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磁盘备份的优势-远程数据复制技术
基于磁盘的备份功能
第 2 部分:提供灾难恢复保护的远程复制
在企业考虑向他们的备份过程添加磁盘时,他们需要直接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传统磁盘备份造成难以针对站点丢失或其它本地威胁保护数据。不管部署了多少 RAID 保护和系统级冗余,如果没有合理的灾难恢复过程,病毒、自然灾难、恶意破坏或其它各种基于站点的意外事件都会造成关键数据的丢失,这对企业和他们的客户具有灾难性的影响。
过去一直推荐使用备份数据的远程复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事实上,备份数据的数量和带宽的成本使之根本无法行得通。重复数据删除技术通过向复制应用它为在磁盘上存储备份数据提供的相同类型功能,改变了这种情况。
当重复删除应用于远程复制时,广域网传送备份数据的能力可增加 10 到 50 倍。其结果是复制和磁盘备份可以显著提高它们在数据保护过程中的作用。
致胜的技术组合
重复数据删除在块级运行以查找和消除冗余数据。当利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备份装置发现重复的数据块时,它会存储一个指针,而不是再次存储该数据块。具有远程复制软件功能的备份设备扩展了这一方案 — 一旦用户把某个数据块的副本转移到第二个站点并把它存储在重复数据删除设备上,它们就再也不会发送该数据块的其它副本了。
由于相当比例的备份数据都包含冗余数据块,因此复制数据集所需的带宽数量大大降低了。现在用户可以通过现有的广域网轻松、快速、安全地复制备份数据集,从而在不同的位置创建备份数据的灾难恢复副本。其结果可以改进保护,提供更多的恢复点,减少介质处理,降低管理成本。
Quantum 在 DXi 系列磁盘备份设备中提供的复制技术极为灵活 – 任何设备都能向任何其它型号复制数据,而且多个设备可以向一个集中位置复制数据。
Quantum DXi 系列允许用户结合使用磁盘、复制和磁带,从而实现性能、简单性和安全性的最优组合。使用 Quantum 基于磁盘的备份设备,用户再也不需要牺牲性能来提供灾难恢复保护了。
图
用户可以通过现有的广域网从一个或多个站点向一个集中位置传送数据,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灾难恢复保护。
“凭借硬件压缩、异步复制以及板上监控和诊断工具,Quantum 提供了一个致胜的强大组合”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 分析师 Heidi Biggar
支持您的投资
在简化磁盘备份和远程复制的部署并使之成为综合性数据保护策略的切实可行的组成部分方面,Quantum 的 DXi 系列设备向前迈出了重大步骤。但是,保护分布式站点的关键数据需要方法和技术的组合。合适的解决方案取决于数据卷与类型、恢复目标、备份窗口、预算和长期保留策略。
作为全球领先的备份、恢复与存档解决方案提供商,Quantum 提供全系列的备份解决方案,并有资深的技术顾问团队,可以帮助用户为他们的环境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的所有解决方案(无论是基于磁盘、复制、磁带的解决方案还是多种技术的组合解决方案)均得到 Quantum 创新的
StorageCare™ Guardian 技术以及专门致力于备份、恢复与存档的业界一流全球服务机构的支持。
是否有兴趣了解重复数据删除如何帮助您改进备份作业的更多信息?请立即与 Quantum 联系,电话 800-677-6268。我们的技术顾问团队能够帮助您为自己的环境做出合适的选择。
要阅读第 1 部分:先进的重复数据删除,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xiexiebang.com/DXi 输入代码: ADV151
备份、恢复、存档,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2007 Quantum Corporation.保留所有权利。
第二篇:容灾系统方案及数据备份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能JJ提出更高的要求。容灾技术冈此也日新月异。研究容灾技术,建立容灾系统的体系架构,提高容灾系统性能,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几年,大量数据灾难如911事件,黑客服务器攻击等,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更加迫切。容灾已经成为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课题,很多容灾技术也快速地发展起来。在容灾行业,有一个常识是,灾难一旦发生,如何尽量降低灾难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样,企业在遭受来自互联网的“灾难”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迅速建立起事故响应机制,尽早恢复日常的信息服务。不过,这需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做好未雨绸缪的容灾备份工作,做好了准备,才能有事情发生时的从容应对。
