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Word 文档(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20:1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Word 文档(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Word 文档(最终版)》。

第一篇:民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Word 文档(最终版)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民营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民营企业的现状、地位作用和发展问题作以研究,探求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

The “Summary”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een developing the private econom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But due to the impa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problems, the impact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on the status,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research,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Keyword;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目录

前言

1.1: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和重要作用.1.2:民营企业的发展经营环境 1.3:推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前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现阶段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优秀的发展特点。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像企业长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管理体制,前期后期的管理方式的转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研究,能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1.1: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特点.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民营经济是繁荣市场、增加供给的生力军。自从民营经济出现,市场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情况是“有价无市”,商品供给少,物资紧缺。后来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就是民营经济作用的结果。最早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都是一些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企业,吃、穿、用等商品的制造。现在市场情况大大好转,大部分的消费品都是由民营企业生产提供的。实践表明,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哪个地区的人民生活就富裕,吃、穿、住、行各方面条件都会随之改善。

发展民营企业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这个作用包含三层含意:一是民营企业发展,分担了一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发展经济的负担,使其有精力深化改革;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提供参照系;三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可以采取兼并、购买、联合等方式与民营经济相结合,既发展民营经济又解决国企困难。

民营企业为国家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方税收中,民营经济的作用更加重要,有的地方民营企业所缴纳税额甚至占到地方税收总额的60%~70%,为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 民营企业特点

1完全的市场导向。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为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

2家族式管理 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治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内部资源正好可弥补这一不足。家族成员的参与经常是创业需要的低成本组织资源;家族成员更轻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更易进行合作;家族式治理更能保证家长在企业中的领导权威;与其他企业相比,家族式治理的企业凝聚力更强。企业在创业时期发生财务困难可能性很大,这时只有企业家亲属有可能在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坚持义务工作。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治理在创业阶段的优势在于企业内部资源成本的最小化,尤其在于企业内部资源之间整合成本最小化

3人才内部化。许多民营企业内部,企业各项专业化职能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员之间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行为控制机制来自我执行和实施,“人治”色彩浓厚。最后,为了维系整个企业对家长权威的向心力和对家族价值的认同度,“家长”对核心治理层内的人事安排往往是“个人能力”、“血缘亲疏”和“企业忠诚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评的结果,而“家长”本人做为同样要受“家法”约束的家族一员往往只具有在家族内部培养选择继续人的权力和意愿,“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4 企业生命周期短

“窝里斗”

由初创时的“弟兄”关系到“窝里斗”,最后到分道扬镳,是民营企业治理导致的周期性衰败的生动描述。民营企业多是依托朋友、家族等关系创业的,起初大家都是平等关系,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争斗,企业就可能衰败。

不同的家族制度影响着企业的生命周期,如欧洲的长子继承制和日本的非血亲联属,不存在分财产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因为财产继承而产生的争斗,而中国实行的是分家制度,存在财产分配问题,从而也可能导致家族企业内部的争斗。.政府环境

在一项政策制定和推广初期,必定有一部分企业通过“批条子”等手段率先得到政策的使用权,享受到比较多的优惠条件。

但随着政策的不断扩散,原来的优惠条件为大家共享时,这部分民营企业就面临能否继续发展的问题。

当然,有一部分企业家可以在一项政策租金开始扩散时寻求到另外的政策优惠,开辟另外的生命曲线。但对于大部分依靠一时的政策环境优惠而起家的民营企业来说,此时就到了一个事关生死的紧要关头。

5精神气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民营企业家个人的价值取向及个人魅力也对一个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有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民营企业基本上第二代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第三代企业就基本上衰落了。这与第一代创业的企业家在选择接班人上所传递的个人管理理念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1.2:民营企业的发展经营环境

