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小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0:3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政治制度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政治制度小论文》。

第一篇:比较政治制度小论文

分析选秀节目中民主选举因素

最近几年选秀节目由《超级女声》带头开始出现在大众眼前,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冲击了观众的视觉。于是雨后春笋般的,一档一档的选秀节目开始争芳斗艳。

事实上,选秀节目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84年就出现了中国央视举办的最早的选秀节目-----青年歌手大赛。这个比赛的宗旨就是选拔出具有歌唱实力的选手,青歌赛会邀请宋祖英等老将名人来做评委,由她们来评分,专业程度肯定不用评说。但是这样的选秀节目毕竟不能永久吸引大众的热情。因为大众们只能观看比赛,不能对某位评委老师提出反对意见,不能支持观众们自己喜欢的选手。于是,慢慢的,观众缺少了激情,自然而然,节目的热度开始降低。但现如今的选秀节目已不只是局限于评委选出自己心里适合以后发展成明星的选手,竟而完全导致由评委操纵选手的得分。选秀节目中开始“参杂”一些更民主更人性化的措施,也就是让场内场外观众通过手机短信投票为他们所喜欢的歌手投上宝贵的一票。即使这位歌手没有很好的唱功,但是只要她有人气,她也可以在娱乐圈的道路上生存一段时间。观众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喜欢的歌手投票这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对权威的反抗,对民主的追求。为什么现如今的选秀节目可以如此火热,正是因为它给了观众一个自由民主投票的权利。选秀节目能够火热其中一个原因少不了节目的受众。拿《超级女声》来说,超女是面对一群爱唱歌,爱表现,想要站在舞台上的年轻女生。所以超级女声能够火热,它的受众在这之中起了不少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女生都能唱的很好,站上最终的舞台,随着一场一场的比赛之后,有些参赛者已经累积了很多支持者,而这些支持者都是由该节目的受众者所组成。

所以总结来说,有一个投票的平台,民主选举给了节目一个焕发活力的舞台,让这个节目能够冲破世俗,在媒体中经久不衰。所以每当听着主持人公布选手的短信支持票数,再把它乘以1元人民币,脑海里顿时浮现大把大把的钞票。我们不得不承认商家实在太精明,在满足了观众畸形的关于“民主”的诉求的同时,还赚了大把银子。商家的精明在于他们知道观众对于参与的渴望,以及对于“民主”的想当然的理解。尽管商家并不研究真正的“民主”又是怎么回事。但有意思的是,恰恰是精明的商人还原了我们一个较为真实的“民主”。而这种还原又刚好告诉我们,一直以来我们盲目崇拜的民主其实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尽管很早以前我们就对雅典民主下倒霉的苏格拉底唏嘘不已,而现在我们却正在为败在短信票数的歌手忿忿不平。

公管11甲

杨芝英

40号

第二篇: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英美政治制度的比较综述

[摘要]:英国创立的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通过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了解与把握英国与美国在宪法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政府体制各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英美

政治制度

比较

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运作以及有关国家政治过程的一系列规则和安排,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国家结构,包括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建立的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作规程,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组织以及社会一切政治参与行为规则。通过对英美两过政治制度的比较,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西方各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英国与美国宪法的比较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来,其政治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当代世界的文明国家几乎都有一部立国治国的根本大法,这就是宪法。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17—18世纪的英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首先产生了宪法,在这些宪法中体现了资产阶级长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斗争的政治经验,确立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些制度原则为宪法的概念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使宪法产生了它的基本特征。

(一)、从宪法表现形式和创制程序上来看,英国是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美国是成文宪法、刚性宪法。

英国宪法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权威性文本载体,在这个意义上它被广泛描述为“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则不具有成文的法典,其宪法规范是通过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表现出来的。英国因为实行不成文宪法制度,它的宪法规范都散见于各种普通立法中,甚至散见于判例或管理中,所以,它实际上就没有特殊的宪法制定、修改程序,均采取普通立法程序,宪法也就是典型的柔性宪法。

与英国的宪法是一部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相比,美国宪法则是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而且也是一部刚性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共和制,也不同于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制,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为欧洲国家乃至后来许多国家宪法的制定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而美国宪法的特点:三权分立、联邦体制、宪法至上、人人平等。

(二)、英国宪法保有封建残余,美国宪法没有封建因素。英国革命最终以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的妥协而结束,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和妥协,通过斗争和妥协又制定了一些宪法性文件。以上这些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议会至上,法治和公民权利自由保障等宪法原则,这不仅为英国宪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其他各国也有深远的影响。而美国则不一样,它是在进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的战争之后制定的。1776年7月4日大会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北美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独立的和众国”,解除与英国的一切隶属关系,完全废除英国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由于革命的彻底,所以基本没有留下封建的因素。

