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请我做了科普访谈 11.29-30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共5篇)

时间:2019-05-14 20:1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请我做了科普访谈 11.29-30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请我做了科普访谈 11.29-30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

第一篇: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请我做了科普访谈 11.29-30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

题: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第一讲)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上午5:40~5:53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调频97.7 第一财经频道 生活服务大课堂 主 持 人:文

仪 特邀嘉宾:李广智

仪: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知足常乐》不但抓人眼球,更扣人心弦。特别是那首主题歌《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更是风靡大江南北。网上疯传,这首主题歌冲出亚洲,风靡美国。这首主题歌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今天我们请来了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执业医师李广智医生谈谈《知足常乐》主题歌。

仪:李医生,您好!李广智:大家好!文

仪:李医生,《知足常乐》电视剧中,早年丧夫的孙妈妈为三个漂亮女儿的婚事牵肠挂肚。大女婿从政做官员,二女婿从商当老板,唯独三女婿是出租车司机,孙妈妈有些看不上三女婿。李琼第一次去丈母娘家就被泼了一盆脏水,还口吐恶语:你养得起我女儿吗?你能给她幸福吗?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狗吃肉、猫吃鱼。这种讲法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评析一下。

李广智:幸福是什么?既是一个似乎永远猜不透的“斯芬克斯谜”,又是人类永远追求的标杆。丈母娘(归亚蕾饰演)讲的幸福,是从需要层次来讲的,需要得到满足。网上有一句调侃: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斗小怪兽。

仪:李医生,但是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了,衣食无忧了,真的幸福了吗?

李医生:不一定。2012年7月17日《 生命时报 》报道,调查显示:沉下心来看看今天的社会,不难发现这样的奇怪现象:这日子越过越好,抱怨却越来越多。明明衣食无忧,可很多人还是嚷嚷着吃不香、住不好,“郁闷”、“悲摧”、更是天天挂在嘴上„„

不满与指责似乎成为一种心理常态,充斥在我们身边。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不快乐、不满足。

仪:我也注意到一则消息:2012年4月9日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心理疾病的风险正在世界各地上升,其中最常见的焦虑、抑郁正困扰着全球约一亿两千万人;中国:超过26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李医生,究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快乐呢?

李广智;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在于行善助人,“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助人为乐。幸福在于心态的平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事业上积极追求、上进;在物质上不奢求、不攀比,“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挑担人”。这就叫知足常乐。心中快乐,什么都好,正像第一节歌词讲的:睁开眼睛,我还活着,挺好挺好!/闭上眼睛,还能睡着,挺好挺好!/粗茶淡饭,也能吃饱,挺好挺好!/摸摸衣兜,钱还够花,挺好挺好!第三节更是讲得清楚,无论忙闲、苦笑、爱恨、贫富,只要知足就会常常喜乐。

仪:李医生,看来还真是良好的心态决定幸福。“药家鑫事件”、去年年底的“小悦悦事件”以及人们在讨论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搀扶”令人哀叹:道德 滑坡到了极点、人心冷漠到了极点。

李广智:所以网上有这样的话:我们今日生活的世界,建筑物越建越高,但我们的境界却越来越低;高速路越修越宽,但我们的思路却越走越窄;我们的住宅越来越大,心胸却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花销越来越大,但快乐的获得越来越不易;我们的财富在成倍地增长,但自身的价值却越来越模糊;我们正在或已经征服了宇宙外层空间,但却好像遗忘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仪:李医生,有句古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是一定碰到了喜事才快乐呢?

李广智:不一定!其实您刚才已提到的“心态决定幸福”,这是很有见地的。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有一个ABCDE情绪管理理论,他认为A(诱发事件)不直接引发C(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结果),而是在B(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评价、解释、看法)的作用下才引发情绪变化。

仪:李医生,我们明白了,真正影响我们情绪的是认知,是心态,而不是事件,这使我们更明白了“塞翁失马”的故事了。

李广智:所以我们不能改变事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态,积极的心态会引发积极的情绪。比如秋天,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吟诵,在林黛玉的笔下,好悲哀。《秋窗风雨夕》中写道: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但是在刘禹锡的《秋词》,秋天是一派令人振奋的景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仪:李医生,电视剧中有一句台词:人的欲望这东西,你满足就快乐;你不满足就痛苦。

李广智:这就应了《知足常乐》主题歌第一节歌词: 睁开眼睛,我还活着,挺好挺好!闭上眼睛,还能睡着,挺好挺好!粗茶淡饭,也能吃饱,挺好挺好!摸摸衣兜,钱还够花,挺好挺好!