(1)挑战与机遇并存。首先是挑战,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的。因为中国民私营企业起步不久,总起来说,人员素质低,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面对外国的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我们确实是难以硬拼的,无疑地不是一个重量级,很难竞争得过人家。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规模进行调查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简单的产品,加工行业,如建筑装潢和房地产业、冶金机械及化工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即使某些高新技术企业如联想集团等虽然也在排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联想还高居榜首),但依靠的是市场潜力大、行业处于上升期等客观因素,他们本身并未形成强有力的核心技术优势,实质上仍在做着零件组装销售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务,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由外国公司控制。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在所处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仍在扮演着“国有经济的补充力量”的角色,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民私营企业是决不会自甘落后,要看到,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如:海尔集团由一个集体小厂发展为今天的跨国公司,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并在美国投资办厂;伊利集团由当初的街道企业演变成现在的上市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占据大部分的国内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同外国企业抗衡的实力。所以,关键是要勇敢地接受挑战.。(2)缺乏长期战人才观。有关调查表明,优质人力资源的短缺是目前我省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瓶颈。许多民营企业苦心经营许多年,但最后还是没有长大反而逐渐衰弱,与其没有很好地突破人力资源瓶颈有很大关系。一些民营企业家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念。他们喜欢用家长式的面目出现在员工面前,喜欢专制性的管理作风,发号施令。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只局限于口头,而在实际工作中则重使用轻培养,重指挥轻沟通,重家族成员轻外来人员的倾向还比较严重。他们经常忽视员工尤其是知识性员工的思想情感、社会交往、个人成就方面的需求,在一定情况下严重压抑了高素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给企业经营以重创。

(3)融资环境恶劣。目前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融资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大量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其一是中国现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国有银行长期形成的为国有经济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往往对小额、分散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金融需求不屑一顾;其二是民营企业自身融资特点决定了融资难。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地域分散,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融资需求总量庞大,但每笔金额却偏小,而且资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随机性大;民营企业普遍成立时间比较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和良好的公共形象,难以对其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其三是在产业进入方面设置的高门槛甚至行政性不允许进入的约束,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完全是典型的制度歧视。

(4)国家扶持制度的政策性缺失。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存在着许多制度性缺失的不确定因素,给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各种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一是信用制度缺失。信用中介市场供需严重不足,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意识;信用信息的采集有很多障碍,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信用信息的公开制度、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度,以及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采集制度;其二是产权保障制度的缺失。由于我省经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财产关系还未完全理顺,财产的保障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因而整个社会的财产意识和履约意识也没有随着市场的发育和市场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相反在经济生活中无信用规则约束、失信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惩治、信用链条不能连接整个经济运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三.是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对于外资,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而对于民营企业的种种政策限制,制约着进一步的壮大.最近的政策趋势表明,对于民营企业的长期非国民待遇会有一定的解决力度,但是长期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性支持,希望能有进一步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5)科学管理的缺失

管理体制落后。受传统体制的严重影响,现有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在管理战略上缺乏总体规划和长期安排。在管理目标上仍是较为单一的生产总值导向。只追求生产效率;在管理体制上仍局限于生产集中化管理体制。管理组织仍采取传统直线型管理组织。家族式管理模式。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而一些民营企业则采取了两权分理式的管理模式。事实证明,家族式管理不见得没有效率,两权分理式也不见得没有问题。问题是一些企业采取分离制衡的模式,而它却仍然是家族式的。在家族企业中,任人唯亲的问题相当严重。这种“近亲繁殖”的后果,就是使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的选择面越来越窄,可用的人越来越少,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人才的加盟。家族企业通过血缘关系建立起的信任,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其他员工产生不信任感。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缺少留住人才的环境。不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难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导致家族企业止步不前,甚至走向没落。管理水平低。在指导思想上以生产观为主,思想僵化,很难将市场经营意识纳入企业经营范畴之中,使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仍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缺乏长期发展计划和市场营销的战略,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仍停留在经验管理、机械管理阶段,面向市场的管理尚未形成,要么随时跟着市场变动,缺乏洞察力而草率决策。以致遭遇重挫;要么信息闭塞,缺乏先见性而痛失发展良机。(6)技术创新落后。技术含量比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小民营企业的初期成功往往是经营者依靠某一个好的项目,或者是利用好了一个机会,在没有或者很少竞争者的情况下一举获得初步的成功,比较快地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但极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推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筑现代化企业结构

几乎是一个惯例,每当一个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准备再度超越时,却往往遭到惨败,如巨人集团和沈阳飞龙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目前中小民营企业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在家族企业制度中,家族等级制度,家庭成员间的忠诚、凝聚力和相互信任关系等,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的制度成本和道德风险,适应了企业初创时期的需要。但是,家族企业制度注定是与小生产或小规模经营相伴而生的,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规模较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股权再改造被民营企业界共识为“第三次创业”的核心之一。

