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人损益中寻人生之道,附天人损益论(五篇)

时间:2019-05-14 20:3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天人损益中寻人生之道,附天人损益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天人损益中寻人生之道,附天人损益论》。

第一篇:在天人损益中寻人生之道,附天人损益论

哲人曾经讲过,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去活,尽管说得绝对而苛刻,但也透露出人类中一部分人对思考人生问题的紧迫感。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哲学》讲的就是人类有史以来,那些热衷于思考人生问题的哲人们的主要观点。

此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贯通和清晰。人生问题古人有,今人也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这些古今中外人们的思考,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找到其共性,就可以将其贯通。在这里,冯友兰先生以“天人损益”四个字打通了古今中外,让读者对人生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也是本书还有一个名字叫《天人损益论》的原因。

所谓“天人损益”,是说在人生理想上有两种基本状态:一种是“天”即自然状态;一种是“人”即人为状态。通过对这两种状态的“损益”即增加或减少,人类有关人生问题的所有主要观点,就可以排成一个序列:损道、中道、益道。损道即在做减法,老庄哲学认为人为的东西不好,顺其自然才好;柏拉图进一步,认为只有那个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的,自然的世界也是有缺陷的;至佛教及近代叔本华哲学则更进一步,认为必待将一切都减至虚无,人生才达至境。益道却在做加法,先是杨朱及古希腊的享乐主义哲学家们,他们认为自己当下的人生快乐才是最现实的,墨子及功利派哲学家再增加一些人为因素,认为人类应当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到近代一些持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则认为现在的、自然的状态都不是好的,人类经过努力则能在未来达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他们极度推崇人为的力量,以为人最终能在人间建一个天堂。中道就是调和自然与人为,在中国有孔孟一派,在西方则由亚里士多德集大成。

将所有的人生哲学浏览过,便可以发现,没有一种人生哲学是正确的。哲学家们有所见,就有所蔽,所见越坚决,其蔽便越明显,哲学家有其大智慧的同时,都有其大谬误,无不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并不见得非要信奉某种人生哲学,而是要在各种观点中,寻求出最适合自己的,这种人生哲学或许会有一些综合及变形,但却能让我们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经过思考的人生,才是自觉的人生,自觉的人生,可能更自由、更有意义,最终也更幸福。未经思考的人生一样可以活,但这样的人生一定是有缺憾的。

附:

在《天人损益论》这部书的《绪论》中,我把这部书的主要思想做了一个概括的叙述。我认为人所经验之事物,不外天然的及人为的两类。自生自灭,无待于人,是天然之物。人为的事物,其存在必待于人,与天然的事物恰恰相反。实际的世界,有好亦有不好;实际的人生,有苦亦有乐。此为事实,无人不知。

哲学史中大哲学家亦无不知。其所争辩,全在于对于此事实之解释及评论。哲学史中,有一派哲学家以现在之好为固有,而以现在之不好为起于人为。依此说,则人本来有乐无苦,现在诸苦,乃其自作自受。诸宗教中之哲学,大都持此说法。又有一派哲学家,则以现在之不好,为世界之本来面目,现在之好,则全由于人力。依此说,则人本来有苦无乐,以其战胜天然,方有现在之情形。中国哲学史中,性善与性恶之辩--一派哲学家谓人性本善,其恶乃由于习染;一派则谓人性本恶,其善乃由于人为(即荀子所谓伪)--为一大问题。而希腊哲学史中,“天然”或“人定”之争--一派哲学家谓道德根于天然,故一而不变;一派则谓纯系人意所立,故多而常变;欧洲近古哲学中,有神与无神之辩--谓宇宙系起于非物质之高尚原理抑系仅由盲力--亦为难解决的问题。

