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

时间:2019-05-14 20:1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

第一篇: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

编号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安威

指导教师姓名 曹智武 职 称 XX

所在教学单位 音乐学院 专 业 歌剧演唱 论文提交日期 2016年4月10日 论文答辩日期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授予日期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 论文评定小组评分:

综 合 得 分:

2016年 月 日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

我是云南艺术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现郑重承诺:

1.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将根据学院的要求,遵守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树立法制观念,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

2.不侵占、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所写论文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为获得学位和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凡引用他人成果均说明并列出有关文献的名称、作者、年份、出版机构等。若因版权、抄袭、剽窃等而导致的任何法律纠纷,由我本人负责,与学院无关。

3.不请他人代写或帮他人代写毕业论文。

4.不以不正当手段影响毕业论文的评审和答辩。5.以上各条如有违反,本人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作出的成绩处理和校纪校规处分。

承诺人:(需手写)

学 号:

2016年*月**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一、贺绿汀与《嘉陵江上》.........................2(一)词曲作者简介.................................2(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3

二、《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4(一)曲式与和声...................................4(二)旋律与调性...................................6(三)织体与伴奏...................................7

三、《嘉陵江上》的演唱处理........................8(一)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8(二)力度与速度的把握.............................9(三)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安威

摘要:《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了词曲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绿汀的生平,并说明《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与和声、旋律与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在最后一部分,第三部分,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此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可以增加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和提升爱国情怀。

关键词: 《嘉陵江上》;贺绿汀;创作特点;演唱处理。

前言

《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先生作词和贺绿汀先生作曲的一首名作,作品表达了词曲人对被践踏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思念,寄托了光复家乡的信心。其发表之后,获得人民的深深喜爱,经常应用到男高音独唱歌曲在音乐会上呈现。在学术研究上,也有不少的文献可供查阅。如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湖州师范学院的贾万银老师对歌曲《嘉陵江上》在文化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1],主要让演绎者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好这个作品的演唱风格与情感基调。2013年,山西大学硕士李铭磊从织体和钢琴伴奏等多个方法分析了《嘉陵江上》[2]。2015年,邵阳学院的张赞老师在作品的情感、咬字吐字和气息运用的表演细节上进行探索,让演绎者在表演时更完美地展现[3]。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嘉陵江上》的分析,让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艺术歌曲所表达的情怀和态度以及心理的变化对演唱者歌声的装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分析后,可以发现演唱者一定要首先理解作品旋律和结构的,和清楚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才能让歌唱者不但可以使用适合乐曲的声音色调,同时还使演出的更加的得心应手,最后让歌唱者真正的把音乐与声音的审美做到水乳交融。在时代特征上,《嘉陵江上》呈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但其价值不仅仅只限于时代的反映。尽管现代人已经远离了当时冷酷的战争,我们也没有体验过的那时的战

火纷飞,但是每次听众聆听到现场演唱这首歌,依然可以将我们带到那惨烈且悲愤的环境里。具有十分重要的爱国教育意义,同时对学习艺术歌曲也有很大的提升[4]。

本文结构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绿汀的生平,并说明《嘉陵江上》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曲式与和声、旋律与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在最后一部分,第三部分,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方面。

一、贺绿汀与《嘉陵江上》

(一)词曲作者简介

1.1 词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生于1912年,1996年因病重于北京去世,享年84岁,为辽宁省昌图县人,属于满族人。1928年获得天津南开中学的受教育资格。四年后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当年参加“左联”,创作了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一直撰写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历史3年,被认为时三十年代东北文学界里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作品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端木由香港归到北京。一年后和钟耀群结为夫妇。80年代时,端木被选作担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之后升职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他和妻子合著发表《曹雪芹》中卷[5]。

1.2 曲作者简介

贺绿汀,生于1903年,享年96岁,籍贯湖南邵阳人,是中国知名的红色音乐家、活动家和教育家,代表乐曲有《嘉陵江上》和《游击队歌》等。贺绿汀从小就在湖南邵阳的农村里生活,年幼时艰苦求学,20年代首次开展音乐行动,青年阶段就参与革命活动。28岁时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习,获得名师教导,拥有了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十分熟悉中西创作方法。因为他拥有扎实的传统音乐基础,1934年于某次世界的收录含有民族特色的独立小品创作比赛里,凭借一首《牧童短笛》获得冠军,第一次完成了中国音乐作于世界范围里获奖的里程碑。1937年进入抗日战争时期,贺绿汀成为了救亡演剧一队的成员,经常

