,这几年,人们在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电脑已走进了人们的家庭,使得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浏览资料和时事新闻,各国的事情只要你手指一动,就能尽收眼底,坐在家里就能游览世界。而妈妈说,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看一场电影,一群人还得翻山越岭,步行好几个小时去稍微繁华一点的镇子上去看呢。但就是那样,也觉得很幸福。
这样回想起来,真的忍不住感慨,家乡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精致洋气的小楼房已代替了破旧低矮的小茅屋,泥泞的水泥路也早已变成宽阔干净的柏油路。路旁的树木花朵令人赏心悦目,精致华丽的路灯排在两旁。而从这一切,是伟大的祖国在引领着我们向前发展!祖国在富强在发展,我美丽的家乡不过是祖国辉煌强大的一个缩影。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社会和谐稳定。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神七”飞天,同时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2008年,奥运大幕更是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了奥运的主人。
看到中国的繁荣,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真是如一头睡醒的雄狮,仰天长吼,让世界都为之一震!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制造也逐渐位于世界前列,中国改变了屈辱落后的形象,形势一片大好。而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发展紧紧联系起来,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相信:我们的家乡会更繁荣,祖国会更强盛!
参考文献:《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http://wenku.baidu.com/view/846c066e1eb91a37f1115c35.html
第三篇:看家乡变化 赞祖国腾飞
看家乡变化
赞祖国腾飞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文明的国家,她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勤劳而坚强,她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祖国,我爱你!你就像我亲爱的妈妈,我在你温暖的怀里健康的成长。如今,我们的妈妈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我的家乡扬州吧!
现在的扬州街道宽阔,广场优美,绕城高速四通八达,一幢幢豪华、漂亮的住宅楼拔地而起„„2012年,我的家乡丁沟还建起了飞机场,最远航程向北可到哈尔滨、北京;向南可到广州、深圳;向西可至成都、西安,航程约在2000公里左右;加上约200海里(约370公里)的备降航程,则总航程约在2500公里左右。机场的落成,完成了扬州人的“飞天”梦想。润扬大桥更像一条巨龙躺在神圣的东方,成为一道壮丽的风景线,从此“天堑变通途”,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再一次征服了“天险”。如今扬州的交通有了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这一切更加快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城市因人而生动,因和谐而美丽,扬州几年来的巨大变化,也给普通百姓创造了一个舒适、幸福的宜居环境。2006年10月的“联合国人居奖”评选,全世界只有5个城市获此殊荣,扬州就是其中之一。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女士亲临扬州察看,她高兴地说:“我在扬州所看到的,超出我的想象。”扬州这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这个城市有着蔚蓝的天空和清亮的河水;有着遍布全城的博物馆和公园;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开怀的笑、热情的笑、自豪的笑。
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我惊喜,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让我自豪。如今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正以昂扬的斗志,勃发的精神迎接着新一轮经济大潮的洗礼,中国必将腾飞。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祖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四篇: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党的工作重点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硕果磊磊。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我是改革开放初进入乡镇工作的,经历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参加了农村改革开放工作,目睹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谈点改革开放农村发展变化的感受。
家庭承包经营,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吹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落实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举。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改变了人民公社是生产经营方式和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农村总体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近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方式。一九九八年党中央又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进一步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思想观念大转变。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农民也不再是不懂生活的“乡下人”,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讲究。农民思想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大好转。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加与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农村改革开放,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农村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农村电网的普及和与城市同网同价的改革,不仅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农村用电价格,提高了用电质量。改革开放前,农村交通闭塞,出行都是步行,货物流通靠肩挑。改革开放以来,不但修通了到乡到村到社道路,而且道路逐步硬化,开通了乡内公交车,农村交通条件有了较好的改善。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农村通讯问题得到解决。水利设施更加完备,农业生产性用水有了保障。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在医疗上有了较好保障。
农村改革开放,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改革开放前,农村长期实行三级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农业生产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连种粮食的农民都吃不饱肚子。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但解决了人生存最基本的温饱需要,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从吃得饱到吃讲营养,从住的能挡风到住将宽敞,从穿的能遮体到穿讲漂亮,从愁办不起喜事到办事讲排场,这几句简单的话语反映出了农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农村改革开放,减掉了农民负担。农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种田要加纳农业税外,还要缴村提留、乡统筹款(简称为双提留款),农村所有社会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建设、村组干部误工、军属五保优待等费用,都是由农民承担,农民的负担确实太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纪律来减轻农民负担。国务院《农民负担管理条例》的实施、制止农村“三乱”、规范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农村与城市用点同网同价、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等都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具体政策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农民负担增加和反弹。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彻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让农民休养生息,在二00二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民按人头负担的“双提款”,只按耕种的田交纳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土地承包经营后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改革,它为全面取消农民负担迈出了关键的一年。二00五年全面取消对农民征收农业税政策,结束了中国农民种粮食交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减去了农民一切负担后,党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村低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深得人心。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多,生活水平更加提高。
第五篇: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后的今天,XX县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单城简直像奔向了快车道,大建设一日千里。
XX县,古称单父,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因舜帝之师单卷居此而得名,大汉英后吕雉故里。XX县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502个行政村。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2.5亿元。
XX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是中国商品粮棉、油料基地、平原绿化标准县,XX县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西红柿之乡、中国青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2005年底117.78万人,人口密度为692.13人/km²。其中非农业人口15.81万人。男女性别比102:100。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4.35‰。有少数民族22个,共3320人。
截至2012年底,XX县总人口120.9万,百岁以上老人150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0万分之12.4,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20.0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6.59%;8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7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比例的18.4%。2013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
2013年,XX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9.7%;三次产业比调整到19.5:51:29.5,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46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72元,分别增长7.2%和16%。
2013年共落地过亿元项目48个,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30%;25个过亿元项目顺利投产。在全市三次大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得了两次第一、一次第二的成绩。
201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粮食总产58.7万吨,增长20.5%;棉花总产3.4万吨,增长0.6%;油料总产5万吨,增长12.3%;水果总产22.5万吨,增长12.1%;蔬菜总产15.37万吨,增长2.5%。肉类总产11.21万吨,禽蛋总产5.7万吨,奶类总产0.36万吨。水产品总产1万吨,增长7.5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450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189.6万千瓦,增长2.9%。
2013年,XX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亿元、利税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1%;完成工业用电量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8%。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膨胀,尚舜化工4020、泰信纺织210台织机等一批扩改项目顺利投产,骨干企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县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超过8000万元的3家。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家,实现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4.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06亿元,增长46.88%。实现利税4.93亿元,增长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