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的标点符号
人生的标点符号
人生之路,说长也长,需要几十年的光阴荏苒,岁月更迭,需要几万个日夜的苦苦挣扎,漫长等待。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滑过的一瞬,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只是一丝光亮。人生事迹,说大也大,可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人生事迹说小也小,可能苟延残喘,卑躬屈膝,用尊严去换取生命的延续。但总体来说,无论长与短,无论大或小,都可用标点符号来一一注释。
幼年时,我们是叹号。人们惊叹上帝的伟大,将人类塑造的如此可爱,他们抚摸我们柔嫩的肌肤,把玩我们美丽的身体,用人间最美丽的词句也不能形容其内在的真实情感。为了拥有个名字代号而翻遍了字典、书库,即使穷尽美好也不能达到万分之一。而我们动辄用哇哇大哭来惊叹于人们的过头关爱,用手等脚刨来反抗人们的精心呵护。尽管如此,叹号是最美好的,至少是无忧无虑,感受无比幸福。
少年时,我们是顿号。跳跃的姿态形容我们最是淋漓尽致,我们跳跃着上学,我们跳跃着唱歌,我们跳跃着游戏,快乐伴随着每一天,虽然有过憧憬,虽然有过迷茫,虽然有着半块橡皮、一直铅笔的故事,但我们可以抛却烦恼,跳跃着走向未来。偶尔穿上爸爸的西装、妈妈的高跟鞋,跳跃着奔向心得希望。
青年是一个书名号。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谁没有几个精彩的故事,故事里充满了酸涩、甜蜜、痛苦、欢乐。从歌德的烦恼到少年不识愁滋味或为赋新词强说愁;从偶然路遇的回眸,到梦中的再次相见,从邻家的女孩到同伴的男生,酸涩里带着甜蜜,痛苦中伴随着欢乐。故事的续集可能是一蹶不振,可能是一举成名,可能是意志消沉,可能是奋力拼搏。无论结局怎样,毕竟故事在上演耐人寻味,必将成为将来咀嚼的回忆。中年是一个冒号。说与做之前要学会思考,三思而后行。常言道:四十不惑。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惑”却越来越多,社会怎么变得这么纷乱浮躁、人情为何比纸还薄、孩子的前途未卜,房子何时才能变得宽敞„„,太多太多的愁绪涌上心头,如若没些定力和思考,真会迷失了方向呢。
老年时是一个句号加省略号。一生的道路,不管成也好、败也好,总之即将走完,不管句号画的怎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个人都会像阿Q一样,尽力的把它画圆,免得留下遗憾。但些许的欠缺那是必然存在的,就像太阳是那样光芒万丈,但也会存在黑子一样。有欠缺就会有人议论,那就让他们去评说吧,国人有很多事乐于此道的,因此那将是一个省略号„„
第二篇:阅读人生的标点符号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2)答:。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3)
答:。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2)
答:。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4)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2)答:。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2)
答:。
2·父亲的节日(金 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8.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3 伟(3 分)
答:
9.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3 分
答:
10.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1.文末划线句“沉默了好一阵子”中“沉默”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3 分)
答:
12.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不超过50 字)(4 分)答:
答案
(一)1.句号 “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比喻 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5.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坟墓竖起一个感叹号。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参考答案
8.(3 分)答案示例:女儿送给我手工做的桃子,并祝我节日快乐。/父亲给我们送钱来。/我送书及戏票给父亲。/小男孩为他的父亲准备节日礼物。
9.(3 分)反复夸孩子“懂事”,反衬“我”作为孩子的不懂事。
10.(3 分)有儿子送的戏票可以陪“我”那喜欢看戏的母亲看戏了;可以把儿子写的书带回去给庄上人翻翻。
11.(3 分)渐愧、内疚及自责。
12.(4 分)答案示例:第① 段写小男孩的语句:“……给我吧!”他立即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出小男孩把给父亲的礼物看得非常神圣,不容侵犯。突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及对父亲的爱。第② 段写父亲的语句:“在裤兜里摸了半夭,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通过对父亲摸钱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准备的钱藏得非常安全,体现了父亲对儿子周到细致的关心。
第三篇:人生的“标点符号”
人生的“标点符号”(大地漫笔)
张传发《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30日 08 版)
“我希望那只是一个逗号,不是一个句号。但我没有离开篮球,我的生活还在继续,我还是姚明,我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远远没有达到画上句号的那一天”——那天“明谢”之际,姚明这句话,让我想起人生的“标点符号”。
人生如同写文章,除了码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之外,还得打上标点符号,读起来才有味道。
人生,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的终止。当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有的人画得很圆满;有的人画得扁巴巴的,多少留下一些遗憾。
人生,有几处“!”。或考上名牌大学,或中彩票大奖,或遇车祸而“有惊无险”,或做生意血本无归而倾家荡产。不过,“暴风骤雨”之后,照样有“风平浪静”。
人生,最不应该有的是“……”。有的人经商造假,有的人做学问抄袭,有的人为官涉贿,等等,这些不光彩的勾当总是“不可告人”,而即便是“藏在心底”,也少不了“备受煎熬”。
人生,有时特别需要“——”。当下的市场经济,大家生活压力都很大,很多人想着多赚钱、快赚钱,于是乎,吃方便面的越来越多,“闪婚”的越来越多。然而,如果你立志干一番大事业,只要方向对头,就不要怕路途遥远,这叫“十年磨一剑”。