仪:李医生,所以第二节就讲到了心态,讲到了感觉: 幸福没有大,也没有小,幸福不分低,也不分高,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就在你的身边,摸得到,也看得着。

李广智:如果时时知足,处处感恩,就会快乐无限。所以第三节唱出了快乐的真谛:

忙也一天,闲也一天,平安就好!苦也一天,笑也一天,快乐就好!爱也一天,恨也一天,过去就好!穷也一天,富也一天,知足就好!文

仪:歌词第四节总结的多好: 幸福没有大,也没有小,幸福不分低,也不分高,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就在你身边,摸得到,也看得着!

李医生,幸福真的就在你身边,摸得到,也看得着? 李广智:是啊,有首知足歌,常读常新: 人生尽享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病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悲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饥寒苦,温饱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

也不必堆金如玉,也不必高官厚禄。就算有良田万顷,一日不过三餐。就算有高楼万幢,夜宿不过四尺。

题: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第二讲)

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上午5:40~5:53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调频97.7 第一财经频道 生活服务大课堂 主 持 人:文

仪 特邀嘉宾:李广智

仪:昨天这个时候,我们请来了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执业医师李广智医生谈了电视连续剧《知足常乐》主题歌的内涵和外延,今天我们请他评析这部电视剧主要人物的心理。

仪:李医生,您好!李广智:大家好!

仪:电视剧《知足常乐》中有这样的剧情:丈母娘出门忘了关水龙头,家里“水漫金山”。李琼赶回来把一切处置妥当了,丈母娘留李琼在家里吃饭,他一时没反应过来。七年来这是丈母娘第一次对自己这么温和,李琼感动。可是丈母娘视为命的旧瓷碗不见了,听说李琼可能理东西时不慎将瓷碗扔了。丈母娘勃然大怒,打了李琼一个巴掌,哭着说:那碗是孙茜爸爸的饭碗,“是我的命根子”,她留了整整三十一年多。

李广智:刚才您谈到那个瓷碗,剧中多次出现:老伴已走20几年,但是丈母娘每回吃饭都要摆上老伴的碗筷,20几年来丈母娘一直守护着老伴的魂,她坚持自己的爱,剪不断,拆不散,替代不了。每回吃饭,都要摆放老伴的座椅、碗筷,痴痴望着墙上的像„„

仪:李医生,丈母娘的瓷碗情结,您能不能作心理评析? 李广智:精神分析学术认为,丈母娘的“瓷碗情结”,源于她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否认。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如丈母娘无法面对老伴的死亡,就常会本能地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巨大的伤痛。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追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仪:李医生,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心理防御机制?它的意义何在呢? 李广智: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哀伤、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消极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仪:李医生,除了否认以外,心理防御机制还有哪些?

李广智:退行、压抑、投射、内射、抵消、逆转、反向形成、情感隔离、指向自我、升华、移置等。

仪:李医生,讲过了丈母娘,该讲讲三女婿李琼了。【剧情回眸】最后一幕:在丈母娘的床前,李琼落泪了,也后悔了,和丈母娘进行了整整十年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战争永远结束了。他哭着喊:“妈!我对不起你!”这是十年来他第一次喊妈,可惜丈母娘已经永远听不见了。李医生,请您能解读一下李琼的心理。

李广智:哭声悲切,感天动地,流露真情。十年来他从未喊过一声妈,此刻他多想多喊一声妈,可惜妈永远听不见了。这令人不禁想起了这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仪:李医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出处何在?是什么意思呢?

