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D)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 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 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B)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C)
A、发展变化的 B、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 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5、“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B)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6、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A)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
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7、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引起了海啸、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表明(D)
A、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完全是被动的 B、人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9、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C)A、能够改变环境 B、有心理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 D、能反映外部事物
10、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C)A、能动地改造规律 B、能动地创造规律 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D、能动地消灭规律
11、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B)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
12、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A)
A、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B、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C、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 D、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2~4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蕴含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AC)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C、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
2、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精神的有(AB)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CD)A、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D、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BCD)
A、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是事物或现象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5、“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那个楚国人的做法错在(BC)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是运动的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承认了船、水、剑是客观存在的
6、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BD)A、自己想怎样选就怎样选
B、客观地认识自己,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 C、由父母或家中亲人决定
D、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主观愿望适应时代需要
三、问答题(23分)
1、哲学有哪两大基本派别?它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6分)3 参考答案:课本P3
2、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怎样才能做到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9分)
参考答案:课本P21-22
3、对“心想事成”这一成语的含义,甲乙二人从哲学上进行了分析。甲认为“心想”是“事成”的前提,因此,心想一定可能事成。乙认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因此,心想不一定能事成。
你认为甲乙二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8分)参考答案:乙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心想”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心想才能事成。
四、论述题(11分)
结合有关事例论述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什么是实际(客观实际)?
客观、实际或者客观实际都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即我们意识之外的实际情况。
2,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
比如“量体裁衣”,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例子。有些衣服别人穿起来非常漂亮,比较得体,看起来很美。但这件衣服不一定合适你,因为的身体的实际情况与她的身体情况可能不一样:身高、腰围、腿脚的长短、甚至屁股的大小都各不一样,如果把那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可能让自己变得反而更丑更难堪。所以,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有的同学听说机电专业好就业,于是就选择机电专业来读,结果由于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太差,学不懂,听不懂,反而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选择相对简单的营销专业、微机专业来学,可能收获会更大,自己学得更好一些。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需要过去在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铺垫,它与过去的知识联系不强,所以选择营销专业、微机专业相对而言学起来不难。而机电专业,如果你没有在初中学好数理化,那么这三年你无法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基本上只能坐飞机。这说明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的情况摸深摸透,然后作出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我们学院旅游班的女生有的读了一学期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决定改读护理专业。我觉得这也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我比较支持。因为旅游专业基本上是说起好听,真正你要在旅游行业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很难很难,当导游很难,当宾馆总经理很难,而在宾馆酒店端盘子、打扫床铺根本不需要在学校学几年,浪费时间。你看宾馆酒店的服务员工有几个是旅游专业、饭店专业毕业的?所以重新作出符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选择,是明智的。古人说过,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郎,说明选择很重要。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我们举例来说: [1]姚明如果身高只有一米六、七,甚至没有达到一米六、七,即使身高有二米几,但身体不匀称,运动动作不协调,呆头呆脑,像我们这种身体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身高二米二六,身体比较匀称,动作比较协调,这就是他选择成为篮球运动员的客观实际,或者说前提和基础。[2]教材上有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年轻人一心想当作家。为此,每天坚持写作,然后向出版社、杂志社投稿,但没有一篇文章发表,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结果到了29岁还是没有实现理想,后来别人看到他的字写的好,建议他向书法家方向努力,改练书法,果然进步很快,结果成为一名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他就是庞中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生选择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容易遭受挫折。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一)人生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特点