凡此诸争辩,其根本问题,即是好及不好之果由于天然或人为。既有如此相反的哲学,则其实现之道,亦必相反。上所说之哲学,其一派谓人为是致不好之源;人方以文明自喜,而不知人生苦恼,正由于此。若依此说,则必废去文明,返于原始。本老子所谓“日损”(《道德经》四十八章),我名此派哲学曰“损道”。其他一派则谓现在世界虽有不好,而比之过去,已为远胜;其所以仍有苦恼者,则以人尚未十分进步,而文明尚未臻极境也。吾人幸福,全在富有的将来,而不在已死的过去,若依此说,则吾人必力图创造,以人力胜天行,竭力奋斗,庶几将来“乐园”,不在“天城”(西洋中世纪宗教家圣奥古斯丁所作书名)而在“人国”(培根《新工具》中语)。本老子所谓“日益”,我名此派哲学曰“益道”。此外尚有一派,以为天然人为,本来不相冲突;人为乃所以辅助天然,而非破坏天然;现在世界即为最好,现在活动即为快乐。我名此派曰“中道”。

属于所谓损道诸哲学,虽皆主损,而其损之程度,则有差别。

中国道家老庄之流,以为现在的世界之天然境界即好,所须去掉者只人为的境界而已。此派虽主损而不否认现世。我名此派曰浪漫派。

柏拉图以为现在的世界之上,尚有一完美的理想世界。现在世界之事物是相对的,理想世界之概念是绝对的。现在世界可见而不可思,理想世界可思而不可见。我名此派曰理想派。

佛教及西洋近代叔本华之哲学,亦以为现在世界之上,尚有一完善美满的世界。但此世界,不但不可见,且亦不可思,所谓不可思议境界。我名此派曰虚无派。

属于所谓益道诸哲学,虽皆主益,而其益之程度,亦有差别。

如杨朱之流以最大的目前快乐为最好,目前舒适即是当下“乐园”。我名此派曰快乐派。

如墨子功利家之流,以为人宜牺牲目前快乐而求将来较远最大多数人之安全繁荣。我名此派为功利派。

西洋近代哲学家,如培根、笛卡儿等,以为吾人如果有充分的知识、权力与进步,则可得一最好世界,于其中可以最少努力而得最多的好;人现宜力战天然,以拓“人国”。我名此派曰进步派。

至于属于所谓中道诸哲学,则如儒家说天及性,与道家所说道德颇同,但以仁、义、礼、智亦为人性之自然。亚里士多德继柏拉图之后亦说概念,但认为概念即在感觉世界之中,此世界诸物之生长变化,即所以实现概念。宋元明诸哲学家,颇受所谓“二氏”之影响,但不于寂灭中求“静定”,而谓静定即在日用酬酢之中。西洋近代哲学注重“自我”,于是“我”与“非我”之间界限分明。黑格尔之哲学,乃说明“我”与“非我”是一非异;绝对的精神虽常在创造,而实一无所得。

合此十派别,而世界哲学史上所已有之哲学之重要派别乃备。

第二篇:论无为在段誉人生中的积极作用论文

“无为”在《老子》八十一章中先后出现了十二次,成为贯穿始末的重要思想。关于其义,人们或解为消极的不作为,或解为矫饰的不想为,皆未中肯綮。事实上,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刻意为之。具体来说,它是指在生态领域里遵循自然法则,在社会生活中遵奉人事道理,不强加干预,亦不委屈附离,以“绝圣弃智”的纯朴姿态应对一切。至于将无为理解为尚权术奸诈,搞阴谋诡计,则与老子崇尚自然,摒弃巧智的思想出入甚大。钩沉历史,无为不是冯谖未雨绸缪的“三窟”经营,不是奕詝窥揣父意后的韬晦伪饰,更不是曹丕迫害手足的阴沉构陷;品读金庸,无为不是周芷若对阴毒功夫的急于求成,不是鸠摩智身在佛门的魏阙之心,更不是慕容博损人为己的渔利盘算。这些人把“欲望”误读为“需要”,造成了人格内部的激烈冲突,最终与武学和人生的巅峰失之交臂。按照金庸的理解,无为应该是阿朱以死化解爱人与父亲仇恨的赤子之心,是萧峰捐身排解宋辽纷争的庙堂伟量,是扫地僧对慕容博、萧远山放下屠刀的醍醐点化,这些侠之大者虽然都大有作为,但其行为皆顺应天道与人事,对于人物的解脱与回归起到了关键作用,使人们冰释隔阂,国家消除战祸,生灵免遭屠戮,这便是对“无为”的正解。他们的壮行义举,同时也是对《天龙八部》小说主题“无人不冤”的消解,给“有情皆孽”的了断。但是,这些人物的无为太惊天动地,且损耗巨大,与道家哲学“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判断尚有一些出入,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却将无为解读得充分到位,诠释得精彩绝妙。