李广智:这句话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仪: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来比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李广智:其实这句话警示世人,要趁父母都在身边时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之时懊悔当初。

看一个人,不是看一时一事,而是客观全面地评价。平心而论,憨厚真诚的李琼面对丈母娘的百般挑剔,能忍则忍,不能忍也强忍,一心行孝。百善孝为先,令人感动。

仪:李医生,俗话讲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但是在电视剧《知足常乐》中,为什么关系紧张,“十年抗战”?

李广智:表现丈母娘和女婿之间种种故事的都市情感大戏《知足常乐》,讲述了一个势利的丈母娘和她三个女儿及三个地位悬殊的女婿之间的故事。早年丧夫的孙妈妈为三个漂亮女儿的婚事牵肠挂肚。当会计师的大女儿孙菲嫁给了从政当官员的郑奇,当律师的二女儿孙芸嫁给了从商做老总的赵启龙,但三女儿孙茜却偏偏嫁给了开出租车的李琼,这令孙妈妈大为恼火。孙妈妈认为“大女婿、二女婿都长着一双抓金子抓银子的手,而三女婿却是一双抓屎抓尿的手”,对三女婿很不中意。

仪:李医生,您刚才讲到了剧中丈母娘早年丧父,一方面心理上有一种防御机制;另一方面,非常势利,以地位、金钱论成败。那么开出租的女婿,心地如何? 李广智:女婿李琼忠厚老实,说话非常实在。在丈母娘六十六大寿之际,讲了一番肺腑之言:我虽然没有像大女婿、二女婿捞金捞银的手,我只有一双抓屎抓尿手,等哪一天您需要我的时候,您拉屎拉尿,我来接。没想到肺腑之言,遭到丈母娘的痛骂,认为在咒他,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别人的好心当做驴肝肺。

仪:李医生,电视剧把人的一生,用哪些台词来表白? 咱们人生就是 0岁生命登场,10岁快乐成长,20岁为爱幻想,30岁为生活奔忙,.40岁为情迷茫,50岁准备离岗,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生得伟大 死得凄凉。

第二篇:李广智 2012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海电台访谈

话题:精神健康伴老龄 安乐幸福享晚年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访谈(第一讲)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上午5:40~5:53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调频97.7 第一财经频道 生活服务大课堂

主 持 人:文仪

特邀嘉宾:李广智

文仪: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什么?宣传的重点和人群是哪些?今天我们请来了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李广智医生做访谈。

文仪:李医生,您好!

李广智:早上好!

文仪:李医生,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什么?

李广智:今年10月10日,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卫生部确立的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为动员全社会关注老年精神健康,卫生部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后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对老年精神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契合主题的宣传内容;多渠道有效组织宣传活动

文仪:今年宣传的目标人群是哪些人?

李广智:今年宣传的目标人群:老年人群及其家属、照料者,老年卫生工作者,基层卫生、民政等机构以及残联组织工作人员。

文仪:今年宣传的重点:

李广智:主要有四个方面:

1.社会老龄化应当重视精神疾病危害

2.老年人要积极应对老龄伴随的身心改变

3.家属和照料者要帮助老年人维护身心健康

4.政府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完善老年精神卫生服务

文仪:李医生,就请您先探探底一个重点:社会老龄化应当重视精神疾病危害。

李广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为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北京市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

文仪:上海的情况如何?

李广智:根据10月9日新闻晨报:。本市精神卫生部门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本市精神病的发病率20多年中翻了近5倍。心理疾患并非就是神经病。据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

文仪:今年上海搞那些活动呢?

李广智:10月10日这一天,本市各区(县)将针对老年人群和社区居民组织开展精神健康教育活动,宣传老年人精神疾病防治的科学知识,介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老年期精神疾病早期识别、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护理方法等。1

文仪:李医生,接着请您谈谈今年宣传的第二个重点:老年人要积极应对老龄伴随的身心改变。

李广智:老龄是人生经历的最终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与青壮年不同。老年人自身要调整心态,认同年龄增长伴随的变化,要保持家庭和睦,学习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社区活动,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要关心自身身心健康,积极觉察身体、情绪等异常变化,及时发现和治疗精神疾病。当老年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时,要及早就医。

文仪:

