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
一、选择题
1.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晚明出现“公安派”诗歌,提倡(BC)。
A. 程朱理学 B.真实情感和个性 C.反对复古 D.复古 2.(CD)倡导了诗界革命。
A.龚自珍 B.李贽 C.梁启超 D.黄遵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ACD)。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AD)。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CD)。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规律
6.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有(BC)。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反证法 7.下列各句中“为”做动词的有(ABC)。
A. 门者怒曰:“为谁?”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D.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8.京剧的前身有(BD)。
A.南剧 B.皮簧戏 C.花部 D.徽剧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10.下列作品位列四大谴责小说的有(ACD)。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秋海棠》 C.《孽海花》 D.《官场现形记》 11.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A)。
A.1949年至今的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2.五四时期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著名的歌词有(BC)。A.梁启超的《爱国歌》 B.沈心工的《勉学》
4.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译: 天下成功或失败的人或事是如此繁多,它们成功和失败的道路也是如此地不一致。5.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译:若不是毅力最坚定的,就不能坚持到最后。
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译:(做事情)好像在堆山,差一筐土就要堆完了,不堆了,我就停下了堆山的举动;(做事情)好像在平整土地,虽然刚倒下一筐土,有不懈的毅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三.简答题
1.概述明朝中晚期自由思潮及在文学上的表现。
答: 明中期,出现反对程朱理学、要求维护正常人性、追求新的精神支点的社会思潮。文学理论摆脱官方束缚,寻求独立性,要求文学表达自然之情;提出复古的口号,达到摆脱程朱理学、官方制约的目的(标榜古文,反对时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复古相号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但其末流完全陷入拟古主义的歧途。
“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复古倾向,主要成员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他们着重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散文。
晚明思想家李贽鲜明代表了社会变革的要求,是第一个对封建思想提出全面批判的人。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提出了“童心说”(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以公安人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倡导“性灵说”,反对拟古,强调将真实情感和个性作为文学的重要原则,使公安派成为晚明诗歌影响最大的流派。
2.简述论据的类型,并举例说明。答:论据分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有书摘、名人名言,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如《论毅力》中引用孔子、孟子的话即为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
事实论据有概括事实、具体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谏逐客书》中列举嬴政喜欢的宝物即为事实论据中的概括事实。3.归纳《报刘一丈书》中“幸”的含义。答:《报刘一丈书》中“幸”的用法如下:
①高兴: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觉醒,才会有自由的思考,才会有如此美好的感受。这一形象本身,就是对新生活、新时代的准确感应,这个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思想的解放和意识的觉醒。7.查阅资料,概述朦胧诗的发展。
答:“前朦胧诗”时期:60年代-70年代中期的地下诗歌。
“朦胧诗”时期:1979-1983从边缘进入公开。
“后朦胧诗”时期:1983年后。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北岛、舒婷、顾诚、海子、江河、杨炼和于坚等。
8.《再别康桥》首段,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尾段徐志摩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谈谈你感受到“轻轻的”、“悄悄的”这两者的区别。答:“轻轻的”、“悄悄的”在写作上形成呼应,在感觉上“悄悄的”是带着主观意识的“轻轻”,显示了别离的决绝。
9.谈谈你对《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理解。答:“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著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之间明显有著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只是这两句就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10.小说《苦恼》哪些地方显示了人与马的对比和类比。
答:小说开头,“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老车夫接到生意后,“车夫嘬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啧的一响,跟天鹅那样伸出脖子,在车座上微微挺起身子……那小母马也伸出脖子,弯一弯像棍子一样笔直的腿……”
这些人与马的类比显示了老车夫姚纳与牲口等同的地位。
小说结尾处,在向所有人的诉说都被忽略后,老车夫向小母马诉说了心中的苦恼,小母马对他有了回应。人和马对老车夫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样的对比描写有力地控诉了社会的
B.归纳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答:本段“即”的用法如下:
1即使:即门者持刺入…… ○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2到: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3就:闻鸡鸣,即起盥栉… ○C.试分析拜谒者和权要者两个人物。
答:谒者奴颜卑色、寡廉鲜耻,权者贪婪虚伪、冷酷无情。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A.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答:只有有毅力者才能成功。
B. 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比喻、对比、层递。C. 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类比法、对比法。
