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Cantor)
邢台学院国培数学3班 学习简报
第2期
主编:田德杰
2012年12月10日
1、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Cantor)
2、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Cantor)
3、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向无穷那样深深的触动人的情感, 很少有别的观念能像无穷那样激励理智产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无穷那样需要加以阐明.希尔伯特(Hilbert)
4、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5、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
6、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Hilbert
7、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学员数:99
研修日志:提交数 295 评论数 11 班级推荐数 59 作业:提交数 139 评论数 1 班级推荐数 17 创新性成果:提交数 46 评论数 0 班级推荐数 9 学习总结:提交数 81 评论数 0 班级推荐数 28 论坛研讨:发帖数 562 回帖数 1181 精华贴数 0 学习成绩及格人数:57 不及格人数:23 仍未参加人数:19
革命尚未成功,老师仍须努力!
姓名 闫新莉 郝志民 刘凤端 王香各 刘巨昌 张娜 邢春丽 朱金枝 李从英 张娟 罗会君 郭冬娥 李玲侠 周永新 郑红娟 刘中杰 研修日志/评论/被评学习总结/评论/被评创新性成果/评论/被作业/评论/被评/推发帖/回帖/被回帖//推荐 8 /2 /4 /7 5 /0 /0 /4 3 /0 /0 /3 4 /0 /0 /0 4 /0 /0 /0 3 /0 /0 /1 3 /0 /0 /0 3 /0 /0 /1 3 /0 /0 /2 3 /0 /0 /1 8 /0 /0 /0 10 /0 /0 /1 6 /0 /0 /0 4 /0 /0 /0 5 /0 /0 /1 6 /0 /0 /1 /推荐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2 /0 /0 /1 1 /0 /0 /0 1 /0 /0 /0 2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评/推荐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荐 2 /0 /0 /1 2 /0 /0 /1 2 /0 /0 /1 2 /0 /0 /1 2 /0 /0 /1 2 /0 /0 /1 2 /0 /0 /0 2 /0 /0 /1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1 2 /0 /0 /0
推荐 9 /22 /20 /0 11 /23 /15 /0 9 /15 /6 /0 9 /22 /32 /0 6 /18 /6 /0 10 /28 /40 /0 7 /19 /22 /0 8 /24 /24 /0 10 /14 /13 /0 6 /17 /15 /0 13 /18 /32 /0 18 /17 /28 /0 8 /14 /2 /0 8 /19 /15 /0 8 /29 /35 /0 9 /23 /1 /0
总学习时间 46小时9分 45小时29分 44小时40分 45小时38分 46小时33分 45小时1分 44小时34分 46小时50分 67小时17分 44小时52分 50小时1分 47小时35分 63小时24分 45小时18分 45小时3分 44小时49分
成绩 98.00 97.00 95.00 95.00 95.00 94.00 94.00 94.00 94.00 94.00 94.00 92.00 92.00 92.00 92.00 91.00 张红敏 李华康 张霞 李雪花 刘艳锋 李藏然 安永山 赵素慧 谭俊暖 柳义敏 刘芳 郭莉莉 刘昌霞 齐雪琴 张吉兴 王春全 郑敏 胡伟娟 李梅芳 纪艳华 杜玉虎 张娜娟 董志敏 孙志忠 刘娜 赵辉 任爱英 王妙珍 郝志宏 张霞 王广芬 李东平许华 李月红 张秀敏 高新霞 马玉敏 张坤月 高艳霞 杨秋妍 徐增志 王敏 寇彩平王猛 张建新 王云香 左翠枝 李慧莲 董丽容 周艳兵 王金环 徐桂梅 唐淑霞 张艳新 韩俊东 郑洪刚 宋加飞 马龙跃 张燕燕 高荣起 王昌霞 高艳 邢然 宋海鹰 史秀青 3 /0 /0 /0 3 /0 /2 /1 3 /0 /0 /1 3 /0 /0 /1 9 /0 /0 /1 4 /0 /0 /0 6 /0 /0 /4 5 /0 /0 /0 7 /1 /1 /1 3 /0 /0 /1 4 /0 /0 /0 3 /0 /0 /1 3 /0 /0 /1 5 /0 /0 /1 3 /0 /0 /1 3 /0 /0 /0 7 /0 /0 /2 3 /0 /0 /1 4 /0 /0 /0 5 /0 /0 /4 4 /3 /3 /0 3 /0 /0 /0 3 /0 /0 /0 4 /0 /0 /1 3 /0 /0 /0 9 /0 /0 /1 5 /0 /0 /0 4 /0 /0 /0 3 /0 /0 /0 12 /0 /1 /4 4 /0 /0 /0 3 /3 /1 /2 3 /0 /0 /0 5 /0 /0 /0 4 /0 /0 /1 3 /1 /0 /0 3 /0 /0 /0 5 /0 /0 /0 6 /0 /0 /0 3 /0 /0 /1 4 /0 /0 /0 3 /0 /0 /1 4 /0 /0 /1 4 /0 /0 /0 3 /0 /0 /0 0 /0 /0 /0 3 /0 /0 /0 3 /0 /0 /0 3 /0 /0 /1 1 /0 /0 /0 3 /0 /0 /2 0 /0 /0 /0 3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3 /0 /0 /0 3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4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0 2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3 /0 /0 /1 1 /0 /0 /0 2 /0 /0 /1 0 /0 /0 /0 12 /0 /0 /3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1 2 /0 /0 /2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1 2 /0 /0 /0 2 /0 /0 /0 1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2 /0 /0 /0 1 /0 /0 /0 2 /0 /0 /1 2 /0 /0 /1 2 /0 /0 /0 2 /0 /0 /0 1 /0 /0 /1 2 /0 /0 /0 2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2 /0 /0 /0 2 /0 /0 /1 2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2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2 /0 /0 /1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7 /22 /21 /0 7 /15 /32 /0 6 /17 /6 /0 8 /19 /15 /0 7 /14 /25 /0 8 /14 /20 /0 10 /19 /35 /0 6 /15 /10 /0 15 /17 /37 /0 6 /14 /13 /0 10 /29 /30 /0 8 /14 /12 /0 