与工农兵学交流,事业进人了成果期,发表了《保家乡》,《游击队歌》和《上战场》等著名乐曲,《嘉陵江上》也在这环境下诞生。赵讽评价道:“可以看出肖友梅和青年时期的贺绿汀,已经专注在“民族元素”类的创作,而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归于现实主义[6]。然而随着30年代日本帝国军队的侵略,现实主义创作方式获得了发展;因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迫切需求,“民族风格”的内涵也获得了升华,更首要的为世界观的导向起到了根本的地位。贺绿汀后期成为一名共产主义先锋者,其先前乐曲田园牧歌式的《牧童短笛》由于国内危难丛生,风格骤然改变,例如《垦春泥》和《胜利进行曲》等,《游击队歌》可谓是革命斗志歌曲里的代表作。贺绿汀的生涯对听众理解《嘉陵江上》作品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嘉陵江上》创作背景

抗日期间,贺绿汀先生同意党的任务到达战场后方的重庆开展党的宣传任务。那时,贺先生的居所就位于南纪门码头边上,并靠着峭壁的筒子楼,长江就在贺先生的家门口流淌着,夜以继日的永无停息。在家里,他多次目睹扶老携幼、来自每个地方逃脱来的百姓们乘坐的轮渡,长江面上随水流而下的尸体,和摔倒躺在路边的躲避从军参战的逃难者。目睹了一次又一次支离破碎的残酷现状,仿佛是一阵的无声却有力的倾诉,不停息地呼吁着国内热血和爱国的艺术家把表达着中国百姓血与泪的悲痛心境以歌声传唱起来。当时,潘奇把端木蕻良诗人的《嘉陵江上》歌词交到贺先生的手上,祈求他能够谱曲,用作宣传抗战,激励前线战士的勇气[7]。贺绿汀阅读后,不觉地被歌词的情真意切所打动,然后,每日黄昏,在沉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下,贺先生会经常独身来到长江边,漫步在江边的浓厚的暮霭中。望着长江边上的浪花,一直使用邵阳腔,细声地阅读端木蔡良先生的所给的歌词,无休止地体味着词中的思绪,细细咀嚼着诗句中的含义,领略词中的态度,思量着词中的哪部分重要、要求强调的,哪些内容是不装饰的,同时也探索着曲谱的布置采用何种方式。

《嘉陵江上》的曲创作十分困难,贺先生经过六次谱曲和六次弃曲。但是有志者,事竟成,无法考究度过了多少此在江边深沉诵读与沉思的暮霭,在反反复复地使用各种音调阅读诗词的第一句“那一天”后,贺先生最后寻找了一个通过

小六度音程来引导的动机。突然间,借助此动机,他获得了灵感,让他的曲谱框架突然明亮了。不出数日,他把此动机为基础,一发不可收拾地依据诗馁的音调起伏变化再发展起来。最终,旋律非正式化、节奏自由化、曲式非方整和充满情绪切换的带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在每日日薄西山下反反复复品味诗句之中横空出世,受世世代代传颂[8]。

二、《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

(一)曲式与和声

《嘉陵江上》应该划分为两段,和歌词的意群相同,第一段表述的是悲惨的追忆,每个乐句标有错落有致的数个长音,拖腔与高频率短音组成,还多次应用三连音音型,时音乐营造了动荡紧张的氛围,仿佛悲伤之中隐藏着无比的激怒,结束在第39小节。第二段是积极型的决意陈述,其后持续的弱拍起八分音符的多次出现,传达了越来越有上升的肯定,最后歌曲在高潮中终止。