D. 你对文中“彼”和“我”的行为有何看法?
答:“彼”与“我”的关系:对比。这一对比彰显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我”的三种情况之间构成了层递关系,但都以失败告终,这就反托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发出的辣味,象是在给气管和肺作针炙。梅花针大概扎在肺叶上了。汗味就柔和得多了。方言的浓度在旱烟与汗味之间,既刺激,又亲切。还有南瓜的香味哩!谁在吃南瓜?X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没有见卖熟南瓜的呀。别的小吃和土特产倒是都有。花生、核桃、葵花籽、柿饼、醉枣、绿豆糕、山药、蕨麻……全有卖的。就象变戏法,举起一块红布,向左指上两指,这些东西就全没了,连火柴、电池、肥皂都跟着短缺。现在呢,一下子又都变了出来,也许伸手再抓两抓,还能抓出更多的财富。柿饼和枣朴质无华,却叫人甜到心里。岳之峰咬了一口上火车前买的柿饼,细细地咀嚼着儿时的甜香。辣味总是
B.文中说老车夫姚纳“听着骂他的话,看着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你怎么看待这种感觉?
答:姚纳极度渴望与人沟通,但一直遭到轻视,他的内心已麻木,连别人骂他的话都能让他感到释然。这种感觉充分体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孤立无援以及由人心冷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C.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心态 强烈地渲染出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5.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的腿爬了这么多路,这倒真是不可思议。其它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的确,他整个身子都觉得酸疼,不过也好像正在减轻,以后一定会完全不疼的。他背上的烂苹果和周围发炎的地方都蒙上了柔软的尘土,早就不太难过了。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他陷在这样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一直到钟楼上打响了半夜三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地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A. 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又细又弱的腿”有何寓意?
答:“又细又弱的腿”寓意着生活的压力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B. 找出能反映格里高尔对家人爱的句子。
答:“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C.谈谈你对格里高尔之死的感受。
答:格里高尔死于家人的冷漠之中,他虽变成甲虫,心里挂念的依然是父母和妹妹,他甚至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打扰和吓唬家人,但是,他所面对的是无奈的母亲、愤怒的父亲和厌弃他的妹妹。在临死前,他被赶回房间,“他刚进入房间,房门就被急速关上,闩上门闩,锁了起来,听到身后这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格里高尔大吃一惊,他的细腿顿时都发软了。”正是这一关门把格里高尔送上了不归路,推上了绝境,“腿顿时发软了”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看到了他精神的崩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绝情更令人绝望呢,摆在他面前的还能有活路吗?
