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l

时间:2019-05-14 20: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l》,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l》。

第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l

国家公务员考试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俗话说“龙头虎尾”!而能让阅卷者眼睛为之一亮的一条重要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中鲜明的地方写入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更关键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阅卷者分外愉悦之感。

这里我们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筛选出部分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相信一定会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国家公务员考试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俗话说“龙头虎尾”!而能让阅卷者眼睛为之一亮的一条重要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中鲜明的地方写入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更关键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阅卷者分外愉悦之感。

这里我们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筛选出部分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相信一定会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

[打印本页]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第三篇:2011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2011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俗话说“龙头虎尾”!而能让阅卷者眼睛为之一亮的一条重要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文章中鲜明的地方写入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更关键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带给阅卷者分外愉悦之感。

这里我们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筛选出部分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相信一定会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申论添分法宝————名言警句总结中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素心清颜 执行加亮操作(2008-11-05)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名言警句的点润可以使枯燥的文章有鲜活之色,应时应景的佳句更是可以加分不少!而作为公理性、实时性都兼得的申论更是离不开名言的润色!所以我将自己搜集到的名言加以整理,希望对于大家可以有所帮助!农业

1.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色诺芬(古希腊)

2.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管子(战国)

3.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色诺芬(古希腊)4.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唐)

5.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中)

6.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张履祥(清)经济发展

1.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离的————张岱年(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

2.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邓小平民生民心

1.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2.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从政的道理、规律,在于以顺民心顺民意为根本。)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徽 6.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科技创新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2.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中国、郭光华

3.不创新,就死亡。————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4.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5.智者不袭常。——顾炎武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 7.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徐特立(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环境节能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1979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廉政勤政

1.“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毛泽东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乾》(身居高位、担负要职而不骄矜自傲,未被重用而地位低下也不悲观失望。)

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话语屡次变化,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频繁改动,人民就难以适从。)

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

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 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总理

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宋•苏轼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 教育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骨曰切,象曰磋,玉曰啄,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文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象加工骨、象牙、玉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一样,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荀子(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劝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人才

1.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後其智能可尽。————(《吕氏春秋•谨听》)(对於有才能的人,一定要以礼相待,一定要了解他们,然後他们的智慧纔能纔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2.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谘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蒋苑•知人性》(考察和使用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七种:一是暗中用是非来考验他,观察他的志向;二是同他深入辩论一个问题,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让他出谋划策,看他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面临的危险和困难告诉他,考察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五是安排酒宴,看他醉酒後所表现的性情;六是给他有利可图的条件,看他是否廉洁;七是和他约定好具体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3.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六十八章》)(善於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在人才之下。意谓要用好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

4.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资治通鉴》(求治得根本在于取得贤才,取得贤才得途径在于慎重举贤,慎重举贤得办法在于考核人才得真实情况。)

5.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金台吟》诗(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清楚这一点。)

6.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礼记•大学》(发现了人才却不举荐,即使举荐了又不先任用,这是在轻慢人才;遇上不好的人却不罢黜,即使罢黜又不把他驱逐到远地去,这也是过错。)

7.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物理论》

申论写作万能用语与名言警句:科学发展观

●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万能用语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6、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7、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8、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9、民心民意不可违。

10、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11、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12、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13、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14、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2、《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匀,无人不饱暖”。

5、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6、孔子:“和为贵”。

7、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

8、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1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2、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13、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1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1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名言警句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在历年真题作答与专家点评中已得到充分认证。继“居官为政之要”专题后,专家又推出了“用人察人育人专题”,该专题主要也是针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提高公务员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内容的。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 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1、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5、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27、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8、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30、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三国?曹植)释:慈祥的父亲也不能爱护没有好处的儿子,仁义的国君也不能白养着没有用处的大臣

第五篇: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H8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注——夫:一般人。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谔è谔:直言争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注——宇:屋檐。失:失误。草野:指民间。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注——苟:如果。法:取法。周:合。循:遵循。)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注——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时:时机,时势。)

申论经典名句——居官为政篇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

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唐.陆龟蒙)

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

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明.张君正)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

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下载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l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l.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2009-02-20 16211. 治国大全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2009-02-20 16:21 1. 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爱国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常用名言警句集锦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常用名言警句集锦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对于申论的备考要提前入手、早做准备,尤其是申论作文历来都是多数考生头疼的问题,其实对于申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名言警句积累

    在申论作文写作过程中,各位同学难免会遇到一时想不起名言警句的情况,从而无法增添文章亮点。一些最常见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社会公平篇: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

    申论考试名言警句

    申论文章写作中画龙点睛之语集锦 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储备:道德修养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储备:道德修养篇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可见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范文 国的经济综合实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成为技术革新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国民的科学素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