同学进入中职学校,面临选择就读的专业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具有多种选择:读中专有旅游、机电、数控、电子、汽修、牧医、微机、营销、食品等专业,就究竟选择哪种专业才适合你呢?这就需要好好思考,否则就会像不少同学一样,读了一段时间后申请换专业,这种情况很多。如果你在报名的时候就选择好,就不会有这种麻烦。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业呢?首先要考虑你的兴趣爱好,然后要考虑你的知识基础,以及就业前景等等,缺一不可。而同学们到了毕业时候,面临多种选择:
1,在职业上的多样选择有:[1]自主创业;[2]可以选择到公司、企业上班;[3]可以选择当兵,成为一名军人;[4]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干,成天玩耍,只要你父母能够供得起你耍,没有人会反对。
2,如果你选择就业,你在就业的地域上有多种选择:[1]在家乡就业;[2]在成都、重庆就业;[3]在沿海一带就业;[4]直接回家在家里从事种植业。3,如果选择当兵,也有多种选择:[1]当武警;[2]当野战兵;[3]海军;[4]空军。当然我们这些地方少有招海军,空军至少也要在重点高中学校招收,甚至直接招重点大学的本科生。
不过,在理论上,当兵确实面临多种选择。
另外,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与其他同学或者社会上的人发生了矛盾纠纷,在解决这些矛盾纠纷的时候就面临多种选择: [1]打架,通过打伤对方来化解自己心中的仇恨。这种方法不妥,代价太大。打架的成本实在是高,同学们应该算一算打架的成本。我们学校汽车3111班2011年11月份,他的同学给他借钱,由于他身上没有现金,于是把自己身上的银行卡拿给需要借钱的那个同学去取钱,并告诉了那个同学的密码,同学取了钱以后,把银行卡还了。过了几天,那个被借钱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上少了三十元钱,于是找借钱的同学要求说清楚是不是多取了三十元钱,那个借钱的同学始终说一分钱也没有多取,于是两人发生矛盾纠纷,被借钱的同学找来社会上的朋友,用刀子捅了借钱的同学的屁股,结果闹出大事来了,医了近一万元,这个解决矛盾的成本太大。其实这个矛盾的解决有多种选择: [1]告诉老师或者学校领导,以及保卫科干部,请帮忙解决,相信一定会轻易解决;
[2]大度一点,这三十元就算了,然后修改一下自己的银行卡的密码; [3]问问自己的家长,看该怎么办,相信家长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找人杀屁股。然而这个学生没有选择一种最好的方法去解决矛盾纠纷,结果酿成大祸,为了三十元赔了几千元(两人分担,和杀人那个分担医药费)。
人生选择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时候选择余地很小。比如,在马克思的时代,一个国家叫爱尔兰,这个国家的很多农民由于国家遭受经济危机,他只能选择:或者吃马铃薯,或者被饿死,在这种选择中,他并不自由,可以说被客观条件逼到绝境了,没有什么可自由选择的。这与我们国家在大跃进进一样,很多人因为没有吃的,要么饿死,要么当窃贼:饥寒起盗心嘛,为了活命,只有当做强盗,否则只有活活饿死。
(二)选择的可能性
人的命运不是注定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是听天由命,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是十分有害的。人不应该相信命中注定的说法,要敢于破除迷信,敢于挑战,因为人生的选择具有可能性:在现实面前,如果选择奋进,你的未来可能会一片光明;如果选择投降,听命于,一切都听天由命,当一个懒人,毫不进取,那这辈子就完全了。所以根据人生的不确定性,人生的可能性原理,选择奋斗,选择搪抗争,才有美好的明天。
教材上9页跳高冠军侯斌,就是在关键时候不向困难和挫折妥协的榜样,否则只有一辈子哀声叹气,抱怨命运的不公,然而他在失去了左腿的后,选择当一名残疾运动员的人生路,于是坚持每天练习,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终于功成名就,囊括了所有国际残疾人体育大赛的冠军。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鲁迅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文学更感兴趣,而且更有热情,文学基础又不错,考虑到医生只能医为数不多的人,而从事文学可以唤醒国人革命。
我们有的同学本来学的是机电专业,后来到商场从事商品营销去了,因为他家里是开商场的,毕业了正好需要人手。这种选择也是符合本人实际的,是比较好的选择。
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除了要了解自己的各方面情况如:知识、技能、身高、相貌、性格、兴趣等等外,还需要除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最需要什么人才,最需要什么岗位,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毛泽东之所以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没有选择当老师,而是选择当职业革命家,选择革命为自己的终身追求的事业,也就是改造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这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他的人生选择是一种极其崇高的选择。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作业 附答案
一、填空
1,选择就是给自己(),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2,人生选择,必须坚持一切从()出发这一原则。3,()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4,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个人的()。
5,物质世界的()性和()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二,判断题
1,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重要
2,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人生处处有选择。3,人与人之间盲目的攀比就是不顾自身条件的表现。三,选择题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 四,材料分析题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试问:这个事例给我们哪些哲学道理? 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定位;2,客观实际;3,客观实际;4,主客观条件;5,统一、多样
二、判断
1.正确;2.正确;3.正确。
三、材料分析题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四,选择题:答案CBDA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教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因为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一秒钟前的河流与此时此刻的河流已经不一样了:流速、流量、浪花、状态都与一秒钟前不一样了,所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案例2:稳如泰山
提问:泰山是不是静止的? 请一位学生回答:
教师: 泰山虽然看起来不动,稳稳当当的,其实泰山一刻也没有停止运动。首先:地球是运动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又围绕银河系公转。所以,泰山不是静止不动的。
其次,泰山每时每刻都在被风吹雨打,岩石在不停地沙化,变成泥土。这也是一种运动。
第三,科学研究表明,泰山在100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可以说每时每刻,包括现在此时此刻,泰山都在升高的过程中,只是我们感觉不到,因为它升高的速度非常慢,很不明显。案例3: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船在运动,然而剑虽然也在运动,毕竟没有跟着船跑,他仍在原处向着,慢慢的生锈,变质,如果不打捞起来,最终会腐烂在那里。所以刻舟求剑是求不到剑的。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总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1]规律的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A]规律是客观的:所谓规律是客观的,是指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高兴不高兴,不管你喜不喜欢它,规律始终存在着,消灭不了的,没有人能够消灭规律。比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即勾股定理A平方加B平方等于C平方。欧姆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都是客观存在着的真理,是任何人都消灭不了的。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存在着无数的规律:刚才我们说的万有引力定律、欧姆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多的是,还生物方面、化学方面,其它自然科学方面的定律,多得数都数不完。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自身的固有规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人类社会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进程这样的一个规律。
[3]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规律虽然改变不了,但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里面包含着事物的运动中的一个规律: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连宇宙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可以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规律是可以利用的,我们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地球的质量,我们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我们可以利用价值规律来发展经济:如提高某些产品的价格,刺激商品的生产,就是利用价值规律的体现。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1] 什么是人生行动