图.1.单二部曲式的曲式结构

整首乐曲以小调为基础,首先钢琴伴奏的引子使全曲营造了一种浓烈的氛围。“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然而此句的含义不完整,音乐也显然地呈现了一个还没终止的停止。第二句“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在“羊”字上标记了小调的全部终止。前面最高音位于“田”字上,随后逐渐地往下降,在位于小字一组 “羊”字上,此刻乐曲再次起步向上前行:“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由于感受到家乡春泥的倾向。前半句置于小字组升音“上”里,后半句位于小字一组的升音“香”字上,此刻伴奏位于高音里轻柔地放出属和弦上持续的音乐。随后是“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含义再次归到嘉陵江边歌声,忽然由小调切换到大调[9]。伴随“我已经逝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乐曲再次切换到小调同时伤心而弯弯曲曲地往下继续,终止在小字组里音“想”。歌曲此时好像结

束了,然而伴随着又一个尾声:“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音乐徐徐往上升,最终终止于小字一组音,这才是第一段最终的完结。《嘉陵江上》的第二段乐曲,情绪骤然切换,旋律采用中高音区,氛围慢慢爬升热烈,再使用排比句把音乐一直推向情绪的顶点。

图.2.谱例1

此刻钢琴上标记了八分音符和弦的多次重复,旋律由大调切换小调。轻声低吟唱“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然后忽然热烈起来,演绎出“和那饿瘦了的盖羊!”调性再次切换到大调。然后是沉重的歌声“我必须回去”,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在高音区再次听到愈演愈烈的歌声:“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从里回去!”接着调再次切换到小调,“把我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唱到此刻为小调,推至最终的高潮与拉起了演奏的帷幕。

(二)旋律与调性

旋律具有雄厚、豪迈和沉稳的特质。在《嘉陵江上》作品中,贺先生应用了一种处于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之中的音调,组成了富有戏剧性的二段体模式。旋律是紧接着其歌词中的语言特征,朗诵往前而变化,第一段旋律首要表达的是悲惨性的追忆。前奏的前面位置,可以看到一个八度的跳跃,接着伴随着的是大、小、增二度与四度的快速下降,到达开展演唱位置标记的这个有力量且同音重复的音调,宣扬了贺先生顽强和无畏的雄姿,接着采用六度来做大跳,仿佛无休止的强音目的是叫醒百姓昏睡的会议,在此乐句终结的位置,还能够听到二度下行的长音,呈现比较低沉,此音调目的是表达贺先生由于痛失家园芳土的哀伤,还

念左邻右里,和远离故乡的无可奈何的思绪。然后权哥段落是由错落有致的长、短音与拖腔构成,同时还应用了装饰音与三连音,让这个作品营造了一种波澜起伏的情绪历程,传达了作者中的悲恸和愤怒。利用这两个关键音调,活灵活现地勾勒了作曲者的所展示的一种思绪,同时在作品《嘉陵江上》的后续继续中,此两个核心音调构成了作品的全部关键旋律元素,这也让整个作品的整体性比较完整,逻辑结构很严谨。第二段旋律在情绪方面看得出有显著的转换,和第一段构成明显的区别,首要位于第二段旋律为持续逐渐上升,其中传达的情感是刚毅和丰满。此段的调式切换比较明显,在编排这些旋律时,贺先生把旋律划分成各有四个乐句的前后段,同时在每一乐句中均应用非稳定音来做终止。整个作品从前面的思念、悲痛到中间部分的愤怒与悲伤交集,再到后来的激烈愤怒,在乐曲到底最后的位置,甚至是到了极限音 F 的开始才把曲推至了高潮的顶峰,完美呈现了作品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特征[10]。

作品《嘉陵江上》上使用了吉普赛音阶作为调式音阶,其特征是本身拥有的2个增二度音程。整个作品是依据散文诗词的特征来塑造音乐形象,全曲应用 b 小调,前面的引子段首先的向上的八度跳进就是主旨的拓展,明显地勾勒了贺先生哀伤的思绪,然后,乐曲持续下行到了属音,音乐氛围平缓、沉重和悲凉,此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贺先生悲恸的情绪,塑造出一种悲惨性的氛围,将听众送到歌词中那段不堪回首的追忆。歌曲中段依据诗词所呈现的情绪转换而应用了 e 小调和G 大调,最终再次归到以b 小调为主调,情感态度从小调的悲伤切换到大调的激昂和壮志凌云,然后进入到乐曲的第二个情感顶峰,使情感获得了很好的升华,宣扬了贺先生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逼不得已远离故乡,导致对家乡与江东父老的深深的思念与悲恸的思绪。(三)织体与伴奏

