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4 20:2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第一篇:“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一、从资源开发入手进行课程规划

1.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与实施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必须对有关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特定的学习领域对课程资源有着特别规定。设计综合实践需要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需要开发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

如果说,20世纪的学校教育陷入了“知识课堂”的误区,与生活世界剥离,那么,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则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我们构建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学习型共同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

作为广州市黄埔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我们首先要开发好学校自身的资源,同时要重视地域文化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就是以地域文化为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自然、感悟生活和感悟社会,黄埔区地理位置独特,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的南海神庙;有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地域文化空间,给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这就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资源。

2.着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努力构建完整的学校课程体系

我们的老师习惯分科教学,习惯依赖教材,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案,需要的是“知识的统整”和“智慧的统整”,它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的束缚。综合实践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统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我们总结为:“以事为根,以己为本,统整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从教师和学生主体实际出发,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有教育意义的“事”,努力做到课程统整,达到师生智慧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我校地处横沙社区,近年来,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到处都在拆,到处都是堆放的垃圾。广州市教研室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探究项目,我们就结合地域文化,让孩子们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关注身边的社会变革,关注家乡文化传承,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生活垃圾,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我们提出了“生活垃圾中的文化宝贝”活动课程。它是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设计和实施。开展活动时,需要孩子观察、摄影、记录、收集、撰写,设计编排手抄报等,这就和学科课程,语文、数学、美术等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学生也能初步了解分类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收获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以己为本,探索课程实施途径

1.活动主题要体现过程性、体验性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从主题设计入手。主题设计的前提就是“以己为本”,是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活动主题不能太高、太空,要来源于社会和自然界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要使活动主题满足于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就必须把握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三类相衔接的活动规划。

2.活动内容与形式要体现开放性

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我们分年级组织学生到区青少年宫开展活动,(说句实话,目前孩子们愿意走出课室、走出校园,但每次组织外出活动我们的压力很大,主要是安全压力,一个教师带四五十个孩子谁都不敢,但我们有一群家长志愿者协助),开展活动前,教师让学生围绕活动地点,讨论活动前准备、活动任务、活动注意事项等。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自己讨论出:过马路时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外出如何选择携带物品,孩子通过讨论明白了什么是必需的,什么可以放弃,少带纸巾,减少垃圾注意环保等。我们的活动没有非常严格的规范要求,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调整活动主题,不像学科教学那样强调逻辑顺序,但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分析、总结和评价,学习内容和时间是开放的。孩子们的一段探究就是一段旅程,在乎的不是最终的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探究期间所产生的思维碰撞、理智冲突、情感交融都是值得珍藏的风景。

三、课程管理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校内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我们主张让学生在亲历和体悟中去习得。老师不可能始终参与学生全部的课程学习活动,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支持或帮助。因此,我们的课程管理必须要从一元走向多元。

首先是管理主体多元化。一是要吸纳课程专家、家长、课外辅导员、社区人士参与课程的管理。具体实施中学校要努力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二是要挑选一批热心参与本课程、乐于学生校外活动辅导,有一定素质的人员参与课程管理,形成一支校内外结合的课程管理队伍。三是要加大对校外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和培训,既让他们“管事”,又让他们懂得怎样“管事”。实践中,以学校家长委员为骨干,以学校街道、社区共建的校外辅导员为依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并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保证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其次是管理内容多元化。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管理通常是教学流程基本要素的管理:备、教、改、检测、辅导、分析等。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教师的工作更多地偏重于课程的具体实施与开发,对学生主题选择、实践活动的方法、过程等方面的指导,所以这要求将教师课程设计、实施与指导等方面的活动纳入管理范畴,同时,对学生的管理要转为更多地关注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态度、参与活动的体验、活动反思等方面。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方案(最终版)

头道营子实验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按照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比例的6%——8%。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专家的一项调查,自2001年启动课改实验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还仅仅停留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中开设,仅仅停留在公开课和观摩课层面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启动。专家提出: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四句话32字,高度概括,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的基本特征。

自治区自义务阶段全面进入课改实验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每学期组织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培训;每年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课改专项检查,评选课改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

二、研究依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阐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领域,实施与评价,并就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的管理提出了要求,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郭元祥教授提出了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几项标准,是本课题研究的参考依据:

(1)区域大面积普遍实施;地方有规划和方案;并完善制度保证;

(2)学校有实施方案;有全员参与的教师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发展策略;

(3)纳入课程表,可持续实施;

(4)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相对稳定的经典实施主题;

(5)每学期3-6年级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

(6)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有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三、研究目标

(一)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基本要求。

(二)调查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分析影响该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因素。

(三)研究保障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相关策略,推动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对学校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法。查阅指导性文件,课程专家对综合实践的解读和实施指导意见或建议,以及实验区实施经验或案例等资料。

调查法。调查实施现状,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行动研究法。边进行研究和实施,边总结和完善认识和构想,积累经验;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总结法。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当前的实践经验,总结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实践经验,探索策略。

五、研究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基本要求。

1.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内涵

2.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标准

(二)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

1.学校对课程的认识及管理现状

2.学校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3.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及实施能力

4.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及需求

5.家长及社会对课程的认识及态度

(三)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相关策略。

1.制度管理督查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客观地要求学校建构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2.资源开发保障策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问题。统整学校、社区及社会的教育教学资源是该课程“常态化”实施资源开发保障的突破口。《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指南》是一本既分别利于小学教师活动指导,又利于对小学生活动进行方法和知识引领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南,将其作为课程“常态化”实施的重要载体。

六、呈现方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内)

(二)学校所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舞蹈队、笛子队、口风琴队、绘画组、篮球队、乒乓球队、鼓号队、腰鼓队以及各班专长训练等活动。

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组织机构

组长:高延安

副组长:姜治豹

成员:丛培玉王景海马云燕林慧清王建华何丽娟

郑晓慧杨显军宋志艳韩素会康瑞东高海英

八、研究原则

1、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才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跨时空、超链接的学习。

2、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性原则

学生个体的学习迫切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和协商,进行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小组、班级、指导教师以及互联网人网的力量,从而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和启发,进行问题的研究和任务实践,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4、问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的优势在于问题比较成熟,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少,较容易指导,学生的想象力、兴趣和特长发挥受到一定局限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

生的创造力,发掘其潜力。

5、亲历性原则

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现代生活问题、社会发展问题,要求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能与人合作、交往;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具有责任感和意志力等素质。使他们通过亲自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实践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学校高度重视,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每学年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对3——6年级班主任所作出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

2、人员保障。课题组主要成员由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组成,组成结构合理,学科背景丰富(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劳技、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且大多数有“十五”科研的经验和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制度保障。课题组建立学习研讨制度及过程管理制度。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

4、经费保障:本课题是市、县规划办重点课题,有专项拨款,专款专用。

5、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适当向家长收取综合实践活动经费,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1)赏识活动: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2)学会关心: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3)主题教育: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九月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为家乡喝彩,十一月份是争做规范生,十二月份是争做守法小公民。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参加社区活动,我的第一桶金,实践小能手的评比等等。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五、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专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

四、五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下载“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一、课程落实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设置计划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到课程表中,3-6年级每班每周半天,1-2年级每......

    最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精品大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人民教师 汪启喜 新课程进入东山已两年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我县已走满两年。本人有幸亲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制度

    花二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制度作为新课程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安定区清溪小学 2008—2009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进行校本开发,努力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提供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案例,并分析说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对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一、活动主题:收割小麦 二、活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