老师解答:人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这种自学能动的生命运动,就是人生行动。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什么事都不干,成天耍,当懦夫懒汉,这就没有人生行动,这样的人生必将一事无成,毫无作为,而且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人生要有意义,必然要有自己的行动,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你的生命的价值。这就需要人不要当懒汉,要勤奋,要不断地奋斗。坐在家里,躺在床上,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所有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没有哪一个是懒人,他们都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为社会为他人为勤奋工作。[2]人生行动与动物行动的区别
人有行动,动物也有行动,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动物是靠无意识的本能进行活动,动物不会思考问题,没有主观能动性;而人的行动是一个自学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所以马克思说,即使是最笨拙的人类建筑师也要比高明的蜜蜂聪明一万倍:人类建筑师在修建房屋之前,就已经有图纸,按图施工,而蜜蜂筑巢是没有计划、没有图纸、对原材料消耗没有进行估算,无法与人的自觉性主动性相提并论。
[3]人生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没有理想,它的行动就没有目标,甚至就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动力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凡是有意义的人生都离不开有理想的追求。[4]人生行动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第一,受体力因素的制约。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一口气跑完马拉松比赛;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挑担子挑八百斤。你能挑得起二百斤就不错了。
第二,受智力因素的制约。人生行动要成功,需要发挥智力的作用,如果智商太低,就难以解决复杂问题:比如对敌作战,比如从事科研活动,往往受智力因素制约,要么失败,要么根本就不具备条件参与类似行动。
第三,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现在我们能不登上月球,我们现在还不能到月球上去旅行,只有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我们才能到月球旅行。现在我们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具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后到月球旅行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人生行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又比如,在古代没有人想过当电影演员,从事拍电影活动,因为当时没有电影这个行业。社会上没有“电影”这一新生事物。所以人生行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人生行动要用于正道 有的人非常聪明,但却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违法活动,用于犯罪活动。这种人生行动,只能对社会起破坏作用,阻碍社会的进步。
人生行动只有用于正道,人生才有意义。希特勒是一个活动能力巨大的领导人,但由于把自己的人生行动用于屠杀和侵略,违背社会正义,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已:给世界造成灾难,自己也没有得到好死,自杀后被汽油烧焦。案例【1】:“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熊猫烧香” 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计算机,到了痴迷的程度。”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师痛心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案例【2】
12月1日,武汉建行一网点门前发生爆炸,致2人死亡、15人受伤。16日上午,警方在医院将嫌犯王海剑抓获。王海剑是一个中职生,很聪明的一个人,能够制造爆炸装臵,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他没有那么聪明,说不定还没有犯那么大的罪,当然如果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有利。2.正确的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高尔基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16岁那年,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没有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高尔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他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提问: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精神财富。而且,积极的人生行动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使人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在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完善。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案例: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喜欢舞蹈“千手观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千手观音”舞蹈为什么这般美丽?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案例1: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然而他的人生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政治上的“三起三落”:三次被打倒,然而由于他的胆识和勇气、坚韧,又三次站起来。在被打倒以后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寻求复出的机会,积极争取恢复名誉,重新为国家工作,所以他说他创造了政治的奥林匹克冠军,他的“三起三落”是空前绝后的经历。案例2: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提问:这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若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提问: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我们在认识规律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坚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要注意做到以下方面:
[1]要有勇敢精神,不所失败。前怕龙,后怕虎就可能什么事都干不成,必要的冒险精神还是要的。摔倒了又爬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
[2]要有准备。行动是建立在准备之上的,没有准备,行动很难成功,只能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任何行动都要有充实的认真的准备。
[3]要有顺序。行动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实施。你要打官司,就要按照法律程序去行动,否则法庭不会受理。你要吃饭,就先要拿好筷子,然后才夹菜,否则只能用手抓,手抓当然不好。
[4]要有始有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走下去,才有好的结果,不要半途而废。
<课堂活动> 目的:认识人生行动的重要意义,培养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进行课堂表演,坚持用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人生行动,反对错误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思考题>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作业: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 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 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4.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 臵 1,什么是运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人生存在于行动中?4,如何理解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一说法?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7.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B 2.C 3.A 4.A 5.A 6.B 7.D 8.A 9.D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什么叫自觉能动性?
比较通俗的解释:是人通过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能力和特性。案例:嫦娥奔月
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一九六九年,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现实。