《嘉陵江上》伴奏采用钢琴伴奏,其大部分是用短暂音节、长音的柱式和声和与旋律一样的伴奏和声组成,钢琴伴奏特征比较自由,要求钢琴弹奏着按照歌唱者的速度和情感来演绎,使用钢琴单独伴奏时需要留意情感的连贯性和对歌唱者下面情绪的承接和提升,让作品的连续性越加完整。

全面分析《嘉陵江上》的钢琴伴奏,不存在十分难的和声织体,然而贺先生

很重视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的融合,此实属难有。前奏部分首先从一个双手八度大跳连接到b小调属音,随后使用两小节的线性织体归回属音,由低音忽然转换到高音,然后慢慢下降的音效,使全首乐曲愤怒的情感传达起来。然后为三小节的柱式和弦方式的下行级前进,词曲由第九小节中第二拍连接。乐曲A使用的伴奏大部分是柱式和分解式和弦的方式,主要是b小调的主和弦和属和声上展开。作品到达B段后,氛围开始紧凑,钢琴伴奏织体也转变得繁密和丰富,构造了多样的音效。譬如第44和45小节应用琶音和乐曲快要到达第二次顶峰时,钢琴伴奏在每小节最后部分应用了短暂强力的前十六分音型并把半拍空出。在最终的环节,钢琴伴奏采纳了戏剧性的震音形式,全曲终止在激昂和强烈的曙光展望之中。

三、《嘉陵江上》的演唱处理

(一)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

音色在演绎此作品需要恰当应用,音色与情绪在歌唱表演里是相互相成的,尤其是音色的恰当使用会让作品的精神发挥无限的影响。《嘉陵江上》是一首由男声演绎的作品,为了完美地表达作者勇敢的性格,音色特质需要雄厚有力的,而且也要演绎出沉重、悲伤和愤怒的情绪。

图.3.谱例2

演唱此作品的时需要留意自身气息的控制,作品第一句“那一天”的“天”字一定要把握好气息,切忌由于乐句过长导致吸入太多的气。为了防止气息的压力过大,浪费多余的气而导致没有百分百使用的状况。同样避免把“天”字的三拍子而过度把握呼气,这样会造成气息不够自然。切忌给呼吸承受过多压力,需要自然地呼吸[11]。作品中的“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这段其中三个字需要注意三拍,因此呼吸要满,不然的话就会导致断气。吸气时,要求吸得自然、平缓和稳定,不然的话吸的度不合适。一定依据歌曲的情感度和要求来把握呼气。

在“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的声音条件要是灵活,倘若呼吸太小会影响的歌曲。在演绎此作品时关于呼吸方面,可以归纳为“呼吸中歌唱,歌声中忘却了呼吸,呼吸是最自然的本性”。(二)力度与速度的把握

留意演唱时的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对声音层次感与张力方面要拿捏得好,在整体方面来分析,《嘉陵江上》的力度与速度转变的范围偏大,譬如第二段里传达的“从敌人的刺刀从里回去”此句,歌唱力度与速度需要较前面的增强与提速,特别在尾声部分,特别要利用强烈共鸣和声带张力快速推进从而进入到高潮点;最后,可以使用对比方法,凸显整首作品的波澜和流畅性。因为作品在情感上可以看出有显著的切换,歌唱第一段时,需要展现出悲恸与无耐,第二段则需要表达贺先生的悲愤、激动同时刚毅,歌唱时要利用刚柔和强弱等的鲜明对比,来呈现出这首作品的情感的转变,这样可以提升演唱时营造的表现力和张力。(三)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

声音的优美肯定十分关键,然而切忌忽视演唱时塑造的意境和情绪。这两种美不可以互不相干,应该是水乳交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换句话来讲,在歌唱时中切忌只注重声音,导致忘却了情感的宣泄,同时演绎时语言同样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声和情同时发展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歌唱家演绎时会有不同的效果,是由于每个歌唱家的理解不相同。不考虑歌唱家需要把握的技能技巧,那一定要注意演唱中的情绪,精准地把握与控制整首作品的情感和情绪,让歌唱与歌曲的内涵展现一致才能打动听众。