一、武学精进的回馈

(一)北冥神功的恩赐

段誉练就北冥神功还要从钟灵说起。段誉初遇钟灵时,钟灵正待观无量派与神农帮的恶斗。当时他“不通江湖,不会武功”,是个“一表人才的呆子”,上房梁还需钟灵用绸带拉他。钟灵因知情不报被“无量剑”左子穆所挟,而段誉仅仅因两人一起吃瓜子的交情就要“刀剑一块挨”,可谓重情重义。后虽脱难,一无所长的段誉却执意要为两派和解,导致钟灵被神农帮扣押。段誉向钟父求救,途中跌入无量玉璧,奇遇神仙姐姐的玉雕,出于对美的欣赏尊奉石像“磕首千遍”的驱策,终得北冥神功秘笈。

二、携手美眷的归属

如果武学的精进与内力的增长都与段誉的主观意愿无关,那么,美人的虏获总是段誉处心积虑的结果吧?相比起武学的易得,情的确最为段誉劳神。但是本文开篇已经明确指出,无为的意思不是不作为,因此段誉斩获芳心虽费尽周折,但因所做皆出自真心,发乎情,止乎礼,顺乎自然,故仍属无为。

虽然段誉对诸多妹妹皆有情有义,但对王语嫣却最情深意重。不幸的是,王语嫣心里只装着表哥慕容复,对段誉,全然不放在心上。英雄大会上,段誉被慕容复踢了筋斗又踩住胸口,王语嫣却视若无睹,即使段誉被击中右脑,她也毫不担忧,甚至还为慕容复点中救子心切的段正淳喝彩,着实让人心寒生厌。后来段誉使出六脉神剑,招招进逼,终因王语嫣之故饶其性命。没想到慕容复恼羞成怒,反下毒手,段誉险遭暗害,王语嫣竟然还是无动于衷。面对段誉的痴情,她丝毫不为所动,为了她的表哥,她情愿让段誉去死。后来段誉因为她遭慕容复暗算身陷枯井,她依然对慕容复寄予希望,面对责问,马上辩白解释,求原谅,赔不是,终究无法融化慕容复的自私凉薄。

三、大理皇帝的宝座

相比起女人的无足轻重,江山的确最让慕容复挂怀。他聪明一世,却将才貌双全、死心塌地的王语嫣推向别人的怀抱,失去了最后的复国机会。而段誉这个不娶西夏公主的糊涂蛋,却坐拥美人与江山。二人迥然不同的结局真正演绎了老子“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预言。

慕容复与段誉,同为帝王之裔,一个所谋者大,一个不为所动。慕容复从小接受的是以兴复大燕为终身之志的殷殷告诫,因此雄心壮志,练就盖世武功,图谋复国;段誉从小学习的是老庄佛禅的谆谆教诲,于是不恋皇位,不愿习武,造就一副菩萨心肠。前者狼子野心,苦心孤诣,最终却一事无成;后者淡泊名利,浪迹江湖,却登上皇帝的宝座。

金庸先生深谙儒释道文化,通过塑造段誉和慕容复这对一成一败的例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段誉不求而得皆因其有“比于赤子”的“含德之厚”,对爱人矢志不渝的慕求,对兄弟肝胆相照的赤诚,都映衬了这个人物的浑厚质朴。相反,慕容复求而不得,皆因急功近利,贪功败德。武林的纷争、民族的战祸莫不是由贪欲引起,故老子曰:“咎莫大于欲得。”“小说除了人名是假的,其余都是真的”,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并不错。金庸以小说家的笔法,用艺术的真实再现人性的斑驳,将武侠上升到哲学的境界。正如孔庆东所言,“洞悉他人的心灵才是最高的武功”,其实,洞悉心灵的文学又何尝不是最深刻的文学?段誉作为道家文化的载体,成功演绎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精彩人生,这样诠释,舍弃了玄妙艰深,不流于泛泛,亦不落于说教,这便是金庸武侠的魅力所在。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沉醉于绝妙的招式,热闹的江湖,抑或凄美的爱情,只是细节的围观,只有读懂了人心、人性,方为真正的赏音。比如,读段誉,读懂了他守柔的人生准则,也就读懂了老子的立身哲学。纵观金庸武侠,这种深情的人文关怀与深重的人生警示不胜枚举,尚有更深刻的意蕴待我们品读。