6 /14 /17 /0 6 /15 /19 /0 8 /16 /13 /0 6 /17 /27 /0 5 /5 /4 /0 8 /17 /23 /0 9 /17 /17 /0 8 /18 /18 /0 7 /15 /15 /0 6 /18 /6 /0 12 /17 /43 /0 6 /9 /9 /0 6 /15 /16 /0 6 /19 /20 /0 7 /22 /7 /0 7 /16 /13 /0 10 /22 /10 /0 16 /2 /17 /0 11 /19 /40 /0 10 /21 /20 /0 9 /14 /23 /0 7 /14 /18 /0 6 /14 /5 /0 7 /24 /21 /0 8 /14 /11 /0 6 /16 /3 /0 7 /15 /7 /0 7 /23 /6 /0 10 /15 /3 /0 6 /20 /2 /0 7 /17 /13 /0 6 /17 /18 /0 9 /16 /33 /0 6 /19 /15 /0 7 /14 /6 /0 4 /5 /10 /0 3 /7 /6 /0 4 /2 /10 /0 3 /0 /1 /0 4 /13 /9 /0 7 /12 /12 /0 1 /4 /2 /0 6 /8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5 /2 /0 0 /3 /0 /0 6 /1 /21 /0 5 /21 /10 /0 2 /3 /1 /0 0 /0 /0 /0 0 /0 /0 /0 37小时53分 45小时7分 44小时50分 46小时25分 44小时15分 38小时25分 39小时44分 48小时36分 44小时59分 44小时42分 46小时11分 45小时45分 44小时39分 45小时53分 37小时59分 50小时48分 46小时38分 29小时31分 38小时33分 34小时17分 23小时40分 26小时14分 31小时7分 35小时46分 47小时29分 45小时7分 17小时53分 45小时49分 48小时47分 35小时42分 48小时26分 46小时14分 51小时19分 45小时6分 78小时4分 48小时44分 52小时3分 21小时52分 25小时36分 37小时2分 9小时43分 54小时51分 22小时2分 29小时43分 29小时28分 45小时47分 23小时22分 21小时28分 22小时55分 33小时22分 27小时7分 44小时38分 35小时4分 33小时5分 41小时51分 35小时14分 29小时50分 25小时0分 23小时34分 32小时37分 5小时45分 8小时48分 5小时21分 4小时35分 0小时0分 91.00 91.00 91.00 91.00 90.35 89.81 88.23 88.00 88.00 87.00 87.00 87.00 87.00 87.00 85.84 84.18 81.00 80.16 79.58 79.04 78.26 77.49 75.46 73.36 72.00 71.15 71.13 70.11 69.00 68.55 67.00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64.64 60.69 60.36 58.64 57.24 55.03 54.00 53.59 53.00 49.06 48.00 47.00 43.79 40.04 40.00 38.75 38.15 38.05 32.98 29.14 25.58 24.71 23.00 20.29 19.00 16.34 10.33 0.00 谢瑞东 苑艳斋 金芳 艾庆春 刘桂芬 邓杰 何树俊 李淑芬 王亚娜 刘敬盼 郭恩苏 李鹏 朱子艳 李艳萍 白向峰 康承英 张格祺 李琪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1小时43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小时0分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国培让我成长
发布者: 朱金枝 发布时间: 2012-11-29 20:24:54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认识。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也使我对新课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教育要发展,教师必须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有理念,新思路从哪里来?要不断学习。为一线老师,我把这次培训学习作为学习新课程,执行新课标和实践新课程的切入点。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新思和新主张,他们会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又怎能为人师呢?正如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们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日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不愿意学习,就势必跟不上形势,因此,教师的职再教育再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以后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备好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其次要运用教育机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能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再次,教师应该幽默风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出错是必然的、普遍的、相对的、有理的、有用的。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这也是一笔硕的财富,我要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求共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我们虽然知识不多,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来弥补。不然我们自然会被淘汰。这是社会自然向前展的规律。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才能获得进步,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另外从外界多学习多观摩是其他途径无法替代不然我们影响的是学生的一生。这是不能被原谅的。我们要讲好课,做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不愧于我们教师的称号,不然不能被原谅的。教材只是工具,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个知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追求成功,我们要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也是要经过一番辛苦的,路是漫长的,但是们必须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学习,有学到老活到老用到老的正确学习态度,这样用终身学习来激励自己的斗志,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总之,通过这次远程培训使我明白了课程改革,并不是换一换教科书了事,面对新课程,每一个参与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新理念;必须重学习,改造自我,超越自我,适应新课程。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所以相信我们以后的工作会更加顺利并充满乐趣。通过培训,我重新审视了己,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课本的内容吗?今后学生的技能发展等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让我们在实践中更上一层楼,是我们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总结