在容灾技术中通过容灾备份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容灾备份是通过特定的容灾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可以分为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数据备份需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在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中断时,应用备份可以提供不问断的应用服务,让客户的服务请求能够继续运行,保证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一致。数据备份是容灾系统的基础,也足容灾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应用备份则是容灾系统的建设目标,它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备份的基础之上,通过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种资源之间的良好协调来实现。
根据IBM公司SHARE78标准,容灾技术可以分为7个层次,从无任何容灾备份措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刮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容灾备份中心,数据和应用的恢复时间从数天到几个小时甚至几秒。一个完整的容灾备份系统包括本地数据备份、远程数据复制和异地备份中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只有对不可中断的关键业务才有必要建立容灾备份中心。而小型企业通过建立NAS或SAN的离线数据备份和人为的数据转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容灾备份效果。
1、容灾方案的分类
目前有很多种容灾技术,分类也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所谓的离线式容灾主要依靠备份技术来实现。其重要步骤是将数据通过备份系统备份到磁带上面,而后将磁带运送到异地保存管理。这种方式主要由备份软件来实现备份和磁带的管理,除了磁带的运送和存放外,其他步骤可实现自动化管理。整个方案的部署和管理比较简单,相应的投资也较少。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采用磁带存放数据,所以数据恢复较慢,而且备份窗口内的数据都会丢失,实时性比较差。对于资金受限、对数据恢复的RTO和RPO要求较低的用户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在线式容灾要求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f同时工作,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有传输链路连接。数据自生产中心实时复制传送到灾备中心。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应用层进行集群管理,当生产中心遭受灾难、出现故障时,可由灾备中心自动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应用层的管理一般由专门的软件来实现,可以代替管理员实现自动管理。由上面分析可见,实现在线容灾的关键是数据的复制。数据的复制有多种实现方式,各有利弊。由于在线容灾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复制,因此,数据恢复的RTO和RPO都可以满足用户的高要求。因此,数据重要性很高的用户都应选择这种方式,比如金融行业的用户。但要实现这种方式的容灾必须有很高的投入。
2、容灾系统的体系架构
从容灾抗毁系统技术的不同实现层次角度来看,一个实用的容灾抗毁系统的体系结构是影响系统工作效能的重要方面。一个典型的容灾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所示。
2.1本地容灾技术
本地数据保护可以保证在一些本地的灾难发生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业务数据,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本地容灾技术分为数据容灾和服务容灾。
本地数据容灾从技术上主要可分为:磁盘保护技术、快照数据保护技术、磁带/磁盘数据备份技术。本地服务容灾从实现技术上主要可分为:双机热备和本地集群技术。本地数据容灾通过对本地数据进行定时的备份手段,当系统发生故障和人为错误时,可以将备份数据恢复,从而保证了本地数据的安全性。当然系统服务的暂时停顿不可避免。单纯的数据容灾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关键业务不间断提供服务的需求,因此,服务容灾目前成为应用热点。本地服务容灾通过配置多机环境,达到提高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抗御单点故障的目的。一旦系统发生局部的故障和人为错误,比如,操作系统故障、网络故障、掉电等,本地服务容灾系统可以在用户不可觉察的最短时间内迅速接替故障系统,使系统应用继续运行,确保系统服务的连续性。本地服务容灾典型的实现方式是采用双机热备技术。这种方式是指采用两台服务器进行冗余容错,将两台服务器分为主从服务器,在正常情况下,主服务器提供服务,从服务器保持和主服务器的一致。