2,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动物只有本能,它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类可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动物没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动物能够发现事物的规律吗?动物能够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吗?不能,它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干旱的季节到了,牛群就开始从干旱地区向水草丰美的地区迁徙,而人类知道有干旱,就修水库,以抵御无水的天灾,没有必要迁来迁去。人可以应对自然的挑战,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3,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积累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并逐渐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不仅能认识世界的表象,也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在四百年前就认识了万有引力定律,动物则不能。现在人类的积累知识的能力,据说,十年就翻一番,比过去快多了,说明人的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2]人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修公路、修铁路、造飞机、修高楼大厦,这些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体现。而探索宇宙,对南极、北极、火星进行科学考察和探测,则是为了未来改造客观世界作准备。
[3]人改造客观世界是有目的的活动
人不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而改造,而是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等等。[4]具有主动进取、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
有的人在校期间积极争取入团、入党,毕业后到公司从员工干起,千方百计把工作干好,然后争取当一个小组长,然后又争取进入中层领导岗位,然后又争取进入最高决策层,管上千把几百号人,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体现。如果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从中下成绩,争取进步到中等成绩,或者前几名,这种打算,也是一种进取精神的体现。
人类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国红军长征,最危险的时候,天上有飞机轰炸,后有追兵,前面有敌人的阻击部队,而且每天还要行军上百公里,没有吃,饥寒交迫。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红军只有投降,长征就不会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就不能成功。
4,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注意尊重客观规律
违背客观规律去干事情,只能适得其反。比如,在冬天播种秧苗,谷种不会长芽,会烂掉;又如,拔苗助长:看见长得慢的庄稼,等不及,把禾苗往上提拔,禾苗不但不长,反而还会死亡,欲速则不达。这种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是有害的。
又如,在学习上,一天二十四小时用二十小时来学习要得不?要不得:不但难以进步,反而会把身体拖垮。所以做事情要尊重规律,学习上有学习的规律,搞农业要尊重气候变化和生物成长规律。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体现在: 1,人生不是被动的
比如,找工作的人,哪个公司工资高,人就往哪里跑,当然条件是只要能够符合其条件。这说明人生不是被动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更好的结果。当你看到有狗跑起来咬你的时候,你不会乖乖站在那里等着遭咬吧,至少你会捡一块石头吓一下。
毛主席说,穷则思变。一个人如果穷了,也会想改变一下贫困状态,人是不会甘愿一辈子受穷的。穷则思变就是一种主动改变人生的体现。如果你没有这种思想,幻想天下掉下来馅饼,或者幻想一锄挖个金娃娃,那就不现实了。2,人是自己的主人,人生的命运在自己手中。
一个人如果自觉的不抽烟,不饮酒,积极锻炼身体,生活有规律,那么你的身体至少要比抽烟、饮酒、不锻炼身体,生活无规律的人要好得多,寿命也可能会长得多。可见,人的命运的确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要尽快的毁掉自己,经常吸毒、大量饮酒,相信一定死得快。
同样,你如果不遵守法律,经常做违法乱纪的事,甚至杀人放火,那这辈子你的命就是一个罪人,不枪毙都要被判重刑犯。你的命运彻底被自己搞糟了。当然如果你遵纪守法,积极进取,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贡献的人,有作为的人。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自信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作用是巨大的。[1]关于自信的名言: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2、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徐特立
3、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劳士福古
4、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5、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6、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7、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自信自强的作用 第一,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如果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勇于实践,人的智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开发和提高。
华罗庚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和大学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并没有因为家庭贫穷和没有上过高中、大学而失去自信,失去进取精神,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第二,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遇到困难,只要有信心去克服,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请大家参考教材31页詹天佑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自强不息的。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士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另有同名土木工程大奖、小学课文、中国电影等。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关于这部分内容,谈以下几点: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意思是君子应该效法天道(大自然)运行的刚健,做到自立自强,奋斗不息。人要有自立自强精神,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有这种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实现美好的人生。
2,不要自卑: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没有信心。如果有自卑心理,很多工作,很多活动,就只有放弃,当旁观者,不利于人生的发展。所以,一定不能自卑。3,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作业
一、填空
1,尊重()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人生是发挥自觉()性的过程。
3,自觉能动性又称()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二、判断
1,人类之外的动物具有思维能力。
2,人类之外的高等动物具有意识,能正确认识事物规律。3,人类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4,揠苗助长是正确客观规律的体现。
5,规律既不能创生,亦不能消灭,所以人类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6,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三、思考题
有人做过实验,教猴子用水桶中的水来浇灭火,经过不断地反复训练,猴子学会了。一次实验人员把火点在了河边,而把水桶放在了距离火很远的地方,当让猴子用水灭火时,猴子并不用距离很近的河水,而仍然跑到很远的水桶里取水,再浇到火上。
试问: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结合人的自觉能动性,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参见教材25-26页)
四、问答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含义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参见教材31页)
2,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遭遇困难、经受挫折是人生中常事。你觉得你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参见教材32页)
3,2008年9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什么能力?(参见教材25页)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6分)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D)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
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
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B)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C)
A、发展变化的B、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5、“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B)
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6、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A)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
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7、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引起了海啸、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表明(D)A、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完全是被动的 B、人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A)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9、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C)
A、能够改变环境
B、有心理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
D、能反映外部事物
10、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C)
A、能动地改造规律
B、能动地创造规律 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D、能动地消灭规律
11、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B)
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
12、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A)
A、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B、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C、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 D、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2~4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蕴含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AC)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C、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精神的有(AB)
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CD)
A、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D、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BCD)
A、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是事物或现象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D、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5、“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那个楚国人的做法错在(BC)
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是运动的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承认了船、水、剑是客观存在的
6、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BD)
A、自己想怎样选就怎样选
B、客观地认识自己,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 C、由父母或家中亲人决定
D、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主观愿望适应时代需要
三、问答题(23分)
1、哲学有哪两大基本派别?它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课本P3
2、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怎样才能做到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9分)
参考答案:课本P21-22
3、对“心想事成”这一成语的含义,甲乙二人从哲学上进行了分析。甲认为“心想”是“事成”的前提,因此,心想一定可能事成。乙认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因此,心想不一定能事成。
你认为甲乙二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8分)
参考答案:乙的观点是正确的。这实际上是如何对待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心想”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心想才能事成。
四、论述题(11分)
结合有关事例论述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参考第29-30页,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篇: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判断题练习
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课堂练习
一、判断(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就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A)2.有些可能性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些则完全不需要。(B)3.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A)
4.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不能凭一时的情绪和热情,盲目地行动。(A)
5.人们只要发挥自觉能动性,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能成功。(B)6.自信自强精神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程度。(A)7.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A)
8.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是人生选择有多种可能性的现实依据。(B)9.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A)
10.规律是客观的,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因此我们可以去改变一些规律。(B)
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说明只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B)
12.走好人生之路,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A)
第五篇:《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观念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的计生政策改革,经历了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过程,其哲学依据是()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更新②计生政策改革必然从量变开始
③社会实践推动计生政策的发展④政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各级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漫画《统一武器》讽刺了()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 ②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 ③本位主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
④官僚主义,作决策漠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9、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这主要是因为()