发布者: 李东平发布时间: 2012-11-20 19:58:28 新课标的出台对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必须认真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到位,这应该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可以说是略知一二罢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如何全面地把握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我始终感到自己在这些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教师只有“老黄牛”的精神是不够的。现在的教师还要时时为自己充电,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每一堂课,真正让学生自觉地、带着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本人,由于工作在县城小学,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
二、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中年级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
三、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主人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四、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我能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写好理论摘教学方面,由于教数学的时间不长,教学经验方面就免谈了,不像人家那样轻车熟路的,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在学生辅导上下功夫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绩,可是我只有认真专研教材,备好每一
节新课内容,写好教案,每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上课下来,才觉得总有不足的地方,使我的课堂不是很满意,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达不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每节课后我都这样总结一点课堂经验,以促进后面的教学工作有所改进,希望课堂教学变得慢慢好起来。但是由于要接近学期结束的这段时间,班上的个别同学学习纪律很散漫,扰乱课堂严重,课堂教学进行的不够顺利,致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影响,成绩明显下降,有些同学就连作业也不愿交了,每学期写一篇的教学论文,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六、培训总结
本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所以努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化解课改下的困惑和烦恼,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所学的理论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实现高效课堂,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学生做的更好点。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发布者: 张霞 发布时间: 2012-11-17 10:29:56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这都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力学习。
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低段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的喜?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也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实际的教学中,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小学生很爱学习,课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肯动脑,敢于提问,学习情绪很高,学习劲头十足;也些学生不爱学习或不太爱学习,课堂上精神不振,不注意听讲,不肯动脑,不爱发言,作业马虎,情绪低落,学习没有劲头。出现这种情形,原因固然很,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兴趣的不同。前者有学习兴趣,后者缺少学习兴趣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此现象,现将自己的几点做法做如下总结,与大家交: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想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展。”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主动地运用数学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教学贴近生活,增添数学学习的乐趣。
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学习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向学生出示学生秋游时的情景,在游乐园学生乘坐小火车的摄影片段、过山车、急速风车、快乐大转盘等运动片,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很好。
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符号中解脱出来。
二、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教把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别具特色。电教媒体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促进情感思维信息在传递与反馈方面形成快速交互,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主的发展。