企业有三种基本形式:单个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企业形式无所谓高下,只要在当地管理交易成本最低就是好形式。适应新形势,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是大势所趋。根据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公司形式可分为两种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全世界的家族企业,都是通过上市、走股份制来改变自己,从而走上了现代公司制道路,中国也不会例外。按照现行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总股本应在1000万以上,同时有发起人数目等限制。因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改造成为股份公司。但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失为明智之举。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可行的举措。仅仅在摸索中培养的能力和素质已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民营企业家需要求助外来的人力资源来打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要加大职业经理人的作用。随着人才的流动性增大、经理人交易市场的完善、国有企业改造后许多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市场,职业经理人阶层在国内呼之欲出,寻找适合中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将不再是难题。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发展的方向,首先是向现代的家族制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逐步淡化家族制色彩,并最终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

(2)法律与政策调整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新机遇

中共十六大报告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一方面,公有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六大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将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将形成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政策,从而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更加明确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对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其它社会阶层给予了新的社会定位。三是确定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四是明确提出了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国家法制环境的改善,是私有财产和民营企业法律保护的根本保障。一个国家对于私有财产和民营企业的利益保障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法制环境。我国的法制发展,既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又有自下而上的推动。在目前的情况下,自下而上的推动更为重要。法制建设大环境的改善对于私有财产、民营企业的保护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现有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中小民营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因此,可以参照民生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以及主办银行制等的思路考虑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从而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可以预见,在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地方性中小企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那么,现有专为大型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结构就必须改造。只有积极发展和完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服务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才能建立资金有效配置和流动的机制,才能避免交易所成为高度投机的场所。客观地说,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惜贷”行为确实有其合理的成分。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完善企业信誉体系,强化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才能让金融机构有信心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同时,在今后的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应当注意避免过去动辄对某一领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内资外资、国企私营一律作为企业平等对待,尽可能减少超国民待遇,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此外,风险投资制度、担保制度、市场中介人制度等和有关政策也有待于完善.同时为使民营企业获得广泛、持续的金融支持,除进行金融制度创新,改善与强化其融资的外部环境外,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很重要。一些已经较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应努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逐步提高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以增强筹集资金的能力。

(4)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源价值观和科学的选人用人观

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激励机制由“激励”与“机制”两个词组成。“激励”一词既包括激发、鼓励,以利益来诱导之意,也包括约束和归化之意。也就是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企业员工的行为。“机制”一词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和运动原理,以及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人才、技术、分配等各种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人才管理激励机制。要按照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通过政策、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是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外部环境,增强企业人才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改革单一的委任制,更多地采用招标聘任、推选聘任等方式,选拔和使用优秀人才。二是创新人才效益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人才创造的价值和效益,让专利、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的效益分配,把技术、责任、贡献与报酬紧密挂钩;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获取成功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企业人才的成功欲望,使企业实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业绩和一流的报酬。三是创新人才晋升机制。建立有效的个人晋升机制。

2.2参考文献

王春和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出版日期: 2010-04-11 汤治平.民营企业超越治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00-08-31。王天雨.私营企业在入世后过渡期的经营风险控制【J】.科学与科学技术治理,2002 王宗民,女,《我国民营企业现状与发展思考 》吉林 延边大兴沟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张瑞红,李浩.河南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7).

邢莹.河南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决策探索,2006,(11)陈维日 《中小民营企业战略管理探析 》 现代管理科学 2007-12-1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OL].金融与发展。《市场报》 2001年07月30日第九版

郊鹏浩。民营企业管理难点[J].企业活力,2002,(7)。张锐。破解民企融资僵局[J].企业家大地,2002,(1)。

张永贵。民营企业投融资问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12-04.