第二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剖析(本站推荐)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明朝中期提倡复古的文学团体有(BD)。
A.三杨 B.前七子 C.唐宋派 D.后七子 2.(A)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世纪。
A.龚自珍 B.李贽 C.梁启超 D.黄尊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ACD)。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C)。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根据 6.魏晋时期出现的小说有(CD)。
A.唐传奇 B.宋元话本 C.志怪小说 D.清谈小说 7.下列人物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ADE)。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马致远 E.郑光祖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9.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C)。
A.当今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位列华语歌词“词坛三杰”的是(AD)。A.乔羽 B.陈小奇
C.张枚同 D.庄奴 11.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有(BC)。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徐志摩 D.戴望舒 E.郁达夫
1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朦胧诗”以反传统的姿态崛起,代表人物有(AC)。
A.北岛 B.韩东 C.舒婷 D.海子 13.下列诗篇,表达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情怀的是(B)。
A.北岛《回答》 B.徐志摩《再别康桥》 C.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 D.戴望舒《雨巷》 14.“新生代”诗人的代表有(AC)。
A.韩东 B.北岛 C.海子 D.伊沙
15.鲁迅《**》的主要社会意义在于(D)。
A.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 B.嘲讽文人的不合时宜
C.揭露帝制余孽的复辟阴谋 D.昭示革命首务是唤醒民众
16.《春之声》中“黑压压的人头,压迫得白雪不白,冬青也不绿了”使用的修辞手法是(B)。
A.借代 B.夸张 C.比拟 D.反复 17.契诃夫是一位(A)
A.俄国小说家 B.法国剧作家 C.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美国著名诗人
18.《苦恼》中写马儿挨了鞭子、姚纳挨了脖儿拐,这种表现方法是(B)。
A.对比 B.类比
C.铺垫 D.象征
19.小说《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D)。
A.儿子死了
B.年老多病 C.生意清淡 D.苦恼无处诉说 20.弗朗茨·卡夫卡是(B)。
A.近代表现主义作家 B.现代派表现主义作家 C.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 D.人文主义的先驱 21.《变形记》真实性体现在(AC)。
A.充满真实性的细节 B.反庸俗 C.是真实世界的象征 D.反愚昧
二.翻译
1.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译:信中表达了深厚的情意,就从您老人家对我老父亲的念念不忘上,看得出我老父亲对您的思念也是很深切的。2.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译:至于和上下级不融洽的毛病,在我身上是最严重的。3.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译:因此很久不被上司欣赏,我也更加不管了。4.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
译:假如遇到挫折不退缩,在小的逆境之后,必然有小的顺境。5.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译:旁观者只能非常羡慕他(成功者)的成功,认为他大概是幸运儿,上天有理由要宠爱他。
三.简答题 1.归纳《报刘一丈书》中“幸”的含义。《报刘一丈书》中“幸”的用法如下: 1)高兴,喜悦: ……即亦甚幸矣。
2)侥幸:幸主者出 ……
3)希望: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
……幸宁心哉。
2.简述晚清文化变革中梁启超的作用。
晚晴至民国初是我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梁启超热情参加文学改良活动,主张文学要能反映时代精神。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并主办多份报纸,亲自主笔,他的散文导源于龚自珍,平易畅达,风靡一时,号为“新文体”(又称“报章体”),著名篇章如《少年中国说》、《论毅力》等,使文言文开始向白话文过渡。
梁启超是中国第一个倡导小说创作的人,他推动 “小说界革命”,强调小说在推进政治变革及提高社会道德上的作用,对士大夫阶层鄙薄小说的观点起到了冲击作用。在他的推动下,清末民国初出现大批抨击时弊、揭露黑暗的作品。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资料回答。)3.什么叫层递,《论毅力》在什么地方使用了层递?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结构相似,意义递进或递减,排列在一起,以逐层揭示事物的变化,增强说服力,叫做层递。《论毅力》的层递手法有两处:
一、第二自然段,对身处逆境的五种不同态度的描写,从“志力薄弱之士”到“次强者”到“稍强者”,再到“更稍强者”,最后到“至强者”,依次叙述,说明了前四种人毅力从弱渐强,最终得出只有“至强之人”才能坚持达到目的,表现了毅力的重要性。
二、第三自然段,用驾船出海做比喻,叙述了“一日而返 ”、“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但终究不能到达彼岸,说明了“反是者败”的道理,反面论证了毅力的重要性。
4.“三言两拍”是什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三言两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明代凌濛初的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两拍”内容投合了市民阶层的阅读趣味,集中具体反映了商人的经济活动和市民追求财富的人生观念。对传统陈腐观念有一定的冲击和反抗,但难免带有浓厚的道德训诫色彩。
5.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诗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新月派闻一多提出白话诗应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这一理论的最佳实践者是徐志摩。
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说,全诗押韵统一,所有技巧都使离别情绪控制在柔和的节度内,读来委婉而不失跳跃,体现音乐美。
全诗的辞藻选用都具亮丽色彩,如说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记忆是“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意境美妙,情景相融。同时首尾呼应,虚实相间,具有绘画美。
全诗结构整齐,奇行稍短,两节拍;偶行稍长,三节拍,让人感受建筑美。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6.分析鲁迅《**》中七斤这个人物,并谈谈这个人物的现实意义。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7.谈谈《春之声》中岳之峰给你的印象。(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8.谈谈你对《回答》中“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的理解。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9.小说《苦恼》中所表现的“苦恼”揭示了怎样的主题?你怎样看待这个主题?