(三)、英、美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同。

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议会主权、分权原则、责任内阁制和法治原则。议会主权又称议会至上,议会至上是议会主权的体现。英国议会的权力在法律上具有最高性,永久性和权力不可分割性,具体讲议会主权是指议会具有创制法律的垄断权;法院必须执行议会通过的法律;议会以外的任何机关或任何个人都无权宣告议会通过的法律无效;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中处于最高地位,政府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负责,并接受议会的监督。英国宪法的另一个原则就是法治。“法治”原则的字面含义是“法律的统治”,是现代宪法广泛采纳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政府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力范围内活动,不得滥用权力侵犯个人自由和权利。

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联邦主义原则、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民主原则。联邦主义原则是在当时要建立一个单一制国家条件还不具备,但国内外的条件又要改变各州不团结,中央软弱无力的局面,于是便采用一种折中的办法,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三权分立原则是指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议会成员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在任职期间也不能因与总统政见不一而对他投不信任票,推翻总统。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选民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出总统,总统只对选民和联邦宪法负责,他不对议会负责,总统组成内阁,内阁成员不得兼任议员职务,不得参与国会立法问题的讨论和向议会提出议案。司法权由法院掌管,联邦法官终身任职,法官进行审时,不受总统和议会的干涉。

二、英、美选举制度的比较

选举制度是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选举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是各种选举法律规则的总称。

英美两国的选举制度是以普选制实现权力委托的,实行普选制是两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征,但由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历史传统不同,两国实行的普选制也有所区别。

英国的普选制实际上只是公民选举下院议员的制度,代议机关中的国王和上院都是非选举产生的。根据宪法惯例,内阁政府由议会的多数党组成。正是采取这样的选举办法,选民选举下院,下院多数党组成政府,使得英国的代议制政府成为典型的内阁责任制政府。它产生于议会,并对议会负有直接的政治责任,对选民负间接的政治责任,前者表现为议会的倒戈权,后者表现为首相有权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若选举失败,则由反对党上台;若胜利,则继续执政。加上两党轮流执政的原则,他们可直接影响公民的普选,这就保证了英国代议制政府的稳定性。

美国普选制实行的范围,与英国明显不同,不仅国会两院的议员,而且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总统及副总统,都是由公民直接产生的。美国总统及其领导的行政机关,对国会不存在任何关系。它们只有到选举的时候才各自向选民负责。平时都只对联邦宪法负责。因此,它们之间,仅仅是宪法上规定的相互“制衡”关系

在竞选活动方面,英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活动比较简单,在选举权方面不存在法律障碍,不必通过文化测试,不必付选举税,也没有居住期限,没有反对选举的社会和种族压力。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且选举程序复杂,花费经费多,历经六个阶段:第一阶段:预选(初选);第二阶段:正式提名(全国党代会);第三阶段:总统候选人展开竞选;第四阶段:总统大选日投票选举产生“选举人”;第五阶段:宣布选举结果(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第六阶段:当选总统宣誓就职。过程又耗时和耗钱。

三、英美政党制度的比较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有关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保持政权或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英国与美国都是两党制,(一)它们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两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长期居统治地位。

2、两大政党势均力敌,享有平等执掌政权的权利和机会,两党轮流执政,无主从之别。

3、两大党通常是一党在朝,一党在野,但彼此的矛盾和冲突建立在不危及现存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4、定期的议会和总统选举为两大党和平接管政权提供了合法的机会。

(二)但是也存在不同之处,有以下方面

1、两国在两党制的表现形式有差别: 英国:

(1)独特的反对党制度。(执政党与反对党)

(2)内阁成员为同党议员。(组织政府,实行相容原则)(3)政党通过议会选举轮流执政。(政府更迭的方式)(4)两党有不同的阶级基础。美国:

(1)不存在执政党与在野党的严格区别。

(2)政府由在选举中获胜的总统组织,非本党成员可以入阁,但政府成员不得是国会议员。

(3)政府的更迭不取决于国会选举,而决定于总统选举。

(4)两党壁垒并不森严,两党的社会基础没有明显的差异。两党差别呈缩小和模糊化趋势。

2、两国国两党制的组织特点上有所区别: 英国:

(1)两党议会内党组织均由领袖和议会党团组成,是党的领导和决策机关。(2)两党议会外组织。由中央事务机构和选区基层党组织组成,主要为议会内党组织服务。

(3)两党组织比较严密,权力比较集中,有较严格的党纪约束。美国:

(1)两党组织松散,权力分散。

(2)缺乏党纪约束,没有党纪制裁。党员入党、退党自由,也可随意变更党籍或跨党投票。

3、两国的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程度不同。美国的两党之间在意识形态上 不像英国那样存在分歧。在美国,虽然两党各自竞选纲领并不相同,但两党对国内重大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