第二篇: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王晓梅

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因此,民营企业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民营经济也因此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我国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模式越来越被创新思维取代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刚刚在这个市场体制下立足的民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下去,并为国家的伟大繁荣复兴做出贡献,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一、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

随着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它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实现了国民经济以一种健康快速的状态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结果。截止到2006年,我国民营企业已经由1979年占全国GDP比重不到1‰跃然增加到40%左右,外资经济、集体经济、其他国有的股份制经济分别占15%、10%、10%左右。民营企业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

(二)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主渠道

90年代以来,民营企业平均每年净增500万~600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三以上。在国有企业的下岗率不断攀升的时期,民营企业为社会上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做了很好的安排,也为社会减轻了巨大的压力。

(三)民营企业总量和规模不断增长

2007年全国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10.12万亿元,全国民营企业实有经济主体户数3292.84万户。民营企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四)民营企业逐渐向文化产业进军

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把文化的发展纳入到议程上来,我国开始重视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相比于一些重工业产业的投资规模相对小一些,而且文化产业的投资不大,因此进入的门槛不高,非常适合民营企业来推动其发展。而且也有证据表明,进入文化产业的大部分产业目前都经营的非常好,此外当前国家也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企业,势必会给从事这一产业的企业带来很多的发展机会。

(五)民营企业行业分布不断拓宽和升级

2007年,批发和零售业是民营企业最集中的行业;其次为制造业;然后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这三个行业集中了民营企业总量的76.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5%左右。在第二、第三产业中也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调控

目前,政府并没有出台很好的政策管理这些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也不愿意受掌控于政府的管理之中,这是两方存在的一个很棘手的矛盾,双方都对彼此不了解,以至于无法形成良性的引导方法,阻碍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很有前景的产业。

(二)企业整体人员素质

首先是决策人和领导人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企业的职工,从业人员的品德素质,责任感、创造价值的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因此不会产生高质量的作业行为。在一些民营企业的调查问卷中,很多企业不但在上中层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而且在企业的下层中也缺乏一些高能力,高技术的员工,从上到下以至于企业的整体素质偏低,因此制约了大部分民营企业生产效率降低,制约了它们的长远发展,这个问题很严峻,一定要引进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才,这样企业才会有一个欣欣向荣的面貌。

(三)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银行取得贷款资金。它们本身的知名度,信誉度就十分低下,因此能申请到的贷款数额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企业只能通过拆借或付高额利息取得企业流动资金。可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取得流动资金肯定会增加这些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旦经营不善,势必会造成巨额债务而难以翻身再起。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政府应首先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让民营企业在一个公平,轻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资金是企业的生命力的来源,因此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是必要的,各级银行不得向企业收取巨额的利息,而应该向这类企业放宽政策,同国有企业同等对待,民营企业贷款将会享有非常优惠的政策。

2.为民营企业家也应该提供一些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同很多企业一样,民营企业同样会在各个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例如资金,销售渠道,进货来源,人员配置等等。如果有这样的活动,政府就会知道他们遇到的困难,从而想出有效地解决办法。这样让民营企业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提高,会有效地接受并采纳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他们长期有效的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现代社会最缺的是人才,企业的竞争在本质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该吸收国外经验,引进大量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生力量。硬件有了,还要兼顾到员工的管理制度。不但要坚持员工的培训,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福利政策,每位员工都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带来的温暖,才能稳住员工的心,踏踏实实为企业卖力。

2.民营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让社会大众认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很多民营企业片面模仿其他企业的生产模式,只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殊不知每一位消费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们能分辨出产品的好坏,久而久之,懒惰的企业就会成为过眼云烟了。因此重视产品的质量,把重点放到品牌和科技的竞争上,这才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良策。

3.企业不仅要产品过关,还要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广泛的知名度。因此电视,报纸,杂志成了很好的宣传媒介。众所周知,做广告是需要大笔费用的,尤其是在黄金时间,头版头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办法。例如做公益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既帮助了别人,又无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而且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例如:河南飘安集团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大型公益基金,以河南省各大中城市为基地,帮扶“4050”女工再就业。这种方式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英国国际调查公司有一项社会调查显示,86%的消费者对那些为改变社会作出贡献的企业产生好感,并以此来决定是否购买产品和服务;73%的消费者在更换产品时,愿意转向参与公益活动企业的产品。所以,参与公益事业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论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落后,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摆脱那些阻碍我们成长的障碍,认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明白当前的世界经济局势的发展,对落后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彻底变革,更新观念,勇于创新。那么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就一定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自身实力不断壮大,并成为国家经济实现繁荣和强盛的中坚力量。

第三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改造建水古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前言:(国际旅游大背景描述)略