演绎这首作品时的音色选择与情绪表现需要基于在特定的心理理解上,演唱者要对自己的情感、乐曲的态度与演唱的氛围进行控制甚至是驾驭来满族主题表达的目标。演绎次首歌时,情绪需要重视,从而才能塑造出所需的音乐的印象。倘若演唱者唱这首歌,歌词中的“那一天”,“天”属于阴字的音质,建议应用调用达到六度进入高音的方式来渲染气氛和表达情绪。如果唱“敌人打我的村庄,我失去了我的家庭农场,牛和羊”时,唱“打”和“丢失”的情感语气表达的愤怒和悲恸应该是隐式的。此外,演唱此曲中需要很多的迂回环绕和同音重复,让歌曲渲染出挫折感,塑造主人的悲愤与沮丧的音乐形象。这首作品的1段第三句

把乐曲的第一个高潮引出,表达了贺先生对日本帝国主义十分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想念的音乐形象[12]。歌词里的第二段第二句“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中有三个“我必须回去”。第一个塑造的壮烈却又悲伤的,第二个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畏斗争,第三个是充满勇气与信念去战胜邪恶。用悲凉的情感情绪结合恰当的音色运用来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嘉陵江上》,第一方面主要介绍作词人端木蕻良和作曲人贺绿汀的生平,并说明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战火纷飞和国难当头的抗日时期,第二方面从曲式与和声、旋律与调性、织体与伴奏三个方面研究《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指出其采用单二部曲式的结构特点,旋律具有雄厚、豪迈和沉稳的特质,伴奏则大部分是用短暂音节、长音的柱式和声和与旋律一样的和声组成。在最后一部分,第三方面,则介绍演唱处理,包括音色的运用与气息的控制、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和意境的想象与情绪的把握三个层面,从细节上指出该如何演唱好此曲目。《嘉陵江上》具有宝贵的艺术意义和爱国教育价值,使演唱者在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上获得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万银.历史的悲歌

民族的记忆——歌曲《嘉陵江上》的文化解读[J].音乐创作,2015,06:115-117.[2]李铭磊.浅析贺绿汀的声乐作品《嘉陵江上》[D].山西大学,2013.[3]张赞.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技巧[J].通俗歌曲,2015,05:16.[4]卓琪.浅析《嘉陵江上》[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03:87-88+91.[5]孟祥谦.浅谈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J].青年文学家,2012,08:89.[6]付磊.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2,10:30.[7]武鹏.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与演唱[J].咸宁学院学报,2011,02:103-104.[8]杨秀.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分析[J].大理师专学报,2001,01:83-84.[9]迟鸿雁.“时代的特征、人民的心声”——歌曲《松花江上》与《嘉陵江上》的分析、比较[J].艺术教育,2009,03:85.[10]戴鹏海.六易其稿 终成佳作——贺绿汀的《嘉陵江上》试析[J].音乐世界,1989,05:28-31.[11]张天授.端木蕻良和他的《嘉陵江上》[J].中国音乐教育,1994,06:25.[12]黄彦.浅析《嘉陵江上》的歌唱艺术性[J].北方音乐,2015,11:31.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曹智武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对曹智武老师的悉心教导表示衷心感谢,不管您自己的工作多忙,都会对我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回复,及时对我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耐心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都会来到实验室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嘘寒问暖,您严谨的作风、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渊博的知识不仅对我的音乐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将影响着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在此,谨向尊敬的曹智武老师表示衷心和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还要感谢同宿舍的同学,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感谢你们对我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励,非常荣幸能和你们成为室友,让我体会到深深的姐妹情。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亲人,是你们给我最坚强的后盾,是你们一直在背后默默无闻的支持我,给我源源不绝的动力。

2016年3月25日

第二篇: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创作歌曲《冰》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分析

绪论

刘聪,1956年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现为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兼任东北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音乐系主 任。刘聪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也通过老师和学校悉心培育和 教导,为口后自己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期间,用其对社会生活的感 悟和体验,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学习和继承,确立了艺术生涯的坐标一一以 艺术歌曲作为一生的主要创作方向。