《苦恼》通过姚纳有苦无处诉,只能对马说的故事,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劳苦大众的精神病苦和社会的黑暗,揭示了沙皇专制的罪恶,反映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抨击以及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无可奈何的态度。
(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0.《变形记》在当代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1.什么是表现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表现主义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流派。表现主义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创作是表现主义在小说领域的杰出代表。
三、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A.拜谒者去拜访权要者经历了几次波折?
经历了五次波折,分别为拜谒者入门难、相见难、等候难、入门难上难、拍马难。
B.归纳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
本段“即”的用法如下:
1)即使:即门者持刺入……
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2)到: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3)就:闻鸡鸣,即起盥栉„
C.试分析拜谒者和权要者两个人物。(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A.感受一下“轻轻的”、“悄悄的”有什么区别?
首节用“轻轻的”,尾节用“悄悄的”,都是对康桥拟人化的一种描写,把康桥当作一个熟睡的婴儿,圣洁之至,不忍打扰。尾节“悄悄的”比首节“轻轻的”更具备主观性,在情绪上更为坚决,表现出将康桥永远封存在记忆中的决心。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B.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情绪几个方面有什么变化? 两节诗句数、句式相同。字数相同。尾节在重复首节用词中又有变化,具有呼应之妙。情绪上,尾节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显示比“轻轻的招手”更坚决的告别。C.这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答:用了拟人、反复。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A. 作品安排这样的结尾有何寓意? 结尾寓示辛亥革命没有给中国乡村带来任何变革,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依然按照旧传统生活着,因此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B. 九斤老太的“康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封建制度根深蒂固。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C. 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七斤相当的尊敬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们始终浑浑噩噩地生活在愚昧落后之中,这是辛亥革命及当时其他一切变革终将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类似辫子**的悲剧不断上演的现实基础。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D.“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寓意?
说明年青人依然和他们的先辈一样恪守着千疮百孔的封建传统生活着。(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咣地一声,黑夜就到来了。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夏天的时候,把衣服放在大柳树下,脱光了屁股的小伙伴们一跃跳进故乡的清凉的小河里,一个猛子扎出十几米,谁知道谁在哪里露出头来呢?谁知道被他慌乱中吞下的一口水里,包含着多少条蛤蟆蝌蚪呢?闭上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和树影的涟漪之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摇晃着的吗?失去了的和没有失去的童年和故乡,责备我么?欢迎我么?母亲的坟墓和正在走向坟墓的父亲!A.“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是什么?
是指在闷罐子车里光线不佳,只有对面铁皮墙上一个方形的窗透进点光,就像月光一样。
B.作者是怎么把思路从车厢延伸到童年时代的?
这段文字的思路是顺着摇晃的感觉展开的,车厢在摇晃,作者觉得如童年摇篮一般,思路由此延伸到了童年。这是意识流的写法。C. 作者为什么说:“失去了的和没有失去的童年和故乡,责备我么?欢迎我么?”
主人公想到由于历次运动自己对父母的疏远,觉得家乡应该“责备我”;但父母是不会责怪儿女的,主人公多年未回家乡,家乡应该会“欢迎我”。主人公用“责备我么”、“欢迎我么”这样的疑惑表达深深的爱和爱的遗憾。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5.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的腿爬了这么多路,这倒真是不可思议。其它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的确,他整个身子都觉得酸疼,不过也好像正在减轻,以后一定会完全不疼的。他背上的烂苹果和周围发炎的地方都蒙上了柔软的尘土,早就不太难过了。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他陷在这样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一直到钟楼上打响了半夜三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地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A. 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又细又弱的腿”有何寓意?