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从服务器立即接替主服务器的工作,从而使得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采用两台服务器互为热备。该项技术的最新发展是采用本地集群技术,即完成多机相互镜像,负载均衡,应用切换功能,保障关键业务的高可用性。本地容灾的局限性本地容灾可以避免服务器单点故障对信息系统的打击,提高系统的高可用性。但是,当发生区域性、毁灭性的灾难时,如火灾、爆炸、地震、水灾、战争、雷击等,单纯的本地容灾无法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导致正常业务无法进行、重要数据丢失、破坏,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全面的异地容灾保护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异地系统容灾通过物理距离将生产中心与容灾中心绝对隔离开,这样可以预防区域性、毁灭性的灾难。
2.2异地容灾技术
本地数据备份是容灾系统建设的前提基础,而通过对重要业务的远程异地容灾技术,从而增强数据中心的区域性抗打击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及业务系统连续性,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安全的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异地容灾技术按上述体系结构分为3个层次数据容灾技术、网络容灾技术、服务容灾技术。
2.2.1远程数据客灾技术
远程数据容灾是指通过将本地数据在线备份到远离本地的异地数据系统保存,当灾难发生后,可以通过数据重构,来达到抵御区域性、毁灭性灾难,保护业务数据的目的。但关键业务服务的暂时停顿不可避免。远程数据容灾技术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远程磁带数据容灾技术;(2)基于智能存储系统的数据容灾技术,(3)基于服务器卷的数据容灾技术;(4)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容灾技术;(5)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容灾技术。
2.2.2网络容灾技术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将这一网络作为提供协同工作、电子商务、教育和休闲娱乐的一条便捷途径。如何防止业务中断或者在中断不可避免时将业务的损失降至最低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因此,网络的可生存性成为网络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网络生存性是指网络在遭受各种故障,如通信人为故障和客观因素导致的通信事故等时,仍能维持可接受的业务质量的能力。按照网络生存性性能工作组的定义,网络生存性包括两个方面:(1)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恢复技术,来维持或恢复网络服务使性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2)网络通过应用预防技术,从故障中减轻或预防服务失效。提高网络可生存性的相关方案,有基于底层光网络的技术,也有基于IP层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融合。常见的网络容灾技术有全光网络可生存技术、SDH网络可生存技术、IP层网络可生存技术。
2.2.3服务容灾技术
一个全面的容灾抗毁系统不仅仅是提供数据级、网络级的保护,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连续运行,也即保证业务的高可用性,并向用户提供不间断的、可靠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当发生灾难时,需要将生产中心的业务转移到容灾中心去运行,这就是服务容灾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服务容灾的另一个目的是保证服务的自动无缝迁移,让用户感觉不出提供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运行在生产中心的信息系统上,生产中心数据阔步或异步地实时复制到容灾中心,数据同时存放在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的存储系统中。当生产巾心由于断电、火灾甚至地震等灾难无法正常工作时,则将业务处理、网络通信线路切换至容灾中心,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因此,应用级容灾需要建立一个同生产系统相一致的生产中心备份系统。在没有发生灾难的情况F,由生产中心对外提供服务,容灾中心则实时跟踪生产中心的处理,同时备份生产中心的相关信息,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将信息服务功能切换到容灾中心,实现生产中心的功能,抵御灾难。服务级容灾足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增加对整个服务的备份,使得投资较高,要求提供业务连续性的应用平台,数据、传输线路、基础设施等所有环节的容灾备份,实现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此,一般用于对、也务连续性要求很高的系统中,如金融银行系统、电信营业帐务系统等。