第三篇:论雷锋精神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论雷锋精神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人生价值的间题,既是个人立身处事的核心,也是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集中反映。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确立形成什么样人生价值观念,不仅是个人走什么道路,做什么样人的小事,同时也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计,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取向的失衡。江泽民同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要重视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开展人生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而雷锋精神是既能代表时代走向,又易被人们接受,并且有助于消除各种负面的不良影响。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在大学生人生价谨口见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雷锋精神是抵御或减少各种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消极影响的有力思想武器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被充实进了竞争、效益等新的内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利因素和消极影响。雷锋精神正是抵御和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和消极影响的强有力武器。

首先,雷锋的道德正气可以遏制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蔓延.进行价值观教育,说到底就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尽量加大社会价值的法码,同时努力减轻自我价值的份量,牢固树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 献的马克思主义价嘟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竞争原则的作用,加之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崔口见念正在向自我价值方面倾斜,对集体重权利不尽义务,对他人事不关心,高高挂起。这种个人主义思想和行为,我们如果任其无限制的恶性膨胀,就是在纵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歪风蔓延,就等于在助长见利忘义、见危不扶等极不道德现象的滋生。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年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对社会的贡献,将来这个国家靠什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靠谁去实现,这绝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所应提倡的东西,尤其与高校的德育目标背道而驰,而我们所提倡的“自己活着就要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闪烁着集体主义光辉的雷锋精神,已经以它巨大的感召力,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社会新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在大学校园里高高的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的光辉旗帜,动员号召每个大学生都把自我统一于人民,统一于社会,在合奏社会价值的雄壮乐章中弹响自我价值的琴弦,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保全整体。事实上,学雷锋活动本身就等于通过外力,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扩展社会与集体的空间。树立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的集体观念。这样,随着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正气得到扶持、伸张的同时,各种利己主义的现象必然遭到众人的鄙视和唾弃。所以说,雷锋的道德正气可以遏制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蔓延。

第二,雷锋的精神力量可以降低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尊重和遵循价值规律已无可争议,但同时也加重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份量。目前,金钱至上的思想正越来越大胆的牵动着大学生的衣襟。有的同学为了挣钱不负责任的同时承担三份家教的职务;有的同学为了挣大钱,不惜荒废学业冒险下海。作为尚不成熟的青年,一旦染上了拜金主义的毒菌,就有可能为了钱不择手段,甚至挺而走险。而抵御金钱诱惑和腐蚀的最有效办法,从古至今是依靠精神的力量。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所以长期深入人心,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熠熠地闪光,就在于这宝贵的精神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因为他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对人民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优秀品质,是任何物质成果和多少金钱难以衡量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尤其是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首先在于教育大学生从更广阔的领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生活,理解人生:生活离不开钱,但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信誉、尊严和良心,即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M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人的,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同志这两句话非常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高尚的人的品德和风格,即精神,对他人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是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雷锋精神带给校园的不仅是清新的环境,向上的氛围,还有战胜金钱诱惑的勇气和力量。这样,随着雷锋精神的不断弘扬,同学们的心灵会得到逐渐净化,精神境界也会随之拓宽,金钱在学习生活中的比重自然降低。