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静止的图片转变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非常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还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向学生出示学生秋游时的情景,在游乐园学生坐小火车的摄影片段、摩天轮、急速风车、快乐大转盘等运动片段,让学生能够很直观地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又如: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中,在生找地板砖的排列规律时,用多媒进行演示:把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一个图形的后面,再把这些图形同时向前平移一个位置。这一电教手段的演示,由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而且,很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学生对这一循环排列的规律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三、多让学生参与游戏,让孩子乐学数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师生感情融为一体。
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画简笔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火车、接力赛、分西瓜等。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画人物简笔画来游戏,用圆形表示人物的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来表示四肢,通过角的大及位置来表示人物的动作,学生画好后进行动作的表演。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四、.创设趣味性与开放性练习,让孩子会学数学。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世界出发,设计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如摘苹果、放风筝、拔萝卜、送信、捉老鼠、过桥、配钥匙、小猴爬楼梯等。创设有趣性的练习,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五、给予恰当的表扬,来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表扬,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喜欢老师的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进行恰当的表扬、鼓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成感”。这种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眼神,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平时几乎很少开口说话。二年级了,十以内加减法都还要掰着手指头数老半天才能算出一道。开始学表内乘法,同学们很快就能背小九九表,而他只能背一到三的乘法口诀,作业常是空白的。有一次,我跟她说:“老师觉得你挺不错的,天天能按时上交作业。如果能做上一两道题再上交,那就更棒了!”第二天,她果然算出了两乘法算式的答案才把作业本交上来,我表扬她进步了,已经能做两个了。之后的几天我经常利用课外时间教她背乘法口诀,并不失时机的表扬她。她的作本上完成的题目慢慢的多了起来,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的进步。有一次算口算题,我看到他的答案是全对的,就让她起来报得数,我趁机问学生:对她的进步该怎么表示呢?”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兴奋的小脸通红。从此,她对数学有了兴趣,成绩慢慢的好了起来。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我们要创造有利条件、运用有效策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味、有疑,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会感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发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就会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广,人也越来越明。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才能奏效。才能收应有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我们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出有趣味性的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康托尔定理的证明
康托尔定理
A是一个集合,那么A的势小于p(A)的势。有限集的情况是显然的。
下面证明无穷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
证明:若要证明A与p(A)不等势。只需证明无法找到A与p(A)的一一对应,即可。
下面的方法列举了A到p(A)的所有对应情况。所用的证明方法就是高中时期所接触到的分类证明。
将f:AP(A)分类。
第一类:∀ a∈A,f(a)中都没有a.第二类:∃a∈A,a∈f(a).第二类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a∈A,f(a)中没有a。
(2).∀ a∈A,f(a)中总是有a。
下面证明:
第一类,因为所有的f(a)中都没有a,所以A∈P(A)将不是A中任何一个元素的象。于是AP(A)无法一一对应.第二类,(1).因为∃a∈A,f(a)中没有a。那么将这些元素组成集合B,则B∈P(A)将不是A中任何一个元素的象。于是AP(A)无法一一对应.(2).因为∀ a∈A,f(a)中总是有a。则:∀ a∈A 有|f(a)|=1.即a{a}b{b}………如若不然,假设k与{k}不对应,那么{k}将不能成为A中任何一个元素的象。
但是如果∀ a∈A 有|f(a)|=1.那么任意P(A)中基数大于1的集合C∈P(A)将不是A中任何一个元素的象。
于是AP(A)无法一一对应.综上所述A与P(A)不等势。
第三篇:浅析托克维尔的自由观
浅析托克维尔的自由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09级思政4班昝琴***
摘要:托克维尔在思想界以其对美国民主的分析和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而闻名,但是他所关注的实质问题却是自由。无论是研究美国民主还是法国大革命,托克维尔最终的目的都是阐释他的自由观。托克维尔认同平等主义的时代潮流,自觉对民主加以引导,并在调谐平等与自由的思维视角之下思考大众民主问题。他在看到民主的好处的同时,也对民主的流弊十分警觉。为了应对民主的专制和多数的暴政 ,托克维尔提出应该主要通过广泛的公民结社和公民参与 ,使平等与自由结合起来 ,以平等的自由对抗平等的暴政。
关键词:自由 民主民主
亚历克西 ·德·托克维尔是十九世纪法 国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1835年,在他30岁时就出版了名著《 论美国的民主 》 第一卷 ,年后出版了第二卷 ,并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作为政界要员 ,他曾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第二帝国的建立使他成为“国内流亡者”。在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后 ,他潜思写出又一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从青年到晚年 ,从《论美国的民主》到《旧制度与大革命》,他的著作和行为始终贯穿着对专制暴政的无比仇恨,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著作成为思想史上自由主义思想的经典 ,而托克维尔本人也由此被称为自由主义的思想大师。
作为一位处在欧洲政治社会转型时期的具有贵族血统和精神气质的思想家 ,托克维尔不仅因为其襟怀开阔而令人肃然起敬,而且因为其在民主思想上的深邃洞见而令人由衷赞叹。他在看到民主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对民主持着戒惧的心态。他既认同人民主权或者民主 ,又看到民主的危险趋势 ,并试图对之加以引导。他试图探讨如何平稳地向民主时代过渡 ,并在民主中调谐平等与自由这两种基本价值。他尤其注重公共领域中公民参与在培养共和美德、维护自由的重大作用。
托克维尔着力关注的 ,是在贵族制度日益衰落、民主制度日益勃兴的背景下 ,如何实现自由。他不停地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何将从贵族式的特权自由走向人民的民主自由 ,如何在贵族制社会毁灭的基础上 ,以及在传统的自由基础上重建现代自由的大厦。显然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的核心 ,便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和保持平等的自由。
一、自由是首要的善
对自由一词的理解 ,托克维尔显然不同于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具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经常同生命、财产、幸福、福利等相提并论。托克维尔走出了功利主义的窠臼 ,将自由视为首要的善。换句话说 ,自由,在他看来甚至超越了世俗和物质的层面 ,自由本身就是手段与目的的结合,但首先是一种目的。他说“他不相信真正的对自由的热爱是由于人们只见到自由带来的物质利益;因为这种看法常常使人模糊”。的的确确 ,对于那些善于保持自由的人,自由久而久之总会带来富裕、福利 ,而且常常带来财富;但有些时候,它暂时使人不能享受这
类福利;在另些时候 ,只有专制制度能使人得到短暂的满足。因此在自由中只欣赏这些好处的人,从未长久保持自由。他甚至使用了诅咒式的语言提醒人们 ,在现实的物质利益面前 ,始终都要有一颗对自由热爱甚至敬畏的心,否则,人们将重新走向通往奴役之路。他指出:“多少世代以来 ,有些人的心一直紧紧依恋着自由 ,使他们依恋的是自由的魅力、自由本身的魅力 ,与自由的物质利益无关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统治下,能无拘无束地言论、行动、呼吸的快乐。在自由中寻找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 ,谁就只配受奴役。”
然而 ,托克维尔清醒地看到 ,这种自由有被浑浑噩噩的群众的盲目行为破坏的危险 ,因为这些群众在以其坚决一致的个人主义态度抵制自由 ,而自由正是他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的人格的独一无二特点。他以一个不怕面对最坏结果的思想家的睿智确信 ,新产生的文明的种种趋势 ,都在向消灭人格的这一唯一的特点方面发展。
二、有限度的自由观
然而 ,对自由的重视和推崇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无条件地赞颂自由。托克维尔并没有把自由仅仅限定在古典自由主义者对自由的界定上,而是结合民主时代的种种特点 ,赋予自由以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视野。雷蒙 · 阿隆绝妙地阐述了托克维尔的自由概念:在托克维尔看来,与顽固的偏见相反,自由的现代概念 ,即自由的民主概念把自由当作天赋的平等和独立的结果,它也就是公平概念 ,其含义不止是在条件的平等获得进步之前简单地放弃贵族制度。因此,不管贵族的自由有何种美德 ,在普通人追求的“ 自由 — 独立” 和公民的“自由 — 参与” 之间没有矛盾 ,但有连续性,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托克维尔担心一种新型的专制主义的出现 ,但他同时又坚信在条件平等的社会制度中产生自由的可能性。
托克维尔害怕的就是民主社会中的身份平等可能对个人自由的侵害。在民主国家中 , 人们首先的担忧是对独立的热爱所导致的无政府状态 , 但是 , 在他看来 , 无政府状态并不是民主时代应当害怕的弊端 , 而是最不值得害怕的弊端。“平等可产生两种倾向: 一是使人们径自独立 , 并且可能使人们立即陷入无政府状态;另一种倾向是人们沿着一条漫长的、隐而不现的 , 但确实存在的道路上走上被奴役的状态 , 人们容易看清第一种倾向 , 并加以抵制;而对于第二种倾向 , 则由于发现不了而误入歧途 ”。这种状态源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中的观察 , 法国民众渴望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社会氛围 , 他们热爱平等 , 不仅憎恨特权 ,而且厌恶划分等级。但是最后大革命却是以拿破仑独裁下的 “平等 ”局面而收场的。而二战中的极权主义无疑又是这一经典论述的注解。
托克维尔不远万里考察美国的民主制度 ,首先就是基于美国民主制度中具有普适意义的东西 ,他所要做的 ,就是用美国民主中的这种普适的东西 ,为处于动荡之殇的法国提供可资借鉴的制度和做法。对民主如此 ,对自由的思想同样如此。
自由的制度也就是自由的形式。托克维尔认为 ,并不是说不存在政治制度的国家人们就无法享受某种独立。有时习惯和舆论就足以办到。但是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绝不能保证永远要求自由。有时 ,即使最热爱独立的民族也甘愿将独立视为他们努力的次要目标。在托克维尔看来 ,“自由制度的最大用途在于 ,当人类精神不关心自由时 ,自由制度继续当自由的后盾 ,并给予自由以某种植物性生
命 ,也即一种外在的保障 ,以便人类精神到时候能够回到自由那里。这些制度的形式保证人们即使一时厌恶自由 ,也不会丧失自由。托克维尔强调 ,当人们执意要当奴隶时 ,谁也无法阻止他们成为奴隶 ,但同时,自由制度能够使他们在独立中支持一段时间 ,而不需要他们自助。” 概言之 ,自由的形式或者自由的制度成为了自由的最后的屏障 ,即使在丧失心性自由的前提下 ,也可由自由的制度保持形式上的自由 ,而不会在瞬间即滑于彻底被奴役的深渊。在托克维尔看来 ,正是这一瞬间的缓冲 ,能够使人们猛然发现自由的珍贵而幡然醒悟;相反 ,如果没有对自由的最后的屏障 ,人们往往会在一时麻痹和放松的情况下 ,一下子走向专制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三、自由与民主的关系