目前,己经出现多种与服务容灾相关的技术,包括失效检测技术、服务迁移技术。其中有代表性的失效检测技术有心跳技术,主要的服务迁移技术包括基于DNS的服务迁移技术、基于IP重定向的服务迁移、基于集群的服务迁移。
3、数据备份实现技术
3.1服务器层的数据复制
在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服务器上安装专用的数据复制软件,以实现远程复制功能。两中心间必须有网络连接作为数据通道。可以在服务器层增加应用远程切换功能软件,从而构成完整的应用级容灾方案。这种数据复制方式相对投入较少,主要是软件的采购成本;兼容性较好,可以兼容不同品牌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较适合硬件组成复杂的用户。但这种方式要在服务器上运行软件,会影响服务器性能。
3.2交换机层的数据复制
存储交换机技术的发展使交换机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很多原来由服务器和存储变现的功能现在也可在交换机层实现,比如存储虚拟化。同样,现在有些厂家的交换机产品已经可以实现复制功能。在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都要部署这种交换机,并在交换机之间通过专用链路连接起来。由于交换机可以管理和复制的数据是存放在存赌层内的,因此,用户需要将生产数据都存储在交换机所连接的存储没备中,这样就可以实现交换机对数据的管理和复制。目前使用这种技术的产品还不是很多,成熟性还有待提高,具有这种功能的交换机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采用这种方案的用户比较少。
3.3存储层的数据复制
现在的存储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特别足中高端产品,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数据管理功能。远程数据复制功能几乎是现有中高端产品的必备功能。要实现数据的复制需要在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都部署一套这样的存储系统,数据复制功能由存储系统实现。如果距离比较近(几十公里之内),之间的链路可由两中心的存储交换机通过光纤直接连接;如果距离在200公里内,可通过增加DWDM等设备直接进行光纤连接l超过200公里,则可增加存储路由器进行协议转换途径WAN或Internet实现连接。因此,从理论上可实现无限制连接。在存储层实现数据复制功能足很成熟的技术,而且对应用服务器的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在应用层增加远程集群软件后就可以实现自动灾难切换的整体容灾解决方案。目前,这种容灾方案稳定性高、对服务器性能基本无影响,是容灾方案的主流选择。
4、结束语
目前,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能JJ提出更高的要求。容灾技术冈此也日新月异。研究容灾技术,建立容灾系统的体系架构,提高容灾系统性能,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三篇: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论文
摘 要:针对目前的备份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多种数据备份技术、备份技术和容灾技术相互结合运用于数据保护中。通过多种备份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达到减小数据备份窗口、缩短备份数据恢复时间的目的。通过把容灾技术和快照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户的物理错误和逻辑错误。
关键词:SAN;LAN-Free;快照;备份技术;容灾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内IT系统架构的核心和关键。一方面,数据的存储架构必须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发展的要求,以SAN(Storage Area Network)为代表的存储结构已经成为主流的存储架构。另一方面,客户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据备份技术和容灾技术已经成为数据保护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一般将备份技术应用在对本地数据的保护上,而对于数据和应用的异地保护,通常使用容灾技术。实际上这两种技术不是彼此矛盾的,完全可以通过备份、容灾结合系统实现两种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设计BADR(Backup & Disaster Recovery)系统,实现容灾技术和备份技术的完美结合。
2.系统概述
本系统主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结合备份技术和容灾软件而设计。由于这套系统既有备份的功能,又有容灾的功能,故将这套系统定义为BADR系统。