寓示着格里高尔的孤独和面对着生活压力的无奈。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B.找出能反映格里高尔对家人爱的句子。
“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C.谈谈你对格里高尔之死的感受。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第三篇: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到三课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是不可分的。
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四言为主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
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
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王固不能行也
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
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汉赋 22.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
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
A.《国殇》
B.《迢迢牵牛星》
C.《上邪》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
A.《明月皎夜光》
B.《十五从军征》
C.《迢迢牵牛星》
D.《西北有高楼》 26.“古诗十九首”是()。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短歌行》的主旨是()。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9.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10.姜氏何厌之有?
1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兴”?你接触的现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兴”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兴”的句子。
2.《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3.“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
4.谈谈你对“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看法。
5.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6.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7.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8.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
9.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10.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11.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12.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13.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14.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15.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16.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7.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
18.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
B.
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C.
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D.
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A.
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B.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处一焉”。
C.
请根据这段文字分析“北海若”这一寓言人物。
D.
对于“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B.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B. 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5.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C.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7.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第四篇:大学语文答案 第一至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2015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AD)是不可分的。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B)。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AD)。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C)。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A),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AC)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四言为主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D)。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ABE)。
A.《荀子》
C.《庄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BC)。B.《论语》 D.《墨子》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A)。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BCD)。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AC)。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A)。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D)。
A.庄公寤生,惊姜氏。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D.王固不能行也 ..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A)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C.姜氏厌恶什么?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D)。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C)。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B)。
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B)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汉赋
22.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ADE)。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 A 》)。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BCD)。
A.《国殇》 B.《迢迢牵牛星》
C.《上邪》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ACD)。
A.《明月皎夜光》 B.《十五从军征》
C.《迢迢牵牛星》 D.《西北有高楼》 26.“古诗十九首”是(BC)。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短歌行》的主旨是(AD)。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AB)。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B)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沿着弯曲的河流逆流而上,道路艰难曲折,沿着笔直的河流逆流而上,那人就在水中沙洲上。2.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译:苍天抱怨,神灵发怒,将我们的军士残酷杀尽丢弃在原野上。
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身躯已死,灵魂长存,他们的魂魄是鬼中之雄。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对就任的职位要尽力施展才能,不能忠于职守就放弃职位。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站不直了不去扶住他,盲人跌倒了不去搀起他,还要那个做相的干什么?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译:我对于治理国家所持的态度,在这上面真的是用尽心机啊。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七十岁以上的人能穿丝绸吃肉食,底层平民吃得饱穿的暖,国家还不兴旺发达,还没有这样的事呢。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译:认为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仁义轻。9.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译:伯夷辞让君位赢得仁义之名,孔子谈论天下获得博学之声。10.姜氏何厌之有? 译: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1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译:京城大叔段已经完成了军事集聚,修缮好了盔甲和兵器,准备好了士兵和战车,就要袭击郑国的都城了。1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您(让人)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筑一条隧道(和母亲)在隧道里相见,难道谁还会说您违背誓言?