李医生,请您再谈谈第三个宣传重点:家属和照料者要帮助老年人维护身心健康。

李广智:多数老年人在面对退休、空巢、躯体疾病、婚姻变故、子女关系等问题时,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但是部分老年人需要帮助才能更好地适应。建立团结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属的陪伴和照护,是帮助老年人维护身心健康的良好方式。老年人的家属和照料者要掌握陪伴、照护常识,特别是了解老年期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征兆和表现,做到及时发现疾病,妥善处理心理问题。

文仪:李医生,您已经谈了社会老龄化应当重视精神疾病危害、老年人要积极应对老龄伴随的身心改变和家属和照料者要帮助老年人维护身心健康等三个宣传的重点。现在再请您谈谈最后一个宣传重点:政府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完善老年精神卫生服务。

李广智:继承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开展老年人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农村留守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共同解决好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照料、医疗、护理等问题。提供老年服务的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要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宣传,普及预防老年期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医疗机构要加强老年常见精神疾病识别能力,提高治疗水平。

文仪:在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您能否谈谈上海市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李广智:2012年9月底,上海市健康促进会发布了《上海市民心理健康基线调查情况》。2012年3月启动的上海市民心理健康基线调查覆盖了全市17个区县,包括13个城市调查点和6个农村调查点,对象为15~70岁城乡常住人口,调查人数共计3524名。

文仪:调查结果显示如何?

李广智:调查结果显示:

1.市民心理健康常识的知晓率偏低,仅为44%群的心理健康常识知晓率最低,仅为35%。有2/3的市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全面,有超过75%的受访者无法准确识别和判定“心理异常”状态。

2.在应对困扰或生活重大事件的方式上,44%的受访人次选择使用各种消极的方式应对,包括压抑心底、工作压抑、物质麻痹、网络压抑等,其中将烦恼压在心底的比例最大。另外,20岁以下的人群尤其喜欢采用网络压抑的方式,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3.接近20%的市民承认自己面对各种生活困难时力不从心,存在心理困扰。心理上的弱势与该年龄段人群所处的较高社会地位形成反差,需要给予特别关注。此外,“离婚”、“独居”和“单亲与子女等居民的生活满意感也相对较低。

4.在社会支持系统方面,配偶/伴侣、父母/家人以及朋友/同事等构成了本市

居民在遇到困难时,获得安慰、关心和帮助的主要来源,具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典型特征。选择向工作单位、社区街道、工会组织等政府正式机构或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寻求支持的受访人次,不足5%。

五、最近一年中令受访者最感困扰的事件是,工作压力。其次是经济问题、住房困难、子女教育和疾病困扰。其中,城市居民更多地受到住房问题困扰,而农村居民更多地受到子女教育问题的困扰。

话题:抑郁症:一项全球危机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访谈(第二讲)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上午5:40~5:53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调频97.7 第一财经频道 生活服务大课堂

主 持 人:文仪

特邀嘉宾:李广智

文仪:1昨天这个时候我们请来了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李广智医生做“世界精神卫生日”访谈;今天我们接着谈这个话题。

文仪:李医生,您好!

李广智:早上好!

文仪:李医生,昨天您谈了今年世界卫生日,卫生部定的主题:精神健康伴老龄 安乐幸福享晚年。今天我们谈谈世界卫生组织定的主题是什么?

李广智:世界卫生组织的主题是:抑郁症:一项全球危机。

文仪:李医生,为什么说抑郁症是一项全球危机呢?

李广智:先从国外的评论谈起吧。2011年7月26日,加拿大《环球邮报》略带调侃地给发达国家民众提供了一种“地理疗法”,“你感到抑郁吗?那么到中国去吧。”以帮助他们(抑郁者)应对沮丧、悲观等抑郁情绪。此前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首次跨国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出美欧等富国的民众比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患抑郁症可能性高得多。这个在五大洲18国进行的医学调查在不少西方国家引起社会大讨论。世界面临抑郁症危险,中国面临抑郁症高发,绝非是危言耸听。“富抑郁,穷开心”现象引起人们关注。

文仪:李医生,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美国、法国和一些相对贫穷的国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如何呢?