刘聪在沿着前辈音乐家的成功经验以及认真学习和研究了西方的先进经验 的同时开拓创新,创作手法更加多元化,作曲手法独特新颖,体裁涉及面广,作 品风格丰富,他的作品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特色,共作有一百多首艺术歌曲,他目前己有三十多首声乐作品参加了全国比赛和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并有多部作 品获得嘉奖,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刘聪的艺术歌曲《冰》,来探讨和研究刘聪的艺术歌曲。歌曲《冰》的艺术特点

《冰》这首歌曲创作于2004年,主要表达了人在逆境中的坦荡、纯真、坚毅、博大。下面我们就从歌曲的歌词、旋律发展以及调式转变三个方面,对于歌曲《冰》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1.1从“惨烈悲壮”到“升华重生”的歌词内涵

整首歌刚开始的歌词“沉重的轱辘在我身上碾过,任锋利的刀刃将我的肌肤划开,寒风中我会默默的忍耐”表面上看起来“惨烈悲壮”但是细品却不乏男人的气概,奠定了整个歌曲前半部分的基调。接下来的歌词“任突发的重力将我击

碎,一块块的悬挂起来,你会看到透明与坦白”这三句歌词继承了前面的“惨烈悲壮”但是中间又透露着男子汉的担当,同时也让人们对整首歌的基调更加的了解。下面几句突然峰回路转,“带到阳光能给我更多温暖的时候,你会看到我生命的原型”让人本来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的明快了起来,而且正好贴合本文的歌名“冰”,象征着寒冰逐渐开始融为流水。最后“化作飞涌的浪花,回归滚滚东流的大海”则如”凤凰涅槃“一般,让人彻底拜托了前面的阴影,彻底的“升华重生”。

1.2从“铿锵有力”到“优美连贯”的旋律发展

为了迎合歌曲的主题和歌词的内涵,这首歌在旋律上也是一个从“悲壮”到“涅槃”的过程。旋律的发展过程中,歌曲的前半部分运用了大量的“进行曲节奏”比如切分(X X X)和附点(X.X)节奏,凸显了歌曲前半部分的铿锵有力。而到了旋律的后半段则运用了大量整体比较连贯的节奏型,比如平八(XX)和长音(X—、X———)让整个曲子变的充满希望,最后达到高潮。

1.3从“黯淡悲情”到“雄伟明亮”的调式转变

歌曲的前半部分为C大调,而且用了很多的低音,使整首歌的前半部分,低沉而铿锵有力。后半部分就像歌词的转变一样峰回路转,转到了A大调上面,而且在音符的使用上也开始从低沉逐渐升高,最后又转回到C大调并在主和弦的帮助下恢弘明亮的结束了整首歌。歌曲《冰》的演唱分析

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同传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一样,虽有着不同的美学要求。但在发声原理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如深气息、高位置、整体共鸣等等。以上的发声原理在众多声乐演唱书籍、期刊和论文中可见,故不再赘述。在以共同的发声原理为基础的前提下,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亦或演唱刘聪艺术歌曲时我们应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为歌唱表现做准备。下面我们就从音色、力度、咬字、吐字、情感处理以及风格掌握几个方面详细的介绍《冰》这首歌曲。

2.1 歌唱的音色和力度

音色和力度是音乐表情的一个重要方面。音色指声音的质量或者色彩。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必须根据音乐的内容和人物个性的不同,在音色加以适当的变化,否则就会产生单调感,无法达到音乐表现的最佳境界。一般来说,民歌气息比较浓厚的歌曲需唱的朴实和亲切些,音色就应明亮些,比如《梦中的卓玛》(陈道斌词)、《玉根国脉》、《我是贵州人》、《蓝色鸟江》等。

本文的研究对象《冰》,因为本身歌曲的情绪变化就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更要注意音色以及力度的变化,刚开始歌曲相对是比较的悲壮的,我们需要用结实的音色和坚定而强烈的力度来演唱这个部分,音色方面要饱满低沉,富有弹性。到中间部分由于歌曲情绪的变化,我们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音色的变化,从刚开始的坚定低沉变的阳光优美一些。然后到最后高潮的部分就需要用比较有穿透性的音色和较强的力度来展现“凤凰涅槃”的感觉。

2.2 歌唱的咬字和吐字

掌握汉语语言的咬字、吐字及传统的润腔方法。刘聪艺术歌曲创作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在演唱中为了追求美好的声音,又能突出民族的语言特点,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就要注意音调与汉语字音、声韵的配合。