BADR系统从功能上说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系统备份,通过设计备份策略、编写备份脚本程序,实现数据的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备份策略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全备份和增量备份。通过备份脚本,确保离线的数据保存在磁带机中。该系统的另外一部分是容灾功能,可以在本地生成生产卷的快照(或克隆),通过编写的同步脚本实现快照(或克隆)从本地到异地的传输。BADR系统既可以保护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又可以保护某一个时间点的数据。BADR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BADR系统拓扑图
BADR系统逻辑层次上从低到高依次为存储层、基于存储的软件、光纤交换层、主机卷管理器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下面依次说明各层实现的功能。
存储层:由两个磁盘阵列系统组成,存储层存放系统的核心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基于存储的软件:这一层由多个内嵌存储的软件构成,其中包括生成快照和克隆的软件;
光纤交换层:由光纤交换机、主机HBA卡等组成,这层主要担任数据的传输的任务;
主机卷管理器:这层负责组织、管理主机硬盘的容量空间;
数据层:主要存放所有数据,包括数据库的数据,操作系统的数据;
应用层:在本系统中主要指主机端运行的数据库,系统由SAN网络、以太网络组成。SAN网络由磁盘阵列系统、磁带库和两台光纤交换机组成。把两台磁盘阵列系统称为磁盘阵列A和磁盘阵列B,磁盘阵列A作为本地设备,磁盘阵列B和磁带库作为异地设备。在系统中把磁盘阵列A称为生产端,把磁盘阵列B称为备份端。在以太网络上,连接多台服务器(包括Window服务器、Unix服务器)。在备份客户端安装数据库,数据库的容量达到200G。这些服务器充当生产主机和备份客户端。
在磁盘阵列上安装快照软件和容灾软件,由快照软件生成生产卷的快照,由容灾软件完成在两台磁盘存储设备之间卷级别的数据复制。两端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卷级别的数据复制得到了保证。磁带库连接到SAN网络,用来备份在磁盘阵列生成的快照。在备份服务器安装备份软件的服务器端,通过备份服务器端管理所有的备份作业和磁带库。
系统的主要实现通过磁盘快照技术、SAN备份技术和容灾技术。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1)通过备份软件对服务器运行的数据库做全备份,将该全备份集备份到磁带机上;对数据库在盘阵上的数据源Lun做快照,然后使用备份软件将快照备份到磁带机上。
计算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时间。为了验证备份的完整性,分别测试将磁带机上数据库的全备份和快照Restore到原数据库,测算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
(2)通过利用容灾软件,将磁盘阵列A的快照镜像到磁盘阵列B中。通过将该Lun绑定到主机端,来确认两端数据的完整性。
(3)使用容灾软件,将磁盘阵列A的生产卷的克隆镜像到磁盘阵列B中。通过将该Lun绑定到主机端,来确认两端数据的完整性。
3.BADR系统的模块设计
BDAR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即:快照备份模块、镜像快照模块和镜像克隆模块。
快照备份模块实现两种备份技术的组合应用。首先使用基于LAN-Free的磁带备份技术对客户端的数据库作全备份,随后使用磁带机上的全备份集对数据库做Restore;第二组中先对数据库的数据源Lun做快照,然后利用LAN-Free备份技术将该快照备份到磁带库中,随后Restore该快照到生产机上运行的数据库中,使用数据库的回滚功能(Rollback)恢复数据库到某个时间点。
镜像快照模块实现容灾技术和快照技术的结合应用。在磁盘阵列A端对某个被镜像的Lun做的快照,可以通过容灾软件镜像到磁盘阵列B端。这样就保存了源端的Lun的某个状态。当然也可以使用LAN-Free技术把这个快照备份到磁带机上。快照具有数据量小的特点,一般快照只有源卷的20%大小,这样通过容灾软件传送的话,传送的数据量不大。本地模拟环境下传送20M的快照数据用时大约5分钟。在数据被容灾软件复制到异地后,通过备份软件备份该快照的镜像到磁带机。容灾软件具有反向同步功能,即把原来的备份端提升为生产端,从新的生产端向原来的生产端实时复制。当生产端出现故障后,可以先把快照使用Lan-free技术恢复到备份端盘阵,再使用容灾软件复制回生产端。这种数据保护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在在生产端出现故障时,由于有生产端的快照存放在异地,可以使用这个快照恢复生产端数据到生成快照的时间点。快照被容灾软件镜像,也可以对该镜像进行备份。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备份过的快照又完全可以恢复到磁盘阵列B上,通过容灾软件还可以还原回生产端,也就是磁盘阵列A上。
镜像克隆模块将生产卷的克隆通过容灾软件镜像到备份端,然后再通过备份软件备份到磁带机上。这种技术是对生产卷的整个卷做了实时复制。由于克隆数据量要远大于快照,所以传送耗时要长。此外,克隆所需的空间是和源卷一样大小。容灾软件可以进行增量拷贝,就是把数据的改变量也同步到备份端的盘阵空间上。这样通过容灾技术,在备份端的磁盘空间总是保存最新的生产端数据卷状态。
如果空间允许,可以保留生产卷的两个副本,即本地的克隆卷通过容灾软件复制到备份端磁盘空间的镜像卷和本地克隆卷的镜像卷。尽管占用较多的空间,但是对于关键应用和关键数据来说,以空间的代价带来数据的安全也是值得的。