出国游的大幅增加表面上缓解国内中高端目的地市场的拥堵尤其是在黄金高峰期游客量远远超过容量的景区,这实际只是假象。如: 禾木村,喀那斯湖国家公园

安徽黄山

江苏周庄水乡

云南丽江古城

四川九寨沟及周边年均400万

1.0 建水古城建议:

建水古城现有游客量及其游客容量等情况与上述五个重要景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目前古城年平均150万游客量远远小于其游客容量。

另外,带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村落和空旷的乡村平地,是非常适合做旅游开发,但需要有近郊的交通可达性。

因此需要根据县城周边自然和人工的资源现状及县城环境发展来确定新的旅游产品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事实上,很多村落只是单纯的发展了观光旅游。

另一方面,这对中国的旅游规划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重新思考现在的旅游目的地和产品及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考虑如何提升现有目的地和创造新产品和目的地来满足新的需求。

目前建水旅游的重要目标是如何提升其国际旅游市场。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是要创造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及活动以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小规模游客群体而不是关注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

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将建水作为云南旅游业的重要部分来重新审视及规划建水未来旅游。

通过笔者以前对云南省的深度调研,笔者坚信建水县有很大的优势发展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来吸引国内外游客。因此作为对国际游客的重要旅游产品,建水县除了发展县城外,还应该包括:

1)一个核心区域:此区域定义为古城内区域,及城门和城墙内

2)第二区域:包括古城至河边的未开发的区域,以及部分新城

3)第三区域:包括周边的古村落和适宜的风景绿化区域,远离建水县城和古城河外围。

1.1 融合古城和新城

通过古城的商业主街和古城西大门连接古城和新城是有着特别的意义。一个提供购物,其他城市休闲活动,餐饮及文化设施的主要街道必然是连接建水新城和古城的重要通道,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娱乐融合在一起。

这将增加古城和新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和桂湖的打造一起结合,使建水古城成为国际上一个高质量的 “活态文化遗产小镇” 也就是说,建水古城和新城周边将成为一个“适宜人居”和“适宜有敏锐体验力的国内外游客旅游”的融合的都市空间

1.2 桂湖的发展计划:

桂湖位于古城东大门已经规划了高品质的旅游住宿和休闲娱乐区域(一个5星级酒店在建)

桂湖的打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开启一个新的起点。古城的旧火车站及现存的铁轨来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火车环线是非常独特的(可能是中国第一)。小火车在规划环线中的几个“站台”走在停停,游客能享用按五星级标准配置的餐饮,欣赏城市和乡村的风格,享受悠闲的旅途。

1.3 老河及湖

古城外面的河流及湖泊以及上面不同风格的桥也能给旅游提供新的机遇。

前提是河面需要清理各种水生物及沉淀,储水量充足,避免蚊虫等带来的瘟疫。

从现存的古桥的高度和级别可以看出在历史时期河边曾有3-4米的土墙。这样的墙(如果笔者的预言正确)是抵御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如有可能可重新恢复这样一部分。最好是能足够长,至少连接两座古桥。

这样也能增加古城的娱乐性,最理想的是能直接连接古城的东门和南门。

1.4古城的其他机遇

也存在一些其他机遇来增加古城内的旅游吸引力。许多景点串联成一个可供选择的“古迹小径”。这其中一些是笔者所喜欢的,如小广场和小的空地。这些地方适宜打造休闲和与旅游相关的活动场所,可为游

客和居民共同享用。笔者认为最适宜打造的区域是古城内一条窄的没有出口的巷子,进去有一大一小的2个直角广场,中间有个漂亮的古塔。大广场周围的一些建筑很古朴,也有一些比较现代。这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打造一个有都市旅游情调的餐饮娱乐项目。

其他的一些地方也有潜力,重新规划古镇的内部区域和利用古街巷等规划古迹小径的网络图。

没有历史价值且条件很差,不符合风格的建筑可考虑拆除或者重新改造。古城的旅游规划需要在仔细研究如何正确配置旅游设施,商业和居住等比例后再开始进行。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古城的发展永远是对游客和居民提供一个24小时生机勃勃的场景。其他的发展都会影响其作为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中国有太多“博物馆类型的古城和古村落”,原住民的生活被替换,只有旅游活动和设施。这些地方只适合一次性旅游。一个真正有吸引力的古城是人们享受其中的居住,并希望再次旅游并长住。