《冰》作为刘聪艺术歌曲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它表达了男人的坚韧和勇敢。因此我们在咬字和吐字的时候也要格外的注意,每一个字都要“咬住”而且“吐字”的时候也需要特别的干脆,做到铿锵有力,切忌虎头蛇尾。每一句的第一个第,比如“任”、“寒”等都要有非常清楚的发音,给整句开一个好头,切忌“浑沦吞枣”,到了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比如“过”、“开”,则一定要守住,每一句头和尾是整句的灵魂,抓住了头和尾那么这句歌词就基本的可以很好的完成。另外咬字和吐字要注意与现实的情绪相结合而灵活的变化。

2.3 歌曲的情感

情感演唱歌曲时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更多的注重演唱者在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自我的心理感受,形成具有演唱者个性与气质的演唱

风格。我们今天的研究对象《冰》是一首非常“男人”的歌曲,但是同时中间也不乏细腻的部分。需要我们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时候,对整首歌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演绎整首歌曲。首先要从头到尾的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比如第一句“任突发的重力将我击碎”再演唱的时候就要有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中间部分则需要增加一点男人的细腻,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手势来辅助歌曲情感的表达。

2.4 歌曲风格的掌握

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在必备的情感基础之上,注重把握各种不同歌曲的风格,便于生动的情感表达。被中国词曲作家一度创作中普遍运用的“移情”现象,同时出现在演唱者二度创作中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冰》是一首非常具有抒情性的艺术歌曲,整首歌曲的主题是为了阐述一个男人在这个社会中应该具有的担当和坚韧。因此我们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必须紧扣这首歌曲的基调,而演唱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力度,更多的时候要用情感来包裹力度,从而更好的打动听众。

结论

刘聪是一位有艺术追求、有美学理想的现、当代作曲家。在我国如今的歌曲创作中,他是一位执着并致力于艺术歌曲创作事业,并硕果累累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丰富灵动,情感深沉动人,气质高雅大气,题材宽广深刻,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与艺术爆发力。如《故园恋》的深沉内蕴;《雨后》的清新灵动;《鸟儿在风中歌唱》的真挚动人;《苍天下的太阳路》的酣畅大气;《梦中的卓玛》的澎湃激情,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片绚丽多彩的风景,体现了作曲家刘聪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冰》作为刘聪的代表作品之一,可以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光明,本文通过分析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演唱中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大家启示。另外因为笔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纰漏,敬请批评比指正。

摘要

《冰》是我国作曲家刘聪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大陆并造就了一批诸如舒伯特一样的艺术歌曲大师,艺术歌曲传入我国大约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目前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在我们探索、实践和发展的道路上,也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刘聪就是当今中国乐坛著名的作曲家,他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以刘聪的艺术歌曲《冰》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作品在艺术风格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艺术歌曲形成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刘聪 艺术特点 演唱分析 歌曲

致谢

在这个平常而又特殊的季节里,我的内心深处涌动着一股感谢的热流。因为,对于边上班、边求学的我来说,在研究生学习和论文写作期间,由于工作的忙碌和旅途的奔波,使得攻读硕士研究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自然离不开老师、同事、同学的帮助和关心,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值此论文付梓之际,特向各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此,要由衷感谢我的导师老师。老师热情诚挚,不拘俗规,表现出的平易近人,让我深受感动。老师爽朗坦诚,至情至性,闲谈中的妙语解颐,总能让我豁然顿悟;老师严谨智慧、博大精深,不经意间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生受益。回首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从最初的选题、到框架的构思、修改以至最终的定稿,均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倾心尽力。与老师的师缘,让我倍感珍惜,也让我感到些许的缺憾,遗憾错过与老师能够更多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聪.论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复杂化[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 04.[2]刘聪.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1(9).[3]刘聪.从三全音地位的变化看20世纪和声音响的重要特征[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2).[4]傅庚辰.艺术歌曲向何方一一在中国艺术歌曲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07(7).[5]陆在易.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J].人民音乐,2007 08.[6]罗艺峰.回到原点: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7 10.[7]刘聪.刘聪艺术歌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8]王大燕.艺术歌曲概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9]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0]朗格.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下载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剖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