在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如果结合使用盘阵的快照技术和LAN-Free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备份速度。相对单纯使用LAN-Free备份,这种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明显提高备份速度,大大降低备份窗口的大小。在进行数据恢复时,时间也可以明显缩短。
将快照技术和容灾技术结合使用,可以保证在生产端出现问题时,利用已经备份在备份端磁带库中的生产卷快照,迅速恢复生产卷数据的状态。
4.BADR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主要通过两个软件工具,即RMAN备份脚本和CLI软件工具。RMAN是数据库提供的备份标准接口,通过编写RMAN工具来完成快照的备份和恢复;CLI软件工具是磁盘阵列提供的软件接口工具,通过CLI编写程序完成快照的生成和启动过程。下图是系统实现的框图:
图2 系统实现框图
利用RMAN进行备份恢复的条件是:
(1)建立一个recovery_catalog,存放RMAN使用和维护的目标数据库的信息,RMAN使用这些信息去决定如何执行备份和恢复的请求。
(2)目标数据库必须是在archivelog模式下运行。只有这样,日志才能归档,而RMAN正是利用归档日志进行数据恢复,所以这是一个必备条件。同时archivelog模式也是数据库在线备份的必备条件。
(3)RMAN备份中,如果采用磁带机备份,需要安装第三方介质管理库(MML)。恢复管理器保存在RMAN中注册的全部数据库的记录。当RMAN被用来启动备份或恢复数据库时,它将目标数据库与恢复目录中可用的数据库ID进行验证。如果条件一致,RMAN对目标数据库至少建立两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只是对目标数据库的一个远程调用,使用PL/SQL接口来执行备份与恢复操作。
使用备份软件对数据库做全备份,见图3。
图3 数据库全备份
如上图所示,数据库在备份软件的控制下,备份到EXB-220磁带机中。备份方式采用数据库全备份方式,数据库容量约为200GB,完成备份所需时间为两个小时。
参考文献:
[1] 杨浩谰,黄开莉.存储区域网技术研究[J].北京:通信技术,2005,51(43):94-96
[2]Richard Barder.Paul Massiglia.存储区域网络精华-深入理解SAN[M].舒继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204
第四篇:GPS远程控制RFID智能电子锁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
GPS远程控制RFID智能电子锁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
RFID电子锁进行油库施封:
1、油库装油并计量完毕后,由计量人员持施封卡刷卡,车载终端将刷卡卡号、刷卡时间、GPS地址、车载主机编号打包上传服务器;
2、由服务器分析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同时服务器将上传数据解析后存入数据库保存;
3、如果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均通过,则对相应的终端主机发送施封指令;
4、接收到施封指令后,控制电磁锁锁闭,同时施封灯“红灯”点亮,完成施封。加油站施封 :
1、加油站卸油后,由加油站人员持加油站施封卡刷卡;
2、后续操作与油库施封相同。油库对加油站配送解封:
1、车辆从加油站回油库后,为施封状态,油库门卫持油库半解封卡刷卡,车载终端将刷卡卡号、刷卡时间、GPS地址、车载主机编号、各监控口状态打包上传服务器;
2、由服务器分析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同时服务器将上传数据解析后存入数据库保存;
3、如果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均通过,则对相应的主机发送半
解封指令;
4、主机接收到解封指令后,控制装油口电磁锁开启,卸油口电磁锁应是锁闭状态,同时主机解封灯“绿灯”点亮,完成解封。油库对客户配送远程解封:
1、车辆若是对客户配送,进库前油库管理人员持油库全解封卡刷卡;
2、车载终端将刷卡卡号、刷卡时间、GPS地址、车载主机编号、各监控口状态打包上传服务器;
3、由服务器分析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同时将上传数据解析后存入数据库保存;
4、如果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均通过,则对相应的终端主机发送全解封指令;
5、主机接收到解封指令后,控制装油口及卸油口电磁锁开启,同时主机解封灯“绿灯”点亮,完成解封。加油站解封:
1、车辆从油库到站后,正常状态应该是施封状态,加油站人员持加油站解封卡刷卡;
2、车载终端将刷卡卡号、刷卡时间、GPS地址、车载主机编号打包上传服务器;
3、由服务器分析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同时服务器将上传数据解析后存入数据库保存;
4、如果操作位置及操作人身份均通过,则对相应的主机发送全解封指令;
5、主机接收到解封指令后,控制装油口及卸油口电磁锁开启,同时主机解封灯“绿灯”点亮,完成解封。
来源:北京旭航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剖析智能电网中智能抄表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优势及意义