因此建水古城暨古城墙内区域的旅游吸引力重新发展的原则是任何时候“居民是旅游者,旅游者是居民”

1.5 乡村地区的古村落

建水古城周边有很多古村落,其中一些也打造为观光旅游目的地。主要的吸引物为一些当地名人的院落。有个阻碍是传统乡村体验活动过少,尤其是针对游客的活动。另外遗憾之处在于,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更好的利用老建筑来做餐饮和小客栈,同时保持建筑原有风格和特色。

大部分国际游客很喜欢住在这些有吸引力的地方,而不是去市中心住。很多人爱好骑自行车,将这些村落作为基地,来体验文化和健康性质的活动。

1.6 增加特色性的现代化的旅游节点

建水古城及周边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历史文化景点及乡村环境。这为旅游发展提升了价值。具有文化历史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需要仔细选择,更好的定位。应该在远离城区,规划适当的节点,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运动,探险,等多样化旅游设施。这是整个县城的规划部分。

1.7 结论:

云南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是会成功的,实际是建水古城已经是一个最后的最优目的地

目前所需要的是在长远的战略上规划,在15年内主要打造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设施,而减少传统观光旅游的建设。

在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下,建水古城会冲破国际游客不愿来中国的制约,在国外游客数量上增加,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停留时间和旅游收入及游客量。

2.0 为谁写报告且如何做:

3.0国际旅游趋势:

3.1 新国际化和新中国游客(详见2个表)

“新兴旅游”及新产品

4.0 为什么规划重在“质量”而非“数量”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过程

1.传统发展观、零增长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区别?

答: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它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也未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往往会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零增长观是罗马俱乐部发展观的核心,它虽然意识到环境的资源和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环境需要保护,但其粗浅地认为只有限制经济增长或经济增长停滞才能避免环境破环,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显然,可持续发展观更科学,既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又能保护好环境生态。2.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和内涵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危急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所基础,必须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4)人类与其它生物物种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群之间占有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分配上要“时空公平”。(5)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1.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两者密不可分,可辨正看待。(1)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工业革命以前就出现了轻微的环境污染;至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开始恶化,如伦敦烟雾事件(1892);50年代至80年代,环境问题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如伦敦烟雾事件(1592)、日本的水俣病事件;8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出现第二次高潮,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环和酸雨,大面积生态破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又一里程碑。

(2)搞好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保护好环境,环境才能持续提供人类活动所需的自然资源,并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同时还可提供舒适的精神享受。保护环境为的是保证发展,投资环保为的是长期效益。如果任由环境破坏,其造成的损失非常可观,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就非常严重,这又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要求改变传统的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采取保护环境的一些列措施。保护环境必须通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倒解决。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答: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几类?

答:主要有三类,一是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环和酸雨,二是大面积生态破环,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如莱因河污染事故。

4.为什么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环境污染的根源?

答: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型经济模式,即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该模式不仅一味地向环境索取的资源,而且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严重破坏了环境生态的平衡,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

5.我国环保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4)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5)公众参与的原则(6)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原则。6.我国环保法的八项基本制度是什么? 答:(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凡是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3)排污申报及排污许可证制度(4)征收排污费制度(5)限期治理制度(6)集中控制制度(7)环境目标责任制(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7.环境标准如何分类?了解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答:按适用地区和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8.废水处理按原理分为哪几类处理方法? 答: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9.化工废水的一般处理流程?

答:化工废水处理通常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深度)处理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

1.何谓清洁生产,包含哪些内容? 答: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性的环境策略,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籍由生命周期分析,使得从原材料取得至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皆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为实现清洁生产则必须籍由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或改变企业文化(管理)。

包含: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2.环境标志有何作用? 答:(1)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取得环境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产品使用后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2)推行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可提高企业的环保声誉,引导消费,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竞争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

(3)申请环境标志需经过严格的程序,并经国家认可批准后方可使用。环境标志受法律保护,在对产品的环境行为的认定方面具有权威性。

(4)环境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手段,它将公众的购买力作为一种保护环境的工具,公众可通过标志识别哪些产品的环境行为更好,而对企业来说应对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

(5)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产品的“环境性能”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竞争的贸易市场上,环境标志扮演着“绿色通行证”的角色。