四、英美议会制度的比较

西方国家的议会议员是西方国家公民通过选举委托自己的政治代表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重要场所,是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现实途径和主要表现形式。英国和美国都是实行民主代议制,议会的组成都是两院制。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同。

英国议会被誉为“议会之母”。议会是英国政治的中心舞台,是典型的议会内阁制。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政府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国会为两院制,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上议院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议长由大法官兼任。和下议院相比,上议院的权力相对有限,保留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司法权,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英国议会制度又称议会内阁制,内阁的首相为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由于内阁要对议会负责,这要求必须有一种关系纽带处于议会于内阁之间,所以首相的产生必须在大选中获得下议院半数以上议席的选举 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国会议员可以连选连任,没有任职年限的限制。国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除此之外还享有财政控制权、监督权、人事权、国会自治权、弹劾权等权力。国会两院在权力上相当,但职责各有侧重,如提出征税议案的权力属于众议院,参议院不得提出。

美国国会跟英国议会相比,权利收到很多方面的制约。由于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原则,国会的权利在很多程度上受限于总统与司法部门,它并不样英国议会那样是国家的权利中心。

五、英美政府机制的比较

(一)英国式实行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国家。在这样的政府的制度下,中央政府是首相领导下的全体政府大臣的总称。英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主要有枢密院、内阁办公机构和政府各部组成。

美国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由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长组成。美国政府是由大选获胜的总统为政府首脑,并有他提名成员,经参议院批准,组成以总统为中心的行政机构。美国中央政府机构体系主要有:总统办事机构、内阁、政府各部和独立机构组成。

(二)英国与美国的内阁有着本质的区别:

1、英国内阁是一个集体决策机构,实行集体负责制,美国内阁则只是总统的一个咨询。顾问机构:

2、英国内阁成员必须是议会议员,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投不信任票,而美国内阁成员都注意总统的态度,对总统负责,因为是总统雇用了他,也可以解雇他。

3、英国政府部一级机构设置没有固定数量的规定,各界政府可根据需要设置。而且各部长地位也不完全一样,可分为核心内阁部长、一般内阁部长、不入内阁的部长、国务部长、政务次官等等。美国联邦政府各部是直接从事联邦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政府机构。各部也实行首长责任制。各部长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后任命,部长对总统负责,与总统共同进退。

(三)英国与美国政府首脑不同

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有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具有以下权力:重大人事权、最高决策权、领导内阁和政府权、控制议会运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拥有比英国首相更广泛的权利:外交权、军事权、司法权、人事任免权、行政领导权。总统直接领导政府工作,做出决策,监督政府运作。

通过对英美两个政治制度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的政治制度注重主权在民、法治分权制衡的原则。在此原则下,政治制度主要规定了各国公共权力的分配和公共权力的运行,在于为促进公共利益的分配,达到国家体制运行的最优化。因为良好的政治体制不仅可以有效处理公共事务、化解公共危机,更为重要的它能够规范权力的运行,协调和制衡各方的权力,从而使国家处于稳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南丽.君向俊杰.孔兆政.比较政治制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李晨棻.谭融.外国政治制度.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3]田为民.张桂林.外国政治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吴大英.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与人大代表谈西方议会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 [6]唐晓.王为.王春英.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7]董秀丽.美国政治基础.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8]比尔·考克瑟(英).当代英国政治.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9].刘杰.当代美国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三篇:中国政治制度论文

班级:行管11-1 学号:22110896 姓名:宗亚辉 得分:

论强化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一绪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决定了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这一制度在中国确立,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而做出的正确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长时期的实践与摸索,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参议会制度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建国初期又采取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过渡形式。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通过了我国的第一部宪法,用根本大法形式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认下来,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全面确立,随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到今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民众表达民意,当家作主的主要途径.二研究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主要途径,通过从地方到中央从从选拔人大代表作为人民表达民意的代表,所以人大参政议政的能力就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水平,决定人民的意愿能否实现。人大代表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密切联系原选区选民、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四是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由人民派往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要经人大代表充分讨论、表决后才能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要由人大代表决定通过后才能公布生效;国家机关的人事决定权由人大代表行使,国家的一切大事都要通过人大代表的具体活动才能实现正确的决策。这些都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主导地位,负有神圣的历史使命,享有崇高的政治待遇,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代表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人大积极探索实践,代表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代表作用逐步得到重视和发挥。从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产生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产生方式的多样性,是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一个特色,也是人民代表会议区别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所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由于人大代表从不同阶级产生,也就决定了人大代表素质的参次不全,有必要对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的能力进行研究,找出人大代表的优缺点,为进一步发展中国民主制度努力.三对人大代表素水平的研究