剖析智能电网中智能抄表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优势及意义(版权归属:云批改网站,更多论文服务请咨询QQ747961182)
摘要:文章就智能电网中智能抄表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优势及意义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其进行介绍,主要是通过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现在的电网技术很很发达,都是采取智能型的,在对电量进行记录的时候,还有他在百姓的使用的过程中所占有的优势还有这种技术对于国家以后的电网的发展还有进步都是具有很重的位置,也是国家发展的标准。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抄表技术;Zigbee技术 序言
当前,智能电网还是没有准确的定义,主要任务就是将一些不同的资源进行一致的管理和使用,可以准确的察看和调动使用,随时采集用户使用电量的数据和资料,并且使用最节能和简便的途径将电量送到用户家里,让电网的使用更加的稳定。在以前,家家记录电量的多少都要专业的人员去进行操作,但是现在发明了一种智能的自动记录表量的系统,这样不但省了很多的开支,而且自动抄表的准确性很高,使整体的效率都有所提高,对于未来的电网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1当下智能电网中常见智能抄表技术介绍 1.1远程无线智能抄表技术
电力公司为了节俭公司劳动力成本,提高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并且方便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融入多种通讯技术保证数据的采集,包括互联网技术和无线通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等科学成果,实现了远程无线智抄表的领先方式。现在正在使用的自动抄表系统已经被电网所接纳了,它主要采用的是Zigbee技术,把用户还有机器完美的结合起来,用户使用的数据就会传送到机器系统内部,进行记录,然后发送到PC机里去,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过程,达到了从用户直接到系统的程度,这也是我国在技术方面的提升。
1.1.1Zigbee软件设计
在无线智能抄表系统中,Zigbee技术采用星型的网络连接结构,方便的实现了协调器与多个用户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大大地提高了智能抄表的快捷性及高效性。Zigbee技术在智能抄表系统中的作用,是使协调器与用户终端点建立一个数据连接通道,它可以将用户所使用及反馈信息传递给协调器,协调器再把数据传输给智能电脑,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即时抄表的智能循环系统。
1.1.2Zigbee终端节点设计
终端节点如果入网成功,必须与协调器之间建立一个数据连接的通道。首先终端点通电以后进行初始化设置,之后它会向互联网系统中发出上网请求,协调器接到响应信息之后将信号再反馈给终端节点,当终端节点与协调器信息互通后,即可连网成功
1.1.3Zigbee协调器节点设计
协调器节点接通电源后进行初始化,判断接收的信息是否是建立连接请求,如果是,将该终端节点添加到系统列表,分配合适的网络地址,发送响应信息智能抄表系统中的协调器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析,如果判断接收的信息是抄表数据包,通过串口进行显示,便于电力企业和用户实时查询用电信息。
1.1.4Zigbee上位机软件设计
智能抄表系统中的上位机主要用于系统设置,并且可以实时显示电能数据和虚拟拓扑系统设置时,根据网络系统的掉线灵敏度和电能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合理设计自动识别协调器和用户终端节点掉线,打开串口,操作上位机软件上的连接按钮,可模拟显现出智能抄表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图。特别是在有重要作用的上位机软件部分,因为网络拓扑是整个工程进展的敏感指标,我们必须做好工程的运行曲线评估工作,自己预计出最合理的分配和调整区间,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2IC卡预付费智能抄表技术
利用终端系统和IC卡技术能有效地掌握电力用户的信息一边更好地约束电力用户按时缴纳应支付的水电费,定期查看IC卡内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这种技术,可沿用原先已经布置好的电表线路,成本的支出还是比较低的,而且用户在使用之前必须提前支付费用,避免了拖欠电费问题的产生,用户也可以通过IC卡随时随地了解用电情况。IC卡智能扣费抄表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缺点,ic卡的应用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电磁兼容性能差致使电能计量存在误差,触发报警误动作 1.3载波自动抄表技术