李广智:“金钱可能买不来快乐。根据世卫组织最新调查报告,这句话显然不仅适用于个人,而且也适用于整个社会。”2011年7月27日美国广播公司这样说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与生活在相对较为贫困国家的人相比,生活在较富裕国家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要高得多。文章称,研究人员通过面对面的采访,调查了5大洲18个国家近9万人。研究人员根据平均家庭收入情况将受调查国家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两大组。在高收入国家当中,人们患上临床医学认定的抑郁症的比例平均为15%,其中法国是21%,美国是19%,这两个国家的人患抑郁症的比率最高;中国是6.5%,墨西哥是8%,是患抑郁症比率最低的国家。

文仪:李医生,为什么会“富抑郁,穷开心”?

李广智:《2011年跨国界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首席作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心理行为学教授布诺梅特说,人们认为富裕国家应该有较低的抑郁症发病率,但不是因为收入高就意味着社会生活环境中缺少患抑郁的因素,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具体原因造成这种穷国和富国的差异。她说,富裕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不管你在哪里,总有人比你过得好。富国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这可能与抑郁症较高发病率和其他很多心理疾病有联系”。

文仪:李医生,调查报告中说法国是最抑郁的国家,具体情况能否介绍一

下呢?

李广智:在“全球最抑郁国家”法国,21%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曾经被确诊患过抑郁症,这一比例是中国人的3倍还多。法国《阿尔萨斯日报》称,现在浪漫的法国人的确没了笑容。不久前,美国盖洛普公司进行一项全球60多国的调查显示,法国也是对未来最悲观的国家,61%的受访者自认为悲观,美英等其他西方国家悲观者的比例也非常高,与此相反,乐观情绪不仅出现在中国等新兴国家,还出现在阿富汗、孟加拉国等战乱或极度贫穷国家。

文仪:李医生,我国的抑郁症情况如何?

李广智:不容乐观!2011年7月25日人民网刊载了《健康时报》的文章: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针对我国6省市13177名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较为严重,过半人群存在抑郁,分别有25.60%、23.52%和1.58%的人处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精神卫生和伤害分委会主任委员张明园教授指出,“国外的大公司都会定期请人给员工做心理诊断或开出处方,然而中国目前连职业精神卫生的队伍都还没有形成。”

文仪:2012年,抑郁症引发了哪些事件?

李广智:2012年,打开报纸,打开网页,打来电视,有心理危机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

《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徐怀谦,因罹患抑郁症,于2012年8月22日下午从家中坠楼自杀,终年44岁。

9月12日,人民网刊发了《武汉长江二桥变自杀大桥建桥17年百余人跳桥》文章:7月22日凌晨,恩施女子李某试图自杀,幸被消防官兵救下。10天内,她三次试图自杀,均被救下。

09月10日,人民网刊发《关注世界预防自杀日欲轻生者八成有精神障碍》:抑郁症就像一次“精神感冒”。近日,31岁深圳民警郭林峰烧炭自杀和27岁男子通宵加班后跳楼自杀的事件引发社会震动,这样的结局让人惋惜。专家指出每个人都可能“抑郁了”,但只要及时就诊也容易治愈。

8月23日上午,深圳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一名设计师跳楼结束了年仅26岁的生命。据悉是由于情感、经济等多重压力引发抑郁情绪而自杀。

2012年4月6日,远在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博士毕业高材生、南大高材生王庆根选择了永远离去。作为江苏省首位化学奥赛的金牌得主、海安中学一直树立的标杆式人物,他的自杀引发了无数人的扼腕、失意和感伤。

2012年3月18日,名为“走饭”的南京某高校女学生通过预设微博的方式,宣布了自己因患有抑郁症自杀,此事引起网络轰动,令网友唏嘘不已。

文仪:李医生,抑郁症可以防治吗?

李广智: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仪:怎样早期发现呢?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李广智: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症状标准是以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在以下的9项症状中,至少有下列4项: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文仪:听众朋友们,刚才李医生列举的9条标准,如果有其中的四条,就

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诊,排除或确诊是否有抑郁症。

下载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请我做了科普访谈 11.29-30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请我做了科普访谈 11.29-30电视剧《知足常乐》的心理评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