人生,也有“;”。小学毕业了画个“;”,中学毕业了画个“;”,大学毕业了画个“;”,退休了画个“;”等等,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那真是“一山翻过一山拦,万里征程人未还”。
当然,人生最多的是面对“,”。一门功课考试成绩“及格”而画上了一个“,”;一项工程竣工了而画上个“,”;告别一个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而画上个“,”;离开一个地方而画上一个“,”;遥望长空,奔向远方,就像姚明挥手作别球员时代那样,一个个“,”都应“逗”得让人斗志昂扬,都该“逗”得让人勇往直前。
第四篇:人生的标点符号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阅读理解专题之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案
1.句号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
2.善,信,顽强,进取,创造
3.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
4.比喻比如人生是一句话,又如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5.人生是一句话,要由我们的脚印落成美丽生动的文字,让后人为我们堆起的那座坟墓竖起一个感叹号。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第五篇:标点符号专题
标点符号专题
【教学目标】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教学重点】
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等的不同用法。
2、在段落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难点】
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1、教师读一篇没有使用标点的学生习作(教师一口气读,必须憋得喘不过气来)让学生说说感受。(找一篇学生习作)
是啊,在平时的读书和写作文的时候,标点符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多地了解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和背诵文章时,能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停顿,表现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我们写一篇篇好作文。
3、在以前语文学习中你学过了哪些常用的标点?指名上黑板在方格中书写。(在黑板上画好方格)
4、检查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标点在格子中的正确位置。
二、师导生学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接触了那么多的标点,它们的用法我们都掌握了吗?请大家取出“热身准备”信封,练习给句子加标点符号(信封提前放入学生课桌里)
1、我们紫微小学创办于1906年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如有学生以“!”结尾,让学生用朗读展示)
2、送去 怕这和氏璧是有去无回了 不送去 又怕秦国派兵来打(说说分号的用法)
3、红楼梦 这部书只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吗 不是的(知道书名号还可以用在哪里吗?)4、1916年9月15日 孙中山先生到海宁观潮后题写了 猛进如潮 四个大字(引号除了引用之外还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举不出例子来,教师就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来说说和例句的用法一样吗)
5、老大娘眼里噙着眼泪说 解放前 大雪封门 地主来逼债 把我赶出家门 住人家的牛棚(省略号除了表示话未说完之外还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举不出例子来,教师就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来说说和例句的用法一样吗)
1、学生自由答题
2、交流反馈穿插对部分标点作用的理解(实物投影出示 朗读展示)
3、说说做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经验或是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小结:读句子——知大意——加标点——再读检查 成对出现的标点写了前半个后不要忘记写后半个。
三、“小试牛刀”,练习给一段话加标点
真厉害,看来标点符号的方面的知识都已经大家掌握了,不过能背武功秘笈的不一定拥有一身高超的武艺的,让我们来试试看吧!请大家取出“小试牛刀”题,自由练习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人间 小河清凌凌的 就像一面透明的大镜子 婀娜多姿的柳姑娘对着 镜子 梳妆打扮 并且欣赏着自己美丽的身影 岸边的小草探出了脑袋在干什么 它们想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无数的小花 红的 黄的 白的 散在草丛中 美丽极了 几只小鸭子在小河里排着队游来游去 仿佛在告诉我们 春江水暖鸭先知
1、学生自由练习。
2、交流校对
3、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的,可以分几步?哪些方法比较好?(1)通读(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2)断句(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话,并加上句末标点尤其要注意引号不要只写前引号而忘了后引号。)(3)加标点(4)再读
四、骁勇善战
现在我们的功夫练得都不错了,那就让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有A、B、C三组句子,难度分别是低、中、高,请任选一题,按照刚才的方法完成。
A、下列句子中有三处的标点是用错的,请你找出来。
爸爸问小明:“你刚才干什么去了?”“借书,”小明喝了口水说:“我借了好几本,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B、保护视力要做到三注意 一 看书和写字时 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远 二 看书一小时后 要休息几分钟 三 字要写大些 要清楚整齐
C、这时 我不禁想起了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大姐姐 尽管她瘫痪 不能下地像正常人那样行走 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 但是她仍然刻苦自学 有时 身子不能动弹 她就把书放在枕头边 利用镜子的反照 继续学习我还想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 他虽然下肢瘫痪 双目失明 但仍然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它鼓舞着全世界人们顽强地与命运斗争 我想了许多许多