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成败的最高价值标准 10、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该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6年4月15日是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①体现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特殊决定作用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人民利益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 ④体现了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②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 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人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13、江苏镇江的赵亚夫被授予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74岁的赵亚夫,54年如一日,带动数十万老区农民实现了致富梦。“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成为当地民谣。赵亚夫的光荣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B.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自我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14、“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这首播放在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里的歌曲,描述的是到贵州边远山区支教遇难的武汉大学生赵小婷的感人事迹,她用生命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由此可见()①人的生命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②志愿者精神不会随着人的离去而消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④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能帮助我们在平凡的事业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A.个人应该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16、“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这是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这启示我们()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退休医生叶如陵拒绝了许多医院的高薪返聘,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为社区居民看病和举办医学知识课堂,并利用自家电话提供健康、心理咨询,被社区居民誉为“友善的邻居兼健康顾问”。这启示我们,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①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满足邻居的需求 ②利用社会的各种客观条件实现自我价值③发挥自身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把守望相助作为与邻为伴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2015年10月14日,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艺术家”称号。耄耋之年的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推动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与繁荣,为了这个共同的世界,他生命不息、艺术不止。他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③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④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向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2015年互联网安全志愿者大会推选出网络“功勋志愿者”和“十大名捕”。他们从反欺诈、信息安全、鉴黄师、论坛答疑等多种志愿服务中脱颖而出。网络志愿者分布已达全国29个省份,9年来累计参与人数近15亿人次。从唯物史观来看,这些志愿者的做法体现的是()①以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为前提,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体现了人生价值 ③在应对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站在多数人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长时间以来,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身处舆论漩涡的争议人物陈生,却一直默默躬行,将卖猪肉这个看上去不够高大上的岗位,一步步做到了年销量超10亿元的大公司。陈生给社会上了生动的一课。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要克服世俗观念,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会因时而变
④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读书无用论”“一毕业就失业”“一人上学,拖垮全家”等说法,得到一些人的认同,认为读书是无用的。由此可以看出()①不同的立足点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②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③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
④一定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给故乡。这说明()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24.“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 2.5大大超标。污染防控形势严峻,环造保护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加快了法制化进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环保法》,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赋予了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企业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强化了环境执法的力度,同时还单独设立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章,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2015年9月1日,《环境保护会众参与办法》正式实施。作为新《环保法》配套法规 的《环境保护会众参与办法》进一步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让全民环保有法可依。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颁布新《环保法》?(10分)
27.小马、小孙是援藏队伍中的一对博士夫妻,均毕业于北大。小孙是法学博士,做涉外律师时每小时有300美金收入。她说自己全是读的公费,国家培养她这么多年,当然应该为国家出些力。小马出生在云南偏僻的彝族山寨里,村民接济让他得以求学。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为考硕士、博士,曾屡遭挫折。在选择服务去向时,他们认为西藏比北京更需要人才和知识,在那里,他们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于是,他们怀着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貌的理想和为国效力、奉献社会的激情来到雪域高原,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融为一体。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博士夫妻的先进事迹在价值选择和实现方面给我们的启示。(12分)
28.自2002年始,《感动中国》每年一度,今年已经是第十六年举办。2017《感动中国》,在评选程序上仍然延续过去的方式,保持“感动中国”不变的评选标准。我们寻找这样一群人:不论他们有怎样的身份、背景、经历,不管是曾经见诸媒体,还是不为人知,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应该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材料中“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对我们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16分)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A C B D 6—10 D C D D C 11—15 B C D B A 16—20 C D A C A 21—24 A A D D
二、非选择题
25.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4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3分)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3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
2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环保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5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或回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有利于调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5分)
27、①心系国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②把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需要融为一体,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③胸怀理想、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④为国效力、奉献社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3分)
28、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分)
②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4分)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2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