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译:妻子躲闪着目光看着苏秦,凑过耳朵听苏秦说话;嫂嫂像蛇一样匍匐着爬过来,朝着四面八方跪拜道歉。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译: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环绕着野生的葵菜。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译:银河流水清又浅,彼此相离难道有多远?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人生)就象早晨的露水那么短暂,逝去的岁月遗憾的事情太多(或:苦于太多)。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心中慷慨激昂,难忘天下之忧。什么能解除我的忧愁?只有开怀畅饮。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山气缭绕着山峰,烘托出傍晚山间的佳境。成群的鸟儿,结着伴归林。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兴”?你接触的现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兴”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兴”的句子。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2.《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对战士们不畏强敌、慷慨赴死精神的礼赞,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敬意。(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
3.“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超”是通假字,读“tiáo”,通“迢”,意为“遥远”。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假借的用字方式,是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字要读所通的字的音,用所通的字的某个义项。
(同学可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任意举两个通假字的例子,可参考课本P302。)4.谈谈你对“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看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5.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我国先秦历史散文有编年史及国别史。编年史有《春秋》、《左传》等。国别史有《国语》、《战国策》等。
(同学亦可从另外方面去总结,如:记言为主、记事为主等)6.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萧墙”指代鲁国国君的宫殿。《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这句话揭穿了季氏对颛臾动武的真正目的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是篡夺鲁国的政权的一个铺垫。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敏感。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回答。)
7.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庄公之弟庆父贪婪残暴、权欲熏心,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后人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8.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
(请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及观点回答。)
9.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庄子既然认为个人的见识和万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作为个人的孔子在庄子看来也是极其浅陋的。(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0.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1.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2.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苏秦面对秦王时,用了大量论据阐述“武功胜于文治”的观点,即军事力量决定一切。游说失败后,苏秦苦读一年,再次出山游说赵王,所持的观点是采用外交手段使六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结果是“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他成功地将六国团结起来。
13.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14.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诗文内容感情充实丰沛、艺术风格明朗刚健、文辞藻饰华丽优美的特点。
《短歌行》开篇即以深沉苍凉的笔调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面对人生如朝露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作者并未陷入低沉哀叹或及时行乐的情感之中,而是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在诗歌的中间部分,作者反复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多个典故的运用,使文辞华美,感情蕴藉。整首诗完美体现了建安风骨,是汉魏四言诗的典范之作。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15.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乐府”是秦代就已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西汉武帝时期,官方更是特别扩大了“乐府”,其职能包括制定乐谱、制作歌辞、训练乐工、搜集民歌等。为区别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简称“乐府“。
后世所谓的“汉乐府”,指的就是两汉时从城乡下层人民中采集来的“街陌谣讴”。汉乐府民歌现仅存四十多首,大多是东汉时作品。汉乐府内容上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传统,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生活的艰难与痛苦,有很强的批判现实性。
17.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本是借情人间的思念写对心中理想的向往,曹操用于抒写对人才连绵不绝的思慕。(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18.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请同学根据自己查得的资料回答。)
19.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真意”是人生的真谛。(同学需根据自己所理解的陶渊明的“真意”回答。)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法。
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两位弟子对季康子要攻打颛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孔子以虎兕喻季氏,龟玉喻颛臾,两位弟子喻守护“柙”和“椟”的人。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法。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比喻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通过比喻是要告诉梁惠王他的治国方针与其他国君之间只不过是战场上逃五十步和逃一百步之间的区别。
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
之:破坏句子独立性,将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使之成为一个句子成分。焉:兼词,于之。走:逃跑。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类比法,演绎法。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处一焉”。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中原大地上有名称之物数以万计,人类只在其中占据一种。人卒九州„„人处一焉:人类生活的九州„„一个人只在其中占据一员。C.请根据这段文字分析“北海若”这一寓言人物。(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D.对于“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解释这段文字中的各个“贰”。