不可置疑,我国的人大代表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其参政议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有不少代表的素质低下,人大代表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要求相比,与所担负的责任义务相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基本素质不高,部分人大代表文化水平偏低,法律知识欠缺,社会阅历不丰,议政能力不强。有的出席人代会,“见面拉拉手,会上拍拍手,表决举举手,散会挥挥手”。有的议事漫无边际,人云亦云,空洞无物,无的放矢,缺乏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谈不出真知灼见。甚至有的当一届代表,一次言不发,一条建议不提,使自身的存在形同虚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把当代表仅仅看成是一种地位和荣誉,没意识到当代表所担负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把代表开展活动当作社交的手段,热衷于交际应酬,招摇过市。有的只片面强调权利,不同时履行义务,开会举手,散会抄手,遇事缩手,为民代言、为民办事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少数身为领导干部的代表,往往以工作忙为由,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代表活动。有的甚至把代表工作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尽量回避,不愿作为。三是工作方式单一。有的代表仅限于一年出席一次人代会,不懂得运用视察、调查、询问、提出建议等人大特有的工作方式来参政议政。四是联系选民和原选举单位不够。有的当了一届代表,除在选举前与选区的选民见过一次面外,当选后石沉大海,与选区和选民失去了联系。有的间接选举的代表甚至一次也未与选举单位见过面。选区或原选举单位的意愿是什么,一无所知,很难体现“代表”二字。这些代表难于胜任本职工作,他们不能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极大地严重影响和削弱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同时人大代表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中经常遇到的障碍(1)信息不够。代表在审议报告、讨论问题时,常常不知说什么或者发言抓不住要害,点不中穴位。其主要原因是掌握的信息不够,了解的情况不完整、不深入,深层次的问题抓不住,影响人大的监督效果和代表作用的发挥.(2)代表兼职,参加代表活动时间少。由于代表本职工作任务繁重,保证参加每年的人代.这些都严重影响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四当前部分人大代表素质不高的原因分析

(1)代表意识不强,认识存在偏差,工作热情、积极性不高。

代表本身对人大代表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角色意识不强,因而在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1]人大代表仅把代表资格当作一种荣誉,忘记了选民对其的信任和委托,履职积极性不高,联系选民少,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心不够.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人大代表应该具有被社会所认同的超群素质,许多代表在这方面树立了典范。但是,由于现实工作中对代表的当选条件和代表当选后的参政议政活动等往往缺乏全面考核和严格要求,习惯以代表思想品质、现实表现、群众关系、工作需要等作为代表的当选条件,而实际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其社会政治行为能力的考核;习惯以传统的有计划按比例分配代表名额,或把人大代表的政治身份等同于行业的先进生产者、劳模、强人、明星;习惯于在强调代表先进性、广泛性、代表性和代表构成的方方面面的同时,把人大代表作为荣誉型、照顾型予以安排,致使一些人大代表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参政议政能力低当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不强,工作中没有热情,缺乏积极性,他的参政议政实际效率会大打折扣,没有参与的欲望,就不会有正常的表现。(2)知识、能力不够,不是专职化代表。

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有各自繁重的本职工作,特别是相当一部分代表,有的担负着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挂名着多个社会头衔,有的还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相交叉,代表工作无暇顾及。甚至有时人大组织的代表活动,也因为参加者都是领导干部而在群众眼里走了味。代表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代表从当选到正式行使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代表的能力也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逐步提高。然而,目前人大代表中兼职代表数量多,知情知政者少,议政能力较低。由各级政府官员兼任代表违背“职业不相容”的任职原则,这就使得当选代表的素质难以培养和提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服务工作还不够,大会为代表发言提供的机会不充分。由于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代表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熟悉,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情况不了解,碰到具体问题吃不准、拿不下,因而开会审议报告时,有的代表既无言可发,又提不出议案、建议和意见;有的想说都不知怎么说。另外,代表不发言,也有没有机会的原因。每次讨论都是党政领导代表发言的多,占用时间也长,一般代表很难争到发言的机会。

(3)选举方式不完善,没有竞争机制。选举方式上,一些代表候选人主要来自于组织的指定而不是选民或代表的提名,当选的代表不是靠自身的竞选纲领和能力素质赢得选票,势必对代表资格的珍视程度和履职热情不会太高,选民或代表也会逐渐失去对选举的兴趣和对作为人民代表责任的感知。

为提高人大代表选举的民主性,真正选出能胜任人民代表重任的高素质代表,建立代表选举的竞争机制势在必行。

(4)缺乏监督,无法制约他们。

目前,我国法律对监督、罢免代表的规定过于笼统、原则化。代表履职时也不存在具体的法律义务规定、工作标准和考核体系,一些不作为的人大代表只要不触犯法律,就不会被罢免。由于选民和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履行职务的情况不明, 加之对代表进行监督缺少明确可行、具有约束力的具体规定, 实际上很难进行监督。当我们对行使权力的人大代表没有监督权的时候,就是最可怕的时候,没有了监督,他们也就没有了压力。代表法对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作了明确,但在监督的方式方法上没有规定,实践中无所遵循。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偏重代表的权利而忽视代表的义务,注重代表的任前选举而放弃代表的任后监督,习惯于安排代表工作而淡化对代表工作绩效的考核考察。即使是负责代表工作的人大以及选举人,也往往对代表的工作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由于缺乏对代表的监督机制,致使一些代表产生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思想,乐得清闲,远离是非,不思作为,不愿作为,安安稳稳当太平代表。

(5)是社会支持不力。

部分群众甚至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对代表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对代表的活动尊重、支持、配合不够。有的地方对代表经费常年没有兑现;有的党政领导对代表的约见视同群众信访;有的国家机关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敷衍塞责;侵犯代表权利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提高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对策研究

第一,引入竞争机制。人大代表只有具备较强的代表意识和执行职务的能力,才能不负于法律赋予的崇高地位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当然应该是各个行业、各个民族、各个方面的侥侥者,但同时又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必须具备适应国家权力机关工作需要,能够胜任所担负工作的能力。要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人大建设的要求出发,加强对代表当选条件的宣传,让选民优中选优,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具有代表性,为大多数群众信赖的人选为人大代表。要逐步推行代表竞选机制。目前,干部选拔和村委选举已经试行了竞选,取得了好的效果,代表的竞选可以先从县乡直接选举中进行尝试。一些代表参政热情不高,议政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当选代表有组织安排,靠平衡照顾,轻而易得。实行竞选,可以促使代表主动思考问题,努力兑现承诺,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二,建立专职人大代表制度。以代表作为专门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享受相应的工作报酬和待遇,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且没有其他工作。专职人大代表的选举产生不再局限于诸如劳动模范,体育明星,科技标兵,政府要人等人物。参加选举的候选人人大代表只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为和为选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掌握了相关宪法和法律知识熟悉人大议事规则和程序,擅长政务活动都可以成为人大代表。实行专职代表制以后,人大代表将成为一种职业,有其单独的财政预算。人大代表在行使职权时,不会再有诸如“丢饭碗”的后顾之忧。专职人大代表将成为一种常设机构,如同人大常委会一样有它固定的办公地点,它能够比较集中地讨论各种提案,避免兼职代表体制下,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力量过于分散,不能及时有效地向人大常委会提出质询和建议。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专职人大代表制有利于选民对人大代表实施监督专职人大成为一种职业后,违反法律法规或不能正确履行代表职务时,选民依法有权罢免其选举的代表,人大代表则面临失业的问题,这有利于加强人大代表的服务责任意识,有利于人大代表真实反映选民的呼声,不会出现人大代表因为有双职而置选民的监督于不顾,避免了人大代表消极行使权力或滥用权力。建立专职代表的意义:有利于改变代表的利益动机缺位;有利于克服人大自身组织结构的不足;有利于加强人大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利于根除人大权威的虚化。

第三,建立对人大代表进行培训的制度。培训的内容包括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方针、政策;必要的法律知识;人民代表享有的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人大制度的有关问题;人大行使权利的基本程序;民主、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我国的政治制度,等等。参加培训应规定为人大代表须尽到的义务,人大代表当选后在任期之内必须参加由人大组织的这种培训,以提高他在任期之内履行职责的能力。今后考虑人大代表人选,在重视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看是否热心参政议政。只有专业素质,不热心参政议政,不宜做人大代表;没有专业素质,只热心参政议政,也不是理想的人;大代表;既有专业素质,又热心参政议政,才是最佳的八大代表的人选。搞好培训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关键。人大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譬如提议案,需写案由、案据、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要多少人联名提出才能有效等问题,就有很强的规定性

第四,建立和完善代表监督激励机制。一是代表执行职务情况通报制。二是奖励制度。对执行代表职务好的代表,进行评优表彰,授予荣誉称号。三是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四是代表辞职制度。除代表法有关规定外,对“无为”、“不为”的代表进行有效监督,限其整改,必要时劝其辞职,切实畅通代表“进出口”渠道。

六总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又是这项根本政治制度中的最重要因素,人民代表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基础,我们只有提高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才能保证人民的意愿得以体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人大代表的基本素质和参政议政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切实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制度。

第四篇:西方政治制度论文(定稿)

20世纪美国经济政策转变的理论基础

【摘要】对20世纪美国经济进行分期,共分为了20世纪初到1929年,1929年到1971年,1971年到20世纪末这三个阶段,并对其每个阶段的经济特征进行描述,以及采用了何种理论作为基础来实行经济政策。文章对亚当斯密、凯恩斯和哈耶克的经济思想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府干预 经济理论 制高点

20世纪初期,人们在对国家实行哪种经济方式进行着大讨论。一些国家对全球化开始担心,并怀疑自己能否从中获益。人们在思考这种新的经济制度能否给人类带来更大利益的同时,也在探寻着新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控制了全球经济的制高点,是市场调节还是政府控制,还是二者兼有。

随着各国经济问题的暴露,凯恩斯和哈耶克两位经济学家互相对立的经济理论也应运而生。凯恩斯帮助各国政府计划他们的经济,从而为保卫自由做出了贡献。反之,哈耶克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自由的威胁。所以,在过去的100年中,经济思想争论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到底是该以市场或价格为基础还是以政府计划为基础。经济自由究竟是政府控制下的相对自由还是依靠市场调节的完全自由呢?我们不得而知。

20世纪的美国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经济理论观点。接下来就按照时间阶段来对20世纪美国经济政策转变的理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

一 20世纪初期到1929年

美国在20世纪初期,经济飞速发展。银行资本集中程度高,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还结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操纵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也左右了国家的政治生活,美国在此基础上变成了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在此期间,政府采取的是自由放任式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受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影响,《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无形之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当然,针对垄断的形成,亚当·斯密持反对意见,《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这种理论给20世纪初的美国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银行业的发达,给那些贷款提前消费的人开了绿灯。人们开始预支生活,享受生活。内需的不断扩大,经济的繁荣,将美国经济推上了一个顶峰。

二 1929~1971美国经济大萧条及后续发展时期

1929年10月24日,那个黑色星期四,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1929年上台的胡佛总统曾在竞职演讲中向民众许诺:家家户户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户户有两辆汽车。然而好景不长,他所信奉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潮流,成为了一张空头支票。在此之前,享乐之风盛行,相当一部分人终日沉醉于物质享乐之中,而精神生活则体现出浮躁和粗鄙,以至于许多美国历史学家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由主义的放任自流已经过时。美国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于是凯恩斯主义就应运而生,开始成为政府理论。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的宏观调控干预市场的自由调剂。凯恩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

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主义是将对经济的调控权交一部分给政府,让政府掌握一部分裁夺经济的权利。政府掌握了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部门,如铁路、石油、煤矿等行业,并对银行加以规范,以此来调节经济。美国采取“新政”改革措施,很快占领了经济的制高点。强化金融管理力度,以工代赈,注意发展民族工业,重视农业。以上几个措施很好的扭转了美国的经济,解决了大量的失业人员,稳定了社会的动荡。人们开始相信明天还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未来也充满了预期。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经济危机后的美国树立了一面大旗,美国在其理论的领导支持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以凯恩斯主义为标榜,带领美国经济攀登一个个高峰。

三 1971年到20世纪末

在美国经历了辉煌的30年之后,又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经济危机。不得不说,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并且不可避免。凯恩斯主义解救了20世界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却在此时显得束手无措。

中东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危机,煤矿工人大罢工等一系列的不安定因子让人们开始对凯恩斯主义进行怀疑,政府的控制压抑了一些企业的活力,让他们不能更好的放手大干一场。过多的计划带来的是更多的束缚,越来越接近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的成分。经济的滞涨带来了大量的失业和高物价,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控制失业的同时抑制通货膨胀?基斯·约瑟夫又将自由市场理论搬上了学术舞台,他抨击混合经济,认为控制价格上涨就是抑制了竞争。美国民众在大萧条时期希望政府能够像保姆一样照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此时却有更多的人想要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

被世人搁置了很久的哈耶克的市场主导的经济理论终于能够在他本人的有生之年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在和凯恩斯在经济理论上的论战中惨败,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而在70年代,人们在面对这让人头疼的经济状况束手无措时,开始渐渐关注到哈耶克的理论。他的《通往奴役之路》一书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风靡一时。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都无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哈耶克主张,实行中央计划的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小团体(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这个小团体无从得知正确的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来分配资源和产品。对于经济计划在实践上的不同意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将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的强迫力量以维持计划的实行。哈耶克进一步主张,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的,这样的感觉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集权,并会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哈耶克主张,在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后,一个国家将会无可避免地转变为极权主义。对哈耶克而言,“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中央计划的开端,随著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

在哈耶克的眼中,计划经济是严重违背自由市场竞争的。在计划经济中,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受支配的一个奴隶,没有属于个人的自由。这显然是对个人的人权的极度不尊重,也会导致经济活动的效率低下。无论如何,私人财产对于政治自由和经济效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与此同时,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作为哈耶克的忠实崇拜者,正在英国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美国总统里根借鉴英国改革经验,在美国实行了大胆的改革,先使通货紧缩,然后采用提高利率的手段让民众将钱存到银行,以此来降低物价,缩小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里根的经济主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良好货币的概念;2 消除控制;3 谨慎的税率;4 控制政府开销。我们不难从他的这些措施中读出哈耶克的思想。消除对市场的控制,给予市场充分的自我调节的自由。谨慎的税率,是对政府权力的一种限制,政府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绝对控制,要制定适当的税率,既能保证国家必须的财政收入,也要不压抑人们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控制政府开销,在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控制政府开销,可以将省下的钱用于投放市场,刺激经济。里根繁荣,在于对哈耶克经济思想的成功运用。

时代在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也没有市场和政府谁对谁错之分。经济学家们的理论为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作为舵手的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时候选择

合适的方向,才能将一国的经济驶得更远。不仅美国如此,世界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美国经济危机》Murray N.Rothbard

《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美)保罗·巴兰(Paul A.Baran),(美)保罗·斯威齐(Paul M.Sweezy)著;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

第五篇: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本质作用和类型

(一)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本质:

1,西方政党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适应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的。

它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尤其本身的优点。

(1)资产阶级可以借此挑选如意的代理人。

(2)可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集团的矛盾。

(3)一般情况下可以防止个人专制独裁。

(4)有利于资产阶级对证券实行监督与制约,实行“间接控制”。

(5)有利于欺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似乎资产阶级代理人经过普选便是人民的、是全民民主,全民国家。两个党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他们似乎可以互相监督,是群众感到这个当不行可以再换一个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就可以缓解群众对资产阶级制度的不满,并把这种不满纳入资本主义合法的轨道。

(6)资产阶级可以利用在野党充当后备军,当一个党执政几年使群总失望或引起群众不满时,可以通过选举及时换人,避免政治危机。

(7)可以组织物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和通过竞选执政。

(8)可以收买一些所谓的平民政治家从政、做代理人,使群众感到可以凭借个人本事爬上高位。

(9)所有这些,都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的巩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西方政治制度共同遵循的原则是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1)资本主义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个人资产的私有制。

(2)不允许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用革命手段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3)资本主义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及议会制不可动摇,归根结底还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

(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

3,西方政党制度千方百计阻止物产阶级政党通过选举制度执掌政权,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1)资产阶级政党吧自己装扮成人民党、全民党。认为他们本身是代表人民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党相互之间,也竭力渲染他们的分歧,或提出一些代表某一阶层某一地区人民的利益的政策主张,似乎总有一个党史代表该阶层的,该地区劳

动人民的,是他们相信可以在现实制度内事先他们的要求。

(2)通过种种手段,把原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或社会主义政体改造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一种是对工人实行上层收买使公认的领袖蜕变成依附资产阶级的政客和工会官僚,使工人阶级追随某一资产阶级政党,把他们的经济政治斗争纳入资产阶级允许的轨道,另一种是把资产阶级代理人直接混入工人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篡夺领导权,把这些政党团体变成他们进行整治活动的资本或蜕变成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政党。

综上所述,西方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统治和利益的精巧工具,是资产阶级政党分赃制。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通过两党制和多党制轮流执政,维护其经济,政治统治。执政党除了维护资产阶级政体利益外,还要特别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和集团利益。所以从总的说来资产阶级的政党就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自身的各种利益而组建的一个团体,无论他的名字和方式有什么改变其无非都是为了维护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大财团的利益。

(二)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

这个作用可以从四个反方面来分析。

1,阶级的宣传教育者。

资产阶级通过政党像本阶级和人民群众宣传本阶级的政治主张,使本阶级能及时了解的利益,从而提高阶级意识,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同时通过宣传鼓动与意识形态斗争,争取群众,以维护本当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和获取执政地位,资产阶级通过这些手段麻痹群众,人们以为自己是利益的获得者,其实恰恰相反,人民的利益收到了大大的损害,这一系列的行为无非是在给人民洗脑,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

2,阶级的领导者。

阶级的组织者。资产阶级通过政党培养、挑选、配备各级领导人,以便能更有效地代表和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政党是培养本阶级、阶层、集团政治人才的机构,是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培养执政者、议员、内阁成员。州长等。同事,资产阶级通过政党把本阶级、阶层的各种人员组织起来,为本阶级的共同目标共同奋斗。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它的这个组织有强大的组织和纪律性这个组织需要有统一的纲领,统一的领导者,培养出自己的在各个岗位的工具,归根揭底还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人,维护自己的利益。