3.清洁生产审核的对象和目的,如何进行清洁生产? 答:清洁生产审核的对象是企业。

目的(1)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产品、用水、能源和废物的资料;

(2)确认废弃物的来源、数量及类型,确定废弃物削减目标,制定经济有效的废物控制对策;

(3)提高企业对削减废物获得效益的认识和知识;

(4)判定企业效率低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

(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清洁生产审核可分七个阶段进行: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4.何谓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指产品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包括了产品的原料开采、一系列加工过程至产品最终形成,再经过产品贮存、销售、使用等过程,直至产品报废或处置,构成了产品这一物质转化的生命周期。作用:(1)改变企业行为(2)引导消费(3)转变政府决策 5.何谓绿色化学,何谓原子经济?

答:绿色化学就是用化学的方法减少化学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应用和产生,使化学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更加有利。原子经济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1.我国资源开发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供求矛盾突出

(2)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忽视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影响。

解决方法:

(1)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宏观调控(2)开源与节流并举

(3)实现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

(4)保护资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增加自然资源的供给,抑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机理是什么?

答:酸雨是PH值低于5.6的降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矿物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显著增加。当这些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就会形成高腐蚀性的硫酸和硝酸。这些酸又以雨、雪、雾的形式返回地面是,就形成了酸雨。

全球变暖的机理是: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又对来自地球辐射的长波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由此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我国的能源结构有何特点?

答:(1)人均能源占有量低,缺能问题突出(2)分布不均: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送(3)能源结构不合理,与先进国家差距明显(4)绿色能源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5)技术装备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6)规划、管理比较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7)农村能源体系薄弱,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1.何谓外部性和制度失灵?

答:外部性是指行为者不必完全承担自己行为的成本或不能获得行为的全部收益的情况。前者为负外部性,即个人只承担的其行为成本的一部分,有相当部分成本由非行为者承担,由此导致生产和消费中的(过度)污染和资源利用过度;后者为正外部性,即个人只获得了其行为所产生的部分收益,相当部分收益被他人无偿占有,由此导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激励不足。因此,消费和生产中的外部性是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2.采用经济手段有哪些优越性?

答:●经济手段可以通过允许污染者自己决定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规定的标准,或使其保护环境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污收费水平,从而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 ●经济手段可以为有关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刺激作用,使污染减少到所规定的标准之下。同时,通过资助研究与开发活动,经济手段还可以促进新的污染控制技术、低污染的生产工艺以及新的低污染和无污染产品的开发等;

●经济手段可以为政府和污染者提供政策执行上和管理上的灵活性。对政府机构来说,修改和调整一种收费总是比调整一项法律或规章制度更加容易和快捷;对污染者来说,可以根据有关的收费情况来进行相应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

●经济手段可以起到为后代人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作用;

●经济手段可以为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收入,这些收入既可以直接用于有关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项目,也可以纳入到政府的一般财政预算中。3.何谓PPP原则,何谓P(U)PP原则?

答:污染者支付原则;将资源利用也纳入到PPP原则中,则称为“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4.常用的经济手段有哪些?

答:①明晰产权;②建立市场;③税收手段;④收费制度;⑤财政和金融手段;⑥责任制度;⑦债券与押金—退款制度。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制建设

1.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障?

答:(1)可持续发展是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稳定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稳定,而法律的稳定恰恰能够满足政策稳定地执行。

(2)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间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必须运用法律加以具体规范。

(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竞争中的发展,而要建立起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只有通过立法才能实现。

(4)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范围内是一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才能实现调控的目标。

(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变革现行的一些政策和做法,有可能触动一些 人的既得利益,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性。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

1.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如何?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统计规则是三类零增长的实现和保持(1)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2)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的“零增长”,(3)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设计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中国体系在系统变量数目及选取、模型数量及构成、指标数量及关系、体系有效性及内部逻辑自治等四个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在比较中居于前列。

第八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

1.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诸多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提高质量的挑战。持续、快速、健康的推进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发展方面,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的国家,现代化一直面临着非常紧迫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要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尖锐矛盾,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方面的问题既有中国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足的原因,又有后天方面发展方式不当导致的原因。自然条件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有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完成各项历史任务。

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突破的五项瓶颈是什么? 瓶颈之一: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自由分离。瓶颈之二:自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急剧背离。