„„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依附。国不堪贰„„ 贰:两属。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贰:上述的两处城池。
语言描写。
看了这段文字你认为共叔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这儿对郑庄公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针对共叔段郑庄公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庄公采取了放任自流的策略。
(第二个问题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偶、排比、反问。
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细节描写成为后世“锥刺股”的来源。
“头悬梁”见《太平御览》引《汉书》,西汉信都(今冀州市)人孙敬,为了刻苦学习,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6.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在这完全是无意的一刻陶渊明的心境与南山相合了,仿佛千年一瞬的机缘,南山成了陶渊明心中境界在自然界的一种物化。陶渊明真正做到了地融情于山水之间。C.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7.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反问、设问、比喻、借代。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作者抒写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但并没有因为人生短暂而消沉,依然难忘忧国之思。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第五篇:财大大学语文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AD)是不可分的。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B)。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AD)。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C)。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A),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AC)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D.以五言为主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D)。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ABE)。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BC)。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A)。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BCD)。
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AC)。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A)。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D)。
A.庄公寤生,惊姜氏。B.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D.王固不能行也 ..17.《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A)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D)。
A.《左传》
C.《春秋》 B.《战国策》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C)。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B)。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B)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汉赋
22.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ADE)。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 A 》)。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BCD)。
A.《国殇》
C.《上邪》 B.《迢迢牵牛星》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ACD)。
A.《明月皎夜光》
C.《迢迢牵牛星》 B.《十五从军征》 D.《西北有高楼》
26.“古诗十九首”是(BC)。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短歌行》的主旨是(AD)。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AB)。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B)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译:芦苇繁茂摇曳,明亮的露珠依然凝结。心中的那人,就在水之彼岸。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译:旌旗遮住了太阳,敌人多如乌云,箭雨纷纷落地,战士们依然争先恐后往前冲。3.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身躯已死,灵魂长存,他们的魂魄是鬼中之雄。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对就任的职位要尽力施展才能,不能忠于职守就放弃职位。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我听说诸侯大夫们不应担心国家人口减少、百姓生活贫困,应该担心百姓贫富是否均匀、国家是否安定。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译:我对于治理国家所持的态度,在这上面真的是用尽心机啊。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七十岁以上的人能穿丝绸吃肉食,底层平民吃得饱穿的暖,国家还不兴旺发达,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呢。
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译:认为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仁义轻。9.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译:想想中原在四海之内的中央大陆上,不就像大仓库中的一粒小米那么微不足道吗? 10.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译:如今京(的城墙)超越尺度,不符合先王的礼制,大王您会受不了的。1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您(让人)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筑一条隧道(和母亲)在隧道里相见,难道谁还会说您违背誓言?
12.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译:我听说有这样的道理: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惩罚;德行不高的统治者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的国君不可以烦劳大臣。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译:妻子躲闪着目光看着苏秦,凑过耳朵听苏秦说话;嫂嫂像蛇一样匍匐着爬过来,朝着四面八方跪拜道歉。
14.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译: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环绕着野生的葵菜。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译:银河流水清又浅,彼此相离难道有多远?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人生)就象早晨的露水那么短暂,逝去的岁月遗憾的事情太多(或:苦于太多)。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心中慷慨激昂,难忘忧国忧民之情。什么能解除我的忧愁?只有开怀畅饮。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山气缭绕着山峰,烘托出傍晚山间的佳境。成群的鸟儿,结着伴归林。
三、简答题
1.《毛诗传》认为《蒹葭》讽刺秦襄公不用周礼,无法稳定国家;魏源认为是咏颂秦襄公“求贤尚德”之作。针对对这些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观点回答。)
2.什么叫“重章叠句”?你接触的现代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重章叠句”的句子。
重章叠句是指在一首诗的上下句或上下段中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反复咏唱,这是一种增强节奏、突出主题的方式。(同学在所举的现代民歌中一定要指出使用重章叠句的句子。)3.与《诗经》相比,楚辞具有哪些特点?