在托克维尔看来,自由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 我热爱自由、法律、尊重权利,但不爱民主— — —这是我最深处的感情 „自由是我的最爱— — —这就是真相。”自由既可被理解为对一种普遍权力的行使也可理解为对一种特权的满足。前者是民主意义上的自由,后者是贵族意义上的自由。在民主时代,所谓自由就是每个人既然生来就具备了处世为人的必备知识,那生来便有平等而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只涉及他本人的一切事务上,独立于他人之外,并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命运。但托克维尔的自由并不等于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而是一种“ 均衡、有序、为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及法律所节制的自由”。他的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义务,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的城市及上帝的义务。托克维尔认识到民主因为其固有的缺点会对自由带来威胁。首先,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而多数统治的最大危险在于它可能变成暴政。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多数总是对的,多数人的利益应当优先于少数人的利益,多数获得道义影响,既拥有强大的管理国家的实权,也拥有强大的影响舆论的实力,具有无限权威,任何力量都不能与之抗衡,而无限权威就是专制,就会导致暴政。民主的过度和不足都会走向民主初衷的反面,都有可能导致暴政。其次,民主具有的平等主义倾向,可能会泯灭个性,否定自由。民主和平等会促成个人主义的产生,个人主义会打击和破坏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从而对自由造成破坏。由于平等带来的弊端和专制的无限权威,民主社会有滑向专制社会的威胁。
托克维尔认为“, 只在全国实行代议制,还不足以治愈社会机体在民主时期自然产生的而且危害极大的疾患” ,还必须发挥社会的作用,发挥教育、实践经验、合理的保守主义、宗教以及个人主义为主的公共精神的作用,尊重法律,给各阶级大量机会等等。具体而言,就是要从结社自由、出版自由、扩大司法权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止多数暴政的危险。民主国家的公民是软弱无力的,只有通过结社才能相互作用,发挥才智,防止政府集权;通过结社,个人自由将会更加有保障。出版自由为人们共同行动的计划和实现计划的办法,没有出版自由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报刊把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们相互了解,也使他们有可以向社会呼吁的手段,用以反抗暴政。司法权的本质是处理私人的权益纠纷和仔细研究所处理的每一件小事,并对受压迫者中最微贱者不断进行援助。
四、民族主义对政治自由主义的影响
从欧洲贵族式民主的视角出发 ,托克维尔认为 ,他看到了美国民主的不足。他指出 ,民主在美国产生了多数的无限权威 ,压制了杰出人物的自由 ,因此和采
用贵族制度的欧洲国家(尤其是当时的世界霸主 ———英国)相比 ,美国在政治舞台上的杰出人物很少 ,对外方面也远不如“从罗马人开始到今天的英国人”那么伟大。而且 ,多数的无限权威使美国的共和政府比欧洲的君主政府更加集权和不稳定 ,有可能出现多数的暴政。显然 ,托克维尔对 19 世纪前期美国的评价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然而从另一方面看 ,大众民主与精英自由有时又确实是矛盾的 ,而精英人才缺乏自由的状况往往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民主的专制和多数的暴政是民主时代自由的最大威胁 ,他们是平等主义的不经意的后果。托克维尔看到 ,民主革命非但没有摧毁中央集权 ,反而摧毁了以往一切有碍于集权的地方自治。托克维尔担心社会冲突可能消失 ,因为只有唯一的权力中心 — — — 国家 ,而没有其他权力团体足以与之抗衡。因为没有支撑竞争的社会基础,不再有政治竞争者。他还担心共识在大众社会也可能受到损害。如果不参加政治上重要的社会团体 ,原子化的分散个人不会被理会 ,也不会有足够的兴趣参与政治 ,甚或完全接受统治。政治不仅是令人绝望的 ,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冷漠损害了共识 ,冷漠成了民众对国家的态度。面对这种集权化与离散化的双重背离 ,为了推进民主 ,托克维尔主张从教育、实践经验、合理的保守主义、宗教、以个人主义为主的公共精神、结社自由、尊重法律、给予各个阶级的大量机会等等方面来抵消这种危险。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 ,都是为了维护自由 ,以自由来调谐平等。实际上 ,托克维尔整个政治哲学中所最关心的 ,就是对平等与自由的调谐 ,他所最担心的 ,就是平等与专制的结合。因此 ,在他看来 ,民主时代的首要任务是教会人民理解并应用自由 ,在建立民主与维护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 “如果我们不逐渐采用并最后建立民主制度 ,不向全体公民灌输那些使他们首先懂的自由和随后享用自由的思想和感情 ,那末 ,不论是有产者还是贵族 ,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 ,谁都不能独立自主 ,而暴政则将统治所有人。我还可以预见 ,如果我们不及时建立绝大多数人的和平统治,我们迟早要陷于独夫的无限淫威之下。”托克维尔的目的是在于对民主加以引导 ,使之符合自由的原则 ,他真正要做的是以平等的自由对抗平等的暴政。
所以 ,关键的问题在于自由结社。人们只有在公共生活和自由结社中 ,才能找到身份的归属和联合的力量,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 ,也只有通过自由结社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和知识。同时 ,公共生活和自由结社具有多种功能:可以阻止国家或任何单一民间权力中心垄断全部政治资源;可以成为新意见的来源;可以成为向大部分公民进行宣传、特别是宣传反对意见的工具;可以训练人们的政治技巧 ,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关心和参与政治的水平;可以使一些优异的才智人士冒出来 ,基于上述理由 ,托克维尔得出结论说: “在民主国家 ,结社的学问是一门主要学问。其余一切学问的进展 ,都取决于这门学问的进展。在规制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则中,有一条法则似乎是最正确和最明晰的。这便是:要是人类打算文明下去或走向文明 ,那就要使结社的艺术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正比例地发展和完善。”
五、结语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是人类正义的要求,民主可以对绝大多数人的福利服务,它和自由在根本价值上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在民主时代,没有人“ 高明的和强大的能不以平等为第一原则和号召而维护自由为基础的制度” ,自由必须与民主结合才有可能实现。在民主时代必须把民主和自由结合起来,推行民主自由,以民主赋予自由正义,以自由保证真正的民主。他把这种民主自由描绘成一种政治
自由。托克维尔所主张的民主自由,强调社会平等和社会利益,同时又与宗教、道德和民情紧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温和的、建设性的自由。这样,托克维尔就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种新形式,即民主自由,从而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在对托克维尔著作的阅读中,感受到了他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在我们现代社会,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要明白自由不是无限制的,在有了自由的同时,责任也是同时有的。而要真正做到对自由的深层次理解和保持正确的态度是不容易的,而托克维尔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在人生中,应该多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思想,才能使我们不断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法]托克维尔:《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周炽湛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 ]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6 :126.[5]胡勇.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研究:一种中道的自由主义[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07: 154.[7]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回想托克维尔》,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第四篇:通过自治实现自由——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启示
通过自治实现自由——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启示 1856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他写信给英国的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出乎他的意料,短短三年,这部著作就在法国重印了四版,在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地也极为畅销。一百二十年后,法国另一位研究大革命的专家弗朗索瓦〃傅勒指出,《旧制度与大革命》是近代民主政治史文献中的“可怜的长辈”,涉猎的人多,读懂的人少。又过了将近五十年,2012年岁末,在另一个东方大陆,在准备迈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因为中央领导的推荐,托克维尔的这本经典风靡一时,洛阳纸贵。
我不知道托克维尔若泉下有知,对此状况会作何感想?是欣慰,还是露出一丝无奈的微笑?但我相信,托克维尔当初对本书命运的判断,依旧是那么的准确——真正读懂这本书的自由之友屈指可数。表面上,这本书在解释革命的起因与根源,在剖析革命的激情与残酷,在揭示革命建立的新社会与旧制度之间的延续而非断裂,甚至在为各种反对或拒绝革命的立场提供充分的事实和理由,但实际上,托克维尔真正关心的,并不是革命本身。在民主与身份平等的革命业已成为“势所必至、天意使然”的情况下,托克维尔念兹在兹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由”。在他看来,自由曾使贵族阶层保持了刚毅的德性,曾使法兰西民族成为伟大并充满激情;正是自由精神的缺失导致革命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在革命后建立了平等社会的今天,也只有自由,才能避免社会走向新的专制和暴政,才能恢复每个个体的独立和尊严,并推动一个民族走向强大和荣耀。
在《回忆录》中,托克维尔承认:“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这就是说,我蔑视和惧怕群众。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我没有传统,没有党派,除了自由与人类尊严的事业,我别无事业。”可见,正是这种对自由的热爱,不断激励着托克维尔的政治思考。同时,也是基于对这种自由的热爱,使他能具备敏锐的洞察,拨开历史的迷雾和纷繁复杂的事实,看到自由对于个体、民族乃至人类的意义所在。换言之,唯有建设自由,才是出路。托克维尔的可贵在于,他把握并承认历史发展的趋势,力图超越自己的身份、情感和利益来进行思考,从而具有广阔的悲悯情怀。
更重要的是,托克维尔对自由的思考,结合了人性和制度两方面的建设,由此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实实在在的民主推进的基础。他的自由观丝毫没有忽视人性的基本需求这一维度,但又没有局限于空泛的道德说教或谴责的层面;他的自由观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制度关怀的维度,但并没有立基于宏大的政治设计或叙事,就像当时法国的“文人政治”所体现的那样。针对大革命前后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平等激情所导致的专制集权的问题,托克维尔认识到,没有自由就没有幸福,但要实现自由,必须夯实公民社会的基础,通过日积月累的、多层面多领域的公民自治与合作的实践,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变革社会、推进文明的目标。没有这样的自由自治的实践,革命就难以避免,革命就容易沦为悲剧,革命后所谓的新社会,也不过是乌托邦的梦想。
具体而言,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就如何通过公民自治来实现自由联合的问题,直接间接地提出了如下一些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思路:
第一,不能以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寻找终极或唯一正确方案、彻底开辟新天新地等心态来构建全新的社会。正如托克维尔指出,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事实上所成就比人们想象的远远要小得多。法国革命中人民本来具有两种激情,即平等的激情和自由的激情,但为什么最终平等的激情战胜了自由的激情?就是因为平等的激情使人们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而缺乏耐心去思考自由和为自由脚踏实地。当时的文人们由此成为了国家首要的政治家。他们热衷于普遍的人性、结构,都认为“应该用简单而基本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汲取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复杂的传统习惯”,而无顾必然随着最必要的革命而来的那些危险。基于这样的教训,我们必须承认社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摆正心态,扎实地自下而上地改变我们“感情、习惯和思想”。我们不要忙着提供某种抽象的理性和原则,不要积极许诺一个完全平等的、公正的社会,而是在行动中逐渐消除那些明显的不平等不公正的弊端,慢慢确立我们生活中那些实践的理性、智慧和原则。
第二,要尊重民主平等的潮流,以“普遍的自由”来替代贵族遗梦中的那种“特权的自由”。这是托克维尔不同于孟德斯鸠、基佐和伯克等保守自由主义者的地方。托克维尔看到,在身份平等不可阻挡的社会下,如果还试图缅怀过去特权自由的黄金时代,重新引入所谓的君主立宪、中间团体或以财产资格限制等为条件的中产阶级统治,这其实是一种时代错位,会带来更大的不平等,引发更多的反感,从而不仅无益于自由的实现,反而可能导致丧失更多的自由。托克维尔作为逝去的贵族一代,当然对贵族阶层在封建时代抵御专制、弘扬自由的历史功绩有诸多肯定甚至留恋,但他冷静客观地意识到,“逝者已矣,来者可追”,新时期的人民主权原则虽然可能沦为集体的专制和多人的暴政,但也为自由的生长提供了丰富充实的土壤。他在美国考察时就注意到了乡镇自治和结社权对于捍卫自由尊严的重要性,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附录中,他也专门考察了朗格多克省三级会议的民主自治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三,与上一点相联系,为了维护自由,必须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加强公民自治与合作的建设。大革命之所以猝然爆发,之所以爆发后代价惨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央集权制蚕食、挤压、摧毁了各种各样的公民社群和中间团体,导致国王、法官、教士、贵族、官员、第三等级、农民等各阶层之间都封闭隔膜、漠不关心、矛盾重重。整个社会呈现出来的要么是一群原子化的个人,要
么是分崩离析的集体个人主义。其结果是,人们都蜷缩在狭隘孤立当中,而缺乏独立自由的品性,缺乏公益互助的精神。人们的人格也变得奴性,万事都仰赖于中央政府的秩序和恩典。只有重新恢复自由,才能与社会中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斗争。在早期的奠定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研究思路的“1789年前后法国社会政治状况”一文中,托克维尔就明确指出,“正是在治理村庄中,贵族奠定了后来用以领导整个国家的权力基础。”与此相对,“既然法国公民比任何地方的公民更缺乏在危机中共同行动、互相支持的精神准备,所以,一场伟大的革命就能在一瞬间彻底推翻这样的社会。”所以,如果没有乡村自治、宗教精神、三级会议的民主实践、社团合作等多种多样的自由自治的形式,地方自由和普遍自由都将逐渐消亡,最终带来的也就是政权的灭亡。
第四,自由的精神意味着在自治合作中培育某种责任伦理及对他人、传统和制度的尊重精神。托克维尔一再指出,相对于别的时代和欧洲别的国家,法国大革命前的时期都是最有序、最开明、最繁荣的时期,但“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这是为什么呢?答案也许不能局限于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在于在改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是什么样的原因的累积,导致了改革顷刻间沦为革命?在托克维尔的分析框架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旧制度下由于自由自治被破坏,使得责任伦理和尊重精神丧失,一旦改革带来释放的机会,公众的不满自然加剧。由于法国各个阶层的隔膜、嫉妒和仇恨,当贫困和社会矛盾等问题出现后,各方都把人民的苦难推诿给对方。上层阶级虽然对底层越来越关心,但仍然充满盲目的蔑视。所以革命爆发,饱受压迫和不尊重的温顺的人民立刻便成为暴徒。从对传统和制度的随心所欲来看,国王带头对最古老最坚固的制度毫不尊重;政府告诉大家对私有财产的轻视态度;司法在教会人们不用尊重基本的程序,等等。没有自下而上的自治,自上而下的那些坏的榜样便逐渐弥散到整个社会,促发着革命的到来。
第五,自由及其自治的实践必须制度化,常规化和自觉化,否则就是偶然的、脆弱的、任意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第十一章是一个多少显得突兀的章节,其中论述了在专制政体下,某种奇特的自由仍然会得到保全:专制意志制造的公职工具成为抵挡中央集权的保障;政府遇到微小的反抗便不知所措、犹豫不定;贵族内心有着对行政当局的蔑视;教士、司法机构等捍卫独立和自由而不屈从于政权;司法的说理和论证已成为政府和个人的话语习惯。显然,这些自由的抗争尽管是有意义的,但毕竟都是不可靠的。在书中另外的地方,托克维尔还专门分析了旧制度下法兰西民族那可歌可泣的自由心性,但他也坦承:“那时有着比我们今天多得多的自由:但这是一种非正规的、时断时续的自由,始终局限在阶级范围之内,始终与特殊和特权的思想连在一起,它几乎既准许人违抗法,也准许人对抗专横行为,却从不能为所有公民提供最天然、最必需的各种保障。”所以,“如果说这种不正规的、病态的自由为法国人推翻专制制度准备了条件,那么这种自由使法国人比其他任何民族也许更不适于在专制制度的遗址上,建立起和平
与自由的法治国家。”换言之,正是因为这种自由缺乏坚实的自治实践,所以处处显得偶然和无节制,强于破坏,弱于建设。
第六,要勇敢争取我们的自由,要为自由而自由。托克维尔旗帜鲜明强调和捍卫了自由本身的意义。他表明,自由的价值甚至不在于把别人踩下去,而在于让自己站起来,“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为自由而生的民族,它们所憎恨的是依附性的恶果本身。”他还表明,自由就是自由,而不是手段:“多少世代中,有些人的心一直紧紧依恋着自由,使他们依恋的是自由的诱惑力、自由本身的魅力,与自由的物质利益无关;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统治下,能无拘无束地言论、行动、呼吸的快乐。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所以,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可能会变得富裕、华丽、文雅甚至辉煌,但在此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托克维尔与英国的自由主义大师约翰〃密尔关系甚笃,从以上他对自由的阐发我们可以看出,托克维尔的自由观或许更具某种振聋发聩的效果,其精神的归宿中带有那种贵族式的热烈而高贵的力量。
在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的20多年前,托克维尔前往美国,从空间的角度去考察美国的民主,试图思考法兰西民族的未来;20多年后,他又从时间的角度去考察法国那逝去的悲壮的年代,试图思考一个民族何以发展到今天的原因。怀着历史深处的忧虑,托克维尔告诉我们,“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他的这句话也许真的可以成为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重要理由。可是,比这更值得警醒的是要看到托克维尔从部分研究整体的关注重心所在。他说,“我不仅要搞清病人死于何病,而且要看看他当初如何可以免于一死。”我相信这句话才是我们今天读这本书的最大借鉴所在。托克维尔其实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建设一个自由、开明、自治和合作的理性公民社会。
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最好的互参读本是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要说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警鉴之处,在我看来多伊尔的这部著作也许能提供更多的、更整全也更细节的东西。多伊尔在他的最后结论中说:“但那时没有人会想到事情会这样发生……法国大革命并不是由革命者创造的。大革命创造了革命者。”是的,如果没有经由自治走向自由的民主实践,如果没有公民社会得以健康发育的底盘,那么真的是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本文以《必须夯实公民社会的基础》为题,节选载于《华商报》2012年12月22日“评论周刊”,这里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