瓶颈之三:对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与对环境质量的自觉养护之间的严重失衡。瓶颈之四: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保障社会发展公平之间的协调。瓶颈之五:成本外部化所导致的制度失灵及绿色GDP的引入。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是什么? 战略台阶1: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的零增长

战略台阶2: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战略台阶3: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题目: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设生态型城市,主要是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保证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做到,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坚持公交优先方针,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设立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关键词:低碳生态型城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生态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就目前而言,建设生态型城市,主要是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探其实质,仍感缺乏一条主轴。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信息家电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集聚园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动漫创意产业集聚区。

二、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发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制乙醇、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燃料气合成二甲醚、生物质燃料气

合成汽油、甲醇以及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业。加快推进风能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化。支持发展光——热转换材料、集热器结构材料和部件,研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及组件技术,积极推进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及其它电池等先进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太阳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推进新一代的地下温泉热水利用技术、小城镇区域性集中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发展小型高效天然气制氢,大规模煤气化制氢技术。支持开发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的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工业高耗能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实验室,引导其面向应用、面向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围绕沼气、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二甲醚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节能、照明节能、建筑节能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污染行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技术研发,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的人员培训工作。

三、坚持公交优先方针

在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从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环境污染、公众身体健康影响、交通拥堵和石油消费来讲,小汽车出行方式太昂贵,又是问题丛生之源。小汽车出行的优点是便利和舒适,如果其他出行方式在这方面缺少竞争力的话,就很难改变人们既定的行为,放弃小汽车出行。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应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应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城市曾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曾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蔚为壮观。保护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的发展,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赋予人性化设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无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也能锻炼身体。在主要公交站点都应有自行车免费停放站点,其站点设计和功能应该比汽车停放站点更适宜人们的寄存。应在公交大的站点提供价廉或免费的自行车租借服务。

四、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城市发展低碳建筑应着力加强政府规划和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严格实施低碳建筑标准,新建筑的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都必须遵照相关标准。要扩大低碳建筑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鼓励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现有商业建筑开展节能改造,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营机构要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节能措施。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建筑节能减排等。推进低碳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遍采用外遮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建筑绿化等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改进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低碳建筑的生产能力。近年来,“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渐渐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应用方式也得到极大地推动。在我国,光伏产业正在迅猛发展,而且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这些利好政策将加快太阳能电源建筑一体化成为建筑节能热点的步伐。

五、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城市必须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径流,增加入渗,通过作物残茬及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可防止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生产力。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引入蚯蚓、微生物共同熟化深层土壤,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得不到利用,而且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亟须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如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也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料。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以畜禽养殖畜业粪污为主要原料,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改变农村畜禽养殖业粪污随意排放现象,提升农村生态水平。同时,开发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沼气技术,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

六、设立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公众真正参与进来。人类活动足迹加剧气候变化的趋势如不扭转,则生态系统崩溃、水资源缺乏、疾病肆虐、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从而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七、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

要致力于制度创新,从政策引导层面建立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低碳化调整。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考虑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对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态基础设施等低碳经济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清洁发展、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设。

八、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

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目前在中欧战略合作框架下,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是合作重点,欧盟成员国和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积极行动,承诺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低碳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这

一机会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的投资和技术。

总之,建设生态型城市,一定要统筹兼备,将建设低碳型城市作为起点,才能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把城市的生态型建设搞好,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民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Word 文档(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营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Word 文档(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人才培养方案必将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是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许多传统的职业在社会......

    可持续发展

    资源耗竭或面临耗竭的危险和环境质量下降,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发达国家对此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填空: 1、自然资源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物质要素;对可持续发展影响大的资源主要有:土地、水、矿产特别是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 2......

    可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它包含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浅谈可持续发展

    浅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

    可持续发展

    安徽造纸厂问题和其可持续发展 案例:安徽萧县境内的岱河和新岱河,由于两岸造纸厂向岱河和新岱河排放生产废水,造纸厂排出的生产“黑浆”是其主要污染源之一。淮河流域的安徽宿......

    可持续发展.doc

    泰安第十九中学导学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导学案 编:周生厚审:高三地理组2010、12、3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 走可持......

    长期合同模板(精选合集)

    长期合同模板汇编九篇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合同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那么大家知道合同的格式吗?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