3,国家政治权利的执政者或争夺者。

资产阶级政党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国家组织,但其活动与国家政治权利紧密相连。资产阶级正式通过政党来领导或敢于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办法控制和干预国家政权,首先是控制选举,选出能为自己服务的人。控制议会,通过控制一会的多数席位,从而控制立法,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有就是控制政府,资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以政府的名义向社会发号施令,推行有利于本阶级、阶层、集团的政策,维护本阶级利益。

总的说来,资产阶级正当的作用就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经济、政治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程序化、制度化法律化,美欧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就没有现在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些事我们把话题回归到了政党的含义上来,政党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执掌和参与国家政权,以维护其利益而建立的、有纲领的政治组织。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的代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争夺执政权力的工具,是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制的工具。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正当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政、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与其他政党的相互关系制度,换句话说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形式或干预国家政权政治活动的的方式的总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就是资产阶级通过政党掌握国家着呢股权,控制全国政治生活以实行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总称。

(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1、政党的类型:(1)正当的类型,政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一种是按政党所代表的阶级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两大类。由于资产阶级分为不同的阶层和利益集团,也由于资产阶级需要以两党或多党来轮流执政进行统治,因而西方国家一国都有两个甚至多个资产阶级政党,此外还有地主阶级政党、小资产阶级政党和多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2)一种是按政党的政治地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执政党和在野党,还可以分为合法当、非法当和地下党。

(3)一种是按照政党在政党政治中所起作用大小进行的分类,可以分为体制内政党和体制外政党。体制内政党是指在一国政党政治中,在议会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政党;体制外政党则是指一国中的一些小党,他们虽然合法存在但在该国政党政治和议会中影响很小甚至不能进入议会。

(4)一种是按意识形态划分,在西方国家主要有资本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

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也有的分为右翼政党,中间政党,右翼政党。

(5)一种是按政党的组织状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组织严密型和组织松散型政党。

2、政党制度的类型:政党制度的分类则不同于政党的分类。两党制度的分类或类型是以国家内部的执政党的数目作为划分标准,其类型可以分为来那个当值、多党制和一党制,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普遍的一种政党制度的分类方法。

(1)两党制即由两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一是在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政党,但居垄断地位的政党只有两个;二是两个大党势均力敌,长期轮流执掌政治权利;三是两党通过竞选,夺取议会多数席位四是其他小党没有希望掌权,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实行两党制。实行两党制的原因,最初是历史的自然发展起来的,后来则是该国法律规定,国家在经费方面支持两大党,限制其他政党的发展和竞选,西方学者一般吹捧两党制。

(2)多党制,就是有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或轮流执掌政权的制度。其特点为:一是国内存在三个以上的政党,但没有一个政党能够长期保持优势,通过采取几个政党联盟联合执政的办法;二是通过选举采取比例代表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个政党候选人所得的选举票数按比例分配议席;四是这种制度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政府更迭频繁,影响政局稳定。形成多党制既有历史原因也是有这些国家统治集团内部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第二系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均属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3)一党制或单党制。在西方国家,实行这种制度的有以下情况,法西斯主义的一党制。是强权和暴力的象征,其特点有三:一是法西斯政党垄断政权,法律上禁止其他政党活动二是党的机构和国家机构合二为一,党的领袖集党政军大全于一身,搞个人独裁;三是抛弃资产阶级民主形式,实行赤裸裸的恐怖组织。最在实行法西斯组织的的长期执政,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然后是德国然后是日本。另一种是事实上的一党制,西方又称为一党多元制其特点是国内存在几个或众多政党,但只有一个党,其他党虽然存在但力量较弱,只能处于陪衬地位。

下载比较政治制度小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政治制度小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政治制度史论文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论文——浅析中国近代军——绅政权 浅析中国近代军——绅政权摘要:军——绅政权的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军阀统治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其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最新原创论文2013年版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浅析学生: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时间:2013年月日- 1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浅析 这学期选修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范老师负......

    2014比较政治制度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比较政治制度》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比较政治制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写作一篇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的写作一般要经历如下几步: 首先,选取、确立研究的主题和问题。要按照......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第一章 1.政治制度:是指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

    比较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生活的规则体系,主要涉及政治权利如何分配以及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 二、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1、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2、国家政权的组织......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交卷时间:2018-04-23 14:05:29 一、单选题 1. (2分)实行“功绩制”典范的公务员制度国家是。A. 英国B. 美国C. 日本D. 意大利 得分: 0 知识点: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

    中国政治制度史(五)[小编整理]

    一、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 2、汉代(汉景帝)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 3、(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继续推行削弱王国势力的"推恩法",王国......

    专题小论文

    浮头式换热器失效分析及其优化 摘 要:管壳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业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由于浮头式换热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