载波自动抄表技术是指以电力线路为通讯载体,在数据传输之前进行数据调制,电力企业通过解调技术接收电表数据。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电力线路,覆盖范围广,数据传输简单快捷,不需要再另外架设管线。但是就目前的城市密集程度而言,这种低压传送的方式很容易受到城市中密集信号处的信号干扰,导致传送过程中的乱码、错码的问题产生,但是这些本来就是为了顺便传送数据的网络一旦需要承担真正的传输用途,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整治。智能电网之中智能化科技抄表的运用用优势剖析 2.1减少人力物力,提高抄表工作效率
由于人们日常生产、生话的需要,电子技术飞跃发展,智能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智能产品的普及运用,使人们的生话更加快捷、方便。智能抄表技术记录数据和智能手机记录访问足迹差不多,时刻记录着人们的使用情况。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量,还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2.2准确记录数据,减少人为失误
以前工作人员们抄表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会出现少抄,抄错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会对用户带来负担,而且还会给有关部门的治理带来不便。
采用智能记录表数据的功能可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而且运用它存储信息、收集用电量大小、检查用电消耗量。微小的用电量数据关联着每户家庭的用电量状况,关联到电力单位的正常工作,关联到国家电力型资源的分派。
3智能电子抄表技术于智能电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意义 3.1合理分配电力资源,促进生产生活健康发展
我国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基数过大,导致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话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电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样遭受资源短缺的危机。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区域生产生活用电状况极高于我国西部区域,智能化抄表科技的应用可以随时监管控治整个国家用电量数据,依照详细的用电量情况,恰当配置电力资源,谨防电力资源不足抑是过剩等问题的出现以外,生产使用电广泛高于民众生话使用电,夏季的使用量极大高于冬季的使用电量。电力单位依照详细的用电量数据,剖析并拟定出恰当的送电数量及停电维修的频率,谨防由于检修让人们的平常生话引来不好影响
3.2促使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更新
智能电网是电子科技使用的一个范围,是电子科技进步使用的新标准,并且有助于推动电子科技向更好的方向进步。科技的进步始终是呈现出按部就班的态势,电子产品也随之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智能抄表彰显出了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时刻接受生话的检验,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生话的需要,智能抄表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完善,这样促使电子技术不断断的发展更新,就像手机的运用。从诺基亚的按键机到风靡个球的智能手机,例如苹果智能手机,从2007年第一代iPhone到2015年iPhone6sPlus,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顺应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而且,这几种方法的出现也是迎合了当前人们的意愿。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如今,将会有更多的交易形式诞生。
结语:智能抄表系统的建设有效地整合了信息、测量、通信等相关技术手段。随着智能控制在社会生活中的越发普及,智能化抄表系统也必将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其前瞻性不容小觑。远程无线抄表是智能抄表的研究热点,木文设计基于Zigbee的无线抄表,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更多的技术也会应用于智能抄表,总而言之,把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合理地应用到自动抄表系统中,会促使智能抄表技术尽快完善并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剑锋.关于智能电网中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20):121.[2]陈志润.远程抄表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设计与实现[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