1、学生自由练习。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批阅。
3、出示原文,校对。
4、说说你帮同桌查出了什么错误,帮他改对了吗?(校对后发现了什么错误,现在明白了吗?)五、八仙过海
正因为标点在生活奇妙作用,才使得文章的表达形式各异,匠心独具,让人深感中国文学句法之精妙,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标点的趣味故事:
1、相传徐文长到朋友家里去,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条子跟他开玩笑,上面写的是“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他可没这样读,他读出来的意思正好和住人的相反,你知道他是怎么读的吗?
2、学生取出练习纸,尝试给这个句子添加标点。
3、交流“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就和主人的意思相反了。
4、其实这一句可以有好多种说法,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好几种,你能加出来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 内容 思想 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 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 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1、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段落复习教案
复习要求:
1、会认识段的一般结构,能给段落分层次、理解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2、能抓住一段话的中心,概括整段话的大意。
3、能把一段话的顺序整理清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段落按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这节课我们专门复习有关段的内容。(板书:段)关于段这一部分知识,你平时存在哪些问题呢?指名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二、复习段的结构
1、段,是由若干个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段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分几个层次叙述的,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板书:段的认识)
2、小组讨论:段通常有哪几种组合方式呢?
3、指各组代表回答。
4、教师小结:
总分式。(板书)这种段式,作者常在这一段的开头,写上一个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以下就围绕着这个内容来展开。如:(投影)《威尼斯的小艇》中一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另外有的先分后总,(板书)即先分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再在最后做个总结.如(投影)”1952年焦裕禄回老家时,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村里人说他当了几十年干部,怎么连一身好衣服也没有„„他家人多,加上他管得严。九口人平均每天最多吃几角钱的菜„„焦裕禄就是这样过着艰苦的生活。”
除了以上所讲的“总分”或“分总”外,还有一种是:总、分、小结段式。(板书)如:(投影)XX同学他学习非常努力,每天清晨他总是六点多起床,在吃早饭前读英语,到学校后他就进教室早读„„他这样努力学习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另外还有一种,开头先提问,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后回答,这也属于“总分”的形式。如(投影)《鲸》中的一段“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小鱼和虾„„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连贯顺接式。(板书)
这种形式结构是按事情顺序或行为动作的顺序,一步接一步地写,句子之间不能调换。
第一种,按时间先后顺序。这种结构一般都有表示时间的词。如(投影)《雪猴》中一段“清早,嘹亮号音伴来晨光,军人出操了,树林里雪猴也按号音起身„„早上,军人在操练,猴儿也蹲在枝头观赏;上午,战士们上课,猴儿也会不远不近地学着战士们席地而坐„„
第二种,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排列。
如(投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看看四周,这桥有一人多高,两面是光滑的土坡,炸药放在那呢?”„„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右手„„
空间变换式(板书)
这种段落形式是按地点、方位变化来排列的。这种结构一般都有些方位的词。如(投影)《小站》“小屋左边的那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红榜旁边有一小块黑板„„出站口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
除了上述的三大种段的结构方式外,“因果式”、“并列式”也是较常见的结构方式。
5、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提前印好,每生一份)
6、读下面各段,根据以上复习的知识,用“‖”给各段分出层次。
那只红色的月菊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化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没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彭德怀同志在中南海居住期间,没有单独起火,一直在食堂吃饭。有时剩下点饭菜,下顿热一下再吃。它的内衣破了,就补补再穿,很少买新的。平时穿的是军装、布鞋,只有接见外宾才穿上礼服和皮鞋。彭总就是这样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北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 复习段的条理