第三,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抑止享乐主义的活生生的教材.艰苦奋斗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精神,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共同规律,也是青年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这是人们所希望的,于此同时,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已是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大款”、“大腕”更为同学们所崇拜。可以想象大学里培养出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状况对民族与个人来说的确是可悲的.而雷锋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很大程度上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学习上,他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仅以小学文化的基础,凭着一股“挤劲”和“钻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近两万字的学习笔记,其中有许多话至今仍被做为座右铭广为传诵。生活上,他克勤克俭,“节省每一个铜板,为了革命和建设。”今天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建设越发展,社会越需要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所以,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就在于使大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讲享乐,不讲艰苦奋斗是错误的。艰苦作为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它是人类命运的组成部分,没有今天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未来富裕幸福的生活.没有学生时期的努力学习,就别指望日后成才。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进取的锐气,拼搏的斗志稍减都会被时代淘汰,怎容得无所用心地安逸享乐!所以说要引导同学们自觉地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用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鞭策自己。

二、雷锋精神是顺应历史潮流,又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导向雷锋精神做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既是一种社会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努力追求,才能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作为现实的行为规范,又是干百万人在客观生活中可以遵循的原则,新形势下,正是这种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顺应历史潮流,又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导向。首先是雷锋精神与人们道德情感的相通性。近几年来,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缺少相应的信任,总认为教育内容是假的,讲的道理是空的,实践中是行不通的。严重影响着教育效果,所以开展价值观教育,关键是选择最贴近学生思想及生活的教育内容,而弘扬雷锋精神在诸多教育活动中,人们在思想上最易接受,感情上最易理解,心理上最易沟通。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已经31 年了,每当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主动让座,每当在商店里有人拾金不昧,每当目睹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人们又会感叹“雷锋叔叔不见了”。事实充分说明,雷锋精神不仅探深植根于群众之中,并且l3在发挥着道德评价的作用。就是在雷锋去10 年后才出生的当代大学生,非但又洲爵锋的名字不陌生,还十分盼望雷锋精神的复归。去年学雷锋纪念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采访了西安交大的几位大学生,他们一致认为,“我们的国家已经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但一种伟大的精神绝不会局限于一个时代。我们的国家是走进了一个蟒新的时期,这个时期有许多我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新情况,许多过去不可能有的新观念,不管怎么改革开放,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宁、充满爱的社会环境,尤其在现实生活中,诸如争权夺利,损公肥私,乃至不讲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这已为大家深恶痛绝,在这个时候,我们都怀念雷锋。因为无法否认,雷锋曾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我们从内心讲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诚然,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更懂得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必须的物质条件,但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和道德上的完善。也更能理解新形势下学雷锋就是倡导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社会风 尚。所以,他们与广大群众一样真诚地希望,通过弘扬雷锋精神,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唤回人间的理解、友爱与真诚。

第二是雷锋精神与国家改革目标的相容性。建立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作为宏大的改革目标和新的改革尝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保证其健康运转,迫切地需要思想道德的梢神力量予以强有力的支持。比如,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为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今天在我们国家实现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变革中,党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全国人民向雷锋那样以“无限忠于党,永远跟党走”的政治觉悟,坚决地给予支持,热情地以理解,与党同心同德;改革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全党同志以雷锋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愁;深化改革必然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涉及各种利益结构的调整,更需要树立雷锋的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与国家利益;改革目标的实现尤其需要全国上下发扬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积极进取、顽强拼博。党中央一再强调,稳定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前提,而雷锋精神恰恰是新形势下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凝聚力量。

第三是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示范性。学习雷锋并不是远离生活,可望不可及地空洞说教,而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客观现实。因为雷锋所遇到的都是常人所能遇到的,他所做到 的,都是常人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但是,也正象谢觉哉同志讲的: “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学到,雷锋同志又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经过努力才能学到。”应该说,雷锋精神既蕴藏着高层次的道德标准,又是最现实、最具体的行动。公共汽车上的一个座位;危难之中的一把扶持;战友生病时的一次关照。生活中这常常是举手之劳,而恰恰是这普普通通的,一次又,一次的举手之劳,强化了一种教育,巩固了一种信念,形成了一种思想,就像董必武同志在赞颂雷锋同志的诗中写的: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雷锋的伟大的确来自这持之以恒的平凡之举。而又恰恰因为它平凡,对于规范指导大学生的行为才更有示范作用。我们相信,雷锋精神作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

仍会以它巨大的成功为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出重要贡献。

下载在天人损益中寻人生之道,附天人损益论(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天人损益中寻人生之道,附天人损益论(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