《诗经》包括民歌、文人诗、政治诗、宗教诗,是集体创作,句式整齐,以四言为主,基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楚辞中诗歌多为文人单独创作,句式参差错落,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基本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此仅为二者的部分区别,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如抒情的区别等)4.《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后八句是楚军全军覆没后屈原对视死如归的将士的悼念。作者所写的战士们虽死犹生,英名长存,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悲悯及礼赞,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之情。
(同学们亦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
5.“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
“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超”是通假字,读“tiáo”,通“迢”,意为“遥远”。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假借的用字方式,是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字要读所通的字的音,用所通的字的某个义项。
(同学可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任意举两个通假字的例子,可参考课本P302。)6.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我国先秦历史散文有编年史及国别史。编年史有《春秋》、《左传》等。国别史有《国语》、《战国策》等。
(同学亦可从另外方面去总结,如:记言为主、记事为主等)7.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萧墙”指代鲁国国君的宫殿。《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这句话揭穿了季氏对颛臾动武的真正目的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是篡夺鲁国的政权的一个铺垫。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敏感。
(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回答。)
8.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庄公之弟庆父贪婪残暴、权欲熏心,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后人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9.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
(请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及观点回答。)
10.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庄子既然认为个人的见识和万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作为个人的孔子在庄子看来也是极其浅陋的。
(第二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11.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12.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13.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苏秦面对秦王时,用了大量论据阐述“武功胜于文治”的观点,即军事力量决定一切。游说失败后,苏秦苦读一年,再次出山游说赵王,所持的观点是采用外交手段使六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结果是“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他成功地将六国团结起来。14.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15.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诗文内容感情充实丰沛、艺术风格明朗刚健、文辞藻饰华丽优美的特点。
《短歌行》开篇即以深沉苍凉的笔调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面对人生如朝露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作者并未陷入低沉哀叹或及时行乐的情感之中,而是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在诗歌的中间部分,作者反复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多个典故的运用,使文辞华美,感情蕴藉。整首诗完美体现了建安风骨,是汉魏四言诗的典范之作。(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16.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乐府”是秦代就已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西汉武帝时期,官方更是特别扩大了“乐府”,其职能包括制定乐谱、制作歌辞、训练乐工、搜集民歌等。为区别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简称“乐府“。
后世所谓的“汉乐府”,指的就是两汉时从城乡下层人民中采集来的“街陌谣讴”。汉乐府民歌现仅存四十多首,大多是东汉时作品。汉乐府内容上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传统,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生活的艰难与痛苦,有很强的批判现实性。
17.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本是借情人间的思念写对心中理想的向往,曹操用于抒写对人才连绵不绝的思慕。(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18.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请同学根据自己查得的资料回答。)19.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真意”是人生的真谛。(同学需根据自己所理解的陶渊明的“真意”回答。)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A.请在诗句中找出双声、叠音词的例子,谈谈双声、叠音词在诗中的作用。
“蒹葭”、“苍苍”为双声,“苍苍”为叠音。双声、叠音读来顺口,声音优美,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
B.分析“在水一方” 这一“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境。
“在水一方”这样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让人觉得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却无法接近,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同学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C.以这段诗为基础,谈谈你对“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法。B.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两位弟子对季康子要攻打颛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孔子以虎兕喻季氏,龟玉喻颛臾,两位弟子喻守护“柙”和“椟”的人。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法。
C.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比喻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通过比喻是要告诉梁惠王他的治国方针与其他国君之间只不过是战场上逃五十步和逃一百步之间的区别。D.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
之:破坏句子独立性,将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使之成为一个句子成分。加:更加。走:逃跑。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黄河和北海,两者存在着小和大的关系。作者用景物将道理形象化,渲染了主题。
B.指出这段文字中的通假字和宾语前置句子。
通假字有:辩,通“辨”,辨别。
宾语前置句子:“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C.试分析“河伯”这一寓言人物。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A.解释这段文字中的各个“贰”。
„„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依附。国不堪贰„„ 贰:两属。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贰:上述的两处城池。B.这儿对郑庄公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
C.看了这段文字你认为共叔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D.针对共叔段郑庄公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庄公采取了放任自流的策略。
(第二个问题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偶、排比、反问。B.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C.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细节描写成为后世“锥刺股”的来源。“头悬梁”见《太平御览》引《汉书》,西汉信都(今冀州市)人孙敬,为了刻苦学习,用绳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觉得疲倦想睡觉,系在梁上的头发就会被拉痛。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7.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在这完全是无意的一刻陶渊明的心境与南山相合了,仿佛千年一瞬的机缘,南山成了陶渊明心中境界在自然界的一种物化。陶渊明真正做到了地融情于山水之间。C.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8.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反问、设问、比喻、借代。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作者抒写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但并没有因为人生短暂而消沉,依然难忘忧国之思。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同学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