1、谈话:我们已经分清了段的层次,大家知道一个段是由若干句子组成,有的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有的按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方位的变换„„掌握了这些规律,理清排列错乱的句子就不难了。(板书:段的条理)
2、(投影)理清下列句子的顺序,按序号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一)()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小溪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静静的流过。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二)()我便到小水湾去钓鱼。
()到干旱季节,小河就断流了,形成了一片片的小水湾。
()每次到那里,我都钓回满满一网兜。
()小水湾里鱼可多啦,柳条鱼、麦穗鱼,还有金鳞红尾巴的鲤鱼拐子。
()鱼可爱咬钩了。我把它浸在水中网兜里,鱼越来越多。
()我们村外有条小河。
四复习段的中心
1、我们能够分清段的层次、条理还不够,还要知道段的中心。(板书:段的中心)
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段,有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一句句的写下去,这个中心有时在这段话已经明确指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中心句”,有的没有中心句,要我们根据内容做概括。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提前印好,每生一份)
读下面各段,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无明显的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一)勤劳的王大伯,今年已经65岁了,早该退休在家安度晚年。可是他总不肯闲着,看见弄堂地面脏了,它就马上扫干净;阴沟堵住了,他就用手给掏通了;邻居买米买菜,凡是他遇上了,总要去帮人一把。他常说:“我做惯了,歇着就难受。”
(二)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要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出来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三)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做在小挺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作者小艇上教堂去做到高。
五 复习段的写法
1、知道了段的中心、层次和条理,就要学会写段。这是写作文的基础。小学阶段主要是围绕中心写具体。
2、(投影)
(一)把下面两段话改为对话描写。
①林强向妈妈要了一元三角钱,妈妈以为他又要拿钱买冰棒吃,便不给他。他告诉妈妈,这一次要钱与以往不同。是为了买一本《小学生作文选》,学着写好作文,妈妈听了很高兴,马上把钱给他。
②、一个小朋友在意各小沟边哭泣,我看见了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的钢笔掉到水沟里了。我帮他把钢笔从沟里捞上来,小朋友很高兴地感谢我。
小组讨论交流
(二)任选一题写作交流
按提供的中心词写段
①今天天气十分炎热。
②他的作业多么认真。
③课外活动时,操场上热闹极了。
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
⑤这棵树真大呀!
(三)按提供的小标题写段
①专心致志
②热情 ③感谢 ④马虎 ⑤焦急
积累复习指导
(一)复习指导思想。
小学生通过五年的课内外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同时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复习要点。
1、指导学生自主的归类整理。
⑴ 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成语、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家名篇等。
⑵ 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例如:① 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不转睛。
② 说明“谦虚”的名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漠》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德]尼兹
谦让是身体的良心。——[法]巴尔扎克
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英]培根
③ 描写“积累”的谚语:
千条小河成大江;
急火不如慢太阳;
聚尘土而泰山;
燕子衔泥垒大窝。
④ 描写“春光”的古诗: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贺之章的《咏柳》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描写“离别”的古诗: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赠汪伦》
高适的《别董大》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指导学生正确地调用积累。
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唤醒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积累。例如:
⑴ 给学校的花草树木上挂上“古诗牌”。
⑵ 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
学校餐厅、体育馆、图书阅览室„„
(三)巩固练习。
1、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可以有:成语接龙、歇后语填空、古诗朗诵会、名人名言读后感等。
2、根据要求写。
⑴ 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
⑵ 写出表示“革命烈士气节”的成语。
⑶ 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的成语。
⑷ 写出两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
⑸ 写出两首“表达爱国热情”的古诗。
⑹ 写出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⑺ 写出两首描写“友情”的古诗。
⑻ 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⑼ 写出两句“农谚”。
⑽ 写出两句反映“气候”的谚语。
3、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可以用合适的名言佳句,也可以自己创作。
⑴ 学校花圃:
⑵ 音乐教室:
⑶ 实验室:
⑷ 学校餐厅:
⑸ 体育馆:
⑹ 图书阅览室: